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二年級教案 傳統節日 名師教學設計_第1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教案 傳統節日 名師教學設計_第2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教案 傳統節日 名師教學設計_第3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教案 傳統節日 名師教學設計_第4頁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教案 傳統節日 名師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系列教材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系列教材部編版2.傳統節日【課前解析】《傳統節日》這篇課文是一首民謠,按時間順序依次介紹了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的節日習俗,表達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熱愛。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依次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這七個節日,最后一句和開頭相呼應。課文句式長短相間,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課文還配了兩幅插圖,一幅貼窗花,一幅賽龍舟,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與喜慶,能喚起學生的節日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識字課文,仍然需要以識字與寫字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鞏固多種識字方法,比如生字“傳和轉、磚”結合,讓學生掌握換偏旁識字法。看圖識字可引導學生留心在生活中識字。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策略,從而讓學生的注意力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提高學生識字的效果。關注課題: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教學本文的主旨,是增進學生對傳統節日以及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喜愛。關注課文:《傳統節日》是一首介紹祖國傳統節日的童謠,講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以及節日的習俗,讓學生從中認識、了解祖國的傳統佳節習俗、具體時間等知識。本課的內容貼近生活,淺顯易懂,讀起來節奏感、韻律感強,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時,主要讓學生根據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怎樣過這些傳統節日的,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根據課文,進行生字分類學習。關注生字:本課需要書寫的三個生字“貼、敬、轉”是左右結構的,可以歸為一類對比學習,從整體上把握左右結構字的書寫,這里“貼、轉”都是左窄右寬,而“敬”是左寬右窄。“街”是左中右結構,每部分都比較勻稱,“熱”為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另外還要注意強調“熱”字的部首四點底,它與火有關。“團”和“鬧”分別為全包圍和半包圍結構,可以放在一起學習。此外,“舟”、“轉”要重點指導筆順,“艾”要重點指導筆畫“撇”和“捺”。關注詞語:節日、春節、花燈、清明節、先人、龍舟、中秋、圓月、轉眼、全家、團圓、熱鬧。這些詞語都是關于節日的,可以運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教學目標】1.認識“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9個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0個詞語。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教學重點】1.認識“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9個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0個詞語。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轉、敬、街”4個字。2.朗讀課文,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教學過程】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引入課題: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節嗎?你們和家人都一起過哪些節日?你們說到的這些節日,有一些是國際上的節日(比如:兒童節),有一些是我們國家建國以后才有的節日(比如:國慶節),而有一些是我們中國獨有的,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過的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這些世代傳承下來的節日,我們管它叫——傳統節日。出示課件1:下面咱們玩個猜謎游戲,根據圖片猜一猜是哪個節日?出示課件2、3、4:你們都猜對了,這些節日在今天學習的課文中也都提到了,咱們趕緊走進課文去看看吧!