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1世紀以來馬亞國家的戰略構想_第1頁
論21世紀以來馬亞國家的戰略構想_第2頁
論21世紀以來馬亞國家的戰略構想_第3頁
論21世紀以來馬亞國家的戰略構想_第4頁
論21世紀以來馬亞國家的戰略構想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21世紀以來馬亞國家的戰略構想

英國的馬來西亞馬利亞斯基亞(1)位于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此外,它豐富了錫、橡膠等戰略資源的積累,自然成為日本“南移”的對象。因此,在8日開始。1944年11月,日本開始了南太平洋戰爭后,對馬來西亞采取了進攻。次年2月1日,柔佛和馬來半島的所有島嶼都被占領。2月8日,日軍對新加坡發動總攻,戰至15日,新加坡的殘余英軍投降,馬來亞戰役以日軍的全面勝利告終。國內學術界一般認為馬來亞的迅速淪陷最重要原因在于英軍在對日作戰中,由于同殖民地人民存在尖銳矛盾,沒有充分發動馬來亞人民組成抗日統一戰線共同抗日。如梁英明認為馬來亞等東南亞殖民地失陷原因在于,“東南亞殖民地人民與西方殖民者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也使這些殖民地統治者不可能也不愿意充分發動和組織當地人民,共同抗擊日軍的侵略”(2)。事實上,英國殖民當局未能在戰前招募華僑組建抗日部隊,最主要的顧慮在于政治因素,即當時馬來亞的華僑主要是“海外華人”,華僑的國籍是中國,效忠于中國政府,組建華僑武裝部隊,勢必會招致在馬來亞有廣泛話語權的馬來蘇丹的反對,這讓英國殖民當局認為,提前發動華僑組建抗日武裝是不切實際的。那么這場“英帝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和最糟糕的投降”究竟是怎樣釀成的呢?隨著近些年一些相關檔案的有限解密,以及當時戰爭的一些重要決策者的回憶錄陸續公開出版,給我們探究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提供了契機。英國學者彼得·埃爾菲克(PeterElphick)1995年出版的著作《新加坡:攻得破的堡壘———對欺騙、不和與臨陣脫逃的研究》(Singapore:thePregnableFortress:AStudyinDeception,DiscordandDesertion.London:HodderStoughton,1995)(3)是近年來英國學者研究這一問題的代表作。作者查閱了大量英國解密的歷史檔案和資料,對英軍在這場戰役中的失敗作了詳細的剖析。此外,新、馬兩地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學者也就此問題有相當多的論述。(4)本文結合前人研究成果,立足于現有史料,試圖從歷史事實的角度對馬來亞迅速淪陷的原因做一個全面的剖析。一英美兩國對外的摩擦馬來亞之戰爆發前的國際環境,非常有利于日本發動這場戰爭。英美等盟國對待日本在遠東擴張的態度可以歐戰爆發為分水嶺。在歐戰爆發前,英美兩國堅信無論在歐洲大陸還是在遠東太平洋地區,世界大戰都不會爆發,德日等法西斯國家在其預想利益得到滿足后,自然會回到談判桌上來,因此對于日本最初在中國的擴張,采取了綏靖政策,妄想通過犧牲中國,保住英美在遠東的利益。學界分析這一問題時,另一個重要的觀點即籠統地把英美的綏靖政策作為馬來亞淪陷的一個重要原因。(5)1939年歐戰爆發,標志著綏靖政策的破產,殘酷的現實證明法西斯國家欲壑難填,一再縱容其擴張行為,必然會遭致法國一般的亡國命運。英國人的綏靖政策在1939年戰時首相丘吉爾上臺后不久即宣告終止,美國人也在歐戰爆發后,逐步開始對日本采取強有力的制裁措施,此后至戰前,英美兩國對日本在遠東的侵略擴張行為一再忍讓有其深刻的國際背景。