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筆記_第1頁
語言學概論筆記_第2頁
語言學概論筆記_第3頁
語言學概論筆記_第4頁
語言學概論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語言和語言學

1.為什么語言和種族沒有必然聯系?

答:語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關,但語言不是種生理現象,也不是?種心理現象,不是遺

傳的,而是一種社會現象。語言完全是在?種語言環境中后天獲得的,所以語言和種族沒有必然聯系。

2.簡答語言符號的特點。

答:(1)符號和語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夠指稱某種意義的成分,所指是給符號所指的意義

內容創制了個專門術語。(2)語言符號的“任意性”。符號的物質實體和表示的意義之間沒有必然的理據

關系,語言符號的物質實體和表示的意義之間也沒有必然的理據關系,完全是任意的,約定俗成的。(3)

語言符號的強制性和可變性。在同一社會、同一時代,對使用同一種語言的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是強制性

的,而語言又是發展變化著的。(4)語言符號的離散特性和線性特性。話只能一個字一個字,一句話?句

話地說,因此語言符號是離散的,而且在時間這根軸上是成線性排列的。

3.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的關系。

答:組合關系體現在一個語言單位和前一個語言單位或后一個語言單位,或和前后兩個語言單位之間

的關系,是橫向關系。聚合關系是在組合的某一個位置上能夠相互替換,有共同的特點,故能聚合歸類。

組合是橫向的結構關系,聚合是歸類規則,有了組合、聚合關系,便展現出了整個語言平面,聚合關系是

組合關系中體現出來的,或者說是從組合關系中分析出來的,而組合關系乂表現為聚合類的線性序列。所

以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是有機地統一,不可分割。

4.解釋“符號”

答:符號指根據社會的約定俗成使用某種特定的物質實體來表示某種特定的意義而形成的實體和意義

的結合體。

5.解釋“語言”

答:語言是言語活動中同一社會群體共同掌握的,有規律可循而乂成系統的那?部分,語言是均質的,

是言語活動中的社會部分。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具有鮮明的地區性、民族性和歷史性。

6.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

答:語言的客觀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語,第二種客觀存在形式,是書面語、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

生的,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書面語是經過加工、提煉和發展了的口語的書面形式。口語

和書面語中基本的語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語匯和語法結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基本一致的。

7.語言與言語的區別。

答:語言是言語活動中同一社會群體共同掌握的、有規律可循而又成系統的那一部分;而含有個人要

索或個人雜質的說話行為和說出來的話只能屬于言語。

8.解釋“普通語言學”。

答:語言學界把研究人類社會的語言這種社會現象的?般理論稱為普通語言學。它以?般語言學為研

究對象,探索各種語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規律、結構上的共同特點和一般原理。

9.解釋“應用語言學”。

答:把語言學的理論和具體成果用來為社會實際生活中的某個領域服務,這是廣義的應用語言學;狹

義的應用語言學指專門研究語言教學中的理論和方法。

10.解釋“傳統語言學

答:般泛指20世紀以前的語言學,特別是指索緒爾開創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以前的語言學。

11.解釋“內部語言

答:第一,內部語言是語言的種形式;第二,內部語言的交際對象是說話者本人,且沒有出聲。因

此,內部語言是沒有說出口的內心的話。

一、填空

1.(詞匯)就是一種語言中所有的詞和成語等固定用語的總匯。

2.根據使用情況,一般把語匯中的詞分為(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

兩類。

3.基本詞具有(全民常用性)、(穩固性)和(構詞能力強)三個特點。

4.基本詞包括(表示自然現象和常見事物的詞)、(表示生產和生活資料

的詞)、(表示親屬關系的詞)、(表示人體器官的詞)、(表示方位和時令

的詞)、(表示數字的詞)等類別。

5.(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詞義概括性的三個重要表現

形式。

6.一個詞最初的意義是(本義),在他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意義是(派

生義)。

7.在多義詞幾項意義中,有一項意義占據主要地位,這種意義是(中心

義)。

8.(引申)是派生義產生的主要途徑,大致可分(隱喻)和(換喻)兩

種方式。

9.同義詞的“同”主要指(意義所概括反映的現實現象)相同或相似,不

同之處主要有(強調的重點和方面)、(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等方面。

10.(意義相反的詞叫反義詞)。反義詞的意義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類現

象中的兩個對立的方面。

11.詞語的組合一方面要受到(語法)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環境)

