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講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1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講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2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講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3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講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4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講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遺傳的分子基礎第1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班級姓名考點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1.肺炎鏈球菌的類型類型菌落菌體致病性S型表面光滑有多糖類莢膜R型2.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1)過程與結果:實驗分析:Ⅰ實驗①②對照說明。Ⅱ實驗②③對照說明。Ⅲ實驗②③④對照說明。(3)實驗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3.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1)實驗方法:將去除絕大部分糖類、蛋白質和脂質等的,分別做不處理、加不同處理等多組,再分別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觀察。(2)過程與結果Ⅰ實驗是對照組,實驗是實驗組。Ⅱ實驗②③④分別說明。Ⅲ實驗①⑤說明具有轉化作用。(3)實驗結論:才是使R型活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總結提升】1.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1)此實驗僅能證明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但轉化因子的本質不清楚。(2)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其蛋白質變性失活,DNA在加熱過程中,雙螺旋解開,氫鍵斷裂,但緩慢冷卻時,其結構可恢復。2.發生轉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細菌。由于轉化受DNA的純度、兩種細菌的親緣關系、受體菌的狀態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轉化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細菌都轉化成S型細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3.轉化的實質是基因重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是指S型細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細菌的DNA中,使受體細胞獲得了新的遺傳信息,即發生了基因重組(屬于廣義上的)。4.肺炎鏈球菌體內和體外轉化實驗的比較比較體內轉化實驗體外轉化實驗科學家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其同事細菌培養場所小鼠體內培養基實驗思路分別將R型活細菌、S型活細菌和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等注射到小鼠體內作為對照,說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后確實發生了轉化。利用“減法原理”特異性去除某一種物質,直接地、單獨地觀察該種物質在實驗中所起的作用。結果觀察小鼠是否死亡培養基中菌落類型實驗結論S型細菌體內有“轉化因子”S型細菌的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等不是遺傳物質。聯系①所用的材料相同:都巧妙選用R型和S型兩種肺炎鏈球菌。②體內轉化實驗是體外轉化實驗的基礎,僅說明S型細菌體內有“轉化因子”,體外轉化實驗則是前者的延伸,進一步證明了“轉化因子”是DNA。③實驗設計都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考點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1)T2噬菌體的結構(2)噬菌體在細菌中的增殖過程①模板:進入細菌體內的。②合成噬菌體DNA的原料:大腸桿菌提供的4種。③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的原料為,場所為。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1)實驗者:。(2)實驗方法:。實驗中用35S、32P分別標記。(3)實驗過程和結果Ⅰ標記噬菌體(需先標記大腸桿菌)Ⅱ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對比實驗(相互對照)A:保溫的目的:。攪拌的目的:。離心的目的:。B:兩次放射性檢測的不同目的:攪拌離心后放射性檢測,說明噬菌體的沒有進入細菌,進入細菌體內。而一段時間后根據子代噬菌體的DNA是否存在相應的放射性,說明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4)結果分析:①噬菌體侵染細菌時,進入細菌細胞中,而留在外面。②子代噬菌體的各種性狀是通過親代的遺傳的。結論: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誤差分析①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這一組實驗中,經攪拌離心后放射性檢測結果若是上清液放射性偏高,原因可能是離心、保溫時間、大腸桿菌太少、T2噬菌體太多。②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這一組實驗中,沉淀物中放射性偏高,其原因可能是離心不充分、不充分。【總結提升】1.