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5第10講+國家出路的探索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與測試_第1頁
專題5第10講+國家出路的探索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與測試_第2頁
專題5第10講+國家出路的探索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與測試_第3頁
專題5第10講+國家出路的探索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與測試_第4頁
專題5第10講+國家出路的探索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高三統編版歷史二輪專題復習與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高考聚集知識整合第10講國家出路的探索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項目年份考向202220212020試題分布農民階級的救亡探索—全國甲卷,28(太平天國)—地主階級的救國之路山東卷,6(清末新政)—新高考卷Ⅱ(海南卷),7(洋務運動);新高考卷Ⅰ(山東卷),17(洋務運動);全國卷Ⅰ,28(中體西用);全國卷Ⅲ,28(洋務運動)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高考聚集知識整合續上表試題分布資產階級的救國抗爭湖南卷,7(實業救國);全國甲卷,29(戊戌變法);全國乙卷,28(戊戌變法)湖南卷,7(民族工業發展);北京卷,6(經濟變遷);全國乙卷,28(戊戌變法);山東卷,6(戊戌變法)—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高考聚集知識整合中外歷史綱要一、農民階級二、地主階級三、資產階級高考聚集知識整合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續上表選擇性必修【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1898年6月開始,在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頒布一系列變法詔令,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領域實行變法。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2)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內容有改革教育、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振興商務、獎勵實業等。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新政”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新政并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3)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由此正式設立。高考聚集知識整合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續上表【經濟與社會生活】(1)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的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漢口、廣州、香港、煙臺、鎮江、汕頭、福州和重慶等地設立分行;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先施百貨公司。(2)1881年,唐胥鐵路建成,這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1909年竣工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由詹天佑主持修建。【文化交流與傳播】(1)創建于戊戌維新運動中的京師大學堂,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2)1911年創辦的清華學堂,次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真題研析考向探究考向一地主階級的救國之路1.(2022·北京卷)《海國圖志》問世不久即傳入日本,當時著名學者佐久間象山感嘆自己與魏源“所見亦有暗合者”“真可謂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學者感慨道:“使海內盡得觀之,庶乎其為我邊防之一助矣!”這表明此時中日兩國的有識之士(

)A.有了“開眼看世界”的意識B.主張中日結盟以反對西方的侵略C.產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D.掀起了“師夷長技”的社會運動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真題研析考向探究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海國圖志》得到一些日本學者的贊同,表明此時中日兩國的有識之士有了“開眼看世界”的意識,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中日結盟以反對西方侵略的主張,排除B項;魏源寫作的《海國圖志》并不反對封建專制,排除C項;材料不足以說明中日兩國都掀起了“師夷長技”的社會運動,排除D項。故選A項。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A真題研析考向探究2.(2022·山東卷)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創辦一批近代企業;1901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這些舉措表明兩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處是(

)A.求富救國

B.實業救國C.以商救國 D.富民救國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創辦一批近代企業,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說明清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挽救統治危機,A項正確;實業救國是19世紀末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以張謇、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的一種思想,時間和階級均不符,排除B項;洋務派“以兵強國、以商求富”達到求富救國的目的,排除C項;清政府的措施不是為了富民而是為了挽救統治危機,排除D項。故選A項。答案:A真題研析考向探究1.近代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的比較(1)不同之處。抵抗派是在鴉片戰爭的環境下出現的,主要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而且由于各種局限沒有付之于實踐。洋務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出現,不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西方技術的先進,而且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積極將“師夷長技”思想付諸實踐,以“自強”“求富”為目標努力踐行愛國、救國的方案。(2)相同。①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或者方案,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產生前肩負起時代使命的地主階級士大夫的時代使命感。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真題研析考向探究②他們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在愛國、自強的時代使命驅使下探索著救國救民的道路。③從本質上來看,維護的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2.洋務企業的經營方式與生產方式(1)經營方式:主要有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三種類型。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的資金全部源于官府撥款,企業完全屬于國家,屬于官辦企業。民用企業的資金來源則比較復雜,存在著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三種形式,其中官督商辦、官商合辦都有民間資本的介入。(2)生產方式:洋務企業采用機器生產,這是其不同于古代官營手工業的主要表現。真題研析考向探究3.“新政”的影響與局限“新政”涉及面廣,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獎勵實業);推動了社會風氣的轉變(禁纏足、禁鴉片);促進了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改革官制、廢除科舉)。但“新政”的政治改革并未觸及清朝統治核心的君主專制制度,目的局限于強化清王朝的統治,因而作用有限。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真題研析考向探究考向二資產階級的救國抗爭1.(2022·湖南卷)1899年南通大生紗廠開業,其生產的機紗推動了周邊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發展。棉紡織業發展對機紗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紗廠瀕臨破產之際挽救了紗廠,并推動它走上迅速擴展之路。這一現象反映(

)A.機器大生產導致了小農經濟破產B.個體手工業阻礙機器大生產發展C.“織”“耕”分離瓦解了自然經濟D.個體手工業可納入新的經濟體系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真題研析考向探究解析:依據材料“其生產的機紗推動了周邊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發展”“棉紡織業發展對機紗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紗廠瀕臨破產之際挽救了紗廠”可見民族工業和家庭手工業相互促進,有利于近代民族經濟的發展,個體手工業也可被納入新的經濟體系當中,D項正確;“導致破產”表述錯誤,排除A項;“阻礙”表述錯誤,應為相互促進,排除B項;“瓦解了”表述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D真題研析考向探究2.(2022·全國甲卷)“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

