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綜合提升訓練專題四 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含解析)_第1頁
新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綜合提升訓練專題四 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含解析)_第2頁
新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綜合提升訓練專題四 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含解析)_第3頁
新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綜合提升訓練專題四 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含解析)_第4頁
新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綜合提升訓練專題四 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定考向定考向(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2)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3)基因與性狀的關系。(4)伴性遺傳。(5)人類遺傳病的類型。(6)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建網絡建網絡判對錯判對錯(1)孟德爾首先提出假說,并據此開展豌豆雜交實驗,設計測交實驗進行演繹。(×)(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3)一對雜合的黑色豚鼠,一胎產仔四只,一定是3黑1白。(×)(4)摩爾根等人通過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5)調查人群中紅綠色盲的發病率應在患者家系中多調查幾代,以減少實驗誤差。(×)(6)女性的某一條X染色體來自父方的概率是eq\f(1,2),男性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的概率是1。(√)(7)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中,僅考慮性染色體,女性只能產生一種卵細胞,男性能產生兩種精子。(√)(8)人類紅綠色盲患病家系的系譜圖中一定能觀察到隔代遺傳現象。(×)(9)羊水檢查可檢查出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多基因遺傳病。(×)(10)測定水稻的基因組,可以直接測定一個染色體組中所有的DNA序列。(√)回歸教材1.融合遺傳的觀點曾在19世紀下半葉十分盛行。然而,在奧地利的一所修道院里,孟德爾沖破了這個錯誤的觀點的“束縛”,提出了完全不同理論。(必修2.P2)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必修2.P32)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結果發現,在所得的1064株F2植株中,784株是高莖,277株是矮莖,高莖與矮莖的性狀分離比接近3:1。(必修2.P4)4.摩爾根等人的設想可以合理的解釋實驗現象,但是判斷一種假設或假說是否正確,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現象是不夠的,還應運用假說—演繹法預測。另外,設計實驗的結果再通過實驗來檢驗。摩爾根等人又通過測交等方法,進一步驗證了這些解釋。(必修2.P31)5.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等于某種遺傳病的患者數/某以某種遺傳病的被調查人數乘以100%。每個小組可調查周圍熟悉的四到十個家庭中遺傳病的情況。為保證調查群體足夠大,應將小組調查數據在班級和年級中匯總。(必修2.P93)6.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保證了物種染色體數目的穩定。其中一半染色體來自于精子(父方),另外一半來自于卵細胞(母方)。(必修2.P27)女性性染色體為XX,一條X染色體來自父方的概率為1/2,男方性染色體為XY,X染色體來自母方的概率為1.7.三個集體都退化消失,結果是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必修2.P22)在減數分裂一中形成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二,形成了四個精細胞。(必修2.P21)8.如果女性、紅綠色盲患者和色覺正常的男性結婚,在他們的后代中,女兒均為攜帶者,兒子均為色盲。(必修2.P93)9.細胞培養(用于染色體分析、性別確定、序列測定和分析等)10.人類共48條染色體,基因組計劃測定的是24條染色體上DNA的堿基序列。(必修2.P58)水稻是二倍體生物,也是測一個染色體中的半數染色體,故而可以直接測定一個染色體組中所有的DNA序列。明核心明核心微專題1孟德爾遺傳定律及應用1.性狀顯隱性的判斷方法(1)根據子代性狀判斷(2)根據子代性狀分離比判斷(3)根據遺傳系譜圖判斷2.純合子與雜合子的判斷方法3.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分析(1)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據子代推親代)→拆分法(以A、a和B、b兩對基因為例)①9∶3∶3∶1?(3∶1)×(3∶1)?(Aa×Aa)(Bb×Bb);②1∶1∶1∶1?(1∶1)×(1∶1)?(Aa×aa)(Bb×bb);③3∶3∶1∶1?(3∶1)×(1∶1)?(Aa×Aa)(Bb×bb)或(Bb×Bb)(Aa×aa);④3∶1?(3∶1)×1?(Aa×Aa)×(BB×__)或(Aa×Aa)×(bb×bb)或(Bb×Bb)×(AA×__)或(Bb×Bb)×(aa×aa)。(2)基因完全連鎖遺傳現象(以A、a和B、b兩對基因為例)連鎖類型基因A和B在一條染色體上,基因a和b在另一條染色體上基因A和b在一條染色體上,基因a和B在另一條染色體上圖解配子類型AB∶ab=1∶1Ab∶aB=1∶1自交后代基因型1AABB、2AaBb、1aabb1AAbb、2AaBb、1aaBB表型性狀分離比為3∶1性狀分離比為1∶2∶14.特殊遺傳現象全掃描材料一自交不親和性指某一植物的雌雄兩性機能正常,但不能進行自花傳粉或不能進行同一品系內異花傳粉的現象。煙草的自交不親和性機理如圖所示。材料二母性效應是指子代某一性狀的表型由母體的核基因決定,而不受本身基因的支配。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正反交時,F1總是表現出母本的性狀可能是母系遺傳,也可能是母性效應。椎實螺是一種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一般通過異體受精繁殖,但若單獨飼養,也可進行自體受精,其螺殼的旋轉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區分。如圖為右旋(基因型為DD)和左旋(基因型為dd)椎實螺遺傳情況。材料三科研人員研究核質互作的實驗過程中,發現細胞質雄性不育玉米可被顯性核恢復基因(R基因)恢復育性,T基因表示雄性不育基因,如圖表示其作用機理。(1).分離定律的異常情況(以Aa×Aa為例)(2).剖析9∶3∶3∶1的變形(以AaBb×AaBb為例)考向1圍繞分離定律的應用,考查理解能力1.