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第三初級中學高三語文下
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
1.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題。(2分)
極目東眺,昔日中國遠征軍勇士們浴血奮戰的舊戰場一一高黎貢山,巍峨云天,霧
靄纏繞,云蒸霞(w?i),更古不變地護持著這片熱土,護持著屹立于騰沖、屹立于滇
西、屹立于中華大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豐碑——國殛墓園。
(1)根據括號內的拼音寫正確的漢字。(1分)
(2)文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指出并改正。(1分)
參考答案:
⑴蔚(2)“更”改為“亙”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絲綢之路”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賦予漢代中國和中亞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間
以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的名字。但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考古發掘的進步,絲綢之路
的含義越來越廣,范圍也越來越大。的確,絲綢之路早在漢代以前就存在于中西之間,也
不僅僅局限于中國與中亞、南亞的交往,還包括西亞、地中海地區以及海上絲路所連接的
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等地;貿易物品也不僅僅有絲綢,還有各種手工制品、植物、動
物、美術品等。因此,不能死板地看待“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活的道路,雖然漢唐絲綢之路基本走向大致固定,但由于政治、宗
教、自然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選取不同的走向。我們曾經在吐魯番出土文
書中發現一件公元474年至475年闞氏高昌王國護送各國使者出境的記錄,它勾勒出當時
南北、東西交往的路線;也說明當時雖然兵荒馬亂,但絲綢之路仍然通暢。
歷史上,絲綢之路干道周邊強大的勢力,都希望能夠控制這條既有經濟利益又有軍事
價值的交通路線。吐魯番出土的一些文書,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商旅行走在絲路上的記錄,
也記載了強大的國家制度對于交通路線的維護所做出的艱苦努力。絲綢之路沿線的許多城
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絲綢之路的維護、東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貢獻。甚至有些今天
看來比較偏遠的城鎮,在某個歷史時段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位于今陜西最北
端靖邊縣的統萬城,在北魏打通了從河西到達北魏首都平城的捷徑之后,就成為西方世界
與平城交往線上的關節點。
絲綢之路對于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是加強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促進
了東西方雙向的文化交流。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關系好的時候,文化的交流會通
過官私渠道,暢通無阻;有的時候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因為政治或其他原因斷絕
了關系,但文化并不因為政權的敵對而完全斷絕交流,文化的因子會通過其他途徑輸入或
傳出。這兩方面的情形,在歷史上都留下許多的例子。如從北朝到隋唐,中國與波斯一直
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系,相互之間除了政治聲援,還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觀,不論作為物
質文化代表的金銀器,還是作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從波斯傳入中國,豐富了中
國的傳統文化。而波斯與中國的兩種文化在唐朝交融產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紋
樣、仿金銀器制品,又從中國傳到新羅、日本。
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雙向的。雖然我們目前在中亞、西亞沒有看到類似新疆古代
遺址出土的漢文典籍資料,但撒馬爾罕壁畫上手捧絲絹的唐朝使者,波斯斯文、阿拉伯文
文獻對中國物產、工藝傳入的記錄,以及大量瓷器、絲織品的考古發現,都說明了中國文
化西漸的深度和廣度。
(摘編自榮新江《絲綢之路是一條活的道路》)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絲綢之路已不再是以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而是東西方雙向的文化交流之路。
B.絲綢之路既有經濟價值,也有軍事價值,只有勢力強大的國家才能控制好這條路線。
C.山西最北端靖邊縣的統萬城因為比較偏遠而成為西方世界與平城交往線上的關節點。
D.無論國家之間、民族之間關系是好是壞,人們之間文化的交流通道從未中斷過。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從絲綢之路的命名寫起,得出了不能死板地看待“絲綢之路”的結論。
B.文章主題部分側重從中國與波斯文化交流方面來論證絲綢之路是一條活的道路。
C.文章列舉唐人制作的波斯紋樣、仿金銀器制品,論證波斯與中國兩種文化在唐朝有交
融的觀點。
D.文章用金銀器和景教、摩尼教都從波斯傳入中國的事實,證明了波斯與中國有多彩的
文化交流景觀。
3.下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絲綢之路的含義和范圍越來越廣,這得益于學術研究的深入以及考古發掘的進步。
