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壓軸題(選擇題):速度的計算(10題)_第1頁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壓軸題(選擇題):速度的計算(10題)_第2頁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壓軸題(選擇題):速度的計算(10題)_第3頁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壓軸題(選擇題):速度的計算(10題)_第4頁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壓軸題(選擇題):速度的計算(10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壓軸題(選擇題):速度的計算(10

題)

一、速度與物體運動(共2小題)

1.(2020秋?永春縣期中)如圖甲所示,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

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已知連續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

兩木塊運動的v-t和s-t圖象如圖乙所示,能真實反映木塊運動情況的選項是()

At2t3t*ti

□qo?□,□?□

iiiIiiiiIiiiiIiiiiI???

z

A.a,cB.a、dC.b、cD.b、d

2.(2020秋?蘇州期末)如圖,甲、乙兩人同時從A點出發沿直線向B點跑去,乙先到達B

點,然后立即轉身跑回A點(忽略轉身時間),兩人恰好在AB的中點0相遇。已知乙

從A點跑到B點所用的時間為10s,整個過程中甲、乙跑動的速度大小保持恒定,分別

為v單、v乙,小明據此條件得出以下結論:①V,P=VZ.;②甲從A點跑到B點所用的時

間為30s;③從開始到相遇,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④如乙到達

A點再次同樣轉身以原速度運動,下一次相遇一定在OB之間(不包括0、B兩點)。你

認為小明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0B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二、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共7小題)

3.(2020秋?沙坪壩區校級期中)海軍陸戰部隊利用一傳送帶進行特種訓練,戰士保持一定

速度VI奔跑,在一段以速度V2勻速運行的傳送帶上往返的時間為⑴若保持相同的速度

VI,在一條相同長度的跑道上奔跑,往返一次的時間為t2。關于戰士在傳送帶上往返一

次的平均速度v的大小及t]、t2的關系,正確的是()

2v<v

A.v=~~-(9tl<t2

v2+vl

2v<v

B.v=~->9t|>t2

v2+vl

22

V<

C.V=-------,11<t2

V1

22

vl-v2

D.V=-------,11>t2

V1

4.(2019秋?長沙期末)違反交通法規不僅僅是現代社會的不文明現象,更重要的是,這種

行為會給國家或者個人造成財產損失,對人身安全帶來重大威脅。如圖所示為某道路由

南向北機動車及非機動車的道路示意圖。已知機動車車道寬D=3m,一輛轎車(尺寸為:

長度Li=4.4m?寬度d=1.8m)在慢車道的中間位置上以v=36km/h勻速行駛,與非機

動車道交界處的O點突然有一人騎自行車打算沿OO'方向勻速橫穿馬路(00'方向垂

直),自行車車長L2=1.6m,轎車車頭離00'線的距離為10m(不考慮轎車的制動),

A.當轎車的尾部恰好到達OO'線所消耗的時間為1s

B.若自行車車速為3.5m/s則會與轎車相撞,發生交通事故

C.若自行車的速度小于0.6m/s則不會與轎車相撞

D.若自行車的速度大于2.4m/s之間則一定不會與轎車相撞

5.(2019秋?岳麓區期中)如圖(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測

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

差,就能測出車速。在圖(b)中,Pi、P2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兩次超聲波信號,m、n2

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l、P2經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均勻掃描,Pi與P2之間的時

間間隔為3.6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假設被測汽車沿直線勻速行駛,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408m

B.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244m

C.圖b中每小格表示的時間是0.2s

D.汽車的行駛速度是20m/s

6.(2019?虹口區二模)甲、乙兩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相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分別

如圖(a)、(b)所示,經過6秒甲、乙相距2米。P、Q間的距離為()

(a)(b)

A.一定是8米B.一定是18米C.可能是14米D.可能是6米

7.(2021?崇川區一模)A、B、C三個物體分別從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的a、b、c三點開始

沿該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a、c之間的距離為80m,a、b之間的距離為30m。其中B、

