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蘇童小說的“水”意象_第1頁
論蘇童小說的“水”意象_第2頁
論蘇童小說的“水”意象_第3頁
論蘇童小說的“水”意象_第4頁
論蘇童小說的“水”意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蘇童小說的“水”意象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蘇童筆耕不輟,創作出不同系列的作品。盡管小說在建構文學南方和探究人性主題方面一直在發生改變,但不變的是蘇童對意象書寫的執著追求,其中“水”意象的書寫獨具代表性。在不同的背景下,“水”意象以不同的結構形態出現,折射出復雜的象征意蘊,而“水”意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作者童年經歷與外界文化環境等的影響,又受到自身獨特的創作觀念的指引。蘇童小說中的“水”意象書寫拓展了小說的表現空間,體現出小說文本深層的美學風格和思想意蘊,深刻地展現了蘇童對人性等母題的思考,在文學世界中呈現出獨特的魅力。關鍵詞蘇童“水”意象表現象征意蘊成因Ontheimageyof“water”inSuTong’snovelsAbstractSincethe1980s,SuTonghasbeenworkinghardtocreatevariousseriesofworks.Althoughthenovelhasbeenchanginginconstructingthesouthernliteratureandexploringthethemeofhumannature,whatremainsunchangedisSuTong'spersistentpursuitofimagewriting,inwhichthewritingofthe"water"imageryisunique.Underdifferentbackgrounds,theimageryof"water"appearsindifferentstructuralforms,reflectingcomplexsymbolicmeanings.Thecauseoftheimageryof"water"ismulti-faceted,whichcanbeinfluencedbytheauthor'schildhoodexperienceandtheexternalculturalenvironment,alsoguidedbyhisownuniquecreativeconcept.The"water"imagerywritinginSuTong'snovelsexpandsthenovel'sexpressionspace,reflectsthedeepaestheticstyleandideologicalmeaningofthenovel'stext,profoundlydemonstratesSuTong'sthinkingabouthumannatureandothermotifs,andpresentsuniquecharmintheliteraryworld.KeywordsSuTongwaterimageryrepresentationsymbolicimplicationcause目錄TOC\o"1-2"\h\u23287引言 頁引言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界的重要作家,蘇童始終活躍在大眾的視野內,創作發表了《城北地帶》《妻妾成群》《紅粉》《已婚男人》《離婚指南》等小說,其內容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香椿樹系列小說、楓楊樹系列小說、紅粉系列小說、宮廷系列小說。從當下的研究來看,學術界多探討蘇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敘事技巧和寫作視角,對小說中的意象研究不足,目前關于意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葛紅兵的《蘇童的意象主義寫作》;王干與費振鐘的《蘇童:在意象的河流里沉浮》等。眾多意象當中,“水”意象是主導意象,幾乎貫穿了蘇童的全部小說。本文以“水”意象為切入點,分析“水”意象在蘇童小說中的表現,進而探究“水”意象的象征意蘊,思考“水”意象的成因,深入理解蘇童小說創作的核心內涵。一、“水”意象在小說中的表現蘇童通過“水”這一客觀事物形象,在不改變水的天然屬性的基礎上,描繪了“水”意象的多種形態。同時,因為“水”意象在小說中的表現不同,各異的文本故事散發出了不同的藝術氣息。“水”意象在蘇童小說中經過特殊手法處理,以河流、池塘、水災、井和雨的結構形態表現出來,構成了小說的“水”意象體系,巧妙地迎合了不同的文本和主題。