的限制。

12.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聲語言的(時間)和(空間)局限,使出

口即逝的語言能夠傳于異地,留于異時。

13.文字是由(字音)、(字形)和(字義)三個方面組成的統一體。

14.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系統包括(筆畫)、(筆順)、(偏

旁)、(標點)等,英文包括(字母)、(字母順序)、(大小寫)、(拼寫

規則)、(標點)等。

15.在文字產生以前,記事方式主要有(結繩)和(刻木)兩種。

16.從文字的體系看,文字的發展經歷了(表義)、(表意兼表音)和(表

音)三個階段。

17.世界上獨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體系都是(意音文字),兼用了表意和

表音兩種方法。

18.漢字是意音文字,同拼音文字相比,不足的是難學、(難寫)、(難

認)和難記。

19.(口語)和(書面語)是語言的具體體現。

20.(漸變性)和(不平衡性)是語言發展的兩個突出的特點。

21.漢語的七大方言是(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

粵方言、閩方言),其中(北方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

22.從語言譜系來分類,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

23.共同語規范的主要對象是(書面語)。

24.詞匯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新詞的產生和舊詞的消亡)、(詞語的替換)

和(詞義的演變)三個方面。

25.詞義的演變主要有詞義的(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和(詞義

的轉移)三種情況。

二、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鉤,錯誤的打叉)

1.成語歷史悠久,是語言詞匯中的核心。(X)

2.基本詞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而像“我、他、啊、嗎、從”這類詞都沒

有能產性特點,所以不是基本詞。(X)

3.基本詞的歷史都相當長,如“皇帝、天子、宰相”這類詞都是基本詞。

(X)

4.詞義不是對客觀現實現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獄、玉皇大帝、夜

叉'’這類詞的意義,并不是客觀現實現象。(X)

5.詞義的模糊性并不是說詞義是不可捉摸、無法把握的。(V)

6.語言是沒有階級性的,一視同仁地為人民大眾服務,但詞義不同,具

有很強的階級色彩,例如“政治、愛戴、軍隊、監獄”等詞的意義。(X)

7.“天、地、水、人”這些詞只有一個音節,都是單義詞。(V)

8.“老”有“過去的、老年人、經常、年紀大”等多項意義,其中“老年人”

是本義,“年紀大”是中心意義。(V)

9.“不惑”本義指“清楚明白,不迷惑”,派生義指“四十歲”,這是換喻。(V)

10.“小鞋”本義指“號碼較小的鞋子”,派生義指“故意給別人的刁難”,這

是隱喻。(V)

占贊

o

?2008-12-1720:20

?M

3樓

16.下

列各組詞只

有(C)是

意譯詞。

?秋風幻影

A.雷

?z位粉絲

達馬達咖

啡B.啤

酒苜蓿哈

密C.西

裝籃球胡

瓜D.檳

榔浪漫坦

17.柴

門霍夫所創

造的世界語

是(C)。

A世界

共同語B.洋

涇浜C.國際

輔助語D.克

里奧耳語

18.古

漢語聲母中

有(b)(d)

(g)(P)

(t)(k),

現已合流

了,這條語

音規律叫做

(C)。

A.腭化

規律B.清音

濁化規律C.

濁音清化規

律D.濁音送

氣化規律

19.英

語名詞的復

數形式一般

是加上詞尾

s或es表示,

但(A)組

i句不能這樣

類推。

Aknif

emanleafw

omanBchai

rpenbookfr

iendCpoun

dbagsortw

eekdayDhe

ropigroo

msource

20.在

社會變動較

大或政治斗

爭激烈的時

期,語言中

變化最大的

是(C)。

A.語

音B.詞

義C.詞

匯D.語法

四、綜

合分析題

1.姍

下列同義詞

的主要差別

A.W

一批判從

詞義的細微

差別去分

析)B.發

揮-發揚(從

訶義的細微

差別去分

析)

C.犧生

一死亡一完

蛋(從詞義

的褒貶去分

析)D.成

果一結果一

后果(從詞

義的褒貶去

分析)

2.“老”

有多項意

義:年紀大、

老年人、過

去的、指食

物燒得過了

適口期等,

請據此分析

指出老的反

義詞。——

輕、少、新、

3.撕

下列對話中

的“言內意

外”情況

A.瞳

《平原游擊

隊》片斷:

日軍小

隊長:你們

說,皇軍對

你們怎么

樣?

