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當代中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0課+當代中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0課+當代中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0課+當代中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10課+當代中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知識精研提升】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第10課當代中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課程標準:了解當代中國的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闡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與地位。“假口罩”“假84消毒液”“無法無德者”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基礎、前提條件立足點、歸宿、發展前途指法律和制度,是立法、執法和守法的總稱。在這個意義上,任何國家有法律和制度;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用法律科學管理;其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的普遍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概念解析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主要表現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一)法治建設的開端——1949.9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會議背景:新中國剛剛成立,物資匱乏,百廢待興2、成就: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3、意義: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建設的歷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第一條……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第二條禁止重婚、納妾。禁止童養媳。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關系問題索取財物。第四條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始得結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二)法治建設的初創——20世紀50年代1、成就:(1)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內容: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意義:這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二)法治建設的初創——20世紀50年代1、成就:2、意義:①確立社會主義中國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②初步奠定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人民民主社會主義(3)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稱“五四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等階段特點:法律集中在政治領域,主要是建章立制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三)法治建設的重創——“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遭到嚴重破壞思考:為什么在當時憲法沒有起到作用?對我國法治建設有什么教訓?原因: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觀念淡薄。

啟示:

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四)法治建設的新發展——改革開放初期(20世紀80年代)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目的:②1982年,我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稱“八二憲法”),在此前后,我國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2、影響:82年憲法(現行憲法),歷經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訂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2、成就:階段特點:法律較多地涉及經濟領域,為改革開放服務

1982年憲法的特點:1、擴大了公民的基本權利。2、強化了民主與法制建設,健全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明確了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建設的方針。3、貫穿改革開放精神。4、重視科學文化教育事業與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54年憲法目錄序言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國家機構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四章國旗、國徽、首都82年憲法目錄序言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四章國旗、國徽、首都對比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的不同82年憲法把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放在國家機構前面,凸顯公民的地位,說明我國越來越重視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尊重保障人權。憲法結構的這一變動,表明我國對保障公民享有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的高度重視。從法理上講,先有公民的權利,然后根據公民的授權產生國家機構。我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沒有人民的授權,國家機構就失去了權力的基礎和來源。因此,憲法在體例設計上要體現這一原則。從邏輯上講,“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與”總綱“有密切聯系,連著寫也比較合理。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五)法律體系形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依法治國時期)1、背景:2、措施: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997年,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制法治(2)1999年和2004年,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材料: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跨越世紀的發展,要求我們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十五大報告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3.成就:到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4.意義: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使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建設實現有法可依。②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屆數時間制定、修訂的法律第五屆1978-198218部第六屆1983-19877部第七屆1988-199213部第八屆1993-199710部第九屆1998-200273部第十屆2003-2008115部【思考】為什么要不斷修改憲法?材料:憲法不是天衣無縫,總是會有缺點的。“天衣無縫”,書上是這樣說過。“天衣”——我沒有看見過,我看到的衣服都是有縫的,比如我穿的這件衣服就是有縫的。

——毛澤東

一字之改,其對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在于:目標更明確,從重視制度建設,發展為既重視法律制度建設,又重視國家法律制度的貫徹實施。思考: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制”改為“治”。請你談談對這一字之改的認識。“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范疇。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強調法律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任何國家都有法制。“法治”就是法律統治的簡稱,與“人治”相對,是以憲法和法律為中心的社會治理體系,是指一種治國原則、方法和理念。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兩者關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的體現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年)黨的領導,依憲治國中共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權威民法典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憲法修正案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人國家根本法,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立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執法、司法法治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010605020304依法治國1、背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2、措施: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義。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年)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地位: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意義:①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②體現對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③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階段特點:全面依法治國進入新階段階段內容意義1949《共同綱領》、《政府組織法》、《協商會議組織法》開始法治建設歷程20C50s《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憲法》、《組織法》初步奠定中國法治建設基礎20C80s修改《憲法》、《刑法》、《訴訟法》、《經濟合同法》法治建設進入新時期20C90s—2010“依法治國”、“尊保人權”入憲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八大以來反恐怖主義法、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憲法修正案》、《民法典》全面依法治國進入新階段【總結:新中國的法治建設內容、意義及特點】特點:①憲法主體;②與時俱進③;繼承發展;④以人為本;⑤注重實踐;⑥改革開放后制定進程不斷加快。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方略;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要求;依法治國是建設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保證;等等。學思之窗.教材P57閱讀材料,體會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設1、背景:2、代表人物:3、內容:4、意義:新中國百廢待興,物質匱乏。中國人民發揚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杰出代表。孟泰王進喜焦裕祿雷鋒李四光華羅庚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極大激發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和干勁,推動社會主義建設。思考點:下面這些建國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出怎樣的精神和風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奉獻與犧牲精神、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的精神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設1、背景:2、表現:①內在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中央推動:中共中央頒布有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號召并鼓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1)20世紀80年代:“五講四美三熱愛”

(2)20世紀90年代至2001年:①三大系列創建活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②愛國主義教育:1994年③公民思想道德建設:2001年《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講:

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

美:

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

三熱愛: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設2、表現:(3)2006年以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形成歷程:②內容:A.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B.2007.10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C.2012.11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設2、表現:(3)2006年以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代表人物:④意義:揚善洲黃大年張桂梅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B.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積極參與法制教育,拓展法律知識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個人綜合素養爭做“知法、守法、護法”合格公民依法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用法律保護自己!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相信法律的力量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尊重社會公共秩序,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加文明創建公益活動堅決反對和制止有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