1940年6月16日法國投降以后,在大不列顛空戰爆發之時,英國在歐洲已成孤軍之勢,本土防衛力量尚且捉襟見肘,在沒有美國全面介入的條件下,即使英國方面洞悉日軍在東南亞的進攻企圖,也根本無法抽調足夠多的力量加強東南亞的防御,更無力同時應付同德日兩國的作戰。而此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直接參戰。正是為了避免美國未參戰前,發生英國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英美兩國在1941年3月經過高層參謀會議協商,秘密達成了“先歐后亞”的戰略,即先解決歐洲的德國問題,再集中力量應對日本在遠東勢力的擴張。在當時嚴峻的歐戰形勢下,這一策略無疑是有其相當可取之處的。在這一戰略思想主導下,英國對日本在遠東的擴張采取了一忍再忍的退避態度,“如果我們采取一切不成熟的行動,將會引起日本的開戰,而我國政府經過在歐洲及中東的苦難日子,其政策是避免在遠東再發生戰事。”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侵蘇戰爭,德國空軍主力調往東線蘇聯戰場,對英國的戰略空襲才逐漸停止,英國本土的壓力才有所緩解。此外,英美在日本將“南進”還是“北上”問題上存在戰略誤判。在馬來亞戰役打響之前,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人也抱有僥幸態度,他在1942年10月26日對澳大利亞首相說:“我想在德國擊垮蘇俄之前,日本是絕對不敢點燃戰火的。”實際上,蘇德戰爭爆發后,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日本并沒有理會希特勒圍攻蘇聯的倡議,相反,日本軍部內部“南進”派的聲音正成為主流,由于蘇德戰爭爆發,日本認為其北方來自蘇聯的威脅暫時得以解除,出于應對美英封鎖造成的國內經濟困難以及未來同美蘇決戰做戰略準備的考量,“南進”率先搶占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地區,無疑是上策,“北上的行動對于減輕日本的經濟困難幾乎毫無作用,相反應繼續施壓占領南印度支那。”此外,由于英國此時兵力已捉襟見肘,英國實際無兵可派,丘吉爾本人明確反對抽調中東的英軍增援遠東防御,1941年4月他寫道:“我極不情愿地認為軍隊、飛機以及補給持續分流應對一個不可能的威脅的做法是光明的,除非我們在其他地方遭到嚴重失敗。”42在沒有美國表態參戰前提下,即使在戰爭形勢十分嚴峻之時,英國也未盡最大努力加強遠東防衛力量,唯恐激怒日軍,導致戰爭爆發,“直到我們肯定美國也會參戰之前,幾乎不惜任何代價避免同日本發生沖突。”63日本軍部正是利用了英美對國際形勢的錯誤判斷,制定了“南進”的作戰方案,“十月十一月間,日軍令人眼花繚亂的作戰計劃迅速成形,遠在最后避免沖突的華盛頓談判終止的遲疑之前,最高統帥部已經在制定如何獲得他們從未嘗試過的最終勝利。”“南進”計劃的突然性,使得日軍在戰爭之初取得了巨大戰果。二軍官作戰力量不足不可否認,戰前的充分準備是日軍敢于發動這場戰爭、并在戰爭初期取得巨大戰果的重要原因,但卻無法解釋為何英軍重兵把守的馬來亞如此迅速地淪陷。戰前英軍對日軍可能的進攻早有準備。早在1938年時任馬來亞英軍總司令的多比中將就舉行了數次模擬日軍登陸演習,準確預料了日軍未來可能的登陸地點和時節。38此外戰爭爆發前數天,英軍獲得準確情報,進行了充分的戰前總動員,因此把戰爭的失敗歸結于早期的猝不及防是站不住腳的。據目前公開的材料顯示,進攻馬來亞的日本方面軍主要由第二十五軍組成,下轄第五、第十八、近衛三個師團加上配屬海空軍,總兵力在8萬人左右。而英國駐守馬來亞的軍隊,由英國正規軍和英印軍、澳洲軍以及少量殖民地募集的義勇軍組成,加上戰爭爆發后開到的援軍,英軍總兵力接近15萬人。為何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以逸待勞的英軍卻在兩個多月內就被勞師遠征的日軍打得潰不成軍?通過分析史料,不難發現以下原因:首先,英軍戰前的戰略部署失當,造成了開戰之初的被動。