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傳播學概論》試卷及答案_第1頁
大學《傳播學概論》試卷及答案_第2頁
大學《傳播學概論》試卷及答案_第3頁
大學《傳播學概論》試卷及答案_第4頁
大學《傳播學概論》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聯合大學第4頁共9頁(密封線內勿答題)姓名學號學院(系)(密封線內勿答題)姓名學號學院(系)專業年級班(密封線內勿答題)(2011—2012學年第1學期)本科專科□A卷□B卷(考試時間90分鐘)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分數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得分評閱人1.個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體內部進行信息處理的活動通常被稱為()A.群體傳播B.人際傳播C.自我傳播 D.組織傳播2.著名的“三論”當中,控制論的創始人是下面哪位()A.香農B.庫利C.威納 D.米德3.傳播學研究的內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分支是()A.大眾傳播學 B.人際傳播學C.自我傳播學 D.組織傳播學4.“媒介即訊息”這一著名論斷是誰提出的()A.拉斯維爾 B.麥克盧漢C.施拉姆D.香農5.拉斯韋爾模式的第1個環節是()A.誰 B.對誰C.通過什么渠道 D.說了什么6.最早提出來“把關人”理論的是()A.拉斯維爾B.盧因C.拉扎斯菲爾德D.施拉姆7.小米對小李說:“明天周末,我們去看電影吧?”這句話中,小米是一個基本傳播過程中的哪個環節()A.反饋 B.媒介C.傳者 D.受傳者8.在《人民的選擇》中,拉扎斯菲爾德等提出一個重要概念是()。A.擬態環境的環境化B.“意見領袖”C.主我與客我理論D.休眠效果9.下面哪個理論是由德國社會學家諾依曼提出來的()。A.“傳播流”B.“信息流”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訊息”10.最早提出“兩級傳播”這一觀點的是()。A.拉斯維爾 B.拉扎斯菲爾德C.庫爾特·盧因 D.卡爾·霍夫蘭11.在香農—韋弗的傳播過程模式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A.反饋 B.噪音C.媒介 D.訊息12.下面哪一類傳播活動是其它一切傳播活動的基礎()A.人際傳播 B.群體傳播C.組織傳播 D.人內傳播13.“一人大哭,全場大哭;一人大笑,全場大笑”這一現象屬于下面哪一種情況()A.群體感染 B.群體暗示C.群體壓力 D.群體模仿14.人類語言區別于動物界信號的最根本特征是()A.靈活性 B.經濟性C.具體性 D.能動性和創造性15.在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中,被稱作對社會起“瞭望哨”作用的是哪一個()A.環境監視功能 B.娛樂功能C.社會協調功能 D.社會遺產傳承功能16.傳播學一般將人類使用的符號分為語言符號和()A.非語言符號 B.體態符號C.伴生符號 D.形象符號17.被德國社會學家林格斯稱為“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三大事件”之一的是()A. 網絡B.廣播C.電視 D.報紙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得分評閱人41.請簡述三種主要的受眾觀。42.符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舉例說明。43.簡述拉斯維爾的“五W模式”。44.大眾傳播的特點是什么?45.簡述傳播制度的四種理論。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46.試述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1、C2、C3、A4、B5、A6、B7、C8、B9、C10、B11、B12、D13、A14、D15、A16、A17、C18、C19、B20、B二、判斷改錯題(本大題共5小題,判斷錯誤不得分,判斷正確未改對得1分,判斷正確并改對得2分,共10分)21、√。22、×。改正:不是。23、×。改正:其說服效果越大。24、×。改正:人際傳播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傳播。25、×。改正:“政治既有傾向”假說是由美國學者拉扎斯菲爾德提出的。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26、文字傳播時代。27、符號。28、《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29、受眾。30、國際傳播。31、馬萊茲克。32、施拉姆。33、體態符號34、米德。35、傳媒接近權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6.傳播:參考答案:社會信息系統(1分)的傳遞(1分)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1分)。評分標準:關于傳播的定義中,關鍵詞是社會信息系統和傳遞,每一句1分。答全得滿分,回答不完全者,根據要點給相應的分值。回答意思較為接近的,酌情適當給分。答錯不得分。37.參考答案:意見領袖是由拉扎斯菲爾德提出來的(1分),是指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1分)。