B.絲綢之路走向大致固定,但不同時代有不同變化,這也說明絲綢之路是一條活的道
路。
C.從出土文書中有關闡氏高昌王國護送各國使者出境的記錄可知絲綢之路的演變軌跡。
D.從撒馬爾罕壁畫、波斯文、阿拉伯文獻及一些考古發現中可見中國文化對中亞、西亞
的影響力。
參考答案:
1.D2,B3.C
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
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A項,“而是東西方雙向的文化交流之路”判斷
錯誤,文中有“絲綢之路的含義越來越廣,范圍也越來越大”“不能死板地看待'絲綢之
路'”等信息,不能簡單地判斷絲綢之路是東西方雙向的文化交流之路。B項,“只有勢
力強大的國家才能控制好這條路線”分析錯誤,文中只有周邊勢力強大都希望控制這條路
線,并無“控制好這條路線”的信息。C項,”因為比較偏遠而成為西方世界與平城交往
線上的關節點”分析錯誤,應是因為某個歷史時段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成為西方世
界與平城交往線上的關節點
2.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
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B項,“側重從中國與波斯文化交流
方面”分析錯誤,應是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了絲綢之路是一條活的道路。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
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C項,“可知絲綢之路的演變軌跡”分析錯
誤,文中“勾勒出當時南北、東西交往的路線”的信息并無絲綢之路的演變軌跡,只是當
時的線路狀況。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題。(25分)
放逐于世界邊緣的局外人
谷立立
I960年,年僅47歲的加繆因為車禍意外殞命。
蘇珊?桑塔格曾在《反對闡釋》一書中將加繆歸為“作為受難者之典范的藝術
家”。縱觀加繆一生,“受難者”的形象總與他息息相關:生于北非貧民窟,不足一歲失
去父親,少年時因罹患無法治愈的肺結核幾乎失學。生活似乎從一開始就為他畫上了休止
符,但這不是結束,而是一種開始。疾病作為加繆的“絕望和挑戰”,“一半是宿敵,一
半是催化劑”。在他,這不是隱喻,而是真實的存在。他時刻感知到生命的短促易逝,更
時時陷入孤獨,卻從未妥協。從此,與荒誕的抗爭,成為加繆小說和戲劇書寫的唯一命
題,更是貫穿其一生的人生哲學。
加繆的荒誕哲學,雖無完整的理論體系,卻絕非凌空蹈虛,皆源于其對生存的高
度認知與敏銳感悟。我們讀《局外人》,總是驚異于敘述的冷靜克制、主人公默爾索對待
世事的無動于衷,于是想當然地將加繆與“冷漠”、“厭世”等負面形容畫上等號。真實
的加繆并非如此。生活于他,雖極為“悲傷”,但仍有“熱情”。他認為,誕生到一個荒
誕世界上來盼人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與自己的自
由。如果說《局外人》是其荒誕哲學的首度展示,那么《西西弗的神話》則可以看作是這
一理念的最佳詮釋。希臘神話中背負著沉重詛咒、永遠推著石頭上山的悲劇人物,何以在
加繆筆下搖身一變成了主動抗爭的英雄?這是一種暗示,隱隱對應著作家積極的人生觀一
一生活雖是無望的,荒誕始終多于幸福,但正如小說《鼠疫》里所寫,即使世界荒蕪如瘟
疫籠罩之下的小城奧蘭,只要一息熱情尚存,絕望就不致吞噬人心。
加繆的文字雖是隱忍的,他的態度卻是顯而易見的。漠不關心、冷漠超然,抑或
悲觀厭世,從來與他無緣。終其一生,他秉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訓誡,“熱愛生活本身更
甚于熱愛它的意義”,滿含著熱情介入這生活,以期擺脫局外人的身份。他以手中之筆針
硬時政、挑戰荒誕,新聞、文論、時評、小說、戲劇,無所不寫,只為了喚醒世間囿于生
存之累的蕓蕓眾生。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稱他“不斷地確認人類處境之荒誕,然而其背
后卻非荒蕪的否定主義”,也正是對此種“介入”的肯定。
在短暫的一生中,加繆始終是一個游離于邊緣的局外人。加繆精神上有“囹圄”
之感,這和
其早期經歷無不相關,但更直接的傷害,自然非后期政治上的紛爭與最終被排斥的際遇莫
屬。1950年代初,由于在對待斯大林主義的態度上意見相左,加繆與薩特徹底決裂,其后
他逐漸成為左派文人攻擊的標靶,被以薩特為掌門人的巴黎人文學界斥為異類,從此,生
活在局外人一般的被放逐狀態之中。
在阿爾及利亞戰爭①期間,這“局外人”的身份更是越演越烈,終至無法收拾。
一直以來,加繆始終以阿爾及利亞公民自居。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在牽動其敏感內心。作
為書寫的原鄉,阿爾及利亞更時時出現于其小說及戲劇創作之中。從早期的《局外人》
《鼠疫》《卡利古拉》,再到遺作《第一個人》,自殺、冷漠、罪咎、絕對的恐怖,雖構
成加繆書寫的主題,其下卻潛藏著何其相似的關犍詞,比如,陽光、大海、沙灘。作為
“烏腳”(當地話,意指白人移民)后裔的他,身份極為尷尬,“既不屬于東方也不屬于
西方”(帕慕克語)。他一直試圖在戰爭與和平的罅隙間尋得某種微妙的平衡一一他不愿
自己的“媽媽”遭受意外的橫禍,亦不愿記憶里“無法割舍”的美好盡數毀于硝煙。
因此,加繆本著“不做受害者,也不當劊子手”的原則,希冀通過非暴力的和平
手段解決爭端。在彼時日漸高漲的民族獨立風潮之下,這和平主張更近乎于美好的想象,
是一廂情愿的空談,雙方均無法認同。然而,世事的吊詭也正在于此,追求和平的人反倒
成了阻撓和平的幫兇。彼時,加繆腹背受敵,就連昔日的戰友②也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
現實的屢屢受挫,無疑將他推入孤絕的深淵。從此,他避居鄉間,不問政事,只在日記中
涂抹彷徨與失落,或在戲劇中尋找往日的榮光,漸漸歸于“最終的沉默”。這種無為,既
非“江郎才盡”的無奈之舉,亦非明哲保身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人與他所處的環境之
間曠日持久的對抗”,源于理想主義者對自我信念的堅持,是加繆一生對抗錯誤、矛盾和
嘟躅的具體例證。