女婁菜為二倍體雌雄異株植物,屬于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圖甲和圖乙為正在分裂的兩個細胞。其分裂過程中均無基因突變發生。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根據圖甲可知,圖乙細胞的產生可能是MⅠ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未分離導致的B.圖乙中的基因是ab或者沒有a、b基因C.圖甲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一個細胞,基因組成是AAaaBBbbD.僅考慮給出的基因,細胞乙形成過程中可能發生了分離定律,但沒有自由組合定律的發生【答案】B【詳解】A、圖乙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結束形成的生殖細胞,但是細胞中多出了一條染色體,所以圖乙細胞的產生可能是MⅠ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未分離導致的染色體數目的異常,A正確;B、圖乙為多出一條染色體的生殖細胞,獲得了4號或8號染色體中的一條,可以推知其基因型為ab,不可能沒有a、b基因,因為在沒有發生基因突變的情況下,4號與8號染色體上的基因組成相同,B錯誤;C、細胞甲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一個細胞,基因型是AAaaBBbb,C正確;D、形成細胞乙的原生殖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研究的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故細胞乙的形成過程中可能發生了分離定律,沒有自由組合定律的發生,D正確。故選B。2.椎實螺是一種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一般通過異體受精繁殖,若單獨飼養,也可以進行自體受精。經研究發現,決定椎實螺螺殼螺旋方向的是“母性效應”,即子代某一性狀的表型由母體核基因型決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如圖實驗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母性效應的遺傳方式不符合孟德爾分離定律B.該實驗證明了表型由基因與環境共同決定C.兩次實驗的SKIPIF1<0,F2代基因型和表型都相同D.在母性效應中,線粒體DNA有著決定性作用【答案】C【詳解】A、“母性效應”,即子代某一性狀的表型由母體核基因型決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但母性效應在遺傳的過程中,成對的基因彼此分離,遺傳方式符合孟德爾分離定律,A錯誤;B、該實驗子代某一性狀的表型由母體核基因型決定,該實驗并未證明表型與環境的關系,B錯誤;C、實驗一和實驗二的F1基因型都是Dd,F2的基因型都是1DD:2Dd:1dd,F2的表現型由F1雌性的基因型決定,F1雌性的基因型是Dd,故子代表現型都是右旋,C正確;D、母性效應是由細胞核基因控制的,D錯誤;故選C。考向2圍繞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考查科學思維能力3.某昆蟲性別決定為ZW型,有長觸角和短觸角兩種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對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選取純合短觸角昆蟲甲和純合短觸角昆蟲乙雜交,F1全為長觸角,F1相互交配,F2表現型及比例為長觸角∶短觸角=9∶7;請根據以上信息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兩對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B.F1代雄性產生純合隱性配子的概率為SKIPIF1<0C.F2代有12種基因型,僅雌性有短觸角個體D.F2代長觸角中雌性純合子的概率為SKIPIF1<0【答案】C【詳解】A、由分析可知,F2出現9:7的比例,為9:3:3:1的變式,故兩對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B、由分析可知,F1代雄性的基因型為AaZBZb,可以產生AZB、AZb、aZB、aZb4種配子,其中純合隱性配子(aZb)所占的概率為1/4,B正確;C、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F1相互交配得F2,將兩對基因分開計算,Aa×Aa→AA、2Aa、aa,ZBZb×ZBW→ZBZB、ZBZb、ZBW、ZbW,則F2代有3×4=12種基因型,其中__ZbW(雌)、aaZBZ_(雄)為短觸角個體,C錯誤;D、結合C選項可知,F2代長觸角(A_ZB_)中雌性純合子(AAZBW)的概率為1/3×1/3=1/9,D正確。故選C。4.果蠅有突變型和野生型,純合野生型果蠅表現為灰體、長翅、紅眼。現有甲(黑體)、乙(殘翅)、丙(白眼雄果蠅)三種單基因隱性突變體果蠅,這3種隱性突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將甲、乙雜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無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將乙、丙雜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可用于驗證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C.將甲、丙雜交得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體紅眼的基因型有6種D.將甲與野生型雜交,某性狀在后代雌雄個體中所占比例相同,則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體上【答案】D【詳解】A、將甲bbVGVG、乙BBvgvg雜交得F1(BbVGvg),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無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B、為驗證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可用乙(XWXW)、丙(XwY)雜交得F1(XWXw、XWY),F1雌雄相互交配,若子代只有雄性中出現白眼,即可得證,B正確;C、將甲(bbVGVGXWXW)、丙(BBVGVGXwY)雜交得F1(BbVGVGXWXw、BbVGVGXWY),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體(B—)紅眼(XW—)的基因型有2×3=6種,C正確;D、將甲與野生型雜交,某性狀在后代雌雄個體中所占比例相同,則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體上,如甲XWXW×野生型XWY,子代全為顯性性狀,但基因位于X染色體,D錯誤。故選D。考向3特殊遺傳題型訓練5.家蠶(2n=56)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雄蠶比雌蠶食桑量低,產絲率高。為了達到只養雄蠶的目的,科研人員培育了雄蠶(甲),其Z染色體上帶有隱性胚胎致死基因e、f(e或f純合都可導致胚胎致死)及其等位基因。W染色體上無相關基因。利用甲與雌蠶(乙)進行雜交,后代雌蠶均在胚胎期死亡,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E、e和F、f之間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甲的基因型為ZEFZef,乙的基因型為ZEFWC.