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州市區天然氣輸配二期工程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車站大道神力大廈4幢7樓-聯系電話言1、項目由來為配合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項目的建設,保證該項目能盡快建成投入使用,滿足該項目施工和運營需要,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工程亟需啟動建設。現狀片區內沒有建成道路,本次設計的西臺岙路、西臺岙環路、西臺岙南路路段組成的通道是區塊內唯一一條可供正常通行的道路,對于亟待建成投入使用的溫州市中LNG應急氣源站提供了建設和使用的交通支撐,并且本路的建成能帶動該區塊其余地塊的開發,將成為本區塊目前除甌海大道外最重要的一條道路。因此本次設計道路的建設對于地塊開發利用、解決本區塊交通瓶頸等問題是很有必要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受業主單位溫州市燃氣有限公司會委托,溫州市環境保護設計科學研究院承擔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現場踏勘、資料收集和同類項目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了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2014年6月5日在溫州市主持召開該項目技術咨詢會,會后,根據建設單位提供資料和專家評審意見進行了調查和文本修改,形成報批稿,提請審查。2、項目特點溫州市區天然氣輸配二期工程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位于溫州市狀元片區狀元南單元(ZY-zn)規劃范圍內,北起甌海大道,南至ZY-zn06-019地塊,包括西臺岙路77.336m,西臺岙環路223.687m,西臺岙南路170.726m,道路全長約471.75米。其中西臺岙南路、西臺岙環路路段紅線寬度12m,西臺岙路路段紅線寬度16m。按城市支路Ⅲ級標準設計,設計時速為20km/h。道路紅線范圍用地面積為5672.62平方米。項目總投資估算1300萬元。項目建設資金由溫州市燃氣有限公司自籌解決。本項目著重關注施工期環境影響評價,同時關注道路運營后對周圍聲和空氣質量環境的影響評價。3、評價工作過程(1)通過資料查詢、實地調查等了解項目及周邊用地規劃、環境現狀;(2)根據設計對項目工程內容分析,核算污染物排放量;(3)對項目污染排放和外環境對本項目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和評價;(4)提出環境保護措施和建議;(5)征求評價區域內相關團體和個人對本項目的看法。4、評價關注的主要環境問題施工期:大氣環境重點關注施工揚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聲環境重點關注施工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施工期的生態影響。營運期:大氣環境重點關注營運汽車尾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營運期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運營期的社會環境影響。5、報告書主要結論根據分析,本項目的建設符合環保審批原則,項目在將來的建設及營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在全面落實本報告提出的各項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礎上,可基本控制環境污染,做到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環境影響不大,從環保角度論證,該項目實施可行。第一章總論1.1編制依據1.1.1法律法規國家相關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頒布并實施;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頒布,1997年3月1日實施;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1999年10月31日;6、《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頒布,2000年9月1日實施;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10月28日頒布,2003年9月1日實施);8、《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頒布,2005年4月1日實施;9、《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7年12月29日修訂;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訂;1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253號令,1998年11月29日;12、《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交通部令第5號,2003年5月13日;13、《印發關于在公路建設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交公路發[2004]164號;14、《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原國家環??偩郑?006年3月18日;15、《關于公路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環發[2007]184號);16、國家環保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08年10月;17、環保部5號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2009年1月16日。18、《地面交通噪聲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10]7號)19、《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3年05月;20、《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2013)第2號;21、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辦[2013]103號);22、《關于切實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2013]104號);浙江省相關配套條例、意見、通知、辦法等:1、《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03年6月27日頒布,2003年9月1日實施;2、《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288號,2011年12月1日;3、《浙江省環境污染監督管理辦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216號令,2006年7月13日;4、《關于生態環境功能區試行工作的通知》,浙環發[2007]94號;5、《關于切實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工作的實施意見》,浙環發[2008]55號,2008年9月26日;6、《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條例》,浙江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2009年1月1日;7、《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288號,2011年12月1日;8、關于印發《浙江省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準入審核辦法(試行)》的通知,浙環發[2012]10號,2012年2月24日;9、《關于做好實施國家新空氣質量標準有關工作的函》,浙環發[2012]172號;10、《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管理辦法的通知》,浙政辦發[2012]132號;溫州市相關通知、辦法等:1、《溫州市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污染物總量替代管理辦法(試行)》溫環發〔2010〕88號,2010年8月30日;2、《關于落實新建城市道路降噪技術措施的通知》,溫住建發[2011]157號;3、《關于印發市區建筑工地建筑揚塵、垃圾處置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溫住建發〔2011〕257號;4、關于印發《溫州市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污染物總量替代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溫環發[2010]88號。5、《溫州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溫州市人民政府令,[2012]130號,2012年1月。1.1.2技術規范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1),國家環保部;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面水環境》(HJ/T2.3-93),國家環??