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動一、經濟之變:由奴隸制經濟走向封建經濟耕作方式刀耕火種石器鋤犁鐵犁牛耕靠天吃飯無作為利用農具解放自己開始主動參與人的作用遠古時期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鐵器時代封建社會青銅時代春秋時期穿有鼻環的牛尊戰國鐵農具(一)農業:1、耕作方式:鐵犁牛耕出現,生產力發展(2023·高考全國乙卷·24)孟子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歲)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歲)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這一觀點所依托的時代背景是()A.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B.井田制度的繁榮C.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D.商業活動的衰退C(一)農業:2、土地制度:井田制崩潰,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三種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農民土地私有制(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
農民向國家納稅出租給農民耕種
農民向地主交租農民自耕
向國家納稅生產力的發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確立鐵農具和牛耕水利工程稅制改革小農經濟興起由粗放耕作開始走向了精耕細作(2)特點: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買賣或轉讓。(3)土地兼并①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土地,形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富者田連阡陌,貧著亡立錐之地”。②實質:大地主與封建國家爭奪財源,③影響:社會矛盾激化,導致農民起義,影響國家財政收入①春秋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②春秋(BC594)魯國“初稅畝”:按畝納稅。③戰國秦商鞅變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所有、國家所有、農民所有)④新的階級關系:地主和農民;剝削和被剝削。(1)形成過程:⑤各諸侯國通過變法,使封建土地制度最終在各國確立。3、小農經濟形成(1)出現原因:①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和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2)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路自足的自然經濟。(3)影響:①穩定性、分散性:專制集權的根源,中央集權制度又是小農經濟的重要保障。②脆弱性:“重農抑商”政策的根源。③落后性:阻礙科技發展;阻礙近代社會轉型。④封閉性:自給自足、民族心理、家庭倫理;小農經濟下的中國農民既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也有狹隘、保守的不足,同時也是“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征是“自給自足”4、精耕細作的農業特點水利灌溉發展:桔槔(灌溉工具)水利工程:楚國的芍陂、秦國都江堰、鄭國渠⑤施肥、選種、二十四節氣等①提高畝產量②生產工具的改進:鐵犁牛耕的使用與推廣③耕作制度的進步:壟作法④灌溉工具的發明、水利發展:技術的進步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又為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及社會的變革作了準備(2023·浙江高考·2)生產工具的進步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河南輝縣出土的戰國鐵犁鏵,人們耕地時把它安裝在犁上,用來破土,省力易行。據此可知,戰國時期()A.鐵犁鏵用灌鋼法制成
B.中國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C.鐵農具已經在農業生產中使用D.鐵犁牛耕已經成為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解析】據材料“人們耕地時把它安裝在犁上,用來破土,省力易行”可知,戰國時期鐵農具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故選C項;(2022·江蘇高考·1)據學者考證,春秋末年,陳國司徒轅頗向封疆內所有的田地征取賦納。轅頗遭到擁有一定數量田地的國人驅逐,逃亡到鄭國。這一考證可以說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B.貴族與農民階級矛盾尖銳C.土地制度的變動D.諸侯權威遭到卿大夫挑戰【答案】C(二)手工業打破工商食官制度,出現私營手工業經營方式產品流通方式地位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政府直接控制、經營民間私人自主經營農民的副業①生產不計成本,大作坊生產,技藝高超②武器軍用品和官府貴族生活奢侈品①民間消費的產品②注重實用性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的產品不在市場流通主要滿足市場需求剩余部分出售明中期以前占主導地位明中期后占據主導地位作為副業長期占有相當比重(三)商業:貨幣;商業城市;大商人范蠡呂不韋齊都臨淄——商貿發達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各成體系,尚未統一(2018·江蘇高考·1)被孟子稱為“賤丈夫”的民間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場上去交易。他們只能在野外找個土崗,“以左右望”,獲取利益。后來,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了。這一變化反映了()A.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B.