一老大

爺:皇軍好,

不殺人,不

放火,不搶

糧食,多好

啊!(說出

言外之義即

可。)

B.公

益廣告:人

和熊貓的對

話人:

我抽煙你介

意嗎?

熊貓:

我滅絕你介

意嗎?(說

出言外之義

即可。)

C.嘴

交際會話:

甲:劉

賓和王嘯天

兩個人怎么

樣?

乙:王

嘯天為人不

錯。(說出

言外之義即

可。)

D.男

女交際對

話:男:

周末我請你

出去玩,好

嗎?

女:天

氣預報說周

末有雨。(說

出言外之義

即可。)

4.疑

名詞復數和

動詞第三人

稱單數一般

是在后面加

上詞尾s,但

也有不少例

外情況,請

查閱有關詞

典,指出下

列詞語的不

同情況:(此

答案未驗

對,請自己

查字典。)

名詞:C

itywatchfo

otfoxchil

dsheep

citieswatche

sfeetfoxe

schildrensh

eep

動詞:h

avestudywi

shbeflygo

hasstudie

swishesisfl

ysgoes

5.掰斤

下列詞語意

義的演變情

況:

A.墨

水:原意是

指書寫用的

黑色液體,

今指各種顏

色的這種液

體。(詞義

的擴大)

B.犧

牲:原意指

祭祀用的牲

畜,今指為

正義事業獻

身。(詞義

的轉移)

C.dee

r:原意指動

物,今指鹿。

(詞義的縮

小)

D.事

故:原意泛

指事情,今

指意外的損

失或災禍,

即不幸的事

情。(詞義

的縮小)

E.泰

4:原意指

泰山北斗,

今指德高望

而或卓有成

就受到尊重

的人。(詞

義的轉移)

五、問

答題

1.林

詞有哪些特

點?舉例說

明。

基本詞

匯有以下三

個特點:

(1)全民常用

性。例如漢

語“水、飯、

菜、睡、衣

服、車、吃、

走、看、聽、

大、熱、高、

新”等。

(2)穩固性。

例如漢涪三

千年前的甲

骨文中已經

有了“牛、

乍、馬、雞、

酒、日、月、

陽、雪、風、

見、殺、大、

小”等詞,這

些詞自占至

今都是常用

的。

⑶構詞能力

強,是構成

新詞的基

礎。例如英

語詞water

(水)屬于基

本詞匯,它

可以降格為

語素參與構

成“watercou

rse(水渠)、w

aterer(給水

器)、waterfa

11(瀑布)、wa

terfoul

(水鳥)、

watergate(zj〈

門)、watergl

ass(玻璃水

杯)、waterh

ead(水源)、

waterline(水

線)、waterm

ark(水印)、w

aterscape(水

景)”等合成

詞。

2.敬

為什么會有

模糊性?是

否會影響語

言交際的準

確性?

因為現

實現象是復

雜的而且往

往是連續

的,用離散

的語言單位

“詞”對這種

現實現象的

切分也只能

是大致的,

不可能做到

丁是丁,卯

是卯。例如

人的年齡可

以劃分為

“童年、少

年、青年、

中年、老年”

等五個階

段,在漢語

中可以用這

五個詞來表

達,但每個

詞所指的具

體年齡段界

限是模糊

的。雖然詞

義具有模糊

性,但詞義

所概括反映

的現實現象

的中心和典

型是比較清

楚的。所以

我們不會懷

疑20歲屬

于青年,80

歲屬于老

年。

?2008-12-1720:20

?

4樓

3.為什么出現一詞多義的情況?一詞多義為什么不會

影響表達?

