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合集5篇)第1篇: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人們常說“皮相好的人驚艷,骨相好的人耐看”,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讀此書,讓我感嘆此書“皮相和骨相”都甚好,初讀驚艷,再讀仍是為之嘆服。我“正正經經”地學習歷史六年,雖對歷史甚是喜愛,但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對他“枯燥、乏味”的評價。尤其中國近代史,從初中開始反復學習,那些歷史事件早就爛熟于心,應試教育下的強行記憶更添乏味。堆砌羅列的方式講述歷史的史書,會令人沒有翻閱的欲望。先生此書,讓我耳目一新,且受益良多,知曉了以往許多我所不知的歷史,亦更新了我一些觀念。曾為當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兒》沉醉,但該書加入了小說的手法,多了許多趣味幽默,卻少了一絲歷史的厚度沉穩。先生此書既比一般史書生動但仍是歷史紀錄的方式,中和二者,正當好。
讀書不可不知作者。
蔣廷黻先生幼年入學,從小學習新學,少年時赴美留學,系統學習過西方近代科學文化。青年時赴法國進行戰地服務,當時便體現出對國民的關心,組織類似茶館的俱樂部,舉辦學習班,教授中國工人法文和中文,替他們寫家信,寄錢回家。后回美國先后修習新聞、政治,后主攻歷史。可見先生對政治是有專業知識的,這對其后來研究歷史自當有大助益,畢竟“政史不分家”。獲博士學位之后同年就回國任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后出任歷史系主任、文學院長,并在北京大學兼課,主講中國外交史及法國革命史,并從事中國近代史教學和研究,凡11年。蔣廷黻先生是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后棄學從政,欲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歷史時期,蔣廷黻先生是個講求經世致用的知識分子。臺灣學者李敖由此評價說,蔣廷黻“所要求于知識界的,是動態、是入世、是事業、是實物,是書本以外、是主義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議’以外,是與小百姓同一呼吸”,“這種真正的民胞物與經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蔣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蔣廷黻要求于中國知識階級的真精神”。我們已可從先生生平可以看出其是一個有真才實干、有科學知識、有深厚文化基礎、有一副愛國心腸的人,是個講求經世致用的知識分子。
借淺談此書之特點論吾所知所感。
特點一,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并不僅僅只是講述“近代之歷史”,先生慣于聯系久遠的歷史,也常常以后來的事實為據,使讀者可以更加通透的理解歷史。
如本書開篇就以往的匈奴、鮮卑、蒙古、倭寇、清人與英、美、法諸國相比,提出“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較低的民族。縱使他們入主中原,他們不過利用華族一時的內亂而把政權暫時奪過去”“到了十九世紀,來和我們找麻煩的不是我們東方世界里的小弟們,是那個素不相識而且文化根本互異的西方世界。”,來闡述其所言“中華民族到了十九世紀就到了一個特殊時期。”
又如此《中國近代史》第二章“洪秀全與曾國藩”的第一節“舊社會走循環套”講太平天國起因,并不像通常那樣講“政府苛稅”“天災人禍”“民心不穩”“外敵入侵”,而是從中國慣有的歷史走不出的“循環套”。中國歷史慣常是“大亂之后有大治”,大治之后又走向衰敗,衰敗后大亂起,遂新朝建,大治起,歷史又進入怪圈進行下一個循環。明末大亂,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亂之后的大治。“在大亂之后,大治之初,人口減少,有荒可墾,故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略為提高,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黃金時代。后來人口一天多一天,荒地則一天減少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黃金時代。后來人口一天多一天,荒地則一天減少一天,而且新墾的地不是土質不好,就是水源不足,于是每人耕地的面積減少,生活程度降低。老百姓莫明其妙,只好燒香拜佛,嗟嘆自己的命運不好。士大夫和政府縱使有救世之心,亦無救世之力,只好聽天災人禍自然演化。等到土匪一起,人民更不能生產,于是小亂變為大亂。”“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圈套,演來演去,就是圣賢也無法脫逃。”
如此講解不僅讓讀者很好的把握了太平天國起義的來龍去脈與歷史必然性,也一并解釋了中國幾千年的起義,單刀直入,一針見血!