民間商人推動商業市鎮崛起C.政府不再監管商業活動D.民間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抑商不是滅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如果是重稅也屬于抑商政策,中國古代政府有時放松但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故A項錯誤;材料只是提及民間商人經商的合法法,與商業市鎮崛起無關,故B項錯誤;秦漢至隋唐,商人經商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監管,故C項錯誤;向政府納過稅表明合法化,與材料中“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了”相符,故D項正確。二、政治之變:周王室衰微,諸侯國紛爭不斷(一)政局:從統一走向分裂;分裂中蘊含統一趨勢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包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爭霸兼并1、列國紛爭:王室衰微,權力下移(1)卿大夫奪權: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①大夫取代諸侯:小宗上升、大宗沉淪(2)人才流動:文化下移(3)地主力量上升,中央集權趨勢增加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西周)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春秋)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戰國)2、制度:分封宗法、禮樂制度逐漸瓦解,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雛形出現。材料:(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令)諸侯伐鄭,鄭伯擊之。……(周)王卒大敗,祝聃(鄭莊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傳》楚王問鼎文獻中關于春秋戰國設郡設縣的記載:“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縣之;十一年,初縣杜、鄭。”——《史記?秦本紀》晉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趙簡子(鞅)率師伐鄭,在誓詞中說:“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據《左傳》記載(2022·河北高考真題·1)“太子”在周代是對天子、諸侯權位繼承人的稱謂。該詞在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和其他文獻中絕少見到,而在春秋時期開始頻繁出現。這一現象()A.反映社會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漸瓦解C.體現權力過渡平穩D.說明宗法制遭到破壞【解析】選D項;(2021·重慶高考·1)西周、春秋時期的“家”,多為一個政治單位,與國對稱,即孟子所謂“千乘之國”“百乘之家”;戰國至秦漢時期,“家”成為一個社會生產、生活單位,即史書中所謂“編戶”“齊民”。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發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響【答案】A(二)變法:政治變革推動新興地主勢力的崛起1、商鞅變法經濟廢除
制,確立
;獎勵耕織,首倡
政策。政治地方行政管理方面上推行
;強化基層民眾管理方面實行
和
;
軍事獎勵
,剝奪和限制貴族世襲特權井田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重農抑商縣制什伍連坐制小家庭制軍功富國強兵集權為諸侯爭霸圖強提供物質、政治條件1、商鞅變法
材料一:(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鄉邑大治。——《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戰國策·秦策》
為何秦國百姓對商鞅有這樣截然相反的看法?商鞅變法有利于秦國實現富國強兵,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但由于刑罰、賦稅沉重,加重人民負擔,引發人民的不滿。2、其他各國變法商鞅變法燕昭王改革趙武靈王變革李悝變法吳起變法鄒忌改革申不害變法為適應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動的需要,滿足各國爭霸圖強的欲望,這一時期各國紛紛推行變法。變法總體趨勢是:政治上:廢除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確立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經濟上:重農抑商,適應個體農業的發展需要;思想上:重視法家思想,適應集權政治、爭霸圖強的需要。3、官員選拔:軍功爵制措施:廢除世官制,軍功授職影響:打破貴族壟斷,增強諸侯國實力,地主階級增強要點探究: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各國變法的必然性1.生產力的發展是各國變法風潮出現的根本原因。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與推廣是生產力發展的顯著標志。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導致封建地主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推動變法的實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2.經濟基礎的變化,對上層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興地主和自耕農要求打破束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進行變法是滿足他們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徑。(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3.