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地質災害評估報告_第1頁
烏蘭察布市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地質災害評估報告_第2頁
烏蘭察布市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地質災害評估報告_第3頁
烏蘭察布市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地質災害評估報告_第4頁
烏蘭察布市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地質災害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12月3日,內蒙古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邀請有關專家(名單附后)在呼和浩特市召開會議,對內蒙古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有限責任公司與內蒙古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開發81km,調查點147個,照片165張。為評估報告的編寫奠定了較扎2021年12月3日一、任務由來 二、評估依據 三、目的與任務 第一章評估工作概述 第一節工程概況與征地范圍 第二節以往工作程度 第三節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第四節評估范圍和級別的確定 第五節評估地質災害類型 第二章地質環境條件 第一節區域地質背景 第二節自然地理 第三節地形地貌 第四節地層巖性 第五節地質構造 第六節工程地質條件 第七節水文地質條件 第八節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第三章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第一節地質災害類型 第二節地質災害現狀評估 第四章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 第一節工程建設中、建設后可能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 第二節工程建設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 第三節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結論 第五章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 第一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原則 第二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 第三節建設場地適宜性評估 第四節防治措施 第六章結論 順序號圖號圖名比例尺11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評估區地質災害分布圖22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圖1一、任務由來通過的《內蒙古自治區開發區優化調整實施方案》,2021年8月6日,2012年1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自治區重點物流園區,2014年12按照《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園區234第一節工程概況與征地范圍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位于興和縣城關鎮新城區西8km處,范西鄰團結水庫。行政區劃隸屬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地理坐標(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為:2、交通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位于縣城新城區西8km處,烏蘭察布綜速);興隆一級公路從園區南通過;準興重載高速從園區的西北通過;X584(豐鎮一興和)等縣道與園區銜接;園區內由外環線、內環線、經5一路和緯七街等幾條主干道與園區外公路相聯系;規劃建設北入口2個(已建成1個),西入口2個、南入口2個。鐵路有集張鐵路(集寧—興和—張家口)在園區內已建成路段以貨運為主,未來將建有客貨運輸功能;興都鐵路由集張鐵路分支,南北向橫穿綜合物流園區,在園區中部設置廟梁北站,服務于整個園區;京呼高速鐵路沿物流園北側通過,興和縣融入京津冀經濟圈和呼包鄂經濟圈。評估區西距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約72km,東距首都北京240km,西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200km,西南距煤都大同150km,西北距準格爾煤田320km,處于晉煤和準比例尺1:60萬6交通位置圖7(一)產業規劃布局根據《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規劃海地區和蒙古國以及天津、秦皇島、曹妃甸等港口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園區職能為中國華北地區煤炭戰略儲運基地;京津冀及東南沿海地儲、煤炭物流、煤炭初加工(煤炭洗、選、配)、石墨烯產業為主;主導發展煤電產業、煤電鋁產業、標準化配煤、公鐵聯運等產業與主導的2、煤炭循環經濟區8(二)工程規模9業50多家。其中依托鐵路運輸企業26家,公路運輸企業15家,擁有洗煤設備企業4家,型煤加工企業1家。