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比分析
與偏誤分析
對比分析的背景1950年代末,Lado(1957)出版《跨文化的語言學》一書,該書被認為是對比分析的經典著作。書中提出了“對比分析法”(ContrastiveAnalysis)。Lado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外語教學,解決第一語言遷移(FirstLanguageTransfer)的問題。他提倡的方法是對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在語音、語法等方面一步一步地進行比較。對比分析法
Lado認為,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學生們最難學的方面就是與他們母語最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方面或類似的方面則是學生容易掌握的。所以他認為第一語言遷移對第二語言習得(acquisition)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就是我們常說的“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有利的一面即是“正遷移”(PositiveTransfer)。利用對比分析往往能找出學生的錯誤根源,并發現學生學習目的語中的難點和重點。人們甚至一度認為,通過學習者母語和目的語的對比研究,可以預測到學習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難,并預測學習者語言中可能發生負遷移的部分,從而將這些部分在教學中加以重點突出,達到避免或減少學習者的錯誤的目的。比如,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會生成如下句子:(1)﹡我回老家參觀我爺爺。(2)﹡我學習漢語和教英語。再比如,與漢語相比,泰語的語法形式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1)漢語的修飾語多在中心語之前,泰語的修飾語多在中心語之后,即:
漢語:修飾語+中心語泰語:中心語+修飾語(2)漢語的表達習慣是從大到小,泰語的表達習慣是從小到大,如:漢語:今天是2010年1月28日。泰語:今天是1月28日2010年。漢語:我們在中文學院門口見。泰語:我們見在門口中文學院。如果漢語教師對比了漢語和學習者的母語,對兩種語言的差異十分清楚,就會了解什么是學生學習中的主要問題,并為此做好充分準備,講解漢語的某些難點時就能做到以少馭多,一語中的。對比分析的方法主要從“教”的角度對比目的語和學習者的母語,預測可能出現的錯誤,從而有意識地減少錯誤的發生。對比分析法的不足對比分析法的嚴重缺陷是它不是以學生為出發點,通過分析學生對第二語言的實際使用來預測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難易,而是拋開學生,單純從對兩種語言本身的比較來預測學習中的難易。語言習得涉及到學習的主體和客體的方方面面,而對比分析卻僅僅局限于語言系統的對比,忽略了學習者這一主體以及作為學習客體的學習過程,不能解釋除母語的負遷移以外的其它偏誤的原因,忽視了心理學的問題,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預測的不準確,有些真正的難點,對比分析并沒有預測到。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不同之處并不總是給學生造成很大困難,而兩種語言的近似之處有時卻是學生不易掌握的難點。差異不明顯的部分往往是學習者最容易犯錯誤的地方。“老師,這個歌兒很……漂亮。”(“Thesongisbeautiful.”)“……那就是我們訪問中國的目的.”
(“……That’stheaimofourvisittoChina.”)盡管對比分析不可能準確預測學生的所有學習難點。但是,作為一種方法,對比分析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用等方面都存在對比的必要。偏誤分析的提出由于對比分析法對第二語言習得不論是在實際預測中,還是在理論上,都過于簡單化,人們開始探索新的理論。研究者們開始意識到,對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不能只注重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之間的關系(即它們之間的異同)。他們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個特定階段,學生使用的實際上是一套獨立的語言體系。這套體系既不是學生母語的語言體系,也不是第二語言的體系,而是學生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研究者將學習者的這一套語言叫作“中介語”(interlanguage),開始將“中介語”作為研究重點,而不是像對比分析法那樣只注重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比較。在這一背景下,PitCorder于1967年發表了“學習者偏誤的意義”(TheSignificationofLearnerErrors)一文,提出了“偏誤分析”理論,把“教”與“學”結合起來分析偏誤產生的原因。偏誤(error)VS
失誤(mistake)偏誤:學習者掌握一定的目的語語法規則之后出現的系統性錯誤。失誤:學習者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語法點的規律,絕大多數場合可以生成正確的句子,只是沒有像母語者那樣成為習慣,或者由于粗心而偶然出現的錯誤。鑒別失誤和偏誤,主要看:(1)使用頻率(2)使用者能否自行糾正例如:“我覺得一點累”偏誤分析(erroranalysis):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所產生的偏誤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其來源,揭示學習者的中介語體系,從而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和規律。與“對比分析”不同的是,“偏誤分析”不是母語和目的語的簡單比較,而是以學習者使用的語言為研究材料,把目的語作為基準,對語言形式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偏誤產生的原因進行更為廣泛的探討和研究。偏誤分析理論偏誤分析理論認為,學生的語言偏誤反映了學生對目的語的掌握情況,是學習者對目的語語言規則進行判斷與整理的結果,它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學生的語言能力。PitCorder給出的偏誤分析的具體步驟:(1)選擇、收集、分析語料;(2)鑒別、確認其中的偏誤;(3)對偏誤進行分類;(4)解釋偏誤產生的原因;(5)評價偏誤的嚴重程度。早期的偏誤分析中,由于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因此歸納出的偏誤類型也各不相同。Richards(1974)認為偏誤有:(1)“語際偏誤(inter-lingualerror)”(母語干擾)(2)“語內偏誤(intra-lingualerror)”(過度概括、忽略規則限制、不完全應用規則)(3)“發展性偏誤(developmentalerror)”(不正確的假設,不能正確理解目標語的區別)Corder(1971)根據偏誤出現的系統性把偏誤分為以下三種:(1)系統前偏誤(pre-systematicerror):學習者沒有掌握多少目的語規則時形成的、看不出系統性的偏誤。學習者有許多要表達的內容,但苦于對目的語的規則學習掌握太少,根本無法用目的語表達清楚。偏誤特點是:表意不清、偏誤點多、任意性強(不知不改):
﹡你最近你難嗎?嗯,不好嗎?(你最近身體不好嗎?)