若后代有雌蠶成活,則父本發生了基因突變D.后代中E、F的基因頻率均為SKIPIF1<0【答案】D【詳解】A、分析題意可知,E、e和F、f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故E、e和F、f之間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B、雄蠶(甲)Z染色體上帶有兩個隱性胚胎致死基因e、f及其等位基因,且甲與雌蠶(乙)進行雜交,雜交后代雌蠶在胚胎期死亡,說明甲的基因型為ZEfZeF,乙的基因型為ZEFW,B錯誤;C、雜交后代雌蠶的基因型為ZEfW(死亡)或ZeFW(死亡),若后代有雌蠶成活,說明產生了基因型為ZEFW的可成活的雌蠶,故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交叉互換),C錯誤;D、甲的基因型為ZEfZeF,乙的基因型為ZEFW,存活的后代的基因型為ZEFZEf、ZEFZeF,E的基因頻率=E/(E+e)=3/4,F的基因頻率=F/(F+f)=3/4,D正確。故選D。6.下圖是果蠅眼睛色素的合成途徑,沒有色素時眼色為白色。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生物體的一種性狀可以受多對基因的控制B.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C.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在遺傳時必須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出現白眼果蠅的原因除了表觀遺傳外,還可能有其他原因【答案】C【詳解】A、從眼睛色素的合成途徑中可以看出果蠅的眼色由多對基因控制,A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B不符合題意;C、從圖中看不出與眼色有關的基因是位于一對染色體上還是多對染色體上,所以不能確定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在遺傳時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符合題意;D、據圖可知,基因突變可能會影響酶的合成,使之不能形成有色色素物質,缺少相應的前體物質或某種環境條件使酶失去了活性或環境條件不適宜,均可影響有關基因的表達和色素的合成,D不符合題意。故選C。微專題3伴性遺傳與人類遺傳病1.性染色體不同區段分析(1)僅在X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特點(2)XY同源區段遺傳特點①涉及同源區段的基因型女性為XAXA、XAXa、XaXa,男性為XAYA、XAYa、XaYA、XaYa。②遺傳仍與性別有關2.“程序法”分析遺傳系譜圖3.明確遺傳病中的5個“不一定”(1)攜帶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患遺傳病。如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XBXb,不患色盲。(2)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不患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征、貓叫綜合征等。(3)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如母親妊娠前三個月內感染風疹病毒而使胎兒患先天性白內障。(4)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遺傳病。有些遺傳病可在個體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才表現出來。(5)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如由于食物中缺少維生素A,家庭中多個成員患夜盲癥。考向1圍繞人類遺傳病考查考生的社會責任7.人類遺傳病對社會及家庭危害極大,對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顯得尤為重要。下列有關人類遺傳病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白化病、哮喘病、21三體綜合征均屬于多基因遺傳病B.色盲和苯丙酮尿癥均屬于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疾病C.人類遺傳病監測和預防的手段主要是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D.禁止近親結婚可減少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概率【答案】A【詳解】A、白化病為單基因遺傳病,21三體綜合征為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哮喘病為多基因遺傳病,A錯誤;B、色盲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苯丙酮尿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正確;C、人類遺傳病監測和預防的手段主要是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以降低人類遺傳病的發生概率,C正確;D、禁止近親結婚可減少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概率,D正確。故選A。8.人類的遺傳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某家系某種遺傳病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通常通過羊水檢測、B超檢查、DNA測序分析等診斷手段來確定胎兒是否患有遺傳病,圖2為部分個體DNA(控制該遺傳病的一對等位基因)電泳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2號、3號、5號個體基因型相同C.7號與9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D.基因診斷技術的改進可有效地預防遺傳病的產生【答案】C【詳解】A、據遺傳系譜圖可知,1號、2號正常,其兒子6號患病,說明該遺傳病為隱性遺傳病,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1號為雜合子,1號DNA電泳應該有2個條帶,而圖2中1號DNA只有1個條帶,說明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B、假設該病由B/b基因控制,則2號的基因型為XBXb、5號基因型為XBXb,由圖2推知,3號基因型為XBXb,B正確;C、4號與5號基因型為XBY、XBXb,7號和9號基因型均為1/2XBXB、1/2XBXb,7號與9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1/2+1/2×1/2=1/2,C錯誤;D、基因檢測可以精確地診斷病因。疾病的發生。此外,檢測父母是否攜帶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也能夠預測后代患這種疾病的概率。所以,基因診斷技術的改進可有效地檢測和預防遺傳病的產生,D正確。故選C。考向2伴性遺傳的綜合運用,考查科學探究能力9.