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勘查學勘探方法第6章_第1頁
礦產勘查學勘探方法第6章_第2頁
礦產勘查學勘探方法第6章_第3頁
礦產勘查學勘探方法第6章_第4頁
礦產勘查學勘探方法第6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地質編錄概述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三、取樣編錄四、綜合地質圖件編制第六章地質編錄一、地質編錄概述(一)地質編錄的概念

眾所周知,為了了解礦床的地質特征,在各個礦產勘查階段施工了大量坑探工程、鉆探工程,并在這些工程中采集了大量的樣品。但是,工程的掘進或鉆進過程中,如果不把某些地質現象及時描寫下來,就會失去大量有用地質信息,特別是有些工程施工結束后,時間久了,就會遭到人為和大自然的破壞,如果不及時用文字或圖表把地質現象描述表達出來,那些地質現象就會破壞,而達不倒工程的目的。一、地質編錄概述在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把對地質體的直接觀測和經綜合研究的成果,正確、系統地用文字和圖表加以表達和說明,以解決和反映地質問題,這一過程,稱為地質編錄。地質編錄是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一項經常性的基礎工作,它的成果好壞將直接影響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進展和地質成果的質量,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嚴格要求,以保證和提高地質編錄工作的質量。(二)地質編錄的種類地質編錄工作按其工作性質及所反映內容的研究程度可分為原始地質編錄和綜合地質編錄兩類。1、原始地質編錄原始地質編錄,是用文字、數據、圖表等形式對天然露頭或探礦工程揭露的地質體、地質現象進行地質觀察記錄和描述,并通過采樣、化驗、試驗、鑒定、水文地質、物化探等工作取得第一性資料的地質基礎工作。一、地質編錄概述原始地質編錄一般取得以下幾種資料:(1)文字資料如探槽、淺井、坑道中地質現象的描述記錄;取樣記錄;鉆孔巖(礦)心的描述記錄;巖(礦)心薄片、光片、化石、重砂鑒定文字報告等。(2)圖表資料各種探礦工程的素描圖、采樣及老硐的素描圖、鉆孔柱狀圖、照片、樣品分析結果表、探礦工程登記表等。(3)標本及樣品資料為了對觀察對象作進一步研究而采取的標本及樣品。一、地質編錄概述這三種原始資料,往往是互相配合的,在觀察的同時,既要素描,也要采標本或樣品與文字描述。原始地質編錄是基礎地質資料,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綜合編錄與綜合研究的成果質量。因此,必須做到認真、細致、全面、準確。一、地質編錄概述2、綜合地質編錄綜合地質編錄是根據各種原始資料進行綜合研究,用文字及圖表進行記錄和反映的工作,它是原始編錄的深化。綜合地質編錄成果包括以下資料:(1)文字資料礦產勘查報告及各種專題研究報告等。(2)圖件資料如區域地質圖、礦床地質圖、勘探工程分布圖、勘探線剖面圖、礦體投影圖、水平斷面圖、各種儲量估算圖、礦床水文地質圖、礦層等厚線圖、品位變化曲線圖等。一、地質編錄概述(3)表格資料計算表冊、各種數據統計表、水文地質成果表、探礦工程表及取樣登記表等。通過綜合地質編錄,將原始地質編錄的成果科學化與系統化,使之上升為理論認識,進一步指導地質礦產勘查以及礦山生產工作。一、地質編錄概述(三)地質編錄的基本要求為保證地質編錄的質量,必須滿足以下基本要求:(1)真實性編錄成果是否真實是衡量編錄質量的首要標準。原始地質編錄要如實反映客觀地質現象,不能隨便加上主觀臆測,更不能搞“回憶錄”。綜合地質編錄必須建立在原始編錄資料的基礎上,盡可能做到真實反映地質礦產的客觀實際情況。一、地質編錄概述(2)及時性地質編錄是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必須及時地、不間斷地進行。經常而及時地進行現場地質編錄,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總結規律,有效指導下一步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增強工作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一、地質編錄概述(3)統一性編錄工作是由許多人共同完成的,只有統一的格式和表達方法才能為資料的歸納整理和共同利用打下基礎。