C兩物體同時出發,物體A向右運動,其運動的s-t圖如圖乙所示,物體B作勻速直線

運動,物體C運動的v-t圖如圖丙所示,前2s物體C通過的路程為3m,從開始計時

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B向右運動,速度為2m/s

B.物體C向左運動,前10s的平均速度為2.7m/s

C.開始計時20s后,A、C兩物體相距57m

D.開始計時10s后,B、C兩物體可能相距87m

8.(2020秋?安溪縣期中)小紅和媽媽騎自行車同時從家出發,一起去買東西,途中媽媽突

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紅繼續前行,5min后小紅發現媽媽的鑰匙在自己身上,便馬上也原

路返回,兩人恰好同時到家。如圖是小紅和媽媽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離家的路程s與運動

B.運動30min時,兩人相距900m

C.小紅開始返回時與媽媽相距2000m

D.兩人同行過程中的速度為200m/min

9.(2019秋?江陰市校級期中)球體積與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假設實心球體在空中下落時

受到空氣阻力大小與球體半徑與球體速度平方的乘積成正比。現有實心木球甲和實心鐵

球乙從高空由靜止下落,如圖所示,兩球的半徑為R甲=2R乙,p鐵=8g/cn?,p木=0.5g/cn?,

若兩球勻速到達地面的速度分別為VI、V2,則甲乙兩球速度之比為()

A.2:1B.1:2C.1:4D.1:1

三、速度的計算(共1小題)

10.(2020秋?東海縣期末)甲、乙兩人相距18m,同時沿同一直線開始做勻速運動,其中

甲的s-t圖象如圖所示。若兩人運動了30s后相遇,則乙的速度為()

A.一定是Im/sB.可能是0.6m/s

C.可能是2.2m/sD.一定是1.6m/s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之挑戰壓軸題(選擇題):速度的計算(10

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速度與物體運動(共2小題)

1.(2020秋?永春縣期中)如圖甲所示,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

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已知連續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

兩木塊運動的v-t和s-t圖象如圖乙所示,能真實反映木塊運動情況的選項是()

nt213Utitt

11K月?11F!111口1111E11

□□□□□□o

tititrt-

A.a、cB.a>dC.b、cD.b、d

【考點】速度與物體運動.

【專題】信息給予題;長度、時間、速度.

【答案】B

【分析】(1)由圖甲,中間的刻線相當于刻度尺,顯示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對比相

同時間內的木塊通過的路程可發現木塊的運動規律:下面的物體勻速運動,上面的物體

勻加速運動。

由于曝光時間是相同的,設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為s和曝光時間為3依據勻速或勻變速

運動的規律就可求出物體運動的速度關系。由此可知兩者v-t圖象正確與否;

(2)根據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物體的s-t圖象分析正確與否。

【解答】解:

設刻度尺的每小格長度為s和曝光時間為t,

(1)由圖知,下面的木塊曝光第一次通過路程都為4s,所以它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的

速度V=生;

t

上面木塊在相等時間內的通過的路程差是定值,所以上面木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tl

時刻其速度不為0,

tl?t2這段時間內,上面木塊的平均速度VI、2=區,所以上面木塊開始的速度小于下面

t

的木塊速度;

t3?t4這段時間內,上面和下面木塊通過路程相等,所以兩木塊平均速度相同,故a圖正

確,b圖錯誤;

(2)下面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其s-t的圖象是正比例圖象,

上面木塊做勻加速運動,相同時間內木塊通過路程增大,故c圖錯誤,d圖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對v-t和s-t圖象的認識和理解,關鍵要理解勻速和變速運動的規律,

能從物體運動的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2.(2020秋?蘇州期末)如圖,甲、乙兩人同時從A點出發沿直線向B點跑去,乙先到達B

點,然后立即轉身跑回A點(忽略轉身時間),兩人恰好在AB的中點O相遇。已知乙

從A點跑到B點所用的時間為10s,整個過程中甲、乙跑動的速度大小保持恒定,分別

為v甲、V”小明據此條件得出以下結論:①v甲=v乙;②甲從A點跑到B點所用的時

間為30s;③從開始到相遇,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④如乙到達

A點再次同樣轉身以原速度運動,下一次相遇一定在OB之間(不包括O、B兩點)。你

認為小明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0B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考點】速度與物體運動.