一個詞有多個意義,它們概括了反映相互有聯系的幾

類現實現象。讓一個詞兼表幾個意義而不必另造新詞,這

?秋風幻影

?工位粉絲符合經濟的原則。詞義的模糊性也可以滿足語言的這個要

求,因為一般詞的意義不需要像科學術語那樣界限明確,

因而不會影響表達。

4.漢字能否改革為拼音文字?談談你的看法。

有技術上的可能,但沒必要。不廢漢字的理由:可以

區別同音字;超方言;超空間;有豐富的文本。

5.為什么說社會的發展變化是語言發展變化的基本條

件?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交際的工具,它必須與社

會保持一致,因此,社會發展是語言發展的原動力,是語

言發展變化的基本條件。

6.簡要說明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的異同。

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社會分化的結果,都是語言

發展不平衡的體現。,

社會方言是因年齡性別職業文化階級的差別引起的,

差異比較小,主要差異表現在詞匯;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

隔離引起的,差異比較大,主要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匯語

法也有表現。

7.由于漢語各個方言的差別比較大,所以國外有的語

言學家把漢語方言看成是不同的語言,這種劃分對不對?

為什么?

不對。因為是方言還是親屬語言不能光憑語言本身的

差異,還要看有沒有一個共同語,或是說有沒有一個統一

的社會。

8.什么是共同語?漢語共同語是什么?是怎樣形成

的?

共同語是在某個方言基礎上產生的地位高于方言的共

同交際語。漢語共同語是普通話。

漢語共同語的歷史:雅語一通語一官話一國語一普通

話,都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

漢語共同語的依據: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口

分布,決定了普通話的形成。

9.什么是洋涇浜?什么是克里奧耳語?二者有何異

同。

洋涇浜又叫皮欽語,是當地人在和外來的商人、水手、

傳教士等打交道的過程中學來的一種變形的外語。洋涇浜

在一定條件下成為社會的主要交際工具,成為孩子們的母

語,就叫克里奧耳語。洋涇浜利克里奧耳語都是特殊類型

的語言接觸,最初的語言形態相同。

10.語言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語言融合的原因:經濟文化高的一方排擠替代經濟文

化低的一方,政治地位不起作用:各族人民長期雜居,人

數多的排擠替代人數少的一方。

綜合自測練習

第五章詞義

一、解釋下列名詞(20分,每詞4分)

1.詞匯:(詞匯)就是一種語言中所有的詞和成語等固

定用語的總匯。

2.基本詞匯:基本詞匯就是人們自古至今常用的,用來

表達日常事物現象的,并成為構成新詞基礎的那一部分詞,

是語言詞匯的核心。

3.多義詞:多義詞與單義詞相對,指的是一個詞有多個意

義,它們概括反映相互有聯系的幾類現實現象。

4同義詞:不同的詞可以有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形成同義

詞。

5反義詞:(意義相反的詞叫反義詞)。反義詞的意義所

概括反映的都是同類現象中的兩個對立的方面。

二、填空(30分,每空2分)

1.基本詞具有(全民常用性)、(穩固性)和(構詞能力

強)三個特點。

2(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詞義概括性的三

個重要表現形式。

3多義詞有多項意義,最初的那項意義叫(本義),離開上下

文人們就能知道的那項意義叫(中心義)。例如“老”有“年

紀大”、“經常”、”過去的”等意義,“年紀大''是(中心義),

其余的是(派生義)。

4.派生義的產生方式主要有(隱喻)和(換喻)兩種。

5.反義詞可分(相對反義詞)和(絕對反義詞)兩類。例

如“老年,,與“少年”是(相對反義詞)。

三、分析題(30分)

1.分析下列詞義的引申方式(5分)

①鐵窗:本義是安有鐵柵欄的窗戶,派牛.義指監獄。(換

喻)

②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靈魂居住的快樂的地方,派生

義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隱喻)

③矛盾:本義指用于進攻和防守的兩種兵器,派生義泛指

對立的:駐物互相排斥。(隱喻)

?2008-12-1720:20

?1IM

5樓

④泰山:本義指山東的一座山,派生義指岳父。(隱喻)

