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分子生物8-2HIV_第1頁
現代分子生物8-2HIV_第2頁
現代分子生物8-2HIV_第3頁
現代分子生物8-2HIV_第4頁
現代分子生物8-2HIV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2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是一種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能夠破壞人體免疫系統,進而使人體失去對其他疾病的抵抗能力,引發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病毒。

1整理ppt逆轉錄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分為HIV-1,HIV-2〕引起疾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艾滋病)。有三個特性:獲得性---艾滋病并非先天具有,而是后天獲得。免疫缺陷---AIDS的發病機理在于,HIV通過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的損傷,進而導致免疫系統防護功能的減低甚至喪失。對感染的易感性明顯增加;易發生惡性腫瘤;綜合征---在臨床病癥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導致的各個系統的時機性感染、腫瘤而出現復雜的伴隨病癥群。2整理ppt二、病原學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病毒,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HIV病毒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作為攻擊目標,大量吞噬、破壞T4淋巴細胞,從而破壞人的免疫系統,最終使免疫系統崩潰,使人體因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而發病并死亡。3整理pptHIV病毒破壞人體免疫系統艾滋病病毒隨免疫細胞DNA復制而復制。病毒的繁殖和復制使免疫細胞遭到破壞和消滅,并放出更多的病毒。新增殖病毒再感染更多的細胞。就這樣,病毒一代代地復制、繁殖,免疫細胞不斷死亡。艾滋病的感染過程4整理pptHIV病毒侵犯人體T4淋巴細胞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體后直接侵犯人體免疫系統,攻擊和殺傷的是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最具有進攻性的T4淋巴細胞,使機體一開始就處于喪失防御能力的地位。艾滋病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寄生于T4淋巴細胞內最核心的部位,并與細胞核的遺傳物質DNA整合為一體,人體沒有能力使其分開,更沒有力量殺滅它。T細胞外表附著的HIV病毒5整理pptHIV-1為主要流行病毒6整理pptHIV-2僅在少數地區〔西非〕7整理ppt8.2.1HIV病毒粒子的

形態結構和感染1、形態:球形(100~120nm)包膜:糖蛋白刺突:gp120〔刺突〕gp41〔跨膜〕結構兩條相同單股正鏈RNA核心核酸內切酶逆轉錄酶8整理ppt9整理ppt抵抗力

對理化因素抵抗力弱不耐熱,56。C30MIN被滅活

室溫保存活力7天0.2%次氯酸鈉0.1%漂白粉70%乙醇50%乙醚0.3%H2O2/0.5%來蘇爾處理5min,均有滅活作用返回10整理ppt致病機制1.傳染源:AIDS病患者、HIV感染者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唾液、乳汁和腦脊液中2.傳播途徑1〕性傳播(同性/異性)2〕血源性輸血、意外受傷、靜脈吸毒3〕母嬰傳播HIV抗體〔+〕母親胎兒感染率30—60%11整理ppt不會引起感染的行為只有帶病毒的血液、精液或陰道分泌物進入人體血管中,才能構成HIV的傳播。而與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工具、辦公用具等〕不會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機、餐飲局、臥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設施傳播,也不會經咳嗽、打噴嚏、蚊蟲叮咬等途徑傳播。12整理ppt免疫損傷機制病毒破壞T〔CD4+T〕細胞,大量T細胞死亡CD4+細胞缺損和功能障礙當疾病開展到后期出現另一種類型細胞數量的降低CD8+細胞毒性殺傷細胞疾病發生以前總是出現CD4+

細胞的數量降低13整理ppt14整理pptHIV人體〔病毒血癥〕病毒gP120與CD4細胞〔CD4分子〕結合HIV-RNA進入細胞〔轉為DNA〕1、HIV-DNA與宿主細胞DNA整合長期潛伏2、隨細胞DNA轉錄,緩慢釋放病毒3、大量病毒同時產生CD4細胞破裂致病過程15整理ppt自然病程16整理ppt