(一)河流“河流”結構形態的“水”意象的設置與描述在蘇童小說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它的存在不僅有現實依據,也有作家想象的成分,在不同的背景下,“河流”意象的表現全然不同。如蘇童所言,“河水的心靈漂浮在水中,無論你編織出什么樣的網,也無法打撈河流的心靈,這是關于河水最大的秘密”[[1]蘇童:《蘇童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301頁。],“河流”意象在小說中頻繁出現,使讀者感覺時而熟悉又時而陌生,難以捉摸。在《南方的墮落》中,作者描繪了一條骯臟、散發惡臭的河流,它如同墮落的南方,表現出陰暗冷峻的格調。在《飛魚》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條同人們相互依存、共筑溫馨畫面的河流,它如同天真的孩童帶有希望,呈現出積極溫暖的格調,展現著動人的一面。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在不同的文本中,由于故事發生時的背景不同,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不同,“河流”[1]蘇童:《蘇童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301頁?!昂恿鳌币庀笞鳛樘K童小說意象群中的主導意象,它不僅貫穿于楓楊樹世界,同樣也橫貫于南方城市中的香椿樹街,儼然成為了故事的載體。在《河岸》中,庫文軒和庫東亮的主要生活區域是那條小城外的河流,岸上人與河上人的故事從這里開始,又在這里結束。在《舒農》中,香椿樹河越發污濁發臭,上邊漂浮著生活和工業垃圾,甚至還有死孩子?!昂恿鳌币庀笾貜统霈F,河流的歲月也是香椿樹街的歲月。在蘇童筆下,河流能夠養育人,亦能夠吞沒人,但人對河流只能束手無策。“河流”意象成為蘇童小說中文學南方的標志,因而作者在講述南方故事時總會在有意或無意間提到南方的河流。(二)池塘蘇童小說中出現的“池塘”意象一如他筆下的文學南方,整體呈冷峻的格調。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瘟疫使楓楊樹鄉變成了人間地獄,人們陷入了生存的苦難之中。祖母蔣氏的五個小兒女和十八個流浪匠人死于瘟疫,尸體被丟棄在了死人塘。偏偏這個填滿尸體、散發腐臭氣味的死人塘中長出了馬齒莧,死人塘成為了瘟疫和糧荒中的人們的“救命池”。蘇童在組合描寫事物與情節的過程中,通過意象挖掘故事背后隱含的人性秘密,因而,池塘在記錄楓楊樹的故事的同時也見證了楓楊樹居民的悲慘生活和丑陋人性。此外,在表現“池塘”意象的方法方面,蘇童采取了描寫意象和敘述故事相結合的方式,并在描寫與敘事的推進中展露出神秘的特質。在《人民的魚》中,作者一面寫到傻子從池塘垂釣回來后說了一個古怪的消息,他發現池塘里有好多的魚都在水底哭,但沒有人愿意相信傻子,另一面又寫到干部居林生的家似乎變成了一口池塘,很多的魚都往他家里游去。開篇設計借傻子之口講述池塘和魚的境況,同時寫到只有傻子才能看見別人不愿意相信的事實,作者通過這一現象暗諷人們已經被現實蒙蔽了心智?!俺靥痢币庀笠怨适轮腥宋锟谑龅姆绞匠霈F,背后暗含著深刻的意義,同樣是意象書寫,蘇童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向讀者呈現出了別樣的景觀。(三)水災暴雨洪水肆虐,由于不能像河流一樣漫溢流淌便形成了水災。它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脅,對人類社會造成難以計量的傷害,因此從人類文明出現以來,“水災”便伴隨著神話成為話題代代相談流傳下來,在人類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在蘇童的小說中,“水災”亦作為“水”意象的一種表現方式多次出現。在《米》中,作者開篇將故事發生的背景設置為五龍的家鄉遭遇了水災,莊稼盡數被毀,此時饑寒落魄的農民——五龍決定逃離楓楊樹故鄉。在丑惡的世界中,五龍為了生存飽受屈辱,又為了報復逐漸喪失人性,由此展開了一個關于欲望和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在《我彌留之際》中,一位良妻慈母死后,家人為完成她的遺愿決定將她的棺材運回家鄉,但路中遇到水災,水災阻擋了棺材渡河,并沖走了他們的交通工具?!八疄摹币庀蟊憩F出人類生命的脆弱與精神世界的孤寂。水災的存在,不僅僅代表著一種自然災害,更是人類生命體驗中的一種磨難。此外,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被內容和形式所遮蔽,隱藏于作品的深層,一般難以被察覺。