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提升練(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新人教版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提升練(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新人教版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提升練(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新人教版試題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提升練(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新人教版試題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提升練(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新人教版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2015·江蘇南通、揚州、淮安、泰州三模)“中世紀后期……意大利商人繼續在地中海東部諸國的各個港口與阿拉伯商人相會,收取歐洲公眾所需要的種種商品。這種情況對牟獲中間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來說,頗稱心如意;但是,其他歐洲人則大為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A.克服商業危機 B.擴大海外市場C.對外傾銷商品 D.追逐商業利益解析“意大利商人繼續在地中海東部諸國的各個港口與阿拉伯商人相會,收取歐洲公眾所需要的種種商品”,未體現商業危機,故A項錯誤;“收取歐洲公眾所需要的種種商品”,不是擴大海外市場,故B項錯誤;“收取歐洲公眾所需要的種種商品”,不是對外傾銷商品,故C項錯誤;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以分享這筆厚利”,故D項正確。答案D2.(2016·山東臨沂質檢)新航路開辟后,來自美洲的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貨幣金屬匱乏的中國消除了自從北宋以來持續數百年的“錢荒”。由此對中國造成的影響不包括()A.部分地區生產專業化程度提高B.各地區的商業往來和市場擴大C.打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態D.使國內白銀貶值,物價上漲解析新航路開辟后,新的農作物傳入中國,中國內地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專業化程度提高,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由于白銀的流入,市場不斷擴大,商業往來逐漸擴大,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態被打破是鴉片戰爭,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外來白銀進入中國,白銀數量增加,必然導致國內物價上漲,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答案C3.(2016·浙江杭州質檢)《公司的力量》一書中如此表述:“在大航海時代帶來的時代劇變中,人類數千年來建立在親友、鄉鄰關系基礎上的傳統商業組織,已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力和資金。商業合作必須跨越血緣和地緣,超越人格和親情……”,這段話反映了地理大發現以后歐洲商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是()①商品種類增多②貿易范圍擴大③貿易中心轉移④經營方式轉變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材料未涉及商品種類增多,故①錯誤;據材料“商業合作必須跨越血緣和地緣”可知貿易范圍擴大,故②正確;材料僅涉及貿易范圍擴大,未體現貿易中心轉移,故③錯誤;據材料“人類數千年來建立在親友、鄉鄰關系基礎上的傳統商業組織,已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力和資金”和“商業合作必須跨越血緣和地緣,超越人格和親情……”可知經營方式轉變,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答案B4.(2015·北京昌平二模)有歷史學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其巨大的影響波及各方。”此變化源于()A.西歐發生的“商業革命”B.“海上馬車夫”荷蘭溝通世界C.蒸汽輪船用于遠洋航行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險解析西歐發生的“商業革命”主要是對西歐的影響,故A項錯誤;“海上馬車夫”荷蘭主要是在17世紀,與此題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蒸汽輪船發明于19世紀初,與此題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1500年左右發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的相對孤立,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D項正確。答案D5.(2015·廣東深圳二模)16世紀后期,歐洲出現了一批女王地圖。如圖所示,女王的整體形狀是歐洲,其頭部的位置是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麥為其雙臂。女王眼望非洲,腳踏亞洲。該地圖象征()A.西班牙成為當時的歐洲霸主B.意大利和丹麥最早從事殖民擴張C.亞洲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D.非洲尚未被殖民掠奪解析圖片中“頭部的位置是西班牙”,說明西班牙是主宰,故A項正確;最早從事殖民擴張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B項錯誤;女王“腳踏亞洲”說明當時亞洲的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整個亞洲不是,故C項錯誤;16世紀后期,根據教皇子午線的劃定,非洲遭到葡萄牙的殖民掠奪,成為西歐殖民者獵獲黑奴的場所,故D項錯誤。答案A6.(2016·湖南株洲質檢)郭家宏在《從舊帝國到新帝國》中認為:“英國政府開拓殖民地的動機是為了商業與財富,并非為了領土擴張,所以英國在政治上對殖民地的控制比較松弛……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第一帝國正式解體。”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英國在新航路開辟后不重視對外殖民擴張B.英國海外殖民擴張更關注對殖民地的經濟掠奪C.英國不重視控制殖民地是美國獲得獨立的主要原因D.英國的殖民動機與管理政策是導致第一帝國解體的主要原因解析英國在新航路開辟后重點對外殖民擴張,故A項錯誤;材料提及英國開拓殖民地是為了商業和財富,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掠奪,故B項錯誤;美國獲得獨立主要是北美人民的爭取和斗爭,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提及英國的殖民動機是為了商業和財富,因而放松對殖民地的控制,使得美國獨立,第一帝國正式解體,故D項正確。答案D7.(2015·福建龍巖二模)某學者指出:“持續的工業進步背后是歐洲特有的文化條件的結果。……工業革命從根本上說主要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而不是純粹的技術現象?!痹搶W者強調的是,工業革命()A.與技術進步無關B.孕育于特定的歷史條件C.只能發生于優秀文化傳統的歐洲D.是偶然發生的文化現象解析工業革命首先表現為技術的進步,故A項錯誤;“持續的工業進步背后是歐洲特有的文化條件的結果”,即工業革命是在歐洲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故B項正確;隨著工業革命的向外傳播,工業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區發生,故C項錯誤;“工業革命從根本上說主要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并非偶然發生的,故D項錯誤。