感染特點潛伏期長:6個月—20年,平均10年典型病程:急性期潛伏期AIDS相關綜合征期典型AIDS期17整理ppt感染初期病毒大量復制,約2-3個月出現發熱、咽炎、皮疹等,持續1-2周大多數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細胞染色體上潛伏下來,此期可長達6個月-10年潛伏病毒被激活,大量繁殖引起免疫損傷,出現臨床病癥,即AIDS相關綜合征期急性期潛伏期18整理pptAIDS相關癥候群:持續發熱、盜汗、體重減輕、慢性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PLT減少、口腔和皮膚真菌感染(舌上白斑)或其他免疫缺陷表現。19整理ppt

消瘦20整理ppt頸淋巴結腫大21整理ppt嚴重免疫缺陷→典型AIDS:時機感染: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見有巨細胞病毒、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蟲、弓形蟲感染惡性腫瘤:病人死亡重要原因之一,30%Kaposi肉瘤、惡性淋巴瘤神經系統異常:腦是HIV感染的重要部位,60%AIDS癡呆癥,記憶衰退、偏癱、顫抖、癡呆等5年死亡率90%,多在發生臨床病癥2年內死亡。22整理ppt流

瘤23整理ppt艾滋病淋巴瘤24整理ppt在AIDS患者中念珠菌屬感染是很常見的,象鵝口瘡〔上圖〕盡管不危及生命但十分討厭.播散性感染是少見的,左圖為念珠菌性肺炎,其類似于細菌性支氣管肺炎.HIVandAIDS25整理ppt8.2.2HIV基因組編碼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是如何合成的?它們的生物學功能是什么?26整理pptHIV基因結構及編碼的蛋白27整理ppt①HIV-1基因組由9個基因組成,編碼15種蛋白。Gag、Pol和Env編碼結構蛋白。Tat、Rev編碼調控蛋白,Nef、Vif、Vpu、Vpr編碼輔助蛋白。②HIV-2基因結構與HIV-1有差異:它不含Vpu基因,但含編碼X蛋白的Vpx基因。28整理ppt1.Gag基因編碼病毒的核心蛋白.先形成一個分子量大約是55kD的前體蛋日〔p55〕,然后在HIV蛋白酶的作用下裂解成p17、p24、p15三個蛋白質。p24和p17分別參與構成HIV顆粒的內殼和內膜,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壞,p15進一步裂解成與病毒RNA結合的核殼蛋白p9和p7.2.Pol基因編碼病毒復制所需的酶類.編碼合成160kD的gag-pol前體蛋白,從N端至C端分別產生蛋白酶〔PR〕、逆轉錄酶〔RT〕、核糖核酸酶H及整合酶。作用是參與多種蛋白的水解與合成,促進病毒整合入宿主細胞基因。均為病毒增殖所必需。29整理ppt3.Env基因編碼核心蛋白、多聚酶和外膜蛋白.先編碼約863個氨基酸的前體蛋白并糖基化成gp160,gp120和gp41。gp120含有中和抗原決定簇,已證明HIV中和抗原表位在gp120V3環上,V3環區是囊膜蛋白的重要功能區,在病毒與細胞融合中起重要作用。gp120與跨膜蛋白gp41以非共價鍵相連。gp41與靶細胞融合,促使病毒進入細胞內。實驗說明gp41亦有較強抗原性,能誘導產生抗體反響。4.Pro基因〔Gag與Pol重疊的序列〕編碼蛋白酶p22p22在裂解上述HIV蛋白前體形成終末成熟蛋白的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30整理ppt5.Tat基因編碼tat蛋白〔P14)主要位于核內,可與LTR結合以增加病毒所有基因轉錄率,激活轉錄的起始并促進轉錄物的延長,也能在轉錄后促進病毒mRNA的翻譯。是HIV兩種重要的調節因子之一。6.Rev基因產物是一種順式激活因子(96kD的磷蛋白)主要定位于核內,rev結合于RRE,促使病毒轉錄出各種mRNA,由細胞核進入胞漿,并使其保持穩定。能對env和gag中順式作用抑制序列去抑制作用,增強gag和env基因的表達,以合成相應的病毒結構蛋白。是HIV第2種必需的調節因子。31整理ppt7.Nef編碼多功能nef蛋白〔P27〕是一種負調控蛋白,作用于HIVcDNA的LTR,抑制整合的病毒轉錄。能對env和gag中順式作用抑制序列去抑制作用,增強gag和env基因的表達,以合成相應的病毒結構蛋白。

