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第五章 體質_第1頁
中醫基礎理論:第五章 體質_第2頁
中醫基礎理論:第五章 體質_第3頁
中醫基礎理論:第五章 體質_第4頁
中醫基礎理論:第五章 體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研究體質學說的意義

整體把握個體生命特征分析疾病發生,發展和演變規律對診斷、治療、預防、養生、康復有重要意義第五章體質目的要求:

1.掌握體質的概念、體質學說的應用

2.了解體質學說概述、體質的生理學基礎、體質的分類體質學說—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正常人體體質內涵及其對疾病過程的影響,指導診斷和防治的知識。第一節體質學說概述一.體質的概念(一)體質的基本概念體質是人類個體在生命過程中,由遺傳性和獲得性因素所決定的表現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受先后天影響在生命過程中形成與環境相適應的個體特性。表現形式:形質、機能和心理方面的差異性。(二)、體質的構成

形態結構構成體質的基本要素:生理功能心理狀態。外部形態結構:

范圍:體格、體形、體重、性征、體姿、面色、毛發、舌象、脈象等。

意義:體質的外在表現。

體表形態是個體外觀形態的特征,是體質的標志之一。

內部形態結構:

范圍: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

意義:體質的內在基礎。

1、形態結構的差異性2.生理功能的差異性形態結構

生理功能表現--臟腑功能的盛衰,各系統功能的強弱,機體的抗病能力,新陳代謝,自我調節能力

心理特征:是客觀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是感覺、知覺、情感、記憶、思維、性格、能力的總稱。屬于“神”的范疇。

形神合一:形態、機能、心理之間具有內在的相關性;心理特征還與不同個體的社會經歷和所處的文化環境有關。

心理特征的差異性:表現為人格、氣質、性格等。

3.心理特征的差異性(三)、體質的標志體質的標志: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心理特征--進行綜合分析。1、體質的評價指標身體的形態結構狀況:體表形態,體格,體型,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和協調性。身體的功能水平:新陳代謝和各器官、系統的功能。身體的素質及運動能力: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性等。心理發育水平:智力,情感,行為,個性,意志,性格等。適應能力: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抗損害能力,調控能力,修復能力等。2、理想健康體質的標志1.身體發育良好,體格健壯,體型勻稱,體重適當;2.面色紅潤,雙目有神,須發潤澤,肌肉皮膚富有彈性;3.聲音洪亮,牙齒堅固,雙耳聰敏,脈象和緩均勻,睡眠良好,二便正常;4.動作靈活,運動,勞動能力較強;5.精力充沛,情緒樂觀,感覺靈敏,意志堅強;6.處事態度積極、鎮定、有主見,有理性和創造性;7.應變適應能力強,抗干擾、抗刺激和抗病能力強。(四)、體質的特點體質是人體身心特性的概括體質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復雜性體質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體質具有連續性和可預測性二、體質學說的形成和發展《內經》:形,質等表示體質之義,是中醫體質學說的理論淵藪。歷代醫家進一步豐富與發展:明代·張介賓:提出稟賦,氣質,體質概念。葉天士:直稱體質,強調治法須顧及體質。當代(1970年后):從理論、臨床、實驗等方面研究體質差異和分類。一、體質與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的關系

1.臟腑盛衰偏頗決定體質差異:臟腑的形態和功能特點是影響體質的根本因素

2.經絡氣血多少影響體質外部形態特征

3.精氣血津液是決定體質特征的重要物質基礎第二節體質的生理學基礎二、影響體質的因素先天稟賦:父母生殖之精的質量,胎養過程。--形體之基年齡因素:小兒、青壯、老年性別差異:形態、功能、心理差異;男子以腎為先天,病多在精氣;女子以肝為先天,病多在血。--剛柔4.飲食因素:飲食結構和營養狀況對體質有明顯影響。飲食性味影響臟腑之精氣陰陽。5.勞逸所傷6.情志因素7.地理因素8.疾病針藥及其它原因一、體質的分類方法《內經》:陰陽含量劃分法五行歸屬劃分法形態與機能特征分類法心理特征分類法