鐵路已經具備集裝箱、敞車發運(三)建設用地規劃(1)行政辦公用地(2)文化設施用地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面積為176.39hm2,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商業用地(2)商務用地(3)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為1383.31hm2,其中公園綠地面積總用地面積的0.29%,規劃常住人口約為600人。(四)市政工程規劃(1)鐵路(2)公路12條,分別為:外環路、經一路、經二路、經三路、經四路、經五路、式為一塊板,雙向4車道,規劃次干路共計20條。支路的連通性,以方便出行,支路紅線寬度設置為15m,斷面形式為一塊板,2車道。2、給水工程規劃(1)水源地選擇生活用水水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取水量0.9萬m3/d。約228萬m3,污水廠尾水利用量約為1.8萬m3/d。(2)給水廠規劃規模0.6萬m3/d,西側0.9萬m3/d。水廠初步確定由水源地、提水設備、新建2座中水廠,與污水廠合建,其中西側中水廠規模1.0萬m3/d,東南側0.8萬m3/d。供水管網管徑為DN300-DN500。管道設計,設置間距不超過120m。3、排水工程規劃(1)排水體制結合園區自然條件、地形條件及城市總體規劃排水管網為雨污分流(2)污水量測算污水排放系數取0.8,給水日變化系數取1.2,確定污水量為2.2萬(3)污水工程規劃規劃2座污水處理廠,分別位于園區西側、東南側,處理規模分別為1.2萬m3/d、1.0萬m3/d,與中水廠合建。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出水水質應達到國家現行的相關的一級A生化處理出廠水水質標(4)污水管網規劃(5)雨水工程規劃管道選用鋼筋混凝土管承插管,管徑為D500-D2000。園區電網結構以220kV、110kV高壓做為送電網電壓。規劃新建1座220kV變電站,主變容量為4×240MVA,同時規劃2座110KV變電站,的通信需求。電信支局占地面積1hm2。新建1座郵政支局,與電信支局合設,占地約1hm2。在園區配套建為園區主要熱源;同時在園區西側新建一座鍋爐房,近期作為園區主要7、燃氣工程規劃萬m3/年。規劃新建一座燃氣供氣站,規模540萬m3/年,燃氣管網環狀8、環衛設施規劃過150m。現狀建設用地29.41km2,居民點建設用地1.77km2,農林用地4、物流倉儲用地園區一期啟動區域已形成一定的物流產業,現狀倉儲用地面積13.38km2,占現狀城市建設用地的17.05%。園區現有煤炭物流、煤炭洗選等戶外堆場。園區也有少部分倉庫,多數為儲備和供應性倉庫,貨品一路和緯七街等幾條主干道相聯系,現狀園區空間框架已經拉開,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已完成園區通往110國道8.7km一級路經一路(北出口)以及26.7km“三縱三橫”園區主干道和煤場區間砂石路及(六)現狀入住企業及建筑情況表1-2。從2010年開始陸續投入建設,已有十一年的項目引進、開發建箱型等。高層建筑、地下水池、特殊廠房等,地基開挖深度3~6m;建1內蒙古博源新型能源有限公司占地500畝條形、筏板、箱型2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貨運中心廟梁站占地3300畝3興和縣宏大興和熱電廠占地200畝獨立柱基、鋼筋混凝土、條形、筏板、箱型4內蒙古津興港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占地124畝5烏蘭察布對外貿易合作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占地134畝6內蒙古蒙興節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占地100畝7興和縣同飛煤炭運銷有限責任公司占地100畝8興和縣廣環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占地100畝9占地100畝筏板、箱型占地100畝占地100畝占地100畝占地70畝占地69畝占地60畝占地50畝占地50畝占地50畝占地50畝占地50畝占地50畝占地50畝占地40畝占地100畝內蒙古豐華自來水有限公司水廠條形、筏板、箱型2筏板、箱型6光華供熱公司交警隊2園區管委會辦公樓箱型6點號點號點號點號第二節以往工作程度六、2021年5月,內蒙古鑫地工程勘察有限責任公司編制的《內八、2020年6月,北京漢通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編制的《《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第三節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我公司于2020年10月12日接受該項任務后,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表1-2收集資料明細表資料名稱提交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地質部分,1:20萬集寧幅K~49~XXX)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地質測1970~1971年《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綜合物流產業園供水水文地質詳查報告》內蒙古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2013年12月《烏蘭察布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烏蘭察布市國土資源局《興和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內蒙古自治區環境地質監測院《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地下水資源勘查與區劃報告》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內蒙古博源新型能源有限公司烏蘭察布興和