偩?;3、《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國家環保局;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環境保護部;5、《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環境保護部;6、《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環境保護部;7、《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1),環境保護部;8、《道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JTGB04-2010),交通運輸部;9、《公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影響評價規范(試行)》(JTJ005-96),交通部;10、《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國家建設部;11、《城市道路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11JSCS-MR);12、《城市區域環境噪聲適用區劃分技術規范》(GB/T15190-94),原國家環境保護局;13、《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國家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測檢疫總局;14、《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要點》(2005年4月修訂版),浙江省環保局;15、《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浙江省環保局(2006.4);16、溫州市區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溫州市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1.1.3其他依據及參考資料《溫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小型基本建設項目立項批準文件》,溫發改立[2013]12號;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選字第浙規選2013-0303016;浙江省國土資源局《關于溫州市區天然氣輸配二期工程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工程的預審意見》,浙預審A[2013]030300007;4、建設單位委托本單位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合同書;5、建設單位提供的其它建設項目相關資料。1.2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重點1.2.1評價目的根據建設項目沿線地區的環境條件和工程特點,本環評通過對沿線地區的社會、公眾、環境質量現狀調查、監測和預測分析,對本工程在施工期和營運期的生態、噪聲、空氣及水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評價,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證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并提出減緩環境影響的措施和建議,為工程環境保護計劃的實施和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實現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1.2.2評價內容及重點本評價工作的重點是以工程營運期的交通噪聲影響評價,施工期的污染防治對策為主,同時兼顧社會經濟、環境空氣、水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工作內容如下:(1)生態環境主要內容包括對土地利用、農田生態、植被損失及恢復、水土流失等因子的影響評價,著重對于沿線耕地、植被等的破壞,水土流失的影響進行分析。(2)聲環境影響評價在路線方案的現狀監測與現狀評價的基礎上,按相應的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分別進行影響預測評價和對比分析,為施工期和營運期噪聲治理工程和環境管理提供依據。(3)水環境影響評價本工程施工期施工人員生活廢水排放以及營運期地表徑流雨水的影響。(4)社會環境影響評述包括對土地利用及景觀環境影響的分析評述。(5)環境空氣影響評價通過現狀監測,按相應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預測汽車尾氣對沿線環境的影響范圍和程度,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6)公眾參與向沿線受影響人群征求對擬建道路走向、現狀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意見。調查的重點為工程附近的居民。(7)環境保護措施及經濟技術論證依據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對超過環境質量標準的環境敏感點提出治理措施,包括施工期、營運期。(8)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提出環保措施投資估算,并進行效益分析。(9)環境保護管理計劃和監測計劃提出擬建道路施工期和營運期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不同預測期間(重點是施工期)應采取的環境保護管理計劃,同時依據環境影響預測結果,編制施工期、營運期各敏感點的環境監測計劃。1.3環境功能區劃1、環境空氣根據《溫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分圖》,本工程沿線評價范圍內環境空氣功能區劃為二類區。2、地表水項目附近內河水體屬于甌江108段、納污水體屬于甌江36段,均。表1.3-1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表編號功能區編號水功能區名稱水環境功能區編號水環境功能區名稱水質目標甌江108G0302700803012溫瑞塘河甌海工業、農業用水區330301GB10042501多功能區甌江36G0302700103025甌江溫州景觀工業用水區330301GB10040021多功能區3、地下水本項目所在區域河流尚未進行地下水功能區劃,參照《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1993),本項目所在地區域地下水執行Ⅲ類地下水環境功能區要求。4、聲環境根據溫州市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5、生態環境根據《溫州市區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2008年2月),本項目所在地為龍灣生態農業發展生態環境功能小區(Ⅴ1-40303B06),屬限制準入區。1.4評價標準1.4.1環境質量標準(1)水環境=1\*GB3①地表水根據水環境功能區劃,納污水體甌江和項目附近內河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與本項目有關的標準值詳見表1.4-1。表1.4-1水環境質量標準單位:mg/L,pH除外項目pHDOCODBOD5氨氮總磷(以P計)Ⅲ類6~9≥5≤20≤4≤1.0≤0.2項目氰化物石油類揮發酚鋅銅六價鉻Ⅲ類≤0.2≤0.05≤0.005≤1.0≤1.0≤0.05=2\*GB3②地下水項目附近地下水執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1993)中的Ⅲ類標準,相關標準值見表1.4-2。表1.4-2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單位:mg/L,pH值除外水質參數評價標準水質參數評價標準pH值6.5~8.5總硬度≤450氯化物≤250溶解性總固體≤1000亞硝酸鹽≤0.02//(2)空氣環境項目所在地屬二類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大氣污染物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相關標準值見1.4-3。表1.4-3大氣評價執行的標準參考標準項目年平均日平均1小時平均單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SO260150500g/m3NO24080200NOx50100250TSP200300/PM1070150/PM2.53575/CO/4.010mg/m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非甲烷總烴//2.0mg/m3(3)聲環境項目為城市支路,與甌海大道相交。甌海大道為城市快速路,根據溫州市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道路兩側30米內的區域執行4a類標準,其余執行2類標準。具體標準值見表1.4-4。表1.4-4聲環境質量標準(單位:dB(A))類別標準值晝間夜間4a7055260501.4.2污染物排放標準(1)廢水本項目為道路基建項目,項目本身沒有廢水排放,施工期廢水排放標準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準,即CODCr≤100mg/l,BOD5≤20mg/l,SS≤70mg/l,石油類≤5mg/l。(2)廢氣本工程施工瀝青要求向市公路段瀝青廠統一購買,不再設置瀝青熬煉設備,因此各施工路面段范圍內不會產生瀝青熬煉煙氣。本項目廢氣主要為施工期間堆土及機械施工、運輸車輛產生的揚塵。廢氣執行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見表1.4-5。