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6T 1061-2023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規范_第1頁
DB3206T 1061-2023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規范_第2頁
DB3206T 1061-2023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規范_第3頁
DB3206T 1061-2023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規范_第4頁
DB3206T 1061-2023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160CCSA003206WorkNormsofPaperlessCaseHandlingoflitigationcasesIDB3206/T1061—2023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原則 25在線訴訟平臺應用 26訴前調解和在線立案 27繁簡分流 48網上保全 59庭前準備與在線庭審 510裁判文書 711在線上訴移送 712在線執行 7 814電子訴訟卷宗 915歸檔與應用 9 附錄A(資料性)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e簡智審”系統 參考文獻 DB3206/T1061—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南通市標準化協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陸燕紅、潘建明、季勇、陳薇、程春陽、王書彥、任磊、王小燕、王洪濤、張美龍、顧彬、鄧述勇、朱慧、邵曉雯。1DB3206/T1061—2023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規范本文件確立了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基本原則、無紙化辦案平臺,規定了無紙化辦案的調解、立案、審判、執行、歸檔等各階段工作要求。本文件適用于訴訟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主要適用于民事訴訟案件、刑事速裁案件、執行案件,其他案件可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DA/T31-2017紙質檔案數字化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無紙化辦案PaperlessCaseHandling通過在線訴訟平臺實現提交材料、案件辦理、數據實時共享、卷宗同步生成、審判智能輔助、辦案全程監管等訴訟流程的一種在線辦理方式,又稱訴訟案件全流程網上辦理。3.2在線訴訟OnlineLitigation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審判執行人員利用在線訴訟平臺進行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在線質證、調解判決、執行等訴訟活動。3.3電子訴訟文件ElectronicLitigationDocuments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形成的電子文件,包括法律文書的電子文本、電子證據、電子庭審錄音錄像等,以及同步數字化產生的紙質訴訟材料的電子版本。3.4電子送達ElectronicServiceofLegalDocuments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在線向受送達人送達電子訴訟文書和證據材料的方式。3.5在線庭審OnlineCourtHearings法官通過在線庭審功能,召集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不同場所在線參加庭審。3.6單套制歸檔Single-SetFilingSystem只保存在訴訟過程中生成的的源生電子文件的歸檔制度。2DB3206/T1061—20233.7中間庫Intermediatewarehouse在無紙化辦案期間能夠實現訴訟案件材料入庫、補充、出庫、借閱及歸還等多種業務功能的保管、流轉庫。3.8異步庭審/執行AsynchronousCourtHearings/Enforcement案件立案后,因雙方當事人時間無法統一的,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指定當事人在約定期限內,分別登錄在線訴訟平臺,以非同步的方式進行庭審/執行。