又如第二章第四節“洪秀全失敗”中講發揮重要作用的曾國藩的湘軍,蔣廷黻先生聯系了幾十年之后的北洋軍閥。
先生先講其組建的文化基礎與現實條件。其一,湘軍是民間的“團練”所組織起來的一支軍隊,這種武力保存了鄉民的勇敢樸實,加之農民對“匪禍”有切身利益,軍隊便更加團結勇敢。其二,“曾國藩不但利用中國的舊禮教作為軍隊的精神基礎,而且利用宗族觀念和鄉土觀念來加強軍隊的團結力。他選的官佐幾全是湖南人,而且大半是湘鄉人。這些官佐都回本地去招兵,因此兵士都是同族或同里的人。這樣他的部下的互助精神特別濃厚。”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的才干,但這兩點雖然是湘軍之所以驍勇善戰在清朝腐敗的軍隊中異軍突起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其弊端之起因。湘軍是中國末代封建王朝私有軍隊的起始,其流弊延續下去并對民國建立后的中國影響甚大。因為湘軍的特殊組建方式,所以湘軍“充滿了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兵士都只知道有直接上級長官,不知道有最高統帥,更不知道有國家”,對于國家的概念很是淡薄,遵從長官而不是國家。“湘軍的精神以后傳給李鴻章所部的淮軍,而淮軍以后又傳給袁世凱的北洋軍。我們知道民國以來的北洋軍閥利用私有的軍隊割據國家,阻礙統一。追究其禍根,我們不能不歸咎于湘軍。于此也可看出舊法子的毛病”。如先生所言,這自然不能歸咎于湘軍,這是中國幾千年“熟人社會”“家族觀念”“鄉土情懷”所留下的,其在發揮精神紐帶的有利作用的同時也阻礙著中國民族國家觀念的形成。而這種軍隊形式對中國最大的沖擊莫過于袁世凱的北洋軍閥的四分五裂,北洋軍閥的士兵將領們并不知什么的國家天下,他們也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有軍隊而是袁世凱的私軍,都聽從自己的直接領導者。所以在袁世凱去世之后,他手下的將領們便失去了領導者紛紛做了“小袁世凱”。先生此書的講解解答了我對于“為何袁世凱死后便出現軍閥混戰”的疑惑。
中國在民國初建后正逢列強忙于備戰無暇顧及中國,又加上國家新建,革命之威尚未散去,本應是一鼓作氣奮起直追迅速發展的大好時機,袁世凱一死軍閥混戰把國家再次拖入混亂。容我們設想,這錯過的十年光陰若用于建設國家上,后來日本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災難巨大悲痛恥辱是否可以避免呢?中華民族在近代一次又一次錯過崛起發展的良機,今日想起,國人仍不免心痛。
特點二,人物、事件立體,“有血有肉”。
此書短小精悍,用六萬字訴說了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但較之歷史教材,增添了許多細節,敘述與議論并重,人物更加突出,事件更加連貫與豐滿立體,引人入勝。特別是人物的記敘與分析,使這些歷史上的人物更加立體真實,使讀者更好的把握了這些人物的性格思想,也就進而更好理解他們的行為。歷史是人的歷史,沒有人也就沒有歷史事件便不成歷史。當我們理解了歷史中的人物所作所為之后,也就理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起始,理解歷史中的大大小小事件也就是理解歷史。讀完此書,令我觸動最大的人物是李鴻章。
李鴻章,晚清重臣。大多數沒有去了解過的人,對他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或是“西太后的代言人”“晚清政府的走狗”“賣國賊”等,甚至于其曾外孫女張愛玲也常被提及她與李的這層關系。特別是上個世紀鄧小平同志的一句“我們不是清政府,中國領導人不是李鴻章”更是將李鴻章推向了罪人的刑臺。
但走進歷史,李鴻章當真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臣嗎?