表1.4-5《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單位:mg/m3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最高允許排放速率(kg/h)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排氣筒(m)二級標準監控點濃度(mg/m3)顆粒物120153.5周界外濃度最高點1.0非甲烷總烴120(使用溶劑汽油或其它混合烴類物質)1510周界外濃度最高點4.0瀝青煙氣75(建筑攪拌)150.27生產設備不得有明顯的無組織排放存在(3)施工作業噪聲建設期施工作業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具體標準值見下表1.4-6。表1.4-6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噪聲限值晝間夜間70551.5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范圍1.5.1評價工作等級1、水環境:本項目廢水主要是雨天初期雨水沖刷路面污染物產生的少量路面徑流污水,污水量少,種類簡單,因此在三級評價基礎上進一步從簡。2、大氣環境: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第5.3條中規定:“對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城市道路為主的新建、擴建項目,應考慮交通線源對道路兩側的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評價等級不低于二級”。本項目西臺岙路、西臺岙環路、西臺岙南路為城市支路,故確定評價等級為三級。3、聲環境: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5.2.3“建設項目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1類、2類地區,或建設項目建設前后評價范圍內敏感目標噪聲級增高量達3dB(A)~5dB(A)(含5dB(A)),或受噪聲影響人口數量增加較多時,按二級評價”規定,本項目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2類區,根據預測結果項目建設前后評價范圍內敏感目標噪聲級增高量為5dB(A)以下,因此確定本項目評價等級為二級。4、生態環境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中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分級的要求,由于本工程線路較短,工程所在區域為一般區域,道路面積為5672.62m2,工程建設和建成營運的生態影響范圍<2km2,因此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定為三級。表1.5-1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影響區域生態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圍面積≥20km2或長度≥100km面積2~20km2或長度50~100km面積≤2km2或長度≤50km特殊生態敏感區一級一級一級重要生態敏感區一級二級三級一般區域二級三級三級5、地下水本工程所處場地為地下水非敏感區域,且項目不涉及地下水供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1),本項目地下水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1.5.2評價范圍1、噪聲評價: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范圍;2、大氣環境評價: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范圍;3、水環境評價:路線附近的主要河道,項目所經區域地下水;4、生態評價: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范圍;5、社會環境評價:路線經過區域。1.6評價因子根據對本工程環境影響要素識別及各要素主要污染因子的篩選,確定各專題的現狀評價因子和預測因子。(1)環境空氣現狀評價因子:TSP、SO2、NO2、CO;影響評價因子:NOx、CO。(2)水環境現狀評價因子: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COD、BOD5、NH3-N、總磷、揮發性酚、氰化物、六價鉻和石油類;影響評價因子:COD、SS、石油類。(3)聲環境現狀及影響評價因子:LAeq。(4)生態環境現狀及影響評價因子:水土流失、植被破壞、土地占用等。(5)社會環境:土地征用。1.7評價時段根據道路建設項目建設期和營運期環境影響的特點,環境影響評價劃分為兩個時段。(1)建設期:2015年02月~2015年12月(2)營運期:2016年、2022年、2030年(評價時段為工程建成后的1、7、15年)1.8評價原則及方法1.8.1評價原則以國家環境保護法規為依據、環評導則等為指導,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通過對沿線路段環境現狀的調查、監測和分析,利用初步設計的設計、預測數據,預測項目實施后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并提出相應的、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和建議。1.8.2評價方法(1)對環境保護目標作評價,對環境質量達標性進行分析。(2)對社會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的影響,以調查分析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述;對環境噪聲的影響,采用相應的預測模式進行定量評價;對環境空氣的影響,采用監測類比數據進行定性評價。1.9主要環境保護目標1、水環境保護目標為附近內河水體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要求;2、環境空氣質量保護目標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3、聲環境保護目標為建設項目道路沿線兩側的聲環境質量,保護級別為《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聲環境功能區。4、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主要是對附近的河流等敏感目標,經現場勘察,沿線未發現名樹古木或珍稀動植物,其生態環境基本不發生顯著變化。5、項目外環境布置見圖1.9-1。項目用地規劃見圖1.9-2。西臺村荒廢農田荒廢農田西臺村荒廢農田荒廢農田圖1.9-1項目現狀外環境布置圖本項目氣源站用地本項目氣源站用地圖1.9-2項目用地規劃圖項目區現狀(2014.4)項目區現狀(2014.4)項目區現狀(2014.4)項目區現狀(2014.4)第二章區域環境概況2.1自然環境概況2.1.1地理位置溫州地處中國大陸環太平洋岸線的中段,浙江省東南部。全境介于北緯27.03'-28.36'、東經119.37'-121.18'之間。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的縉云、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方與臺州市的仙居、黃巖、溫嶺、玉環四縣市接壤。溫州市區天然氣輸配二期工程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位于溫州市狀元片區狀元南單元(ZY-zn)規劃范圍內,北起甌海大道,南至ZY-zn06-019地塊,包括西臺岙路77.336m,西臺岙環路223.687m,西臺岙南路170.726m,道路全長約471.75米。本項目地理位置圖詳見下圖2.1-1。項目所在地項目所在地圖2.1-1項目地理位置圖2.1.2氣候特征溫州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根據氣象站資料統計,氣象主要要素如下:(1)氣溫年平均氣溫:17.9°C極端最高氣溫:39.3°C極端最低氣溫:-4.5°C年平均最高氣溫:21.9°C年平均最低氣溫:14.8°C(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698.2mm年最大降水量:2414.lmm年最小降水量:1025.7mm日最大降水量:247.7mm年平均降水天數:176.8天年平均蒸發量:1310.5mm年最大蒸發量:1535.0mm年最小蒸發量:1110.7mm年平均相對濕度:81%降雨集中在春、夏季,4~6月為梅雨期,降水量占全年36~44%,為該地區主要汛期,其次為8-9月臺風帶來的雨,雨量大、強度大,降水量占全年20~28%。(3)風況項目地區處于浙江東南部,由于受季風氣候影響,風向和風速變化比較明顯。夏季為東南偏東風,冬季為西北風,全年最多風向為東風。常風向NNE向頻率8.81%次常風向NW向頻率5.67%強風向E向實測最大風速25m/s次強風向ENE向實測最大風速18m/s多年平均風速2.5m/s,歷年極大風速35.9m/s沿岸每年7~9月為臺風活動期,占影響總數84%,以8月份最盛,占39%。鹿城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04℃,最熱是7月份,平均氣溫28℃;最冷是1月份,平均氣溫8℃。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2.1.3水文特征(1)甌江甌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發源于慶元縣鍋帽尖,流經慶元、龍泉、云和、遂昌、松陽、縉云、麗水、景寧、青田、永嘉、甌海、溫州、樂清等13個縣(市)至崎頭注入東海,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達17958平方公里。