蘇童對“水災”意象的表現采用了意象疊加的敘述方式,即在將自己關于小說情節的情緒過濾后,將多個意象同時呈現在一個故事中。在《米》中,作者在寫“水災”的同時又寫到了“米”等豐富的意象,多個意象加以集合和疊加,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敘述方式不僅自然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而且使文本信息的容量和藝術張力得以擴展,體現了蘇童在意象表現方面的策略和魅力。(四)井在蘇童的小說中,“井”意象以敘述與描寫復合的方式出現,交織而行,即作者將“井”意象的描寫與故事展開自然結合,將人物在特殊情緒環境下產生的意識折射到具體的意象上。在《妻妾成群》中,頌蓮與恐怖幽深的廢井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此時,主人公內心復雜的情感便通過客觀事物傳達了出來,而這種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條件作用的產物。蘇童通過細致地描寫場景、人物心理和感官行為,巧妙借助“井”這一意象輻射出人物所處的恐怖、壓抑的生存環境,同時預示了人物不可逃避的悲慘結局。“井”意象在小說中反復出現,在烘托故事氛圍,推進事件發展以及展現人物命運的動態趨向方面至關重要,成為小說深層結構中細小甚微卻又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井中男孩》中,主人公“我”回憶南方生活,想起了家中后院的那口深井,一家人在井邊生活,而“我”更像是一個井中男孩。自小時候墜井被救起后,“我”便經常伏在井邊看井底的倒影,這個倒影男孩就是井底的另一個“我”。只有落過井的男孩才能理解井底的倒影,而只有走出黑暗的人才能夠看到湛藍的天空。蘇童將“井”意象的描寫與事件的展開緊密聯系在一起,當故事即將發生重大轉折時,“井”意象出現在讀者眼前,從而激起讀者閱讀情緒的高潮,這種表現方式體現了蘇童小說創作的高超的藝術技巧。(五)雨蘇童小說中的美學特征借助南方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得以形成,而提到南方,人們總會想起南方獨特氣候中的“雨”,“雨”意象在蘇童筆下頻繁出現,或是蘊育著希望,或是于細微之處展現南方的潮濕、陰暗與骯臟,隱匿著人性與欲望。一方面,“雨”以積極的一面出現在小說中,這是一種極少卻不可否認的真實存在。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便是如此,祖母蔣氏正是等待著雨下來,才能挖到重新長出的馬齒莧,對她來說,等雨亦是在等希望。另一方面,小說中“雨”意象的整體基調是陰暗的,迎合蘇童筆下意象群的慣常走向。在《米》中,“雨”同故事中的多個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如五龍在換上金牙并決定扔掉真牙時正值霏霏細雨,同牙齒一起被淹沒在雨水中的還有五龍不愿意接受的低等身份。雨水背后折射出的是五龍對金錢和身份的過度迷戀,以及對自我罪惡行徑的放縱與認可。此外,作者在小說中提及到老人們關于雨的一個說法,“每逢一個孽子出世,天就會下雨,每逢一個孽子死去,天就會重新放晴”[[]蘇童:《米》,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30頁。],在人們眼中,孽子和雨同生共滅。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雨”伴隨著墮落的人性與罪惡的欲望同時出現。在《米》中的米生身上體現尤為明顯。每逢落雨的黃梅時節,米生的性欲就格外旺盛,雨季中的米生夫婦總是臉色憔悴,透露出種種縱欲的痕跡,雨伴隨著他們心底可怕的、齷齪的欲望同時出現。由此可見,蘇童小說中的“雨”意象的表現絕大多數迎合了“文學南方[]蘇童:《米》,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30頁。二、“水”意象的象征意蘊“水”意象以不同的結構形態出現在蘇童的文本中,在不同的背景下,作者又賦予“水”意象復雜的象征意蘊。透過“水”意象,讀者能夠感受到蘇童對自然與文明現狀的控訴,對人們面對欲望時做出的選擇的凝重思考,對個體存在和生命體驗的深切關注。了解“水”意象的豐富意蘊,深入感悟“水”意象在蘇童作品中的藝術價值以及在精神層面喚醒的生命意識,可以發現,蘇童的寫作正以開辟一條特殊路徑的方式引起人們對自身精神狀況和生存境地的深刻認識和反思。(一)自然與文明出生于60年代的蘇童深切地感受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與發展,隨著工業化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自然遭到破壞,這一變化在蘇童小說中的“水”意象身上有所體現?!