【專題】計算題;應用題;推理法;長度、時間、速度;分析、綜合能力.

【答案】D

【分析】設AB兩點間的距離為s,甲乙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時間為“根據速度公式的變

形公式s=vt表示出甲乙運動路程的表達式,再結合二人的路程關系得出甲乙的速度的關

系,

乙從A點跑到B點所用的時間為10s,根據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t=且表示出甲運動時間

的表達式即可求出;

根據甲乙的運動軌跡即可判斷是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

甲乙二人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所用的時間為t2,再結合二人的路程關系及AB兩

點間的距離與甲乙運動的路程的關系,然后即可判斷。

【解答】解:①乙先到達B點,然后立即轉身跑回A點兩人恰好在AB的中點0相遇,

設甲乙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時間為5由丫=且得,

t

第一次相遇時甲運動的路程:

S甲=V甲t],

第一次相遇時乙運動的路程:

S乙=丫z,t|,

甲乙二人的路程關系:

sq,=AO=」AB

2

s6=AB+B0=AB+AAB=2.AB

22

則s乙=3s甲,

所以,v乙ti=3v甲ti,

解得:乙;故①錯誤;

②已知:乙從A點跑到B點所用的時間為10s,

貝I:丫乙=如一=應二

t乙10s

所以,丫甲=工丫乙=工義幽=幽,

3310s30s

則甲從A點跑到B點所用的時間為:

t甲=&~=-^-=30s,故②正確;

v甲肘

30s

③從開始到相遇,甲的速度和運動方向都不變,則做勻速直線運動,乙運動方向改變了,

則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故③正確;

④如乙到達A點再次同樣轉身以原速度運動,已知丫甲=工v乙,根據s=vt可得:s甲'

3

=工乙',由于第一次相遇恰好在AB的中點O相遇,則下一次相遇一定在B點,故④

3

錯誤。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應用,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利用相遇時路程關系,分別

列出等式即可正確解題,有一定的難度。

二、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共7小題)

3.(2020秋?沙坪壩區校級期中)海軍陸戰部隊利用一傳送帶進行特種訓練,戰士保持一定

速度V]奔跑,在一段以速度V2勻速運行的傳送帶上往返的時間為ti;若保持相同的速度

VI,在一條相同長度的跑道上奔跑,往返一次的時間為t2?關于戰士在傳送帶上往返一

次的平均速度V的大小及t]、t2的關系,正確的是()

2V1V2

A.V=--------------tl<t2

v2+vl

2V/2

B?v=-----------t|>t2

v2+vl

22

vl-v2

c.v=-----------t|<t2

V1

22

vl-v2

D.v=-----------tl>t2

V1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應用題;長度、時間、速度;分析、綜合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據已知條件得出戰士跑的方向與傳送帶運動的方向相同時戰士相對地面的速

度及戰士跑的方向與傳送帶運動的方向相反時戰士相對地面的速度,根據速度公式丫=且

t

得出戰士以速度V2勻速運行的傳送帶上往返的時間;根據速度公式得出戰士在傳送帶上

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表達式;

在一條相同長度的跑道上奔跑,由速度公式得出往返一次的時間,由比例法得出tl與t2

大小關系。

【解答】解:戰士保持一定速度VI奔跑,勻速運行的傳送帶的為速度V2,戰士跑的方向

與傳送帶運動的方向相同時,戰士相對地面的速度為:丫順=丫1+丫2;

戰士跑的方向與傳送帶運動的方向相反時,戰士相對地面的速度為丫逆=”-丫2,

戰士以速度V2勻速運行的傳送帶上往返的時間為:

ss2svi

22------7'

“=-v+—v+—v--v=-5J

l2l2v/-v2

則戰士在傳送帶上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c22

-2s2s—72

v②,

2sv

Jl"一

~22

V1-v2

在一條相同長度的跑道上奔跑,往返一次的時間為:

t2=22③

V1

2

①?③得:11=V1

>1,

1~22

2V1-v2

故ti>t2

由②④可知,只有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運用及運動的相對性,有一定的難度。

4.(2019秋?長沙期末)違反交通法規不僅僅是現代社會的不文明現象,更重要的是,這種

行為會給國家或者個人造成財產損失,對人身安全帶來重大威脅。如圖所示為某道路由

南向北機動車及非機動車的道路示意圖。已知機動車車道寬D=3m,一輛轎車(尺寸為:

長度Li=4.4m。寬度d=1.8m)在慢車道的中間位置上以v=36km/h勻速行駛,與非機

動車道交界處的O點突然有一人騎自行車打算沿00'方向勻速橫穿馬路(00'方向垂

直),自行車車長L2=1.6m,轎車車頭離00'線的距離為10m(不考慮轎車的制動),

則()

0'穗

3m―

A.當轎車的尾部恰好到達00'線所消耗的時間為1s

B.若自行車車速為3.5m/s則會與轎車相撞,發生交通事故

C.若自行車的速度小于0.6m/s則不會與轎車相撞

D.若自行車的速度大于2.4m/s之間則一定不會與轎車相撞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應用題;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

【答案】B

【分析】(1)先求出轎車車尾距離00'線的距離,然后根據速度的變形公式可求出轎車

的尾部恰好到達00'線所消耗的時間;

(2)當轎車車尾剛好到達00'線,自行車行駛的路程為工(D-d)時,不會發生事故;

2

根據速度公式求出自行車行駛的速度,即自行車小于等于該速度時不會發生事故;

當車車頭剛好到達00'線,自行車行駛的路程為LD+Ld+L2時,轎車不會發生事故;

22

先根據速度的變形公式求出轎車車頭剛好到達00,線所用的時間,即自行車行駛的時

間,根據速度公式求出自行車行駛的速度,即自行車大于等于該速度時不會發生事故。

【解答】解:A、己知:v車=36km/h=10m/s

轎車車尾距離OO'線的距離:si=10m+4.4m=14.4m,

由V=W_可得,轎車的尾部恰好到達OO'線所消耗的時間:ti=d=些&l=1.44s,

tv車10m/s

故A錯誤;

BCD、當轎車車尾剛好到達00'線時,自行車行駛的路程:s=』(D-d)=1(3m-

22

1.8m)=0.6m,

自行車行駛的時間:t=ti=1.44s,

自行車行駛的速度:丫=旦=.9,6m_=042m/s;

t1.44s

當轎車車頭剛好到達00'線時,自行車行駛的路程:s'=1D+Id+L2=lx3m+Ix

2222

1.8m+l.6m=4m,

由V=W_可得,自行車行駛的時間:t'=t/一=_10nj_=is,

tt車,10m/s

自行車行駛的速度:v'=-§—=&l=4m/s;

tIs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當自行車的速度0.42m/sWvW4m/s時,將會發生事故,故B正確、

C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速度公式的掌握和運用,本題關鍵:一是利用好“能相撞時

間相同”,二是找出相撞時橋車行駛的距離和自行車行駛的距離。

5.(2019秋?岳麓區期中)如圖(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測

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

差,就能測出車速。在圖(b)中,Pl、P2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兩次超聲波信號,E、n2

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l、P2經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均勻掃描,Pl與P2之間的時

間間隔為3.6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假設被測汽車沿直線勻速行駛,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408m

B.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244m

C.圖b中每小格表示的時間是0.2s

D.汽車的行駛速度是20m/s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計算題;學科綜合題;定量思想;推理法;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

【答案】D

【分析】(1)由題意可知,Pl、P2的時間間隔為3.6秒,根據圖b所示Pl、P2的間隔的

格數,可求圖b中每小格表示的時間;

(2)由圖b可知Pi、ni和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i、ni和P2、n2間的時

間,即超聲波由發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從而可以求出超聲波前后兩次從測速儀傳到

汽車所用的時間,結合聲速,進而可以求出前后兩次汽車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

(3)由于汽車向著測速儀方向運動,所以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減小。汽車前后兩次到測速

儀之間的距離之差即為汽車前進的路程。由于兩次超聲波發出的時間間隔為3.6秒。汽車

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

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根據汽車運動的距離和時間,即可求出汽車的運動速度。

【解答】解:

(1)圖b中Pi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6s,每小格表示的時間t=久恒=0.4s,故C

9

錯誤;