【注】①阿爾及利亞戰爭:50年代中期,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者不斷襲擊法國殖
民地當局和普通的法國人,法國方面派出軍隊鎮壓。②昔日的戰友:指薩
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加繆生于北非貧民窟,不足一歲失去父親,少年罹患無法治愈的肺結核影響他
一生,常常讓加繆陷入絕望,1960年年僅47歲的加繆因為車禍意外死亡。
B.《局外人》這篇小說的主人公默爾索對待世事無動于衷,小說的敘述冷靜克
制。但這并不能因此就將加繆與“冷漠”“厭世”等負面形容畫上等號。
C.《鼠疫》是加繆的小說代表作之一,描寫了瘟疫籠罩之下的小城奧蘭一片荒
蕪的世界,隱忍的文字鮮明地表達了“生活是無望的,荒誕始終多于幸福”的主
旨。
D.加繆出生于阿爾及利亞,他對這片土地抱有深厚的情感,但是他既不屬于東
方也不屬于西方,這讓他選擇了局外人的身份來看阿爾及利亞戰爭。
E.加繆后來避居鄉間,不問政事,漸漸歸于“最終的沉默”,表現上是無為,
實際上體現了他對所處的環境的對抗和對自我信念的堅持。
(2)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稱加繆“不斷地確認人類處境之荒誕,然而其背后卻非荒蕪
的否定主義”,請簡要分析其含義。(6分)
(3)簡要概括加繆與薩特在政治觀點上的不同之處。(6分)
(4)作者為什么說“在短暫的一生中,加繆始終是一個游離于邊緣的局外人”?(8分)
參考答案:
(1)(5分)EB(E3分,B2分,C1分。C項“生活是無望的,荒誕始終多于幸福”并不
是《鼠疫》的全部主旨,“只要一息熱情尚存,絕望就不致吞噬人心”也是《鼠疫》的主
旨;A項“肺結核影響他一生”于文無據,“常常讓加繆陷入絕望”與原文矛盾;D“他
選擇了局外人的身份”錯誤。)
(2)(6分)①加繆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他的《局外人》等作品,都體現了他的這一哲
學。
②生活中的加繆有著積極的人生觀,他滿含熱情介入生活,以手中之筆喚醒眾生。
③與荒誕的抗爭,是加繆創作的唯一命題,更是貫穿其一生的人生哲學。(每點2
分)
(3)(6分)①對待斯大林主義的態度上意見相反,薩特支持,加繆反對;(3分)
②薩特支持阿民族獨立,加繆希望通過非暴力的和平手段解決爭端。(3分)
(4)(8分)①加繆生于北非貧民窟,不足一歲失去父親,少年時因肺結核幾乎失學。
②由于政見相左,加繆與薩特徹底決裂,被巴黎人文學界斥為異類。
③加繆始終以阿爾及利亞公民自居,但他又是白人移民,“既不屬于東方也不屬于西
方”。
④法國殖民者和阿民族獨立方均對加繆的和平主張無法認同,加繆腹背受敵。
⑤加繆避居鄉間,不問政事,沉默無為。(答出4點即可)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平安,滁人,小字保兒。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將從征。后為先鋒。燕王曰:
“平安,豎子耳。往歲從出塞,識我用兵,今當先破之。”及戰,不能挫安。燕王
失道,從者僅三騎。安擊敗燕將。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
可擊。走登堤,佯舉鞭招后騎以疑敵。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
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
明年,燕敗盛庸,回軍與安戰。安大
破之。再戰渡沱河,又破之。安于陣中縛木為樓,高數丈,戰酣,輒登樓望,發強
弩射燕軍,死者甚眾。源沱之戰,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諭世子謹
藏,以示后世。顧成已先被執在燕,見而泣曰:“臣自少從軍,今老矣,多歷戰
陣,未嘗見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將李彬戰于楊村,敗之。四年,燕兵破蕭縣。安引軍躡其后。燕將白
義、王真、劉江迎敵。安轉戰,斬真。真,驍將。燕王嘗曰:“諸將奮勇如王真,
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戰,安部將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馬忽蹶,被
擒。安稍引卻。已,復進至小河,張左右翼擊燕軍,斬其將陳文。尋何福軍亦至,
與安合。燕軍益大懼,王晝夜攝甲者數日。
福欲持久老燕師,移營靈璧,深塹高壘自固。而糧運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
王以精騎遮安軍,分為二。福開壁來援,為高煦所敗。諸將謀移軍淮河就糧,夜令
軍中聞三炮即走。翌日,燕軍猝薄壘,發三炮。軍中誤以為己號,爭趨門,遂大
亂。燕兵乘之,人馬墜壕塹俱滿。安等三十七人皆被執。安久駐真定,屢敗燕兵,
斬驍將數人,燕將莫敢嬰其鋒。至是被擒,軍中歡呼動地,曰:“吾屬自此獲安
矣!”燕王惜其材勇,選銳卒衛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資等善視之。
永樂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覽章奏見安名,謂左右日:“平保兒尚在耶?”安聞
之,遂自殺。命以指揮使祿給其子。
(節選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5.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燕王失道,從者僅三騎失道:迷失道路
B.安引軍躡其后躡:跟隨
C.馬忽蹶,被擒。安稍引卻引卻:引兵擊退
D.燕王以精騎遮安軍遮:攔截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現平安作戰“材勇”的一組是(▲)(3分)
①佯舉鞭招后騎以疑敵②發強弩射燕軍,死者甚眾
③多歷戰陣,未嘗見若此也④安引軍躡其后
⑤張左右翼擊燕軍,斬其將陳文⑥王晝夜撮甲者數日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是(▲)(3分)
A.平安率領先鋒部隊攻打燕王。作戰時,燕王因為有些輕敵,被平安打得
大敗,后來制造假象,迷惑對方,才得以逃脫。
B.作戰時,平安在陣中把木頭綁縛在一起,成為樓臺,高達兒丈,戰爭進
行的激烈時,就
登樓眺望,并用強弓向燕軍射箭,射死了很多敵人。