八币庀髮⑧l村、城鎮和城市相接通,河流成為了城鄉之間居民流通的樞紐。正如《刺青時代》中,小拐的母親便是為了生活奔走在通向化工廠的冰河上。河流穿梭在充滿頹廢和陰郁氣息的南方世界里,記錄著楓楊樹故鄉世代居民們的故事,敘述著香椿樹街道上發生的瑣碎日常。人們的欲望與罪惡藏匿在這河流之中。正如《城北地帶》中提到的河流,它們散發著惡臭,河面上漂浮著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產生的灰綠色的油污和垃圾,同其他工業化發展下出現的景象一起進入人們的視野。這條骯臟的河流不再凸顯南方的溫情,相反,它表明自然已然遭到了嚴重破壞,象征著現代工業的覺醒。現代的印記出現在蘇童構建起來的“文學南方”中。讀者透過小說中關于“水”意象的描寫,可以窺見現代文明的痕跡。在《南方的墮落》一書中,蘇童將筆觸伸向街道旁的河流,“水面浮著垃圾和油漬,向下游流去,河水的盡頭依稀可見一柱高聳入云的紅色煙囪”[[]蘇童:《蘇童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頁。],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有象征著工業文明入侵的“煙囪”、“工廠”和“街巷”,以及一條同樣含有此象征意義的藏污納垢的河流。在本質上,作者試圖通過河流將鄉村與城鎮相連,旨在以河流為中心取得某種程度上的統一。在文學南方里,工業文明的種子得以散播開來,而在工業文明悄然發展的同時人性正遭到戕害,人類變得自私自利、麻木不仁。作者正是通過“水”意象描述著時代的變革,同時敘述著宏大時代背景下的人類文明[]蘇童:《蘇童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頁。(二)欲望與逃亡在人生的路上,人們難以擺脫心底強烈的欲望,蘇童在小說中通過“水”意象多方面地向讀者解讀人性,引發人們對“欲望”這一母題的新思考。在《西窗》中,“我”在潮濕雨季里倚窗觀雨的同時,注意到這時的紅朵已是豐滿體態下的成熟婦女模樣。“雨”意象的出現不僅是代表自然氣候,更多的是揭露人內心深處強烈的、甚至是罪惡的欲望。在特殊的文學南方背景下,“雨”意象以平常的姿態出現在小說中,卻又透露出人性中不尋常的欲望,顯得與周邊的人和事物一樣齷齪不堪。在《舒農》中,香椿樹街居民們傍河而生,舒農從河中打撈并藏起一只又一只避孕套,這條河流在揭露河邊人齷齪行徑的同時,也在引誘著年少懵懂的舒農開始縱欲。“水”意象的本性便是可容納萬物,蘇童將對于人性中萬惡的“欲望”的思考隱匿在“水”意象中,悄然無聲卻深入人心。對現實逃離和對安寧之地的追尋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訴求,當一個人無法從現有的境遇中尋覓到一方接納自己的安寧之地,便以逃離的方式選擇與多數群體相異的生活。蘇童鐘愛逃亡,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我的楓楊樹老家沉默多年/我們逃亡到此便是流浪的黑魚/回歸的路途永遠迷失”[[]蘇童:《紅粉》,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第168頁。],蘇童將逃離的楓楊樹人比作流浪的黑魚,黑魚的流浪不僅指空間上的居無定所,也是精神上的漂泊。在《河岸》中,庫文軒因過分放縱自己的欲望以權謀私欲,案發后遭到岸上人鄙夷,便選擇逃離到漁船上與漁民在河上漂泊生活,并絕不愿意再上岸。與岸相對的河成為了欲望下的避難所,雖然強烈的欲望隱匿在此使人難以尋覓蹤影,但實際上,此時的逃亡者正在經歷著精神意義上的無根漂泊。河流和井等有水之處成了逃亡之地的首選,頻繁出現的“水”[]蘇童:《紅粉》,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第168頁。(三)墮落與迷惘蘇童作品中,“水”意象象征著南方的墮落?;蛟S是與痛苦的童年經歷有密切的關聯,蘇童在自己的小說王國中建構起了一個陰郁潮濕,灰暗而又充滿魅力的南方世界,這里的人與物都散發著腐敗墮落的氣息,人們在歷經了蒼涼的人事或是尋理想之地不得后,精神世界潰敗地不堪一擊。在《南方的墮落》中,一條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的河流貫穿南方小城,在小城中生活著一群猥瑣的街坊鄰居,這條河流同這里的居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同步,人性中的墮落在藏污納垢的河流面前顯露無遺。