教師板書課題:(2傳統節日)。學生齊讀課題,認讀“傳統”2字。(設計意圖:由看圖片猜謎入手,將同學們帶入情景,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朗讀課文,認字讀詞1.在朗讀中認讀生字新詞。(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出示課件5:(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明確要求:這是一首小民謠,共8句話,現在請幾名同學來為大家讀一讀課文,一人讀一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誰讀的又準確又好聽。(3)范讀課文教師播放課文音頻,第一遍請同學們看著書認真聽,細細品。出示課件6:第二遍請同學們小聲跟讀,再把不認識的字或難讀的句子讀一讀、記一記。(4)齊讀課文。讀文要求:剛才幾位同學都讀得很好,現在請大家一起拿起書,大聲地齊讀一遍課文。2.認讀生字、理解詞語。(1)出示帶生字詞語,認讀字詞。引出生詞:傳統節日喜氣洋洋,那有關節日的詞語你們是不是都認識呢,我們一起先來帶著拼音讀一讀。出示課件7:增加難度:去掉拼音,我們再來讀一讀。先齊讀、開火車讀、再指名個人讀。出示課件8:引入生字:詞語我們都認識了,如果我只留下單個生字,你們是不是還能認出它們?出示課件9:(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統、巷、堂、郎、餅、賞”都是后鼻音,注意讀準字音。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傳、宵、餅、菊”利用形旁表義的規律來識記生字。減一減識字法:“巷”我們雖陌生,但是香港的“港”我們熟悉,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識記。食字旁的字與食物有關:如,“餅”。還有之前學過的“餓、飲、饑、飽、飯”等。換部首識字法:“郎”和形近字晴朗的“朗”進行區分,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堂”和“賞”可以放在一起記憶,上半部分都相同,利用換部首我們還可以聯想到很多以前學過的字如:“黨、掌、常、裳”。“傳”可以與“轉、磚”放到一起辨析。“祭”與“乞”較為陌生,出示圖片祭祀、乞巧節記憶。出示課件10:講解:詞語“熱鬧”注意兩字連讀時,鬧讀輕聲。3.字詞送進課文,再來大聲讀一讀課文。引導去拼音讀課文:字詞都讀準了,也理解了,現在把這些字詞送到課文里,去掉拼音,我們再來讀一遍課文,相信你能讀得更好聽。要大聲讀,開始吧。出示課件11:三、學習課文,讀出節奏,品讀字詞1.啟發思考:大家讀的既準確又通順,那大家從這首民謠中找到了哪些我國傳統節日?出示課件12:預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2.提問:這些節日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排列的?預設:時間順序。教師講解: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清明節——公歷4月5日左右,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出示課件13:游戲要求:那通過老師的講解,你們對節日的時間都有所了解了,現在老師把這些節日打亂順序,你能按時間順序重新排列嗎?3.提出讀文要求:看來大家對這些節日的時間都了解了,那接下來請大家再讀課文,找一找這些傳統節日文中都講到了哪些習俗?出示課件14:預設:春節——貼窗花、放鞭炮;元宵——看花燈;清明——祭掃先人;端午——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中秋——賞圓月、吃月餅;重陽——敬老、登高、賞菊。(設計意圖:在反復朗讀中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并學會在讀文中檢索到關鍵信息。)4.引導理解課文:在眾多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喜慶的是哪一個節日?春節的濃濃年味至今還讓我們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文中關于春節的描述。拓展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春節的習俗?出示課件15:預設:春節——吃年夜飯、看春晚、壓歲錢、吃餃子、逛廟會、拜年、舞獅子。教師小結:有一首關于春節的古詩《元日》當中也提到了過年的風俗,燃放爆竹、飲屠蘇酒、貼對聯、街頭巷尾熱鬧紛繁。5.課文過渡:元宵佳節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俗話說,不到十五,年不算完,加上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上元佳節也是到處喜氣洋洋。我們找到文中描寫元宵節的句子讀一讀。提問:從哪句可以看出元宵節喜氣熱鬧?預設:“大街小巷人如潮”。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說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教師講解:除了賞花燈、我們在元宵節還可以猜燈謎、吃元宵、耍龍燈。出示課件16:四、觀察對比,練寫生字1.交流學習出示課件:17指導觀察:熱鬧的節日氣氛中,讓咱們來看看關于節日的字怎么寫吧?首先觀察“貼、轉、敬”這三個字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講解:“貼、轉、敬”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仔細觀察,“貼”和“轉”都是左窄右寬,而且注意“貼”貝字旁最后一筆是點,“轉”字最后一筆也是點。“敬”字左寬右窄,寫字時注意把握字的結構。(板書:貼、轉、敬)指導觀察:“街”字怎么能寫好看呢?(板書:街)預設:這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每部分要寫的勻稱,寬窄差不多。