4基本原則4.1效力同等無紙化辦案中的線上訴訟與線下訴訟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訴訟活動發生線上、線下方式轉換應有法律效力不受影響。4.2高效便利無紙化辦案便于當事人參與訴訟、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提高辦案效率,節省檔案管理空間。4.3安全保密無紙化辦案參與人員保密義務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及其他相關保密規定。5在線訴訟平臺應用5.1在線訴訟平臺實現無紙化辦案的平臺和系統包括但不限于:人民法院綜合信息管理平臺、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人民法院委托鑒定系統、人民法院律師服務平臺、人民法院執行統一認證系統、執行司法查控系統、江蘇政法業務協同平臺、江蘇微解紛、江蘇微保全、南通法院電子訴訟平臺、南通百通APP、南通法院電子送達平臺、南通法院支云庭審系統、崇川法院“e簡智審”系統(見附錄A)等。5.2身份認證訴訟參與人登錄在線訴訟平臺,應當根據要求完成實名注冊及身份驗證。人民法院根據案件審理需要,可通過在線辦案的各個訴訟環節,采用短信驗證、人臉識別等方式再次驗證訴訟參與人身份,必要時可線下核實。6訴前調解和在線立案6.1訴前調解材料遞交訴前調解立案后,案件當事人(代理人)通過在線訴訟平臺向法院遞交涉案信息等訴訟材料,法院收到后即開展電子送達,向其他當事人電子送達相關訴訟材料。3DB3206/T1061—20236.2委派調解在線立案申請符合受理條件的,法院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在線委派相關調解組織進行訴前調解。6.3在線同步/異步調解進入訴前調解的案件,法官、法官助理或調解員可使用在線訴訟平臺的在線調解或異步調解功能,召集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同步或異步在線參加調解。6.4調解期限6.4.1訴前調解期限為30日,自訴前立案之日起計算。達成調解或和解協議,當事人在線申請司法確認或在線申請出具調解書的,由業務庭依法審查確認。6.4.2調解未果的,辦理立案手續,分流至各業務庭。6.4.3異步調解的期限不超過20日,期限屆滿前根據需要可延長一次,延長時間不超過7日。6.5調解成功當事人經調解達成一致的,由法官、法官助理或調解員在線制作調解筆錄,經各方當事人在線簽字確認后即發生法律效力。6.6在線立案6.6.1訴前調解轉正式立案的,立案人員在線登記立案,并將相關立案材料電子送達當事人。6.6.2未經訴前調解的案件,當事人按照相關規定提交電子起訴材料,人民法院接收后對電子材料進行審查,符合立案條件,則依法予以受理。如材料不全,應予以退回補正。6.6.3適用要素式立案的,可按要素要求填寫或導入案件要素信息。6.6.4在線立案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退回,告知當事人可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或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當事人堅持起訴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6.7在線提交6.7.1在線立案需要提交的訴訟材料包括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身份信息證明、委托代理權限證明、民事起訴狀或執行申請書、證據等。相關訴訟材料通過在線訴訟平臺提供后,無需再提交紙質材料。6.7.2與在線訴訟平臺實現數據實時共享的可不重復提交訴訟材料。6.8在線審查對申請人提交的立案申請材料,立案人員應及時審查申請信息與訴狀、執行申請書、證據材料內容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應退回材料,并通知申請人更正后重新提交申請。6.9集中收件6.9.1案件承辦人、書記員應通過信息手段引導當事人將訴訟材料統一郵寄或現場提交至該中心,核查后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進行電子化處理轉入相關案件電子卷宗。6.9.2在線立案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退回或補正,告知申請人可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或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申請人堅持起訴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6.10應訴答辯4DB3206/T1061—20236.10.1法院受理案件后,經被告方同意可通過電子送達方式向被告送達相關訴訟材料,被告方明確不同意電子送達的,法院應進行線下送達。