編錄前,應參照規范對具體內容作統一性規定。統一性一般包括:統一巖石名稱、統一標志層和地層劃分標準、統一編錄方法、統一圖例、比例尺、圖表格式、統一圖幅和測網、統一工程編號和樣品編號原則等。這樣就形成了地質編錄的共同語言,便于聯系對比和檢查交流。一、地質編錄概述(4)針對性對于編錄對象的描述、素描、照相、采樣以及編制圖和表格,要突出重點,有針對地進行,切不可主次不分地、包羅萬象。一、地質編錄概述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可分為坑探工程(探槽、淺井、坑道等)和鉆探工程地質編錄兩大類。探礦工程地質編錄的主要成果是工程素描圖及相應的文字描述。比例尺依礦床地質條件和研究目的而定,一般為l:50~1:200。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應一致。對一些規模小而特殊的地質現象,可采用較大比例尺,如l:1~1:50,甚至更大。素描圖除詳細表示地質現象外,還應有下列內容:礦區名稱、工程名稱及編號、工程坐標、方位角、比例尺、樣品或標本位置及編號、圖例、素描人及日期等。文字描述應詳細而重點突出。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一)探槽地質編錄探槽的原始地質編錄的對象是經地質、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員三方選場驗收,施工質量符合要求并已達到地質目的的探槽(含樣溝、剝土、采場以及其它的天然露頭。1、確定編錄槽壁探槽工程(TC)的素描,通常繪一壁一底的展開圖。若兩壁地質現象相差較大時,則應繪制兩壁一底展開圖。當兩壁上基巖露頭的地質現象可對應吻合時,東西或大致東西向的探槽選北壁,南北或大致南北向的探槽選東壁。若首選壁基巖露頭不理想時,可選對應的另一壁。一般情況下以首選壁為主,對應壁為輔。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分層首先確定分層單元分層單元根據礦體復雜程度確定,一般與地質填圖單元一致,復雜礦體的分層單元應小于填圖單元。分層厚度及夾石剔除厚度按工業指標或設計要求進行,不同礦(化)體層、不同礦石類型和工業品級、不同巖石類型和較大構造應分開。3、布樣根據探槽對礦體的剝露情況布置樣品。要求及方法見第五章。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4、設置基線基線(導線)位置選擇在基巖與浮土的分界線附近,但工程起、止兩個端點應布置在地表。當探槽過長或有拐彎時,應分段設置基點及基線。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基線布設圖基線基點基巖面第一條基線起點編號為0,一般是工程編號-0的形式,此處TC201為工程編號每條基線布置完畢,均應利用羅盤測定皮尺的方位角和坡度角,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于基點基線記錄表中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5、文字記錄探槽編錄的文字記錄按“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的格式、內容和要求進行。若采用攝像、照片等形式記錄地質現象,則應按規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寫音像記錄表。采樣應填寫“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文字記錄要求:(1)槽底不同的巖性層、含礦層(體)、蝕變帶、斷層及破碎帶等界線,以槽底界線鉛直投影到基線交點的讀數為準,槽壁地質現象以及樣品、標本、產狀等位置,則按產狀水平投影在基線上讀數為準。(2)記錄時,應針對該段反映的主要地質體或地質現象,有側重的進行。例如描述礦層(體),要抓住礦石特征,重點描述礦石成因的特征和現象;描述斷層,應記錄斷層特征(含斷層面、破碎帶、兩盤相對移動方向等),達到反映斷層性質和破壞程度等要求。(3)文字記錄內容應與素描圖上的內容完全吻合,在編錄過程中,記錄人員和作圖者應經常核對,發現問題現場修正。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6、編制素描圖素描圖是通過測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類地質編錄要素(界線、產狀、標本、樣品位置等)與基線的相對位置,按比例縮小后描繪到坐標紙上的槽壁、槽底展開圖。