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頁重慶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配套工程(新鳳中路及內環改道)
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設計依據1.1建設方設計委托書及與我院簽訂的建設工程設計合同;1.2業主提供的1:500地形圖;1.3我院所作的本工程道路及相關專業施工圖設計文件;1.4我院設計人員現場踏勘收集的相關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1.5《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1.6《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重慶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渝發改交[2014]1426號,2014.12.22)1.7《重慶西站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市政道路建設工程方案設計文件》(重慶市設計院,2014.11)1.8《重慶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配套工程(新鳳中路及內環改造)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5.1)1.9《市政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函》(重慶市規劃局,渝規市局方案函[市政][2014]0500號,2014.10)1.10《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建設工程方案設計并聯審查協辦意見復函》(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渝建方案協辦【2014】27號,2014.9)1.11《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重慶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配套工程(新鳳中路及內環改道)初步設計的批復》(渝建初設[2016]15號)1.11業主提供周邊道路及管網設計資料;1.12設計采用的主要標準: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4版)2)《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3)《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4)《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5)《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6)《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7)《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41-2008)設計原則2.1執行國家關于環境的保護政策,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規范及標準;2.2以城市總體規劃和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為指導,在現狀管線勘測及道路設計資料的基礎上,對排水系統進行分析研究,為規劃區內人口和經濟增長提供安全的水環境。2.3排水管網設計應滿足地區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排水管道均按遠期設計,并能適應片區建設需要。2.4新建排水管網充分考慮區域排水現狀及地塊建設的情況,結合地塊建設規劃,在排水管道斷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適應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2.5排水管網設計注意技術性與經濟性相結合。尊重事實,在滿足設計標準的前提下,盡量考慮利用現有管網體系和排水設施,并將其整合以發揮功能。2.6設計選材在不斷總結科研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既考慮技術發展的趨勢,積極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同時又兼顧經濟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產品及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符的材料和產品。2.7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慮各種城市管線的敷設走廊,在考慮經濟性的同時預留足夠的空間,為管線綜合提供條件。工程概況本項目屬于重慶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配套工程。