已知蝴蝶的體色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只有基因型為AA或Aa的雄性蝴蝶表現為黃色,aa雄性蝴蝶和雌性蝴蝶都表現為白色(沒有遷移和突變,自然選擇對該對性狀無影響)。若以一群白色雄性和白色雌的蝴蝶作親代進行雜交,F1中雄性1/4表現為黃色。F1隨機交配產生F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遺傳現象不屬于伴性遺傳B.親代雌性蝴蝶中AA:Aa:aa可能為=1:3:6C.F1的基因型3/4Aa和1/4aaD.若F2中黃色個體比例減少,但A和a的基因頻率仍與F1相同【答案】C【詳解】A、伴性遺傳是由于控制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的現象,蝴蝶的體色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不屬于伴性遺傳,A正確;B、若親代雌性蝴蝶中AA:Aa:aa=1:3:6,產生的配子為A:a=1:3,若與白色雄性雜交,白色雄性的基因型一定是aa,相當于測交實驗,雄性后代的表現型比例為白色雌性個體的配子比,F1中雄性雄性1/4表現為黃色,B正確;C、F1基因型為1/4Aa、3/4aa,隨機交配,則F1產生的配子比A:a=1:7,F2中基因型所占比例無論雌雄都是:aa占49/64,AA占1/64,Aa占14/64,因雌性都是白色,雄性aa為白色,故黃色占15/64×1/2=15/128,C錯誤;D、題目中沒有致死,沒有突變等情況,在隨機交配的情況下基因頻率不變,D正確。故選C。鏈接高考:遺傳實驗設計題精細打磨考向1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驗證10.某實驗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變型果蠅。果蠅的部分隱性突變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同學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蠅與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純合子果蠅進行雜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個體出現的概率為________。圖中所列基因中,不能與翅外展基因進行自由組合的是________。(2)同學乙用焦剛毛白眼雄蠅與野生型(直剛毛紅眼)純合子雌蠅進行雜交(正交),則子代雄蠅中焦剛毛個體出現的概率為________;若進行反交,子代中白眼個體出現的概率為________。(3)為了驗證遺傳規律,同學丙讓白眼黑檀體雄果蠅與野生型(紅眼灰體)純合子雌果蠅進行雜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實驗結果中,能夠驗證自由組合定律的F1表型是________,F2表型及其分離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驗證伴性遺傳時應分析的相對性狀是________,能夠驗證伴性遺傳的F2表型及其分離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16紫眼基因(2)01/2(3)紅眼灰體紅眼灰體∶紅眼黑檀體∶白眼灰體∶白眼黑檀體=9∶3∶3∶1紅眼/白眼紅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雄蠅=2∶1∶1解析(1)由圖可知,翅外展基因與粗糙眼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二者能自由組合,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子雜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一隱一顯)個體所占比例是3/16。紫眼基因與翅外展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二者不能自由組合。(2)焦剛毛白眼雄蠅與野生型(直剛毛紅眼)純合子雌蠅雜交,后代雄蠅中不會出現焦剛毛個體;若反交,子代雄蠅全部為白眼,雌蠅全部為紅眼,即子代中白眼個體出現的概率為1/2。(3)欲驗證自由組合定律,可以用雙雜合個體自交或測交。讓白眼黑檀體雄果蠅與野生型(紅眼灰體)純合子雌果蠅進行雜交,所得F1的表型為紅眼灰體,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型及分離比是紅眼灰體∶紅眼黑檀體∶白眼灰體∶白眼黑檀體=9∶3∶3∶1;驗證伴性遺傳時,需要分析位于X染色體上的基因,所以要分析紅眼/白眼這對性狀,此時F2的表型及比例是紅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雄蠅=2∶1∶1。考向2一對等位基因位置的判斷11.隨著遺傳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將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體上,某豌豆個體一些基因的位置如圖。關于這些基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植株細胞內,控制每對性狀的基因在遺傳時均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該植株細胞內,控制植株高度和子葉顏色的基因在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控制豆莢是否分節的等位基因間的本質區別是堿基對的種類、序列不同D.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中常發生交換,導致非等位基因間重組【答案】D【詳解】A、分離定律的實質是雜合子在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分離,該植株細胞內Ⅳ號染色體上控制植株高度的基因型為純合,不遵循分離定律,A錯誤;B、該植株細胞內株高基因是純合,株高和子葉顏色的基因中只存在子葉顏色一對等位基因,因此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C、等位基因間的本質區別是堿基對的數目、排列順序不同。堿基對的種類一般相同,均為A和T、C和G,C錯誤;D、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中常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而發生交換,導致該對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間重組,D正確。故選D。12.某二倍體雌雄異株植物無性染色體,其核基因M表達的蛋白質抑制雌蕊形成,使植株發育為雄株,而不含M基因的植株為發育為雌株。科學家將耐鹽基因D設法轉移到雄性植株一個體細胞的某條染色體上,將該細胞經組織培養得到植株N,再將植株N與野生型異性植株雜交,根據后代的表型可以判斷D基因的位置。不考慮共他變異,且所有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基因D的插入可能會導致N變異為雌株B.該植物的自然種群中雌性植株的數量多于雄性植株C.雜交后代的耐鹽雌雄株各占1/4,無法確定D是否與M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D.