法家思想的推動。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法家提倡順應形勢進行變革,主張以法治國,合乎當時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各國推行變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論武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2023·湖南高考·2)戰國時期,關東六國國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國人。數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為衛人,樓緩為趙人,張儀、魏冉、范雎為魏人,蔡澤為燕人,呂不韋為韓人,李斯為楚人。據此可推知()A.秦國官僚制相對完善B.秦國用人政策不斷改變C.六國嚴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國遭排擠【答案】A【解析】與關東六國國君任相不同,數代秦王所用秦相為關東六國人,而非宗族、秦人,這與秦國變法較六國徹底相關,可知秦國君主權力加強,血緣政治體制崩潰,官僚政治制度基本確立,故選A項;“用人政策不斷改變”偷換了概念,秦國任相來自不同國家,正是秦王勵精圖治,堅定執行廣納賢才這一用人政策的表現,排除B項;關東六國有李悝變法、吳起變法等,只是沒有商鞅變法徹底而已,也對各國的宗法制造成沖擊,排除C項;變法運動成為戰國時期的一股潮流,法家在各國都較受歡迎,排除D項。三、思想之變:百家爭鳴與思想文化融合1、華夏認同觀念的產生對比兩幅地圖,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關系如何?春秋時期,戎狄蠻夷侵擾并進入中原地區,各族間的沖突與融合并存。修筑防御工事,驅逐戎夷蠻狄。戰國時期,蠻夷戎狄或被逐出中原,或已融入中原,成為華夏族。華夏中原地區因文化先進自稱為華夏北狄東夷西戎南蠻華夏認同不是基于血緣的認同,而是落后文化對先進文化的認同和融入推動華夏認同的因素:經濟、文化交往、戰爭等《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什么是華夏?什么是華夏認同?推動華夏認同的因素是什么?1、華夏認同觀念的產生(1)災難:爭霸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給廣大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2)進步:推動了各國富國強兵的改革,打擊了貴族保守勢力,促進了地主階層的崛起和新的生產關系的發展。(3)統一:大國兼并小國,為國家的最終統一創造了條件。(4)交融:客觀上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逐漸形成了華夏族。史料:西周時期,北方各國諸侯禮器都呈現一致的風貌與規格。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禮器逐漸有北方戎器的色彩,晉國的禮器受到戎狄族群的影響。但位于今日河北的由鮮虞族建立的中山國,國君夫婦的墓塋則完全按照周人貴族的體制建造。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要點探究:從“華夏認同”角度考察春秋戰國的諸侯紛爭
(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學模擬預測)吳國貴族自稱是太伯(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長子)之后,但很長時間內卻并未表現出親近華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時期他們開始強調自身的華夏血緣,吳國獲得了華夏的支持。這為吳國進入中原地區,參與其他華夏諸侯國盟會、爭霸提供了依據。這反映了A.夷狄普遍認同華夏文化
B.吳國貴族具有華夏血統C.周天子的統治日趨穩固
D.政治利益影響華夏認同D三、思想之變:百家爭鳴與思想文化融合2、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中的“百家”并非實指而是泛指,意為數量多、派別多。“爭鳴”并不意味著各家各派別的主張絕對不同,而是既互相詰難批駁,又彼此吸收融合,其目的都是尋求治國平天下之道。歷史概念小課堂
百家爭鳴2、百家爭鳴唯物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大變革時期,傳統治國方略和倫理秩序的崩潰(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瓦解,禮崩樂壞等)?鐵犁牛耕出現并推廣,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士的活躍;私學的興起急需重建新的社會秩序(各家爭相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奴隸主貴族衰落,新興地主階級崛起,紛紛實施變法,變法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治國策略為百家爭鳴提供人才條件(1)產生背景2、百家爭鳴(1)儒家①春秋時期:孔子政治思想哲學思想教育成就文化成就仁和禮——為政以德,遵守禮制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關注現實社會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編定整理六經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魯國人,代表沒落奴隸主階層的利益仁禮君主:為政以德,以民為本,愛惜民力百姓:仁者愛人,帶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禮,周朝的等級秩序提倡克己復禮,克制私欲,符合周禮內在道德修養外在禮制規范克己復禮為仁克制私欲,遵守禮制規范,就達到了仁的境界2、百家爭鳴(1)儒家①春秋時期:孔子問題:聯系現實,談談孔子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積極:1、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重要的意義;2、有利于塑造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消極:維護周禮,捍衛等級秩序,違背公平平等的現代民主精神;缺乏開拓創新精神,造成文化性格的保守性。2、百家爭鳴(1)儒家①各家思想孟子荀子仁政仁義和王道(禮法并用)人性本善人性本惡VS去感化他去壓制他早期儒家思想特點特點:儒家思想較為具體,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沒有嚴密的理論基礎;大多是關于思想修養方面的道德規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國原則;孟子的“仁政”“民貴君輕”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但因脫離現實政治而遭新興地主階級冷遇。
