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水循環課件高一地理_第1頁
4.1水循環課件高一地理_第2頁
4.1水循環課件高一地理_第3頁
4.1水循環課件高一地理_第4頁
4.1水循環課件高一地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水循環地球上的水一、“水的行星”地球表面約71%的表面覆蓋著水1.存在形式固態(南極冰雪)液態(青海湖鳥島)氣態(西藏羊八井地熱)一、“水的行星”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水圈是自然水組成的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形態氣態數量最少,但分布最廣液態數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態僅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空間分布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97%主體供應人類所需的淡水數量最少但分布最廣冰川水陸地水體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澤水地下水河流水(京杭運河)湖泊水(洞庭湖)沼澤水(黑龍江扎龍濕地)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陸地水冰川(冰山)目前還不能大規模利用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體,主要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高山地區,水量占全球淡水儲量的2/3以上。利用較多的: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水量約占全球淡水儲量的0.3%水的三態變化:固態、液態、氣態

水體類型海洋水:約占全球水儲量的97%陸地水水量:不足全球水儲量的3%類型地表水冰川--地球淡水的主體(占淡水量2/3)河水、湖泊水、沼澤地下水大氣水:以水汽的形態存在目前人類利用較多的淡水多為河水、淡水、湖泊水及淺層地下水——水量約占全球淡水儲量的0.3%3.[人地協調觀]水資源是通過水循環不斷再生和更新的,是否可以說地球上的水資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可以。①水資源處于不斷循環更新的狀態,從這一角度講,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是可以永續利用的;②但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范圍內,如果人類用水量超過了水體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資源遭受污染,就會造成資源型缺水或水質型缺水。資源型缺水

水資源總量不足,比如北方地區。水質型缺水

由于人為污染或破壞,水源的水質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比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不同水體的更新周期不同河流:16天湖泊水:17年深層地下水:1400年高山冰川:1600年海水:2500年永久積雪:9700年如果人類取用的水量過大,會使得水體更新周期受到影響,水體自凈能力遭到破壞河流水湖泊淡水淺層地下水廣義的水資源狹義的水資源96.53%2.5%

海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淡水大氣水水圈1.21%68.72%冰川其它淡水易利用淡水陸地上的淡水目前人類易利用的淡水其他分類為什么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二、水循環什么是水循環?二、水循環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環境中的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狀態變化。蒸發降水海上內循環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海陸間循環蒸發植物蒸騰降水陸地內循環水循環示意圖水循環的主要環節: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徑流(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下滲驅動水循環的動力是什么?二、水循環太陽能和地球重力作用類型海陸間循環陸上內循環海上內循環發生領域海洋和陸地之間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間特點及意義最重要的類型,又稱大循環,使陸地水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循環水量很少,補給陸地水的水量很小,對于干旱地區非常重要循環水量大,對全球的熱量輸送有重要作用典例長江參與了水循環的地表徑流,夏季風參與了水循環的水汽輸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陸的臺風)水循環的類型總結例1、下列環節,屬于哪種循環類型?

