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五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1網絡構建專題總覽2高頻考點能力突破目錄索引
3專項模塊素養培優1網絡構建專題總覽2高頻考點能力突破考點一植被與土壤典例剖析?悟考法(2023·新課標卷)青藏高原常見的草氈層(下圖),由交織纏結的植物活、死根系與細顆粒物混雜而成。草氈層的厚度為20—30厘米,隨地表起伏無明顯變化。草氈層中的細顆粒物與下伏物質(粗碎屑或基巖)的礦物、化學成分顯著不同。草氈層對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據此完成1~3題。1.青藏高原草氈層中的細顆粒物主要來自(
)A.基巖風化 B.流水搬運C.冰川搬運 D.風力搬運2.草氈層中植物死根分解緩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氣溫低 B.大氣含氧量低C.蒸發弱 D.太陽輻射強烈3.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的草氈層可(
)①增加大氣與地下的熱量交換②減少大氣與地下的熱量交換③增加地表對地下的水分補給④減少地表對地下的水分補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AC思維流程第1題:第2題:基巖風力高第3題:熱量下滲歸納提升?學技法1.植被與環境(1)植被的分布與環境主要受熱量和水分條件的影響
(2)植被形態與環境
影響因素植被形態指示作用水分濕生植物葉子碩大柔嫩,根系退化,莖內有孔,如蓮藕水濕環境旱生植物減少水分的蒸發
植物扎根立足的條件葉子退化為刺,根系發達,有的莖葉覆蓋茸毛,莖粗大,如仙人掌、駱駝刺等干旱環境影響因素植被形態指示作用光照喜光植物對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如馬尾松光照充足喜陰植物對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陰暗處,如冷杉、地衣、苔蘚等光照不足土壤酸性土壤:具有喜酸性的特點,如鐵芒萁、茶樹、馬尾松等酸性土壤堿性土壤:具有耐堿性特點,如堿蓬堿性土壤(3)影響植物種類多少的因素①氣候:主要是指熱量和降水。②地形:類型復雜程度;海拔高低,氣候垂直差異程度。③生存空間:面積大小,自然條件差異大小。④天敵情況,災害、污染情況。⑤人類活動影響:開發早晚;距人類活動密集區遠近。2.土壤性質及其影響因素
3.土壤養護措施
辨析提升
結論要語判斷陰坡植被一定比陽坡植被長得差荒漠植物以旱生的灌木為主,具有耐旱的形態和結構耕作土壤一般沒有有機層土壤就是指地面上的疏松表土人工培育也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典圖解讀
下圖示意海南島某自然保護區內一塊樣地的地形及該樣地內部分點位土壤表層(0—10厘米)的有機碳密度。已知:該自然保護區內保存著較完整的熱帶山地雨林,此地常受臺風影響。土壤有機質包括腐殖質、生物殘體等,大多以有機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機碳密度是指單位面積內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機碳儲量。信息獲取信息解讀實踐應用山脊比山谷土壤有機碳密度
;該地常受臺風影響
山脊比山谷受臺風影響大,樹木傾倒死亡多,植被腐爛增加土壤有機碳土壤有機碳含量由有機質的收入(枯枝落葉)和支出(分解)決定??葜β淙~量由植被生長和循環狀況決定,分解作用主要看氣溫高低圖中最低處海拔大于
米,最高處海拔低于1010米
山脊與山谷海拔差異小,氣溫相差不大,有機質的分解差異不大大860對點訓練?明方法命題角度1植被分布及影響因素(2023·河北邯鄲一模)菲律賓東部受暖流、臺風影響,降水豐富,境內南北部植物類型存在較大差異。圖中①②為不同植物分布區。據此完成1~2題。1.菲律賓南北部自然景觀差異較大,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有(
)A.氣壓帶、地形 B.海拔、海陸位置C.緯度位置、大氣環流 D.海陸分布、風帶2.與①植物分布區相比,②植物分布區(
)A.植被季相變化更顯著B.植物生長更旺盛C.樹木更加高大茂密D.植物種類更豐富CA解析
第1題,菲律賓南部位于10°N以南,受赤道低壓帶影響,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形成熱帶雨林植被;北部地區位于10°N以北,受季風環流影響,旱季降水較少,形成熱帶季雨林植被。故造成菲律賓南北部自然景觀差異較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大氣環流,C正確,A、B、D錯誤。第2題,菲律賓北部植被類型為熱帶季雨林,相對于南部的熱帶雨林植被,熱帶季雨林植被的季相變化更顯著,A正確;熱帶雨林終年高溫多雨,植物生長更旺盛、樹木更加高大茂密、植物種類更豐富,B、C、D錯誤。命題角度2鹽分運移與鹽堿土(2023·山東濰坊一模)蘇打鹽堿土(鹽分為Na2CO3和NaHCO3)在我國松嫩平原西部地區廣泛分布,由于長期的排水不暢導致區域內土壤水分運動以上行為主,積鹽作用強烈。它以透水性差、堿性強為主要特點,是世界上極難治理的一類障礙性土壤。據此完成3~4題。3.形成松嫩平原西部蘇打鹽堿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人類活動
B.地形、水文C.植被、人類活動
D.水文、植被B4.松嫩平原西部的低洼地區凍融作用對土壤中鹽分運移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凍結期內土壤鹽分的移動規律最可能是(
)A.隨地下水向上運移,向凍結區匯集B.隨地下水向下運移,向凍結區匯集C.隨地下水向上運移,向未凍結區匯集D.隨地下水向下運移,向未凍結區匯集A解析
