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采薇》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采薇》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采薇》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采薇》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采薇》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品讀字里行間的哀傷——《采薇》教學設計(一)

【學情文本定位】

《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詩經〉兩首》中的第二篇,課后“研討與練習"中對《采薇》一詩的學習要求為:熟讀;明確詩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態度;最后一章的內容、寫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疊句手法的特點。

此前,學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24課《兩首》的學習中習得:背誦并寫一段賞析文字;體會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與文章內容的對比中體會《木瓜》一詩的情感。同時,學生已在本課《氓》一詩的學習中進一步明確了:賦、比這兩種表現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及相關工具書,對詩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難事。依托已有知識和閱讀經驗,學生對詩經“六藝”的基本概念也比較清楚,詩歌整體內容的梳理也將比較輕松。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緒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過多樣的藝術手法體現的,仍是學生在詩歌鑒賞中易產生困惑的問題,《采薇》尤為如此。《采薇》雖然選自《小雅》,但風格上更接近《國風》,很有民歌的特色。對其進行指導鑒賞,能夠讓學生感性地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體會到其中傳達出的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達這種質樸的情感所采用的簡約而雋永的傳情達意的方式。

從課文內容出發,更好地進入情境,可以體會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進而走入人物心靈深處,深刻感受詩的豐富意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文學文本的教育審美價值。

【設計理念】

《采薇》出自《詩經》,向來以其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難以言說的詩情畫意、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讓人拍案叫絕。尤其是詩中那真實復雜的矛盾情感——對強敵賊寇的憤恨與對故園親人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明媚樂景中的哀傷與陰晦哀景中的喜悅,都給人以無窮的想象與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本設計將情感、價值之類豐富的人文目標具體融化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通過反復的吟誦、品味、領悟,通過豐富的聯想、比較、探究,在準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詩的人文內核,深刻感受詩的豐富意蘊,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實現文本的教育教學價值。

本設計與《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相吻合,突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自主學習,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以及對于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疑點的探究式學習。

本設計引導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自主預習課文,疏通字詞,熟讀詩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合作和探究學習為主,以“憂"為教學內容切入點,設計了兩個大問題:詩中的“我”為何而“哀"?詩歌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表現“哀”?引導學生立足文本,結合背景材料,把握詩中的表現手法并理解作品復雜的情感。

【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情況、文本特點和單元目標,結合新課程理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課下注釋與工具書,識記重點字詞,讀懂詩歌大意。

2.了解詩歌主題,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賞析詩歌中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3.關注底層人物內心,了解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文本特色解讀】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敘手法寫起。前三章為一層,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疊詞申意并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移,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首句以采薇起興,但興中兼賦。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饑。所以這隨手拈來的起興之句,雖是口頭語、眼前景,卻反映了戍邊士卒生活的艱苦。邊關士卒的“采薇",與家鄉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僅艱苦,而且漫長。(另還有一種說法,“比”將為比作戍邊戰士,暗喻戰士生命的流逝。)“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戍卒來說,怎能不“憂心烈烈"。那么,為什么戍役難歸呢?后四句作了層層說明:遠離家園,是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為戰事頻頻;無暇休整,是因為王差無窮。其根本原因,則是“玁狁之故”。《漢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云云。"這可視為《采薇》之作的時代背景。對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責。這樣,一方面是懷鄉情結,另一方面是戰斗意識。前三章的前后兩層,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感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其實,這也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只是思歸的個人情緒和戰斗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表現。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為激昂的戰斗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著圍繞戰車描寫了兩個戰斗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了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頻繁的戰斗;“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這又進而具體描寫了在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沖鋒陷陣的場面。最后,由戰斗場面又寫到將士的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只因為玁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從全詩表現的矛盾情感看,這位戍卒既戀家也識大局,似乎不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因此,在漫長的歸途上追憶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戰斗生活,是極自然的。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傷悲”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饑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行道遲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一別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

品讀字里行間的哀傷——《采薇》教學設計(二)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雨雪紛飛之時,一名戍卒緩行歸程,他不由慨嘆“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那是怎樣的經歷才會使人如此哀傷呢?行走在《采薇》的字里行間,我們一起去嘗試著體察那位戍卒的內心世界。

二、初讀文本,梳理內容

1.教師范讀。

(1)補充讀音

歲亦莫止(mù)

(2)補充注釋

①靡(mǐ):無;沒有。

②載(zài):又;且。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課下注釋,口頭翻譯。

【示例】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我駐守的地方還不安定,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經變老啦。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三、細讀詩句,體會情感

【問題】詩中的“我”為何而“哀"?從哪些詩句中可以體會到這種情感?

【明確】(1)思歸之切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2)征戰之苦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豈敢定居?一月三捷。”“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3)勞頓之憂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4)失家之悲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教師小結】無論是失敗的還是勝利的戰爭,帶給人民的總是痛苦。正如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所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爭對于老百姓來說,也是一樣的:“敗,百姓苦;勝,百姓苦。"

唐代詩人張籍在詩中這樣說:“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這位士兵悲傷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有是多么悲傷與絕望呢。

四、品讀詩句,明確寫法

【問題】詩歌中主人公哀傷的情緒是如何抒發的呢?

【明確】

1.直抒胸臆

“心亦憂止”“憂心烈烈"“憂心孔疚”“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2.間接抒情

①比、興及重章疊唱:“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通過“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的變化,寫出時間的流逝,暗示士兵日益深重的憂愁,薇菜由“作”到“柔"再到“剛”,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是一唱三嘆,是一曲憂傷的詠嘆調。讀著這憂傷的詩句,我們仿佛看見面帶菜色的士兵一邊在荒野慢坡上采集野菜,一邊屈指計算著返鄉的日期。

②賦:在敘事中抒發情感。第四、五兩章寫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在“豈敢定居"和“豈不日戒”中可以看出征戰之苦。

③借景抒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諧音“留”,“依依"寫柳條隨風飄舞,仿佛在深情款款地挽留行人:春光如此明媚,還是留在家中吧。正所謂“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啊。

大雪紛飛,無邊無際,當戍卒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地里艱難地行走,深長的思戀仿佛是漫天飛舞的雪花,無盡的憂愁在心底流淌。

【教師小結】

詩歌前三章采用重章疊句及比興手法,在內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而主人公的焦慮、痛苦心情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在音節上一唱三嘆,音節和諧,韻律協調,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第四五章注重在敘事中通過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生活圖景。第六章情景交融,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五、誦讀詩作,總結反思

全詩運用賦比興、重章疊唱、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了戍卒因久離家園連年征戰而起的濃厚的思鄉之情。兩千多年過去了,當我們讀到這首詩時,依然能感受到依依楊柳是怎樣觸動離人的愁腸。其實,《詩經》中膾炙人口的佳篇又何止《采薇》《關雎》《蒹葭》《氓》呢?只要我們用心用情去讀,一定能采擷到許許多多的芬芳。

六、作業設計

1.在《小雅·出車》中有“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涂",《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與此相比,有何異同?

【示例】

相同之處,如:昔—今,時間的對比;往—來,動作的對比。

不同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