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近年學考及高考真題,把握高考命題趨勢——以“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題為例一、2024年高考命題趨勢解讀(一)命題趨勢最近,《中國高考報告(2024)》(以下簡稱“高考報告”)發布,文中提出2024年高考命題趨勢是:新高考命題將遵照“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命制要求,在價值引領和必備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對關鍵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科素養的考查。(二)命題要求高考報告指出,不論是全國統一命題還是分省命題,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試題命制的基本依據和核心指南。只有深刻理解和認識高考的核心功能,準確把握高考的考查內容和考查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科素養導向,強化“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多維考查模式,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素養”的轉變,實現從“解題”向“解決問題”的轉變。(三)命題原則高考報告強調,以“三線”為基礎,高考命題堅持“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無任務,不立題”的命題原則,其中:1.“無價值,不入題”。是指高考緊扣時代主題與時代精神,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奮斗精神、愛國情懷等方面的引導和考查,將立德樹人融入高考試題中。2.“無思維,不命題”。是指高考突出對學生關鍵能力、思維過程和思維品質的考查要求。3.“無情境,不成題”。是指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等創設真實情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無任務,不立題”。是指堅持問題導向和任務驅動,以解決實際問題和學科任務為考查目標,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調動關鍵能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在關鍵能力方面,高考命題將注重對信息獲取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批判性思維與辯證思維、語言組織與表達等方面的考查。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及課文關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解讀(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關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解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2017年版2020年修訂,第83頁),關于“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專題涉及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表述是:辛亥革命之后,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北京政府統一貨幣,金融業開始繁榮;歐戰時西方國家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我國的民族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農村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1916年,中國陷入軍閥割據局面,使經濟遭到極大破壞。(二)教師教學用書《中外歷史綱要(上)》關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解讀教師教學用書關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表述是:1.重點: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2.內容取舍的考慮:第三子目錄中“民國初年經濟發展”,主要講述“中華民國成立后,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還特別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3.關鍵內容表述的說明:第三子目“民國初年經濟”,中華民國建立后,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三)部編最新版本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關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解讀1.《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導讀中關于歐戰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的表述只有一句話“這一時期,特殊的內外環境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短暫發展機會。”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是內外環境共同促成的。2.第18課關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涉及經濟意義的表述是: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新的變化,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可以說,辛亥革命后,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有利條件。3.第19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第三子目“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主要從兩個方面揭示當時的社會變化:一是描繪中華民國建立后,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二是說明建立共和政體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眾日常生活也出現了種種新氣象,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去的陳規陋俗不符合時代的潮流,應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課文用了“學習聚焦”提示、“學思之窗”拓展、“榮氏兄弟創辦的福新面粉公司”配圖,從多個角度呈現和論證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原因、特點及影響。(1)學習聚焦:中華民國建立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條件。(2)正文: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速度和規模甚至超過以往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績。與此同時,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有力推動了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系統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的面粉廠、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壯大起來。隨著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3)學思之窗: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前)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整理自《中國年鑒第一回》商務印書館1924年版結合這段材料,并聯系課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a.解題關鍵:從史料中提取關鍵的數字信息。b.思路引領:引導學生對這段材料所提供的兩組數字作對比。