(2)由圖b可知,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超聲波)到被測汽車所用的時間ti=Lx

2

0.4sX3=0.6s,

由丫=且得,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

t

si=vJK11=340m/sX0.6s=204m,故A錯誤;

由圖b可知,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所用的時間t2=lx0.4X2s=0.4s,

2

由丫=且得,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

t

S2=v-,i-,t2=340m/sX0.4s=136m,故B錯誤;

(3)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的距離:

s=si-S2=204m-136m=68m,

汽車行駛這段距離用時:

t=At+t2-ti=3.6s+0.4s-0.6s=3.4s,

則汽車的速度:

v車=旦=上迦>=20m/s,故D正確。

t3.4s

故選:D。

【點評】汽車在接收到信號之間的距離,要通過其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的變化求出。如

何確定汽車運動的時間,是此題的難點。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雖然是3.6秒,但汽車在接

收到兩次信號時,通過的路程所對應的時間不是3.6秒。要從汽車第一次接收到超聲波的

信號開始計時,到第二次接收到超聲波的信號結束,由此來確定其運動時間。

6.(2019?虹口區二模)甲、乙兩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相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分別

如圖(a)>(b)所示,經過6秒甲、乙相距2米。P、Q間的距離為()

A.一定是8米B.一定是18米C.可能是14米D.可能是6米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應用題;長度、時間、速度;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答案】C

【分析】從圖象上找出當時間為6s時一,甲、乙車對應的縱坐標--路程是多少,因為兩

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相向運動,有兩種情況:一是兩車不相遇相距2m,P、Q之間

的距離減去甲乙運動路程之和等于2m:二是兩車相遇后相距2m,此時甲乙運動距離之

和減去2m等于PQ之間的距離,據此求解。

【解答】解:

由圖象可知,經過6s時,甲車行駛的路程s甲=4m,乙車行駛的路程s乙=12m,

由題知,甲、乙兩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相向運動,

并且經過6s時甲、乙相距2m,有兩種情況(即甲乙還沒有相遇時相距2m、甲乙相遇后

相距2m);

①如圖1,則P、Q間的距離:SPQ=S甲+s乙+2m=4m+12m+2m=18m。

②如圖2,則P、Q間的距離:SPQ'=s甲+s乙-2m=4m+12m-2m=14m,

綜上可知,P、Q間的距離可能是18m,也可能是14m。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用,注意本題有兩種情況:一是兩車不相遇相距2m,

二是兩車相遇后相距2m,易錯題!

7.(2021?崇川區一模)A、B、C三個物體分別從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的a、b、c三點開始

沿該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a、c之間的距離為80m,a、b之間的距離為30m。其中B、

C兩物體同時出發,物體A向右運動,其運動的s-t圖如圖乙所示,物體B作勻速直線

運動,物體C運動的v-t圖如圖丙所示,前2s物體C通過的路程為3m,從開始計時

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丙

A.物體B向右運動,速度為2m/s

B.物體C向左運動,前10s的平均速度為2.7m/s

C.開始計時20s后,A、C兩物體相距57m

D.開始計時10s后,B、C兩物體可能相距87m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錯解分析題;圖析法;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答案】D

【分析】(1)運用圖象法解答問題的一般步驟是:

①明確圖象中橫縱坐標表示的物理量分別是什么;

②注意認清橫坐標和縱坐標上各表示的物理量和單位;

③根據圖象對題目提出的問題作出判斷,得到結論。(2)甲、A、B、C三物體并不是從

同一點出發的;ac=80m,ab=30m,可以得出bc=ac-ab=80m-30m=50m;乙、乙圖

為A物體運動的s-t圖,A物體0-2s內無路程,從第二秒開始A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

間成正比,所以A物體2s后做勻速直線運動。丙、丙圖為C物體運動的v-t圖,C物

體前2s做勻加速直線運動,2s后做勻速直線運動。(3)運動是有方向性的。有可能向左

也有可能向右;要考慮全面。

【解答】解:

AB、乙圖是A物體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A物體0-2s內無路程,從第二秒開始A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所以A物體2s后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

VA=—=—1。1n=5m/s;

t4s-2s

從開始計時A物體運動路程為:

SA=VAtA=5m/sX(10s-2s)=40m;

由丙圖可知,10s后根據v=且可得物體C從c點出發運動的路程為:

t

sc=3m+3m/sX(10-2)s=27m

根據題意,a,c之間的距離為80m,計時10s后,物體A、C相距67m,可判斷物體C

往右運動,其前10s的平均速度:

Vc=-^-=2.7m/s

t'10s

根據題意,計時10s后,物體A、B相距20m,無法判斷物體B往哪邊運動,則根據10s

后物體A從a點出發向右走的路程為40m和a、b之間的距離為30m,可知物體B向左

運動了10m,速度為:

VBI=-^?坦-=10m=1mzs

t10s

若物體B往右運動,則根據10s后物體A從a點出發向右走的路程為40m和a、b之間

距離為30m,可知物體B向右運動30m,速度為:

VB2=」B2_=_:'。世=3m/s

t'10s

故AB錯誤;

C、計時20s后,由丫=且可得物體A從a點出發向右走的路程為:

t

SA'=VAtA‘=5m/sX(20-2)s=90m

根據vq可得物體C從c點出發運動路程為:

sc'=3m+vctc'=3m+3m/sX(20-2)s=57m

a、c之間的距離為80m,則計時20s后,A離a點

90m-80m=10m

則此時A、C兩物體相距

57m-10m=47m

故C錯誤;

D、由上己知計時10s后,物體C從c點出發運動的路程為27m,若物體B往左運動,

則計時10s后,物體B向左運動10m,而b,c兩點之間相隔

80m-30m=50m

此時B、C兩物體相距

50m+l0m+27m=87m

若物體B往右運動,則計時10s后,舞臺B向右運動30m,此時B、C兩物體相距

50m+27m-30m=47m

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解答本題時一定要看仔細縱軸和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還要注意運動方向問題,

題目難度很大,對速度和圖象的理解應用要求很高。

8.(2020秋?安溪縣期中)小紅和媽媽騎自行車同時從家出發,一起去買東西,途中媽媽突

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紅繼續前行,5min后小紅發現媽媽的鑰匙在自己身上,便馬上也原

路返回,兩人恰好同時到家。如圖是小紅和媽媽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離家的路程s與運動

時間t的圖象。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A.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B.運動30min時,兩人相距900m

C.小紅開始返回時與媽媽相距2000m

D.兩人同行過程中的速度為200m/min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應用題;長度、時間、速度;分析、綜合能力.

【答案】C

【分析】(1)途中媽媽突然有事提前返回,5min后小紅發現媽媽的鑰匙在自己身上,由

此結合圖象可知m值的大小,由圖象,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小紅返回前的速度(即兩人同

行速度),從而計算n值;

(2)先根據圖象和速度公式求出小紅以及媽媽返回時的速度,然后分別求出小紅和媽媽

運動30min時離家的距離,離家的距離差即為兩人間的距離;

(3)根據圖象可知,小紅開始返回時比媽媽原路返回的時間多5分鐘,小紅開始返回時

與媽媽的距離等于小紅5min通過的距離和媽媽5min通過的距離和,結合圖象和速度公

式計算。

【解答】解:AD、根據圖象可知,小紅和媽媽同行時(時間0?m分鐘),20min通過的

路程為4000m,所以她們同行時的速度:丫=且=型迫%=2(X)m/min,故D正確;

t20min

由圖象可知小紅是第20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媽媽返回后5min小紅馬上返回,所以媽媽

沿原路返回的時刻為20min-5min=15min,即m的值是15;

所以兩人同行時,15min通過的路程:so=vto=200m/minX15min=3000m,即n的值是

3000,故A正確;

B、根據圖象可知,小紅返回到家的時間,t2=45min-20min=25min,則返回過程中,

小紅25min內通過的路程為4000m,

則小紅返回的速度:V2=-^-=,°°?m=i60m/min;

t225min

運動30分鐘時,小紅離家的距離(即離原點。的距離):

S3=4000m-V2t3=4000m-160m/minX(30min-20min)=2400m;