蘇童通過“水”意象呈現出整個南方的境況,正如河流日漸污濁骯臟,人與自然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只是“墮落”就發生在眼前而人們或不自知,或知卻不為所動?!八币庀笠嘞笳髦藗兠糟木駹顟B。蘇童在《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中提及“故鄉刮起的龍首大風卻仍然使想象中的還鄉無法完成,即使可以涉過那條濁黃色的河流到左岸去,但左岸紅波浩蕩、氣韻非凡的罌粟花地卻是永遠無法跨越的生死之河”[[]蘇童:《南方的墮落》,安徽:黃山書社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頁。],“我”遠離鄉土、涉過河流,嘗試去完成對家族的追溯,最后卻發現這是永遠無法達到的精神還鄉。河流雖能渡“我”到左岸,卻不告知“我”岸上的危險,人上了岸卻發現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如同河流那濁黃的顏色依舊混沌不堪。內涵復雜的“水[]蘇童:《南方的墮落》,安徽:黃山書社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頁。(四)死亡與宿命蘇童小說中反復出現的、經久不衰的母題還有死亡,它有一系列與之相應的具有共同性質的意象,如流水、落葉、夕陽等等,其中“水”意象在小說中頻繁出現,讀者們能夠從中感性地把握到逐步進入枯竭的死亡母題的深刻意蘊。由于在蘇童所處的文學發展階段,新潮小說不斷涌現,對于新潮作家們來說,他們猶如無“根”的一代,沒有了對文化束縛的禁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蘇童能夠肆意地在自我建構的文本世界中展開對“死亡”的想象與假定。通過研究可以發現,不論是《紅粉》中擺脫不掉妓女命運深受其害的小萼和秋儀,或是《米》中沉溺于肆意放縱的生活的織云,還是《南方的墮落》中被李昌扔進河里溺死的紅菱,他們皆是苦苦徘徊于死亡的邊緣,最終擺脫不掉走向死亡的命運。蘇童一改傳統寫作中對“死亡”母題的慣例敘寫,不再用直白的語言描述或是單一的環境襯托來揭示人物死亡的結局,而是間接地以“水”意象為旁觀者見證這些故事的發生?;蚴窃谛≥嗪颓飪x眼前的雨,或是溺死紅菱的那條河,“死亡”意蘊在“水”意象表現下油然而生。蘇童在講述小說人物之間的故事的同時,為人物的命運做好了安排,又將“宿命”這一母題寄寓在“水”意象身上,暗示人物的結局。在《妻妾成群》中,后院的井多次出現,這口井隱藏著宅院里鮮為人知的秘密,不僅后院的姨太太被沉入井底,頌蓮也透過井看到了自己終會被拋棄甚至沉井的結局。封建家族中的女性命如草芥。作者筆下的“井”意象正象征大宅院里卑微女性不可改變的宿命。在《河岸》中,對于心懷悔意的庫文軒來說,河流是收留他的地方也是結束他生命的地方,河流的背后是為庫文軒安排的宿命。在小說中,蘇童輾轉穿梭于雨水、井、河流等“水”意象之間,通過具有深刻意蘊的“水”意象凸顯出人生的艱難、災難的冷酷以及歷史的沉重。人面對死亡時的恐懼被轉化成“儀式”得以完成,死亡之下不再是呼天搶地的悲痛,而是一切都變得坦然。在小說中,人物宿命使然并呈現出詩意的魅力,而“水”意象所象征的死亡和宿命意蘊的背后是蘇童對于生命的態度的思考。(五)希望與延續在蘇童建構的文學世界中,讀者認識到的更多的是陰郁的南方、黑暗的社會和冷酷的人心,這與蘇童的文學追求相同,但是在整體基調之下,蘇童并沒有完全否認社會和人性。“水”意象書寫下寄寓著作者對“希望”母題的思考。在《河岸》中,河與岸相對,河上的漁民不被岸上的居民接納,但是被岸上人驅逐的庫文軒卻能夠在河上尋得一處自己的棲息地,在這里起碼能夠有繼續活下去的希望。同時,庫東亮對慧仙漸漸傾心的過程也是在河上發生的,正是這條河流見證著他的成長,并蘊育了他的希望。在《飛魚》中,女人們在河中捉魚,孩子們在水中嬉戲打鬧,河灘上彌漫著不同于城市的陌生氣息,反而顯得溫馨和自然。河水在養育著河里的魚的同時,也在溫暖著陸上的人,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水“意象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的溫存與希望。由此可見,由于人類自身根本性的缺失無法改變,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嚴重的后果,因此“水”意象的復雜意蘊中不可避免地隱含著蘇童對人性和社會的厭惡,但另一方面,作者不惜筆墨地賦予了“水”意象人間希望尚存的意蘊。盡管整個南方呈現日漸墮落的趨勢,但通過“水”意象仍然可以發現社會文明與人類生命正沿著蘇童期望的方向加以延續的痕跡。