溫州市處于甌江下游,甌江(溫州段)流域面積4021平方公里。甌江源頭海拔1900多米,進入海濱平原后僅6米,上游河床比降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點,河流下游進入平原,河床寬闊,邊灘和沙洲發育,水流分叉。實測最大洪峰流量22800m3/s,最小流量為10.6m3/s,多年平均流量為470m3/s。圖2.1-2甌江流域形勢圖徑流:甌江流域水量豐富,多年平均流量為456.6米3/秒,平均年徑流量為144億米3,由于降水量年內、年際間分配不均勻,致使甌江年徑流量的年際變化較大,如1975年徑流量為228.6億米3,而1979年徑流量只有65.7億米3,豐枯比達3.4倍,多年平均最小日平均流量為26.1米3/秒,最枯的1967年只有10.6米3/秒,而洪峰流量則高達23000米3/秒(1952年7月20日)。潮流:甌江下游受潮汐影響,河口呈現喇叭型并有攔門沙,屬強潮河口。潮區界位于圩仁,感潮河段長76公里,特大潮可達圩仁,一般大潮可達溫溪。潮區界以下,溫溪至梅岙是以山水為主,稱河流段,長30公里,平均潮差3.29~3.38米,河床偏陡較穩定,潮流影響較小,徑流塑造為主;梅岙至龍灣段,河水與潮水相互消長,稱為過渡段,長31公里,平均潮差3.38~4.59米,河床演變的特性同時受陸域和海域來水、來沙條件的控制,河段內邊灘交錯、心灘、心洲林立,為甌江河床最不穩定河段;龍灣至黃華河段以潮流為主,稱潮流段,長約15公里,年平均潮差4.59米,河床演變的特性同時受陸域和海域來水、來沙條件的控制,河段內邊灘交錯、心灘、心洲林立,為甌江河床最不穩定河段;龍灣至黃華河段以潮流為主,稱潮流段,長約15公里,年平均潮差4.59米。過渡段和潮流段流速較大,江心嶼斷面漲、落潮期平均流速1.2米/秒,漲潮量平均0.7億米3,平均漲潮(流量)3700米3/秒,靈昆島南、北江道,漲潮量達3.7億米3,平均流量19600米3/秒,落潮平均流量16000米3/秒,漲落潮平均流速1.0米/秒,可見溫州以下河段對污染物具有較強的稀釋自凈能力。潮汐:東海潮波進入淺海及河口區,受底和邊界摩擦影響,呈淺海前進潮波型。潮汐特性為正規半日淺海潮。潮差、歷時不等現象明顯,河口龍灣站潮差最大,平均為4.52m,最大達7.21m,潮汐沿江上溯時,潮差與潮量沿程遞減,漲落潮時差增大。甌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作用相當明顯。入江污染物主要在潮汐、潮流作用下遷移、稀釋、擴散。龍灣的平均漲潮流量是圩仁平均流量的21倍,江心嶼是圩仁8.1倍,山根是圩仁的0.6倍,因此甌江(溫州段)下游對污染物稀釋降介主要是潮汐、潮流作用,而上游山根斷面徑流作用明顯增加。(2)內河水系溫州市區的內河河網主要由溫瑞塘河、西山河、九山河、南塘河、呂浦河等數十條大小河流組成。溫州市內河河網為平原河網,枯水流量小,流速緩慢,稀釋自凈能力低。內河河網的上游仙門河是由郭溪、瞿溪、雄溪三條河流匯合而成,這三條溪來水流量不大,目前,仙門河及溫州市內河河網的主要水量補給源是由甌江翻水站來水及戌浦溪的雷鋒低壩引水,均由曹平隧洞經郭溪進入仙門河。2.1.4地質、地形、地貌溫州市地基巖性,由基巖和第四紀土層組成,基巖巖性大部分為凝灰巖、流灰巖,主要頒在周圍山區和平原中的零星殘丘,一般均較堅實,但局部地區風力劇烈。第四紀土層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巖性基礎較強,土壤結構一般分為:(1)耕地、厚度約30cm,布于地表;(2)人工土,主要分布在市區,厚度約1m,不能作建筑持力層;(3)淤積質粘土,一般埋深1.5m;(4)砂類土,厚度一般不大于10m,僅分布在沿甌江部分地段,地下水位高,有流砂現象。地質構造系浙閩地盾,華夏古陸構造單元。出露地層屬燕山運動晚侏羅紀時期形成的火山巖系,巖性主要為花崗巖,其次為青灰英安質玻屑溶結凝灰巖、流紋質晶玻屑凝灰巖等。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沿邊一帶為吹臺山,有鉛鋅、高嶺土等礦藏。蓮花山設有溫州電視臺電視發射塔。主峰白云山,海拔694.93米。余為平原,婁橋河縱貫南北,支流密布,原為甌海區重要產糧區。本項目地勢基本平坦,現狀地面基本標高為3.85?4.30之間。根據地震歷史資料和國家建委頒布文件,溫州地震烈度屬六度地區。2.1.5土壤、植被植被屬于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部亞熱帶,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現狀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松木林、針葉林、竹林、灌木林等。土壤類型以山地紅土為主。2.2社會環境概況2.2.1溫州市溫州位于中國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轄市,為沿海港口城市,簡稱甌,別稱鹿城。全市總面積2325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2255.77平方千米、海域1100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1082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總人口912萬人。轄3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共有69個街道、65個鎮(包括2個民族鎮)、6個鄉(包括5個民族鄉)。溫州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3650億元,同比增長6.7%;財政總收入500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9億元,均增長3%;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1.12%;外貿出口總額177億美元,下降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9億元,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00元,分別增長9.7%、11%;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2.8%、9.1%、2.3%、8%。2.2.2龍灣區龍灣區是溫州市三大城區之一,位于溫州市東部,甌江入??谀习丁5乩碜鴺藶闁|經120°42′-120°51′,北緯27°54′-28°1′??偯娣e279.02平方千米??側丝?1.04萬人。全區轄11個街道、17個居民區、147個行政村:永中街道、永興街道、海濱街道、蒲州街道、狀元街道、瑤溪街道、星海街道。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37億元,同比增長7%;財政總收入54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34億元,分別增長0.8%和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7.5億元,增長5.7%;外貿出口總額27.1億美元,增長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9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850元,分別增長8%和9.5%。其中區本級實現生產總值280億元,同比增長4.5%;財政總收入30.32億元,增長0.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88億元,增長3.8%;外貿出口總額14.6億美元,增長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億元,增長4.8%。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7%,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2.2%、2.1%、6.8%和4.1%。2.2.3溫州市狀元片區狀元南單元(ZY-zn)控制性詳細規劃1、規劃范圍狀元南單元東起茅竹嶺,南到大羅山腳,西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至機場路,規劃總用地面積485.2公頃。2、規劃規模(1)人口規模:本單元規劃居住人口約為3.2-3.9萬人。(2)用地規模: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85.2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342.0公頃。3、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本單元居住用地主要是保留現狀居住用地和進行舊村改造而形成的居住用地,還有一些相應的居住區服務配套設施用地,主要包括沿龍騰路的居住用地和狀元橋村、御史橋村、山西岙村、西臺岙村、石坦村以及三廊橋村等舊村改造用地。規劃居住用地89.4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26.1%。(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共安排公共設施用地18.3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5.4%,人均5.2平方米/人。(3)工業用地:規劃保留狀元三期工業區、溫州大道以南狀元二期工業區及新建的天龍網球等工業用地;新批的西臺工業用地規劃給予保留。規劃工業用地25.5公頃,占規劃城市建設用地7.5%。(4)倉儲用地:規劃擴建狀元油庫。倉儲用地9.4公頃,占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7%。(5)對外交通用地:對外交通設施用地主要包括甬臺溫高速公路、鐵路、龍灣交通中心、龍灣鐵路貨場和已批的長運集團用地等,規劃對外交通用地41.7公頃,占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的12.2%。