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李憑箜篌引》課件31張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李憑箜篌引》課件31張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李憑箜篌引》課件31張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李憑箜篌引》課件31張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李憑箜篌引》課件31張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憑箜篌引李賀普通高中教科書

選擇性必修中冊

古詩詞誦讀之學習目標1.賞析詩歌音樂描寫的藝術特色。2.理解詩歌想象奇特、辭藻華麗、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特點。3.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供奉朝廷的梨園弟子李憑善于彈奏箜篌,蜚聲朝野。此詩描摹李憑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鳳鳴玉碎、芙蓉泣露、香蘭歡笑形容箜篌的聲音,以行云為之靜止、江娥為之啼哭、神女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為之感動、石為之破、天為之驚、雨為之降、老魚為之跳躍、瘦蛟為之起舞、吳剛為之不眠等眾多神話意象,來表現李憑彈箜篌的超凡技藝與神奇魅力。詩人以驚人的想象貫串神仙世界和人間世界,并把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體驗熔鑄于一爐,營造出一種神出鬼沒、石破天驚的獨特意境。學習提示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ǐ)、羽五個音級。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作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宮調”是音樂術語。古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其中以任何一聲為音階的起點,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聲為音階的起點的調式稱為“宮”,即宮調式,而以其他各聲為主者則稱“調”,如商調、角調等,統稱為“宮調”。“十二律”是古代樂律學名詞,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十二律又分為陰陽兩類,凡屬奇數的六種律稱陽律,屬偶數的六種律稱陰律。另外,奇數各律稱“律”,偶數各律稱“呂”,故十二律又簡稱為“律呂”。中國古代音樂中的“五聲”“宮調”“十二律”李賀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是中唐的獨樹一幟的詩人。他是唐宗室鄭王后裔,到李賀時家道已經徹底沒落了,父親李晉肅只不過是邊疆上的一個小縣令。李賀被誹謗諱父名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后只做過一個九品的奉禮郎,不久辭官歸故里而卒,年僅27歲。

李賀年少時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艷詭譎的詩風,故被稱為“詩鬼”。其作品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馳騁想像,運用傳說,熔鑄詞彩,創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李憑箜篌引》是李賀的代表作,大約作于811-813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作者簡介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譯

文吳絲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蕩在睛朗的深秋,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飄游;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像昆侖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象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

整個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樣清幽。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天神的心弦也被樂聲吸引。

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

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

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

湖里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翩翩起舞樂悠悠。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詩文朗誦

李賀這首詩用瑰麗的詞采,天上人間的想象來描摹聽音樂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樂曲描寫得驚天動地。詩本身也和樂曲一樣有了一種凄寒冷艷的氣質——“冷如秋霜,艷若桃李。”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運用通感的手法把訴諸聽覺的音樂充分的形象化、視覺化,化無形為有形。詩文演唱課文賞析

全詩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第一段:(1-4句),展示畫面,交代現場。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第二段:(5-8句),樂曲發展。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巧妙地寫出清冷的樂聲從人間傳到天界。此時,整個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第三段:(9-12句),樂曲高潮、結局。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梳理詩文脈絡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第一段:(1-4句),展示畫面,交代現場。吳絲蜀桐:指精美的莖筷,其弦用吳地所產的絲制作(吳地以產絲著稱),其身干用蜀地所產的桐木制作(蜀中桐木適宜做樂器)。張:彈奏。高秋:深秋九月。頹:下垂、堆積的樣子。江娥啼竹:傳說舜南巡,死于蒼梧山(在今湖南寧遠),二妃娥皇、女英得到消息,揮淚于竹,竹盡生斑。江娥,指娥皇、女英。素女:傳說中與黃帝同時期的神女,善于彈瑟歌唱。中國:即國中,指在國都長安城里。第二段:(5-8句),樂曲發展。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昆山:即昆侖山,傳說中著名的美玉產地。玉碎:美玉碎裂(聲音清脆悅耳)。泣露:指滴露。笑:指花盛開。十二門前融冷光:指籠罩整個長安城的月光變得溫煦。十二門,長安城四面,每一面各有三門。二十三絲:指箜篌。有一種豎箜篌,有二十三弦。紫皇:道教傳說中地位最高的神仙。第三段:(9-12句),樂曲高潮、結局。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石破天驚:女媧所補五色石為箜篌聲破裂,天界為之震驚。神嫗:指女神成夫人。據說她喜好音樂,善彈箜篌,聽見有人依琴瑟詠歌就翩翩起舞。吳質:即傳說中月宮的仙人吳剛,其字為質。露腳斜飛濕寒兔:露滴斜斜墜落,打濕了(全神貫注聆聽箜篌演奏的)玉兔。寒兔,玉兔。昆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香蘭笑——清脆柔和慘淡清麗通感夸張美好的樂音正面描寫正面比喻寫琴聲:纖柔甜潤如熱戀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語。高亢昂揚如英勇的戰士奔赴殺敵的戰場。輕盈飄逸如藍天上的白云微風中的柳絮。熱鬧喧囂得像一群鳥兒棲集在一棵樹上。群音中一聲獨起像一只鳳凰在引頸領唱。愈轉愈高的孤鳳長鳴就像攀巖已到絕頂。瞬間的急速下降如同懸崖撒手直落深谷。融冷光動紫皇教神嫗逗秋雨吳質不眠側面烘托神奇的效果側面渲染寫感受:自己空長了兩只不懂得音樂的耳朵。一竅不通竟也被音樂激動得坐立不安。最后被琴聲感動得淚雨滂沱沾濕衣裳。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現實天上神山月宮奇特的想象藝術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側面烘托生動的通感小