第3題,蘇打鹽堿土由于長期的排水不暢,導致區域內土壤水分運動以上行為主,積鹽作用強烈。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導致地下水位高,鹽分隨水沿土壤毛細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土壤表層鹽分積累。故選B。第4題,土壤凍結時,水分由暖區向冷區上移,鹽隨水走,鹽分上移,所以土壤鹽分隨地下水向上運移,向凍結區匯集。故選A。考點二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典例剖析?悟考法角度一整體性的表現(2022·湖南卷)我國西北某內流河下游河岸地帶發育著荒漠植物群落,胡楊為主要建群種,該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該植物群落屬性及影響因子隨離河岸距離增加的變化情況(其中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負相關,土壤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呈正相關)。據此完成1~2題。離河岸距離/m群落屬性影響因子群落結構群落蓋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
50喬—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喬—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喬—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喬—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喬—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喬—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喬—草45.009127.781.400.501
100喬—草40.339163.061.580.661
250喬—草34.339152.321.621.981.淺根系草本植物在該植物群落中分布廣泛,主要得益于(
)A.胡楊涵養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競爭力強C.地下水埋深淺D.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強2.在離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該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土壤有機質減少B.喬木與灌木水分競爭C.土壤含鹽量增加D.草本與灌木水分競爭AB思維流程第1題:第2題:地下水建群水源變深水分角度二整體性原理的應用3.(2022·山東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區頻繁受冷空氣影響。下圖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氣南下過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層風場和海平面氣溫分布。甲處南北兩側的氣壓梯度較大。在冷空氣頻繁南下的影響下,N海域表層水溫較低、海產豐富。分析其原因。
思維流程
離岸營養鹽浮游答案
南下的冷空氣在較大的氣壓梯度和狹管效應的共同影響下,快速穿過峽谷,并在下坡過程中不斷加速,近地面的風速較大;由于峽谷地勢較低,冷空氣過峽谷后在下沉過程中自身的增溫幅度較小(焚風效應弱),且較大的風速使冷空氣在到達N海域之前與下墊面的熱量交換較少,增溫幅度小,冷氣團保持較低溫度;冷氣團與海水的熱力交換使N海域表層水溫降低;強離岸風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層海水溫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將下層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餌料充足,使N海域海產豐富。歸納提升?學技法1.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分析思路
2.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的應用與分析
應用角度分析方法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征主要從分析地理位置方面入手,抓住區域內的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環境要素進行分析,點明每一要素呈現的主要特點即可解釋區域內某種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區域地理環境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區域地理現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間的因果聯系導致的,其中氣候、地貌是許多地理現象形成的基礎因素,分析時應厘清要素間的因果聯系鏈,由因到果,步步推進,完整呈現因果關系應用角度分析方法分析區域環境的變化過程及特點區域內某要素的變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區域其他要素的變化,乃至整個區域環境的整體變化分析區域間的環境聯系主要從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角度分析不同區域間存在的因果聯系,組織成邏輯思路清晰的因果鏈條,規范學科語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擋了海洋水汽的進入,使得我國西北地區氣候的干旱程度加劇辨析提升