本次施工圖設計范圍主要包括新鳳中路(含新鳳中路下穿道)、內環快速路拓寬還建(新鳳中路下穿處)、施工期間內環快速路臨時轉換道以及新鳳中路臨時轉換道等內容。新鳳中路起點位于沙坪壩區西山村,線路呈南北走向,下穿新區大道和內環快速路后,終點止于重慶市上橋稅務所,路線全長2984.214m。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設計車速50km/h,雙向六車道。新鳳中路下穿道(含敞口段)全長1812.508m,設計車速50km/h,雙向四車道。本次設計施工圖設計文件按照專業共分為六冊。第一冊為道路;第二冊為下穿道及支擋結構;第三冊為橋梁;第四冊為框架結構;第五冊為道路排水、電照、交通、綠化;第六冊為臨時交通。初步設計審查意見及執行情況2015年6月9日下午,市城鄉建委在機關辦公大樓16樓設計處會議室組織召開了重慶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配套工程(新鳳中路及內環改道)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會。給排水專業審查意見及回復情況如下:1)本工程雖然有高家花園水廠和豐收壩水廠聯合供水,但是供水壓力不能滿足消防用水壓力要求,應在施工圖設計前核實水壓資料,如水壓不足,則應增加消防水池和增壓設施。回復:按專家意見,在施工圖設計前核實水壓資料,確保下穿道消火栓系統水壓達到規范要求。2)圖號CX-X-02,消火栓系統中的倒流防止器不應采用地下式,并應采取防粉塵和被水淹沒的措施。(GB50974-8.3.5)回復:按專家意見復核,改用地上式倒流防止器,選型為圖集《倒流防止器選用及安裝》(12S108-1)第14頁,法蘭連接減壓型倒流防止器室外地上式安裝(帶水表)。已修改CX-X-02下穿道消防給水系統圖及相應說明。3)圖號CX-X-03,圖中從市政給水管道接入的四個水表的方向均不正確。回復:按專家意見復核并修改水表方向。排水工程概況現狀流域本次排水設計區域位于九龍坡區和沙坪壩區的交界處,亦為華巖流域和清水溪流域(楊公橋流域)的分界處,現狀排水管道遵循上述排水流域分界,呈南北兩部分分區域排放。現狀排水概況本項目中現狀排水管道主要集中于老火車東站與老鳳中路之間區域,其中老鳳中路是區域內排水的主通道,雨、污水分別向南和北排放。南面雨水最終進入華巖水庫和現狀沖溝,北面雨水最終排入清水溪;污水則排入華巖水庫和清水溪沿岸污水截流干管。根據收集到的現狀管線資料,項目范圍內沿原鳳中路和火車站有一現狀箱涵,孔徑B×H=1.2m×1.1m~2.3m×1.2m,由華巖路排至原鳳中路再經原火車站站場最終排入清水溪,其上游管道經新鳳中路K1+050、K1+100、K1+500自東向西穿過,管徑分別為DN400、1400x1300、DN800,均為合流管涵。另外K2+200及K2+510處分別有1000x1000和DN1000雨水管涵自東向西穿過新鳳中路,最終排入清水溪。本次設計排水概況新鳳中路起點位于沙坪壩區西山村,線路呈南北走向,下穿新區大道和內環快速路后,終點止于重慶市上橋職業學院,路線全長2984.214m。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設計車速50km/h,標準路幅寬度35m。新鳳中路起、終點與原鳳中路線位重合,在西站站前廣場段將原鳳中路線位向東側偏移,在起終點新建及還建管網與原鳳中路管網接順。雨污水采用雙側布置,雨水管線總長約5.7Km,污水管線總長約4.7Km,雨水箱涵2座,總長約1.8Km。設計范圍內以下沉廣場為界,北側屬清水溪流域,南側屬華巖流域,北側雨水主要通過北側箱涵匯集后排入清水溪,南側雨水主要通過南側箱涵匯集后排入華巖水庫。污水北側最終接入清水溪旁截污干管,南側最終接入華巖水庫截污干管。為方便兩側地塊雨污水接入,雨污水預留接口結合道路交叉口布置,間距控制為150m。主要設計標準和參數污水計算污水定額根據《重慶市主城區中梁山組團A、D標準分區(重慶西站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本次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按500L/d計,人口計算按人均建筑面積40m2計,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5%計。本次設計為新建區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污水系統規模按遠期規劃進行設計。污水管道流量按人均綜合污水量進行計算,公式如下:式中,Qs——設計污水流量(l/s);N——服務面積人口數量;q——人均綜合污水量(l/cap.d);q=人均最高日用水量×85%Kz—污水量總變化系數,按下表確定:污水平均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總變化系數2.32.01.81.71.61.51.41.3雨水計算本次設計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雨水設計流量,公式如下:Qs=qΨF雨水量計算采用重慶市主城區暴雨強度修訂公式中的沙坪壩公式計算,公式為:=1\*GB3①1年≤P≤10年時:(L/s?104m2)=2\*GB3②10年<P≤100年時:(L/s?104m2)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按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取5年;下穿道排水泵站按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地下通道,并適當提高,取50年。