張景岳:藏象陰陽分類法

葉天士:陰陽分類法第三節體質的分類

二、常用體質分類及特征陰陽平和質:陰陽平和質是功能較協調的體質。偏陽質:偏陽質是指具有偏于亢奮、偏熱、多動等特性的體質。偏陰質:偏陰質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多靜等特性的體質。

陰陽平和質偏陽質偏陰質身體強壯,胖瘦適度,或雖胖而不臃腫,雖瘦而有精神;面色和膚色明潤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開朗、隨和;食量適中,二便通調;舌紅潤,脈緩勻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應靈活,思維敏捷,工作潛力大;自身調節和對外適應能力強。形體多偏瘦,但較結實;面色多略偏紅或微蒼黑,或呈油性皮膚;性格外向,喜動好強,易急躁,自制力較差;食量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黃赤;平時怕熱喜冷,動則易出汗,喜飲水;唇舌偏紅,苔薄偏黃,脈多偏陽;精力旺盛,動作敏捷,反應靈敏,性欲較強。形體多偏胖,但較弱,易疲勞;面色偏白而欠華;性格內向,喜靜少動,或膽小易驚;食量較小;平時怕冷喜熱;精力偏弱,動作遲緩,反應較慢,性欲偏弱。常見體質對機體致病因素的影響一、陰陽平和質

陰陽平和,功能協調。不易感邪,感邪易愈。多發表證實證。二.偏陽質

偏于亢奮、火熱、躁動等特性。易感陽邪(風,暑,熱邪),多發熱,實,燥證(傷陰).三、偏陰質

偏于不足、陰寒、安靜等特性。易感陰邪(寒,濕邪),多發寒證,虛證,陽虛,痰飲,水濕。張景岳:陰臟、陽臟、平臟3型華岫云:陰陽2型章楠:陽旺陰虛、陰盛陽虛、陰陽俱盛、

陰陽兩弱4型陸晉生:濕熱、燥熱、寒濕、寒燥4型王琦: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

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

特稟質9型

說明個體對某些病因的易感性闡釋發病原理解釋病理變化指導辨證指導治療指導養生第四節體質學說的應用一、說明個體對某些病因的易感性1體質因素決定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勞傷者,中氣必損”。2體質因素決定發病的傾向性

小兒:臟腑嬌嫩,體質未壯,易患咳喘、腹泄、食積等

老人:精氣虛弱,體質轉弱,易患痰飲、咳喘、眩暈、消渴等

肥人或痰濕內盛者:易患眩暈,中風等;

瘦人或陰虛者:易患癆嗽等臟氣偏聚盈虛—對情志的反應不一。此外: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發生,以及過敏性體質的形成,與體質有關。二、闡釋發病原理1.體質決定能否感邪而發病

體質強壯者:正氣旺盛,邪氣難以侵入體內;

體質羸弱者:正氣虛弱,邪氣易于乘虛侵入;發病的即時而發、伏而后發、時而復發、發病后的證型與體質有關2.體質狀態或缺陷是情志病變發生的關鍵因素此外,凡影響體質的因素均可影響發病。三、解釋病理變化1.體質因素決定疾病的從化。從化:病情隨體質而變化。2.體質因素決定疾病的傳變:

通過正氣強弱決定發病和影響傳變通過決定病邪的“從化”影響傳變四、指導辨證體質是辨證的基礎,體質決定疾病的證候類型。同病異證:

個體體質的差異可表現出不同的證候。異病同證:

感受不同病因而體質具有共性時,可表現為相同或相似的證候。五、指導治療

(一)區別體質特征而施治

(二)根據體質特征注意針藥宜忌

注意藥物性味注意用藥劑量注意針灸禁忌

(三)兼顧體質特征,重視善后調理六、指導養生

根據各自不同的體質特征,選擇相應的養生措施和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