C.平安在與燕王的戰斗中,多次打敗燕王,并斬殺燕王的愛將。后來他與
何福的軍隊會合,
使燕軍非常害怕,燕王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脫鎧甲。
D.因糧草運輸遭燕軍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戰,燕王率精銳騎兵攔截他,
使平安軍隊一分為二。第二天,燕軍又突然迫近軍營,發了三炮,致使安軍大亂,
燕兵乘機進攻,平安被捕。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3分)譯文:▲
(2)諭世子謹藏,以示后世。(3分)譯文:▲
(3)諸將謀移軍淮河就糧,夜令軍中聞三炮即走。(4分)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5.選C弓I卻:后退
6.選C解析:①⑥燕王朱棣所為;③乃顧成語,是間接表現。
7.選A解析:燕王逃脫是因為恰遇朱高煦救兵到來。
8.(1)(燕王)燕王的馬受了傷,箭也用完了,寶劍折斷無法擊殺。(“創”受
傷,1分,“竭”用盡,1分;“折”折斷,1分。整句語意不通則該句不得分)
(2)告訴世子要小心收藏,將來把它拿給后人看。(“諭”告訴,“謹”小心,
“示”給……看,三處各1分。整句語意明顯錯誤或不通則該句不得分)
(3)眾將謀劃轉移軍隊到淮地以獲得糧草,當晚命令部隊聽到三聲炮響就迅速出
發。(“謀”謀劃,1分;“就”獲得,1分;“夜”在夜間,當晚,1分;
“走”迅速出發,1分。整句語意不通則該句不得分)
5.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游虞山記沈德潛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
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詭云:”距劍門二十
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
余已治笳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
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拆,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
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
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磴道,遂陟椒②極。有土埋碗碉③,疑古時冢,然無碑
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
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以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嶄絕中
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
也。側足延佇,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
真宮,為讀書臺;西北為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十
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門,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余識其
言,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
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未踐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
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
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選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有改動)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頂。③埋碗磊:埋,小土丘;碗磊,成堆的石塊。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去:離開B.余已治筮屐,不能
阻治:治理
C.山脈怒圻,赭石縱橫圻:裂開D.余識其言,欲問道往
游識:體會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辛丑秋,將之江陰②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
B.①龍不勝,破其山而去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
C.①取徑以南,益露奇境②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
D.①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
7.下面的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登山所見情景的一組是(3分)
①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②神物爪角痕,時隱
時露
③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
辨瀛海
⑤齦腭摩天,嶄絕中斷⑥水下奔如虹,
頹風逆施,倒躍而上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沈德潛曾經先后兩次乘船赴江陰,在中途路過虞山時都很想登山游覽,但由于
船夫的欺騙,最終都沒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潛卻因對游覽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
