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湖南省郴州市一中高二生物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所示為剛收獲的小麥種子所做的不同處理方式,下列說法最可能正確的是A.③在生物體內均以離子形式存在 B.②在適宜條件下仍很難萌發成幼苗C.③在①的質量比是1?1.5% D.④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2.如圖是細胞中幾種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如果缺乏了Mg,植物的葉片呈黃色B.蛋白質若含S,則一定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C.ATP中含有腺嘌呤D.人體缺乏I時,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減少,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3.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糖原、脂肪、蛋白質和脫氧核糖都是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B.在小麥細胞中由A、G、T、C四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種C.細胞中氨基酸種類和數量相同的蛋白質不一定是同一種蛋白質D.M個氨基酸N條肽鏈構成的蛋白質分子完全水解共需(M-N)個水分子4.生物膜分子結構模型的探究歷經了100多年的時間,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這期間,無數科學家積極投身該項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進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19世紀末,歐文頓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最終推測膜上含有蛋白質B.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抽提出蛙紅細胞內所有脂質,最終確定膜上的磷脂為雙層C.1959年,羅伯特森獲得細胞膜“暗﹣亮﹣暗”電鏡照片,認為蛋白質分布于膜兩側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動鑲嵌模型,認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質都是運動的5.將若干長度、生理狀況相同的鮮蘿卜條均分為四組,分別置于清水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三種溶液中,實驗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清水組中蘿卜條長度增加較少的原因是細胞壁的伸縮性較小B.蔗糖溶液中的蘿卜條不能恢復原長度是因為細胞不吸收蔗糖C.實驗說明蘿卜細胞吸收甘油的速率比吸收葡萄糖快D.45min時甘油組、葡萄糖組的細胞液濃度都與實驗前相等6.下列有關生物變異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DNA分子中喊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一定導致基因突變B.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組C.多倍體育種可打破種間生殖隔離產生新物種D.染色體結構變異會使染色體上的基因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糖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也是細胞結構的成分之一,請根據下面概念圖回答問題:(1)如果某種單糖A為果糖,則它與葡萄糖縮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質①是________;如果某種單糖A是葡萄糖,則它與葡萄糖縮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質①是________。(2)如果某種單糖A經縮合反應形成的物質③作為植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則物質③是________;如果某種單糖A經縮合反應形成的物質③作為動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則物質③是________;如果某種單糖A經縮合反應形成的物質③作為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則物質③是________。(3)如果某種單糖A與磷酸和堿基結合形成物質②,其中的堿基有尿嘧啶,則某種單糖A是________,形成的物質②是________;如果某種單糖A與磷酸和堿基結合形成物質④,其中的堿基有胸腺嘧啶,則某種單糖A是________,形成的物質④是________。8.(10分)動物初次接受某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初次免疫應答,再次接受同種抗原刺激,能引起再次免疫應答。某研究小組取若干只實驗小鼠分成4組進行實驗,實驗分組及處理見下表。實驗分組A組組BC組D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間隔一段合適的時間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問題:(1)為確定以上4組小鼠是否有免疫應答反應,應檢測的免疫活性物質是______。(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4組小鼠中,能出現再次免疫應答的組是_______。(3)初次注射抗原后,機體能產生記憶細胞,再次注射同種抗原后,這些記憶細胞能夠迅速增殖,部分記憶細胞分化成______,快速產生大量免疫應答的活性物質。(4)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時間后取其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會出現沉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9.(10分)下圖是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一個細胞周期中部分時期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作為一個完整細胞周期,該圖示缺少處于__________期的示意圖,而該時期細胞主要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即進行__________。(2)上述細胞有絲分裂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頭表示)。(3)圖D中1結構稱為__________其向四周擴展會形成__________。(4)觀察染色體最佳時期的圖示是__________。(5)A圖細咆有染色體_______條,DNA分子_______個,染色單體_______條;B圖細胞有染體_____條,DNA分子_________個,染色單體__________條。該細胞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含_________條染色體。10.(10分)科學家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成功獲得了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為了便于雜種細胞的篩選和鑒定,科學家利用紅色熒光和綠色熒光分別標記番肺和馬鈴薯的原生質體膜上的蛋白質,其培育過程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①常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體細胞雜交依據的生物學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原生質體融合過程常利用化學試劑__________誘導融合,在鑒定雜種原生質體時可用顯微鏡觀察,根據細胞膜表面熒光的不同可觀察到____________種不同的原生質體(只考慮細胞兩兩融合的情況),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可判斷該原生質體是由番茄和馬鈴薯融合而成的。