其特點是:與被影響者處于平等關系而非上下級等級關系;廣泛分布在社會各個階層;社交范圍廣,信息渠道多(1分)評分標準:關于意見領袖的定義總共三句話,每一句1分,其中意見領袖的提出者為一分;定義為一分,意見領袖的特點總共一分。答全得滿分,回答不完全者,根據要點給相應的分值。回答意思較為接近的,酌情適當給分。答錯不得分。38.子彈論:參考答案:“子彈論”: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流行的傳播效果觀(1分)。核心觀點是: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信息在受眾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1分),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支配他們的行動(1分)。評分標準:該理論提出的年代為一分;定義為一分,其他論述總共一分。答全得滿分,回答不完全者,根據要點給相應的分值。回答意思較為接近的,酌情適當給分。答錯不得分。39.人際傳播:參考答案:人際傳播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2分),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1分)。評分標準:答全得滿分,回答不完全者,根據要點給相應的分值。回答意思較為接近的,酌情適當給分。答錯不得分。40.參考答案:“擬態環境”是美國學者李普曼最早提出的(1分),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環境,也有學者稱之為“似而非環境”。擬態環境并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2分)。評分標準:其中“擬態環境”概念的提出者為一分;定義為二分,其他論述總共一分。答全得滿分,回答不完全者,根據要點給相應的分值。回答意思較為接近的,酌情適當給分。答錯不得分。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41.請簡述三種主要的受眾觀。答:1、作為社會群體成員的受眾(1.5)2、作為“市場”的受眾(1.5)3、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1.5)評分標準:該簡答題滿分為5分,要點全都答對并適當論述者得滿分;僅回答要點,沒有論述者得4.5分。42.符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舉例說明。答、1、表述和理解功能2、傳達功能3、思考功能評分標準:該簡答題滿分為5分,每個要點1分,舉例2分。全都答對者得滿分。43.簡述拉斯維爾的“五W模式”。答:拉斯韋爾最先在《傳播的社會職能與結構》(1948)一文中提出了“五W模式”:“描述傳播行為的一個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個問題——誰(Who)?說什么(Sayswhat)?通過什么渠道(ThroughwhichChannel)?對誰(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據此,引申出傳播研究的五個參數或五個內容:控制分析(誰),內容分析(說什么),媒介分析(通過什么渠道),受眾分析(對誰),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作為早期的過程模式,拉斯維爾模式還以不完全的,沒有提供一條反饋渠道。評分標準:該簡答題滿分為5分,回答出提出“五W模式”的著作得1分;完整回答出五個要素,每個要素0.5分,共2.5分;回答出傳播研究五個內容得1分。共計4.5分,適當論述得0.5分。44.大眾傳播的特點是什么?答:1、大眾傳播中的傳播者是從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專業化媒介組織;(1分)2、大眾傳播是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大量生產、復制和傳播信息的活動;(1分)3、大眾傳播的對象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即“受眾”;(0.5分)4、大眾傳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屬性,又具有文化屬性;(0.5分)5、從傳播過程的性質來看,大眾傳播屬于單向性很強的傳播活動;(1分)6、大眾傳播是一種制度化的社會傳播。(1分)評分標準:該簡答題滿分為5分,要點全都答對并適當論述者得滿分;僅回答要具體分值看答案。45.簡述傳播制度的四種理論。參考答案:1、極權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范理論;2、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范理論3、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范理論4、發展中國家的傳播制度和媒介規范理論評分標準:該簡答題滿分為5分,要點全都答對并適當論述者得滿分;僅回答要點,沒有論述者得4分。每一要點一分。六、論述題46.試述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答案要點:第一,拉斯維爾的“三功能說”(1分)1、環境監視功能(1分)2、社會協調功能(1分)3、社會遺產傳承功能(1分)第二,賴特的“四功能說”(1分)1、環境監測(1分)2、解釋與規定(1分)3、社會化功能(1分)4、提供娛樂(1分)第三,施拉姆對大眾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