在《城北地帶》和《南方的墮落》中,作者在講述故事的同時描繪了貫穿南方街道的河流以及彌漫城鎮的雨水,從中雖然流露出對河流和雨水的厭惡之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它們于故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這條南方的河流連接著城鄉,輸送鄉下人來到城里,保證了人們能夠將城里的文明和發展帶到鄉下村落,使村民在落后的地方也能看到希望。同樣的,雨水雖然在隱匿著人們帶有罪惡的欲望,但另一方面,又是雨水溫潤了這座城池,養育著小鎮上的居民。蘇童筆下的“水”意象的價值,不僅僅使鮮活的生命和燦爛的文明獲得延續和發展,更是在于它滲透著蘇童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人類前途的深入思考。三、“水”意象的成因蘇童小說中對“水”意象的營造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挖掘追溯這些“水”意象形成的原因對研究意象意蘊以及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有著重要作用。童年經歷、環境因素、外國作品的影響以及創作觀念對蘇童筆下的“水”意象的營造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童年經歷蘇童出生于蘇州城北,并在這里度過了童年時光,那段生活記憶對于蘇童而言異常清晰感人。他的許多小說都是以那段生活為創作源頭寫成的。在這條古老街道上的生活經歷對后來蘇童的創作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筆下“水”意象的形成也與他的這段童年經歷有著莫大的關聯。蘇童的童年時期是一段自詡為“磨人的寂寞時光”[[]汪政,何平:《蘇童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汪政,何平:《蘇童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頁。陰暗冰冷的童年經歷使蘇童筆下諸如河流、雨水等“水”意象的出場大多顯露出齷齪的印記,與他灰色的體驗相互呼應。在《舒農》中,“走到香椿樹街來,無法逃避的就是這條河的氣息,河就在我們的窗下面流著。它像銹爛的鋼鐵侵蝕著香椿樹街的生活,你無法忽略河的影響,街的歲月也就是河的歲月”[[]蘇童:《蘇童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頁。],河的歲月亦是這條古老街道上居住著的人的歲月,河流作為文學南方的載體,成為了蘇童小說創作的發端。在蘇童筆下,河水逐漸污濁、發臭,作者刻意地想與河流和街道生活劃清界限,甚至是帶有排斥與批判的負面態度,批判這條河所代表的童年視角中的南方的生活,這些灰色記憶成為了作家創作中難以擺脫的命題。因此“水”意象很少帶給人以溫情。作者以骯臟甚至令人惡心的河流等各種形態的“[]蘇童:《蘇童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頁。(二)環境因素地理環境差異導致南方和北方人在生活習慣與文化習俗方面存在著較大的不同,江南的水培養了蘇童的情懷,給蘇童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蘇童認為“南方是一種腐敗而充滿魅力的存在”[[]蘇童,王宏圖:《南方的詩學》,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年版,第98頁。],這形成了筆下的“水”意象的外在表象。蘇童在《南方是什么》中提及南方生活,他認為這是一種個人的機械的劃定,是橫亙在他記憶中的六十至七十年代的街道。南方不僅是蘇童成長的地方,是他生活的故鄉,也是他文學作品中為追求美學價值而虛構的“文學南方”。這里的草木或山水,或是人與事皆是南方式的,是南方的標志。地域文化的影響使蘇童小說中滲透著強烈的南方情結,使他本就細膩的性格受到了滋養,在細致入微的觀察中加以放肆地想象,并將這種細膩與想象延續到了他的小說創作中,以南方獨特的語言描繪出各種形態的“水”意象?!癧]蘇童,王宏圖:《南方的詩學》,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年版,第98頁。南方地域環境成為蘇童作品中的“水”意象的發端,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工業化的城鎮奔騰起來,社會環境對蘇童的小說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自80年代后投入寫作的蘇童見證了城鎮工業化發展,感受著文明發生的變化,受時代的影響,他筆下的“水”意象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印記。