顧友人的阻撓,堅持獨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潛向山僧打聽山上名勝并想游盡它,但由于連續二十多天都
是陰雨連綿,只得遺憾地離去。
D.沈德潛游覽后感到,天下勝景若未能盡覽,留有余地,反而意味無窮;若一覽
無遺,有時反而覺得興味索然。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4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
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
②有土埋碗碉,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
參考答案:
5.C(A.距離。B.準備、備辦。D.知道,懂得。)
6.B(那,都指虞山,指示代詞。A.至I」,往,動詞/主謂之間,結構助詞。
C.向,介詞/用,介詞。D.表承接關系,連詞/表修飾關系,連詞。)
7.C(①為舟行所見。③是傳說。⑥是山僧的介紹。)
8.D(A.文中只寫第二次是受船夫欺騙。B.文中并沒明確提及“友人阻撓”。且
下文“余與客難暫留”表明沈德潛并不是“獨自游山”。C.“連續二十多天陰雨
連綿”是本次游山之后的事情。)
9.(1)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
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4分。
每錯、漏2個斷句處扣1分,扣完為止。若斷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求余
味而了不可得”亦可。]
(2)①虞山后面有一個石洞通往大海,不時有隱藏的海中生物,人們叫不出它們
的名字。[3分。“潛”1分,“名”1分,大意1分。大意分要注意以下2個考察
點,即“通”“時”。]
②上面有石塊堆成的小土丘,似乎是古時的墳墓,但沒有墓碑標記是什么人的墳
墓。
[3分。“埋魄磊”1分,“志”1分,大意對1分。]
【參考譯文】
虞山距離吳城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終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將要
到江陰去,當時乘船途經虞山下,遠望劊門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
的春天,我又到江陰去,船停泊在山腳,進入吾谷,船夫欺騙我說:“距離劍門還
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張少弋、葉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
晨,天將要下雨,兩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經準備好竹杖和登山屐,沒什么可
阻止我的。從城北出發順著城邊走六七里,進入破山寺,這是唐代常建題詠詩歌的
地方,現在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詩中的意思。于是從破龍澗上山,山
脈突起并且裂開,紅褐色的石頭縱橫交錯,傳說是神奇動物龍的爪子和丫角磨過的
痕跡,它們時隱時現。相傳龍跟神爭斗,龍不能獲勝,就沖破那座山離去了。傳說
的內容接近荒唐,讓人迷惑,但這里有些痕跡,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
路,都是層層疊疊彎彎曲曲的,翻越巒嶺,走上石徑,就可攀登到山頂。上面有眾
多山石累積成的土丘,我懷疑是古代的墳墓,但沒有碑文記錄是誰的墓。登上望海
墩,向東凝望。這時云的顏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連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會,
雨下起來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們從小路向南出
發,沿途不斷出現奇麗的景色:兩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險峻的大山仿佛被從
中劈開,兩邊的山崖競相爭高,像那打開的大門,又像那直立的刀刃,這就是劍
門。用劍州的大劍、小劍來擬稱它,是因為它們的外形相像啊。我兩腳斜著站了很
久,還是不忍離開。后來,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詢問山中的名勝之地。僧人指
引說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宮和讀書臺;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巖,水流向
下奔騰如彩虹一般,大風逆吹,水沫向上飛濺高達幾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
城、石門,虞山后面有一個石洞通往大海,不時有隱藏的海中生物,人們叫不出它
們的名字。我聽得懂他的話,想問路前往游玩,但這時山上流云濃密,風不斷刮
來,非常寒冷,天上不時有雨飄灑,打濕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難以停留片刻。雨
稍停,我們就從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頓疲憊地踏上歸途。從此,春雨接連下了二十
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吳城只有百里,我兩次從山下經過,都無法實現登山的愿望。現在到
了那個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況,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訪游歷
過,心里很不快樂。但是世間的種種境界中,有的一接觸就能領會到,而一領會到
就走到盡頭了,開始的時候很高興,接下來就索然無味了,想找回一些值得玩味
的,卻一點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來很艱難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沒有了的,卻讓
人有無窮無盡的思戀啊。唉!這哪里只是游山尋勝才有的呢!