⑤紅領巾:本義指紅色的領巾,派生義指少先隊員。(換

喻)

2.指出下列同義詞的意義差別(5分)

?秋風幻影

①團結——勾結(主觀態度不一樣,有褒有貶)②得到一

?Z位粉絲

受到(強調的重點和方面不同)

③父親——爸爸(書面語口語)④眼紅一嫉妒(書面語口

語)

⑤秘密——絕密(強調的重點和方面不同)

3.設計不同的語言環境使下列語句消除歧義(4分,每小

題2分)

①我特別喜歡煎雞蛋:我特別喜歡你做的煎雞蛋。/我特別

喜歡去煎雞蛋。

②非洲語言研究成果頗豐:非洲的語言研究成果頗豐。/

非洲語言的研究成果頗豐。

4.分析下列對話中的“言內意外”現象(6分,每小題3分)

①兒子:媽媽,我出去玩一會兒吧。媽媽:明天就要考試

了。(提示:側面告戒)

②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提示:比

喻的手法)

5.請用矩陣圖方式對下列幾組詞語進行義素分析(10分)

長輩平輩

男叔父姑父舅父姨父哥哥

女姑媽姨媽姐姐嫂子弟媳

四、問答題(20分,每小題5分)

1.舉例說明基本詞匯的特點。

(1)全民常用性。如漢語中的“水、飯、菜、睡、衣服、

車、吃、走、看、聽、大、熱、高、新”等。

⑵穩固性。如漢涪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經有了“牛、乍、

馬、雞、酒、日、月、雨、雪、風、見、殺、大、小”等詞。

(3)構詞能力強,是構成新詞的基礎。

如英語詞water(水)屬于基本詞匯,它可以降格為涪素參與

構成“watercourse(水渠)、waterer(給水器)、water{all(瀑布)、

waterfoul(水鳥)、Watergate(水門)、waterglass(玻璃水杯)、

waterhead(水源)、waterline(水線)、watermark(水印)、

waterscape(水景)”等合成詞。,

2.詞義為什么會有模糊性特點?詞義的模糊性會不會影響

交際?

原因在于現實現象是復雜的而且往往是連續的,用離散的

語言單位“詞”對這種現實現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

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雖然詞義具有模糊性,但詞義

所概括反映的現實現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較清楚的。例如

我們不會懷疑20歲屬于青年,80歲屬于老年。

3、什么是隱喻和換喻?它們的基本區別是什么?

隱喻反映的是不同現實現象之間的相似關系,隱喻產生的

意義,實際上是從一個詞長期比喻用法獲得的。換喻反映

的是兩類現實現象之間存在著某種相關關系,換喻的產生

類型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大部分是由一個詞長期借代用

法獲得的。隱喻和換喻都是引申。

4、多義詞有多項意義,使用中為什么不會影響對意義的理

解?

多義詞雖然有幾個意義,但在使用中一般不會產生混淆,

因為上下文使其中的一個意義顯示出來,排除其他的意義。

第六章文字

一、解釋下列名詞(20分,每詞4分)

1.文字: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由字音、字形、字義

三個方面組成的統一體。

2.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指通過字母來記錄一個語言的音

位或音節的文字。

3.字母:字母是記錄音位或音節的符號,是拼音文字的

最小書寫單位。

4形聲字:形聲字是意符和聲符并用而構成的漢字。

5.書面語:書面語是書面上交際使用的語言,它是以口語

為基礎,但由于更嚴密更規范,反過來對口語的發展和規

范產生影響。

二、填空(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聲涪言的(時間、空間)的

局限性,擴大了有聲涪言的使用范圍。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義)三個方面,這三方面在

文字中缺一不可。

3.據考古材料,一般認為文字大約起源于(原始)社會末

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點要受(語言)特點的制約。

5.在文字產生以前,人類使用(結繩和刻木)幫助記憶。

6.從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發展經歷了(表義、表音、

表義兼表音)三個階段。

7,各種不同體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單純表音字、

形聲字)三種不同類型的字形。

8.人類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兩種。

2008-12-1720:20

1nl復

6樓

9.漢字的簡化和整理異體字,屬于文字的(規范)。

10、(書面語)是在口語基礎上形成的,是口語的(書面)