塔里木河的河流徑流亞馬孫河的河流徑流洞庭湖水注入長江未登陸的臺風形成降水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陸地內循環主要環節水汽蒸發海洋水汽蒸發蒸發:海洋水和陸地表面水在太陽光照射下變成水汽的過程,并伴隨著熱量傳遞。河流湖泊二、水循環主要環節蒸發的影響因素:二、水循環主要環節植物蒸騰海洋植物蒸騰: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水分在植物的表面由液體變成氣體。是植物體內水分、礦物質吸收和運輸的主要動力,也能降低葉片的溫度,避免灼傷。二、水循環主要環節指空氣中的水汽在適宜條件下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它包括兩部分,①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②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降水:海洋降水降水二、水循環降水出現的條件:水汽如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冷凝(降溫)氣團抬升使氣溫降低,空氣中多余的水汽析出。如迎風坡氣流抬升,降水多。凝結核空氣中的塵埃;如城市中灰塵多,形成雨島效應主要環節二、水循環水汽輸送:一部分水汽隨氣流運行,被輸送到大陸上空,由于空氣的流動性很大和大氣同地球表面的水分交換率極高,使水汽輸送成為全球水文循環中最活躍的一環。海洋水汽輸送主要環節二、水循環海洋地表徑流: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汽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這種水流稱為地表徑流。河流湖泊地表徑流主要環節二、水循環地表徑流的影響因素:年降水量決定地表徑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積同地表徑流量成正相關植被涵養水源,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地質條件(土壤質地)河流流經喀斯特地貌區或沙質土壤區,河水易下滲,地表徑流減少蒸發干旱、半干旱地區蒸發旺盛,減少地表徑流人類活動沿岸取水會導致徑流量減小主要環節二、水循環海洋下滲和地下徑流:大氣降水到地面后,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由地下水的補給區向排泄區流動稱為地下徑流。地下徑流是徑流的一種,是枯水的主要來源。下滲地下徑流地下水會在構造條件下溢出地表,形成各種泉水主要環節二、水循環主要環節及分類下滲的影響因素:硬化的路面疏松的土壤二、水循環下滲少下滲多主要環節及分類下滲的影響因素:地勢的起伏二、水循環下滲少下滲多植被覆蓋率的多少下滲少下滲多主要環節及分類下滲的影響因素:二、水循環根系固水、固沙、固土降雨強度的大小,持續時間的多少下滲少下滲多主要環節及分類下滲的影響因素:二、水循環主要環節及分類下滲的影響因素:二、水循環探究:水汽輸送增多,降水增多,地表徑流增多,路面硬化,不利于下滲,排水不暢。今年夏天鄭州不尋常的洪澇是水循環的哪些環節發生了變化?二、水循環三、水循環的地理意義閱讀P88,總結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大氣水湖泊水

生物水土壤水

生物圈

巖石圈

大氣圈

水圈蒸發水汽輸送蒸發植物蒸騰陸地海洋地表徑流湖降水降水地下徑流下滲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1)聯系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和生物圈,促進了地球上各種水體更新,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2)維持了全球水體的動態平衡。(2)影響全球氣候的變化①緩解了不同緯度間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2)影響全球氣候的變化②水循環的強弱及路徑,直接影響各地的天氣過程,乃至區域的基本氣候特征;天氣過程氣候特征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我國六七月,長江中下游進入“梅雨”天氣③水循環的強弱變化,引發區域性的旱澇災害(4)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水和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地表物質被侵蝕、搬運和堆積,地貌得到發育和演化(5)降水和地表徑流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總結(1)聯系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和生物圈,促進了地球上各種水體更新,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2)維持了全球水體的動態平衡。(4)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水和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5)降水和地表徑流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3)影響全球氣候的變化①緩解了不同緯度間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水循環的強弱及路徑,直接影響各地的天氣過程,乃至區域的基本氣候特征;③水循環的強弱變化,引發區域性的洪澇、干旱災害;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有利影響:①修建水庫,改變地表徑流的季節分配,減少洪水期徑流量,增加枯水期徑流量;同時由于水面面積的擴大和下滲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發量。有利影響:②跨流域調水,改變地表徑流的空間分布,也可以使蒸發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有利影響:③植樹造林、保護濕地資源,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使下滲增多,減少地表徑流。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有利影響:④城市鋪設滲水磚,可減小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增大地下徑流量,減輕城市內澇。如果鄭州多一些這樣的滲水磚,損失會不會少一些?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有利影響:⑤實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有利于緩解旱情。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不利影響:①濫伐森林,破壞地表植被,平時會減少蒸騰,空氣中水汽減少,使降水量減少;降雨時,下滲減少,大量地表徑流產生匯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不利影響:②圍湖造田則減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減弱了湖泊水體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徑流,減少下滲,減小地下徑流,地面蒸發量增加,易造成城市內澇。不利影響: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④河流上游地區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下游水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⑤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現斷流,綠洲地區出現生態惡化和土地荒漠化。不利影響: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環節實例或人類活動的影響水汽蒸發興修水利工程、水庫(增加),灌溉(增加)植物蒸騰植物造林(增加),濫砍濫伐(減少)降水人工降水水汽輸送人類不可干預地表徑流隨下滲增而減,跨流域調水(增加),引水灌溉(增加),修建水庫(減少),填河改陸、圍湖造田(減少),植樹造林(減少)地下徑流隨下滲增加而增,開采地下水(減少)地下工程建設,修建地下交通線路都會破壞滲流區的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的滲透方向下滲植物造林(增加),滲水磚(增加),海綿城市(增加),建水庫(增加),濫砍濫伐(減少)硬化地面(減少)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洪澇災害是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廣,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洪水災害: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劇上漲,水流沖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壩所造成的災害。