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5Mt/a選煤廠項目-產品庫工程場地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內蒙古鑫地工程勘察有限責任公司2021年5月《內蒙古興和縣2×350MW熱電聯產機組辦公生活區項目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內蒙古地礦地質工程勘察有限責任公司2014年4月《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北京漢通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21年5月《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總體規劃北京漢通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20年6月《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內蒙古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5月2021年10月12日~10月21日開展野外調查工作。野外調查以1:25000地形圖為底圖,地質災害調查點采用手持GPS定位儀定位。地質地貌調查采用穿越和追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特殊地質地貌及地質災害點均進行了詳細記錄和拍照,同時對評估區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類型、特征進行了野外地質災害調查工作,通過野外調查,查明了評估區現狀條件本次評估工作完成工作量見表1~3。單位完成工作量調查面積調查路線長度地質調查點點點照片張第四節評估范圍和級別的確定發育弱,所以將擬建項目征地范圍確定為評估范圍,評估面積級(見表1~4)。表1~4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級別分析表分析要素分析結果件復雜程度1、區域地質構造條件簡單,建設場地及附近無全新世活動斷裂,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2、地形簡單,相對最大高差120m,地面坡度小于9.4°,地貌類型簡單。3、地層巖性為古近系漸新統砂巖、砂礫巖夾泥巖;新近系中新統漢諾壩組玄武巖;新近系上新統紅色泥巖、泥質砂礫巖、砂巖;第四系全新統砂土,地層巖性巖相變化較大,玄武巖節理裂隙發育,上部風化層厚度3-6m,巖土體結構較復雜,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較好~較差。4、地質構造較簡單,褶皺、斷裂構造不發育。5、含水層類型較多,部分地段水位埋深小,水位年際變化小于1.0-1.5m。水文地質條件一般或良好。6、地質災害發育弱,危險性小。7、破壞地質環境的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中等建設項目類型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建筑工程,一般建筑高度小于24m,總計建筑面積較大,人流量、車流量及居住人口較多。重要建設項目評估級別一級第五節評估地質災害類型第二章地質環境條件第一節區域地質背景中、新生代地層區劃為濱太平洋地層區(5),大興安嶺—燕山地層分區(51),烏蘭浩特~赤峰地層小區(53);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侏界系(群)組符號厚度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統呈南西~北東帶狀分布于前河兩岸,呈北西~南東帶狀分布于后河兩岸,其巖性為黃褐色、灰黃色河流沖積、洪積粉質粘土、粉砂、細砂、粗砂、粘土、礫砂、腐殖土、素填土具層理。新近系統N?N呈帶狀分布于區域內的盆地稍高地帶,巖性:紅色粘土夾砂中新統漢諾壩組主要大面積分布在農業產業園區中東部、興和縣城及東部區域內的丘陵地區。巖性主要為致密塊狀橄欖玄武巖和氣孔狀伊丁石玄武巖。古近系統E?E大面積分布于興和縣城東南大紅土窯、工業園區A區西北、烏蘭察布物流園區東部一帶,巖性為灰白色半膠結砂巖、砂礫巖夾泥巖及褐煤。中生界侏羅系大面積分布于區域東北部、南部的中低山區,其巖性為砂巖段:粉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及含礫硬砂質砂巖大面積分布于區域東北部的中低山區,其巖性為砂礫巖段變質砂礫巖、硬砂質長石砂巖及變質石英砂巖。中下統石拐群零星出露于區域北部、東北部,砂巖為主夾頁巖、礫巖、淡水灰巖及煤線。元古界震旦系什那干群零星分布于區域北部、東北部:巖性為硅質條帶灰巖、硅質頁巖及石英巖。太古界集寧群零星分布于區域北、東北、東南部的中低山區,呈帶狀連續出露,被太古代和侏羅紀花崗巖侵入。巖性為長石石英巖組長石石英巖、淺粒巖夾硅線長石石英巖。硅線榴石片麻巖組:硅線榴石鉀長片麻巖夾長石石英巖。插圖2-1評估區區域地質圖(1)侵入巖(2)脈巖圖》(國家地震局2015年版,1:400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對照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有地震發生的可能性,設計地震特征周期第二節自然地理和縣氣象站2010-2019年資料,年降水量為397mm左右,極端最高降水量630mm,極端最低降水量237mm,地表水資源徑流量10373.9萬m3。年平均蒸發量為2036.8mm。年均日照2872小時,積溫2300-2400℃,無霜期95-135天左右。地區風速較大,大風日數較多。年平均風速3.7m/s,大風日數年平均45天,多發生在冬春季。年平溫4.2℃,最冷月為一月,平均氣溫零下13.8℃,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3.8℃;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19.9℃,極端最高氣溫36℃。