6.10.2被告應當在答辯期限內通過在線訴訟平臺提交答辯、舉證材料。被告不答辯不舉證的,不影響案件審理。6.11管轄權異議處理被告對案件管轄權有異議的,在答辯期內可通過在線訴訟平臺提出管轄權異議,法院依法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6.12在線繳、退費人民法院在線生成繳費通知書后電子送達當事人,當事人自收到繳費通知書次日起7日內完成繳納,逾期未繳納的,按撤訴處理。退費按調解、判決結果為依據辦理。7繁簡分流7.1審判團隊設置法院在民商、刑事部門分別設置不同類型的簡案團隊和繁案團隊,團隊人員根據案件情形及平臺建議進行在線動態調配。7.2簡易程序案件7.2.1簡易程序案件應由簡案團隊承辦法官審理,做到簡案快審,探索智能文書生成。7.2.2簡易程序案件在速裁團隊內隨機分案。系統根據隨機分案系數對法官團隊進行職能分工,并結合收案、存案等實際情況自動調整。7.3在線流轉速裁團隊審理的案件,有下列不適宜簡審情形的,應及時發起在線流轉:a)需進行調查取證、勘驗、鑒定、審計、評估的;b)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的;c)需要追加當事人的;d)有其他不適宜簡審情形的。7.4民事/執行案件流轉民事案件、執行案件承辦人填寫流轉申請表,注明理由,經業務庭庭長、分管院長審批同意。承辦人應在案件立案之日起30日內完成流轉審批,批準后1日內將案件退至立案庭,立案庭收到后,應于1日內重新進行分案并及時移交被流轉的業務庭。7.5刑事案件流轉刑事速裁案件的流轉,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有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被告人違背意愿認罪認罰、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情形的,應當在線轉為普通程序重新審理,審理期限重新計算。5DB3206/T1061—20238網上保全8.1保全申請8.1.1當事人申請保全,可通過“江蘇微保全”平臺提交申請材料。8.1.2當事人申請保全并線下提交申請材料的,法院工作人員應將紙質材料電子化處理后上傳,在線檢查、補錄。8.2保全擔保8.2.1使用貨幣方式進行保全擔保的,繳納方式參照6.12進行。8.2.2使用擔保函等非貨幣方式進行擔保的,可在線提交擔保材料。8.3保全立案保全申請經在線訴訟平臺分配至相應承辦人。符合保全立案條件的,承辦人審核后裁定準予保全申請。不符合保全條件的,裁定駁回申請。8.4材料補充需補充立案材料的,應告知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進行補充。8.5保全實施8.5.1對能夠通過線上方式實施的保全活動,應通過在線訴訟平臺線上完成。8.5.2對于需要線下實施的保全行為,承辦人實施后應留存紙質回執,掃描、整理后上傳。8.6裁定送達案件承辦人應通過在線訴訟平臺,線上送達保全裁定書,并將保全結果及時告知申請人。9庭前準備與在線庭審9.1庭前準備9.1.1案件簽收案件承辦人應于在線訴訟平臺簽收案件,并根據審判流程管理有關規定錄入審判流程信息。對不屬于本部門分工或電子卷宗不符合檔案要求的,可在線退回立案部門調整或補正。9.1.2開庭材料開庭審理前,案件承辦人應根據案件情況檢查核實開庭所需材料是否掃描錄入電子卷宗。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追加當事人、撤回起訴、反訴、補充新證據等申請的,人民法院宜引導當事人提交電子版本。9.1.3審判組織案件承辦人通過在線訴訟平臺配置合議庭成員,自動生成《合議庭組成人員通知書》后簽章并發起電子送達。6DB3206/T1061—2023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人認為需變更審判組織的,應通過在線訴訟平臺發起審批申請。審批同意后,由承辦人將案件退回分案節點重新分案。9.1.4庭前會議承辦人可召集在線庭前會議,利用語音識別系統生成會議筆錄并由各方電子簽名確認筆錄內容。筆錄內容應歸入電子卷宗。9.2在線庭審9.2.1在線庭審可各方訴訟主體均在線參與庭審,也可部分當事人在線、部分當事人在線下的庭審形式。經各方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采用同步或異步方式開展訴訟活動。9.2.2公告送達的案件,人民法院應在公告中告知。9.2.3當事人有選擇在線庭審的權利。被公告送達方當事人未在開庭前表示同意在線庭審的,適用線下庭審。