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2018年09月19日19時14分30秒_第1頁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2018年09月19日19時14分30秒_第2頁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2018年09月19日19時14分30秒_第3頁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2018年09月19日19時14分30秒_第4頁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2018年09月19日19時14分30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精品文檔精品文檔精品文檔精品文檔精品文檔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歷年真題試卷匯編1(總分70,考試時間90分鐘)1.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13年第1題)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聯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這形象地說明了運動和靜止是相互依存的.靜止是A.運動的衡量尺度 B.運動的內在原因C.運動的普遍狀態 D.運動的存在方式2.(2013年第2題)一位機械工程專家講過這樣一件事:“文革”中,他在農場勞動,有一天領導要他去割羊草。他沒養過羊,怎么認得羊草呢?但腦子一轉辦法就來了。他把羊趕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這位專家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意識到,“羊吃草”與“割羊草”兩者之間存在著A.主觀聯系 B.必然聯系C.因果聯系 D.本質聯系3.(2012年第2題)有這樣一道數學題:“90%×90%×90%×90%×90%=?”其答案是約59%。90分看似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然而,在一項環環相扣的連續不斷的工作中,如果每個環節都打點折扣。最終得出的成績就是不及格。這里蘊含的辯證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變引起質變C.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D.可能和現實是相互轉化的4.(2011年第1題)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在一次報告中以“一支粉筆多長為好”為例來講解他所倡導的優選法。對此.他解釋道:“每只粉筆都要丟掉一段一定長的粉筆頭,單就這一點來說,越長越好。但太長了,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斷。每斷一次,必然浪費一個粉筆頭,反而不合適。因而就出現了粉筆多長最合適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優選問題。”所謂優選問題,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積累 B.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C.堅持適度原則 D.全面考慮事物屬性的多樣性5.(2010年第2題)有一則箴言:“在溪水和巖石的斗爭中,勝利的總是溪水,不是因為力量,而是因為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著否定的因素C.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D.有其因必有其果6.(2010年第3題)下面這張照片反映出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蓋融化,致使北極熊無處可去的場景,頗具震撼力。它給我們地球上的人類發出的警示是A.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人與人之間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B.生態失衡已成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轉的趨勢C.自然地理環境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決定力量D.生態環境已日益成為人類反思自身活動的重要前提7.(2009年第1題)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過這個范圍便是相對的了。這個范圍是指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B.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質和意識何者更重要 D.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8.(2008年第2題)最近,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臺粒子加速器,讓兩束原子在一個圓環軌道上做高速運動,發現這些原子自身的時間確實比外界時間慢了。這項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A.客觀性 B.有限性C.相對性 D.一維性9.(2007年第1題)“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 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 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10.(2007年第2題)“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日吾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日吾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這段話啟示我們,做事情時要區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區別在于A.人的主觀努力程度 B.對人是否有利C.現實中有無根據和條件 D.現實中的根據和條件是否充分11.(2006年第1題)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這一論斷的含義是A.變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C.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 D.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12.(2015年第1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語重心長地對年輕人說:“書本知識雖然重要,電腦技術也很重要,但是書本電腦里面種不出水稻來.只有在田里才能種出水稻來。”這表明A.實踐水平的提高有賴于認識水平的提高B.實踐是人類認識的基礎和來源C.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D.由實踐到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比認識到實踐的第二次飛躍更重要13.