(6)道路廣場用地:規劃道路廣場用地85.6公頃,占總建設用地25.0%。其中道路用地81.7公頃,廣場用地1.1公頃,社會停車場庫用地2.8公頃。(7)市政公用設施用地:規劃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合計17.9公頃,占規劃城市建設用地5.2%。(8)綠地:規劃綠地49.9公頃,占規劃城市建設用地14.6%,人均綠地14.2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17.1公頃,比現狀增加15.0公頃,人均公共綠地4.9平方米。(9)特殊用地:規劃保留本單元現狀的軍事用地和已批的人防用地,特殊用地面積4.3公頃,占規劃城市建設用地1.3%。4、道路交通規劃規劃道路廣場用地85.6公頃,占總建設用地25.0%。本區道路系統根據城市道路劃分標準分為四級: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規劃交通設施包括鐵路貨場、公路客運站、公交站場、社會停車場、廣場、加油站等。本項目本項目圖2.2-1區位分析圖本項目本項目圖2.2-2用地規劃根據《溫州市狀元片區狀元南單元(ZY-zn)控制性詳細規劃》用地規劃圖,本項目所在地為規劃道路用地。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溫州市狀元片區狀元南單元(ZY-zn)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2.2.4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根據《溫州市區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2008年2月),本項目所在地為龍灣生態農業發展生態環境功能小區(Ⅴ1-40303B06),屬限制準入區。(1)基本特征該區位于龍灣區,包括龍灣區各鄉鎮、街道的大部分農用地,總面積52.24平方公里,溫州機場位于該區。該區地勢平坦,河網發達,農業耕作條件較好,農業生產發達,龍灣區規劃建設的海濱球菜基地、永興榨菜基地、天河葉菜基地、海城榨菜基地、海濱休閑漁業中心均位于該區。該區工業企業以規模小和分布零散為主要特征,區內共有重點污染源1家,主要產生大氣污染。區內共有規?;笄蒺B殖場3家,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別為10.5噸和0.7噸。目前區內水環境質量均不能滿足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區域點源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別為76.1噸和0.7噸,以工業污染為主。(2)主要生態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主導生態服務功能與生態環境敏感性:該區主要功能為生態農業發展。生態服務功能重要性為人居保障功能中等重要,海岸帶防護功能中等重要,生態環境敏感性為水環境污染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環境保護目標:近遠期環境空氣質量、聲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要求,地表水環境質量近期比現狀提高一個等級,遠期全部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農用化肥施用強度降低到200千克/公頃;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100%,污水排放達標率90%;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率達到80%。(3)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措施建設開發活動的環境保護要求:嚴格控制村鎮建設和工業用地規模,保護基本農田;限制發展工業,發展城郊型生態農業,促進農業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高;加快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結合大溪岙楊梅、茶葉、甌柑等特色農產品種植,發展觀光農業和高效生態農業,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促進農業產業化。機場及其周邊地區,屬控制發展區域,保障機場凈空,應嚴格控制其周邊土地的出租出讓活動。污染控制:對規模偏小、基礎設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的工業小區進行必要的整合撤并,對區內分散的污染企業進行關?;虬徇w,促進產業集聚和要素優化配置。有條件建設截污管道的地區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其他地區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面處理生活污水;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轉運系統,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染。大力開展農業清潔生產,調整和優化用肥結構,推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控制化學肥料使用量;禁止銷售和使用高度、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減輕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對各鄉鎮分散的畜禽養殖進行適度集中,控制畜禽飼養密度,確保其選址合適,并建立畜禽養殖廢物綜合利用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生態保護與建設:對永中街道坦頭村、瑤溪鎮黃山村、底嶺下村的廢棄礦山進行治理,提高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率。實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進一步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沿岸垃圾清理、道邊坡生態護岸工程,建設河岸生態隔離帶,保護和恢復自然水生態系統。加強天然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嚴格控制平原地區水面率。對已經圍墾填占的河道、湖面,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和生態環境需要,有計劃地退地還水。加強平原綠化工作,形成以農田防護林體系為框架,以城鎮風景林和村莊護村護宅林體系為基礎的,以主要干線兩側全方位綠化為紐帶的城鄉一體化綠化新格局。2.2.5溫州市中心片污水處理廠概況溫州市中心片污水處理廠位于溫州市區東郊楊府山涂村,占地20公頃,工程投資3.0165億元,2003年7月投入運行,設計定員67人,2004年完成“三同時”項目驗收,采用奧伯爾氧化溝工藝,設計處理能力20萬噸/日,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中心片污水處理廠范圍東至大羅山,西以九山外河、塘河干流、葡萄棚河、牛山、吹臺山為界,南與瑞安分界,北達甌江,陸域總面積約144.36km2(其中三垟水網13.18km2),包括蓮池、五馬、江濱、洪殿、黎明、南門、蒲鞋市、南浦、繡山、蒲州等10個街道、南郊、三垟等2個鄉、狀元、梧埏、南白象、茶山、仙巖、麗岙、七都島等6個鎮。根據《2014年3-4月份城鎮污水處理廠檢查情況》:2014年3月,共處理污水651.334萬噸,運行負荷率超過100%,進水污染物平均濃度:COD為228mg/L,SS為170mg/L,氨氮為20.67mg/L,TP為2.68mg/L;出水污染物平均濃度:COD為18.6mg/L,SS為11.6mg/L,氨氮為4.78mg/L,TP為0.17mg/L。2014年3月,共產生干泥487.47噸(泥餅含水率79.25%),近期產生的剩余污泥全部運往藍田工業區中環正源污泥干化場干化。進水口在線監測系統有pH、COD、TP、TN、氨氮等;出水口在線監測系統有pH、COD、SS等;進出水共用一個流量計,安裝在厭氧池后。檢查當日,進水COD檢測儀故障;中控系統運行正常;臺賬、原始數據記錄較為規范。近期無停休或事故記錄。根據檢查情況,中心片污水處理廠廢水可以做到穩定達標排放。本項目所在地區屬于中心片污水處理廠納管范圍,道路配套污水管線待與中心片污水處理廠接管后,道路兩側廢水可接入該污水處理廠。