8.Vif基因編碼病毒感染因子在一些細胞因子協同下,促進HIV在細胞內復制。

32整理ppt9.vpu基因編碼U蛋白

促進HIV-1從細胞膜上釋放,僅在HIV-l中。10.vpr基因編碼R蛋白能使HIV在巨噬細胞中增殖。11.Vpx基因編碼X蛋白

是HIV-2在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增殖所必需,能促進病毒粒子的形成,僅存在于HIV-2中。33整理ppt病毒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病毒基因的表達需要宿主細胞轉錄機制,以前病毒為轉錄的模板,早期轉錄的長鏈mRNA經拼接后表達病毒的調節蛋白,待調節蛋白的量到達一定閾值后,病毒進入晚期轉錄,產生的未拼接的mRNA局部用來指導合成病毒的結構蛋白,局部作為病毒的基因組,與結構蛋白進行裝配成為病毒核心顆粒,由胞膜出芽時獲得包膜及膜蛋白。包括氨基酸的活化、肽鏈合成的起始、肽鏈的延伸、肽鏈合成的終止與釋放從核糖體釋放的多肽鏈不一定是具備生物活性的成熟蛋白,而必須經過加工折疊才能成為有活性的成熟蛋白34整理ppt8.2.3HIV的復制35整理ppt36整理ppt37整理ppt38整理ppt艾滋病的致病原因人類天生具有免疫功能,當細菌、病毒等侵入人體時,在免疫功能正常運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擊的正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中樞細胞—T4淋巴細胞,致使人體喪失抵抗能力,不能與那些對生命有威脅的病原體戰斗,從而使人體發生多種極為少見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感染者死亡。

39整理ppt8.2.4HIV-1基因的表達調控1、LTR序列LTR不編碼病毒產物,對基因表達的起始和調節至關重要,為細胞轉錄因子的結合位點,可分為調節單位、核心轉錄單位和反式激活效應元件單位〔TAR〕三個不同的調控功能區。40整理ppt〔1〕核心調控原件:

Coup-TF:雞卵蛋白轉錄因子是coup-F家族中相對低分子量蛋白含有鋅指環結構,起負調節作用AP-1:由含亮氨酸拉鏈結構的c-jun和c-Fos家族成員組成的二聚體,屬于正調節因子NF-AT:激活T細胞核因子〔有兩個結合位點〕USF:上游激活因子含有螺旋-環-螺旋結構具有負調節作用TCF-1α:含有高速泳動簇基序,起正調節作用NF-κβ:含有鋅指環結構及錨定蛋白重復序列,是增強子區。由3-4bp間隔的兩個10bp〔GGGACTTCCC〕序列構成,負責調控HIV基因在多種細胞〔尤其是T細胞〕中高速表達。41整理ppt〔2〕核心轉錄單位

Sp1:含有與DNA結合的結構和兩個富含谷氨酰胺的結構域。可形成二聚體或三聚體。當三個sp1分子與DNA結合后,改變了DNA的空間構型,激活HIV基因的轉錄。TATA:元件兩端有反向重復序列,可能是轉錄因子螺旋-環-螺旋DNA結合蛋白的識別位點。TATA元件上結合的是一組蛋白質,這些蛋白稱為轉錄因子ⅡD〔TFⅡD〕,也包括一些輔助激活蛋白〔TBP〕的細胞因子,這種作用是與RNA聚合酶相關,由此啟動轉錄。42整理ppt〔3〕反式激活效應元件單位〔TAR〕