英軍戰前根據自身對日軍登陸意圖的判斷擬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斗牛士”計劃。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先發制人,在獲悉日軍進攻意圖之時,第一時間突入泰國,在事先預料的日軍登陸點建立防線,狙擊日軍登陸部隊。據英軍測算,要從馬泰邊境出發抵達假定日軍登陸點建立防線所需時間大約等于日本運兵船從印支基地開到泰國海灘的時間。因此一旦獲悉進攻泰國的日本艦隊從印支半島啟航,英軍便須馬上啟程進占泰國。這一計劃的可操作性值得商榷之處也在于此,首先,率先進攻當時尚為中立國的泰國需要冒巨大政治風險,若沒有日軍將以泰國為跳板進攻馬來亞的準確情報,英國的越界進攻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為。但要獲悉日軍準確進攻情報,只能等待日軍搶先登陸泰國,那么英軍將陷入被動,英國駐曼谷公使也告之馬來亞司令部“除非是日本先向泰國下手,否則直到最后那一刻,千萬別讓英軍占領泰國一寸土地。”95正是因為這一顧慮,當獲悉日軍南下船團的準確情報時,馬來亞英軍司令部仍然猶豫不決,計劃的實施一拖再拖,直到確定日軍船團目標為泰國,才倉促命令部隊實施該計劃,然而為時已晚。這一計劃的核心意義即在于料敵在先、搶先于敵占據有利地形,對敵展開狙擊,以達到拖延敵軍進犯、為后方部隊集結部署贏得時間的目的。這一猶豫造成了戰爭初期災難性的后果,下達進占泰國命令后又匆匆取消,前線部隊官兵在惡劣天氣中疲于奔命,使得這些駐防西北部馬泰邊境地區的英軍部隊士氣非常低落,“嚴重影響了軍心,對緊張的戰斗部隊來說,由打算進攻轉為防御已夠糟了。”103其次,英軍兵員素質低下并存在盲目的輕敵思想。進攻馬來亞的日軍第二十五軍堪稱日軍王牌,在確定為馬來亞主攻部隊后,還進行了數月的熱帶地區作戰演練,戰斗力很強,“這些兵團都是日本精銳之師,具有擔負日本國運的能力。”英軍則是一支徹頭徹尾拼湊起來的雜牌軍,士兵缺乏實戰經驗,在殖民地長期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是名副其實的少爺兵,“到處能找到被撤退的敵軍遺棄的,被稱之為‘丘吉爾的補給品'的給養……他們無論夜間在哪扎營,都有大量從南方運到前線附近的新鮮食物,白蘭地酒,巧克力甚至口香糖和奶酪。”兵員素質的巨大差距卻沒有引起英國方面的足夠重視,“無論在英國還是馬來亞,英國領導人似乎都不太注意。他們也不了解日本人具備了一切軍事特長。”397更糟糕的是,長期存在于殖民地的“白人優勝論”思想,滋生出官兵盲目的輕敵情緒。戰前澳洲軍甚至狂妄叫囂“一個澳洲軍可等于10個日本兵……如果這里有殲滅敵人的事情要干,動手的就是我們。”180再次,英軍戰法上的陳舊以及海空缺乏協同。英軍在泰馬邊境地區構筑了全長達25英里、號稱“東方馬其諾”的日得拉防線,英軍原想憑此固守3個月以上,然而日軍卻在進攻當日即突破這道防線。過于寬闊的防線造成防守兵力分散,在日軍“腳踏車閃擊戰術”攻擊下,很快被突破。日軍這一戰術的精髓在于通過大范圍穿插,大縱深兜擊對手防線后方的策略,當面對英軍堅固設防陣地時,除非關鍵要地,日軍更多選擇繞過其正面陣地占領英軍后方、切斷前線物資供給的做法,這樣英軍防線往往一觸即潰。此外,在戰役中英國海、空軍缺乏有效協同更是致命的弱點。位于馬來亞東海岸的關丹機場擁有大量作戰飛機,是英軍在馬來亞重要的航空基地。12月9日英國遠東海軍主力艦隊在關丹以東海面同日軍激戰之時,關丹機場尚未失陷(直到31日,日軍才攻陷該機場)。然而因為指揮失誤,英方海陸協同出現問題,關丹機場的空軍沒能為艦隊提供有效的空中保護,兩艘主力艦正是在日軍艦載機的輪番攻擊下覆滅的,“要是關丹機場還有飛機可以出動,哪怕是性能較差的英國飛機,這兩艘戰艦也許不至沉沒。兩艦的沉沒使部隊士氣進一步受到打擊。海空缺乏協同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海軍艦隊被殲滅的厄運。”