(2014年第1題)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之前做了兩千多次實驗,有個年輕的記者曾經問他為什么遭遇這么多次失敗。愛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我發明了電燈。這只是一段經歷了兩千步的歷程。”愛迪生之所以說“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是因為他把每一次實驗都看作A.對事物規律的正確反映 B.整個實踐過程中的一部分C.認識中所獲得的相對真理 D.實踐中可以忽略不計的偶然挫折14.(2012年第1題)恩格斯說:“鷹比人看得遠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識別東西遠勝于鷹。狗比人具有敏銳得多的嗅覺,但是它連被人當做各種物的特定標志的不同氣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別不出來。”人的感官的識別能力高于動物,除了人腦及感官發育得更加完善之外.還因為A.人不僅有感覺還有思維 B.人不僅有理性還有非理性C.人不僅有直覺還有想象 D.人不僅有生理機能還有心理活動15.(2009年第2題)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大討論是一場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實踐之所以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A.真理的主觀性和實踐的客觀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對性和實踐的絕對性所預設的C.真理的屬性和實踐的功能所規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16.(2008年第3題)在聽完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講課后.一些來自企業的學員感到有些失望,便問他:“你講的那些內容我們也差不多知道,可為什么我們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呢?”這位企業家回答說:“那是因為你們僅是知道,而我卻做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差別。”這句話表明了實踐高于理論認識.因為實踐具有A.普遍有效性 B.客觀規律性C.主體能動性 D.直接現實性17.(2006年第2題)“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這表明A.人的認識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B.人的感覺能力決定認識的產生和發展C.人的認識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覺而存在2.多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1.(2015年第17題)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成土因素。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初始無機養分的最初來源。氣候導致礦物的風化和合成、有機質的形成和積累、土壤中物質的遷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是促進土壤發生發展最活躍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質在地表進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質在接受光、熱、水等條件方面發生差異。時間是闡明土壤形成發展的歷史動態過程,母質、氣候、生物和地形等對成土過程的作用隨著時間延續而加強。土壤的生成過程說明A.事物的產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B.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C.事物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D.事物的發展總是呈現出線性上升的態勢2.(2015年第18題)平衡是事物發展的一種狀態。小到體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雜技中的騎車走鋼絲、獨輪車表演、直升機在空中的懸停等,大到人類的生存、地球的運轉、天體的運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種狀態。世間的萬事萬物,之所以能不停地運動、發展、前進,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為人們的“大智慧”就要A.全面理解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B.準確掌握辯證否定的方式和方向C.精確把握事物的度D.善于協調事物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3.(2014年第17題)長江的年齡到底有多大?這里說的長江“年齡”,是指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東海的“貫通東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說上游的沉積物從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順延而下能到達下游,這就表明長江貫通了,這就是物源示蹤。我國科學家采用這一方法.研究長江中下游盆地沉積物的來源,從而判別長江上游的物質何時到達下游.間接指示了長江貫通東流的時限。他們經過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長江貫通東流的時間距今約2300多萬年。這一研究成果從一個側面顯示出A.時間和空間是標示物質運動的觀念形式B.時間和空間是通過物質運動的變化表現出來的C.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物質運動是永恒的D.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4.(2012年第17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從根本上說,是因為A.新生事物產生于舊事物之后.是新出現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結構和功能.能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C.新生事物是對舊事物的揚棄.并添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D.在社會歷史領域內.新生事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5.(2010年第17題)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商務印書館先后出版了多個版本的《新華字典》。刪除了一些舊的詞條,增加了一些新的詞條,并對若干詞條的詞義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對“科舉”這個詞的解釋是:“從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為維護其反動統治而設的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1992年版刪去“反動”二字,1998年版又刪去“為維護其統治而設”。