儒家的民本思想(2023·全國甲卷·24)西周分封制下,諸侯國君爵位由高到低稱為公、侯、伯、子、男。楚國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時期,楚國國君自稱為王,稱霸中原,爭當華夏盟主,孔子編撰《春秋》,仍堅持稱楚王為“楚子”。孔子此舉目的是()A.實錄歷史事實B.提升周王權威C.維護等級秩序D.強調文化差異C2、百家爭鳴(2)道家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代表沒落奴隸主階層的利益。老子在“道”的指引下,老子建立自己的學說,一切順應自然而為。政治主張思想主張反對制度束縛,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如“萬物可以相互轉化”)“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2、百家爭鳴(2)道家莊子“昔者莊周夢為蝴蝶……俄然覺……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莊周夢蝶》哲學主張“齊物”——萬物齊一,任何事物在本質上相同,強烈抨擊社會不平等“逍遙”——豁然的人生態度,追求精神的超脫與自由;2、百家爭鳴(3)法家法術勢法家的三把利刃用法律來治理國家君主控制臣民的策略中央集權君主威勢問題:諸子百家里,法家思想最受統治者重視,原因是什么?適應新興地主階級建立大一統專制政權的需要;順應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的需要2、百家爭鳴(4)墨家節儉兼愛非攻尚賢反對統治者掠奪民財,窮奢極欲不分出身、不分貴賤,平等愛所有人反對戰爭,戰爭造成民不聊生不拘一格選賢任能墨子墨子,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2021·山東高考·1)儒家學派重視禮樂,宣揚“樂文同則上下和”;墨家學派認為樂“與君子聽之,廢君子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這反映了兩者A.文化取向的迥異B.政治立場的不同C.學術觀點的分歧D.生活態度的差異(2022·山東高考·1)戰國時期,法家兩大派之一的田齊法家主張“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群臣不用禮儀教訓則不祥。”這反映其思想特點是()A.尚法存禮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內法BA3、百家爭鳴(5)意義①思想解放: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②現實意義: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思想理論基礎③深遠影響: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要點探究:百家爭鳴中蘊含有什么人文主義精神?1.人與神/天材料一: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材料二: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
思考:據上述材料指出,先秦儒家關注的焦點是什么?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天人關系的?關注人本身,重視人的道德修養;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天命。思考:據上述材料指出,思想家關注的是什么關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浙江麗水山耕夢工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江蘇連云港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筆試帶答案2024年
- 2024年內蒙烏海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答案解析
- 2025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宜春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4.15成都市住建局《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4版)》解析
-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范文(15篇)
- 2025內科工作總結(16篇)
- 周工作總結范文(29篇)
- 人教版 (PEP)五年級下冊Unit 5 Whose dog is it Part A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 小紅書搜索推廣營銷師認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政府采購公平性保障方案
- 智慧社區數字化教育方案
- 風力發電勞務施工合同
- 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說課稿
- 石家莊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設計審查指南(2024年版)
- GB/T 30595-2024建筑保溫用擠塑聚苯板(XPS)系統材料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知識培訓
- 《智能家居系統》課件
- 《護理心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胖東來企業文化指導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