略
6.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高祖太穆皇后竇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陽
長公主。后生而發垂過頸,三歲與身齊。讀《女誡》、《列女》等傳,一過輒不忘。周武帝
特愛重之,養于宮中,異它甥。時武帝納突厥女為后,無寵,后尚幼,竊言于帝曰:“四邊
未靜,突厥尚強,愿舅抑情撫慰,以蒼生為念。但須突厥之助,則江南、關東不能為患
矣。”武帝深納之。毅聞之,謂長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
夫。”乃于門屏畫二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潛約中目者許之。前后數十輩
莫能中,高祖后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喪所生。
隋文帝受禪,后聞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毅與長公主遽掩
口日:“汝勿妄言,滅吾族矣!”后事元貞太后,以孝聞。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嚴諸姒娣皆
畏莫敢侍后事之獨怡謹盡孝或淹月不釋衣履。工為篇章規誠,文有雅體。又善書,與高祖書
相雜,人不能辨也。煬帝時,高祖為扶風太守,有駿馬數匹。常言于高祖日:“上好鷹愛
馬,公之所知。此堪進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決,竟以
此獲譴。未幾,后崩于涿郡,時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方為自安之計,數求鷹犬以進
之,俄而擢拜將軍,因流涕謂諸子曰:“我早從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帝有天下,詔即
所墓園為壽安陵。謚曰“穆”,后祖葬獻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太穆順圣皇后。
(選自《舊唐書?后妃列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則江南、關東不能為患矣患:禍患
B.武帝深納之納:寵信
C.潛約中目者許之潛:暗中
D.后事元貞太后事:侍奉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嚴/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獨怡謹/盡孝/或淹月不釋衣履
B.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嚴/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獨怡謹盡孝/或淹月不釋衣履
C.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嚴/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獨怡謹盡孝或淹月/不釋衣履
D.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嚴/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獨怡謹/盡孝或淹月/不釋衣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竇氏深受武帝的喜愛,其年幼時曾建議武帝對皇后要多加撫慰,以百姓為念,爭取
得到突厥的幫助。
B.高祖在求婚的時候,射兩箭各射中了孔雀的一只眼睛,竇毅非常高興,于是將竇氏
嫁給了高祖。
C.高祖并未聽從竇氏的勸說將自己的駿馬獻給文帝,結果因為這件事遭到貶謫。后來
尋找好的鷹犬獻給皇上,被提拔為將軍。
D.高祖擁有天下后,下詔在竇氏埋葬的陵園修建壽安陵,封竇氏謚號為“穆”,后來
與高祖合葬在獻陵。
7.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工為篇章規誡,文有雅體。又善書,與高祖書相雜,人不能辨也。(5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堪進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為身累,愿熟思之。(5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4.B(接受)
5.B
6.C("高祖并未聽從竇氏的勸說將自己的駿馬獻給文帝”有誤,是獻給煬帝)
7.(1)(竇氏)擅長寫文章來作為(天下女子的)規范,行文素雅得體。又擅長書法,(臨幕
的字)與高祖的字放在一起,別人分辨不出來。(得分點:工、規誡、雅體,句意2分)
(2)這些(鷹馬都是)可以進貢(的良品),不可久留(在自己這里),如果有人和皇上說
的話,必然會連累到您,希望您仔細考慮。(得分點:進御、累、熟,句意2分)
譯文:
高祖太穆皇后竇氏,是京兆始平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的女兒。竇氏的母親,
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出生時頭發垂過脖頸,三歲時(頭發)和身子一樣(長)。
讀《女誠》、《列女》等文章,看一遍就不會忘。周武帝尤其喜愛和看重她,在皇宮里撫
養她,(對待她)不同于其他甥女。當時武帝娶突厥女子為皇后,(卻并)不寵愛。竇氏還年
幼,私下對周武帝說:“四面邊境還未寧靜,突厥還很強大,希望舅舅控制(自己的)感情
(對皇后多加)撫慰,以百姓為念。只要有突厥的幫助,那么江南和關東就不足為患了。”
武帝由衷地接受了她的建議。竇毅聽說這件事,對長公主說:“這個女孩才貌這樣(出
眾),不能輕易地將(她)許配給別人,應當為(她)找(一個)有才能的丈夫。”就在門屏上
畫了兩只孔雀,有來求婚的公子,就給(他)兩支箭(讓他)射孔雀,暗中約定能射中孔雀眼
睛的(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前后(來了)幾十個人都沒有人能射中。高祖后來(也)來(求
婚),射兩(箭)各射中了(孔雀的)一只眼睛。竇毅非常高興,于是將(竇氏)嫁給了高祖。
等到周武帝駕崩,竇氏追思(他就)像失去了親生父母一樣。隋文帝受禪時,竇氏聽說后痛
哭,撲倒在床上說:“恨我不是男人,(不能)拯救舅舅家的危難。”竇毅與長公主馬上捂
住(她的)嘴說:“你不要胡說了,(否則會)使我們家族滅門啊!”竇氏侍奉元貞太后,因為
孝順而聞名。太后身體弱、年紀大,又得了病,并且性格一向嚴厲,媳婦們都很畏懼,沒
有敢去服侍她的。竇氏侍奉她,卻和悅恭謹、恪盡孝道,有時一個多月不脫衣服鞋子(地
伺候太后)。(竇氏)擅長寫文章來作為(天下女子的)規范,行文素雅得體。又擅長書法,
(臨幕的字)與高祖的字放在一起,別人分辨不出來。隋煬帝時,高祖做扶風太守,有幾匹
駿馬。(竇氏)常常對高祖說:“皇上喜歡雄鷹和駿馬,(這是)您知道的。這些(鷹馬都是)
可以進貢(的良品),不可久留(在自己這里),如果有人和皇上說的話,必然會連累到您,
希望您仔細考慮。”高祖(還)沒下決心,最終就(真的)因為這件事情遭到貶謫。不久,竇
氏在涿郡去世,時年四十五歲。高祖回想起竇氏的話,才考慮為自己謀求安全的計策,多
次尋找好的鷹犬進獻給皇上。不久(就被)提拔為將軍。于是流著淚對兒子們說:“(如果)
我早聽從你母親的話,(那么)做這個官(已經)很久了。”(后來)高祖擁有了天下,下詔
在竇氏埋葬的陵園修建壽安陵。封竇氏謐號為“穆”,后來(與高祖)合葬在獻陵。上元元
年八月,改尊號為太穆順圣皇后。
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
20.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0字)(4分)