根據圖象可知,媽媽返回到家的時間,=45min-15min=30min,則返回過程中,媽

媽30min內通過的路程為3000m,則媽媽返回的速度:v'=亙二=也駟1=100m/min,

t30min

運動30分鐘時,媽媽離家的距離:

S4=3000m-vfU=3000m-lOOm/minX(30min-15min)=1500m,

則運動30分鐘時,兩人相距:AS=S3-84=240001-1500m=900m,故B正確;

C、由圖象可知,小紅開始返回時比媽媽返回時多前進5min,

由v=且可得,媽媽5min通過的路程:si=v'11=100m/minX5min=500m,

t

小紅5min通過的路程:S2=vti=200m/minX5min=1000m,

則小紅開始返回時與媽媽相距500m+1000m=1500m;故C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應用和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的聯系,本題充分體現了物理

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關鍵能從圖象中得出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難度。

9.(2019秋?江陰市校級期中)球體積與半徑的三次方成正比,假設實心球體在空中下落時

受到空氣阻力大小與球體半徑與球體速度平方的乘積成正比。現有實心木球甲和實心鐵

3

球乙從高空由靜止下落,如圖所示,兩球的半徑為R甲=2Rz,,p快=8g/cn?,p41=O.5g/cm,

若兩球勻速到達地面的速度分別為VI、V2,則甲乙兩球速度之比為()

A.2:1B.I:2C.1:4D.I:I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應用題;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

【答案】B

【分析】由題意可知:實心球體在空中下落時受到空氣阻力大小與球體半徑與球體速度

平方的乘積成正比,據此列出關系式,并表示出速度的表達式,進一步求出速度之比。

【解答】解:三球勻速到達地面時,豎直方向受到重力G和阻力f,二力平衡,G=f;

由題意可知,阻力f=kRv?,而6=1^,則mg=kRv2-----(1)

由p=£可得,m=pV=pX?nR3②

4P木兀腺g_4P木冗gR條

聯立①②得:vj=

3kR木3k

q9

v4P鐵丁R鐵g=4P鐵丁gR鐵

23kR鐵3k

v?4P水兀nrM4P鐵冗gR3

因為R甲=2R乙,則R木:R鐵=2:1,所以——=--------------:

V:3k3k

2

P木R木一0.5g/cm3*&2=2

P鐵隰8g/cm3I4

故vi:V2=1:2?

故選:Bo

【點評】本題為動態變化問題,要注意從題目中找出力與速度的關系,理解物體運動狀

態的變化,明確物體做勻速運動是解題的關鍵。

三、速度的計算(共1小題)

10.(2020秋?東海縣期末)甲、乙兩人相距18m,同時沿同一直線開始做勻速運動,其中

甲的s-t圖象如圖所示。若兩人運動了30s后相遇,則乙的速度為()

C.可能是2.2m/sD.一定是1.6m/s

【考點】速度的計算.

【專題】計算題;長度、時間、速度;應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根據s-t圖象找出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然后根據丫=且求出甲的速度;

t

(2)由題意可知,最初甲乙兩人相距18m,兩人同時沿同一直線開始做勻速運動,運動

30s時甲乙相遇,

根據甲運動的路程和兩者之間的距離判斷出兩者運動的方向,根據速度公式和路程關系

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的速度。

【解答】解:由圖象知,當t甲=6s時,s甲=9.6m,則甲的速度:

v甲=—巴=9.61n=].6m/s,

t甲6s

由題意可知,最初甲乙兩人相距18m,兩人同時沿同一直線開始做勻速運動,運動30s

時甲乙相遇,

因30s內甲通過的路程為s用'=v甲t=1.6m/sX30s=48m,

所以,兩人不可能是相向運動,只能是同向運動,

若是甲追上乙,則有:18m+s乙=sr/,即18m+v乙t=48m,18m+v乙X30s=48m,解得,

v乙=lm/s,

若是乙追上甲,則18m+s甲'=Sz,=vz,'t,即18m+48m=v乙'X30s,解得,v乙

2.2m/s,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用,正確得出甲乙兩人運動的方向是關鍵。

考點卡片

1.速度與物體運動

【知識點的認識】

(1)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稱為“速

率”.物理學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時速度,而通常所說的火車、飛機的速度都是指平

均速度.在實際生活中,各種交通工具運動的快慢經常發生變化.