Mindco形式。

三、辨別正誤(20分,每小題2分)

?秋風幻影

說明:正確的打鉤,錯誤的打叉。

?Z位粉絲

1、現代社會,文字使用十分頻繁,比有聲語言還重要。(X)

2,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記錄了人類的文化。(X)

3.拼音文字同語音聯系緊密,只記錄語音。(V)

4.非拼音文字記錄意義,不記錄語音。(X)

5.漢字與漢語的特點是相適應的。(V)

6.漢字具有超方言、超時間的特性。(V)

7、漢字與漢語的音節是對應的,一個字記錄一個音節,一

個音節只用一個漢字記錄。(X)

8.日文是音節文字,漢字也是音節文字。(X)

9、意音文字中的表音字,其實就是拼音文字。(X)

10、書面語的發展,總是要先于口語發展。(X)

四、問答題(20分,每小題5分)

1、“文字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之上的一種最重要的輔助交際

工具”,這樣理解這句話?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因此是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

2.漢字與漢語相適應,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漢語同音字多,漢字可以區別同音字:漢語方言復雜,漢

字可以超方言;漢語有聲韻調,音節性強,缺乏形態變化,

漢字一個字一個音節。

3.漢字能否改革為拼音文字?談談你的看法。

有技術上的可能,但沒必要。不廢漢字的理由:可以區別

同音字;超方言;超空間;有豐富的文本。

4.簡要說明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

口語和書面語都是語言的具體體現。書面語是在口語基礎

上形成的,反過來可以規范口語。

第七章、語言的發展

一、解釋下列名詞(20分,每詞4分)

1.方言:是--種語言的地方變體,主要差別是語音。

2.社會方言:社會方言是因年齡性別職業文化階級的差別

引起的,差異比較小,主要差異表現在詞匯;

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隔離引起的,差異比較

大,主要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也有表現。

4、共同語:共同語是在某個方言基礎上產生的地位高于方

言的共同交際語。

5、親屬語言:由同一基礎語分化出來的各種語言。

二、填空(30分,每空1分)

1、社會的發展變化是語言發展變化的基本條件。

2、(漸變性)和(不平衡性)是語言發展的兩個突出的特

點。

3、在語言的發展中,(詞匯)的變化速度最快,(語音)

次之,而(語法)的演變最為緩慢。

4、語言發展的兩個基本過程是語言的(分化)和語言的(統

一)O

5、社會方言是因社會的分工而出現的語言分化,(行業用

語)、(術語)、(階級方言)都是常見的社會方言。

6、黑話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方言,它具有強烈的(排他性)。

7.地域方言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上,劃分地域方

言的主要依據也是(語音)。

8.地域方言的進一步分化就會發展為(語言)。這些源自

一個共同語分化的語言歸屬于同一個(語系),這個成為

不同語言發展源頭的共同語稱為(基礎語/原始母語)。

9、(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

兩個語系。

10.按譜系分類,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日爾曼)語

族。

11.共同語在(某一方言)的基礎上形成。

12.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各民族之間往往還需要一個

共同的交際工具,這就是所謂的(國語/共同交際語),如

我國的(漢語)就是這樣的一種共同語。

13.語言規范化的對象主要是(書面語)。

14、(約定俗成)的原則在規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作用,

它本身就是規范化的一個原則和標準。

15.一種方言能成為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主要取決于客觀

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條件。

16、漢語的普通話,根據規范化的要求,確定為以(北京

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

話文的典范作品)為語法規范。

三、辨別正誤(20分,每小題2分)

說明:正確的打鉤,錯誤的打叉。

1.語言的發展都具有漸變性。(V)

2.語言里語音、詞匯、語法的發展是齊頭并進的。(X)

?2008-12-1720:20

?

