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高一上冊11月期中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高一上冊11月期中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高一上冊11月期中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高一上冊11月期中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高一上冊11月期中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高一上冊11月期中語文質量檢測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必然為世界注入一股強大的力量,在中國推進現代化,正像是給世界經濟發展的航船加注“壓艙石”、增添“穩定器”、裝上“發動機”。近年來,中國出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持續放寬外資市場準入,金融等服務業開放水平不斷提升,還舉辦了服貿會、進博會、消博會等一系列國際經貿盛會。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環境越來越好、服務越來越優,展現大國開放融通的廣闊胸懷。今天的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深度前所未有;今天的中國,更深度地嵌入全球供應鏈;今天的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各國青睞的“世界市場”。《擁抱綠色發展新范式——中國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報告》合著者之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表示,對于全球而言,之所以中國經驗非常重要,是因為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身處工業化過程當中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仍然擁有很大比重的重工業,第三產業占比僅為54%。在這樣一種范式下,一個國家經濟的綠色轉型其實是面對著巨大挑戰的。這個挑戰屬于中國,同樣屬于很多低收入國家、新興市場。而發達國家進入到碳達峰碳中和時;其服務業可能占到84%,增長在1.5%至2%之間。“這種范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會用一種綠色轉型的模型給世界做出貢獻,這當然是一個正面積極的貢獻。”事實證明,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科技、生態全方位發展。(摘編自劉迪《聽!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回響》材料二:處于相對分散狀態的古代世界,各個地區雖然在生活環境、信仰信仰、文化背景上各不相同,但都有探究“世界”探尋“全球”的愿望。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歷史》就是對已知世界的記錄與深尋,幾乎涉及古代希臘人所知道的整個地中海世界。羅馬時代的波里比阿用聯系的眼光看待歷史和當時所知的世界,不但記錄了羅馬世界,而且對羅馬邊界以外的世界感興趣,他認為“在這之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幾乎都是零星的,因為每一個事件從開始到結束,都是針對世界上發生的那個地方的。但從那時起,歷史就像一個整體,因為在意大利、利比亞、亞洲和希臘發生的事件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切都趨向于一個單一結果。”司馬遷的《史記》更是涵蓋了從已知最早時代到他自己時代近三千年的中國歷史,其中的《大宛列傳》是中國最早的邊疆和域外地理記載。雖然這些歷史記述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能超越地方偏見和狹隘認識,從更廣闊的角度理解人類彼此之間的聯系。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都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彼此雖有各種有形無形的聯系,但并沒有世界范圍的壓倒性的殖民與霸權。伴隨著文藝復興、信仰改革而來的是西歐的擴張時代。新航路的開辟、地理大發現加速“西歐世界”成為“西方世界”,產生了跨洲或跨區域的活動;科學和技術的創新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傳播;跨洲的權力流動日益加強并形成權力網絡;全球性的貨物、資本、人員、觀念、思想的流通越來越頻繁,人們的日常生活日益成為全球化的組成部分。人類歷史上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中國也不能例外。錢穆先生那種中國文化可以按照自身節奏發展下去的觀念:“若照中國文化的自然趨向,繼續向前,沒有外力摧殘阻抑,他的前程是很鮮明的,他將不會有崇尚權力的獨裁與專制的政府,他將不會有資本主義的經濟上之畸形發展。他將沒有民族界線與國際斗爭,他將沒有信仰信仰上不相容忍之沖突與現世厭倦。他將是一個現實人生之繼續擴大與終極融和。”——畢竟是夫子自道式的烏托邦。中國文化改變世界,也在被世界改變。人們對于全球化有多重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全球化體現了遠近地區的相互聯系,使社會活動和權力網絡的范圍擴展;有人認為全球化是世界范圍內社會關系的強化,在這種強化的關系中,本地事件被遠方事件影響;有人認為全球化一詞既表示世界的壓縮,也表示世界作為一個實體的更大存在。但無論如何界定,全球化的核心都是人與物之間超越時空的相互聯系、相互交流。且具有超越領土、超越民族、超越國家的特性。全球化可以被定義為社會關系在空間上的延展和時間上的延伸,是全世界的個人、組織、民族、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變得越來越緊密并相互依賴的過程。“二戰”后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國際通信網絡、商業交易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的一體化使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密度加大,程度加深。如文化的全球化,即被認為是不同文化背景人口的流動、文化產品的商業化、大眾旅游的興起和消費主義的全球傳播的結果,這些都有著取代或補充更多本地文化的效果。