結論要語判斷自然環境具有穩定功能,人類活動不會帶來自然環境的變化生物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于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地理環境某要素發生改變,其他要素不一定發生改變自然環境的生產功能,由生物、大氣、水、土壤、巖石及地貌等共同作用產生×√×√典圖解讀
下圖示意我國某內陸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變化。
已知:岸線發育系數(簡稱SDI)是反映湖泊幾何形態的指標,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線越曲折。該湖擁有豐富的湖岸線資源,部分湖岸區域沙漠化現象較為明顯。信息獲取信息解讀實踐應用1973—2004年SDI值呈波動
趨勢
說明湖岸線變曲折,湖岸線
根據湖岸線的曲折變化可以分析該湖水下地貌、湖岸土地利用變化等內容,湖泊水位上升,可以影響當地水文、生物、氣候等岸線發育系數(簡稱SDI)值越大,表示湖岸線越曲折2010—2017年該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積擴大,更多原來單一陸地生物環境區域變為水域和陸域交替環境,生境多樣性增加上升變長對點訓練?明方法命題角度1整體性表現之地理要素的相互影響(2023·福建廈門二模)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較茂密,是中國唯一冬季存在穩定積雪覆蓋的沙漠。研究表明,該沙漠春季(尤其在4—5月)沙塵天氣出現頻率高于夏季;春季沙塵天氣出現頻率與上一年冬季凍土平均深度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據此完成1~2題。1.該沙漠春季沙塵天氣出現頻率高于夏季,主要是因為春季(
)A.積雪融水較少B.植被覆蓋較少C.空氣對流較強D.耕作強度較大B2.該沙漠冬季凍土平均深度較大的年份,次年3月(
)A.土壤含水量較大,沙塵天氣較少B.植被生長較好,沙塵天氣較少C.積雪融水量較小,沙塵天氣較多D.平均氣溫較低,沙塵天氣較多C解析
第1題,春季氣溫回升,積雪大量融化,積雪難以留存到夏季,故積雪融水量春季大于夏季,A錯誤;根據材料描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較茂密,但植被覆蓋率存在季節差異,春季的氣溫較夏季低,植被尚未進入生長期,覆蓋較少,B正確;春季氣溫較夏季低,空氣對流較弱,C錯誤;新疆農田主要分布于綠洲,沙漠不適宜發展農業,D錯誤。第2題,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積雪覆蓋時間較長、積雪較厚的年份,凍土深度較淺,次年春季沙塵天氣發生較少;反之冬季積雪覆蓋時間短、積雪較薄的年份,凍土深度較大,次年春季沙塵天氣發生較為頻繁。所以該沙漠冬季凍土平均深度較大的年份,積雪量小,春季融水少,土壤含水量小,沙塵天氣較多,C正確。命題角度2整體性原理之“牽一發而動全身”(2023·遼寧葫蘆島模擬)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和亞洲中部的高原或山地,一般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棲,高原鼠兔是生態系統的“指示燈”,對整個草原生態系統有著重要意義。據此完成3~4題。3.鼠兔的大量出現,可能提示人們高原地區(
)A.生態環境得到改善B.氣候呈現出多樣性C.其他物種向外遷移D.景觀呈現出多樣性A4.鼠兔對高原生態的重要意義體現在(
)①疏松土壤②增加土壤含水量③留存積雪④為植物提供養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解析
第3題,鼠兔的大量出現是因為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適合鼠兔生存,A正確;氣候一般較穩定,B錯誤;鼠兔的出現跟其他物種向外遷移并沒有直接聯系,C錯誤;景觀的變化會因為氣候的變化而變化,D錯誤。第4題,鼠兔挖洞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在翻耕泥土的同時,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使得水分能加快下滲,增加土壤的含水量,①②正確;積雪的留存與溫度高低有關,③錯誤;鼠兔的糞便可以為植物提供有機肥(養分),④正確。綜上所述,B正確??键c三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典例剖析?悟考法角度一陸地地域分異規律(2022·浙江6月卷)下圖為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圖示①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A.垂直地域分異規律B.地方性分異規律C.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D.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2.圖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布深入內陸,其影響因素是(
)A.緯度、洋流
B.地形、洋流C.緯度、大氣環流
D.地形、大氣環流CD思維流程第1題:第2題:更替熱地形量西風溫帶海洋性角度二垂直地域分異規律(2020·全國Ⅲ卷)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3~5題。3.一般情況下,與陰坡相比,該地火山錐陽坡的(
)A.林線與雪線更高B.林線與雪線更低C.林線更高、雪線更低D.林線更低、雪線更高A4.林線升高,雪線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為(