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兩個關鍵環節——“保溫”與“攪拌”(1)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2)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2.“二看法”判斷子代噬菌體標記情況一看標記生物細菌提供原料,子代都應含有相應標記噬菌體二看標記元素P標記DNA,部分子代含有標記S標記蛋白質,子代都不含標記C、H、O、N標記DNA和蛋白質,部分子代DNA含有標記例: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子代噬菌體的標記情況:DNA:,蛋白質:。考點三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有些病毒不含DNA,只含蛋白質和RNA,這些病毒中是遺傳物質。(2)證明實驗—煙草花葉病毒(RNA病毒)感染煙草實驗。(1)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病毒的遺傳物質是。生物界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只有極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因而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就某種生物個體而言,其遺傳物質是唯一的)(2)生物的遺傳物質歸納生物類型核酸種類堿基種類核苷酸種類遺傳物質實例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真核生物玉米、豌豆、人原核生物藍細菌、乳酸菌無細胞結構的生物DNA病毒DNAT2噬菌體RNA病毒RNA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總結提升】探索遺傳物質的方法【當堂訓練】1.為研究R型肺炎鏈球菌轉化為S型肺炎鏈球菌的轉化物質是DNA還是蛋白質,艾弗里等人進行了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其基本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組培養皿中若只有S型菌落,推測加熱不會破壞轉化物質的活性B.乙組培養皿中若有R型及S型菌落,推測轉化物質是蛋白質C.丙組培養皿中若只有R型菌落,推測轉化物質是DNAD.該實驗能證明肺炎鏈球菌的主要遺傳物質是DNA2.下圖為肺炎鏈球菌不同品系間的轉化,在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過程中,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的擬核DNA降解為多個較短的DNA片段B.轉化產生的S型菌中的capS是由R型菌中的capR發生基因突變產生C.S型菌因有莢膜的保護,所以小鼠的免疫系統不易將其清除D.若將R型菌的DNA與S型菌混合,莢膜的存在不利于S型菌轉化為R型活菌3.S型肺炎鏈球菌的某種“轉化因子”可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研究“轉化因子”化學本質的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步驟①中,酶處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底物完全水解B.步驟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響實驗結果C.步驟④中,固體培養基比液體培養基更有利于細菌轉化D.步驟⑤中,通過涂布分離后觀察菌落或鑒定細胞形態得到實驗結果4.某研究人員模擬赫爾希和蔡斯關于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進行了以下四組實驗。一段時間后,經過攪拌、離心,檢測到子代噬菌體全部都有放射性的實驗有()①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5S標記的細菌②用3H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③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④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H標記的細菌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5.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了證實DNA是遺傳物質,下列關于該實驗敘述正確的是15N代替32P標記DNA6.下列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32P和35S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7.溫和性噬菌體在吸附并侵入細胞后,將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的擬核DNA上,并且可以隨宿主DNA的復制而進行同步復制,在一般情況下,不引起宿主細胞裂解,如大腸桿菌噬菌體等。含有溫和性噬菌體的細菌稱為溶源性細菌,其分裂產生的子代帶有整合的噬菌體基因組。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8.研究發現,細菌被T4噬菌體(DNA病毒)侵染后,自身蛋白質合成停止,轉而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在此過程中細菌內合成了新的噬菌體RNA。為探究細菌核糖體是否是噬菌體蛋白質合成的場所,研究者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上述實驗運用了微生物培養技術和密度梯度離心技術B.被T4噬菌體侵染后,細菌體內沒有合成新的核糖體C.離心結果表明新合成的噬菌體RNA與“重”核糖體結合D.細菌為子代噬菌體的形成提供了模板、原料、酶、能量等9.在人類探索遺傳物質的歷史進程中,關于蛋白質和DNA到底哪一種才是遺傳物質的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經過多位科學家的努力探索,人們終于確定了DNA才是遺傳物質。下列實驗及其結果中,能作為直接證據說明“DNA是遺傳物質”的是()A.從煙草花葉病毒中提取出來的RNA,能使煙草感染病毒B.紅眼雄果蠅與白眼雌果蠅雜交,F1中紅眼全為雌性,白眼全為雄性C.注射S型活細菌到小鼠體內,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檢測到放射性“煙草花葉病毒(TMV)遺傳物質”的實驗過程,由此可以判斷()11.(多選)某科研小組在格里菲思實驗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