再如1971年版在解釋了“雉”就是“野雞”之后,緊跟著說“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裝飾品”。1992、1998年版也一樣,直到2008年版刪去了這句話。一本小字典,記載著語詞的發展變化,也記錄著時代前進的印記。字典詞條釋義的變化表明人們的意識A.是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B.取決于語詞含義的改變C.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D.需要借助語言這一物質外殼表達出來6.(2009年第17題)近一年多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機面前,人們應該主動積極應對,化“危”為“機”。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識能動性原理的有A.信心比黃金更重要B.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C.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同時產生的D.事不避難,知難不難7.(2007年第17題)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的說法。這表明A.觀念的東西是移人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B.一切觀念都是現實的模仿’C.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8.(2007年第18題)某地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農民采摘柿子時,最后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農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到春天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受到的啟示是A.事物之間有其固有的客觀聯系B.人們可以發現并利用規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C.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D.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9.(2007年第19題)2006年7月12日凌晨,劉翔在瑞士洛桑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男子110米欄比賽中,以12秒88勇奪冠軍,打破了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紀錄。科林.杰克遜在談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紀錄時,沒有一絲沮喪:“我一點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興奮。”他說:“紀錄本來就是用來被打破的。”這在哲學上的啟示是A.創新是永無止境的B.不斷超越前人是歷史發展的規律C.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都要在歷史上滅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10.(2006年第18題)馬克思指出:“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這表明A.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B.社會發展過程與自然界演變過程一樣都是自覺的C.人的自覺選擇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類總體歷史進程是不可超越的5.分析題分析題。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上。1.(2015年第34題)結合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2014年11月19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大會的賀詞中指出,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李克強總理20日下午在杭州會見出席大會的中外代表并同他們座談,他表示,互聯網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中國接入互聯網20年來,已發展成為世界互聯網大國,不僅培育起一個巨大市場,也催生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上千萬就業崗位,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大學生因此實現了事業夢、人生夢。目前,全世界網民數量達到了30億人,普及率達到40%,全球范圍內實現了網絡互聯、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聯網,就接入了人類這個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極大地拉近了距離。網絡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合作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網絡大市場;一個短小的視頻通過全世界網民的點擊,可以一夜之間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寵兒;提供高速的移動通信和無線寬帶服務.幾乎已是各國旅游“設施”的標配。當然,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網絡信息安全、網絡犯罪等,甚至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戰。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這取決于“命運共同體”如何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從這樣的視野來看,已走過20年歲月的中國互聯網。站在了大有可為的新起點上。摘編自《人民日報》(2014年11月21日)材料2中國互聯網從1994年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至今,實現了20年的高速發展,不僅在技術層面一再突破,而且帶來了新的思維理念.有人把它概括為“互聯網思維”。對何謂“互聯網思維”目前還沒有定論。然而,打破思維定勢、主動革新自我是互聯網思維不變的主題,意味著“便捷、互動、用戶至上”等理念。這些理念讓人們不斷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變化與變革。如果把沃爾瑪等傳統龍頭企業比作大象.那么互聯網上的小商戶只能叫螞蟻。數百萬只螞蟻聚合起來,吃掉大象并非沒有可能。試想,如果沒有互聯網,任何一家傳統商業企業要想把數百萬個商家和近億客戶裝進來是不可想象的。既然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更有利于“螞蟻”生存,“大象”要徹底擺脫危機,可能就要讓自己某種程度上也變成“螞蟻”,至少自身要具備“螞蟻”的特性。道理很簡單,在互聯網環境下與靈活的“螞蟻軍團”作戰,龐大的體量以及傳統組織形式帶來的大企業病,很可能讓“大象”的優勢轉變為劣勢。只有徹底改變基因,讓“大象”內部產生無數個熱衷創業的“螞蟻”,這仗才有的打。畢竟,和螞蟻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龐大、更強大的蟻群則能成為最后的勝者。