)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真題研析考向探究解析:根據“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湖南新舊派大哄”等內容可得出,當時維新派并沒有統一的思想與策略,有人宣揚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項正確;當時維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項;C項說法太絕對,排除;材料中沒有體現對群眾的動員,排除D項。故選B項。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B真題研析考向探究3.(2022·全國乙卷)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真題研析考向探究解析:根據材料“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陳寶箴本人是贊同并推行了變法改革的,但同時他又認為“康學”使民權平等的學說非常興盛,這會造成守舊派更大的阻擾,故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C項正確;“新舊勢力的合流”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不是為了突破“中體西用”束縛,排除B項;徹底否定,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答案:C真題研析考向探究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的斗爭(1)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反映新興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早期維新思想也隨之興起。(2)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初步發展是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經濟基礎。(3)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為了打破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阻礙、尋求獨立發展的道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興起。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真題研析考向探究(4)1912—1919年,中國民族工商業出現短暫春天,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他們要求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首先要求在思想文化上展開反封建斗爭,新文化運動興起。同時,民族工商的發展也促進了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2.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呈現的基本特征(1)具有革命性和進步性。①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革命性則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誕生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進程中,一開始資產階級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具有反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要求。真題研析考向探究②表現: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成立南京臨時政府,建立起民主共和國,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許多措施,順應世界發展潮流,表現出了極大的革命性和進步性。(2)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①原因:資產階級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特定社會環境決定了資產階級具有同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相妥協的一面。②表現:辛亥革命中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更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隨堂鞏固效果落實1.(2022·安徽淮南二模)據樗園退叟所撰《盾鼻隨聞錄》記載,太平軍在1853年,曾有婦女“每人只生一子”的規定。這是我國最早的“計劃生育”記載。這一舉措旨在(

)A.緩和人地緊張的矛盾

B.優化人口素質與結構C.應對戰事頻繁的環境 D.滿足發展經濟的需要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解析:依據材料時間“1853年”并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實行“計劃生育”不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而是為了提高女兵的戰斗力,應對戰事頻繁的環境,推動了太平天國運動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C項正確;材料中的舉措是為了應對戰事頻繁的環境,不是為了緩和人地矛盾、優化人口素質與結構以及滿足發展經濟的需要,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答案:C隨堂鞏固效果落實2.(2022·安徽合肥三模)清政府將鹽稅作為重要稅源,采用專區專賣形式嚴加管控。1855年,曾國藩向朝廷奏請撥給浙江鹽商3萬鹽引作為銷售憑證,自行運銷至江西、湖廣等地,浙鹽從而跨越了傳統的銷售地界。此舉主要緣于(

)A.國內政局的變動B.經濟政策的調整C.列強侵略的加劇D.洋務運動的推動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解析:根據材料“1855年,曾國藩向朝廷奏請撥給浙江鹽商3萬鹽引作為銷售憑證,自行運銷至江西、湖廣等地,浙鹽從而跨越了傳統的銷售地界”可分析出這一時期太平天國運動擾亂了清朝的鹽業,使得清政府不得不調整,A項正確;經濟政策的調整是受到了政局的影響,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列強侵略的加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洋務運動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答案:A隨堂鞏固效果落實3.(2022·遼寧遼陽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無法比擬的,元朝的疆域從今天的地理情況來看,橫向上大致是東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區,縱向上從南部的沿海地區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中。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分布著眾多的邊疆民族,為了鞏固邊防,元朝在邊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則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嶺北、遼陽、云南、湖廣、甘肅等行省位于邊疆地區,具體負責邊疆管理事務。為迅速傳遞詔命和情報,元朝還建立了從首都行政中樞到遙遠邊疆地區的驛站制度,實現了對邊疆地區廣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僅實現了對吐蕃廣闊地區的管理﹐而且根據吐蕃宗教盛行的特點,在中央設置了管理吐蕃事務的機構——帝師和宣政院。在西南邊疆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隨堂鞏固效果落實設置了宣慰司都元帥府等機構進行管理,并大量任用當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稱“土司制度”。——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材料二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視塞防,然而兩次鴉片戰爭的接連失敗讓清政府感受到了來自海洋的威脅。“中國的前線不再是長城或甘肅的玉門關了,而是在廣州和上海了。”古代傳統王朝以一種“天朝上國”姿態,與周邊國家建立了廣泛的朝貢宗藩關系。但是近代以來,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殖民主義列強接踵而至,不僅侵犯中國,而且持續蠶食清王朝周邊藩屬國的領土……在19世紀后半葉中國面臨空前的邊疆危機和民族危機的時代背景下,隨堂鞏固效果落實清朝主要采取了保藩固圉和以夷制夷等應對方略,但其均未能挽救當時中國的邊疆危機。——摘編自衣長春、黃韶海《論晚清邊疆危機及應對方略》專題5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朝邊疆管理政策實施的意義。(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邊疆管理遇到的新問題并分析清廷難以應對邊疆危機的原因。隨堂鞏固效果落實解析:(1)意義:根據材料“在地方上,元朝則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嶺北、遼陽、云南、湖廣,甘肅等行省位于邊疆地區,具體負責邊疆管理事務。為迅速傳遞詔命和情報,元朝還建立了從首都行政中樞到遙遠邊疆地區的驛站制度,實現了對邊疆地區廣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僅實現了對吐蕃廣闊地區的管理﹐而且根據吐蕃宗教盛行的特點,在中央設置了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