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第9課《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精品實用高效教學設計【導入新課】人生常常面臨種種選擇,在生與死、義與利面前,是舍生取義,還是見利忘義?文天祥的選擇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的選擇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迸岫喾频倪x擇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彼麄優槭裁匆@樣的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吧?!緦W習目標】1、反復誦讀,疏通文意。2、探究本文的論證思路,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3、認識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進步性及現實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咀髡吆喗椤棵献?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政治主張:“施仁政”“民貴君輕”“行王道”;主張和平,反對戰爭。還主張人性是善的,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禮讓之心、是非之心?!咀髌泛喗椤俊睹献印饭财咂?,是記錄孟子與其弟子的思想言論和政治活動等的書?!睹献印贰洞髮W》《中庸》《論語》合稱“四書”。孟子的文章自成風格,其文思想深刻,說理透徹,氣勢充沛,開合自如,長于論辯,有很強的說服力。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咀忠糇中巍竣俨粸?wéi)茍得也②所惡(wù)③簞(dān)④羹(gēng)⑤蹴(cù)⑥不屑(xiè)⑦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朗讀停頓】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④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⑤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⑥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⑦是/亦不可以已乎【疏通文意】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欲:喜愛,想要亦:也,也是得兼:同時得到舍:舍棄者也:語氣詞,表示判斷義:正義,道義甚于:超過、勝過故:所以為:動詞,做茍得:茍且偷生惡:討厭,憎惡患: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如:假如,假使莫:沒有則:那么,就者:辦法,手段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由是:憑借某種辦法而:卻,轉折連詞是故:因此,所以非獨:不僅是心:這種本性喪:喪失譯文:魚,是我喜愛的東西;熊掌,也是我喜愛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會)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喜愛的東西;正義,也是我喜愛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會)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生命也是我喜愛的東西,(然而我)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厭惡的事情,但我厭惡的事情有超過死亡的,所以有的禍患我不躲避。如果人們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什么(手段)不用呢?按照這種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卻有人不采用它;按照這種方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卻有人不這么做。由此可見,人們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不僅賢明的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這種心,只不過賢明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簞:古代盛飯用的一種圓形竹器斗: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羹:帶湯汁的肉弗:不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蹴:踩踏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萬鐘:優厚的俸祿辯:同“辨”,辨別何加:有什么益處奉:侍奉得:同“德”,感恩、感激與:同“歟”,語氣詞鄉:同“向”,先前、從前為:為了,介詞為:接受,動詞是:這已:停止本心:本性,指人的羞惡之心譯文:一簞飯,一豆湯,得到它們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餓死。(然而,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饑餓的過路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踩踏后給他,乞丐也不愿接受。優厚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么)這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在為了住宅的華美卻接受了;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在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在為了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菊w把握】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明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舍生而取義者也”后來濃縮成一個成語“舍生取義”,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嗎?明確:為了維護正義而犧牲生命。【合作探究】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明確: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用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并論證了“舍生取義”這個中心論點。比喻論證,使要論述的道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2、第1段所說的“甚于生者”是指什么?“甚于死者”又指什么?明確:“甚于生者”指“義”;“甚于死者”指什么“不義”。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這個句子論證了什么內容?是從什么角度來論述的?這是什么論證方法?明確:論證了“舍生取義”的原因在于“重義輕生”。從正面論述中心論點。道理論證。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這兩個句子論證了什么內容?是從什么角度來論述的?這是什么論證方法?明確:論證了“茍且偷生”的原因在于“重生輕義”及后果。從反面論述中心論點。道理論證。5、這一正一反叫做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明確:對比論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把“重義輕生”和“茍且偷生”兩種不同的生死觀進行對比,鮮明、突出地論證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使文章更全面,更嚴密,更有說服力。6、“非獨賢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明確: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即“義”,也就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7、為什么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明確: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钡侵挥杏械赖碌娜瞬拍鼙3指呱械牟偈囟粏适菩模ㄌ煨浴⑻炝迹?。8、“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這兩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是從什么角度論證的?明確:舉例論證。舉“不是嗟來之食”的事例,說明了有的人把義看得比生更為珍貴(重義輕生),保持了“本心”,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舍生取義”這個中心論點。從正面論證了中心論點。(成語“嗟來之食”表示帶有侮辱性的施舍)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這兩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是從什么角度論證的?明確:舉例論證。舉“接受萬鐘俸祿”的事例,說明有的人見利忘義,喪失了“本心”,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舍生取義”這個中心論點。從反面論證了中心論點。10、這一正一反兩個事例又叫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明確:對比論證。從正反兩方面舉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舍生取義”這個中心論點,使文章更全面,更嚴密,更有說服力。11、《魚我所欲也》中,“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孟子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在孟子看來,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明確:因為“義”的價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棄“義”的前提,用“不辯禮義”之財來讓人茍且求生,更何況是出于讓“貧乏者”“得我”的個人目的。12、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明確: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13、說說本文的論證思路。明確:文章開頭用魚與熊掌的比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時應當舍生而取義這個中心論點,接著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論點進行理論論述,最后進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2段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中心論點,告誡人們應該以“義”為重,不要失去“本心”。全文論證思路嚴密,說理透徹,氣勢充沛,論證有力,語言流暢。14、歸納主旨明確: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闡述了“生”與“義”的關系,并指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從而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應該以“義”為重,不要失去“本心”。15、在說理的過程中,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明確:①比喻。舍魚而取熊掌的比喻,恰當地說明了人們在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②對比。將“生”和“義”對比,“死”與“不義”對比等。③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④反問:“是亦不可以已乎?”強調見利忘義的做法應該停止?!緦懽魈厣浚?)句式整齊,論證嚴密。(2)善用比喻和對比。(3)語句流暢,氣勢充沛?!就卣寡由臁?、“舍生取義”的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明確: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棰谖易詸M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T嗣同③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2、為“舍生取義”補充兩個事實論據。明確: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敗被捕后,面對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體現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②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泰然赴死,體現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③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體現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④聞一多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發表最后一次演講,體現了“舍生取義”的高貴品質?!菊n堂檢測】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①本文通過的__________的取舍、簞食豆羹的取舍、__________________的取舍等方面論證了“義”和“不義”的存在。②本文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文中與“不吃嗟來之食”意思相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作者認為那些見利忘義者敢于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文中“一簞食”的舉例,讓人想起孟子在《滕文公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謂大丈夫?!雹崦鎸υy治者高官厚祿的誘惑,文天祥斷然拒絕,因為他深知背信棄義換來的高官厚祿,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魚我所欲也》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魚與熊掌萬鐘(豐厚的俸祿)②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③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⑤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⑥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