雨水箱涵按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方案階段成果確定的斷面。并以50年一遇重現期進行復核。道路綜合徑流系數Ψ取0.7;涵洞綜合徑流系數Ψ取0.6,下穿道敞口段徑流系數取0.95。道路地面集水時間t1取5~10分鐘,涵洞地面集水時間t1取10~15分鐘,下穿道敞口段地面集水時間t1取1~2分鐘。雨水系統平縱設計雨水管道布置原則雨水系統的收集既要考慮到雨水能順利地從匯水區域內排出,又要考慮到經濟與合理性。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體。2)結合道路和地塊規劃布置,由于道路通常都是地面徑流的集中地,所以雨水管渠應平行道路敷設。3)雨水排出口宜分散布置,以便雨水就近排放,使管線較短,減小管徑。4)雨水口布置應使雨水不漫過路口,因此雨水口布置在交叉路口的匯水點上和低洼處,并適當增設雨水口。雨水口間距取決于道路縱坡,路面積水以及雨水口進水量,本次設計取值為15至35m。同時檢查井間距和雨水口配套布置。雨水管道平面布置本次設計新鳳中路標準路幅寬度為35m,雨水管雙側布置于車行道下,距路沿石1.5m,詳《綜合管網橫斷面圖》。雨水檢查井間距按30m控制,覆土按2m控制。其中K0~K2+240段僅道路路面、路沿石及人行道面層進行改造,本段利用現狀雨水管網,僅進行相應的提升,并更換井蓋井座和加固處理。與周邊道路雨水管網銜接由于項目為重慶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市政配套工程,且本次設計鳳中路為西客站提供主要交通及管網服務的主干道,西客站及周邊地塊雨污水主要由鳳中路承接,業主組織西客站及周邊道路設計單位進行了多次對接,并提出相應管道容量及標高需求,其中雨水接口共5個,具體坐標,需求底標高及管道規模和本次設計預留底標高及管道規模見下REF_Ref436575796\h表61。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1雨水接口對接情況一覽表編號需求情況預留情況檢查井坐標井底高程管道規模井底高程管道規模對應井編號1X62763.463297.19d600297.181d600Y-91-1Y51461.5732X62885.888296.01d800295.864d800Y-97-1Y51456.0173X62001.479295.4d1400箱涵涵0+26處預留跌水附井Y51465.9434X62045.124298.471d800298.471d800Y-48-1Y51399.8895X61719.285290.4d1600290.4d1600Y-37-1Y61324.379注:1~5號接口均為重慶市設計院南北循環道需求接口。雨水出口本次設計新鳳中路雨水總體分為4段排放:其一,設計起點至K0+160段,接入起點處現狀雨水管網;其二,K0+160至K1+540段,接入1號涵洞(九龍坡區雨水箱涵);其三,K1+540至K2+620段,接入2號涵洞(沙坪壩區雨水箱涵);其四,K2+620至設計終點。接入K2+920處橫穿內環DN1600管道(西環立交改造設計新建)。雨水管道水力計算根據確定的設計標準和參數,對雨水管道進行水力計算,計算結果如下: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2雨水管道水力計算表雨水管段匯流面積重現期徑流系數暴雨量管徑粗糙系數坡度流速過流能力起點終點(ha)(年)(m3/s)(mm)(m/s)(m3/s)現狀0.7950.70.2314000.0103.8%4.200.53現狀0.8450.70.2454000.0103.8%4.200.53Y-1Y-145.2050.71.5198000.0102.0%4.842.43Y-15Y-274.8450.71.41810000.0100.3%2.1741.71Y-28Y-5926.950.77.85518000.0100.7%4.91312.50Y-60Y-670.3350.70.0474000.0100.4%1.3630.17Y-69-2Y-682.8350.70.8266000.0101.5%3.4600.978Y-84Y-703.9450.71.1518000.0101.0%3.4201.719Y-85Y-1129.6750.72.82412000.0100.3%2.4552.966Y-117Y-1120.8650.70.2515000.0100.3%1.3690.269Y-159Y-156-116.2250.74.73614000.0101%4.9667.645雨水管道內澇重現期復核城鎮內澇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降雨期間的地面積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根據規范分類,沙坪壩區屬于特大城市,內澇重現期取上限100年。使用推理公式法進行內澇重現期復核:=1\*GB3①雨水管渠按壓力流計算其臨界設計流量,即雨水管渠處于超載狀態,其水力坡度如上圖。i=H1-(h2+管高+0.5)/LV=(1/n)R2/3i0.5臨界流量Qp=vA=2\*GB3②用內澇重現期計算內澇重現期下的設計流量Q100。=3\*GB3③內澇風險判斷臨界流量Qp大于內澇重現期設計流量Q100時,滿足內澇城鎮內澇防治要求,當臨界流量Qp小于內澇重現期設計流量Q100時,需進一步復核是否滿足地面積水設計標準。