(4)過程④中的培養基常添加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番茄細胞內有m條染色體,馬鈴薯細胞內有n條染色體,則“番茄—馬鈴薯”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含____________條染色體。11.(15分)下圖中A~E表示5種細胞器,①~④表示從細胞中提取出來的4種有機物(其中①、④只表示某有機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細胞結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③是ATP的分子結構,能夠合成③物質的細胞器有_______。(填字母)(2)具有物質①的細胞器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3)從圖可知,物質③與④的化學元素組成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4)丙反應和丁反應兩者都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丙過程中產生的[H]作用是________。(5)與乙反應有關的細胞器是_____(填字母),在該細胞器中進行乙反應的作用是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題分析】
本題考查組成細胞的分子,考查對水分、無機鹽存在形式、功能的理解和識記。解答此題,可根據圖示,判斷各數字代表的物質或結構,結合水、無機鹽在細胞內的存在形式、含量、功能判斷各選項的正確性。【題目詳解】A、種子燃燒后的產物除二氧化碳、水外,剩余的③灰燼是無機鹽,生物體內大多以離子形式存在,A項錯誤;
B、烘干后的種子②已失去活性,在適宜條件下不會萌發成幼苗,B項正確;
C、無機鹽在種子鮮重中的比例是1?1.5%,在干種子①中所占比例遠大于這一數值,C項錯誤;
D、種子曬干時失去的主要是④自由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D項錯誤。
故選B。
【題目點撥】本題易錯選A項,錯因在于審題不細,對無機鹽的功能理解不全面。無機鹽在生物體內大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化合物的形成存在,如磷酸參與ATP、核酸、磷脂等的組成。2、D【解題分析】
本題旨在以圖形為背景考查細胞中幾種重要化合物的元素。【題目詳解】A、Mg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元素,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如果缺乏了Mg,植物的葉片因為無法合成葉綠素呈黃色,A正確;
B、20種氨基酸的相同結構部分含元素C、H、O、N,蛋白質若含S,則一定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B正確;
C、ATP中的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與一分子的核糖組成,C正確;
D、人體缺乏I時,甲狀腺激素合成受阻,促甲狀腺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都增加,D錯誤。
故選D。【題目點撥】甲狀腺激素合成受阻,促甲狀腺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都增加。3、A【解題分析】脂肪、脫氧核糖不是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A錯誤;小麥細胞中,即有DNA,也有RNA,由A、G、C組成的核苷酸有3種核糖核苷酸和3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由T構成的核苷酸只有1種(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所以由A、G、T、C四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最多有3+3+1=7種,B正確;細胞中氨基酸種類和數量相同的蛋白質,其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或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可能不同,因此不一定是同一種蛋白質,C正確;一個由N條肽鏈組成的蛋白質分子共有M個氨基酸,該蛋白質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數=氨基酸脫下的水分子數=肽鍵數目=氨基酸數-肽鏈數=(M-N)個水分子,D正確。4、C【解題分析】
19世紀末,歐文頓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最終推測膜上含有脂質,A錯誤;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從人的紅細胞內提取脂質,最終確定膜上的脂質分子為雙層,B錯誤;1959年,羅伯特森獲得細胞膜“暗﹣亮﹣暗”的電鏡照片,認為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C正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動鑲嵌模型,認為膜上所有磷脂分子和絕大多數蛋白質分子是運動的,D錯誤。5、D【解題分析】
據圖可知,在清水中蘿卜條長度稍有增加,說明細胞少量吸水;在蔗糖溶液中蘿卜條長度減小,說明細胞失水;在甘油和葡萄糖溶液中蘿卜條長度先減小后增加,說明先發生質壁分離后自動復原。【題目詳解】A、細胞壁的伸縮性較小,會限制細胞的吸水,所以清水組中蘿卜條長度增加較少,A正確;B、蔗糖溶液中的蘿卜條不能恢復原長度是因為細胞不吸收蔗糖,不會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B正確;C、據圖可知,甘油溶液中蘿卜條長度恢復較快,說明蘿卜細胞吸收甘油的速率比吸收葡萄糖快,C正確;D、45min時甘油組、葡萄糖組由于溶質進入細胞液,細胞液濃度大于實驗前的濃度,D錯誤。故選D。6、A【解題分析】
生物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指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從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抗蟲棉的培育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組,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等技術,從而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品種;多倍體育種,可以打破物種間的生殖隔離,產生可育后代,如六倍體普通小麥和二倍體黑麥通過雜交和染色體加倍,可以培育出可育的八倍體小黑麥;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缺失和重復能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變化,易位和倒位會導致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題目詳解】A.若DNA分子中堿基對的變化發生在基因內部則導致基因突變,若發生在非基因片段則不導致基因突變,A錯誤;B.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組,B正確;C.多倍體育種也可以打破物種間的生殖隔離,產生可育后代,C正確;D.染色體結構變異會使染色體上的基因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D正確。【題目點撥】本題考查育種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牢記各種育種方法的優缺點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蔗糖麥芽糖淀粉糖原纖維素核糖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脫氧核苷酸【解題分析】