)A.暖濕
B.暖干 C.冷濕
D.冷干5.火山噴發后若干年內,該火山錐(
)A.林線升高,雪線升高B.林線升高,雪線降低C.林線降低,雪線升高D.林線降低,雪線降低AB思維流程第3題:降水熱量氣溫積雪第4題:變暖增多第5題:破壞恢復林線角度三地方性分異規律(2023·浙江1月卷)鹽土是排水不暢或蒸發強烈地區具有明顯積鹽過程的土壤。下圖為我國某內陸盆地山前沖積平原斷面圖,沿坡分布多種鹽土。據此完成6~7題。6.該區域鹽土地域分布呈現(
)A.垂直地域分異規律B.地方性分異規律C.由低緯向高緯帶狀分異D.由沿海向大陸內部帶狀分異B7.符合甲地鹽土鹽分垂直變化的是(
)A思維流程第6題:淺蒸發深第7題:最高垂直歸納提升?學技法1.水平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方法(1)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東西方向;受地形影響,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帶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植被變化: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導因素:熱量。(2)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的地域分異規律的判斷①看更替方向:東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植被變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導因素:水分。2.分析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時應注意的問題(1)從山麓到山頂的熱量差異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因此,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分布類似于由赤道到兩極的自然帶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2)從山麓到山頂的水分狀況差異明顯。一般而言,從山麓到山頂降水量呈“少—多—少”變化,因此有時基帶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隨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會出現森林帶,如天山。(3)山地垂直自然帶是在水平地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山麓自然帶與當地水平自然帶基本一致;同一自然帶,隨緯度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在不同地區分布高度不同的影響因素有山地所在的緯度和坡向等
(4)山地中自然帶基本沿等高線分布,同一自然帶內水熱狀況相似。(5)對于山地垂直自然帶,山地所在緯度越低越復雜,緯度越高越簡單;山地海拔越高越復雜,海拔越低越簡單;山頂與山麓之間相對高度越大越復雜,相對高度越小越簡單。(6)山地中的雪線高度與坡向有關,陽坡、背風坡的雪線高;而陰坡、迎風坡的雪線相對較低。3.影響雪線分布高度的因素
4.影響林線分布高度的因素
5.地方性分異規律的判斷(1)地方性分異因素疊加在陸地地域分異因素之上,使陸地地域分異變得很不完整或很不鮮明。(2)陸地地域分異因素的影響是普遍的、基本的;地方性分異因素的影響是局部的、特殊的。(3)在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形成了復雜的地理環境。地表各地理環境都具有所在地帶的地帶性特征,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受地方性分異因素的影響,具有地方性分異特征,使自然地理環境更加復雜。依據該現象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海拔,按陸地地域分異規律判斷某地應該是什么自然帶,然后將實際自然帶與理論上的自然帶相比較,如果一致就是陸地地域分異現象,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異現象。辨析提升
結論要語判斷只要是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的自然帶變化,其反映的規律一定是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的地域分異規律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帶在陽坡分布的高度通常比陰坡高雪線高的地方,降水一定少對于林線分布來講,水分比熱量影響更大×√×√典圖解讀
下圖是部分樹種隨高度出現的次數變化圖。
已知:某科考隊在我國暖溫帶某山地開展垂直自然帶植被調查。
信息獲取信息解讀實踐應用我國暖溫帶某山地該山地基帶應為
山地所在自然帶決定其基帶,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從山麓到山頂自然帶變化類似由赤道到兩極的變化在1500—2000米區域④樹種出現次數最多該區域出現頻次最多的應為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對點訓練?明方法命題角度1陸地地域分異規律亞寒帶針葉林的南界為年均溫在0
℃上下,或年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的地帶。下圖為亞歐大陸自然帶局部圖。據此完成1~2題。1.②自然帶是(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溫帶荒漠帶C.亞寒帶針葉林帶D.溫帶草原帶2.影響①②自然帶分異的主導因素是(