復核表如下:雨水管段匯流面積重現期徑流系數暴雨量管徑粗糙系數壓力流坡度流速臨界流量起點終點(ha)(年)(m3/s)(mm)(m/s)(m3/s)現狀0.791000.70.3624000.0100.044.310.54現狀0.841000.70.3854000.0100.0424.420.55Y-1Y-145.201000.72.3858000.0100.0214.962.49Y-15Y-274.841000.72.2210000.0100.0093.762.96Y-28Y-5926.91000.712.34018000.0100.0167.4318.91Y-60Y-670.331000.70.0734000.0100.0112.260.28Y-69-2Y-682.831000.71.2986000.0100.0496.251.77Y-84Y-703.941000.71.8078000.0100.0103.421.72Y-85Y-1129.671000.74.43612000.0100.0104.485.07Y-117Y-1120.861000.70.3955000.0100.0274.110.81Y-159Y-156-116.221000.77.44114000.0100.0257.8512.09雨水箱涵設計本工程共設計兩條箱涵,箱涵方案階段由業主委托的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我院在通過評審及行洪論證的方案成果基礎上,根據本次施工圖設計的實際情況調整,但平面位置及斷面大小均依據該成果。1)箱涵平面位置1號箱涵(2.6x2.5~3.0x3.2m)起于大件路,與現狀1.3x1.4m的現狀箱涵接順,然后向南沿鳳中路車行道下敷設,收集沿線地塊雨水后排入東南面的華巖水庫。1號箱涵總長1259m,至設計終點接入新建1號明渠明渠,新建1號明渠長50m,終點順接華巖水庫,出口底標高280.462。1號箱涵及1號明渠均采用明開挖,與下穿道并行段與下穿道共基坑開挖。2號箱涵(3.0x3.4~4.0x2.5)起于張家灣成渝下穿道附近,與現狀沖溝接順,然后向北沿鳳中路車行道下敷設,收集沿線地塊雨水后,排入北面西環立交清水溪改造段。2號箱涵總長360m,至設計終點接入新建2號明渠,新建2號明渠長125.8m,終點順接3號明渠,2號明渠出口底標高288.066。3號明渠斷面為8.35mx5.8m,總長50m,起點接現狀箱涵,終點接西環立交清水溪改造段起點(2孔4x4),3號明渠起點底標高288.165,終點底標高288.094。2號箱涵除穿內環段外采用明開挖,穿內環段涵2+90~涵3+60(2號箱涵終點)采用暗挖,暗挖工藝及結構設計詳本冊結構部分。箱涵沿道路鋪設,主要受下穿道及立交匝道影響,具體平面位置詳《箱涵平面圖》。2)箱涵縱斷面設計為保證周邊雨水自流接入,同時避免與埋設較深的污水管線高程沖突,覆土按3m控制,坡度0.005,局部坡度較大段采用階梯跌水,階梯坡度0.005。箱涵縱斷面設計詳《雨水箱涵縱斷面設計圖》3)箱涵水力計算箱涵水力計算如下(根據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水力計算成果):雨水涵洞水力計算表箱涵設計管徑(mm)(BXH)設計坡度設計流速(m/s)過流能力(L/s)設計流量(L/s)匯水面積(hm2)1#箱涵3.0x3.2m0.0054.193815630360942#箱涵4.0x2.5m0.0053.439576329401024)箱涵結構設計=1\*GB3①設計年限本涵洞工程為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設計,排水系統規模均按遠期規劃進行設計。=2\*GB3②設計指標(1)斷面尺寸:B×H=3.0×3.4m;B×H=4.0×2.5m;B×H=2.6×2.5m;B×H=2.8×3.0m;B×H=3.0×3.2m。(2)填土最大高度:5m。注:填土高度系指箱涵頂面到路面頂面的最大高度差,包括路面厚度在內。(3)頂板、底板及側墻厚:0.30m~0.50m;基礎厚:0.15m。(4)設計荷載:城—A級。(5)填料設計參數:土的容重γ=20kN/m3,計算內摩擦角Ф=30°=3\*GB3③設計要點(1)箱涵橫向按框架結構計算。(2)箱涵所受恒載包括箱涵自重、箱涵側面及頂面填土的重力,箱涵頂汽車荷載等。(3)箱涵頂填土對箱涵的豎向壓力按土柱重力計算,在進行計算時,行車荷載按車輪或履帶著地面積的邊緣向下作30°分布,當幾個車輪或兩條履帶的壓力擴散線相交重疊時,則擴散面積以最外邊的擴散線為準,不計車輛荷載的沖擊力。=4\*GB3④箱涵材料要求(1)混凝土:箱涵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得小于P8;基礎采用C20混凝土。(2)鋼筋:設計采用HPB300、HRB400鋼筋:HPB300鋼筋其抗拉、抗壓設計強度為250MPa,HRB400級鋼筋其抗拉、抗壓設計強度為330Mpa,,除特殊說明外,直徑d≥12mm者采用HRB400熱扎螺紋鋼筋;直徑d<12mm者采用HPB300熱扎圓鋼筋。直徑d≥20mm者采用等強度直螺紋機械連接,連接等級達到Ⅰ級標準。=5\*GB3⑤箱涵施工(1)箱涵溝槽開挖遇地質情況局部土質較差時,可根據現場情況減緩邊坡或采取支護措施以保證安全。施工中應加強對邊坡的監控量測,確保施工安全。(2)箱涵溝槽施工到位后,及時進行封底工作。根據現場實際開挖情況,對地基承載力做現場試驗;不良地基處理:當涵洞底標高以下的地基達不到承載力要求時,應將其挖除進行換填處理,換填料根據不良地基層厚度確定:當達不到要求的地基層厚度小于0.3m時直接用C20素混凝土回填至底標高,當基底為淤泥時,換填厚度為3.0m,上部0.5m采用級配碎石換填,下部2.5m范圍采用塊片石換填,塊片石料粒徑10~50cm,且粒徑小于30cm的片石含量不得超過20%,強度不小于25MPa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若達不到承載力要求的地基厚度大于3m時,通知設計人員現場處理。