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城鎮的人們不斷地改變生存環境與生活習慣,追求工業化的城鎮逐漸布滿了煙囪、建起了工廠,理發店等城鎮居民的消費場所日漸風靡,一處處新坐標隨著工業化的火熱在城鎮中逐漸鋪展開來。蘇童選擇通過河流等“水”意象將鄉鎮與外部世界巧妙地連接起來,因而河水在記錄著歷史點滴的同時也在悄無聲息地拍打著城鎮。可見,蘇童筆下“水”意象的存在不僅明確了小說中人物所處的時代,也使得蘇童文學體系中的南方世界得以展開。(三)外國作品的影響蘇童除了受自身獨特的經歷和感悟的影響,外國作家作品也對蘇童的藝術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正是通過不斷地模仿與超越,蘇童在作品中完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意象書寫。塞林格選取的題材以及運用意象探討人生主題的寫法激發了蘇童的靈感,而??思{的作品所關注的母題啟發著蘇童對人性的思考,進而影響了小說中“水”意象的基調。蘇童受到塞林格的影響,圍繞所要表達的人生主題賦予意象豐富的意義。塞林格之于蘇童,正如作家所說“大師的影響重要的是心靈的契合,塞林格喚醒我。”[[]汪政,何平:《蘇童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6頁。]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中,人們物質生活富足與精神貧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霍爾頓為代表的一代青少年想要在這樣的社會中成長為真正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顯得格外艱難。在此主題下,作者以“紅色獵人帽”意象貫穿小說的始終,幻想逃避現實困境的人生主題在霍爾頓玩撫紅色獵人帽時得以繼續,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蘇童在自己的文學南方中也塑造了一群少年形象,從精神實質上來看,他們同樣強烈地渴望實現自我,想要得到真正的精神自由,但往往天公不作美,最后在黑暗現實面前難以找尋到自我,作者則以“[]汪政,何平:《蘇童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6頁。??思{作品中流露出的鄉土氣息、懷舊情感和冷酷的敘說給了蘇童啟發,難逃悲慘的命運的人生主題在蘇童的作品中得到了延續,由此,蘇童小說中反映的人性的缺失和精神的貧乏折射在“水”意象上便呈現出陰冷、灰暗的基調。??思{敘寫悲劇時,善于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開掘人性的深度,在《喧嘩與騷動》中,小女孩班吉無望地等待著已經失去的溫情,能慰藉他心靈的唯有姐姐留下的那只拖鞋,讀者從中能夠感受到班吉對愛和關懷的渴望,作者通過塑造孤獨者揭示了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匱乏。蘇童受??思{的啟迪,筆下的庫文軒或是頌蓮最后都逃不過悲劇命運,反映在“水”意象上則表現為無論是接納逃亡者庫文軒的那條河,還是溺死頌蓮的那口井,都圍繞著人性墮落和死亡宿命的主題,成為了終結生命的威脅,呈現出陰冷的基調,意味深遠。(四)“老瓶裝新酒”的創作觀念所謂“老瓶裝新酒”[[]周新民,蘇童:《打開人性的皺折——[]周新民,蘇童:《打開人性的皺折——蘇童訪談錄》,《小說評論》,2004年第2期,第28頁?!八币庀蟛粌H是“老瓶裝新酒”的產物,而且自身也在不斷地“老瓶裝新酒”,處于不斷的創新之中。“水”意象不拘于單一的結構形態,而是在不同作品中圍繞著闡述的主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甚至在同一部作品出現多種形態并存的局面。在《河岸》中,“水”意象主要是以河流的形態出現,在《妻妾成群》中,“水”意象主要是以井的形態出現,而在《西窗》中,作者不僅僅描寫窗外的河流,還寫到了淋漓而至的雨。這些小說中出現的“水”意象形態各異,它們或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或是為了推進故事情節,但同時都發揮著揭示主題的作用,可見,“水”意象的大量使用已然成為蘇童寫作中的一項藝術技巧。蘇童“水”意象書寫的創新之處還在于沖擊著人們的慣常意識,形成讀者對南方水的新認識,并在表現方法上不斷更新。同為寫南方的水,以往的多數文人對南方的水加以柔情,筆觸之下盡顯水的清澈秀美,而蘇童筆下的“水”意象帶給人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