通常11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封凍,次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解凍。2005mm,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80.5%,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14萬m3,多年平均徑流深為32.8mm,洪水過程一般是1天左右平均坡度6%,河道堤岸防洪標準按15年一遇洪水設計。水總量為11149000m3,設計總庫容為1930萬m3,調洪容量為1338萬第三節地形地貌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地貌上處于丘陵區和鄂卜坪河河谷邊平坦,丘陵與溝谷相間分布,自然過渡,無明顯界線,丘陵坡腳標高照片1~2丘陵地貌明顯界線,地形坡度較緩;地層巖性為灰黑、黑色致密狀橄欖玄武巖夾氣孔狀伊丁玄武巖,屬基性噴出巖。見照片3~4。3、溝谷評估區丘陵區發育溝谷,主要發育四條溝谷,東部漸新統、上新統地層區發育三條,由西北向東南發育,在評估區東南歸入前河,溝谷多深度一般10~15m;溝谷順水流方向坡降較小,天然坡度1~5°,利于降水入滲和排泄,溝谷地形稍低,上游匯水面積較小,受洪水影響較小,沖溝地層東部為漸新統砂巖、砂礫巖、泥巖;上新統泥巖、泥質砂巖、砂巖。西部為玄武巖、泥巖。表層覆蓋沖洪積、殘坡積砂礫石、砂粘土等。見照片5~8。照片5平場后的寬緩溝谷地貌照片6站在丘陵上照寬緩溝谷,對面低緩丘陵照片7丘陵間寬溝谷照片8丘陵間寬溝谷照片9~10河谷地貌第四節地層巖性量的細砂,局部含少量卵石或圓礫,干強度高,暴露在空氣中易失水干分布于評估區西北部、東南部邊部,上部巖性以淺紅色砂質泥巖為主,較松散,夾泥質灰巖和鈣質結核;下部為黃褐色半膠結砂巖,砂礫砂礫巖:黃褐色,礫石為主,粒徑2mm~20mm,大的35mm,泥、泥、細砂弱膠結,砂質結構,層理構造,巖芯較密實,手掰易碎,最大玄武巖出露于評估區西部,構成低緩丘陵,玄武巖形成臺地,臺地頂部平坦,主要巖性為灰黑、黑色致密狀橄欖玄武巖夾氣孔狀伊丁玄武巖、泥巖,屬基性噴出巖;致密狀橄欖玄武巖,隱晶或玻璃質結構,塊狀構造,呈厚層狀。礦物成份主要由基性斜長石、輝石、橄欖石及少量黑云母、石英、磷灰石、角閃石等組成。各種礦物含量比例肉眼鑒定如下:基性斜長石約40~50%,輝石、橄欖石約20~30%,石英、角閃石(一)侵入巖(二)脈巖第五節地質構造第六節工程地質條件94),屬較堅硬巖,巖石抗壓、抗剪性能良好,物理力學性能較好;由為堆積型,沖洪積沉積而成。在地表呈連續分布,主要由表層普遍分布有腐殖土,局部有人工堆積素填土,腐殖土以下為粉質粘土、砂礫石等砂土松散,厚度>10m。坦,灰黑、黑色致密狀橄欖玄武巖夾氣孔狀伊丁玄武巖;致密狀橄欖玄武巖,隱晶或玻璃質結構,塊狀構造,呈厚層狀;氣孔狀玄武巖,隱晶質結構,氣孔、杏仁狀構造;上部強風化層厚5~10m,裂隙發育,碎塊狀,少塊狀,巖石抗壓強度35MPa左右、抗剪強度20~30MPa,滲透系巖石抗壓、抗剪性能良好,物理力學性能較好;根據《工程巖體分級標露地表,風化裂隙發育,地形坡度小,巖體穩定性好,工程地質條件較8.5m。滲透系數k=10~4~×10~2cm/s,為中等透水性;承載力特征值(5)上新統砂礫巖:黃褐色,礫石為主,粒徑2mm~20mm,大水干縮而裂開。含水量18.38%,比重2.72,kg/cm3,具低壓縮性,滲透系數k=10~6cm/s,為微透水性,承載力特fakkpa米,褐黃色、褐色,堅硬,呈半成巖狀態,膠結程度較低,黏粒含量較項目工程建筑主要為地面建筑,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丘陵區的巖,砂質泥巖、泥巖及含礫泥巖,中密~密實,稍濕,硬塑,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砂礫巖,泥質膠結,膠結較弱,較疏松,水沖易散,工程地稍濕,硬塑,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砂礫巖、砂巖泥質膠結,膠結較弱,場地覆蓋厚度大于10m,場地類型為Ⅲ類,工程地質條件較差。后河(前河為后河支流,鄂卜坪河為后河的上游支流)山前沖洪積扇水(一)地下水類型及特征m3/d,(統一鉆孔口徑為10時,5米降深);中南部水量中等,單井涌水取水含水層,含水層單井涌水量大小懸殊,單井涌水量34.96~5874.42m3/d,單位涌水量為3.1~66L/s.m。滲透系數經驗值0.18~于氣孔、節理、裂隙中,形成玄武巖孔洞裂隙水,含水層厚度在第八節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根據內蒙古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編制的《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壓覆礦產查詢報告》,評估區與勘查發現的曹四夭鉬礦及周邊多金屬礦、楊樹溝鋅多金屬礦資源儲量估算范圍不重疊,故評估區內無壓覆礦產資源,評估區烏蘭察布綜合物流產業園區不在集中供水水源地范圍,遠離供水水源地,對評估區影響較小。因此烏蘭察布綜合物及照片11~14。照片11人類工程活動情況(物流辦公樓)照片12人類工程活動情況(保留村莊)照片13人類工程活動情況(廣源酒店)照片14人類工程活動情況(煤場防塵墻)第三章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建筑基礎有獨立基礎、筏板基礎、混箱型基礎、樁基礎。開挖深度一般第一節工程建設中、建設后可能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一)已建工程區域華通西貨場、中蒙班列(烏蘭察布號)基地已建成運營。鐵路建設路基建設后沒有引發地質災害;將來地質環境不會產生變化,引發地質災害(二)未建設區域評估區地貌類型為丘陵、溝谷、河谷,丘陵與溝谷相間分布,地形于降水入滲和排泄,地層沉積穩定。評估區內及周邊地質環境褶皺、斷園區西部玄武巖臺地邊坡與鄂卜坪河谷岸坡相連接(以下簡稱西部邊坡區),地形高差較大,達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