基礎換填時基礎范圍各方向加寬1.0m,按1:1坡率放坡。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段,若承載力未達到設計要求,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會同建設單位和質監部門等進行處理、確保工程質量。(3)在鋼筋綁扎時應設置一定數量墊塊及馬凳筋,確保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鋼筋就位準確。施工中如發生鋼筋空間位置沖突,可適當調整普通鋼筋布置,但應確保鋼筋的根數和凈保護層厚度(4)模板要求尺寸準確,表面平整;同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濕砼爆模,確保澆出的混凝土尺寸準確。模板應涂刷正規的脫膜劑,表面光潔美觀、無銹斑和異色痕跡。(5)各段應嚴格控制斷面尺寸,施工誤差應限制在施工規范允許的偏差之內。(6)應嚴格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和強度,在澆筑新混凝土前應將舊混凝土的接縫面鑿毛潔凈,以保證新舊混凝土的整體性,并注意混凝土的養護。(7)箱涵兩側回填應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后進行,并應同時均勻回填,分層夯實密實,密實度要求同道路路基且大于94%(當場平或道路設計有更高要求時按更高要求進行回填)。(8)涵洞的出口與洞身建筑應設縫隔開。縫寬3厘米,并填以瀝青麻絮或其它不透水材料。(9)涵身在順水方向的沉降變形縫應根據現場實際地形、地質情況設置。除地形、地質變化較大處、基礎埋置深度不一或基礎對地基的壓力變化較大處,涵洞跌水段跌水處以及基礎填挖交界處應設置沉降變形縫外,其他部位按照巖質地基每隔10m設置一道,土質地基每4~6m設置一道設置。沉降縫應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洞口部分與洞身部分應分離砌筑。沉降縫寬3cm,縫內填瀝青麻絮。沉降縫下設置60×80cm的C25素混凝土沉降縫基礎。(10)箱涵八字式進出口詳見箱涵出水口大樣圖。箱涵進水口須與現狀涵洞出水口接順,出水口須通過明溝與現狀河溝接順。(11)施工期間頂板上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施工垃圾。(12)箱涵基礎墊層澆注時要求滿足相關規范要求,且平整度要求不得超過3cm。(13)凡因施工需要,斷開的鋼筋當再次連接時,必須進行焊接,并應符合施工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14)箱涵兩側及涵頂回填必須待箱涵混凝土達到100%設計強度且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小于7天后方能進行箱涵兩側及涵頂的回填。(15)施工時應結合施工條件和施工工藝安排,盡量考慮先預制鋼筋骨架(或鋼筋骨架片),鋼筋網片,在現場就位后進行焊接或綁扎,以保證安裝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6)箱涵結構施工如設計文件未作特別說明,均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F50-2011)的有關規定進行。5)超前大管棚預支護設計(1)管棚超前預支護采用外徑φ127mm、壁厚8.0mm的熱扎無縫鋼尖管,鋼管前端呈尖錐狀,尾部焊接φ10加勁箍,管壁四周鉆4排φ20mm壓漿孔,施工時鋼管沿隧道周邊以1外插角打入圍巖,插入鋼筋籠,再灌注M30水泥砂漿,其環向布置間距為40cm。(2)管棚固定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管棚套拱內設φ150孔口管(根數與管棚根數相同)。6)超前小導管預支護設計(1)超前小導管預注漿采用φ42mm.壁厚4mm的熱軋無縫鋼管加工制成,長400cm,鋼管前端加工成錐形,尾部焊接φ6.5鋼筋加勁箍,管壁四周鉆四排φ6mm壓漿孔,施工時鋼管沿隧道周邊以15°外插角打入圍巖。(2)超前小導管預注漿應有不小于1.0m的搭接長度。(3)超前小導管設計參數:鋼管規格:熱扎無縫鋼花管,φ42,壁厚4mm。管距:環向間距40cm。注漿材料:M20水泥砂漿或M20水泥漿。箱涵暗挖段全斷面開挖施工,采用大管棚加超前小導管進行預支護施工。首先采用管棚進行加固支護,再用頂進法將預制箱涵用千斤頂頂進,箱涵每次開挖進尺為2.5m,管棚在的搭接長度不小于5m,且開挖時應在開挖面采用超前小導管進行預加固。污水系統平縱設計污水管道平面布置本次設計新鳳中路標準路幅寬度為35m,污水管雙側布置于人行道下,距路沿石2.8m,詳《綜合管網橫斷面圖》。雨水檢查井間距按25m控制,覆土按2.5m控制。在K1+780至設計終點段,由于新鳳中路與內環快速路并行,無開發地塊,沒有污水接入需求,故本段僅涉及有東側污水管。其中K0~K2+240段僅道路路面、路沿石及人行道面層進行改造,本段利用現狀污水管網,僅進行相應的提升,并更換井蓋井座和加固處理。與周邊道路污水銜接由于項目為重慶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市政配套工程,且本次設計鳳中路為西客站提供主要交通及管網服務的主干道,西客站及周邊地塊雨污水主要由鳳中路承接,業主組織西客站及周邊道路設計單位進行了多次對接,并提出相應管道容量及標高需求,其中雨水接口共5個,具體坐標,需求底標高及管道規模和本次設計預留底標高及管道規模見下REF_Ref436575796\h表61。