比例尺一般為1:100-1:200。素描圖展開方法:(1)坡度展開法:槽壁按地形坡度作圖,槽底作水平投影。此法能比較直觀地反映探槽的坡度變化及地質體在槽壁的產出情況,因而被普遍采用。(2)平行展開法:在素描圖上,槽壁和槽底平行展開,坡度角用數字和符號標注。這種方法適用于坡度較陡的探槽。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1)基本要求槽壁圖一般繪制于素描圖的上方,槽底位于下方,兩個之間應留1cm以上的間隔,以便標注纏扎產狀、樣號等。槽底按正投影繪成等寬的長方形,寬度一般為1-1.5cm;若要繪制另一槽壁,應投繪于下方。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槽壁、槽底位置示意圖此段槽壁因覆蓋無法編錄,選對應壁對應壁素描圖繪制于槽底的下方一般按比例尺縮小后寬度大于1mm、長度大于3mm的地質體均應勾繪到素描圖上,例如比例尺為1:50,則寬度在5cm以上、長度在15cm以上的地質體均要繪制。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小礦體或地質現象雖小于1mm,也應放大表示,表示方法是:從該點引出圖外,做一幅放大的素描圖。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放大素描圖槽壁上的位置0123槽壁坡度很大時,槽壁圖可分段垂直上下移動,形成鋸齒狀進行繪制,以減小圖幅。但在繪制時應注意:槽底圖仍連續繪制;槽壁圖各段之間的地質要素要嚴格吻合。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槽底連續而槽壁分段描述20°35°230°45°230°45°當探槽拐彎(通常拐彎角度大于15°)時,兩種情況:分段素描,以拐彎處為界,分段素描;連續素描,槽底按實際情況畫,而槽壁拐彎處,畫一鉛垂線,并標出探槽方位角。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探槽拐彎時的連續素描2)探槽素描圖作圖基本步驟作圖員應面向編錄壁作圖。(1)合理布置各繪圖要素準備好坐標紙;根據探槽的長度、高差等,確定圖名、比例尺、基線起點、槽壁、槽底、責任表及分析結果表在坐標紙上的相應位置。原則上要求布局合理,整齊美觀。使用礦區或勘查區統一圖例。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繪制基點、基線以圖上確定的第一條基線為起點,標號為0開始,用測出的坡度角在坐標紙上畫出基線,并按比例尺確定基線在圖上的長度、基線的終點為基點1。繪制基點時,應在基點位置畫2mm直徑的圓圈,圓心加點。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3)測量人員(測手)測量各地質要素點的坐標各基線起點讀數均為0m。測手用鋼卷尺或標桿沿皮尺(基線)所示的距離鉛直丈量各地質要素特征點(如探槽輪廓線、分層界線、構造線等),用鋼圈尺或標桿讀出地質特征點在皮尺所示的垂直距離(應區分基線上或基線下)并讀出皮尺上的讀數。如下圖,地表a點垂直投影到基線上的點為a’,a’在皮尺上的讀數為5.5m;a點距皮尺的垂直距離為1.9m(讀為基上1.9m),則a點的坐標為X=5.5m,Y=基上1.9m。測量次數依地質體及探槽的形態復雜程度而定。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4)槽壁素描繪圖者根據測手所報數據按比例尺定出各特征點在圖上的位置,并參照地質體的實際出露形態,將相同的特征點連線成圖。如下圖,依次連接0、a、b點繪制地形線;c、d、e相連為基巖線;f、g、j相連為槽底線;k、i相連為礦體頂界;n、m相連為礦體底界。相連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圓滑相連。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5)槽底素描測手將槽底上的各編錄要素點先按地質走向投到槽底與槽壁交界處,然后再垂直投影到基線上報出該點在基線上的一個讀數點(X坐標)。作圖員將該點自基線上的位置垂直投影到槽底圖上,將地質體、樣品位置等繪出。各地質界線應按走向在槽底素描成圖。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按走向與探槽方位之間關系繪出垂直投影(6)產狀、標本與樣品位置標注將測量的產狀、采集樣本與樣品的位置應用符號標注在圖上,方法同上。