7樓

3.同一言語社團的人總是固定地使用一種語言形式。(V)

4.聽得懂、聽不懂是劃分地域方言的標準。(X)

5.何種方言能夠成為某種共同語的基本方言的條件主要是

?秋風幻影

?z位粉絲由文化的原因決定的。(X)

6.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是漢語。(V)

7.語言發展也有先于社會發展的情況。(X)

8.分布最廣的語系是漢藏語系。(X)

9.推廣民族共同語的目的是消滅方言。(X)

10.普通話語音不等于北京話語音。(X)

四、問答題(30分,每小題5分)

1.為什么說社會的發展是語言發展的基本條件?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交際的工具,它必須與社會保

持一致,因此,社會發展是語言發展的原動力,是語言發

展變化的基本條件。

2.為什么語言發展會有漸變性特點?請結合教材有關內容

談談你的看法。交際要求語言保持穩定,發展又不斷促使

語言發生變化,所以語言發展是漸變的,而不是突變。

3.簡述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的異同。

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社會分化的結果,都是語言發展

不平衡的體現。社會方言是因年齡性別職業文化階級的差

別引起的,差異比較小,主要差異表現在詞匯;地域方言

是因地域的隔離引起的,差異比較大,主要差異表現在語

音,詞匯語法也有表現。

4.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詞匯變化最快,語音其次,語法最為穩定。

5.語言的譜系分類和語言結構類型的分類各自依據的標準

是什么?同系屬的語言在結構類型上是不是一定相同?為什

么?

語言的譜系分類依據的標準是語言的親屬關系,有親屬關

系的彼此有同源關系;語言結構類型的分類依據的標準是

語法結構的特點,如屈折語、孤立語與粘著語的分類就是

以詞形變化為依據的。同系屬的語言在結構類型上不一定

相同,這是因為語言是發展的,而且同系屬的不同語言的

發展方向可能不同。

6.什么是基礎方言?什么樣的方言可以作為基礎方言?

一種語言的共同語是在某一個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什么

樣的方言可以作為基礎方言,這取決于客觀的社會經濟、

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條件。

第八章語言的接觸

一、解釋下列名詞(20分,每詞4分)

1.借詞:借詞也叫外來詞,它指的是音和義都借自外語的

詞。

2.意譯詞:意譯詞是用本族語言的構詞材料和規則構成新

詞,把外語里的某個詞的意義移植進來,它不同于借詞。

3.語言的融合:一種語言排擠替代另一種語言而成為不

同民族的共同交際語。

4、雙語現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員一般會講兩種語言:本

族語和在融合中占優勢的語言。

5、混合語是指克里奧耳語,洋涇浜在一定條件下成為社會

的主要交際工具,成為孩子們的母語,就叫克里奧耳語。

二、填空(40分,每空2分)

1.語言的接觸有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詞的借

用)。

2、借詞的常見方式是(音譯詞)、(音譯加意譯)。

3詞語的借用過程中存在著往返借用的現象,最典型、最

大量的還是存在于(漢語)和(日語)之間。

4.借詞雖然音義都借自外語,但(語音)、(語法)上還

得服從本族語言的結構規則。如果碰到本族語言中沒有的

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例如英語的coffee、fofa,漢語

譯成(咖啡)、(沙發)。

5.“五四”運動以來,通過翻譯,漢語里增加了一些所謂“歐

化句式“。這是語言結構規則的(借用)。

6.幾個民族的融合,哪一種語言能成為全社會的交際工具,

是由(經濟、文化)決定的。

7.在(雙語現象)階段,必然會產生語言間的相互影響,

即使是被替代的語言,也會在勝利者的(語言)中留下自

己的痕跡。

8?.語言的融合過程中,有(自愿融合)、(被迫融合)

兩種情況。

9.語言的融合,一般是先出現(雙語)現象,最后導致一

種語言取代另一種語言。

10、(洋涇浜)和(克里奧耳語)都是語言接觸的一些特

殊形式。

11.世界語是由波蘭醫生(柴門霍夫)于(1887)年創造

的一種國際輔助語。

三、辨別正誤(10分,每小題1分)

?2008-12-1720:20

?0M

8樓

說明:正確的打鉤,錯誤的打叉。

1.意譯詞是借詞的一種類型。(X)

2.在語言融合的過程中,總是政治上處于統治地位的民族

語言成為勝利者。(X)

?秋風幻影

?2位粉絲3.語言的融合就是兩種語言混合為一種語言。(X)