表STYLEREF1\s7SEQ表\*ARABIC\s11污水接口對接情況一覽表編號需求情況預留情況檢查井坐標井底高程管道規模井底高程管道規模對應井編號1X62023.601299.017d400298.549d400W-81Y51447.1412X61724.868290.6d500289.811d500W-39-1Y51325.4733X62259.902299.0d400299.0d400W-42-1Y51425.4934X62612.048299.0d800298.654d400W-98Y51454.677注:1、2號為重慶市設計院南北循環道需求接口,3、4為鐵二院廣場需求接口。污水下游接口本次設計范圍內污水總體分為3段排放:其一,設計起點至K0+160段,順坡向接入起點段原鳳中路現狀污水管;其二,K0+160至K1+540段,從K0+240處接入H8路;其三,K1+540至設計終點段,接入西環立交改造新建污水管,最終穿過內環接入沿清水溪截污干管。污水管道水力計算根據確定的設計標準和參數,對污水管道進行水力計算,計算結果如下:排放口設計管徑設計坡度設計流速過流能力設計流量變化系數K服務面積(mm)(m/s)(L/s)(L/s)(hm2)W-46d5000.0031.84721811.699W-142-2d5000.00331.9290.61215.41.6117.8排水管渠及附屬設施設計管材目前許多新排水管材涌現,雙壁波紋管、玻璃鋼管逐漸得到推廣,其流水性能好,耐沖刷腐蝕,安裝方便,綜合考慮造價、使用功能、安全等各方面問題,從技術經濟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本次設計排水管采用鋼帶增強聚乙烯(PE)螺旋波紋管,環剛度SN≥8000N/㎡,本工程中所標注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內徑。管徑d300的雨水口連接支管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鋼帶增強聚乙烯(PE)螺旋波紋管應符合《埋地排水用鋼帶增強聚乙烯(PE)螺旋波紋管》(CJ/T225-2011)的規定。與檢查井連接可采用“中介層”作法,詳見CECS164:2004《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術規范》或廠家說明。國標鋼筋混凝土管材應符合國家標準《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關規定。管道斷面形式:本工程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圓形斷面。管道基礎鋼帶增強聚乙烯(PE)螺旋波紋管采用砂墊層基礎,詳細作法參照本設計圖冊《砂墊層基礎大樣圖》。管頂覆土深度在0.7~5.0m的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礎,做法詳06MS201-1第17頁;覆土在5.0~7.5m的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礎,做法詳06MS201-1第19頁。管道基礎在接口部位的凹槽,在鋪設管道時隨鋪隨挖。凹槽長度為0.4~0.6米,深度為0.05~0.1m,寬度為管道外徑的1.1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隨即用砂回填密實。管道采用承插接頭,管道承口應放在進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排水管道地基處理應滿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管道基礎對承載力的要求,地基承載力0.20MPa。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時,可按道路密實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標高后,再開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大于3m時,應按道路密實度要求回填至管頂以上1.5m后,再開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應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級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礎。管道施工回填壓實后,再分層回填壓實至設計路面高程。當開挖溝槽基礎為巖石時,槽底應超挖200mm,采用砂礫石回填至設計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礎。管道接口鋼帶增強聚乙烯(PE)螺旋波紋管采用電熱熔絲承插連接,管道承口應放在進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與檢查井連接采用短管連接,管道與井壁間采用中介層,加水泥沙漿,中介層材料由廠家提供,承插頭距離檢查井不小于1.5m。鋼筋混凝土管道接口基礎較好時其接口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剛性接口,做法詳06MS201-1第28、29頁。