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主要給出了兩組數據,一組是戰前注冊的工業公司的數目和資本總額,另一組是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數目和資本總額。通過對比,不難得出課文中的結論這一時期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選擇這兩組數據加以展示,是希望學生能夠學會利用這方面的資料解釋歷史現象。c.答案提示:這段材料說明,戰前和戰后注冊公司數和資本總額發生了很大變化,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可見中國民族工業得到發展。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對當時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進行分析。d.課文表述其原因是:(a)政治保障: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b)政府支持: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c)和平環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速度和規模甚至超過以往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績。(d)國貨運動: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有力推動了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系統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三、賞析近年學考及高考真題,把握2024年高考命題趨勢(一)近年關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學考真題賞析1.(2021·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17)下圖為1914—1919年中國棉紡織業盈利統計折線圖。促使這一時期棉紡織業盈利變化的原因有()①清末“新政”設立商部②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放松對華侵略③民國政府鼓勵創辦實業④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1903年設立商部,與材料時間“1914—1919年”不符,故①錯誤;據圖可知,1914—1919年紡織業盈利明顯增加,這是因為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對華商品輸出減少,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契機,故②正確;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實行有利于發展經濟的政策,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故③正確;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有力推動了輕工業(面粉業、紡織業)的發展,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年份紗錠(枚)布機(臺)19134841921986191454478023101918647570273619196587483839192084289441391921124828241392.(2021·山西學業水平·12)下表為1913~1921年間中國棉紡織業的情況。由此可知當時()A.棉紡織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B.自然經濟基本瓦解C.南京國民政府鼓勵工商業發展D.民族工業日趨成熟【答案】A【解析】略3.(2021.12·貴州學業水平·18)下表是1913—1919年中國棉紡織業發展北犬況統計表。年份1913191419181919紗錠(枚)484192544780647570658748布機(臺)1986231027363839這一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經濟完全解體B.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C.科學技術突飛猛進D.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的經濟侵略【答案】D【解析】略4.(2022·北京學業水平·17)1914—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據統計,1920年同1913年比較,廠礦數從698家增至1759家,增長率152%。推動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有()①民國政府鼓勵民間興辦實業②西方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③官僚資本憑借權力聚斂財富④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略5.(2022.7·浙江學業水平·15)閱讀下表。下列項中,對表格內容解讀正確的有()1911—1925年上海中外資近代工業產值估計(部分)單位:萬元行業1911年1925年棉紡織業4864.224520.7其中民族資本2310.29725.9外國資本2554.014794.8繅絲業1443.81727.6其中民族資本1394.11685.1外國資本49.742.5機器與船舶修造業344.81314.0其中民族資本90.6347.0官僚資本114.2367.0外國資本140.0600.0①民族工業獲得一定發展②外國資本入侵加劇③官僚資本已占半壁江山④自然經濟已然解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略6.(2022·山東學業水平·10)據統計,在中國近代面粉業發展歷程中,曾連續6年出口,平均每年出口百余萬擔。這6年最有可能是()A.1860—1865年B.1895—1900年C.1915—1920年D.1940—1945年【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一戰期間,由于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面粉業發展迅速,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大量出口歐洲,C項正確;AB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7.(2022·陜西學業水平·12)某學術論文設計了“甲午戰后的初步發展”“民國初期的短暫春天”“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的較快發展”“國民政府統治后期的發展困境”等分論標題,據此推斷論文主題是()A.封建小農經濟的成長B.家庭手工生產的發展C.近代洋務運動的興起D.民族工業的曲折進程【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甲午戰后,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初步發展;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出現短暫春天;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國民政府統治后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困境,D項正確;封建小農經濟在鴉片戰爭后逐漸解體,排除A項;家庭手工業在近代逐漸解體,排除B項;洋務運動在甲午中日戰爭后解體,排除C項。故選D項。8.(2022.7·黑龍江學業水平·12)民國初年,新注冊的公司有272個,資本額為1億多元;所涉及的行業眾多,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最快。這表明()A.民族工業發展B.社會文明開化C.國際地位提高D.民主政治實現【答案】A【解析】略9.(2023·北京合格考真題·16)據北洋政府農商部統計,一戰前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00多萬元;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達1.17億元,涉及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最快。