雜交后代中的耐鹽雌株或雄株占1/2,可以確定D是否與M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答案】B【詳解】A、D基因的插入M基因所在的位置,就會導致M基因突變,可能會導致N變異為雌株,A正確;B、該植物種群中的雄性植株數量與雌性植株數量關系與M基因的基因頻率有關,根據題干信息無法判斷數量關系,B錯誤;C、植株N與野生型異性植株雜交,若雜交后代的耐鹽雌雄株各占1/4,當D與M應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時,若N為DdMm,與野生型ddmm雜交,符合該結果,當D與m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時,若N為Ddmm,野生型為ddMm,也符合該結果,故無法確定D是否與M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C正確;D、若雜交后代中的耐鹽雌株占1/2,當N為DdMm(或Ddmm),與野生型ddmm(或ddMm)雜交,則D與m位于一條染色體上,若雜交后代中的耐鹽雄株占1/2,則可以判斷D與M位于一天染色體上,D正確。故選B。考向3判斷某特定基因是否位于特定染色體上13.某小組繪制了某家族的系譜圖如圖1所示,并對部分家庭成員是否攜帶甲病基因進行核酸分子檢測。不同分子質量的基因片段在電泳時會形成不同條帶,結果如圖2所示。甲、乙兩病的致病基因均不位于XY同源區段,甲病由基因B/b控制,乙病由基因D/d控制,請據圖回答∶(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限制酶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_____________斷開。(3)若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Ⅱ9的基因型為_______。Ⅱ9和Ⅱ10再生二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過染色體分析確定胎兒是否患病。(4)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基因遺傳病具有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I3、I4均含有B和b基因且不患病,說明患病為隱性性狀且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2)磷酸二酯鍵(3)BBXdY

不能(4)具有家族聚集現象、群體中發病率較高、易受環境影響等【詳解】(1)I3、I4均含有B和b基因且不患病,說明患病為隱性性狀且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所以甲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2)限制酶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鍵斷開。(3)I3和I4生出患病II9,說明乙病為隱性遺傳病,若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Ⅱ9為患者,根據電泳結果可知,Ⅱ9不含甲病致病基因,則Ⅱ9的基因型為BBXdY。兩種病都是基因引起的,所以不能通過染色體分析確定胎兒是否患病。(4)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基因遺傳病具有的特點是具有家族聚集現象、群體中發病率較高、易受環境影響等。規范寫規范寫長難句規范答(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答: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基因重組發生在生物體的有性生殖的過程中,包括答: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聯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是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3)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是:判斷依據: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現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4)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連續遺傳現象。判斷依據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連續遺傳現象。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綜合訓練1.孟德爾通過豌豆的雜交實驗得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下列關于孟德爾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不需要對父本進行套袋B.對雜交實驗F1代進行統計時,需獲取雙親豆莢中的全部籽粒C.從1個裝有四種相同數量小球的容器中隨機抽取兩個小球,可模擬基因的自由組合D.“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中與親本表型相同的雜合子占1/4【答案】A【詳解】A、“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對母本去雄及授粉后套袋,不需要對父本進行套袋,A正確;B、對雜交實驗F1代進行統計時,需獲取母本豆莢中的全部籽粒,B錯誤;C、模擬基因的自由組合,應該從2個分別裝有2種相同數量小球的容器(如一個容器中裝A和a,一個容器中裝B和b)中隨機抽取一個小球,C錯誤;D、“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中與F1表型相同的雙雜合子占1/4,親本中無雜合子,D錯誤。故選A。2.在兩對相對性狀的模擬雜交實驗中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操作,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操作①模擬的是分離定律B.操作②模擬的現象發生在后期IC.操作③模擬的過程發生基因重組D.雌信封與雄信封卡片數不同不影響實驗結果【詳解】A、操作①模擬的是等位基因的分離,即分離定律,A正確;B、操作②模擬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確;C、操作③模擬的是受精過程,該過程中不會發生基因重組,C錯誤;D、由于雌雄配子數目不等,因此雌信封與雄信封卡片數可以不同,這不影響實驗結果,D正確。故選C。3.果蠅的紅眼基因(R)對白眼基因(r)為顯性,位于X染色體上;長翅基因(B)對殘翅基因(b)為顯性,位于常染色體上。現有一只紅眼長翅果蠅與一只白眼長翅果蠅交配,F1雄蠅中有1/8為白眼殘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親本雌蠅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現長翅雄蠅的概率為1/16C.雌、雄親本產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殘翅雌蠅可形成基因型為bXr的極體【答案】BB、F1出現長翅雄果蠅(B_)的概率為1/2×3/4=3/8,B錯誤;C、親本雄果蠅關于眼色基因型是XrY,雌果蠅基因型是XRXr,產生Xr的配子的比例都是1/2,C正確;D、白眼殘翅雌果蠅的基因型為bbXrXr,經減數分裂可以產生基因型為bXr的極體,D正確。故選B。4.