(7)室內整理清繪要求素描內容齊全,一般要求有長度分劃線、方向、比例尺、樣號、產狀、圖例、化學分析結果表、責任表。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探槽編錄過程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槽壁素描圖槽底素描圖終點坐標基線方位角與坡度角產狀(二)探井的原始地質編錄探井包括圓井和淺井:圓井主要用于地質填圖中遇到第四系覆蓋,而探槽不能達到地質目的時,用于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巖巖性。因施工方便,在礦產勘查中經常使用;淺井主要用于覆蓋區揭露礦化、蝕變帶、礦層和物化探、重砂異常。1、圓井圓井深度一般小于5m,當第四系穩定、井中不充水或少水,在經安全人員實地查看并批準后,在有預防措施的條件下,可適當延深。圓井揭露基巖深度0.3-0.6m即可。當礦層厚度薄,施工條件允許時,可揭穿礦層,此時要求進行刻槽取樣。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圓井編錄時,基點設于勘探線方向與圓井在地面交匯的正北、北西、北東、正東點的井口邊。基線從基點用皮尺鉛直布設至井底,基線通過的一壁為編錄壁。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依次將基線通過的地質界線、產狀、樣品位置和觀察到的地質現象記錄于“圓井地質記錄表(附素描圖)”中,并作圖。一般只作簡單的素描圖和文字記錄。2、淺井1)淺井施工與編錄的配合淺井深度較大,一般呈方形或矩形。施工時淺井地質編錄應隨工程施工的進展,每掘進1~2m后,及時進行,編錄后再作支護。2)淺井素描比例尺用于揭露礦層或地質界線時,比例尺一般為1:100;對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礦種和地質現象,可放大至1:50。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3)淺井編錄壁及基點、基線的布置淺井一般是作四壁素描展開圖。當地質條件較簡單時,也可只畫相鄰的兩壁,甚至是一壁。首選編錄壁(第一壁)一般為正北壁、北西壁、北東壁、正東壁。基點布置于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線自點鉛直布設。基點、基線布設4)淺井素描圖作圖方法(1)淺井素描圖的展開方法一般采用四壁平行展開法作圖。如選定北壁為第一壁后,北壁不動,從北壁與西壁交線處斷開,將西、南、東三個壁同時作逆時針旋轉,直至與第一壁構成一個平面,就形成四壁展開圖。如需繪底,井底素描圖可繪在第一壁的下方。這種展開法,較直觀且完整地表示淺井四壁的地質現象及其相互關系,圖面緊湊美觀,素描及利用資料都比較方便,因而被普遍采用。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淺井井壁地質要素投影方法一般采用垂直投影的方法,即以基線為鉛垂坐標,鋼卷尺作水平坐標進行投影作圖。A)點的投影方法如圖,井壁上有兩薄片標本取樣點b1、b2。b1位置的投影:用鋼卷尺自b1點呈水平狀交于基線1.5m的A點處,A點至b1點的水平距離為1.4m,則b1點坐標為基線1.5m,水平1.4m。b2位置的投影:用鋼卷尺自b2點呈水平狀交于第一壁與第二壁的交線的B’點處,再自B’點水平延長至基線上B點2.3m處,b2至B’水平距離1.5m,則b2點坐標(第二壁上)為基線2.3m,水平1.5m。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B)界線的投影方法如圖,ABCDEFGH為鐵礦層,ABCD、EFGH分別為其頂、底界面,投影素描時,只要投影A、B、C、D、E、F、G、H8個點的垂直坐標即可,這些位于四壁交線上,水平坐標均視為0。在測量出這些點的垂直坐標后,在展開圖上分別投繪出點的位置,連接相鄰投影點構成一條較圓滑的曲線(不能勾成折線),即為淺井展開圖上的鐵礦層頂、底界線。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5)淺井素描圖的內容與要求(1)圖面上應有圖名、比例尺、垂直標尺、方位、分析結果表和責任表等。圖內應有巖性分界線、礦層(體)界線、蝕變帶、斷層及破碎帶、樣品位置及編號、產狀等。(2)圖上寬度

1mm、長度