如此現實之下,我們能回避全球意識的培養嗎?能回避全球史教育嗎?能回避全球化的歷史嗎?全球化影響范圍之廣,涵蓋領域之多,嵌入生活之深,使得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全球史教育。全球史教育,既是歷史教育,也是文化教育,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下認識自我與他者、個體與群體、中國與世界的新視野、新路徑。早在16世紀,即決心要成為一名“世界公民”的荷蘭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Erasmus,1466-1536年)在《論基督君主的教育》中表示,要塑造一位良君,最重要的就是人文的教育,因為廣泛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培養對人類事務的敏感性和理解。可見,理解世界就是理解自身,創造自身就是創造世界。(摘編自陳恒《在世界的多樣性中理解科學與人文》)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改革開放展現出大國的廣闊胸懷,當今的中國不僅成為“世界市場”,更成為“世界工廠”。B.中國式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和高質量發展,將對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科技等全方位發展更加有利。C.古代世界處于相對分散狀態,雖然在生活信仰文化方面各不相同,但人們都對探究外部世界感興趣。D.盡管人們對全球化的理解是多重不同的,但人與物之間超越時空相互聯系、交流的核心是不變的。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出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和舉辦一系列國際經貿盛會,都是我國推進現代化、與世界融合的具體措施。B.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綠色轉型面對著巨大的挑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范式不一樣。C.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在人們日常生活日益成為全球化的一部分的全球化時代,依然可以保持自身節奏而獨立發展。D.人類受全球化影響,對各種事務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人類對自身的理解與創造,也影響著世界的前行。3.下列選項,最能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回響”的一項是(

)A.中國式現代化能夠豐富世界探索現代化道路的選擇,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夠為世界共同繁榮注入新動能。B.2023年4月21日,“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藍廳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府、智庫、企業、媒體的代表會聚于此。C.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D.博物館呈現出的絕不只是“古舊”的“遺產”,特別要注重將文物和傳統文化的展示與當代中國的審美和生活相結合。4.材料一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5.如何理解“理解世界就是理解自身,創造自身就是創造世界”這句話呢?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的看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一團美玉似的敦煌阿來對我來說,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地方,那樣反復閱讀在心,又從未身臨其境。不是沒有機會,而總是覺得要再做準備,再做些準備。這個地方,就是敦煌。這次因為不能推辭的活動,不得不上路了。今年又重讀唐代的邊塞詩與涼州詞,讀斯坦因和伯希和的考古記錄,讀林則徐和謝彬的西行日記。其間敦煌這個地名,是最吸引我的字眼。當然,還有那些傳法和求法路上中西僧人的行跡。還有那么多不同民族的身影在這條曾經的國際大通道上出現過,那么多不同的語言在這個時空中響起過。他們彼此刀兵相向,用那些語言嘶喊;他們交易,用那些語言討價還價;他們和親通婚,用那些語言歌唱。他們傳播并接納彼此的文化……有記載說,張騫通西域發現中亞的汗血寶馬時,發現一種馬嗜食的草料,就是中國沒有的苜蓿。于是,他從大宛國帶回苜蓿種子,還有如今廣泛種植的葡萄。這些植物已然改變了中國大地的面貌,也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飛機下降,敦煌在望。我從舷窗俯瞰,看見過去稱為南山的祁連,積雪的山峰,綿延的山脈。雪水順著清晰的溝岔流下,有些流進了綠洲。這時,我想到的不是敦煌那些著名景點,只是專注地眺望著雪山水澆灌的綠洲。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要親手觸摸到融雪水滋潤的綠色,要到綠樹環繞、田疇整飭的綠洲上走走看看。一下飛機,我就走向綠洲。我看到了田野里的葡萄園,看到了剛過花期的苜蓿草。兩千年過去,它們已經從漢代皇家宮苑中種植的西方異草,逸生為尋常的野生植物。敦煌此地,即便不從復雜的歷史、文化、語言尋找入口,就是從一株野草閑花、一種看似尋常的植物入手,其蘊含也是如此豐富。我走過一些麥地、一些瓜田、一些果園,灌溉這片綠洲的渠水在白楊樹陰涼下嘩嘩流淌,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西域的植物經過敦煌東來中國。中國的植物也借由絲綢之路,經過敦煌去了世界。美國人勞費爾著的《伊朗中國編》就說道,中國的桃和杏就是借由這個通道傳到了外國。勞費爾說:“盡管出產野杏樹的地帶從突厥斯坦一直延伸到遜加里亞,蒙古東南部和喜馬拉雅山,但中國人從古代起就最先種植這種果樹,這卻是一件歷史事實。”晚上,在酒店吃著醒酒的瓜,又想起這些汁液甘甜的果實的來歷,想起它們對不同自然條件與文化習慣的適應,想起因此而起的品種改良與增加。更想起它們的流布,敦煌都是一個繞不開的中轉站,是一個國際性的文明集散地、文化中轉站。這里發生的故事,不止有不同族群間的流血沖突,不只是不同文化在生存競爭中一較高下,還有交往、交流、交融。交融是最終的結果。第一個敦煌之夜,我把一些涌入腦海的零碎想法記在紙上。馬可·波羅曾經寫下他在中國見到的造紙方法:“取下某一種樹的皮,其實就是桑樹,葉子是喂蠶用的。這種樹非常多,到處都是,所取下來的是樹里面的木質與外面厚皮之間的白色薄皮,把這薄皮制成很像紙張的東西,但卻是黑色的。