(2)初中所指的運動一般是機械運動:

①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勻加速、勻減速、非勻變速);

②曲線運動(勻變速曲線運動、非勻變速曲線運動【拋體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振

動】)

【命題方向】

速度表述方法,機械運動的分類,初中主要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命題.

例1:下列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風馳電掣D.迅雷不及掩耳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明確每

個成語的含義,然后確定符合題意的選項.

解:

A、“一日千里”指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的條件.此

選項符合題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的條件.此選

項不符合題意;

C、“風馳電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風吹電閃一樣.不符合“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的條件.此

選項不符合題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

備.不符合“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的條件.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對速度物理意義的認識,屬于基礎知識,難度不大,但要準確理解成語

的含義.

例2: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

示,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

分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路程和時間的圖象就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由此可知A和B

都是錯誤的;

由題干中的圖可知:甲和乙同時同向運動,相同的時間內,乙運動的路程長,乙的運動速度

就大;我們可以在C和D的圖象中,找出相同的時間,看誰運動的路程長,從而得出甲和

乙的正確圖象.

解:由題干中的圖象可知:乙比甲運動的速度大.

A、圖象表示,隨著時間的增長,運動的路程是不變的,表示甲乙是靜止的,故A選項不符

合題意;

B、圖象表示,隨著時間的增長,運動的路程是不變的,表示甲乙是靜止的,故B選項不符

合題意;

C、在橫軸上找一點,表示時間相等;做縱軸的平行線,可以發現甲的運動路程長,說明了

甲運動快,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

D、運用上面的方法,可以發現:在相同的時間內,乙的運動路程長,速度大,故D選項符

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于圖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與時間圖象中物體速度的判斷,

這是一個難點,需要突破.

【解題方法點撥】

多了解物理學方法:例如速度、溫度、壓強、功率、電流、電功率等表述法.

2.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1)速度的公式:v=亙,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

t

(2)應用:

①火車過橋(隧道)問題:

火車穿過隧道時,火車頭進人隧道就開始算起,直到火車尾離開隧道才叫做火車通過了隧道,

所以火車穿過隧道經過的路程應該等于隧道長與車身長度的和.過大橋時也類似,火車通過

大橋經過的路程等于橋長加車長.故對于本身有長度的物體過橋問題小結如下:物體通過的

路程等于橋長與物體本身長度的和.

②出租車問題:

a.出租車的速度表示車輛行駛過程中的行進速度,指針指示的數值就是該時刻的速度值,

采用的單位為km/h.

b.里程示數窗表示該車行駛的總路程,某段時間的路程就等于這段時間內兩個示數的差.

c.出租車票據上給出的上車、下車時間間隔為車行駛時間,里程就是這段時間內出租車通

過的路程.利用這些信息,可以解決與出租車有關的多種問題.

【命題方向】

第一類常考題:火車過橋

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00km,一列火車早上7:30從甲地出發開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幾個車站,

在當日16:30到達乙地.列車行駛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400m的橋梁,

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5s.求:

(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

(2)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

分析:(1)已知甲乙兩地的距離和甲地開往乙地的時間,利用v=且即可求得火車從甲地開

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時間可求火車和橋梁的總長,總長減橋梁長就是火車的長度.

解:(1)火車從甲地早上7:30出發開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幾個車站,在當日16:30到達

乙地,則甲地開往乙地所用時間ti=9h.

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i=-g-=900km=lOOkm/h,

tt9h

(2)Vv=—,v2=144kni/h=40m/s

t

火車過橋通過的總距離:

s=v2t2=40m/sX25s=1000m,

火車的長度s火車=s-s橋=1000m-400m=600m.

答:(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時;

(2)火車的長度是600米.

點評: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計算,弄清火車完全過橋時行駛的路程為橋長與火車長的和是

關鍵.

第二類常考題:行程問題

小光從廈門乘坐某次航班來武夷山旅游,廈門機場起飛的時間是7:20,抵達武夷山機場的

時間是8:05,飛機飛行路程約為396km.求:

(1)全程飛行的時間是多少小時?

(2)全程飛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