此詩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把自己對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物象,使之可見可感。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境界。課文探究

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把音樂的影響由人間擴大到仙府。1.詩人是如何安排李憑出場的?這樣表達有何妙處?2.第四聯“紫皇”一語雙關,兼指當時的皇帝和天帝。聯系下文,其意義還有什么嗎?

先寫琴,寫聲,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突出了音樂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3.第六聯中詩人用“老”和“瘦”兩個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何妙處?4.后八句描寫樂聲,是從哪個角度描寫?用了那些表現手法?反襯手法,突出音樂的魅力和魔力。

以音響效果,側面烘托彈奏者的技藝高超。同時想象豐富,動靜結合。5.在這首詩中,詩人是如何正面細致刻畫音樂的?(1)昆山玉碎(狀其聲之清脆)

有時激越得像昆侖美玉碎裂的聲音。(2)鳳凰叫(狀其聲之和緩)

有時又柔和得像鳳凰對舞唱和的聲音。(3)芙蓉泣露(狀其聲之慘淡)

有時凄傷哀怨,像是帶露荷花在哭泣。(4)香蘭笑(狀其聲之冶麗)

有時又明快歡樂,像是盛開的蘭花在微笑。6.

在“老魚跳波瘦蛟舞”一句中,詩人用“老”和“瘦”兩個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有何妙處?

老魚和瘦蛟本是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的,在詩人筆下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形象描寫,使美妙無形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具有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7.

如何理解本詩的主旨?

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做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托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歸納起來說,本詩展現了樂音的美妙,表達了對李憑演奏技藝的贊美和自己對美妙樂音的癡迷。8.為表現李憑的箜篌演奏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力量,除正面細致刻畫外,詩人還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摹音樂?

側面烘托。在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李賀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驅使著大自然的靜物、動物,調動了神話傳說中眾多神人的形象,來寫出樂聲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表現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藝術。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魚、瘦蛟,神話傳說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嫗,吳剛、玉兔,等等。李憑彈箜篌的樂聲連沒有感覺的靜物、無知的動物都為之感動,連高踞仙界的神仙們也被樂聲緊扣心弦。這樣,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樂聲及它奇妙的藝術效果就形象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沉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之中,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這種側面描寫的手法,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漢樂府詩歌《陌上桑》里寫羅敷的那一段。詩人不是直接描繪羅敷的美麗,而是借助“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通過路人對羅敷的欣賞,達到側面烘托羅敷的美麗的目的。《李憑箜篌引》也是從虛處著筆,讓讀者自己體會李憑所演奏的樂曲聲是如何的優美動聽,與《陌上桑》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9.

參加這場演奏會的除了詩人,還有哪些聽眾?請分別介紹他們的身份,并描繪他們聽李憑演奏時的神態。(1)江娥:

湘妃,傳說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灑淚,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絕。(2)素女:

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善于鼓瑟。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3)紫皇:

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被音樂打動。(4)女媧:

神話中的創世紀女神,遠古時代,天裂地塌,災兇四起,女媧采煉五色石修補蒼天,又消除其他禍患,才使得劇烈動蕩的宇宙安定下來。女媧聽得入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斜。(5)神嫗:

女神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樂,能彈箜篌。虛心向李憑學習箜篌技藝。(6)老魚、瘦蛟:潛在神秘深山的幽澗中,隨音樂在水波中上下跳躍,翩翩起舞。(7)吳質:

吳剛,月宮中神仙,整天伐桂。徹夜不眠,倚著桂樹,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覺。(8)寒兔:

月宮中嫦娥的寵物。蹲伏在一旁,任憑露水斜飛滴在身上,也不肯離開。(9)云: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諦聽。(10)十二門的百姓:

唐代的都城長安方圓70多里,呈正方形,有四面,每面三門,共十二門。人們陶醉在美妙的弦樂聲中,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1.《李憑箜篌引》中運用通感的藝術手法直接描摹樂聲激越動聽的詩句是:

。2.《李憑箜篌引》中“

”兩句,詩人用浪漫夸張的手法,寫音響效果。長安城門前的冷氣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聲所消融。3.《李憑箜篌引》中“

”兩句正面寫樂聲,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構思奇特,形神兼備。4.《李憑箜篌引》中寫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

”;樂聲感物至深,致使“

”。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且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5.李賀《李憑箜篌引》描寫音樂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