4.“洋涇浜”一旦被社會采用為主要交際工具,就會發展成

為克里奧耳語。(V)

5.英語中借詞比重大,約占詞語總數的一半,所以英語實

際上是一種混合語。(X)

6.洋涇浜和皮欽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X)

7.“鐳射”和“激光”都是借詞。(X)

8.一種語言如果政治處了優勢地位,就能替代其它語言而

成為全社會交際工具。(X)

9.共同語與方言并存,其實也是一種雙語現象。(V)

10.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形成雜居局面,是語言融

合必要的客觀條件。()

四、單項選擇(10分,每小題2分)

1.下列屬于漢語借詞的是C

a.雷達足球芭蕾舞b.卡車電話哈巴狗c.納粹吉他比

薩餅d.沙龍朝廷艾滋病

2.“鐵路”、“火箭炮”、“機關槍”屬于D

a.借詞b.音譯c.音譯加意譯d.意譯詞

3.下列屬于漢語從Fl語借形而來的借詞是A

a.經濟革命自由獨裁b.卡通保險玻璃電影

c.思想摩托燦爛丞相d.社會坦克快餐信紙

4.下列各種說法,B是正確的。

a.雙語現象就是一個人會說兩種語言。b.“葡萄”、“獅子”、

“和尚”都是借詞。

c.皮欽語就是克里奧耳語。d.混合語就是一個人說話夾

雜著外來詞。

5.柴門霍夫所創造的世界語是C。

a.世界共同語b.洋涇浜c.國際輔助語d.克里奧耳語

五、問答題(20分,每小題5分)

1.為什么說意譯詞不是外來詞?

意譯詞是用本族語言的構詞材料和規則構成新詞,把外語

里某個詞的意義移植進來。

2.語言融合語言需要哪些條件?

語言融合的原因:經濟文化高的一方排擠替代經濟文化低

的一方,政治地位不起作用;各族人民長期雜居,人數多

的排擠替代人數少的一方。

3.簡述雙語現象的發展趨勢。

如果兩個民族關系越來越密切,雙語現象的發展會導致語

言的融合,如果兩個民族關系分離,會導致語言仍各走各

的路。

4.簡要說明皮欽語和混合語的異同。

洋涇浜又叫皮欽語,是當地人在和外來的商人、水手、傳

教士等打交道的過程中學來的一種變形的外語。洋澤浜在

一定條件下成為社會的主要交際工具,成為孩子們的母語,

就叫克里奧耳語。洋滂浜和克里奧耳語都是特殊類型的語

言接觸,最初的語言形態相同。

第九章語言系統的發展

一、填空(50分,每空2分)

1.研究語音變化所憑借的材料主要是(方言)、(文字)。

2.語音演變主要包括(音位)的變化,如音位的合并、消

失和分化,從而又引起音位(系統)的變化。

3.語音演變的三個特點是:(條件性)、時間性、(地區

性)。

4.有的方言隨著社會的分化可以變成(語言),它們之間

存在著語音(對應規律)。人們正是根據這種關系來確定

(語言的親屬關系)的。

5.語法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語法的(組合規則)、(聚合規

則)的演變和語法發展中的(類推作用)。

6.語法組合規則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詞序)的改變;語法

聚合規則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形態)的改變、(語法范疇)

的消長和(詞類)的發展。

7.語法中有齊整劃一的趨勢和抗拒這種趨勢的矛盾,但前

者是語法演變中經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類推作用)。

8.詞匯系統的演變具體體現在(新詞的產生和舊詞的消

亡)、(詞語的替換)和(詞義的演變)三個方面。

9.聲調的平仄是漢語實現濁音清化規律的重要條件,(仄

聲)指上聲、去聲和入聲。

10.“戲子”現稱“演員”,“金陵”現稱“南京”,這屬于詞語的

(詞義的轉移)。

11.漢語為解決由于語音變化而帶來的大量同音詞的問題,

它所采取的方法是(雙音節化),用(雙音節詞)為主的

格局來取代(單音節詞)為主的格局。

二、單項選擇(20分,每小題2分).

1.語音演變的主要是指A。

?2008-12-1720: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