誠然,李鴻章大約算不上功臣,一來洋務失敗,北洋覆滅,甲午戰敗,二來大多喪權辱國條約都簽自他手下,算是賣國的代理人。于歷史進程而言,李鴻章的確沒有什么功勞,即使是圖強的洋務運動也因為讓晚晴茍延殘喘了幾年而貼上了耽誤的標簽,至于當時或許萬般權宜后簽訂的條約,放在歷史里,后人卻未去細細體會當年的為難,只看條約給國家帶來的傷害。
但我從這本書中看見了他的另一面,一個有才干,有遠見,在種種艱難中苦求國家富強的臣子。
李鴻章曾對恭親王上書說,中國到了十九世紀唯有學西洋的科學機械然后能生存,還看出日本的快速發展,從明治維新種看出日本的威脅,并認定改革必須先培養人才,呼吁改革科舉制度,讓新學子學習科學文化。在1864年李鴻章就已經看出了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意義,并且深感中國所受到的威脅,大聲疾呼要當時的人猛醒與努力。像蔣廷黻先生所言,“這一點尤足以表現李鴻章的偉大。”
在洋務運動上,李鴻章無疑是有功的,既然我們承認了洋務運動對近代中國所發揮的重大影響與積極作用,那便不能夠以洋務失敗否認其貢獻。況且洋務失敗更多的是歷史社會原因,洋務派的努力是不能否認的。
至于北洋覆滅,甲午戰敗,其自然是要負責任的。《辛丑條約》的簽訂喪權辱國,卻也不是其一人之過。鄧小平說“中國領導人不是李鴻章”,但李鴻章能稱得上是清朝的領導人嗎?中國人一向慣于給人物定性,將人物臉譜化,用事件定功過,只看結果。又或者,一過毀前功,李鴻章一生,且不恰當地說,算是“前功盡棄”吧。
歷史紛紛擾擾,武則天尚留無字碑,后人難以復制歷史,對古人的評說也就始終隔了歲月的隔閡,終究是難以完完全全定下結論。
“好書不厭百回讀”,一本寫得好的史書更是如此。“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歷史總能給后人,以啟迪和明鑒。
第2篇: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后,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們“知古鑒今”,教會了我們“以史為鏡”來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中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們中國人民最不能忘記這一段歷史,因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繼續長期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入侵,面臨著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存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和研究近代史,每個中國人將會加倍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愛國熱情,強大的凝聚力在此激發。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斗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頑強地斗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進行探索,不屈不撓地抗爭,不斷進取,背負著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的東方大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臺上。但歷史經驗又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中國必須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地實現振興。而今天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注重經濟的發展,為祖國日后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這一段歷史清清楚楚地讓我們懂得近代中國的演變。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到農民群眾斗爭和封建王朝的自救,從資產階級的改良與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從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誕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開辟,中國的人民群眾一直走在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從此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更是一部富民強國的探索史。鴉片戰爭之后,由于國力所限,中國的百年外交史幾乎變成了一部訂約、修約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條約也成為國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遭到列強的侵略,而面對侵略,中國人民并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書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爭之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提出了人的個性解放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軌道。救亡喚起啟蒙,啟蒙為了救亡,民主與科學精神貫穿各個方面,影響整個時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百年來,我們在曲折中摸索著前進。但我們中國人們英勇頑強的斗爭,粉碎了外國列強***的陰謀,推動了我們中國的發展。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覺醒的喚起,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使強國富民為己任,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對于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我們更應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國保持飛速發展。我們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把未來圖上五彩繽紛的顏色。