分析圖:圖中單糖A可能是葡萄糖,可能是果糖、核糖、脫氧核糖等,兩分子單糖縮合可形成二糖,①代表二糖;多個單糖縮合可形成多糖,③代表多糖;核糖、磷酸、含氮堿基組成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磷酸、含氮堿基組成脫氧核苷酸,故②和④可能代表核糖核苷酸和脫氧核苷酸(或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題目詳解】(1)蔗糖分子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脫水縮合形成的,如果單糖A為果糖,則它與葡萄糖縮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質①是蔗糖;麥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脫水縮合形成的,如果單糖A是葡萄糖,則它與葡萄糖縮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質①是麥芽糖。(2)多糖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其中植物細胞中作為儲能物質的多糖是淀粉,動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構成植物細胞壁中多糖是纖維素。(3)尿嘧啶是組成RNA的堿基,組成RNA的糖是核糖,核糖、磷酸、含氮堿基組成的物質為RNA的基本單位即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是組成DNA的堿基,組成DNA的糖是脫氧核糖。脫氧核糖、磷酸、含氮堿基組成DNA的基本單位即脫氧核苷酸。【題目點撥】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細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動物細胞特有的二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細胞特有的糖,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糖,糖原和淀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8、抗體A、D漿細胞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解題分析】
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效應。細胞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2)反應階段: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同時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3)效應階段:效應T細胞發揮效應。【題目詳解】(1)小鼠注射抗原后,如果產生免疫應答反應,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所以應檢測的免疫活性物質是抗體。(2)分析表格步驟可知,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組小鼠中能出現再次免疫應答的組是A、D,因為初次注射抗原后機體能產生記憶細胞,再次注射同種抗原后這些記憶細胞能夠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抗體。(3)再次注射同種抗原后,這些記憶細胞能夠迅速增殖,部分記憶細胞分化成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免疫應答的活性物質(抗體)。(4)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時間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會出現沉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題目點撥】本題考查免疫的知識,重點考生需要識記二次免疫的過程,抗體如何處理抗原。9、間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B→C→A→D細胞板細胞壁C8804884【解題分析】分析題圖:圖示是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一個細胞周期中部分時期示意圖。A細胞中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處于有絲分裂前期;C細胞中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D細胞中出現細胞板1,處于有絲分裂末期。(1)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圖中只有分裂期,還缺少分裂間期;分裂間期的細胞中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由以上分析可知,A細胞處于后期,B細胞處于前期,C細胞處于中期,D細胞處于末期,因此先后順序依次是B→C→A→D。(3)D圖中1結構稱為細胞板,其向四周擴展會形成細胞壁。(4)有絲分裂中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即圖中C圖細胞所示的時期。(5)A圖細胞有染色體8條,由于每條染色體只含1個DNA分子,所以染色體上DNA分子有8個;由于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消失,所以染色單體為0條。B圖細胞有染體4條,由于每條染色體上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每條單體上含1個DNA分子,所以染色體上DNA分子8個,染色單體8條。該細胞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中含4條染色體。【題目點撥】解決本題關鍵要熟悉有絲分裂過程各個時期的細胞中染色體形態、位置和數量變化規律。10、纖維素酶和果膠酶雜種細胞再生出新的細胞壁細胞膜的流動性、植物細胞的全能性聚乙二醇(或PEG)3融合的細胞表面既有紅色熒光義有綠色熒光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2(m+n)【解題分析】本題考查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要求考生理解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的原理和方法,能利用所學知識解讀流程圖,判斷出圖中的①是酶解法獲取原生質體,②是誘導原生質體融合,③是脫分化,④是再分化,進而分析、回答各小題。(1)分析圖形可知,過程①是酶解法獲取原生質體,常用的酶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是雜種細胞再生出新的細胞壁。(2)植物體細胞雜交依據的生物學原理有細胞膜的流動性、植物細胞的全能性。(3)植物原生質體融合過程常利用化學試劑聚乙二醇(或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考試心態調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證券投資中的人機結合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財務報告標準變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CFA考試資本市場操作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分析報告的撰寫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新挑戰及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預備工作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礦山安全應急預案與演練-石墨滑石考核試卷
- 2025年審計審查重點試題及答案
- 礦山環境管理與生態斷層監測考核試卷
- 知識工程培訓課件
- (高清版)DB32∕T 2770-2015 活性炭纖維通 用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
- 2023中國偏頭痛診斷與治療指南
- 水電站經營權承包合同3篇
- RoHS供應商環境稽核檢查表
- 2025中國華電集團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起重傷害應急預案培訓
- 手術室護士入科匯報
- 【MOOC】電視采訪報道-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精神科患者首次風險評估單
-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