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態_第1頁
地球表面形態_第2頁
地球表面形態_第3頁
地球表面形態_第4頁
地球表面形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課件地球外表形態第二節一、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三、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四、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2精選課件一、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水雕刻出的幽深峽谷風塑造成的壯觀“城堡〞3精選課件一、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山脈、丘陵、高原、盆地、平原導致地表形態變化的力量破壞、搬運、堆積地殼運動、地震、巖漿活動主要表現太陽能地球內部能量來源外力作用內力作用4精選課件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態5精選課件(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板塊構造學說思考: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各屬于什么板塊?6精選課件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思考1〕上述兩個板塊的運動造成了什么結果?2〕上述運動使地形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板塊構造學說(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7精選課件思考:1〕與阿拉伯半島相鄰的非洲板塊朝什么方向運動?2〕紅海是怎樣形成的?板塊構造學說8精選課件主要觀點地球表層的巖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塊,而是被斷裂帶分割為六大板塊。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相對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潑。板塊構造學說(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思考:1〕板塊的張裂地區,往往形成什么樣的地表形態?2〕板塊相撞擠壓處,往往形成什么樣的地表形態?9精選課件(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1.褶皺與地表形態2.斷層與地表形態10精選課件褶皺↓成因思考:1〕褶皺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2〕巖層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別會形成什么構造?11精選課件(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褶皺↓地形12精選課件向斜山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別是怎樣形成的?(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褶皺↓地形背斜谷13精選課件褶皺↓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動態演示(圖中小球為演示控制按鈕)14精選課件(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褶皺↓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動態演示(圖中小球為演示控制按鈕)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15精選課件巖層受擠壓力作用巖層彎曲變形,發生褶皺基本形態形態特征地表形態(一般情況下)背斜向斜褶皺↓小結16精選課件(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斷層↓概念思考:1)什么是斷層?

2)它可以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張力、擠壓力)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17精選課件(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斷層↓成因思考:斷層線兩側的巖石移動幅度大,上升的局部會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局部又形成什么地形?18精選課件背斜向斜天然氣?石油?地下水?19精選課件背斜背斜向斜

根據褶皺地貌形成的原理,人們應該選擇什么位置修建過山隧道?20精選課件吐魯番盆地華山西峰斷層↓成因思考:吐魯番盆地和華山西峰分別屬于斷層中的哪局部(上升盤、下降盤)?21精選課件(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態日本富士山火山↓地表形態22精選課件(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態地震裂縫地震↓地表形態23精選課件三、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一)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24精選課件(一)外力作用表現形式:塑造過程: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風化侵蝕產物物質在地表沉積外力作用因素變化形成侵蝕-堆積地形25精選課件風化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二〕、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搬運侵蝕固結成巖堆積〔一〕、外力作用的外營力:流水、風、冰川、海浪、重力等精選課件外力作用的聯系請在以下圖中寫出外力作用4種方式的關系: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風化殼,易被侵蝕新裸露巖石接受風化侵蝕和堆積作用是地表形態發生變化的主要作用形式。27精選課件流水作用流水作用與地貌類型侵蝕地貌沉積地貌溶蝕地貌精選課件(1)流水侵蝕地貌:千溝萬壑、溝谷加寬加深〔峽谷〕29精選課件

(2)流水沉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例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我國三大平原30精選課件(3)溶蝕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的破壞和改造等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可溶性巖石:石灰巖CaCO3+CO2+H2O——Ca(HCO3)2

化學溶解和沉淀崩塌、侵蝕和堆積地表:喀斯特石山31精選課件地下溶洞32精選課件〔4〕河流地貌侵蝕作用河谷的一般發育過程----第一階段溝谷流水常形成下蝕和溯源侵蝕,使溝谷不斷加深和延長。當溝谷深及地下含水層時,地下水開始匯入溝谷。由于獲得了穩定的地下水補給,溝谷發育成河谷。發育初期的河谷集水面積較小,橫剖面呈“v〞形。河流作用是地球外表最經常、最活潑的地貌作用,它貫穿于河流地貌的全過程。無論什么樣的河流均有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并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類型。包含了侵蝕地貌和沉積地貌。河流地貌河谷的一般發育過程----第二階段