對于軟土基礎接入檢查井或涵洞處等構筑物和巖土分界段有可能發生不均勻沉降的排水管段處,采用現澆混凝土套環柔性接口,當管道縱向不均勻沉降的范圍較大時,應在管段上連續設置一個以上的柔性接口,柔性接口部位的現澆混凝土基礎應用變形縫分離,做法詳06MS201-1第35~36頁。普通檢查井1)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檢查井做法詳見排水檢查井大樣圖相關部分。2)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檢查井做法詳見本圖冊排水檢查井大樣圖相關部分。3)檢查井井身大于5.5m時,采用超深檢查井,詳相關大樣。根據“渝新整治辦發〔2010〕9號”通知要求,統一采用防盜鑄鐵井蓋及蓋座。按其承載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選用B125類型,車行道上最低選用D400類型。井座采用方形,井蓋采用圓形;爬梯均采用新型復合材料成品。所選井蓋應符合國家標準《檢查井蓋》(GB/T23858-2009)的要求。檢查井蓋應滿足通氣要求,至少設有兩個不小于5cm的通氣孔。為避免井蓋損壞或缺失時發生行人墜落檢查井的事故,檢查井需安裝防墜落裝置。防墜落裝置應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100kg),并具備較大的過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間雨水從井底涌出時被沖走。防墜落裝置包括防墜落網、防墜落井箅等,本項目采用放墜落網,詳本圖冊大樣。跌水井當跌落水頭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礙物或管內計算流速超過最大設計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時,設置跌水井。跌水井井蓋、井座、爬梯同一般檢查井要求。詳大樣圖。涵洞跌水附井雨水管接入涵洞涵洞處采用跌水附井的形式,在箱涵側壁開孔,具體詳《跌水附井大樣圖》。涵洞檢查井為方便涵洞的檢修及維護,在箱涵頂板靠近側壁位置開孔,并設置爬梯,涵洞檢查井間距按120m控制,具體詳《涵洞檢查井大樣圖》。雨水口本工程采用C30砌塊砌筑雙篦雨水口。雙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應低于35L/s。雨水口連接管管徑為d300mm,以>1.5%的坡度接入臨近雨水檢查井,管材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管。道路豎曲線最低點、道路交叉口附近及未置于道路最低洼處的雨水口,在實施時應調整至實際路面的最低洼點,以保證有效收水。雨水口低于路面3~5cm,以保證有效收水。雨水口做法詳見相關大樣圖。隧道排水設計泵站排水量計算本工程下穿道排水包含雨水排水、消防水、結構滲水、沖洗水。下穿道敞開部分暴雨設計重現期采用50年,地面集流時間為1分鐘,管內流行時間取1分鐘,徑流系數為0.95。結構滲水量按1升每天每平方米。沖洗水量按4.0立方米每天沖洗一次計(消防時不考慮沖洗水量)。下穿道內消防、廢水及敞開部分的雨水通過邊溝收集,分兩段排放。其一,下穿道起點~K1+180段,起下穿道起點處接入本次新建雨水管;其二,K1+180~K2+336.27段進入泵房提升后進入新鳳中路本次設計雨水管網系統。在下穿道兩側設置排水溝,坡度與隧道結構坡度相同,匯集至泵站前池,為避免來水中含有較大顆粒對水泵造成危害,選用安全可靠的無阻塞潛水排污泵,同時嚴格控制蓋板溝的柵條間隙。雨量計算采用重慶市沙坪壩暴雨強度公式計算,暴雨流量公式為:Q=Ψ×F×qA、1年≤P≤10年時:(L/s?104mB、10年<P≤100年時:(L/s?104m式中q——暴雨強度,L/(s·hm2)t——降雨歷時,t=t1+t2t1——地面集流時間,按1min計t2——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t2=1min隧道敞口段集水范圍為K2+239.768至K2+336.27,約96.5m,集水范圍寬度為18m,共計0.09hm2。計算得暴雨流量為56L/s。最不利情況下,泵站極限流量包括三部分,消防水量、結構滲水量和雨水量。消防水量為20L/s,結構滲水量為8.80L/s,雨水量為56L/s,泵站極限流量為84.8L/s。本次設計下穿道泵站設兩臺潛污泵,在極限狀態下兩臺泵同時啟用,并聯運行排放流量為134.6L/s,能夠滿足極限工況的極限流量。泵站工藝設計=1\*GB3①泵站泵站規模:0.067m3/s(暴雨量的1.2倍)泵站主要設備及材料見下表:主要設備一覽表序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eq\o\ac(○,A)潛水排污泵Q=250m3/hH=17mN=18.5kW效率=89.4%泵重0.48噸臺2含2臺變頻自耦式安裝、無阻塞型,含控制箱泵體帶自動沖洗閥(一用一備)eq\o\ac(○,B)超聲波液位儀H=5m臺1宜與水泵控制系統配套采購eq\o\ac(○,C)電動葫蘆起重量1噸起吊高度9米臺1工字鋼軌道結構預埋主要材料一覽表序號名稱規格材料單位數量備注eq\o\ac(○,1)柔性防水套管(B型)DN200L=500Q235-A根2結構施工時預埋eq\o\ac(○,2)雙法偏心漸縮管DN150*DN200L=395Q235-A根2eq\o\ac(○,3)雙法短管DN200L=1000Q235-A根2eq\o\ac(○,4)雙法直管DN200L=2000Q235-A根2eq\o\ac(○,5)雙法短管DN300L=450Q235-A根2eq\o\ac(○,6)雙法90°彎管DN300L=450Q235-A根3eq\o\ac(○,7)雙法直管DN300L=4000Q235-A根2eq\o\ac(○,8)閘閥DN200個2eq\o\ac(○,9)止回閥DN200個2eq\o\ac(○,10)柔性防水套管(A型)DN300L=700Q235-A根3結構施工時預埋eq\o\ac(○,11)立管支架DN300套1eq\o\ac(○,12)立管支架DN200套1eq\o\ac(○,13)鋼管DN300L=1000Q235-A根2維護間風管eq\o\ac(○,14)給水PPR管DN25L=6000根1eq\o\ac(○,15)給水龍頭DN25個1泵房為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前池與機器間合建,平面內空尺寸4.0m*4.6m。