9.3在線調解在線調解遵循自愿原則,在線證據交換、在線調查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參照在線庭審的相關規則。9.4在線異步庭審9.4.1采用在線異步審理時,人民法院應通知訴訟參與人,根據要求完成相應訴訟活動,逾期視為放棄訴訟權利。9.4.2在線異步審理的全部訴訟活動實時記錄,并形成的電子筆錄及音視頻記錄存入電子卷宗。9.4.3在線異步審理結束后,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無正當理由反悔或否認的,不影響審理效力。9.5電子示證與當庭存證9.5.1對于人民法院依申請或依職權采取勘驗、鑒定、調查等司法程序所形成的訴訟材料應及時電子化處理存入電子卷宗。需要查驗物證的,征得當事人同意后,通過錄制視頻、VR實景掃描等方式進行,并將電子數據存入電子卷宗。9.5.2人民法院通過在線訴訟平臺將訴訟材料發送給訴訟參與人,訴訟參與人可進行查閱、下載、存入等操作,采用同步或異步的方式發表意見。9.6庭審記錄9.6.1無紙化辦案庭審活動采用錄音錄像方式替代紙質、電子筆錄。9.6.2采取錄音錄像方式進行庭審記錄的,應提前經過當事人同意。庭審開始前,法官宣布庭審記錄方式。法庭紀律通過播放錄音方式宣布。9.6.3錄音、錄像過程中如遇設備故障等特殊情況時,人民法院可恢復筆錄庭審記錄方式。9.6.4人民法院應核對錄音錄像記錄的完整性并記錄在案,存入電子卷宗。9.7在線合議在線合議可使用錄音錄像代替筆錄并歸入電子卷宗。合議過程應參照線下合議規則進行。線上合議可通過異步方式進行。7DB3206/T1061—202310裁判文書10.1文書制作10.1.1在線訴訟平臺可自動生成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等實體性裁判文書,亦可生成案件受理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等程序性文書,自動加蓋電子簽章后電子送達給當事人及相關訴訟參與人。10.1.2法官在審理速裁案件、小額訴訟案件及其他簡易程序案件時,宜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文書質量的前提下,采用表格式、令狀式、要素式等格式生成簡式文書。10.2文書審批案件承辦人通過在線訴訟平臺發起過程性或結論性文書的在線審批流程,經逐級審批后存入相應案件電子卷宗。10.3文書核對與簽發裁判文書擬稿、核稿、簽發、核對均應在線完成。裁判文書應使用在線訴訟平臺內核對軟件完成初10.4電子簽章10.4.1程序性文書在線生成后自動加蓋法院電子簽章;10.4.2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等裁判文書,應根據審判權運行職責和文書簽發權限,逐級在線審批后加蓋電子簽章;特殊敏感案件、已結案件的解保裁定文書等特殊情況手動印章,由檔案室電子化處理后轉入電子卷宗。10.4.3庭審筆錄、專業法官會議記錄、合議庭記錄、審判委員會記錄等文件應加蓋電子簽名。10.5文書宣判10.5.1對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適用無爭議或爭議不大的案件,人民法院可在線當庭宣判。宣判采用錄音錄像方式全程記錄,宣判結束后錄音錄像歸入電子卷宗。10.5.2通過電子送達方式通知宣判的,送達后自動生成送達回證并歸入電子卷宗。11在線上訴移送11.1在線提起上訴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可以通過在線訴訟平臺遞交上訴狀及相關證據材料。11.2在線移送電子卷宗業務庭在收到當事人的上訴材料后,應在5日內移交至中間庫,中間庫在5日內完成歸檔工作。書記員7日內將電子卷宗移送二審法院,如有需要移送的紙質材料和實物證據,應一并移交。12在線執行12.1在線執行立案8DB3206/T1061—2023訴訟案件生效后,申請執行人可通過在線訴訟平臺在線申請執行。執行案件的審理環節,參照在線審理案件相關規則辦理。12.2材料提交當事人在立案窗口提交立案文書以及證據材料,立案接收人核驗材料的完整性和順序,相關人員進行掃描,系統內編目后,生成二維碼,隨紙質材料入庫。12.3案件關聯執行案件可自動關聯審判案件的電子檔案。執行案件系統以業務實體中共有信息為紐帶,通過系統多維度關聯融合,分析案件與其他關聯性案件、本案當事人與他案當事人、本案財產與他案財產之間的關聯,進行財產線索及人員、車輛行蹤分析。12.4智能網絡查控在線訴訟平臺可在線自動發起財產網絡查控,通過對查詢結果進行智能篩選,形成條目完備、結構清晰的財產清單,結合標的額符合度智能化篩查出有效財產,批量發起網絡控制,回傳批量控制回執信息和反饋資料,網絡查控反饋表可自動回傳至電子卷宗。需采取解凍、續凍的網絡控制措施的,可在線一鍵發起。12.5繁簡分流綜合判定在線訴訟平臺可根據案件標的大小、有無財產可供執行、關聯案件情況分析等自動識別繁簡案件,并將識別的簡易案件自動分案至簡易執行組。