紙張造好時,便裁成大小不同的塊。”馬可?波羅記載的紙,不是普通的紙,而是用于制造紙幣的紙。其實在更早的唐代,敦煌這個地方就開始造紙了。敦煌文書里就有多則涉及到造紙匠人的記載。短暫的兩天多時間,我要離開敦煌了。下午四點,飛機起飛。這一回,我只看著那片綠洲,那些蓬勃生長的樹,那些圍繞著村莊的田疇,水渠和道路將田野擘劃出規則的圖案。飛機向東飛去,而太陽正在沉向西方的地平線,終于,地面的綠色消失了,消失在西斜的太陽放出的萬道金光中。如此,敦煌在我心中已是一個綠意蔥蘢的具體存在。在與中原隔絕的歸義軍時期,為表達對故國的忠心與向化,敦煌常遣人向唐,向五代諸國,向宋進獻美玉。那時用的一個關于玉的計量單位是團。公元924年,“沙州曹議金進玉三團”。932年“沙州進玉三十六團”。965年,“甘州回鶻可汗,于闐國王及瓜州皆遣使朝宋,獻玉五百團”。當敦煌漸漸從視線中消失時,我依然注視著綠洲上的綠,任憑那綠意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遙遠。這時的敦煌,在我眼前幻化成一塊美玉,綠意漾動,懸掛在黝黑、赤紅、金黃的色塊相互交織的大戈壁胸前。敦煌就是那些東來西去的植物染綠的最美的美玉一團!再見,敦煌!(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當初敦煌之旅沒有成行的原因,是他對敦煌的歷史、文化等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對其認識有諸多遺漏。B.中國的植物經過敦煌傳到了世界,張騫也帶回了西域的苜蓿草、葡萄等,這些植物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C.作者是從中外文學作品中了解敦煌的,歷史上有很多民族在敦煌交往,有很多不同的語言文化在此交融。D.文章多次寫到了綠色,可見作者對敦煌的綠色印象之深,綠色不單指顏色,更主要指敦煌蓬勃發展的活力。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善于運用聯想和想象,使文章生動形象,同時又洋洋灑灑,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使內容更翔實。B.作者善于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特別是在敘述之后,加以恰當的議論,起到了畫龍點睛、突出主旨的作用。C.文章的內容廣博,既牽涉敦煌的歷史文化,又寫到作者對敦煌的認識,體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D.文章語言委婉含蓄,把敦煌悠遠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深厚的底蘊,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耳目一新。8.請簡要賞析文章的最后兩段。9.文章的標題“一團美玉似的敦煌”有哪些含義?請結合文章簡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子產為政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①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②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子產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宣子說,乃輕幣。子產作丘賦③。國人謗之,曰“其父死于路,已為蠆尾。以令于國,國將若之何?”子寬以告。子產曰:“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濟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詩》曰‘禮義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遷矣。”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于崔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崔苻之盜,盡殺之,盜稍止。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移者,因而斃之。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選編自《左傳》,標題為命題人所加)[注]①子產:名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名相。②范宣子:春秋時晉國大臣,晉平公時執掌國政。③丘賦;鄭國軍賦制度。10.久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標號涂黑。子為晉國A四鄰B諸侯C不聞D令E德F而G聞H重I幣J僑L也L惑M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幼時取名,成人取字,“僑”是子產的名。按古代禮儀,名用來自稱或供長輩稱呼。B.“無亦是務乎”和“內立法度,務耕織”(《過秦論》)兩句中的“務”字含義相同。C.“社”本指土地神,“稷”本指谷神,是中華民族的原始禁川,“社稷”后來泛稱國家。D.“子產使都鄙有章”和“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鄙”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產認為用人必須謹慎。子皮任用忠誠于自己的尹何治理封地,子產認為尹何年輕而又沒有從政經驗,不經過學習實踐就委以重任,一定會造成危害。B.子產推行丘賦,意志堅定,不為民意的異議而動搖,這和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相近。C.子產主張治理國家必須用“猛”棄“寬”,繼任者子太叔卻采用“寬”政,鄭國有很多盜寇,子太叔出兵剿滅崔苻澤中的盜寇,盜賊活動才逐漸平息。D.子產推行禮法,賞罰分明,一度受到激烈的批評和詛咒,執政滿三年卻得到贊頌。選文通過鄭國流傳的民謠,用對比的手法,對子產給予了高度的贊揚。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2)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14.子產闡述為政之道,用了哪些方法增強說服力?請指出其中一種并結合文本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5~16題。夜泊牛渚懷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①。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注】①謝將軍,東晉謝尚,鎮守牛渚時曾于秋夜乘月泛舟,聽到袁宏在船上吟詩,大為贊賞,邀請袁宏過船長談達旦。