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武傳》同步練習(含答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10.《蘇武傳》同步練習
一、選擇類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當:應當
B.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論:判罪
C.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候:拜訪
D.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女弟:妹妹
2.下列語句中加橫線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②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B.①單于子弟發兵與戰②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
C.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②武以強壯出
D.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見犯乃死,重負國
二、小閱讀-課內
3.下列對課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屈原列傳》將屈原的生平事跡放在楚國日趨衰亡的背景下展現,敘議結合,論中有情,揭示了屈原個人的身世浮沉與國家生死存亡的內在聯系,彰顯屈原愛國志潔的人格風采。
B.《蘇武傳》選自紀傳體斷代史《漢書》,文章以敘事為主,按時間順序記敘了蘇武出使匈奴、持節不失的事跡;同時善用對比,表現出對蘇武在困境中堅守理想的敬佩與贊美。
C.《過秦論》多用夸張、對比,通過對秦經數代經營,橫掃六國,統一四海,卻被弱小的陳涉及山東豪俊所亡的歷史事實,闡發“成敗異變,功業相反"的觀點。
D.《五代史伶官傳序》開篇立論,提出盛衰多由“人事”的觀點,隨后以莊宗之事加以印證,敘論結合,警戒后人。言辭平易曉暢,情意懇切,引人深思。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蘇武傳》和《屈原列傳》,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節選自班固《蘇武傳》)
文本二:
屈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節選自司馬遷《屈原列傳》)
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爭寵而心害其能害:妨害
B.孺卿從祠河東后土祠:祭祀
C.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謝:致歉
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夸耀
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賜錢二百萬以葬___舉賢以自佐
B.惶恐飲藥而死___人而不仁,如樂何
C.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為之于未有
D.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B.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C.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D.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7.下列句子全都表現蘇武“忠心事漢,不辱使命"的一組是()
①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②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③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⑤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8.下列對選文內容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飲酒敘談之中勸降蘇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B.面對李陵的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蘇武全然不為所動,在恭敬中現冷峻,表現出立場堅定、大義凜然的品格。
C.李陵勸降最后反被蘇武的正義所感,羞愧難當,更襯托了蘇武高大的忠義形象。
D.選文通過李陵與蘇武的對比,及李陵勸降前后表現的對比,使人物形象鮮明豐滿。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乃幽武置大窖中,武絕不飲食,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常愿肝腦涂地。”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使者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后父平恩候、帝舅平昌侯、車騎將軍韓增,皆敬重武。
數年,昭帝崩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以武著節老臣,命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節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
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方框內依次填入與正確答案相對應的字母。
昭帝崩A衛將軍張安世薦武B明習C故事D奉使E不辱F命G先帝H以為遺言。
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斗,使相斗,與《石鐘山記》“雖大風浪不能鳴也”中的“鳴"用法相同。
B.謝,指道歉,與《孔雀東南飛》“多謝后世人”中的“謝"詞義相同。
C.讓,文中指責備、責問,與成語“當仁不讓”中的“讓"意思不一樣。
D.足下,是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如《鴻門宴》“再拜獻大王足下”。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于聽說衛律威逼利誘蘇武失敗后,就將蘇武拘禁在大窖中逼他投降,但蘇武以絕食相抗,毫不動搖。
B.李陵置酒設樂勸降蘇武,蘇武念及二人交情深厚,對李陵的態度相對委婉,不像對衛律那樣惱怒憤恨。
C.蘇武仗義疏財,他將朝廷賞賜的財物全都分給他的兄弟和朋友,家中不留一點資產,得到眾人的尊重。
D.漢朝尋求蘇武等人,匈奴謊稱蘇武已死;后來漢朝使者聽了常惠匯報又出使匈奴,蘇武等才得以歸漢。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2)宣帝以武著節老臣,命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
13.閱讀本文時,有同學借用孟子的三句話概括了蘇武的大丈夫氣質,你認為可能是哪三句話,試寫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材料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材料二: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后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
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故,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霍光寢其奏,免武官。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久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老臣,命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
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節選自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
B.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
C.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
D.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朔望,朔日和望日。朔日,農歷每月最后一日;望日,通常指農歷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B.太牢,亦作“大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以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
C.食邑,又稱采邑、封地。因古代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有食稅權,故稱為食邑。
D.通侯,爵名,秦時稱徹侯,為二十等爵制最高一級。漢沿置,后避武帝諱,改稱通侯。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被放逐到海上,處境艱難,但他不屈服,而是持節牧羊,時刻不忘自己漢使者身份。
B.蘇武“強壯”出,“須發盡白"還,足見他以國家利益為重,忠貞不渝,堅韌不拔。
C.蘇武回來后很受敬重,與他一起回來的人都受到賞賜,但因年紀大,都回家休養了。
D.蘇武回來后得到較多賞賜,但他對錢財淡泊,全贈送給了兄弟和舊友,家里不蓄積財物。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②武素與桀、弘羊有故,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選文一
蘇武傳(節選)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選文二
答蘇武書(節選)
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愿足下勿復望陵。
(選自李陵《答蘇武書》,有刪節)
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使匈奴___使:出使
B.今得殺身自效___效:效力、出力
C.誠以虛死不如立節誠:實在、確實
D.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圖:料想
1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因謂武曰___蒙故業,因遺策
B.空自苦亡人之地臨不測之淵
C.報恩于國主耳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且漢厚誅陵以不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0.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誠甘樂之
A.單于壯其節B.憂勞可以興國
C.天下云集響應D.內立法度
21.下列各項中,特殊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皆為陛下所成就
A.送匈奴使留在漢者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22.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
B.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
C.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
D.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
23.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扶輦下除”,輦,皇帝的車子;除,是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
B.“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稱蘇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運的事情。
C.“位列將,爵通侯”,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通侯,爵位名,漢朝繼承秦制。
D.“茅土之薦",“茅土”,白茅和五色土,為古代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征。
24.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一交代了李陵和蘇武感情“素厚":李陵不僅對蘇家的變故關心了解,而且親自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為了改善蘇武的伙食而不辭辛勞親至大海上為他“置酒設樂”。
B.選文一李陵勸說蘇武的話既事實清楚又入情入理,大大震動了蘇武的內心,以致蘇武無言以對,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報君的套語陳詞來答復李陵。
C.選文二李陵自陳內心,他“不死"是為報恩,并列舉了范蠡、曹沫、勾踐的例子來說明這樣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沒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傷。
D.選文二李陵不同意蘇武“漢與功臣不薄”的說法,他從自己先祖李廣遭際講起,至蘇武滯留匈奴十九年歸漢卻未得到厚遇的現狀,斥責了漢廷做法的不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