)A.水分
B.熱量C.光照
D.水源DB解析
第1題,據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③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③—②體現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由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演變為溫帶草原帶,②—①體現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即溫帶草原帶演變為亞寒帶針葉林帶,D正確。第2題,①②自然帶分別為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草原帶。因緯度的差異形成亞寒帶與中溫帶的熱量差異,從而形成氣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環境的分異。②地因為緯度較低,距海較遠,降水較少,蒸發量大而干燥,主要植被為草原;①地因為緯度較高,氣候寒冷,蒸發少而冷濕,形成針葉林帶。B正確,A、C、D錯誤。命題角度2“超級垂直帶”(2023·廣東四校聯考)秦嶺位于我國南北過渡帶上,在其中部的太白山上發現目前世界上帶幅最寬、結構最復雜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帶,被稱為“超級垂直帶”。下圖為太白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除氣候條件的特殊性之外,“超級垂直帶”的出現說明該帶(
)A.高差大,水熱組合多樣B.植被群落種群豐富,競爭力強C.坡度小,土層深厚肥沃D.地形封閉,受外界干擾比較小4.隨著海拔升高,太白山南北坡自然帶高度趨同,原因可能是(
)A.山體面積減小B.水熱組合變差C.地形坡度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BA解析
第3題,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超級垂直帶”指帶幅最寬、結構最復雜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帶,說明該帶出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山地落葉闊葉林。究其原因,可能是氣候條件的特殊性,具有過渡性;可能是植被種群競爭力強,表現為該帶種群豐富。設問要求排除氣候條件的特殊性,故A錯誤,B正確。坡度大小、地形封閉情況對“超級垂直帶”的形成影響不大,C、D錯誤。第4題,隨著山體海拔的升高,南北坡面積減小,水分、熱量等要素差異越來越小,因此坡面差異對植被多樣性的影響減弱,最終出現南北坡自然帶高度趨同的情況,A正確;水熱組合變差不能解釋南北坡自然帶高度趨同,B錯誤;地形坡度增加、土壤肥力下降不會直接導致南北坡自然帶高度趨同,C、D錯誤。命題角度3“假林線”與地方性分異規律(2023·新疆烏魯木齊一模)廣東省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部分山頂或山脊處,分布有斑塊狀草地,草地與森林的交界處被稱為“假林線”。下圖示意該保護區內“假林線”在不同海拔的分布頻率。據此完成5~6題。5.對該保護區內“假林線”的描述,正確的是(
)A.“假林線”的分布頻率隨海拔升高先增后減B.“假林線”在700—800米分布頻率最大C.“假林線”有明顯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D.“假林線”附近植被枝葉繁茂、樹形高大6.該山地“假林線”主要分布在山頂或山脊處的主要原因是(
)①氣候濕冷②土壤貧瘠③風力強勁④光照強烈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A解析
第5題,結合圖可知,“假林線”的分布頻率在1
000米到1
200米達到最高,“假林線”的分布頻率隨海拔升高先增后減,A正確,B錯誤;“假林線”的分布并沒有體現出垂直地域分異規律,C錯誤;結合材料,部分山頂或山脊處分布有斑塊狀草地,草地與森林的交界處被稱為“假林線”,由此可知,“假林線”附近植被不是枝葉繁茂、樹形高大,D錯誤。第6題,結合材料可知,“假林線”是草地與森林的交界處,部分山頂或山脊處分布有斑塊狀草地,該山地位于廣東省,結合選項,山頂處海拔較高,氣候濕冷,不適合森林生長,①正確;山頂和山脊處地勢較高,落差較大,流水侵蝕較強,土壤貧瘠,不適合森林生長,②正確;山頂或山脊處地勢較高,風力較大,不適合森林生長,③正確;該地光照條件差異不大,因此光照不是“假林線”主要分布在山頂或山脊處的主要影響因素,④錯誤。故選A。3專項模塊素養培優微專題9生物與環境專題突破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命題探究植被與自然要素的相互關系分析圖1(1)植被不適應環境——分布稀疏:說明該地區不具備植物生長的條件。從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圖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命題探究植被與自然要素的相互關系分析圖2(1)植被不適應環境——分布稀疏:說明該地區不具備植物生長的條件。從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圖1)(2)植被適應環境——能生長植被:說明生長在該地區的植被具備適應該地區環境(尤其是惡劣環境)的能力。主要從根、葉、莖的特點,植被形態,生長速度等方面分析如何適應當地環境(尤其是惡劣環境)特點(圖2)影響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因素一個區域生物多樣性主要受氣候、地形、水文、空間大小、人類活動等地理要素的影響,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培優演練(2023·山東泰安一模)黃土高原某退耕還林試驗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約485毫米,土層深厚。