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登革熱疫情分析
自1978年廣東省佛山首次爆發落體熱以來,廣東省幾乎每年都有關于落體熱的報告。為了了解近年來廣東省落體熱疫情的發展趨勢,為預防和控制提供了基礎,從2001年到2006年,分析了落體熱的流行情況。如下所示。1材料和方法1.1國家傳染病監測系統人口資料來自廣東省統計局,疫情資料來自2001-2006年國家傳染病報告系統,流行病學資料來自省內各地個案調查,病毒分離及序列分析結果來源于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實驗室。1.2分析以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登革熱流行特點,其中2001-2006年各年齡組平均發病率以2004年底廣東省各年齡組人口數為基數計算。2結果2.1外來病例報告2001-2006年廣東省共報告登革熱病例2897例,年平均發病率為0.87/10萬,另外報告外籍及外省流動病例320例。每年均有輸入病例報告。除2005年外,其他年份均有本地感染登革熱病例報告(見表1)。病例主要以典型登革熱病例為主,癥狀較輕,無死亡病例,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頭痛、全身肌肉酸痛、關節痛、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等,半數以上病例有皮疹。2.2流行特征2.2.1發病時間分布疫情涉及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江門、東莞、中山、陽江、潮州、揭陽和汕尾等12個地級市。其中廣州市占全省發病總數的73.89%,汕頭市占6.99%,陽江市占5.10%,中山市占4.78%。上述地區中,除深圳病例均為輸入性,未發現本地感染病例外,其余地區均出現過本地感染病例。2.2.2病例對照時間3-12月均有病例報告,其中5月份前為輸入性散發病例,6-11月為流行期,8-10月病例數占總病例數的88.90%,為發病高峰期(圖1)。2.2.3年齡涉及全年齡組人群的病例數統計2861例病例中,男性1384例,女性1477例,男女性別比為1∶1.07。年齡涉及全年齡組人群,但以15~54歲年齡組病例數為主(占總病例數的73.72%);6年平均發病率以20~44歲年齡組和60~69歲年齡組發病率較高,15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較低,如圖2所示。2.2.4農民、農民、就業人員及離退人員比例統計2889例病例,職業分布以家務及待業(454例,占15.71%)、農民(432例,占14.95%)、學生(415例,占14.36%)、工人(332例,占11.49%)和離退人員(268例,占9.28%)為主。2.3疫情持續時間長除2005年外,2001年(中山、陽江、廣州、珠海、江門)、2002年(廣州、揭陽、汕頭、中山)、2003年(廣州)、2004年(中山、潮州)和2006年(廣州、陽江、佛山、汕頭、潮州)發生51起本地暴發疫情(表2),其中2001年陽江疫情涉及2個縣區的8個辦事處和3個鎮共20個居委,疫情從8月持續到10月;2002年廣州疫情涉及12個區102個行政街(鎮),疫情從7月持續到11月;2006年廣州疫情涉及9個區82個行政街(鎮),疫情從7月下旬持續到11月下旬。暴發疫情持續時間較長的主要為老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疫點,疫情出現2個以上的發病高峰或呈現拖尾現象,農村疫點疫情持續時間較短。除2001年中山市1起暴發疫情流行株為登革Ⅱ型病毒外,其余50起暴發疫情的流行株均為登革Ⅰ型病毒。根據對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進行分析,陽江2001年和2006年毒株核苷酸同源性為99.5%,廣州市2002年與2003年毒株核苷酸同源性為100%;2006年廣州流行株與陽江、佛山流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為分別為98%和98.2%,汕頭和潮州登革病毒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為100%。2.4數據來源及處理情況2001-2006年期間,廣東省共發現57例境外輸入病例,6年輸入病例數依次為2、6、5、7、23和14例(表3)。疫情涉及中山、陽江、廣州、深圳、珠海、中山和東莞等市;其中51例能推測出其可能來源地,其來源地區分別為新加坡14例,印尼10例,柬埔寨6例,馬來西亞5例,印度4例,泰國4例,越南3例,菲律賓、孟加拉、緬甸、多米尼加、澳門各1例。只有13例輸入病例檢出登革病毒或核酸,分別檢測出4個型別的登革病毒。其中2001年從陽江輸入病例檢出登革Ⅰ型病毒,從中山輸入病例檢出登革Ⅱ型病毒;2002年從廣州輸入病例檢出登革Ⅳ型病毒;2004年從廣州輸入病例分離出登革Ⅰ型病毒;2005年從廣州輸入病例分別檢出登革Ⅰ、Ⅱ、Ⅲ型病毒或核酸;2006年從廣州輸入病例分別分離出登革Ⅰ、Ⅲ型病毒。