399還需要指出的是,日軍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情報工作,而英軍對日軍的情況卻知之甚少。戰前日本特務化裝成漁民、游客潛入馬來亞廣泛搜集各種有價值的情報,英國人此時消極避戰,息事寧人,“在多數證據確鑿的案件里,涉及的人被不動聲色地驅逐出境。”46這種做法更是助長了日軍情報人員的囂張氣焰,馬來亞幾無秘密可言。此外,日本情報機關還通過欺騙宣傳,在馬來亞招募當地人充當日本間諜。在戰爭中熟悉當地地形的馬來亞人為日軍充當向導、指示目標,“常見的辦法是利用各種材料制成箭形信號,指向英軍陣地。”59印度人則在英印部隊中大肆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瓦解英印軍戰斗意志,“殘酷無情的英國人既無坦克又無飛機,正讓印度人留下來成為犧牲品……逃出來投奔我方吧。”163日軍情報機關甚至成功收買英國空軍聯絡官帕特里克·希南,獲取了很多英國空軍的絕密情報,“直接造成了戰爭爆發頭兩天,英國皇家空軍在北馬實際上全軍覆沒。日軍因而在馬來亞戰役中,始終占盡了空中優勢。”80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英軍戰斗意志的消沉。英軍從最開始即被日軍的進攻打得陣腳大亂,一退再退,士氣極其低落。英軍的潰退往往是無組織的,“機場內拱手送給我們的炸彈堆積如山……戰斗機與轟炸機各一個中隊飛臨后退之敵的上空,以敵人留下的汽油和炸彈實施攻擊。”在戰略要地柔佛,英軍輕易棄守,為新加坡防御戰的失敗埋下了伏筆,日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占領新加坡后曾說:“如果英軍在柔佛筑起一道堅強的防線,進行頑強抵抗,日軍恐怕占領不了新加坡。”188在新加坡保衛戰中,可以繼續作戰的英軍超過9萬人,武器彈藥充足,然而這樣一支潰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御,“雖然可以說還有十萬人,但已經不成為一支軍隊了。”46反觀日軍,從開戰之初獲得一系列勝利,到最后攻克新加坡,整個戰役中愈戰愈勇,士氣始終高昂,“他們進攻時,不考慮萬一失敗如何應付,不留后路,用上全部力量”188。三英國并沒有繼續支持新加坡部隊作戰戰后披露的一些信息顯示,英國人在戰爭最后階段仍然有機會打贏這場戰爭。在《藤原機關》一書中,駐馬來亞的日軍情報機構負責人藤原巖一指出,“如果英方知道我軍兵員和彈藥短缺,再多守幾天的話,他們原是可以打敗日軍的。”118雖然其中不免有日軍夸張宣傳、吹噓其悍勇的成分,但是毫無疑問,當日軍真正實力暴露后,英國人在馬來亞戰役后期以及馬來亞淪陷初期完全尚有堅守待援、反敗為勝的可能。很多史料證明新加坡水供被斷對英軍防御新加坡部隊軍心打擊很大,造成部隊無法堅守。在此形勢下,為何英國方面沒有繼續增援守軍發動反擊?真正的原因在于:英國人早已決心把太平洋防務徹底交給美國人。在丟失馬來亞之后,英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已經捉襟見肘,此時英國在遠東首要任務是集中力量守衛印度。1942年的英國已經到了戰爭潛力近乎枯竭的地步,迫切渴望美國盡早參戰,分擔壓力。然而戰至1942年2月中旬新加坡英軍在投降還是抵抗問題上舉棋不定之時,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在珍珠港偷襲中元氣大傷,駐菲律賓美軍主力也幾乎被全殲,菲律賓淪陷只是時間問題,美軍在短期內根本沒有力量在東南亞發動反攻。在此大環境下,對于英國而言,在日軍兵鋒正盛之時,付出更多的代價死守新加坡,等待美軍反攻東南亞是不切實際的。在英國人看來,集中力量守住印度,遠比堅守新加坡孤島有戰略意義。日軍對珍珠港的偷襲使得在參戰與否問題上搖擺不定的美國,終于卷入這場大戰。美國全面介入遠東的戰局,對于英國來說,是再好不過的消息。英國歷史學家雷蒙德·卡拉哈姆在《最深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