交通擁堵已經成為中國各大城市管理中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在各種治堵方案均無
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了“車聯網”上。“車聯網”提
供的是全方位解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關系的系統方案。裝有電子傳感裝置的
汽車,可以與其他車輛、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實現在一個平臺上的信息共享,從而實
現解決城市擁堵的目的。“車聯網”背后是汽車制造商、車載終端企業、電信運營
商、IT企業、硬件供應商、交通信息內容運營商及服務商等組成的一長串產業鏈
條。但目前僅僅出現了解決車與人關系的車載產品,它能通過GPS和無線通信技術
為車主提供碰撞自動求助技術、路邊救援協助、全音控免提電話和全程音控導航等
服務。
這段文字介紹了“車聯
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參考答案:
20.(4分)出現的背景(原因)、意義(目的、作用)、相關產業鏈和發展現
狀。(4分,每個要點概括準確1分)
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在我國,隨著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大力融合、電子商務國內貿易與跨境貿易齊頭并
進,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消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B.17世紀18世紀,荷蘭鑄制著名的馬劍銀幣,逐漸流入中國臺灣和東南沿海地區,至今
在中國民間仍有不少收藏。
C.中秋是團圓的節日,但對于入住養老院的老人看來,中秋往往是情緒波動的敏感期,
一些老人會因無法與家人團聚而鬧情緒。
D.明代航海指南《順風相送》中的一段關于釣魚島的文字是目前能證明中國人最早發
現、命名和利用該島嶼的文獻資料,是有力的歷史證據。
參考答案:
D
試題分析:A項,成分殘缺,介詞短語在主語的位置,淹沒主語;B項,結構混亂,“逐
漸流入中國“前面暗換主語;C項,搭配不當,“對”和“看來”搭配不當。
點睛:結構混亂是常見的病句類型,有句式雜糅、暗換主語和中途易轍等幾種,句式雜糅
表現為把表示同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轍主要表現在前面的句子沒有表
述完整,后面又出現的新的陳述對象,暗換主語表現為句子前面沒有主語,而前句的主語
不能作該句的主語。此題選項B暗換主語造成結構混亂。
9.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A.這篇文章雖然是林教授的急就章,但從結構、情感方面看不失為上乘之作。
B.小林雖然年輕,但筆意清新、畫風老到,所繪山水作為補壁之用特別好。
C.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情,任誰看見這樣的情景也會出手,大家過獎了。
D.我是教授的一名高足,在我求學的道路上,得到過他很多耳提面命的教導。
參考答案:
C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語言得體的題目,語言得體主要有文體得體和語體得體,文體得
體注意一般應用的格式的規定,語體得體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對象的身份,重點注意謙敬
詞語的運用。題中A項,急就章,謙辭,匆忙完成的作品或做的事情。B項,補壁,謙
辭,繪畫的人把自己的畫作贈送給別人的謙辭。D項,高足,敬辭,贊揚別人的弟子本領
高強。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相比早己的高鐵,作為我國鐵路另一高科技發展方向的重載鐵路卻一
直。近日,由國家能源集團主辦的首屆重載鐵路新技術新裝備展覽會在河北滄州
舉行,本次展覽會圍繞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載”為主題,對當前我國重載鐵路領域的
發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進行了全面呈現。進入展廳,中央的大尺寸沙盤首先映入眼簾,
直觀清晰地展現了國家能源集團鐵路集疏運系統的地理分布。展廳中最是由三節車
廂組成的機車模型,它就是“神華號”十二軸交流傳動電力機車,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
的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傳統的機械開關地面過分相設備存在開關壽命低、故
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為此,神朔鐵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
載鐵路智能電分相裝置。該裝置能實現列車無感知過分相,對重載鐵路的運能提升、降低
設備故障率和司機操作強度,提高車網匹配性具有重要意義,開啟了鐵路牽引供電技
術新紀元,值得—。
1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本次展覽會圍繞“科技前行智慧重載”為主題,全面呈現了我國重載鐵路領域的當前
發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
B.本次展覽會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載”的主題,全面呈現了當前我國重載鐵路領域的發
展現狀與最新技術成果。
C.本次展覽會圍繞“科技前行智慧重載”的主題,對我國當前重載鐵路領域的發展現狀
與最新技術成果進行了全面呈現。
D.本次展覽會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載”為主題,對我國當前重載鐵路領域的發展現狀與
最新技術成果進行了全面表現。
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展覽中的重載鐵路智能電分相裝置才是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
B.展覽中的重載鐵路智能電分相裝置是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
C.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就是展覽中的重載鐵路智能電分相裝置
D.重載鐵路智能電分相裝置則是本次展覽會的一道亮麗風景
19.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家喻戶曉無人問津有目共睹萬古流芳
B.遐邇聞名鮮為人知有目共睹大書特書
C.家喻戶曉鮮為人知引人注目大書特書
D.遐邇聞名無人問津引人注目萬古流芳
參考答案:
I7.C18.C19.C
【17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
錯誤標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
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A項,“圍繞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載'為主題”句式雜
糅,“圍繞……主題”和“以……為主題”保留其一;B項,“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載'
