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教學設計【學習目標】學習整體閱讀的方法,學會整體把握文章。2.學會正確分析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邏輯層次,學習用事理進行層層深入論證的方法。3.學習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理解“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觀點。4.比較閱讀毛澤東的兩篇作品,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理解兩篇作品的重要理論價值和指導實踐意義。【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欣賞準確嚴謹、通俗易懂的語言,樹立寫作時的讀者意識。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對文中重要語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提高對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的理論認識。審美鑒賞與創造:鑒賞文章準確、嚴謹、生動、活潑的語言特點。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習運用事理進行層層深入的論證的論證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理解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難點:學習本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層層遞進式的論證結構。【教學過程】導入在毛澤東著作中,有一篇堪稱“奇葩”的短文,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篇文章只是毛澤東同志在修改《中共中央關于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時增寫的一段文字,全文連同標題總共才一千多字。然而,它卻被譽為毛澤東哲學理論的集大成之作,這就是毛澤東同志寫于1963年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二、知人論世1.作者簡介(1)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2)毛澤東的文章主要有四個特點:有氣勢,即有革命家的氣勢——“理直氣壯,舍我其誰”;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從事出,片言成典”;知識淵博,即有學者式的積累——用典豐富,文庫史海,隨手拈來;個性化的語言,即政治家加文學家的語言——典雅、通俗、幽默。毛澤東在詩詞創作上亦稱巨擘,如《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七律·長征》等。他的詩詞里包含著他詠嘆景物、軍事指揮、治國領導、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思想和體驗,是中華民族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主要作品有《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毛澤東詩詞集》等。2.寫作背景建國初期,部分資本家為了牟取暴利,向國家機構內部派遣代理人,嚴重地腐蝕了干部,破壞了抗美援朝和國家的經濟建設。為了打擊不法資產階級分子的破壞活動,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開展“五反”斗爭的指示,要求向違法的資產階級開展一個大規模的堅決徹底的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斗爭。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增產節約和“五反”運動。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開總結“四清”運動試點經驗的小型會議,討論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即《前十條》。5月20日,草案發布前,毛澤東在這個文件前面加寫了具有前言性質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的一大段內容,提出應當對我們的同志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四清”運動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在全國城鄉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運動的內容,前期在農村中是“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物”,后期在城鄉中表現為“清思想,清政治,清組織和清經濟”。這篇1200多字的短文是毛澤東同志一篇很重要的哲學論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典范。3.文體特點政論文是以政治問題為主要內容的論述文。它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論述政治問題的,自然是政論文;從政治角度論述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的社會論文、思想論文,也可以歸入政論文;報紙雜志的社論、評論員文章、觀察家評論等大多數也是政論文。政論文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特點:政治性:政論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問題,對于那些政治色彩濃厚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也會進行理論與實際的探討體現政論文的政治敏銳性。指導性:政論文不僅要用道理說服人,而且常會進而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導。嚴密性:政論文特別強調評價的準確性、論證的邏輯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4.資料補充辯證唯物論:辯證唯物論是由馬克思所主張的歷史學說,是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學說、關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學說,它采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主張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時,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承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這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辯證唯物論從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出發,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做到主觀符合客觀就要防止主觀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是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這個哲學本體上,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意識)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的第二性質。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宋代的朱熹、古希臘的柏拉圖和德國的黑格爾等。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觀念等)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之中的是認知上的世界,是主觀精神的產物,而并非真正客觀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國宋代的陸九淵、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和德國的費希特等。三、整體感知1.標題解讀:如何理解標題含義?(1)標題是一個疑問句,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深思。(2)標題用語通俗易懂,有兩層意思:人的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涉及文章關于第一次飛躍的論述;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涉及文章關于第二次飛躍的論述。2、理清層次:這是一篇議論文,全文共一個段落,根據你的理解,將文本切分成恰當的幾個層次,并說出你的理由。