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在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河谷出現連續的河灣。侵蝕作用河流地貌侵蝕作用河谷的一般發育過程----第三階段河灣不斷向兩側擴展,最終將河谷展寬,并在河谷內堆積大量泥沙,這時河谷發育進入成熟期,河谷較寬,橫剖面呈槽形凸岸堆積凹岸侵蝕河流地貌沉積作用洪積、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蝕能力減弱,沉積作用逐漸增強。為什么黃河三角洲能以較快的速度向海洋擴展?豐富的泥沙來源海洋的搬運侵蝕能力較小口外海濱地區地勢平坦,水深較淺38精選課件【練習2】讀“某河流平面、剖面圖〞,答復以下問題。1)填出河流在A、B、C三處對應的剖面圖〔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對應

,以

作用力為主;B對應

,以

作用力為主,也有流水的侵蝕作用(側侵);C對應

,以

作用力為主。2)A處河段特征:河流侵蝕作用明顯,下切深,落差大,多

,水能資源

;C處河段特征:地勢平緩,流速慢,泥沙

,江面寬廣,利于

。3)假設河流A段的縱剖面如以下圖所示,那么形成的地理景觀最有可能是: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乙侵蝕丙搬運甲沉積峽谷豐富沉積航運2、風力作用與地貌類型〔1〕風的侵蝕地貌:1〕、在干旱地區,風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如:風蝕蘑菇、風蝕洼地。2〕、地表沙塵和碎屑被風力侵蝕搬走,形成戈壁、裸巖荒漠、雅丹等地貌。〔2〕風的沉積地貌:

風在搬運途中,當風力減小或氣流受阻,導致風沙沉積,形成沙丘、沙壟等地貌。3、冰川作用與地貌冰川是一條以冰塊組成的巨大河流,又稱冰河。現在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被冰川覆蓋,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絕大局部被厚度為1000~3000米的大陸冰蓋掩埋,中低緯度的高山和高原地區也有不少現代冰川。第四紀冰期時冰川曾涉及更廣闊的地域,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北部當時曾形成連綿的大陸冰蓋,中低緯高山和高原地區冰川也擴大為巨型的山谷冰川和山地冰蓋。在古冰川流行過的和現代冰川發育的地方,地表形態受到深刻的改造,形成與流水、風、海浪等外營力塑造的地貌完全不同的地貌景觀。1〕冰川侵蝕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峽灣等。2〕冰川堆積地貌:冰川運動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磧物堆積形成的地貌,如終磧壟、側磧壟、冰磧丘陵、槽磧等。4、海浪作用與地貌海岸帶在波浪、潮汐、海流的沖蝕、搬運、堆積作用下,形成各種海岸地貌。按其成因劃分,海岸地貌可分為海蝕地貌、海積地貌。海蝕柱海蝕崖海浪侵蝕45精選課件海浪沉積地貌外營力侵蝕地貌堆積地貌流水作用侵蝕與沉積溶蝕與淀積風力作用冰川作用波浪作用溝谷、瀑布、峽谷、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溶洞、暗河、石芽、石林、落水洞風蝕洼地、風蝕蘑菇、戈壁和裸露巖荒漠冰斗、角峰、U形谷、刃脊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柱、海蝕拱橋山麓沖積扇、洪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石柱、石鐘乳、石筍沙丘、沙壟、黃土堆積冰磧丘陵、冰磧湖沙灘等海岸地貌四、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修筑梯田填海造陸緩坡修筑梯田,既利于耕種、收割,又利于保土、保水、保肥。在山區沿等高線修筑梯田陸地削低、海面縮小、陸地面積變大48精選課件梯田云貴高原的梯田49精選課件迪拜的“人工棕櫚島”圍海造田人工島50精選課件探究活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緩坡梯田陡坡梯田修建水庫封山育林毀林開荒填海造陸圍湖造田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改變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51精選課件【練習1】以下圖是我國兩種典型陸地地貌等高線示意圖。1〕甲、乙對應的地貌類型分別是:A.沙丘鏈、三角洲B.三角洲、沖積平原C.沙丘鏈、沖積扇D.三角洲、沖積扇2〕關于圖中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確的選項是:A.甲——流水堆積B.乙——風力搬運C.甲——風力侵蝕D.乙——流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