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開篇點題,寫了牛渚夜景,從大處落墨,展現出一片碧海青天、萬里無云的畫面。B.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聯想到謝尚在牛渚泛舟時遇見袁宏月下吟詩的往事。C.尾聯寫明早掛帆離去的情景。颯颯秋風中,片帆高掛,客舟即將離開,楓葉紛紛飄落。D.全詩結構層次分明,寫景疏朗有致,刻畫細膩,跡近寫意;用語自然清新,對仗工整。16.本詩寫情含蓄不露,不道破說盡,那么詩人是怎樣表達感情的?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詩中琵琶女演奏琵琶過程中,聲雖“暫歇”,卻產生更好效果的兩句是:“,。”(2)杜甫《登高》“,”,表達了時光流逝而壯志未酬的感嘆,抒發了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難以排遣的心情。(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典表達作者不受重用、報國無門的句子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一座城市需要繁華的文化地標,也需要①。幾百平方米空間,閱讀區、自習區、交流區等功能分區包羅其中、井然排列;或圖書借閱,或自修學習,抑或文化交流,人們在城市書房中書山尋徑,收獲新知。散落在街巷的城市書房,為群眾提供了深入思考、提升自我的文化空間,蘊藏著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營造與保持良好的沉浸式閱讀氛圍,才是城市書房保持長久競爭力的關鍵。各地城市書房,一方面融入圖書館總分館制體系,提高書籍供給豐富度,②的氛圍感;另一方面也借助自動控制等新興技術;打造24小時智能閱讀環境,延存“時時能學”的儀式感。閱讀分享、公益講座、藝術策展等互動活動,則在拉近書香與市民生活距離的同時,不斷增強著③,為整座城市涵養出書香致遠、朝氣昂揚的精神氣質。一盞燈溫暖著城市書房,也照亮人們前進的路。給繁華的城市留一處靜謐的空間;是建設城市書房的本意,也是構筑現代化學習型城市的應有之義。我們期待著,在城市中亮起更多這樣的燈,幫助我們走向更遼闊的精神遠方。18.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加點處的“我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了能趕上看日出,我們凌晨四點就出發吧。B.無論我們將來物質生活多么豐富,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丟。C.過去的一切都已成回憶,但不要忘了我們一起泡圖書館的那些日子。D.我們一起去三亞旅行,看清澈的大海,吃美味的海鮮。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外交媒體上連發13張外國紙幣圖片,引得網友紛紛點贊!這些紙幣上的圖片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中國建造”。眾所周知,各國發行的紙幣上印的大多是在當地人心中具有①地位的人或物。“中國建造”能“登”上多國紙幣,足以印證這些中外合作的項目與成果在當地的良好聲譽,可謂②。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經濟與民生改善“插上翅膀”,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器”。“中國建造”堅持創新引領,為合作方發展“計長遠”。在推進交通、能源、水利、電力等合作項目的時候,本著對各國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中方著眼長遠,發展新技術優勢,對接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規則和標準,統籌推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讓共同和可持續發展落到實處。從巴基斯坦5盧比紙幣上由中國承建的瓜達爾港到卡塔爾面額10里亞爾上的2022世界杯主體育場,再到阿爾及利亞500第納爾紙幣上出現的由中國研制和發射的阿爾及利亞一號通訊衛星……越來越多的“中國建造”被印在項目所在國紙幣上,充分體現了中國“共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開放發展理念,也讓每一個華夏子孫的民族自豪感③。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1.文中畫橫線的部分表達上有語病,請將它改寫成一個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的句子。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請指出其種類,并分析表達效果。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時代的潮水總能跨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個人命運也是如此。流水要爭先,靠的是綿綿不絕;我們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場,都會隨著時代潮水不斷向前。在歲末看待明年和未來的很多年,我們可以相信,在每一個看似普通的選擇面前保持不放棄,我們終究也都能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一部分。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聯想、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A2.C3.B4.①比喻論證。材料將世界經濟發展比作航船,將中國式現代化比作“壓艙石”“穩定器”“發動機”。②舉例論證。材料列舉中國出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等事例,用來論證中國的大門越來越開放的觀點。③引用論證。材料引用朱民的話,用來論證中國與發達國家的范式是不一樣的,中國會給世界做出貢獻的觀點。5.①古今中外,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著探究“世界”、探尋“全球”的愿望。②新航路開辟、地理大發現等,產生了跨洲、跨區域活動。③科學和技術的創新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傳播。④全球化時代,人類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