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屬于單股正鏈RNA病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COVID-19的遺傳物質中含有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B.COVID-19侵入人體后,在內環境中不會發生增殖C.人體細胞能為COVID-19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和能量等D.COVID-19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多肽鏈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答案】B【詳解】A、COVID-19的遺傳物質是RNA,不含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A錯誤;B、COVID-19侵入人體后,在內環境中不會發生增殖,只能在活細胞中增殖,B正確;C、COVID-19增殖所需要的模板不需要人體提供,C錯誤;D、COVID-19在核糖體上合成多肽鏈不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錯誤。故選B。5.如圖為某動物睪丸中不同細胞的分裂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進行減數分裂的細胞為②和④ B.①②③細胞均含有同源染色體C.③細胞的子細胞稱為初級精母細胞 D.④中可能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答案】C【詳解】A、根據以上分析已知,圖中①、③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②、④細胞進行的是減數分裂,A正確;B、圖中①②③細胞均含有同源染色體,而④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沒有同源染色體,B正確;C、③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是體細胞,C錯誤;D、④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若發生過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則分離的兩條染色體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確。故選C。6.下圖表示雄果蠅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含量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圖1表示減數分裂,則圖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體分開B.若圖1表示減數分裂、圖2表示有絲分裂,則兩圖的CD段都發生著絲點分裂C.若兩圖均表示有絲分裂,則兩圖的DE段一個細胞內只含有2個染色體組D.若圖1表示減數分裂,則圖1的BC段一個細胞中可能含有0個或1個Y染色體【答案】D【詳解】AB、若圖1表示減數分裂,CD段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由2減少至1,說明姐妹染色單體消失,發生著絲點分裂,若圖2表示有絲分裂,CD段每個細胞核DNA含量由4N減少至2N,說明形成了子細胞核,A、B錯誤;C、綜上分析,若兩圖均表示有絲分裂,則圖1的DE段一個細胞內含有4個染色體組,圖2的DE段一個細胞內含有2個染色體組,C錯誤;D、若圖1表示減數分裂,BC段每條染色體含有2個DNA分子,說明存在染色單體,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也可能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因此BC段一個細胞中可能含有0個或1個Y染色體,D正確。故選D。7.圖為正常男性的染色體組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圖像中的染色體通常取自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B.該圖像的形成需要對染色體進行配對、分組和排列C.該圖體現了正常男性染色體數目、大小和形態的全貌D.染色體組型具有個體特異性,并且能用于遺傳病的診斷【答案】D【詳解】A、圖像中的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且形態清晰、穩定,通常取自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A正確;B、染色體組型圖的形成需要對染色體進行配對、分組和排列,B正確;C、該圖體現了正常男性染色體數目、大小和形態的全貌,C正確;D、染色體組型具有物種特異性,不具有個體特異性,D錯誤。故選D。8.在男女學生比例均等的某校學生中,有紅綠色盲患者占4.5%,且全為男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占7%,在該校學生中的色盲基因頻率是(

)A.11.5% B.7.7% C.8% D.4.54%【答案】B【詳解】ABCD、色盲基因個數/(色盲基因個數+其等位基因個數)×100%=色盲基因頻率,所以頻率計算為(9+14)/(9+14+91+14+86×2)×100%=7.7%,ACD錯誤。故選B。9.下列關于遺傳咨詢和優生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可以用顯微鏡檢測胎兒是否患21-三體綜合征B.各種遺傳病都是由一種或多種致病基因引起的C.胎兒是否患病與孕婦的遺傳物質、飲食、心態等多方面有關D.如果一對正常的夫婦第一胎生了患血友病的兒子,則建議第二胎時做產前診斷【答案】B【詳解】A、21三體綜合征是常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A正確;B、人類遺傳病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B錯誤;C、胎兒是否患病與孕婦的遺傳物質、飲食、心態等多方面有關,C正確;D、如果一對正常的夫婦第一胎生了患血友病的兒子,說明妻子的攜帶者,可能生出有病的兒子,且血友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所以第二胎時應該進行產前診斷,D正確。故選B10.隨科技發展,人類遺傳病受到更多的關注,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疾病均為遺傳病B.遺傳病是由1個或多個基因異常導致的C.血友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女性患者更多D.多基因遺傳病病因和遺傳方式復雜,不易與后天獲得性疾病相區分【答案】D【詳解】A、細胞中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疾病不都是遺傳病,比如細胞癌變,A錯誤;B、人類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其中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是由1對、多對基因異常導致的,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是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發生改變而引起的,B錯誤;C、血友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性患者更多,C錯誤;D、多基因遺傳病病因和遺傳方式復雜,許多多基因遺傳病是后天發病的,不易與后天獲得性疾病相區分,D正確。故選D。