3mm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均應表示出來。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6)野外編錄步驟(1)確定第一壁按照礦區或勘查區統一規定,在實地位置確定第一壁及其方位(羅盤測定其方位),同時丈量淺井四壁規格。(2)布設基點(木樁)、基線在第一壁與第四壁交匯的井口處,打入編有淺井編號的木樁,即為基點,也是淺井的坐標點。皮尺的0m點固定在木樁上成為基線,并沿第一壁與第四壁交線鉛垂懸掛。(3)繪制淺井展開空白圖根據井口規格、在方格紙上按照比例尺將淺井四壁依次展開,同時繪上基點、基線和第一壁所處的方位。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4)記錄、采樣觀察地質現象和測量各種數據,并進行文字記錄和采樣。文字記錄內容和要求與探槽相同,同時填寫相關表格。(5)投影編繪素描草圖作圖人員下入井中,根據點、線投影方法和眼球,對淺井編錄壁上各分層界線、礦層(體)界線、斷層線等以及樣品、標本、產狀位置等地質現象進行投影,將投影點展繪到空白圖相應的位置上,然后連接相同性質的投影點構成各類界線,標注樣品標本號、產狀數據等,形成素描圖。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7)野外編錄要求(1)應隨施工進度分段編錄分段編錄時,每次編錄的基線布置都應從井口基點處統一從0m開始懸掛皮尺,以保證上次編錄的末端井深與本次編錄的開始井深數據完全吻合,避免出現井深誤差。(2)重視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塊,及時支護。下井人員必須佩帶安全設備。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8)室內整理(1)素描圖整理按統一圖示圖例,完善巖性花紋、代號及其它規定的內容。完善后的素描圖,經編錄人員自檢、互檢后,全部上墨。(2)文字整理應核對文字記錄和素描圖,要求文、圖完全一致。從井口開始,逐層核對,檢查界線井深、礦層井深、斷層井深、巖性與花紋、樣品井深與編號、產狀位置與數據等。若有差錯,查找原因并進行修正。檢查記錄中地質用語。如有錯、漏及其改正。記錄中的所有數據全部上墨。此外,應進行清理樣品、登記和送樣工作。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三)坑道地質編錄坑道地質編錄一般在坑道掘進后,根據掘進進度、頂壁穩固程度、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及勘查或礦區設計要求,在現場分段進行編錄。1、坑道工程編錄要求1)施工管理要求(1)坑道的掘進質量要求較高,為滿足設計要求,掘進必須在測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進行,一般情況下,定向坑道不允許偏離設計方向和改變設計坡度,沿脈坑道應沿礦脈總體方向掘進。(2)坑道掘進后應檢查坑道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頂和壁是否平整,未達到要求應補作工作,達到設計要求后,方能進行地質編錄。(3)編錄前的坑壁應用水清洗干凈。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技術要求(1)比例尺一般1:50-1:200。(2)坑道素描圖的作圖方法一般坑道采用壓平法展開。坑道形態規則時,采用規則形態繪制兩壁一頂素描圖。坑道形態不規則時,按實際形態頂、壁分開繪制素描圖。如礦體形態簡單、組分均勻、兩壁變化不大時,也可只繪制一壁一頂。沿脈坑道應按設計要求以一定間距繪制掌子面素描圖。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壓平法繪制坑道圖坑道與掌子面位置圖3)素描圖精度要求按選定的比例尺,凡在圖上厚度

1mm、長度

3mm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均應劃分并在圖上表示出來。特殊地質現象應放大比例尺作素描圖或照相。4)素描圖制作要求(1)坑道方向變化在15