第3篇: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費正清道:“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這句話,就是對蔣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國近代史》的評價;蔣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國近代史》堪稱是研究中國近代史中的一步“皇皇巨著”,也許書中的內容并不如其他書一般詳細,可以稱為簡明,但是其書中透出的觀點卻在今天看來都十分先進。
蔣廷黻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與外交家,1923年帶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擔任南開大學史學教授,與梁啟超稱為南開大學的史學奠基人;1935年受蔣介石賞識擔任國民黨行政院政務處長,被譽為國民黨“最知外交的”;1965年溘然長逝,享年70歲。
回到蔣廷黻這本“皇皇著作”,我們可以首先發覺本書圍繞的中心是“近代化進步救國”,這也是他自身思想中心的映射;從書中,蔣廷黻先生雖為明說,但是字字句句中都透露出了“近代化”的必要性,而書中表達的“近代化”卻不僅僅是科學技術上的近代化,然而還有教育的近代化、治學手段與工具的近代化,從書中的歷史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通過這樣催化近代化歷程,中國才會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中國近代史》以中英訂立“邦交”為開端,從鴉片戰爭到國家自我復興的嘗試;蔣廷黻對那個屈辱歲月的思考也同時帶動起來史學家們對于中國前途與出路的集體思考,并且也影響了相當一代中國人對于“西方現代化”的思考與嘗試;并且,書中蔣廷黻先生對于中國近代的人物的介紹與評價也同時刷新了我對他們的認識。
“天朝上國,無奇不有”
書中的開篇,蔣廷黻先生就講述了關于中英兩國訂立“建交”的歷史事件。從這些歷史事件中,從英國皇室派馬嘎爾尼勛爵率使團前往中國企圖與中國建立國際關系,一直到最后英國通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強制打開中國閉塞多年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受到明朝與前清的影響所根治在心的“天朝上國”的頑固思想導致了對自己的高估與對西方各國的蔑視,并且也同時限制了中國在近代開端的工業發展。
以書中1973年,英國皇室馬嘎爾尼勛爵率使團前往中國希望訂立邦交的事件為例。當馬嘎爾尼勛爵帶著貢禮見到在西方素有“模范的開明君主”乾隆皇帝并表明了自己到來的目的后,乾隆皇帝卻因自己對于國家“天朝上國”的自大頑固,拒絕了英帝國送出的貢禮,并責令其出京回國。這就是中英建立外交關系的第一次失敗。
從這次建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近代初期因閉關鎖國而產生的對于自己的錯誤高估與對于西方各國的盲目蔑視最后導致了中國近代化歷程遭到限制與擱置,最后才會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從大英帝國到列強瓜分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間的這近二十年時間來,恰恰是以大英帝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蓬勃發展的時期;由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歐洲國家的國家生產力、工業實力受到其催化也慢慢發展了起來,最終導致了英國等國的經濟指數的快速增長;這也激發了歐洲各國開拓國外市場的欲望,而版圖巨大、歷史悠久的古老中國就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并沒有吸取教訓,而與大英帝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只是像蚊子叮一樣使大清王朝無動于衷。中國的閉塞腐敗面對英國的空前強盛,就像是待宰的羔羊般任人宰割;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歐洲其他國家也意識到了中國市場與其貿易潛力的巨大,從而都起了攻打中國的念頭。
然而這一時期的大清王朝仍然深陷“上朝天國”的固執中無法自拔,沒有意識到在中國之外的國家都陷入在工業革命進步的水深火熱中。
所以,我們可以說在中國近代史中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都源于我們古代清朝人的無知與腐朽,還有那深植于內心的“天朝上國”的頑固不化;我們對于外交的無知也相應導致了不可避免的古代大清王朝的覆滅與被列強瓜分的命運。
第4篇: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每每翻開近代史,我的心境都會異常的沉重。這也是我為什么愛著近代史,同時又不敢去翻開它。但歷史就是歷史,僅有正視歷史,以史為鑒,我們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如不是,當我們成為歷史時,后人是不是也會懷著這種沉重的心境來看我們呢在那段如鮮血般令每個中華兒女都刻骨銘心的歷史里,每發生一件事,都關乎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生死存亡。
1840年,英國用當時的紅衣大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我不知紅發碧眼的英國人踏上我們這一片熾熱的土地時是怎樣的心境,也不知當時的大清子民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外來者,也許他們也會像紫禁城里的貴族一樣,認為這些蠻夷不足為懼,反正我們的天朝地大物博。在侵略者的槍炮下,那徒有外殼的清政府,一步步地瓦解。帝國倒塌的痛苦和屈辱最終慢慢的喚醒了消沉的民族。
開眼看世界的魏源,鞠躬盡瘁的林則徐,英勇就義的義和團,血灑菜市場的六君子……一批批的戰士,在國難時,為這個已經千瘡萬孔的民族做他們最終的努力。每一次看到戰爭爆發,每一次看到我們的民族英雄犧牲,我都無法壓抑住自我的情緒。心不停的抽搐,只愿那段屈辱史快點過去。沒錯,時代要變更,但這太殘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館用工合同協議書
- 飯店入伙分紅協議書
- 重慶合作框架協議書
- 鐵嶺教師招聘協議書
- 冷卻塔維修保養協議書
- 銷售提成平分協議書
- 補繳社保賠償協議書
- 野營物品租用協議書
- 門窗安裝承保協議書
- 停車場物業租賃協議書
- 酒類行業中國酒類品類創新研究報告:年輕人的酒
- 新中國的重大科技成就(精編版)
- 食堂競標書范文(精選十四篇)
- 檢維修作業許可證
- 公司法自學輔導顧功耘北京大學出版社
- 橋梁施工基礎知識培訓圖文并茂
- 考研考博-英語-四川美術學院考試押題三合一+答案詳解篇
- DB34T 4290-2022 城市再生水管網工程技術標準
- 因公出國(境)費用結算單
- (完整版)WlTC循環工況測試數據
- 不同物種的細胞色素c分子異同比較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