﹡書,桌子,我看。(書放在桌子上,我要看。)(2)系統偏誤(systematicerror):(知而不改)。(3)系統后偏誤(post-systematicerror):學習者知道正確的目標語規則,但不能總是正確使用,可能產生差錯或者失誤。(知而且能改)。Dulay、Burt和Krashen(1982)從評價的角度,根據偏誤對交際產生的影響把偏誤劃分為全局性偏誤(globalerror)和局部性偏誤(localerror)。全局性偏誤指影響整句結構從而導致理解困難的偏誤。局部性偏誤指影響句中某一個成分而不影響整句理解的偏誤。前者影響交際,后者不影響交際。例如:(1)﹡(天氣暖和,很多人去河邊或者去公園看櫻花。)入學、參加工作等,這個季節也是新生活開始的季節。(2)﹡天氣很冷,冷風刮,有時下雪。
漢語偏誤分析
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嚴格意義上的對外國學生漢語偏誤的研究開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1984年魯健驥先生發表了《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一文,帶動和影響了對外漢語教學界同仁對學習者語言偏誤的研究。魯先生在文中首次引進“偏誤”和“中介語”兩個概念,并給“偏誤”下了定義。魯健驥:“學習外語的人在使用外語進行交際時,從整體上說,他所使用的形式與所學外語的標準形式之間總有一定的差距,這表現在語言的各個層面上。如語音的、語法的、詞匯的、篇章的、語用的。我們把這種差距叫做‘偏誤’。‘偏誤’與通常所說的‘錯誤’不同。錯誤是偶發的、無規律的,例如口誤。人們說自己的母語的時候,也會發生錯誤。而偏誤則是學習外語的人才會有的,是多發的、有規律的。學習外語的人只有經過反復糾正偏誤,他所使用的外語才能逐步實現該語言的標準形式。”魯健驥先生關于語音、語法、詞語、語用的一系列研究文章(1984,1987,1993,1994)開啟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偏誤分析的先河,建立了一定的分析框架。以后的偏誤研究多受其影響。魯健驥的偏誤歸類魯健驥(1994)從形式語法的角度將漢語語法偏誤歸結為遺漏(omission)、誤加(addition)、誤代(overrepresentation)、錯序(misordering)四類,具體如下:(1)遺漏(少成分):句子成分的殘缺。如:
﹡他打球得很好。
﹡打球了三個鐘頭。
﹡他有照相機,也收音機。(2)誤加(多成分):不該加而加了。如:﹡他常常去了商店。﹡他非常很高興。﹡從前我每個星期都看了一個電影。﹡房間已經被打掃干凈了。(3)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碳酸飲料市場季節性變化分析考核試卷
- 網絡教具開發考核試卷
- 電池小型化技術考核試卷
- 2025年租金分期付款的合同條款
- 2025天津租房合同簡化版模板
- 2025汽車買賣合同書范本
- 2025新合同法關于每年工作時間的規定
- 湖北省“黃鄂鄂”2025年高三下學期4月聯考數學
- 二零二五版夫妻婚姻協議書范例
- 商場店面承包協議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任務式)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鐵路物資應急管理制度
- 創三甲病區護理亮點匯報
- (高清版)DB12 445-2011 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標志設置規范
- 一年級數學口算題1000題
- 變電檢修工試題庫含參考答案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鋼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
- 2025年水工維護(高級工)職業技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綜合醫療方案
- 《生物科技》課件
- 城建檔案地方立法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