Tat基因由兩個外顯子構成,編碼HIV復制和基因表達所必須的反式激活蛋白(Tat),又稱反式激活因子,能夠增強病毒復制的起始,促進mRNA的轉錄和翻譯。43整理ppt2、參與HIV復制的調控蛋白

〔1〕Tat蛋白:Tat與HIVRNA5’端LTR結合后能夠極大地提高HIV基因的轉錄水平。另外,tat可能還具有轉錄延伸因子的作用,延長mRNA的轉錄〔2〕Rev蛋白:Rev蛋白由兩個外顯子組成,分別編碼一個25個氨基酸和91個氨基酸的肽段,這兩個肽段最終組成一個116個氨基酸、其主要功能是促進HIV基因表達由早期〔轉錄調節蛋白mRNA〕向晚期〔轉錄HIV結構蛋白mRNA〕的轉化,并促進晚期轉錄的進行。〔3〕Nef蛋白:Nef蛋白由Nef基因編碼的,分子量為27kD,屬于負調控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與細胞的膜結構相結合。Nef蛋白非HIV復制所必需,但可抑制HIVLTR特異性轉錄的HIV-1原病毒基因的表達。44整理ppt〔4〕Vpr蛋白:Vpr蛋白由96個氨基酸構成,亦非HIV復制所必須,但存在于病毒顆粒中。含有vpr基因的HIV毒株與無vpr基因的HIV毒株比較,前者在細胞中生長較快,致細胞病變也較強于無vpr基因的天然株。〔5〕Vpu蛋白:Vpu蛋白是含81個氨基酸的磷酸化蛋白,為HIV-1特有,其功能可能是促進HIV-1顆粒的裝配和從細胞膜釋放,或抑制HIV-1顆粒從細胞內膜系統中芽生。〔6〕Vif蛋白:Vif蛋白是分子量為23kD的病毒顆粒感染性因子,缺失Vif基因的HIV-1可在細胞內正常復制并產生病毒顆粒,但其比無Vif基因缺失的HIV-1產生的病毒顆粒的感染性低1000倍。45整理ppt起源與開展

科學研究發現,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傳播的,是某慈善組織做了一批針對某流行病疫苗捐給非洲某國,但他們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攜帶有艾滋病毒。由美國、歐洲和喀麥隆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說,他們通過野外調查和基因分析證實,人類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從猿類免疫缺陷病毒SIV進化而來。其實,艾滋病的起源應該是在非洲。1959年的剛果,還是法屬殖民地。一個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請參與一項和血液傳染病有關的研究。他的血液樣本經化驗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塵封數十年。萬沒想到的是,數十年后,這血液樣本竟然成為解開艾滋病來源的重要線索。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帶入美國。46整理ppt世界第一例:1981年6月5日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由美國聯邦政府衛生統計機構疾病控制中心出版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周報?,第一次報道了一種“可能是細胞免疫功能紊亂〞的疾病。報道列舉了幾個月后被稱為艾滋病的最初五個病例:“在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間,5個同性戀年輕男子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三所醫院里接受經活體檢驗被確定為卡氏肺囊蟲肺炎的治療。2名病人死亡。···對5名病人的觀察說明,他們似乎細胞免疫功能缺損,一般的接觸便可使他們受到感染,例如肺囊蟲肺炎和念珠菌等。〞47整理ppt卡波氏肉瘤

簡介:是一種惡性腫瘤,特征是:多種梭形細胞形成血管竇,見核分裂,可以看到玻璃小體,艾滋病病人常并發此病。48整理ppt冰山現象艾滋病感染者49整理ppt臨床表現50整理ppt感染成功急性期病癥診斷艾滋病死亡-