刺槐抗干旱、耐貧瘠、速生豐產,是該區域植樹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圖1示意該試驗區生長季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干燥化指數分布,圖2示意刺槐林不同生長季節的土壤干燥化指數分布。當干燥化指數小于1時,土壤出現干燥化,且指數越小,土壤越干燥。據此完成1~2題。圖1圖21.與耕地撂荒相比,種植刺槐后(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生態效益提升③土壤濕度降低④經濟效益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該退耕還林試驗區刺槐生長最快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DB解析
第1題,當干燥化指數小于1時,土壤出現干燥化,且指數越小,土壤越干燥。與耕地撂荒相比,種植刺槐后土壤干燥化指數整體減小,土壤濕度降低,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刺槐抗干旱、耐貧瘠、速生豐產,與耕地撂荒相比,種植刺槐后植被覆蓋率提高,保持水土能力增強,生態效益提升;刺槐速生豐產,經濟效益增加。故選D。第2題,結合圖2,夏季,表層土壤的土壤干燥化指數較高,表層土壤濕度較大,表明夏季降水較多。夏季深層土壤的濕度相對較小,表明刺槐吸水量大,以維持其旺盛生長,加之夏季氣溫高,所以夏季刺槐生長最快,故選B。(2023·廣東揭陽一模)奇瓦瓦州位于墨西哥邊境地區,區內大部分為向北傾斜的高平原,植被類型多樣,物種豐富。末次冰期晚期,奇瓦瓦州是末次冰期北方針葉樹種的“避難所”,該地既有北方南下的針葉林,又有低緯副熱帶地區典型的灌叢。下圖示意奇瓦瓦州的位置。據此完成3~4題。3.奇瓦瓦州植被類型多樣、物種豐富主要得益于(
)A.氣候溫暖B.地形復雜C.演替過程持續D.人類活動影響小4.與末次冰期晚期相比,奇瓦瓦州存留至今的針葉樹種(
)A.體型較小
B.扎根更深C.葉片氣孔較大 D.枝干更加彎曲CB解析
第3題,末次冰期晚期,奇瓦瓦州是末次冰期北方針葉樹種的“避難所”,歷史上奇瓦瓦州植被演替過程持續,受影響、破壞較小,C正確。末次冰期氣候寒冷;區內大部分為向北傾斜的高平原,說明地形不復雜;奇瓦瓦州位于邊境,人類活動多。A、B、D錯誤。第4題,與末次冰期晚期相比,奇瓦瓦州現在處于間冰期,氣候溫暖,奇瓦瓦州靠近熱帶沙漠氣候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時間長,降水少,植物為獲取水分,扎根更深,B正確。針葉樹種為儲存水分,體型較大;為減少蒸發,葉片氣孔較小;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時間長,風力小,枝干不會更加彎曲。A、C、D錯誤。(2023·廣東汕頭高三一模)草地貪夜蛾以玉米植株為主食,具有強大的飛行、繁殖和適應能力。目前該蟲已在我國南方形成周年繁殖區并成為最危險的季節性遷飛害蟲。根據統計,該蟲向北遷飛進入我國的集中時段為6—8月。下圖示意該蟲向北遷飛到河南省的東線、西線兩條路徑。據此完成5~6題。5.影響草地貪夜蛾向北遷飛的有利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季風環流C.地表形態
D.河流流向6.目前東北地區在冬季沒有遭遇該蟲的侵擾,其主要原因是(
)①降雨阻滯②食物不足③高山阻隔④氣候寒冷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D解析
第5題,根據材料信息“該蟲向北遷飛進入我國的集中時段為6—8月”可知,草地貪夜蛾每年夏季向北遷飛,這一時期恰逢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實力強勁,順風飛行有利于該蟲向北遷飛,B正確;草地貪夜蛾向北遷飛的地理位置位于陸地之上,海陸位置分布對其遷飛影響不大,排除A;草地貪夜蛾飛行路徑經過了山地、高原、平原等不同地形類型,地表形態對其影響較小,排除C;河流流向對其向北遷飛影響不大,排除D。第6題,東北地區所處緯度位置較高,氣溫較低,食物不足,不利于草地貪夜蛾的生長,因此②④符合題意;6—8月,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雨季,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每年7—8月份為該地雨季,降水較多且集中,①不符合題意;東北地區大部分屬于平原地區,地勢低平,阻隔作用較小,③不符合題意。因此D正確,排除A、B、C。微專題10水熱條件與垂直自然帶專題突破1.在基帶熱量盈余區,水分是決定自然帶分布高低的主要因素。在熱量盈余的地區,隨著海拔的升高,空氣中的水分呈減少趨勢,降水較少的坡向總是首先因缺水而不能滿足植物的需要,從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風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風坡。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以南,熱量充足,南坡是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條件優于北坡,相同自然帶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2.在基帶熱量非盈余區,土壤的水熱狀況是決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1)在水分充足、兩坡熱量有明顯差異的山區,同一植被在熱量較好的坡向分布海拔較高。