雨澇災害: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等使低洼地區積水、淹沒的現象。水體來源+造成結果補充材料: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時間分布: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節)。補充材料: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時間分布: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節)。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補充材料: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我國多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是造成我國多洪澇災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風活動異常,雨帶停留時間偏長,形成持續性暴雨,引發洪澇災害;②臺風活動產生的暴雨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形成洪澇災害的重要原因。人為原因:破壞植被、圍湖造田等。01淹沒農田洪澇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沒農田。02破壞基礎設施洪水會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03引發生態問題洪澇還會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問題。04容易引發疫情此外,洪澇過后容易引發疫情,威脅人類身體健康。2.危害3.洪澇災害的成因(具體某一地點)洪水的發生以自然原因為主,但人類不合理的活動也可能誘發或加劇洪水災害自然原因流域狀況降水強度降水強度大,歷時長,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低匯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水系狀況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河道河道彎曲入海口入海口狹窄排水速度減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堵塞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壩潰決多種因素造成堤壩潰決人為原因破壞流域內植被導致流域內匯水速度加快,加劇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積,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減小圍湖造田使湖泊對洪水調節能力減弱建筑物占據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區給洪水的分流帶來困難排水系統不完善給洪水的分流帶來困難地面硬化給洪水的分流帶來困難4.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項目內容監測和預報利用氣象衛星對強降雨天氣、水情進行監測,能夠有效防御洪澇災害。提高強降雨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可以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防洪措施非工程措施①增強人們對洪澇災害的認識,提高防災減災意識;②合理規劃山區,嚴格控制亂砍濫伐,逐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③制定防洪的相關政策,提高防洪標準;④建立統一的減災防災管理體制,將防災減災納入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發展計劃中;⑤建立統一的防洪搶險指揮管理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設置防洪保險基金和加強洪泛區土地管理;⑥加強災前水利建設與減災科研投入,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和抗災等。自然原因流域狀況降水強度大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植被覆蓋率低水系狀況支流多河道彎曲入海口狹窄人為原因破壞流域內植被圍湖造田建筑物占據河道占用分洪區排水系統不完善地面硬化植樹造林堤壩潰決河道堵塞植樹造林整治河道、清淤河道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截彎取直開挖入海口退湖還田整治河道、合理規劃合理規劃、修建蓄洪區合理規劃、大力修建排水管網減少硬化,增加綠地,海綿城市建設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1)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造成該城市內澇的原因是什么?①夏季多暴雨,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②城市化熱島效應增強,城市暴雨增多等。③城市化使植被減少,涵養水源能力減弱,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加大;④路面硬化導致下滲作用減小,地表徑流增多,流速增大。⑤地勢低洼,排水系統不完善,地表徑流排水不暢;⑥河流、湖泊等蓄洪區減少,調蓄徑流的能力減弱等;(2)針對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請提出解決措施。①植樹種草,增大綠化面積;②使用滲水磚,增加雨水下滲;③完善城市排水系統,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排泄;洪水中自救與互救

問題探究:魚鱗坑是黃土高原常用的生態整地方式,是在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錯排列,狀若魚鱗,故稱魚鱗坑。魚鱗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樹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試從水循環的角度想一想,魚鱗坑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魚鱗坑一般建在較陡的坡上,下雨時可攔蓄坡面徑流;在魚鱗坑中植樹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滲作用,達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