4-8周-出現病癥8-10年1年

0.5-2年

HIV抗體-HIV抗體+,無病癥有病癥HIV抗體+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開展過程51整理ppt艾滋病的臨床分期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有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臨床上將這個過程分為四期: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個感染者都會完整的出現四期表現,但每個疾病階段的患者在臨床上都可以見到。四個時期不同的臨床表現是一個漸進的和連貫的病程開展過程。52整理ppt急性感染期〔窗口期〕HIV侵襲人體后對機體的刺激所引起的反響。病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還會發生乏力、出汗、惡心、嘔吐、腹瀉、咽炎等。有的還出現急性無菌性腦膜炎,表現為頭痛、神經性病癥和腦膜刺激癥。末梢血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淋巴細胞減少,單核細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時,病癥常較輕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響。此后,臨床上出現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病癥的潛伏期。53整理ppt潛伏期潛伏期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病癥癥但潛伏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平安期,病毒在持續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潛伏期指的是從感染HIV開始,到出現艾滋病臨床病癥和體征的時間。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現在認為是2-10年。這對早期發現病人及預防都造成很大困難。54整理ppt艾滋病前期艾滋病前期是潛伏期后開始出現與艾滋病有關的病癥和體征,直至開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時間。這個時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關綜合癥〞、“淋巴結病相關綜合癥〞、“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艾滋病前綜合癥〞等。這時,病人已具備了艾滋病的最根本特點,即細胞免疫缺陷,只是病癥較輕而已。主要的臨床表現有:A.淋巴結腫大B.全身病癥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等病癥。C.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復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D.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55整理ppt典型的艾滋病期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學者稱其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期具有三個根本特點: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發生各種致命性時機性感染。發生各種惡性腫瘤。艾滋病的終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潰,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癥,直至死亡。56整理ppt五、輔助檢查1、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2、B淋巴細胞功能失調3、NK細胞活性下降4、病原體證據。57整理ppt六、診斷〔一〕臨床診斷1、體重下降10%以上2、慢性咳嗽或腹瀉1個月以上3、間歇或持續發熱1個月以上4、全身淋巴結腫大5、反復出現皰疹或慢性播散性單純皰疹感染6、口咽念珠菌感染在AIDS患者中念珠菌屬感染是很常見的。58整理ppt〔二〕實驗室診斷1、T淋巴細胞亞群檢查2、HIV-1抗體檢查3、抗原檢查4、病毒檢查59整理ppt七、治療抑制病毒生長,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感染、抗腫瘤、緩解病情、延長生命。艾滋病毒感染者終生服用抗病毒藥物60整理ppt61整理ppt28歲的MaoSamnag是一名妓女,她住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艾滋病隔離區〞中。這個“艾滋病隔離區〞由柬埔寨政府搭建,已有數十個感染艾滋病的家庭被趕入這里生活,以杜絕傳染他人。這里條件簡陋,生活和醫療設施嚴重缺乏,引起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62整理ppt9歲的南非女孩杰迪-格萊絲蘭德在約翰內斯堡的學校里,與同學們玩耍。她被母親傳染上艾滋病,身上長滿疣,但她已學會坦然接受。南非是世界上艾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女性情況尤甚,據統計,南非25歲至29歲女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超過30%,大多是性暴力所致。但極高的感染率,反而使艾滋病患者在南非少了許多被歧視。63整理ppt2021年12月1日,中國一名帶著口罩的抗議者在一場因輸血致艾的抗議活動中痛哭,她的口罩上寫著“血制品讓我染上艾滋病〞。中國民間抗艾第一人曾表示:當下中國,由于賣血輸血產生的血液傳播,仍然是艾滋病的主要問題。而這些都源于貧窮及醫療保障不健全。64整理ppt由于艾滋病,30歲的贊比亞人KelvinKalasha身體極為虛弱,在當地的艾滋病人收容所中,他只能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