第三章工程概況及污染源分析3.1基本情況項目名稱:溫州市區天然氣輸配二期工程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工程建設單位:溫州市燃氣有限公司工程范圍:本項目位于溫州市狀元片區狀元南單元(ZY-zn)規劃范圍內,北起甌海大道,南至ZY-zn06-019地塊,包括西臺岙路77.336m,西臺岙環路223.687m,西臺岙南路170.726m,道路全長約471.75米。工程內容:包括道路、市政地下管線、交通標志、給排水、綠化、道路照明等。建設標準:西臺岙南路、西臺岙環路規劃紅線寬度為12m,西臺岙路規劃紅線寬度為16m,按城市支路Ⅲ級標準設計,車速20km/h,擬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用地規模:紅線范圍內的用地面積5672.62m2(約8.5089畝)。總投資:1300萬元。資金來源:由溫州市燃氣有限公司自籌解決。建設期:2015年2月-2015年12月3.2道路現狀及交通條件現狀區塊內沒有建成道路,區塊外圍的甌海大道已建成通車,為城市快速路,連接溫州市三區。擬建道路西側現狀有一條靠近本項目的小道為砂石填筑道路,崎嶇不平,晴日黃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主要供臨時用地的貨運車輛通行。本項目施工可利用該小道做施工便道。3.3交通預測根據項目方案設計及類比預測,本項目道路建成近期(2016年)、中期(2022年)和遠期(2030年)的交通量日平均流量、高峰小時車流量的預測結果見表3.3-1。表3.3-1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交通量預測結果年份日平均流量(pcu/d)高峰小時流量(pcu/h)2016182517720222397233203030522963.4建設方案3.4.1設計標準及設計原則設計標準采用:1.道路等級:本工程道路按城市支路Ⅲ級標準設計。2.設計車速:設計車速20km/h。3.路面設計荷載:Bzz-100型標準車4.道路交通量達到飽和狀態時的設計年限:15年瀝青砼路面結構達到臨界狀態的設計年限:10年表3.4-1道路幾何標準項目指標計算行車速度(km/h)20一般路段車道數(m)212m寬路段行車道寬度(m)2x3.516m寬路段行車道寬度(m)2x5.0停車視距(m)20平面線形:最小平曲線半徑(m):一般值40極限值20最小緩和曲線長度(m)20不設緩和曲線最小圓曲線半徑(m)40最小平曲線長度(m)20縱面線形:最大縱坡(%)8最小坡長(m)60最小豎曲線半徑(m):凸型:一般值150極限值100凹型:一般值150極限值100最小豎曲線長度(m):一般值50極限值203.4.2道路平面本次道路全線平面線型控制坐標、紅線控制,道路周邊規劃道路網,規劃交叉口坐標均按建設單位提供的規劃路網執行。3.4.3道路橫斷面控規中確定西臺岙南路、西臺岙環路規劃紅線寬度為12m,西臺岙路規劃紅線寬度為16m,采用機非混行方式進行交通組織,橫斷面布置為:12m=2.5m(人行道)+7m(車行道)+2.5m(人行道)16m=3.0m(人行道)+10m(車行道)+3.0m(人行道)3.4.4道路縱斷面西臺岙路與西臺岙環路交叉口控規標高4.3m,西臺岙環路與西臺岙南路交叉口控規標高4.8m,西臺岙南路南段控規未給出指導標高,按照溫州市中LNG應急氣源站設計總平面布置圖室外標高確定,西臺岙南路樁號K0+100處設計標高為6.00。現狀地平標高從1:500地形圖中讀取數據為參考。3.4.5路面結構路面設計按土基和墊層穩定,基層有足夠強度,面層有較高抗疲勞,抗滑能力等要求進行設計,采用路表容許彎沉和抗折強度指標進行控制。設計年限:瀝青砼路面10年路面設計以軸載100kN的雙輪組單軸為標準軸載。各輪輪載25kN,輪胎壓強為0.7mPa,單輪輪跡當量圓半徑r為10.65cm,雙輪中心間距3r。采用《溫州市區天然氣輸配二期工程市中LNG應急氣源站配套道路工程建設方案》推薦的路面結構:(1)行車道結構層設計4cmSMA-13細粒式瀝青馬蹄脂碎石8cmAc-25粗粒式瀝青砼35cm5%水泥穩定碎石20cm級配碎石50cm宕渣(2)人行道結構層設計6cm透水磚3cmM10水泥砂漿墊層15cmC15混凝土40cm宕渣3.4.6路基設計3.4.7無障礙設施設計1、考慮座輪椅者使用,道路縱坡≤2%。2、沿人行道外側連續設置盲道導向塊材,并在出入口及交叉口處設置停步塊材與緣石坡道;人行橫道處設置無障礙坡道。緣石坡道分為單面坡和三面坡,型式根據設置地點選擇方形、長方形或扇形,坡道下口寬度一般大于2m,與人行橫道對齊,坡度小于等于1:20,高出車行道的地面不大于2cm。盲道按作用分行進盲道、提示盲道,盲道的位置的一般在距離人行道側石邊1.5m處,設置寬度為0.5m。提示盲道設在行進盲道的起、終點、人行橫道人口和轉彎處。3.4.8交通組織交叉口交通組織甌海大道南側輔道為單向東行,所以西臺岙路采用右進右出的方式,東行車流可以直接進入相接輔道,西行和北向的車流可以先通過右轉進入甌海大道輔道東行至龍騰南路進行交通分流。行人交通組織在甌海大道輔道交叉口及西臺岙南路K0+020處各設置1條人行過街斑馬線。根據規范要求,行人過街未超過16m的距離,無需要設置行人二次過街設施。非機動車交通組織道路橫斷面采用一塊板,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合并設置的形式。靜態交通組織由于路幅有限,在白天交通繁忙時不允許機動車道兩側??寇囕v,建議兩側地塊在開發利用時盡量滿足居民及商業停車需求,以防止車輛亂??坑绊懡煌ǖ臅惩?。交通標志標線設計本次標志標線設計依據《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1、交通標志交通標志分主要有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路標志、指示標志幾種類型。在設置人行橫道處,人行橫道以前應設置注意行人標志。在單位出入口處應設置讓行標志,同時地面輔以讓行標線。在與甌海大道交叉口,距離交叉口停車線70m處應設置指路標志。臨近交叉口處設置停車讓行及禁止右轉標志。在出口道處,應設置禁鳴、限速、禁止臨時或長時間停放、公交車道指示等標志,可以共桿設置。2、交通標線車道中心線采用黃色單實線,線寬15cm人行過街斑馬線采用40cm寬白實線,中間間隔60cm。在交叉口進口道上應設有表示車行方向的箭頭。交通標線涂料的應用方面建議采用更加環保、耐磨的涂料,如聚脲彈性防滑標線涂料等新型材料。此外,部分路段可以考慮反光涂料,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能。3.4.9道路照明設計本工程中地面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路面均為瀝青路面,根據《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規定標準如下:照明標準道路類型平均照度維持值Eav(lx)照度均勻度Ue最小值(Emin/Eav)照明功率密度值(LPD)(W/m2)支路8/10≥0.3不小于0.45道路照明燈具布置方式采用雙側交錯布置,燈桿中心位于道路兩側人行道上,距路緣石0.5m處。燈桿高度為8米,燈臂1.5米,光源采用80W的LED光源,燈桿縱向間距約為25m。照度計算值為8.4Lx,亮度均勻度不小于0.3,所有路燈附件內置,且均需配置相應的補償裝置,提高路燈功率因數。3.4.10給排水設計給水工程設計1、管網布置本次道路范圍內布置DN200給水管,布置于道路西、北側。給水管與甌海大道給水管網相連接。2、管材選擇本工程給水管材選用球墨鑄鐵管,膠圈接口。管道與閘閥采用法蘭連接。3、閥門和預留支管根據規范要求,給水管網設置閥門、排氣閥和預留支管??紤]到管道事故檢修的需要,在管網的交匯處設置閥門,閥門采用地面操作雙向金屬密封閘閥,考慮到閥門的檢修拆裝,在閥門旁附近設伸縮節。在管道的隆起點設置排氣閥。道路兩側地塊均預留給水接口,根據地塊情況,支管管徑采用DN150。4、消防設計道路上設置SS100型室外消火栓共4具,間距≤120米。雨水工程設計本道路雨水管道布置考慮排至甌海大道雨水管道系統。道路兩側地塊均預留雨水排出口。部分路段臨近大羅山,為保證該山體雨水不會侵入道路,建議參照《溫州市狀元片區狀元南單元(ZY-zn)控制性詳細規劃)》設置截洪溝,收集山上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工程設計本道路污水管道布置考慮排至甌海大道污水管道系統。污水管沿道路布置,管徑采用D300。管道在道路下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0.7m。道路兩側地塊均預留污水排出口。3.4.11管線綜合管線綜合平面布置(1)各專業管線盡量布置在規劃紅線以內;(2)給水、雨水、污水、燃氣管線采用直埋敷設方式,10KV供電線路采用塑料管暗埋敷設,通信(包括電信、移動、有線等通訊管線,下同)線路采用波紋管暗埋敷設。(3)合理安排各類工程管線在道路下面的規劃位置給水、燃氣、通信管線布置在道路的北側人行道下;電力管線布置在道路的南側人行道下;污水管線布置在道路的南側機動車道下;雨水管線布置在道路中線的北側。(4)工程管線之間及其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盡量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的規定。管線綜合豎向布置(1)管線豎向綜合的目的是在盡量減少工程量的基礎上,保證各種管線能順利穿越,合理利用地下空間。當工程管線交叉敷設時,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順序宜為:電力管線、通信管線、燃氣管線、給水管線、雨水管線、污水管線。各類工程管線的最小覆土深度,以及管線交叉時的最小垂直凈距應符合相關工程設計規范的規定;(2)各種管線不應在垂直方向上重疊直埋敷設;(3)電力、通信管線在路段上覆土深度一般按0.70米左右布置,最小覆土深度為0.5米左右。在路口與其它管線豎向交叉發生矛盾時,可采用鋼管平排布置,以利穿越。(4)燃氣管線在路段上覆土深度一般按1.0米左右布置,最小覆土深度為0.7—0.8米左右。(5)給水管、污水管為現狀管線,施工時做好保護工作,其它管線應與之做好避讓工作。管線交叉布置工程管線交叉時的最小垂直凈距,應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的規定。當工程管線豎向位置發生矛盾時,宜安下列規定處理:壓力管讓重力管;分支管讓主干管;可彎曲管線讓不易彎曲管線;小管徑管線讓大管徑管線。管線綜合布置方案根據道路設計橫斷面、現狀管線資料以及相關管線規劃資料,提出管線綜合的標準橫斷面管線綜合方案。3.5征地分析本項目道路用地面積5672.62m2。擬建道路沿線境無民房拆遷。沿途主要以農田為主。工程范圍內的土地,已由溫州市燃氣公司統一征用。3.6工程主要評價內容和評價因子3.6.1沿線工程活動本工程主要活動有:施工前主要有路線設計、紅線放樁、場地勘測;施工期主要有場地清理平整、路基(挖填、壓實、防護)施工、臨時堆碴、取土作業、物料運輸、水泥混凝土拌和、綠化工程施工等;營運期主要有車輛通行、交通監管、路面養護、綠化管護等。3.6.2主要評價內容和評價因子根據本工程區域環境特性、工程特征、污染源和影響源分析結果,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因子見表3.6-1。表3.6-1評價內容與評價因子環境要素評價內容評價因子社會環境(1)項目所在區域經濟發展、居民生活質量(2)基礎設施、資源利用(包括土地利用等)的補償/大氣環境施工期車輛道路揚塵和施工粉塵TSP營運期道路交通汽車尾氣NOx、CO生態環境(1)施工期水土流失與植被破壞(2)土地利用/水環境施工期污染物排放石油類、COD、SS聲環境施工機械噪聲Leq(A)營運期交通噪聲第四章施工期環境影響評價4.1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評價4.1.1臨時施工區影響分析工程臨時設施主要包括臨時施工場地、施工便道等,臨時施工場地主要是指生活營地、砂石料拌合系統、臨時堆料場等。