以內時,素描圖繪制不作特殊要求,連續繪制,在導線起點處標明方位即可。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坑道方向變化在15o以上時,要求分段編錄,編錄時在頂板上留出叉口,彎壁上留出空白,但導線始終保持為連續的,叉口開口在內彎角度較小一側,叉口的夾角即方向改變的角度值。當坑道方向變化較多時,在坑道素描圖的下方應畫一個坑道平面位置圖。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頂板上留出叉口,角度為20o壁上留出空白頂壁壁(3)如在沉積巖中編錄時,巖石成層性明顯,坑道坡度改變后,坑道壁上的傾角線、頂板上的走向線在投影時,方向和角度都有變化,出現巖石花紋不連續,用直線在轉向處分開。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頂壁壁2、基點、基線布置1)基點布設及定位要求(1)坑道基點要求沿坑道頂板中心線布設,基點又稱中線樁。坑口的基點為坑道的起點。(2)坑口基點用GPS定位,坑道內各基點由地質人員用半儀器法測定。待地質編錄完成后,坑口基點及坑道內主要礦層底板及拐彎大于15°的基點應經儀器精確定測提供X、Y、Z坐標數據。(3)基點編號從坑口開始,向坑道內按順序依次編號,坑口基點編號為坑道編號+0點(例CM001-0),坑道內各點依次編1、2、??號。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基線布置基線是由皮尺系在兩個相鄰(基點)中線樁上構成。布置時要求:(1)有測量儀器測定基點時,基線長度與兩基點測定的距離應相符。(2)編錄人員自行測定基點時,皮尺不可拉得太緊、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較大的累計誤差(皮尺應經常用鋼尺校正)。基線應測量距離、方向、坡度(正或負)。(3)基線記錄應分段進行,通常從坑口基點到坑道內第一個基點之間,作為第一段基線,首先編錄,記錄成0~1;往后依次為1~2,2~3,依次類推。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3、綜合觀察與分層1)綜合觀察對坑道兩壁基巖應進行系統地敲打和觀察,觀察巖石中礦物組分、結構、構造及其變化,確定巖石名稱;觀察巖石的蝕變情況、蝕變礦物、蝕變程度、蝕變帶范圍以及礦化種類、強弱、與蝕變的關系、礦體厚度、礦石自然類型及工業品級(目測含量)等;觀察斷裂、裂隙分布位置、斷層破碎帶特征及寬度、斷層性質、切割礦體程度等,目的是為詳細劃分不同的巖性層、掌握蝕變或礦(化)體賦存位置、成礦有利因素、礦體破壞情況等。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分層(1)無礦巖層的分層按礦區填圖單元,結合巖石組合、構造、蝕變等變化特征進行分層。標注分層的代號,編錄中無論是文字記錄還是作圖,都要對厚度在圖上大于1mm、長度大于3mm的不同巖性層進行劃分。(2)礦層的分層對礦(化)層中不同的礦體、礦化類型、含礦巖石、礦石工業品級進行劃分。在分層的基礎上,對坑道兩壁及頂板上基巖出露的各種巖性、礦體分界線(尤其要對含礦層中劃分的不同礦體、不同類型、不同品級的礦石出露范圍、斷層、裂隙等界線,用油漆(或防水符號筆)標注,使其醒目,便于作圖投影時方便。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如某礦區Ⅰ號銅礦體內分別有1品級和2品級礦石段,用筆畫出界線并選擇礦體的適當位置,標注ⅠCu1及ⅠCu2。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4、投影與作圖1)穿脈坑道投影與作圖(1)素描輪廓圖穿脈坑道輪廊一般按設計規格和選擇的比例尺繪制在坐標紙上(要求坑道施工與設計相差不大)。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坑道頂板地質界線的投影與作圖以基線作水平標尺,鋼卷尺作垂直標尺組成平面直角坐標。以下圖為例,F1與頂板左邊線、右邊線、基線交點分別為A、B、C。A點坐標:投影人員用鋼卷尺自A點垂直1~2基線,與基線交于a點,A~a距離為Aa,a至基點1的距離(皮尺讀數)為1a,作圖員按比例尺在基線上讀取a位置往左邊線讀取Aa長度即可確定A點在圖上的位置;同樣原理,讀取1b距離及Bb長度即可確定B點在圖上的位置;C點坐標:因C點在1~2基線上,它的水平坐標即是基點1至C點距離1c,而垂直坐標則為0m。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3)坑道壁上地質界線的投影與作圖以下圖中F1為例。F1與左頂界、右頂界、左壁底、右壁底的交點分別為A、B、C、D,各點垂直投影到基線1—2上的讀數分別為a、b、c、d,作圖員在輪廓圖的基線上按比例尺讀取a點位置并垂直基線投影到左頂界上即得A點,以同樣方法將b點位置投影到右頂界上即得B點;基線上C點先垂直投影到左頂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壁底得C點,同樣方法將基線上a點投影到右壁底上得D點,然后連結CABD即成F1界線。