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認知 中國禮儀的起源與發展_第1頁
禮儀認知 中國禮儀的起源與發展_第2頁
禮儀認知 中國禮儀的起源與發展_第3頁
禮儀認知 中國禮儀的起源與發展_第4頁
禮儀認知 中國禮儀的起源與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一禮儀因何而產生二中國禮儀的發展進程禮儀因何而產生禮立于敬而源于祭——最初的禮儀活動敬“天”祭“神”期“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禮儀因何而產生“禮”字的演化“豊,行禮之器也,從豆,象形,讀與‘禮’同;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禮儀因何而產生祭祀禮儀——內容

形式——人際交往活動祭祀活動——完善

規范

制度——祭祀禮儀中國禮儀的發展萌芽時期(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前)簡單,不具有階級性中國禮儀的發展形成時期(公元前21世紀至前771年夏、商、周三代)“禮”開始有了階級的烙印《周禮》《儀禮》《禮記》中國禮儀的發展變革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0年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百家爭鳴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學派中國禮儀的發展變革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0年春秋戰國時期)“禮”——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礎“不學禮、無以立”“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中國禮儀的發展變革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0年春秋戰國時期)強調禮的本質高于形式“仁者愛人”“愛人者,人恒愛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中國禮儀的發展變革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0年春秋戰國時期)援“法”入“禮”,“禮法并重”“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中國禮儀的發展強化時期(前221年至1911年秦漢——清末)國家政治相關的禮儀制度社會交往行為規范禮儀規則中國禮儀的發展強化時期(前221年至1911年秦漢——清末)“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漢代董仲舒中國禮儀的發展強化時期(前221年至1911年秦漢——清末)程朱理學宋朝程朱理學禮儀向家庭擴延明朝家禮:忠、貞、節、烈、孝

君臣禮

尊卑禮

交友禮中國禮儀的發展現代時期(中華民國時期)拉開了現代禮儀的帷幕改易陋俗破舊立新普及教育01020304中國禮儀的發展當代時期(新中國成立至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禮儀文化進入全面復興時期中國禮儀的起源與發展禮立于敬而源于祭——最初的禮儀活動萌芽時期(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前)形成時期(公元前21世紀至前771年夏、商、周三代)變革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0年春秋戰國時期)強化時期(前221年至1911年秦漢——清末)現代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當代時期(新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