(1)施工便道本項目不設施工便道,施工車輛可利用現有道路甌海大道以及擬建道路西側靠近本項目的小道。(2)施工生活營地本項目不設施工生活營地,主要考慮附近村莊現有的生活設施。(3)臨時堆土場設置評價考慮施工時序的影響,路基工程開挖石方中用于防護排水、路面工程回填的石方也需設臨時土石方轉運場。本環評建議在道路紅線范圍內設置1處臨時堆土場,僅用于土石方的臨時中轉堆放,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運至回填區進行回填,做好清場掃尾工作。(4)堆料場和拌合系統建議在道路沿線永久占地范圍設置專用的堆料場和拌合系統(5)渣、料場設置評價①棄渣場本項目棄渣直接運至政府指定區域消納,不另設棄渣場。②料場本項目土方石供給來源采用外購方式,不另設料場。4.1.2工程建設對植被的影響本工程施工活動包括土石方工程、道路平整、施工機械的活動、材料堆放都會破壞原有地表植被,使區域內地表裸露增加,環境穩定性下降,對風力、水力作用敏感,易造成風力揚塵和水土流失。對于普通綠化植被,工程建設時難以避免會遭到破壞,應在施工結束時即加以復植恢復,建議在設計中結合景觀建設時加以考慮,這樣不但可以恢復工程前的植被,而且可較施工前使地區綠地面積增加。4.1.3水土流失的影響本工程建設過程中,擾動了工程區地形地貌,開挖土方和地表植被被破壞,造成大面積土地裸露,較正常情況下的水土流失強度有所增大。但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是短期行為,其影響范圍有限。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在挖方過程中,原有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土壤變得松散,影響了道路沿線景觀;在填方過程中,松散土壤高于地表,逐步被壓實;在未鋪裝路面之前,路面長期裸露,且高于周邊土地,水土流失不可避免。同時在雨季,隨著砂石、泥土流失,土壤中的營養元素也流入河流,使道路影響區內河流渾濁度上升,污染物含量增加,水質下降。溫州市降雨集中在春、夏季,4~6月為梅雨期,降水量占全年36~44%,為該地區主要汛期,其次為8~9月臺風帶來的雨,雨量大、強度大,降水量占全年20~28%。降雨對工程施工影響較大,因此工程建設必須給予周密考慮,統籌安排,以盡可能減少雨季對正常施工帶來的環境影響。4.2施工期空氣環境影響評價1、車輛行駛揚塵根據有關文獻資料介紹,在施工過程中,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占總揚塵的60%以上。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在完全干燥情況下,可按下列經驗公式計算:式中:Q——汽車行駛的揚塵,kg/km·輛;V——汽車速度,km/hr;W——汽車載重量,噸;P——道路表面粉塵量,kg/m2。表4.1-1為一輛10噸卡車,通過一段長度為1km的路面時,不同路面清潔程度,不同行駛速度情況下的揚塵量。由此可見,在同樣路面清潔程度條件下,車速越快,揚塵量越大;在同樣車速情況下,路面越臟,則揚塵量越大。所以限制車輛行駛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潔是減少汽車行使道路揚塵的最有效手段。表4.1-1在不同車速和地面清潔程度的汽車揚塵單位:kg/輛·km粉塵量車速(kg/m2)(kg/m2)(kg/m2)(kg/m2)(kg/m2)(kg/m2)5(km/h)0.05110.08590.11640.14440.17070.287110(km/h)0.10210.17170.23280.28880.34140.574215(km/h)0.15320.25760.34910.43320.51210.861325(km/h)0.25530.42930.58190.72200.85361.4355如果施工階段對汽車行駛路面勤灑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氣中粉塵量減少70%左右,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塵效果。灑水的試驗資料如表4.1-2。當施工場地灑水頻率為4~5次/天時,揚塵造成的粉塵污染距離可縮小到20~50m范圍內。表4.1-2施工階段使用灑水車降塵試驗結果距路邊距離(m)52050100TSP濃度(mg/m3)不灑水10.142.8101.150.86灑水2.011.400.680.602、堆場揚塵和施工營地揚塵道路施工階段揚塵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露天堆場和裸露場地的風力揚塵,灰土攪拌站等施工區揚塵。由于施工需要,建筑材料需露天臨時堆放,部分施工作業點表層土壤需人工開挖且臨時堆放,在氣候干燥又有風的情況下,會產生揚塵。在灰土攪拌過程中會產生揚塵,其揚塵量可按堆場起塵的經驗公式計算:式中:Q——起塵量,kg/噸·年;V50——距地面50m處風速,m/s;V0——起塵風速,m/s;W——塵粒的含水率,%。起塵風速與粒徑和含水率有關,因此,減少露天堆放和保證一定的含水率及減少裸露地面是減少風力起塵的有效手段。臨時堆土場填土草袋擋墻,保持地面及灰土攪拌站等周圍的含水率,以減少揚塵。粉塵在空氣中的擴散稀釋與風速等氣象條件有關,也與粉塵本身的沉降速度有關。不同粒徑粉塵的沉降速度見表4.1-3。由表可知,粉塵的沉降速度隨粒徑的增大而迅速增大。當粒徑為250m時,沉降速度為1.005m/s,因此可以認為當塵粒大于250m時,主要影響范圍在揚塵點下風向近距離范圍內,而真正對外環境產生影響的是一些微小粒徑的粉塵。表4.1-3不同粒徑塵粒的沉降速度粉塵粒徑(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粉塵粒徑(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粉塵粒徑(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4.3施工期水環境影響分析4.3.1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的影響在本工程施工作業期間,施工人員產生生活污水,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員就餐和洗滌產生的污水及糞便污水,主要含動、植物油脂、洗滌劑等各種有機物,根據一般生活污水污染物產生濃度,施工生活污水處理前主要成分見表4.3-1。由表4.3-1可以看出,生活污水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其主要污染物COD等濃度是超標的。表4.3-1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成分表組分濃度(mg/L)總懸浮固體(SS)220BOD5200CODCr500氨氮35油脂30預計施工高峰人數將達到50人。根據本工程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和生活條件等實際情況分析,施工人員人均生活用水量按50L/人·日計,排水系數取80%,則本項目的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為2t/d。本項目施工期施工人員的日常生活主要考慮租用附近村莊居民已有的生活設施,施工期施工人員的生活與附近村莊生活廢水統一處理,經預處理達標后接入周邊既有的市政管網。施工中對水環境采取保護措施,一方面控制污水發生量,同時對污水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4.3.2施工生產廢水的影響①基礎開挖排放地下水一般情況下,基礎施工產生的排水除SS較高外,其它污染指標均較低,因此通過在施工場地設置沉淀池可將此部分廢水處理達標,處理后的廢水全部回用于設備沖洗和防塵,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另外,本項目西臺岙路地下有珊溪水利工程2米供水管道穿過,基礎開挖過程中,應采取保護措施,避免破壞該地下供水管道。②其他施工生產廢水本工程施工期瀝青混凝土澆筑養護水量少,大多被吸收或蒸發,一般不會形成明顯的地面徑流。施工期泄漏的工程用水以及混凝土保養時排放的廢水中主要污染因子為懸浮物,其濃度高達1000mg/L,需修建簡易沉淀池,經沉淀后,上清液建議再利用,不得任意排放。施工過程筑路材料、填方(如碎石、粉煤灰、黃沙、泥塊等),如不妥善放置,遇暴雨沖刷會進入近岸水域,影響水質,因此應盡可能遠離岸邊堆放,并建臨時堆放棚;近岸的材料堆放場、挖方、填方四周應挖截留溝,以盡可能減少對近岸水域的影響,截留溝廢水匯入簡易沉淀池。4.3.3陸域堆置泥漿廢水的影響堆置泥漿廢水因含有高濃度的泥沙,如果直接排入附近水體,則會引起水體懸浮物SS濃度的大量增加,水質變得十分渾濁。因此,施工期堆置泥漿廢水不得直接排放,應進行沉淀處理,沉淀處理后上清液排放或用于綠化等,沉淀污泥外運至市區建筑泥漿處置綜合管理辦公室指點地點處置。經合理處置后本項目產生的泥漿廢水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4.3.4施工物料流失的影響建設期由于建筑材料堆放、管理不當,特別是易流失的物資如黃沙、土方等露天堆放,遇暴雨時將可能被沖刷進入水體,造成物質損失和淤積河道。建材在運輸過程中的散落,也會隨雨水進入附近的河道;而施工中,如水泥拌合后若沒有及時使用造成的廢棄等,部分建材也會隨雨水進入附近的河道。但只要施工同時對運輸、施工作業嚴加管理,這部分的建材流失可以盡量地減少。因此,建議本工程在臨時堆場的邊沿設導水溝,堆場上增設覆蓋物,石灰、水泥等物質不能露天堆放貯存,并做好用料的安排,減少建材的堆放時間。4.4施工期聲環境影響預測分析與評價本工程施工期噪聲來自各種施工作業,主要有筑路機械噪聲、車輛運輸噪聲以及現場作業噪聲。本工程施工期噪聲具有階段性、臨時性和大多不固定性。這些施工噪聲對施工場地周圍聲敏感點的聲環境質量都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工程施工機械噪聲主要屬于中低頻噪聲,噪聲源均在地面產生,可只考慮擴散衰減,將聲源看成半自由空間,若在距離聲源r0處的聲壓級為LA(r0)時,則在r處的噪聲為(忽略空氣吸收的作用):式中,LA(r)—距聲源r處的A聲級;LA(r0)—參考位置r0處的A聲級;多個噪聲源的疊加,計算公式:項目施工過程可以分為路基施工階段和路面平整階段。