的主題”充分殘缺,應該是“以……為主題”;D項,“表現”和”主題”“成果”搭配
不當。故選C。
【18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是一道語境補寫題,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把握語段,注意前后語境的關
聯。再根據語境合理推導出所要填寫的內容。填寫銜接句主要從陳述對象的一致,虛詞的
運用,句式選用、情感基調、前后的邏輯順序和音韻的和諧的角度選取。此題從陳述對象
的角度看,重點強調“新裝備”,后面又有“傳統的機械開關地面過分相設備”,所以
“重載鐵路智能電分相裝置”應作主語。前面說了“機車模型”,后面再說“重載鐵路智
能電分相裝置”,兩者是并列關系,沒有要突出誰的意思,所以AD兩項中“才是”“則
是”重點是突出了后者,使用不當。比較BC兩項,根據上文的“展廳中最……是由三節
車廂組成的機車模型”的句式,C項的句式比較相似。故選C。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要熟記所有成語的含義,然
后結合語境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題中家喻戶曉:每
家每戶都知道。遐邇聞名:意思是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句子后面是“高鐵”用
“家喻戶曉”合適。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鮮為人知:很少有人知
道。注意和前面的“家喻戶曉”對應,應用“鮮為人知”。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
極其明顯。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句中空格前是“最”,應用“引人注目”。萬古流
芳:好名聲永遠流傳。大書特書: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句中有“具
有重要意義”,所以用“大書特書”。故選C。
【點睛】語境補寫答題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語脈,定位句子關系。
先初讀語段,搞清整個語段或前后句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特別要注意關聯詞語,注意規
律總結。明確補寫的句子是總領下文的總起句,還是承上啟下的展開句,還是對內容做出
總結的總結句。
第二步:根據上下語境,注意合理推導。
考生要根據上下文提供的條件或者語境進行分析比照,從而合理地推斷出所補寫的內容。
補寫時需考慮陳述對象和話題的統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檢驗補后內容,確保語意連貫。
檢查補寫后內容是否符合題干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要防止草率
審題,盲目機械地答題,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糾錯。最好在寫好后代入原文讀一讀,看看
是否真的連貫、貼切、嚴密。
六、寫作(60分,共1題)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7年即將過去,綜合北京語言大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新周
刊》、《咬文嚼字》等多家媒體發布的榜單,選出2017年度關鍵詞有:“十九大、砥礪
奮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人工智能、攙起袖子加油干、有溫度、流量、離、打
call”等。這些詞語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事、世情、民心,記錄著世界的變
化、時代的變遷。
請從中選出兩三個關鍵詞,結合實際談談你的認識。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
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砥礪奮進正青春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別人的目光嘆息著宿命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用筆寫下:
相信未來砥礪奮進正青春。
花季的時刻我們未必擁有青春,青春的路上我們未必取得輝煌,無論何時,我們不能
在滿是沙子的路上踽踽前行,請記住一成為一顆珍珠,用奮進之光,普照四方。
“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陽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 5.1物態變化與溫度教學設計 (新版)教科版
- 2023八年級數學上冊 第1章 分式1.5 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1課時 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學設計 (新版)湘教版
- 2024年秋七年級生物上冊 1.2 認識我們身邊的其他生物教學設計 北京課改版
- 5《我愛我們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
- 腦卒中取栓后護理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6單元 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單元小結與測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知識與創新創業策劃書
- Unit 3 Section A 3a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Module 2 Unit 1 What did you buy?(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電力維修安全培訓
- 2024-2025學年上海市八年級語文下學期3月練習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4年大模型+RAG最佳實踐報告
- 2025年互聯網信息審核員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北京朝陽區高二(下)期末英語試題和答案
- 滬教版(五四學制)(2024)六年級數學下冊 第五章 比和比列 單元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上半年安徽淮北市建投控股集團限公司招聘39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原料藥行業趨勢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 Unit1-3短語與句子英語七年級下冊
- 高考一輪復習: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課件 2025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 DB14-T 3227-2025 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指南
- 2025年山東天成水利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