陽坡的熱量條件優于陰坡,在水分充足時,相同的自然帶分布上限高度,陽坡高于陰坡。阿爾卑斯山地處西歐,受西風影響,降水充足。南坡為陽坡,熱量條件優于北坡,相同自然帶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2)在水分充足、兩坡的熱量差異不大的山區,降水較少的背風坡的植被分布比多雨的迎風坡高。隨著海拔的進一步升高,氣溫降低,蒸發減弱,降水較多的迎風坡就會在某個高度,首先出現土壤中水分含量過多,土壤溫度下降,土壤缺氧,影響某類植物生長的現象。于是這個高度就成了此類植物在迎風坡的分布上限。而在背風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較少,土壤中的水分沒有過多,土壤供給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能力較好,植物生長狀況良好,反而沒有達到該類植物的分布上限。同一種自然帶的分布高度,就會出現降水較少的背風坡比多雨的迎風坡高的現象。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約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降水多的坡向能夠較好地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要高。培優演練(2023·江西景德鎮一模)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呈西北—東南走向。科考隊經考察發現,哀牢山東西坡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具有明顯差異。下圖為哀牢山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指數的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哀牢山東西坡的物種豐富度差異體現了(
)A.水汽主要來自西南季風B.東西坡的光照差異C.水汽主要來自東南季風D.東西坡的熱量差異2.哀牢山海拔2000米附近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原因是該海拔(
)A.光照最充分
B.熱量最充足C.降水最豐富
D.地形最平坦AC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呈西北—東南走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A正確,C錯誤;西南季風越過哀牢山之后在東坡產生下沉氣流,形成焚風效應,使氣溫升高,降水減少,氣候干旱,東坡的植物種類減少,豐富度較西坡低,體現出東西坡的水分差異,B、D錯誤。第2題,光照不隨著海拔的變化而變化,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光照最充分、熱量最充足不是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原因,A、B錯誤;降水隨著海拔升高先增多后減少,因而推測海拔2
000米附近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原因是降水最豐富,C正確;海拔升高,更加靠近山頂,坡度增大,地形陡峭,D錯誤。(2023·福建漳州三模)植被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氣候因子,氣候變暖導致植被熱量指標發生變化并在某時間點發生突變。下表示意氣候變暖模式下植被熱量指標發生突變(2001年)前后秦嶺山地陜西段某坡植被潛在分布面積變化。據此完成3~5題。植被類型M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針闊混交林寒溫帶針葉林高寒灌叢草甸變化前面積06
559.54
668.5953.8293變化后面積547.67
044.64
135.9563.6183.2變化面積547.6485.1-532.6-390.3-109.83.該段山地坡向及M植被類型分別為(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海洋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市級名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調研診斷考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吉林職業技術學院《土壤科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商學院《舞蹈與形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攀枝花學院《高速鐵路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植物保健與和諧植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外籍工作人員聘用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個人房產抵押合同書范文
- 范文房產抵押擔保合同模板二零二五年
- 供應商的準入管理
- 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高考模擬(調研卷)(四)數學試題
- 2025年新高考歷史模擬試卷2(含答案解析)
- 新媒體技術應用 課件 5.1.1易企秀如何制作H5
- 如何正確佩戴安全帽
- 【高考真題】2022年新高考物理真題試卷-河北卷(含答案)
- 社保系統保密培訓
- 急診一科一品一特色護理
- 物流行業招聘流程及人員配置
- 液化氣充裝站建站可行性研究報告
-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