摘編自《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5月26日等)(1)聯系自身實際.分析為什么“互聯網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還是潘多拉的魔盒”取決于互聯網的“命運共同體”?(2)怎樣以辯證的思維方式認識與處理“螞蟻”與“大象”的關系?2.(2014年第34題)結合材料回答問題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山東某地采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將秸稈“吃干榨盡”,對秸稈利用進行了有益探索。一、秸稈種蘑菇該地小麥種植面積為60萬畝,按畝產500公斤秸稈計算,每年產生30萬噸秸稈。雖然粉碎還田、壓塊做燃料、青儲養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稈,但一些農戶為圖方便,仍然偷偷焚燒秸稈,當地禁燒壓力很大。2009年,該地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家蘑菇種植企業,該企業以小麥秸稈加雞糞為原料培育雙孢菇。從當地收到小麥秸稈不夠用。還在周邊100公里范圍的縣市收集,雞糞則由當地一家大型養雞場提供。自蘑菇廠建起來后.蘑菇廠對秸稈的大量需要,讓原本難以處理而成為“包袱”的秸稈搖身一變,不僅成了香餑餑.而且還成為農民增收的渠道。二、延長產業鏈然而,蘑菇廠每年產生的6萬噸茵渣,四處堆積,臭氣難聞,也引來周邊群眾的投訴,由此,該蘑菇廠開始尋找下游菌渣處理企業.開展產業鏈條的招商引資。山東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動前來,并把廠子建在該蘑菇廠旁邊,他們將買來的菌渣加上豬糞.經過發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機復合肥。這不僅解決了菌渣問題,而且也附帶解決了讓周邊養豬戶頭痛的豬糞問題.該公司將生產出來的有機復合肥直接賣給周邊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戶以及果農等,由于減少了銷售中間環節,價格合理,而很受歡迎。該公司也因之而獲利頗豐。三、“鏈接”到山林秸稈經過種植蘑菇,變成了有機復合肥,最后拿到市場上銷售,算是完成了一個標準的循環利用過程。然而,如果將有機復合肥集中用于生態修復工程,再次推動一個新的生態產業發展,豈不是更好?該地又動起腦筋.將秸稈利用產業與退耕還林工程對接,該地的山區丘陵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萬多畝.這些山地土壤貧瘠,含沙量大,農作物產量低,經濟效益差。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該地從2011年開始,由市財政投入數億元,實施為期5年的“自主退耕還林生態富民”工程.打算將這些山地改造成高產的大棗、大櫻桃等經濟果林,大力推進農林業轉型。而要發展高產高效的有機果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有機肥從何而來?這時,秸稈等有機肥料又成了人們惦記的寶貝。為了種植出優質林果,當地農民在山地種植果林時,都開始墊秸稈、放菌渣有機復合肥等。大片經濟果林的種植,不僅大大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從而實現了秸稈利用的大循環,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摘編自《人民日報》(2013年6月22日)(1)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環,處理不再難”中“巧”在何處?(2)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矛盾時,上述事例對你有何啟示?3.(2012年第34題)結合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有個人不小心打碎一個花瓶.但他沒有陷入沮喪.而是細心地收集起滿地的碎片。他把這些碎片按大小分類稱出重量.結果發現: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時他還發現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即較大塊的重量是次大塊的重量的16倍,小塊的重量是小碎片質量的16倍……因此他發現了“碎花瓶理論”。這個理論可以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給考古和天體的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個人就是丹麥的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摘編自《光明日報》(2011年2月21日)材料2迪迪.艾倫年輕時到一家電影公司打工,跟著知名電影剪輯師羅伯特.懷斯學習。她在給電影《江湖浪子》剪輯時,犯了一個非常不應該的錯誤:在從一個鏡頭切換到另一個鏡頭時,第一個鏡頭中的聲音竟然延續到了第二個鏡頭中去,并且長達三秒鐘,導致的結局:主人公駕駛汽車逐漸遠去,鏡頭隨之切換到已經到達的目的地場景,而這時依舊可以聽見第一個鏡頭中的汽車聲!羅伯特.懷斯非常生氣,他把這段影片往艾倫面前一扔說:“把你所犯的錯誤剪掉!”艾倫沮喪極了,正在她準備剪去自己所犯的那個“錯誤”時,她忽然看見窗臺上的一個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它曾經生長在艾倫家的園子里,只是別的地莓都能長出又甜又紅的果實,唯獨這株地莓不會結果,可它雖然不會結果,卻能開出特別鮮紅的花朵!所以艾倫把它移植到了這里,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如果說不會結果是一種“錯誤”,但就在這種錯誤中,它卻開出了最美麗的花!想到這里,艾倫怦然心動,她開始重新審視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識到:這個錯誤的本身,其實就是一朵最美麗的地莓花!按照傳統的技法.在鏡頭切換的同時聲音也隨之戛然而止,艾倫卻把聲音延續到了第二個鏡頭中,而這不僅能巧妙糅合由鏡頭切換而產生的斷裂感,還能更加有序地連貫電影節奏!艾倫由此想到,有些時候,把第二個鏡頭中的聲音提前一點出現在第一個鏡頭的結尾處,也是一種能巧妙顯示電影節奏的手法。于是,她把這種“錯位剪輯”用到了這部影片的每一個切換的鏡頭中。影片上映后,這種剪輯效果讓所有觀眾耳目一新,并引起了電影同行的關注和沿用,一場電影剪輯藝術的革新悄悄開始了!當86歲高齡的艾倫病逝后,人們對艾倫的人生態度和對電影的貢獻作了這樣的總結:“她深信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無法結出果實的地莓,也不要輕易扔掉,因為它可能會開出最美麗的花朵!”摘編自《揚子晚報》(2011年6月27日)(1)從打碎花瓶這一現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論”為什么能幫助人們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2)如何理解“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錯誤,只有被忽略的智慧”?(3)上述兩例對我們增強創新意識有何啟示?4.(2011年第34題)結合材料回答問題人類每天都在產生垃圾,垃圾總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帶來的問題非常棘手。不產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導大家減少垃圾。然而。減到多少才是少?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