3廣東省登革熱病:地理局勢良好,但與模式改變不斷廣東省全年均有登革熱媒介伊蚊生長,氣候及蚊媒均適宜登革熱的傳播,盡管部分專家認為,廣東省連續多年均出現登革Ⅰ型病毒引起的暴發,可能已從登革熱非地方性流行區(無病毒存在)變為低地方性流行區(一種血清型別流行)。其中廣州市2002年病毒毒株與2003年毒株同源性一致,2003年疫情可能為2002年疫情的延續。但就目前而言,廣東省本地登革熱疫情表現為有明顯的季節分布,5月份前未發現本地感染病例,人群普遍易感,無兒童高發等現象,不符合地方性流行病的特征,由于登革病毒可以通過輕癥病例和隱性感染者輸入,盡管近年來暴發疫情均未能找到輸入的指征病例,但不排除輸入疫情的可能,廣東省登革熱仍無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的證據,但不排除若干年后,登革病毒與其他宿主動物和媒介伊蚊進一步適應后,登革熱逐漸形成廣東省地方性流行疾病的可能。雖然不同年份登革病毒毒株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較接近,但不排除為病毒從同一疫區輸入的可能。至于廣東省連續多年流行登革Ⅰ型病毒,輸入的其他型別病毒未引起本地感染,是否存在其他病毒類型與媒介不適應性或其他原因,尚待進一步研究。近年來,廣東省登革熱病例的三間分布與20世紀90年代相近,表現在:8-10月為流行高峰期,病例性別無明顯差異,中青年發病較多。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1)隨著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疫情的國外輸入及區域間傳播增多,疫情涉及的地區不斷擴大,特別是城市型登革熱疫情可以在蚊媒密度較低的情況下低強度流行,并在人口流動頻繁的情況下迅速向外蔓延及傳播;(2)各地對登革熱防控措施不平衡,珠三角地區加強對臨床醫生進行登革熱診療知識培訓后,提高了臨床醫生對登革熱病例的診斷能力,輸入病例的報告數呈逐年上升,登革熱病例監測的靈敏度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及時處理疫情,避免疫情擴散,但其他地區難以開展登革熱診療知識的培訓及防治知識的宣傳工作;(3)城市老城區及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多,房屋空置率高,內外環境蚊媒孳生地多,缺乏有效的蚊媒監控措施,一旦出現登革熱疫情,難以落實蚊媒控制措施,是登革熱疫情出現傳播及蔓延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登革熱預防控制工作的難點。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是一種當今正在向全球迅速蔓延的急性蚊媒性傳染病。其特點傳播迅速,發病率高,可在一個地區引起較大規模的流行。隨著全球氣溫的變暖,東南亞及南美等疫區登革熱疫情肆虐,將長期對廣東省造成威脅,廣東省面臨疫情輸入的壓力將日益增加。各地均可能輸入病例并引起本地感染,由于粵中的珠江三角和粵東的韓江三角的伊蚊密度較高,而且這些地區居民與東南亞等登革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纖維板行業的國內外標準對比研究考核試卷
- 畜牧良種繁殖保險制度與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時間的初一語文作文
- 玉米加工與糧食產后減損技術考核試卷
- 空中交通管制員視覺識別能力考核試卷
- 突發事件預防與應對策略考核試卷
- 站內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與人性化設計實踐成果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創新考核試卷
- 小學100以內退位減法練習題(500條)
-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可視化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員工質量意識培訓
-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學筆記
- 醫療機構安全管理制度與實施細則
- 針刺傷預防與處理-2024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制造業生產流程手冊
- 2023年安徽公務員鄉鎮崗位面試真題及解析
- GB/T 12939-2024工業車輛輪輞規格系列
- 攜程在線能力測評真題
- 7.1文化的內涵和功能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 2024-2025學年上海中學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02幾何壓軸小題-【黃金沖刺】考前10天中考數學極限滿分沖刺(浙江專用)原卷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