11.若將染色體DNA被3H充分標記的洋蔥(2n=16)分生組織細胞置于不含3H的培養液中,從G1期培養至第三次分裂中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一個細胞中至少有一條染色體含3H B.一個染色體中最多有一個染色單體含3HC.一個DNA分子中最多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 D.一個細胞中最多有16條染色體含3H【答案】A【詳解】A、第一次有絲分裂結束后,DNA都有一條鏈含有標記;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后,染色體上只有一條染色單體含3H,由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時,染色單體隨機分開,具有3H標記的染色體也隨機進入兩個細胞,所以第三次分裂的中期,細胞內可能有不存在被3H標記的染色體,A錯誤;BC、由A項分析可知,第二次分裂結束后,DNA分子最有只有一條鏈被標記,有可能兩條鏈都沒有標記,所以第三次有絲分裂的中期,一個染色體中最多有一個染色單體含3H,一個DNA分子中最多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含3H,BC正確;D、第二次分裂后期,當所有有3H標記的染色體移向同一極時,到第三次有絲分裂中期,此時一個細胞中最多有16條染色體含3H,D正確。故選A。12.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某家族遺傳家系圖如下,其中Ⅱ-4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病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若Ⅲ-3為乙病基因攜帶者,則Ⅳ-1為乙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3/5C.若乙病在人群中發病率為1%,則Ⅲ-2與Ⅲ-3生育一個患乙病的女兒的概率為1/66D.若Ⅱ-3與Ⅱ-4生1個患甲病的性染色體為XXY的孩子,其染色體異常是由Ⅱ-4造成的【答案】D【詳解】A、根據上述分析可知,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甲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A正確;B、由于Ⅲ-1是bb,故Ⅱ-1和Ⅱ-2均為Bb,則Ⅲ-2的基因型為1/3BB、2/3Bb,若Ⅲ-3為乙病基因攜帶者即為Bb,Ⅲ-2和Ⅲ-3所生后代的基因型為BB∶Bb∶bb=(1/3×1/2+2/3×1/4)∶(1/3×1/2+2/3×1/2)∶(2/3×1/4)=2∶3∶1,Ⅳ-1表現型正常,為乙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3/5,B正確;C、Ⅲ-2的基因型為1/3BB、2/3Bb,若乙病在人群中發病率為1%,即b%=0.1,B%=0.9,BB%=0.9×0.9=81%,Bb%=2×0.1×0.9=18%,正常人中Bb比例為18%÷(81%+18%)=2/11,Ⅲ-3的基因型為2/11Bb,則Ⅲ-2與Ⅲ-3生一個患乙病的女兒即bbXX的概率為2/3×2/11×1/4×1/2=1/66,C正確;D、根據Ⅲ-8患甲病可知,Ⅱ-3關于甲病的基因型為XAXa,Ⅱ-4關于甲病的基因型為XAY,若Ⅱ-3與Ⅱ-4生1個患甲病的性染色體為XXY的孩子即XaXaY,該個體多了一條Xa,是Ⅱ-3產生配子時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單體異常分離所致,D錯誤。故選D。13.下列疾病中屬于遺傳病的是()A.艾滋病 B.癌癥 C.蠶豆病 D.敗血癥【答案】C【詳解】A、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毒攻擊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癱瘓而導致的疾病,不是遺傳病,A錯誤;B、癌癥是細胞內多個突變累積導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而導致細胞無限增殖不受控制的疾病,多為后天性疾病,B錯誤;C、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所導致的疾病,相應的基因改變,屬于遺傳病,C正確;D、敗血癥是指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并在血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并未導致遺傳物質改變,不是遺傳病,D錯誤。故選C。14.在某嚴格自花傳粉的二倍體植物中,發現甲、乙兩類矮生突變體(如圖所示),矮化植株無A基因,矮化程度與a基因的數量呈正相關。假設甲乙產生的各類型配子和后代都能成活,且成活率相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類變異屬于基因突變,乙類變異屬于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的結構變異B.乙減數分裂產生2種花粉,在第一次分裂前期,某個四分體中帶有4個a基因C.乙的自交后代有3種矮化類型D.甲與乙雜交后代出現兩種表現型,比例為2:1【答案】D【詳解】A、A基因與a基因屬于等位基因,甲類變異屬于基因突變,乙類變異是在甲類變異的基礎上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A正確;B、乙減數分裂產生不含a和含有2個a的2種花粉,且二者比例為1∶1,在第一次分裂前期,復制后聯會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構成一個四分體,某個四分體中的一條染色體上含有4條染色單體,含有4個a基因,B正確;C、矮化程度與a基因的數量呈正相關,乙的自交后代有不含a、含有2個a和含有4個a的3種矮化類型,C正確;D、甲減數分裂產生含有個1a的配子,甲與乙雜交后代含有1個a或3個a,兩種表現型的比例為1:1,D錯誤。故選D。15.某植物花的色素由非同源染色體上的A和B基因編碼的酶催化合成(其對應的等位基因a和b編碼無功能蛋白),如下圖所示。親本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花授粉產生子一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子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色:黃色=9:7B.子一代的白色個體基因型為Aabb和aaBbC.子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色:白色:黃色=9:4:3D.子一代紅色個體中能穩定遺傳的基因型占比為1/3【答案】C【詳解】AC、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色:白色:黃色=9:4:3,A錯誤;C正確;B、子一代的白色個體基因型為aaBb、aaBb和aabb,B錯誤;D、子一代紅色個體(A_B_)中能穩定遺傳的基因型(AABB)占比為1/9,D錯誤。故選C。16.研究發現某些家系中出現一種如圖所示的線粒體變異遺傳模式(異質性表示線粒體DNA中該堿基位點的突變頻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線粒體基因是細胞質基因B.線粒體基因只能通過母親遺傳給后代C.線粒體DNA缺陷可導致多種遺傳疾病D.線粒體的遺傳模式不符合分離定律【答案】B【詳解】A、線粒體存在于細胞質中,線粒體基因是細胞質基因,A正確;B、分析圖片前三個基因可知,線粒體基因與父母雙方都有關系,B錯誤;C、線粒體DNA缺陷會導致線粒體基因組發生突變可導致多種遺傳疾病,C正確;D、線粒體的遺傳模式是細胞質遺傳,不符合分離定律,D正確。故選B。17.某動物的毛色有紅、黃兩種表現型,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且B對b完全顯性,其遺傳過程中存在純合致死現象(XY、ZW均視為純合子)。現用表現型不同的雌雄個體雜交,F1代中雌性∶雄性=1∶2,則下列推測最合理的是(