第一部分(開頭——“這三項實踐中來”):引論,提出問題——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中心論點)下文就圍繞這一中心論點進行論述。第二部分(“人們的社會存在”——“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本論,分析問題——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上,論述認識的辯證過程和規律,闡述了人的正確思想形成的過程,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第三部分(“現在我們的同志中”——結尾):結論,解決問題——聯系實際,指明學習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重要意義,要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工作。四、研讀文本1.文章開頭連提三個問題有什么作用?這三個問題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1)作用:造成疑問和懸念,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強調了回答的內容,使中心論點鮮明突出;強調并說明了中心論點的內在含義。(2)關系:三個問題不是并列關系,第一問統攝全篇、同時包含后兩個問題;第二、三個問句是在第一個問句的基礎上作為答案被提出來的,繼而被否定,為開啟下文做準備。2.作者為什么否定“天上掉下來的”和“自己頭腦里固有的”這兩種觀點?這兩句話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1)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相反的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唯心主義有兩種: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它認為在人的主觀意識之外,獨立存在著所謂“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過是“世界精神”的產物,即思想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第二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它認為世界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即思想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2)這兩個設問句,寫得很通俗,口語化,否定了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作者用通俗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哲學道理。3.本文的題目是一個問句,文章的開頭部分就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鮮明地提出了論點。請用圖示表示作者的觀點。4.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篇獨立的議論文,試劃分結構。引論:總論物質與精神的辨證關系,這是下文兩個飛躍的綱。本論:分別論證認識過程的兩個飛躍階段。第一個飛躍: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第二個飛躍:理性認識→實踐。結論:總結并深化上文,闡述正確認識的形成,需要一個反復實踐的過程。5.人的正確思想的產生要經歷兩個階段,分別是哪兩個階段?請找到相關的段落,理清內在邏輯關系,概括要點。6.為什么人的認識要有第二次飛躍?第二次飛躍為什么比第一次飛躍的“意義更加偉大”?要想證明從實踐中得來的理性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世界的規律,必須把它再放到社會實踐中去檢驗,看它是否能達到預想的目的,因此人的認識要有第二次飛躍。第二次飛躍的“意義更加偉大”,一是因為只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證明從第一次飛躍中得到的認識正確與否;二是因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也即認識必須再回到實踐中去。7.本文首尾呼應的寫作特點是如何體現的?①文章開頭提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的問題,結尾部分用“有很多人還不懂得這個認識論的道理“”問他的思想、意見、政策、方法、計劃、結論、滔滔不絕的演說、大塊的文章,是從哪里得來的,他覺得是個怪問題,回答不出來”來呼應。②文章開頭說,“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結尾用“應當進行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來呼應。③而“克服困難,少犯錯誤,做好工作,努力奮斗,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并且幫助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廣大人民,完成我們應當擔負的國際主義的偉大義務”的結束語,又是與開頭“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相呼應的。五、總結全文文章主旨:本文論述了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的道理。為了闡明這一道理,毛澤東從認識與實踐的關系角度,論述了正確思想的形成過程,使我們懂得: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人們要從實踐中得到正確思想,而正確的思想又不斷推動實踐,而且,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藝術特色:①語言通俗、嚴謹。本文的對象是農村廣大干部和農民,所以作者不用難懂的哲學術語,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述。如“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從人體的具體器官來談“感性認識”,就非常通俗易懂。同時,為使說理準確、嚴密,句子中往往用一些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如“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這里用了兩個“只能”,說明人的正確思想來自實踐是唯一的,回答非常肯定。②事理論證,層層深入。本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結構,運用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原理,層層深入地論證“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的論點。就是在內部層次上,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如在論證由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時,緊緊扣住認識怎樣從實踐開始,經過感性認識達到理性認識來談。③首尾呼應,全篇論述貫通一體。開頭提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兩個疑問,結尾部分以“有很多人還不懂得這個認識論的道理“”問他的思想、意見、政策、方法、計劃、結論、滔滔不絕的演說、大塊的文章,是從哪里得來的,他覺得是個怪問題,回答不出來”與之呼應。開頭闡述“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結尾部分說,這些同志對于這一常見的飛躍現象,“也覺得不可理解”,與之呼應。六、拓展延伸結合相關歷史背景,談一談毛澤東兩文寫作的針對性、現實性。2.學習本文后,你有什么樣的收獲?①閱讀和寫作范例。本文從結構形式上給我們提供了閱讀和寫作議論文的良好范例。議論文一般的結構形式,在總體上是共同的、不可逾越的。這就是:引論——開頭——提出問題,本論——本體——分析問題,結論——結尾——解決問題。②語言表達的通俗性。寫文章使用語言,怎樣才是高明的?本文生動地告訴我們,樸素、平實,采用群眾的活潑新鮮的語言,照樣可以闡明道理。③提高對實踐的重要性的認識。從理論上弄清楚認識和實踐的關系。七、布置作業課后作業(一)本文主要以講道理為主,缺少事例論據,請調動自己的積累,為文中的基本觀點準備幾個恰當的事實論據,并寫成一段通順完整的話。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反復,才能夠完成。示例: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有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性認識,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當今社會,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真假混雜,令人難辨,這就需要我們獨立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比如在疫情面前,對疫情信息的高度關注和極度敏感本是人之常情,但我們應有基本的科學常識,要能準確判斷這些所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