在隧道側墻開門,泵房頂部設置起吊設備,方便水泵檢修。本次設計泵站為無人值守泵站,通過前池水位的變化來自動控制水泵的開啟臺數和運行時間。建筑面積:36.8m2,建筑耐火等級:一級。泵檢修預留孔為1100×800,施工前需復核預留孔尺寸是否滿足泵安裝需求。=2\*GB3②出水井出水井為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內空尺寸1.6m*2.0m,出水壓力管道接入池內,出水井上設檢修人孔。壓力出水井詳壓力出水井大樣。=3\*GB3③出水管出水井內雨水由DN400的雨水管道接入新鳳中路新建雨水管網。=4\*GB3④泵站給水為方便進行沖洗,在維護間內設置一個DN25水龍頭,并配備相應的沖洗軟管。(3)管材、基礎及接口給水管采用PPR給水管,熱熔接口,管道基礎為0.1m厚中粗砂基礎,偎砂至管頂以上0.5m。車行隧道內邊溝之間的連接管以及泵站壓力管均采用鋼管,鋼管與設備相接處采用法蘭連接外,其余均采用焊接。埋地鋼管采用120°中粗砂基礎。(4)鋼制管件防腐要求所有需作防腐處理的金屬構件均須先作除銹處理后再涂防腐材料。但直接埋入鋼筋砼的鋼管件外壁只作除銹處理,不得涂刷任何涂料。本工程金屬管件防腐采用改性聚氨酯新型高分子防腐涂料。防腐要求:1、埋地鋼管外防腐:要求手工除銹ST3級,采用新型高分子防腐涂料兩布四油,防腐層漆膜干厚度280~300um。2、浸泡在水中的鋼管或管件外防腐:采用手工除銹ST3級,采用新型高分子防腐涂料刷兩道底漆、兩道面漆,防腐層漆膜干厚度80~100um。3、直接埋入砼中鋼管外壁防腐:外壁僅采用手工除銹ST3級,不涂刷涂料。4、鋼管內防腐均:采用噴砂防銹Sa2.5級,防腐涂料刷兩道底漆、二道面漆,防腐層漆膜干厚度80~100um。5、鋼制構件(鐵管、支架、欄桿、樓梯等)均要求進行防銹處理后采用高分子防腐涂料涂刷一道底漆,二道面漆。面漆顏色根據各構筑物要求確定。管道溝槽開挖及回填設計管道及構筑物溝槽回填必須在混凝土及砂漿達到80%以上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回填要求分層壓實、對稱均勻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鋼筋混凝土管道,填料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塑膠管道具體砂墊層基礎大樣圖;當檢查井在車行道下時,應在檢查井周圍采用砂石回填,寬度為40cm,在道路范圍內,壓實度應達到道路路基密實度要求,同時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相關規定。管道及構筑物溝槽開挖邊坡應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證施工安全。溝槽開挖邊坡最陡值根據不同土質按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態保護工程生態環境監測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中的法律法規遵守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生產與質量管理考核試卷
- 碳酸飲料品質保證體系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設備研發考核試卷
- 托兒所服務的專業素養與培訓考核試卷
- 核能發電站退役與拆解技術考核試卷
- 紡織品市場營銷與消費者行為考核試卷
-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能力進階英語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右江民族醫學院《西語精讀II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工程施工聯系單范本完整版
- 施工單位現場動火證
- 回流爐操作作業指導書
- 棋牌興趣小組申請表
- 分公司變更登記申請書(樣表)
- 中國話劇史(本二·下)
- 執紀審查工作流程課件
- 普通診所污水、污物、糞便處理方案及周邊環境情況說明
- 四川省涼山州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統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7課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優質說課稿
- 2023年新高考數學(新高考Ⅰ卷)真題評析及2024備考策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