12.6移動執行執行人員可依托在線訴訟平臺,通過PC端、移動平板電腦在線完成查閱電子卷宗、財產查控和財產處置等工作。網絡司法拍賣工作宜實現詢價、拍賣、變賣、司法輔助等事務性工作全流程網上辦理。12.7在線同步/異步談話執行案件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通過在線同步或異步談話方式約談執行當事人,在線談話筆錄可作為執行終本依據。12.8案款發放12.8.1案款發放、申請、審批流程實行在線操作。審執人員應在在線訴訟平臺中填寫案款發放審批表,并按規定層報審批;12.8.2應采用線上、線下雙審批方式進行審批。承辦人在線提交案款發放審批單后,仍需向審批人員提交紙質審批單。12.9終本結案校驗對終本案件結案通過在線訴訟平臺對執行節點和文書生成、引入情況進行核驗,自動篩選不符合終本實質要件的事項。13電子送達9DB3206/T1061—202313.1適用案件范圍一審普通民事、執裁、刑事簡易程序案件材料經當事人同意,可采取電子送達。除送達人明確表示不同意電子送達外,人民法院應優先適用電子送達。采用電子送達的訴訟文件不再進行線下送達。13.2送達方式電子送達可采用如在線訴訟平臺、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13.3送達效力根據受送達人確認的地址或方式完成電子送達后,受送達人未實際閱覽送達材料的不影響送達效力。14電子訴訟卷宗14.1卷宗收集14.1.1文件來源卷宗以案件為單位進行整理的電子訴訟文件。14.1.2隨案生成在接收紙質訴訟材料后完成電子化,保障后續審判、執行環節能夠使用電子卷宗;各類訴訟文書在蓋章或定稿后應即時轉化為電子卷宗。14.2同步檢查卷宗管理部門應對個人和其他單位提供的電子材料進行審查,避免出現遺漏、錯誤和延誤。14.3一案一碼在線立案后,在線訴訟平臺自動生成二維碼,當事人、律師、辦案人員掃取二維碼獲取案件權限范圍內的電子卷宗資料。14.4電子卷宗制作與編目14.4.1電子卷宗的制作應符合DA/T31和《人民法院電子訴訟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14.4.2電子卷宗編目按照《人民法院編目規范手冊》進行。14.5中間庫14.5.1參照《人民法院檔案管理辦法》設立中間庫,無紙化辦案的紙質材料歸入中間庫做電子化處理,紙質材料入中間庫保存,案結后完成歸檔移交檔案室入庫。14.5.2當事人提交的證據原件若結案后需要退回的,經掃描存檔后原件退回承辦人處轉交當事人;14.5.3案件審理期間,確有需要轉為線下審理的復雜案件,需辦理線下審理申請,經審批同意后,中間庫移交相關材料。15歸檔與應用DB3206/T1061—202315.1歸檔方式與期限電子卷宗進行單套制歸檔,如有紙質交接材料,進行雙軌制歸檔。案件辦結后,2個月內書記員在線制作結案通知單,經系統發至中間庫,中間庫接收后7日內完成歸檔。15.2電子卷宗存儲和保管電子卷宗應采用PDF、OFD等格式進行歸檔。人民法院采用在線存儲和離線存儲并行的方式存儲電子檔案,所有電子卷宗應有不少于三套數據備份。15.3涉密檔案應根據《人民法院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確定案件是否涉密,對涉密案件和有關案件的涉密卷宗可不制作電子卷宗或不進行數字化轉化。15.4電子卷宗應用15.4.1承辦法官、合議庭成員、法官助理可查看負責案件的電子卷宗,并發送至在線訴訟平臺使用;15.4.2院長、副院長、庭長可查看相應權限內案件的電子卷宗;15.4.3審判管理人員、檔案工作人員可查看全院歸檔案件的電子卷宗;15.4.4無閱卷權限的工作人員,按工作要求在線申請,審批同意后可在線查閱;15.4.5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通過在線訴訟平臺,查閱本人或代理案件的電子卷宗。16監督16.1全流程監督人民法院對無紙化辦案通過線上及線下方式予以全流程監督管理。16.2重點案件監督對“六類案件”、重大敏感、長期未結、違紀投訴、輿論關注、涉及特殊主體等重點案件自動識別標注,標識案件自動納入院庭長監督管理范圍。16.3群眾監督當事人或工作人員可通過書信、網上申訴信訪平臺、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律師訴訟服務平臺、12368訴訟服務熱線、12345熱線、人民法院訴訟滿意度評價等方式,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意見建議或者有關訴求。17.1應定期對無紙化辦案工作進行評估分析,優化原有功能,創新功能模塊,擴展新功能。17.2定期征求相關人員使用意見,對提出的建議加以完善并不斷改進。17.3不斷推動無紙化辦案平臺建設,完善關聯案件及類案推送、法律法規提示、實用計算工具、文書智能糾錯、文書上網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