區別主要在于由路基施工階段具體路段量的大小所決定的在該路段的噪聲持續時間長短,而決定施工階段聲源的是同時在場地中運行的施工機械,可以認為在同一施工階段的單一工作日中使用的工程機械的種類和數量大致相同。各施工機械在不同距離處的噪聲預測值見表4.4-1。表4.4-1 建筑施工噪聲建筑施工統計結果施工設備噪聲預測值dB(A)5m15-20m30-40m60-80m120-160m裝載機8074726560柴油空壓機8878726862挖掘機7972706660風鎬9185807161灌注樁鉆機8277716658靜壓樁7670676356攪拌機7870676257起重機8073706256振動棒7871666356電鋸8781757055模板拆卸等撞擊8276686255拉直切斷機7872655952沖擊鉆8174686355根據表4.4-1預測結果,可以得出:1、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多臺機械同時在一處作業,則此時施工噪聲影響的范圍比預測值還要大,鑒于實際情況較為復雜,很難一一用聲級疊加公式進行計算。2、施工期各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在160m處約52-62dB(A),根據現場調查,本項目道路兩側均為荒廢田地,因此,本項目施工期不會對周邊敏感點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造成明顯影響。3、雖然本工程道路施工噪聲不會對周邊敏感點產生明顯影響,但是如果夜間施工,車輛運輸會增加區域噪聲級,可能會對周邊居民夜間正常休息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保護區域沿線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施工單位應合理組織施工作業流程,合理安排各類施工機械的工作時間,盡量不在夜間施工。4.5施工期固體廢物影響分析根據該項目的工程特點,固體廢物主要是施工期產生。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施工期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等。施工期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道路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建筑垃圾和施工整地廢物,包括廢棄路面材料、廢棄模板與鋼筋、建筑用廢包裝材料、建筑碎片、石子、廢水泥等。預計施工場站施工期高峰人數達50人,按施工人員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1.0kg/人·d計,則施工場站施工期高峰日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0.05t/d,其主要包括廚余、廢紙、罐頭瓶、酒瓶、廢棄食品袋、包裝袋、塑料制品、破舊布等,其中大部分為可回收物資。施工期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以下兩個方面:(1)施工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生產的固體廢物若隨意傾倒和堆放,沒有及時清運處理和增加防護措施,不僅占用了土地、影響周圍環境的視覺景觀和城市形象,而且在干燥大風情況下極易引起揚塵等二次污染;在雨天尤其是暴雨時易造成濁水橫流和加劇施工場地的水土流失;泥沙入海后引起近河流SS的升高對水域生態產生不利影響。(2)施工期生活垃圾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生活垃圾中有機物比例較高,極易腐敗,散發出氨、硫化氫、硫醇類等氣體,具有惡臭和一定的毒性,影響周圍環境衛生,影響周圍人群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此外,生活垃圾如未能及時和妥當處理,易繁殖病菌,并成為蚊蠅、鼠類、臭蟲的孳生地,是傳播疾病的重要源頭之一。因此,必須及時地收集、清運和填埋處理。因此本工程有必要對施工期固體廢物采取相關處理處置措施:(1)施工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措施①基礎施工(管線工程)過程中排出的積水必須經過沉淀處理后排放。②廢棄路面材料由路面施工點隨時分類收集,回收其中可利用部分,其余運送填埋處理;廢棄模板、鋼筋、建材包裝材料經分類收集,實現綜合利用;路基施工棄土可作綠化回填處理。(2)施工人員生活垃圾擬采用的處理處置措施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經由拾荒族和環衛工人分類收集可利用的部分后,并入臨近的城市垃圾處理系統,由環衛部門及時運往垃圾焚燒廠。綜上分析,項目所產生的固體廢物絕大部分為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資源,極少部分無回收和利用價值的固廢可由環衛部門定期運往垃圾焚燒廠處理。4.6施工期社會環境影響分析由于道路施工產生的噪聲、施工粉塵等在城市建成區難以避免對周圍敏感點造成影響。本工程施工期間,施工車輛運輸對本項目周邊的交通運輸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減緩本工程施工期間施工車輛對現有道路交通的影響,施工單位應積極配合,適當調整材料運輸時間,盡量避開07~09時及17~19時的交通高峰時段??傊?,施工期間在利用周圍現有交通網的基礎上,修筑臨時通車路面,施工采取合理安排筑路材料車輛的運行時間,合理設置輔道、加強交通管理等措施,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確保片區交通的正常運行和沿線村民的正常出行。第五章環境空氣現狀及影響評價5.1環境空氣現狀監測與評價5.1.1環境空氣現狀監測為了解項目所在地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現引用2013年龍灣站(距離本項目約2km)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監測點位如圖5.1-1所示。本項目2km本項目2km圖5.1-1大氣監測點位圖5.1.2環境空氣現狀評價1、評價標準環境空氣評價標準采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2、評價方法為定量描述和掌握項目周圍環境空氣質量現狀,本評價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評價環境空氣質量。單項評價指數是指某大氣污染物的監測值被該污染物的環境質量標準除得的商值,其表達式為:Pi=Ci/Si式中:Pi:污染物的單項評價指數;Ci:污染物實測濃度,mg/m3;Si:污染物的環境質量標準,mg/m3。單項評價指數反映了污染物的相對污染程度,可以據其大小判定其污染程度,當指數大于1時,表明污染物已超標。3、結果評價從以上監測數據統計結果可以得出,項目所處區域環境空氣質量一般,2013年全年常規指標SO2、CO日均值未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的要求,2013年NO2和PM10日均值達標率為86.3%和81.2%,部分天數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的要求。5.2污染氣象特征分析1、溫度根據溫州市區2012年地面氣象資料,統計出2012年溫州市區每月平均溫度的變化情況表,并繪制出年平均溫度月變化曲線圖,詳見表5.2-1及圖5.2-1。表5.2-1年平均溫度月變化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溫度(℃)7.517.8012.0218.5222.0125.0829.3728.7624.4421.0815.1710.02圖5.2-1年平均溫度的月變化曲線圖2、風速根據溫州市區2012年地面氣象資料,統計出2012年溫州市區平均風速隨月份的變化和季小時平均風速的日變化表,并繪制出平均風速的月變化曲線圖和季小時平均風速的日變化曲線圖,詳見表5.2-2、5.2-3及圖5.2-2、5.2-3。表5.2-2年平均風速的月變化表月份1月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靜脈采血流程指南
- 綜合病案管理制度
- 腦淤血健康教育
- 物流駕駛員培訓
- 預防肥胖健康教育
- 自衛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冷軋板帶材軋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真空吸塵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內燃固定平臺搬運車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成像卡盒組件(總成)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川教版《生命生態安全》九年級下冊第十課樹立生態文明意識 課件
- GB/T 9442-2024鑄造用硅砂
- 中國椎管內分娩鎮痛專家共識(2020版)
- 2023-2024學年天津市紅橋區八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含解析)
- 國開2024年《機械設計基礎》形考任務1-4答案
- ifix培訓教程課件
- 社會單位消防安全風險自查評估報告表模板
- 精神科出院康復指導
- 2024年貴州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推薦)
- sls打印工藝流程
- PHQ-15軀體癥狀群健康評定量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