推動這一變化的因素有()①民國政府鼓勵民間興辦實業②西方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③官僚資本憑借權力聚斂財富④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政府實行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鼓勵民間興辦實業,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故①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故②正確;官僚資本產生于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故③錯誤;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有力推動了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系統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10.(2023.1·遼寧學業水平·13)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后,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但是特殊的內外環境變化也曾使民族資本主義得到過短暫的快速發展機會。下表是一戰前后在中國農商部注冊的工業公司年別表。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導致下列數據變化的外部原因是()時間注冊工業公司數資本總額1914年8月前146個41148205元1914年8月至1920年272個117434500元A.洋務企業的刺激B.西方列強忙于歐戰C.戊戌變法的推動D.實業救國思潮影響【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一戰”前后中國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變化情況表可知,一戰前(1914年8月前)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總額為117434500元,這主要表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迅速。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故選B項。11.(2023·新疆學業水平·11)據統計,一戰前在農商部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這一變化表明當時的中國()A.社會風氣文明開放B.民主政治已經實現C.國際地位大大提高D.民族工業得到發展【答案】D【解析】略12.(2023·浙江學考·16)榮德生在其《樂農自訂行年紀事》1916年條中寫道:“時歐戰已起,對外停頓,匯票稍漲,外貴內賤。余認為可放手做紗、粉,必需品也。”1917年條又寫道:“時正歐戰,粉銷不患不暢。”據此判斷,他向面粉業和紡織業大量投資的主要原因是()A.原料充足B.市場擴大C.資本雄厚D.政局穩定【答案】B【解析】據材料“時歐戰已起”“紗、粉,必需品也”“時正歐戰,粉銷不患不暢”并結合綱要上冊第20課所學可知,西方列強忙于一戰,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市場擴大,故選B項;“原料充足”不合題意,與材料“時正歐戰,粉銷不患不暢”相悖,排除A項;“資本雄厚”不合史實,民族工業資本較為薄弱,排除C項;“政局穩定”不合史實,北洋軍閥時期政局動蕩,排除D項。13.(2023.7·甘肅學業水平·10)20世紀初,中國人民發起了反帝愛國運動,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使人民購買國貨的熱情高漲。這有力地推動了()A.社會生活新氣象的出現B.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D【解析】略(二)近年關于“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高考考真題賞析1.(2022.1·浙江高考·11)觀察下圖,結合所學,下列項中,對中國近代工業在一戰期間的發展,解讀正確的是()1895—1919年中國近代工業廠數和資本統計圖(部分)①輕工業有了顯著的發展②重工業有了一定的增長③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④新建廠礦企業的速度和規模空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據材料“1895—1919年中國近代工業廠數和資本統計圖”可知,輕工業如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在1914—1919年的工廠數與資本數比1895—1913年增長較快,表明其在一戰期間有了顯著發展,故①正確;重工業如機械五金工業、化學工業、冶煉工業在1914—1919年的工廠數與資本數比1895—1913年有了一定的增長,故②正確;重工業雖然有了一定增長,但基礎極為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故③錯誤;據材料“1895—1919年中國近代工業廠數和資本統計圖”可知,一戰期間的短短幾年,新建廠礦企業和新增資本超過了過去18年,速度和規模空前,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2.(2023·全國高考新課標卷·30)下表中國民族資本構成比重表(%)
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東北)產業資本2.2811.6414.8421.36商業資本74.8967.3058.8750.55金融業資本22.8321.0626.2928.09上表可以反映出()A.民族工業呈現發展趨勢B.商業貿易日益萎縮C.近代金融體系臻于完善D.經濟結構逐漸失衡【答案】A【解析】根據數據可知,從1894年到1936年,中國民族產業資本的比重從2.28%增加到21.36%,結合所學,甲午戰后、辛亥革命后、一戰期間、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數據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工業呈現發展趨勢,故選A項;從表中數據看,商業資本的比重雖逐年下降但仍占主導,因此商業貿易日益萎縮的結論錯誤,排除B項;金融業資本比重雖然有所上升,但漲幅不大,而且金融體系制度如何無法反映,近代金融體系臻于完善與主旨不符,排除C項;近代中國的經濟結構包括農業、工業和商業等領域的發展狀況,表格只提供了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金融業資本的比重和發展態勢,并沒有提供其它經濟部門的數據,所以無法判斷經濟結構是否逐漸失衡,排除D項。3.(2023·遼寧高考·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會計機構出現在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內,主要服務于外商。1918年,北京政府頒布《會計師暫行章程》,中國近代職業會計師的制度開始建立。早期會計師人數增長緩慢,業務量有限。1936年,會計師業務逐漸興盛。立信會計事務所創辦了《立信月報》等專業刊物,并刊發大量文章。會計師們出版了稅法解釋及納稅指南一類的書籍。立信會計學校還添設所得稅科,學員“大多為工商界正副經理、會計主任及其他高級職員”。會計師在工商企業的邀請下,赴各地講解稅法及會計相關問題,聽者“均系中外聞人,工商巨子”。政府稅務部門也聘請會計師解釋稅法。1937年,立信會計事務所創辦者潘序倫向財政部提出對國家稅法進行修改的建議。國民政府在后來修訂稅法之時也部分吸收會計師的意見。——摘編自魏文享《戰爭、稅收與財政國家建構:近代中國所得稅研究》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中國會計師行業興起及發展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近代中國會計師行業所起的作用。(6分)【答案】(12分)(1)原因:西方會計機構出現;政府頒布相關章程;專業刊物與書籍的推動;政府部門的重視。(2)作用: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經濟思想的近代化。【解析】(1)據材料“西方會計機構出現……租界內”結合所學得出西方會計機構出現;據材料“北京政府頒布《會計師暫行章程》”結合所學得出政府頒布相關章程;據材料“創辦了《立信月報》等專業刊物……書籍”結合所學得出專業刊物與書籍的推動;據材料“政府稅務部門也聘請會計師解釋稅法”“國民政府……部分吸收會計師的意見”結合所學得出政府部門的重視。(2)據材料“立信會計學校還添設所得稅科……在工商企業的邀請下”結合所學得出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據材料“立信會計事務所創辦了《立信月報》等專業刊物……書籍”結合所學得出有利于經濟思想的近代化。(三)賞析近三年學考和高考真題,把握2024年高考的命題趨勢1.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情況解讀2023年10月21日,《國務院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對教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些薄弱學校教師仍習慣于傳統教學方式,需要從知識傳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