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4)其它要素的投影與作圖坑道內在壁上及頂上采取的樣品、標本及位置、測量的產狀位置等用同樣垂直投影方法展繪至素描圖相應位置上。(5)地質體上各投影點的選擇在選擇投影點時,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質體的大致形態,在連圖時,還應參照實際地質體界線形態勾繪。呈直線形態的界線,應在直線的上端和下端各選一個點投影,然后連接兩點即可。呈弧形線的界線,投影點選擇至少三點,上下各一點,中間弧頂一點即可。波浪線界線,投影點可全部選擇在波峰頂上或選擇在波谷底處,再用鋼卷尺測出波峰至波谷距離,并參照實際形態勾繪。斷層破碎帶或地質透鏡體,投影點的選擇,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帶寬度、斷層面形態和透鏡體的尖滅端或膨大部份為原則。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6)坑道素描圖的內容坑道素描圖應繪于方格厘米圖紙上。內容有:頂板基點位置及編號(或坑道素描圖成圖后,只保留坑口基點)、基線方位、水平比例尺、圖例、各地質體分層界線、斷層線及編號、礦層(體)界線及礦體號、巖礦石標本采集位置及編號、測量各種產狀位置及數據,刻槽樣溝位置及編號。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沿脈坑道投影與作圖(1)沿脈坑道頂和壁的投影和作圖沿脈坑道頂和壁的投影和作圖方法與穿脈坑道同。(2)掌子面素描圖沿脈坑道在施工過程中,要求按一定的間距作掌子面(坑道橫截面)素描圖。掌子面素描圖和坑道素描圖的壁、頂規格應完全吻合,比例尺也應相同。掌子面素描圖的投影和作圖方法基本上與頂、壁的投影和作圖方法一致,只是基點布設在頂板中線上,以中線距離為準,基線布設是一端系在基點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鉛垂)。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3)掌子面理想輪廓圖坑道標準形態應是頂板基本為一水平面,兩壁斜度一致且壁面平直,坑道橫切面形狀為等腰梯形。但在實際施工中,往往部分地段的頂呈弧形或壁凹凸不平,所以在投影作圖時,應將坑道視為一理想規則形態,繪制輪廊圖,作法是將需投影的各類界線或地質現象按產狀自然延長或縮短,使其落在理想的規則圖形中,再投影和作圖。如圖,實線表示實際施工坑道的形態,虛線構成的規則梯形表示理想的投影作圖圖形。N為實際頂板基點、N’為理想基點(作圖基點),投影礦體頂界AB時,不能投影A點和B點,應該投影A’點和B’點。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4)掌子面素描圖的放置掌子面素描圖是坑道素描圖的附屬部份,它與坑道素描圖的關系應明顯表現出來。一般的擺放形式如下圖,圖中坑道圖頂板的0、1點是基點,A點是表示掌子面投影的基點位置,掌子面圖頂界中心的A點應與坑道頂板上的A點重合,其頂和壁的輪廓要與坑頂和壁的素描圖吻合。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90°YMZ1-1YMZ1-2YMZ1-3YMZ1-4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下圖為沿脈坑道頂板及掌子面的地質素描圖:5、文字記錄1)基點、基線記錄首先將基點的編號及已定測的坐標、基線編號、長度、方位角及坡度記錄于“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中。2)文字記錄及要求(1)以分層為單元,按編錄基線順序,從坑口向內,一段基線接一段基線地依次在附錄“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中記錄分層界線位置、斷層線位置、標本及樣品采集位置、產狀測量位置在基線上的讀數。二、探礦工程地質編錄(2)巖性描述與礦層(體)描述應分層進行,如一條基線包涵了兩種巖性層時,應分段進行描述;如果幾條基線只控制了一種巖性層時,則將幾條基線距離合并作一次性描述。(3)槽、井、坑探工程基點基線記錄表中的“地質描述”一欄,主要記錄巖石特征(顏色、風化特征、成分,結構構造等)、巖性、穿插關系、厚度、地質體及地質構造特征蝕變及礦化等。(4)記錄的基線坡度、分層位置(距離)、斷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