)A.紅色為顯性性狀,F1代中雌性毛色表現型為紅色B.黃色為顯性性狀,F1代中雌性毛色表現型為黃色C.該生物的性別決定類型為ZW型,F1代中雌性個體的表現型與母本相同D.該生物的性別決定類型為XY型,F1代中雌性個體的表現型與母本相同【答案】C【詳解】A、根據分析,若紅色是顯性性狀,則F1代中雌性毛色表現型為黃色,A錯誤;B、若黃色為顯性性狀,F1代中雌性毛色表現型為紅色,B錯誤;CD、由分析可知,該生物的性別決定類型為ZW型,親本的基因型是ZBZb、ZbW,且ZBW存在致死現象,F1代中雌性個體的表現型與母本相同(基因型都是ZbW),C正確,D錯誤。故選C。18.先天性肌肉強直由編碼骨骼肌氯離子通道蛋白的CLCNE1基因突變引起,依據遺傳方式不同分為Beeker病(顯性遺傳)和Thomsen病(隱性遺傳)。下圖為某一先天性肌強直家系的遺傳系譜圖(陰影為患者),據此分析錯誤的是()A.Beeker病與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互為等位基因B.人群中涉及先天性肌肉強直的基因型共有6種C.CLCNE1基因與紅綠色盲基因相互獨立遺傳D.Ⅲ-5與一患者(雙親正常)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為1/2【答案】D【詳解】A、Beeker病和Thomsen病的致病基因與正常基因屬于復等位基因,A正確;B、人群中涉及先天性肌肉強直的基因型共有6種,分別是AA、Aa、Aa+、a+a+、a+a、aa,B正確;C、CLCNE1基因位于常染色體、紅綠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體,CLCNE1基因與紅綠色盲基因相互獨立遺傳,C正確;D、Ⅲ-5為患者,基因型可能為Aa+、Aa、aa,雙親正常的患者的基因型為aa,若Ⅲ-5的基因型為Aa或aa,則與基因型為aa的患者婚配,子代都患病;若Ⅲ-5的基因型為Aa+,則與基因型為aa的患者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為1/2,D錯誤。故選D。19.圖中甲、乙表示水稻兩個品種,A、a和B、b分別表示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①~⑥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種的過程,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④所示的育種方式能大幅度的改良某一性狀B.水稻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得到的均為純合子C.圖中能發生基因重組的為過程③⑤D.水稻的雜交育種過程一定需要通過連續自交才能獲得穩定遺傳的個體【答案】A【詳解】A、④為誘變育種,能大幅度的改良生物體的性狀,A正確;B、水稻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后,再用秋水仙素處理得到的是純合子,B錯誤;C、圖中能發生基因重組的過程是①②③,⑤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C錯誤;D、水稻的雜交育種若選育的是隱性純合子,則不需要連續不斷的自交,只要出現隱性性狀即可,D錯誤。故選A。20.某雜合子植株基因型為AaBb,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兩對相對性狀其自交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自交后代表現型比例是5:3:3:1,則是因為AaBb合子致死B.若自交后代表現型比例是8:2:2,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花粉不育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表現型比例是18:3:3:1,可能是含隱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表現型比例是6:3:2:1,可能是A或B基因顯性純合致死造成的【答案】A【詳解】A、由于題干中雜合子植株基因型為AaBb,能存活,因此AaBb合子不會致死,若AaBB和AABb合子致死,2份AaBB和2份AABb共占4份,則植株(AaBb)自交后代表現型比例應為A_B_(1AABB+4AaBb)∶A_bb(1AAbb+2Aabb)∶aaB_(1aaBB+2aaBb)∶aabb=5∶3∶3∶1,因此該比例的出現可能原因為AaBB和AABb合子致死,A錯誤;B、若基因型為ab的花粉不育,則AaBb植株產生的雌配子種類以及比例為AB:Ab:aB:ab=1:1:1:1,而雄配子種類以及比例為AB:Ab:aB=1:1:1,由雌雄配子結合并發育得到的后代表現型比例=A_B_(1AABB+2AaBB+2AABb+3AaBb)∶A_bb(1AAbb+1Aabb)∶aaB_(1aaBB+1aaBb)=8:2:2,B正確;C、若含隱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則AaBb植株產生的雌配子種類以及比例為AB:Ab:aB:ab=2:1:1:1,雄配子種類以及比例為AB:Ab:aB:ab=2:1:1:1,由雌雄配子結合并發育得到的后代表現型比例=A_B_(4AABB+4AaBB+4AABb+6AaBb)∶A_bb(1AAbb+2Aabb)∶aaB_(1aaBB+2aaBb)∶aabb=18:3:3:1,C正確;D、若A或B基因顯性純合致死(只計算一種情況,如BB致死),則植株(AaBb)自交后代表現型比例應為A_B_(2AABb+4AaBb)∶A_bb(1AAbb+2Aabb)∶aaB_(2aaBb)∶aabb=6∶3∶2∶1,D正確。故選A。21.某雌雄異株的二倍體植物的雄株與雌株由A、a基因控制;有紅花、粉花、白花三種植株,花色受兩對同源染色體上D、d與E、e兩對基因的控制(D與E基因同時存在時開紅花,二者都不存在時開白花),雄株部分基因型的花粉不能萌發。研究人員進行了三次實驗,結果如下表∶實驗操作過程F1雄株雌株1紅花雄株的花粉離體培養,并用秋水仙素處理120株白花123株白花2粉花雄株的花粉離體培養,并用秋水仙素處理123株白花125株白花3紅花雌株×紅花雄株60株紅花、122株粉花、62株白花61株紅花、119株粉花、62株白花請回答:(1)花的顏色有紅花、粉花、白花三種表現型,這種顯現的表現形式稱為_________。因為該植物是雌雄異株的,所以在雜交實驗中對母本的操作可以省去_________步驟。(2)該種植物雄株的基因型只有A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一中紅花雄株產生的可萌發花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實驗二中粉花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3)若選用實驗一中的紅花雄株與實驗二中的白花雌株為親本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是_________;若實驗三F1中的粉花雌雄株隨機交配,則F2中白花雌株所占_________。【答案】

不完全顯性

去雄

雌株為aa,不能產生含有A的雌配子

Ade、ade

AaddEe或AaDde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