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黃子云·大洋》原文賞析_第1頁
古詩《黃子云·大洋》原文賞析_第2頁
古詩《黃子云·大洋》原文賞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古詩《黃子云·大洋》原文賞析古詩《黃子云·大洋》原文賞析

古詩《黃子云·大洋》原文賞析

不覺舟如葉,隨風入窅冥。潮來天宇白,日照海門青。孤嶼遙相認,危檣覺有靈。中流撫身世,萬里一浮萍。

這首詩是黃子云隨清朝冊封使者入琉球(臺灣)時所作,寫空闊壯美的大洋景色和海行感受。發端二句劈空而來,恰似異峰突起,高山墜石,形成勁捷沖蕩的氣勢,籠罩全篇。掛帆起航時,風遂人意,不知不覺中船已像一片秋葉駛進大海深處。“不覺”而“人窅冥”,以感覺中時間的短暫和事實上船已遠離海岸,暗示出風大船輕,行進速度極快?!胺?yao)冥”,深遠貌,此指大海深處。

起筆不凡,令人稱快,三、四句更是全詩精華所在,直令人警絕了?!俺眮硖煊畎?,日照海門青?!背翱?,洶涌澎湃的潮頭一浪高過一浪,迎面奔嘯而來,海天之間白茫茫一片;往后看,越來越遠的海門(河流入海處)在日光的照耀下,愈發顯得青蒼惹眼。這兩句,“潮來”取動態,“日照”取靜態,動靜互襯,相得益彰?!疤煊睢薄ⅰ昂iT”,空間縱橫交錯,上下四方囊括無余?!鞍住?、“青”二字,錘煉妥帖,似不費力,卻能呈現出對比強烈的視覺色彩。寥寥數筆,就把大海特有的雄奇風光十分傳神地描繪出來了。既不夸張,亦不渲染,惟用白描,只求簡淡,而筆下的境界竟是那樣地浩瀚開闊,雄渾壯美,那樣地搖人心旌,動人心魄!看來這不僅僅取決于藝術功力,更重要的是一個生活體驗問題。

檢點古代詩歌,描寫海景的作品難以計數,但真正能攝大海之魂,表現大海獨特風貌的佳制并不多見。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沒有誰實實在在地置身于大海之中,卻感受大海,了解大海,向大海索取創作靈感和詩句。僅靠隔岸觀望的膚淺印象或憑空設想而去表現大海,作出的詩總讓人覺得搔不到癢處。黃子云有過漂洋過海的生活經歷,見過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加之有比較深厚的藝術功力,因而才寫出了前人不曾寫出的意境。所謂“境奇詩安得不奇”(沈德潛《清詩別裁集》),“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王夫之《姜齋詩話》),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船在茫茫無垠的大海中行進,四面空闊,除了水便是天,別的什么也看不到。突然,前方極遙遠的海平面上,出現了一座孤島,一下子吸引住了詩人的視線。他仔細地辨認著,揣測著——那大概就是目的地吧?一個“認”字把詩人專注的神態和驚喜的心情全盤托出。當他收回目光,看著眼前那高高的桅桿,忽上忽下,出沒于浪尖波谷時,一種異樣的感受油然而出,覺得好像有神靈在暗中護佑著這只“如葉”小舟,安全地駛向目的地。其實,這是詩人經歷了千難萬驗,遙見“孤嶼”之后暗自慶幸心理的形象表露。

詩的前六句奇思百出,一氣渾涵,末二句忽作一轉,即景生情,抒發游子飄零之慨?!爸辛鲹嵘硎?,萬里一浮萍。”從全詩看,這兩句似與前六句氣韻不大諧調,但是若設身處地地站在詩人的角度著想,就不難理解一個橫渡大洋,漂流海上之人其時其刻的復雜心情。再說黃子云少負俊才,老大無成,此番隨使入琉球,依然布衣未脫,面對這汪洋大海,渺渺孤舟,撫嘆身世,產生出萬里浮萍之感,自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而言,以轉作結,戛然而止,平添猛截奔馬之效。由于收攏得住,使得急流回溯,破堤而溢,更突出了前六句的壯浪氣勢,可見這兩句詩不但感慨深沉,章法上亦有妙處。

黃子云的詩有前后期之分,前期詩殫精竭慮,沉著朗煉,長于白描,沈德潛謂之“無一語平庸,無一字輕浮,真堪壓倒元、白”(《清詩別裁集》),評價極高。后期詩趨于頹放,前后如出二手。這大概與其仕途不遇的苦悶心情有關?!洞笱蟆肥屈S子云的前期作品,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