答案B8.(2015·江蘇淮安四模)19世紀的英國“從這骯臟的下水道流出人類勤奮的洪流,……從這油膩的陰溝中流出純質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發展的最完備,也最粗野;文明在這里創造奇跡,文明人幾乎退回去變成野蠻。”下列對材料理解最為全面的是()A.環境污染十分嚴重 B.民眾道德普遍淪喪C.追逐利潤制假販假 D.科技革命是雙刃劍答案D9.(2016·山東菏澤質檢)對下面圖示的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A.西方列強侵略手段日趨隱蔽B.工業文明對中國的沖擊C.經濟全球化的到來D.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答案D10.(2015·河南鄭州二模)1874年1月1日,經營了274年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1898年,剛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產量已經占美國精煉石油總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運輸。兩大公司命運發生變化的根本因素是()A.生產力的發展 B.政府對經濟的干預C.壟斷組織的推動 D.資本主義制度的轉型答案A11.(2015·安徽黃山二模)下表反映了19世紀世界貿易總額的發展趨勢。對影響該現象形成的因素表述正確的是()①兩次工業革命的相繼開展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的最終確立③交通運輸方式的革新進步④國際經濟協調機制的普遍建立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在19世紀中期基本結束,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9世紀70年代,生產力飛速發展,國際間的原料和商品往來日益擴大,推動了國際貿易額的增加,故①正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圖片時間不符,故②錯誤;工業革命中新出現的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物資流通的速度和數量,有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故③正確;國際經濟協調機制普遍建立發生在二戰以后,時間不符,故④錯誤,選擇B項符合題意。答案B12.(2016·福建漳州質檢)有學者認為西方文明一個特點就是,它通過與外部民族的接觸獲得促進自身轉變的動力。不能佐證該觀點的是()A.開辟新航路 B.殖民擴張與掠奪C.文藝復興的興起 D.工業革命的開展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18分,第14題22分,共40分)13.(2016·江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質檢)馬克思認為現代的全球化,就是資本主義消除所有生產和資本積累障礙的進程,但全球化不能消除不同國家發展的不穩定現象和不平等現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500年以前,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離的地區,新航路開辟后,大量黑人被販賣到非洲以外,特別是美洲,白人大批移居北美東海岸和南美。……西班牙人是果園愛好者,除了給美洲帶來橄欖樹和歐洲葡萄樹外,還帶來了種類繁多的水果。作為回報,美洲印第安人貢獻出非常豐富的糧食作物,特別是玉米和馬鈴薯,此外還有木薯、番茄等?!瓌又参锏慕粨Q并不限于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之間,整個世界都曾卷入這種交換?!猍美]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工業革命后)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工業)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豆伯a黨宣言》材料三歐洲的投資者發現,工場的雇傭勞動力比種植園的奴隸勞動力便宜。更有利可圖的是,自由工人本身就是工業品的重要消費者。同時,歐洲人意識到,將非洲人留在非洲,可以確保美洲的原材料供應,非洲也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1803年丹麥廢除了奴隸貿易,其他國家競相效仿。1867年,最后一艘販奴船橫渡大西洋,抵達古巴。——[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1)據材料一,歸納作者看待新航路開辟影響的視角。據材料一、二,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后世界商品貿易的變化。(10分)(2)據材料三,分析廢除奴隸貿易的原因。(8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中“新航路開辟后,大量黑人被販賣到非洲以外……白人大批移居北美東海岸和南美……動植物的交換……整個世界曾卷入這種交換”概括;第二小問,材料一“西班牙人……給美洲帶來橄欖樹和歐洲葡萄樹……種類繁多的水果……美洲印第安人貢獻出非常豐富的糧食作物,特別是玉米和馬鈴薯,此外還有木薯、番茄等……動植物的交換”得出土特產品,材料二“它的(工業)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得出廉價工業品,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2)問,據材料三中“工場的雇傭勞動力比種植園的奴隸勞動力便宜”“將非洲人留在非洲,可以確保美洲的原材料供應,非洲也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概括回答。答案(1)視角:(人種)種族和動植(物種)類的交流。變化:從以土特產品為主到廉價工業品為主。(2)原因:使用雇傭勞動力比奴隸勞動力更有利可圖;把非洲變為殖民者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14.(2016·安徽黃山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修昔底德陷阱”幾乎已經被視為國際關系的“鐵律”。“修昔底德陷阱”,這一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如雅典與斯巴達之間戰爭的爆發,“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鶕栋俣劝倏啤氛聿牧隙I革命時期英國工業發展示意圖材料三類別企業創辦人時間地點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1861年安慶江南制造總局李鴻章1865年上海民用工業開平礦務局李鴻章1878年唐山漢陽鐵廠張之洞1890年漢陽(1)根據材料一,歸納“修昔底德陷阱”的內涵,并試以世界近現代史實評析該觀點。(8分)(2)根據材料二,概述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工業發展的基本狀況。(8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英國的工業革命,比較在工業化起步階段中國和英國工業發展的主要差異。從洋務運動的結局看中國工業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6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日益壯大的力量,……造成的恐懼”歸納;第二小問,不論是贊成還是反對,都抓住題目中的“崛起大國”“原有霸主”“戰爭”等關鍵詞組織答案。第(2)問,據材料二“圖例”文字和“進口棉花”“出口紡織品”概括答案。第(3)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三“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礦務局、鐵廠”“創辦人”分析;第二小問,結合洋務運動失敗原因回答。答案(1)內涵:崛起大國與原有霸主(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必然沖突,并引發戰爭。評析:該觀點符合史實。近代史上英國崛起的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