講解:注意中間倆土的最后一筆是“提”。2.學生自己書寫,每個字描一遍寫兩遍。指導書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來寫生字,描一遍寫兩遍,注意寫字姿勢。(設計意圖:對比書寫生字,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記憶生字的結構,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書寫,加上教師適時的鼓勵,讓書寫變得有趣,學習更有動力。當然,對于有難度的字,應該具體指導,帶學生一起書空練寫。)【板書設計】2.傳統節日貼、轉、敬(左右結構)街(左中右結構)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舟、艾、熱、團、鬧”5個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2個詞語。2.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3.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出示課件18:復習要求:給節日和對應的時間連連線。二、探究學習,積累詞語。1、學習三到八句民謠。談話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春節和元宵節這兩個團圓熱鬧的節日,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我國的傳統節日。(板書:春節、元宵節)中國是一個傳統大國、禮儀之邦,那自然我們不能忘記祭奠我們的先祖,清明節和端午節就是祭掃先人的節日。啟發思考: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文中關于這兩個節日的描述。想一想這兩個節日有什么不同?(板書:清明節、端午節)預設: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紀念逝去的先人、長輩。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講解:清明節在春天,不僅是個節日還是個節氣,人們在祭祖之外還會出門踏青、插柳、放風箏、吃青團。端午節是在夏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都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除此之外端午時節蚊蟲盛行,因此人們還會佩香囊、避五毒、飲雄黃酒等。出示課件19、20:引導讀文:七夕節是為誰而過的節日呢?請大家讀課文第5句話,找一找答案。預設:為牛郎織女而過的節。講解:傳說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有七夕這天,喜鵲搭橋,幫助他們相聚團圓。七夕又叫乞巧節,一些年輕的姑娘在庭院會向織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板書:七夕節)出示課件21:播放牛郎織女視頻感悟讀文:中秋節是一年之中的月圓之夜,也象征著團圓,在這一天人們圍桌而坐,賞著圓月、吃著月餅,觀著潮水、賞著桂花、飲著桂花酒,其樂融融。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祝福,想象著這幅和諧的畫面,美美地讀一讀第6句話。(板書:中秋節)引入下文:重陽節是一個教育我們愛老敬老的節日,王維有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寫的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插茱萸,尊師敬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在這一天我們更應該為我們的長輩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關心他們一些、多孝敬他們一些,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板書:重陽節)出示課件22:2.引導背誦。一年中的節日過完,轉眼又到新的一年,讓我們結合著圖片,試著背一背這首民謠。出示課件23:拓展提問:這些節日中,你最喜歡哪個?說一說你是怎么過節的?(設計意圖:探究學習,在充分誦讀的過程中,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己感悟主動去尋找想要探索的答案,激發學習主動性。)三、積累詞語,背誦全文。讀詞要求:學完課文,讓我們再來積累一些詞語。請同學們大聲讀一讀,記一記。出示課件24:根據提示,背誦全文:根據這些詞語的提示,我們再大聲背一背這篇課文。(設計意圖:詞語提示背誦,不僅幫助了記憶課文,而且鞏固了生字詞的識記。)四、練寫生字新詞1.交流學習導入會寫字:今天我們要學習“舟、艾、熱、團、鬧”5個生字。出示課件25:指導學習:請同學們來看看“舟”字,獨體字,第一筆是“撇”,最后三筆筆順是“點橫點”。“艾”字一撇一捺是主架構,一定看清占格再動筆。“熱”四點底的四個點方向看清,一點朝左,三點朝右,“熱”字第五筆是橫斜鉤,不要寫成橫折彎鉤,“鬧”是半包圍結構字,“團”是全包圍結構字。2.學生自己書寫,每個字描一遍寫兩遍。寫字要求:下面請同學們自己來寫生字,描一遍寫兩遍,注意寫字姿勢。3.抄寫詞語:節日、春節、花燈、清明節、先人、龍舟、中秋、圓月、轉眼、全家、團圓、熱鬧。抄寫要求:自己讀一讀本課詞語,然后寫一寫,每個詞抄寫一遍。【作業設計】1、背誦《傳統節日》。2、拓展延伸:我國有很多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3、搜集一些關于傳統節日的詩句。出示課件:26-28(設計意圖: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促進語言積累,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性。)【板書設計】2.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