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制動檢驗臺檢驗方法的對比試驗_第1頁
拖拉機制動檢驗臺檢驗方法的對比試驗_第2頁
拖拉機制動檢驗臺檢驗方法的對比試驗_第3頁
拖拉機制動檢驗臺檢驗方法的對比試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拖拉機制動檢驗臺檢驗方法的對比試驗

本文在對三種拉張式振動性能檢驗方法的比較試驗分析的基礎上,介紹了朗式動態檢驗方法,結合了抗套筒阻力檢驗臺和平板動態檢驗臺的優點。同時,它克服了抗套筒壓力檢驗臺和平板壓力檢驗臺的缺點。這是目前理想的先進檢驗方法。一、動工況動距離按GB18447.--2008《拖拉機安全要求第1部分:輪式拖拉機》對制動性能的要求,拖拉機機冷態試驗的制動平均減速度應不小于2.5m/s2。試驗方法按GB/T3871.6-2006《農業拖拉機試驗規程第6部分:農林車輛制動性能的確定》的規定,適合產品出廠型式檢驗。按GB16151.1--2008《農業機械安全運行條件第1部分拖拉機》對輪式拖拉機制動距離要求:在20km/h制動初速度下緊急制動時,從腳接觸制動踏板(或手接觸制動手柄)時起,至拖拉機停住時止,拖拉機行駛過的距離空載為≤6.4m。制動穩定性要求:制動過程中拖拉機的任何部位不應超出度車道3.0m寬度,路試檢驗制動性能應在平坦(坡度不應超過1%)、干燥和清潔的硬路面(輪胎與路面之間的附著系數應不小于0.7)上進行。在試驗路面上畫出制動穩定性要求相應寬度試車道的邊線,被測拖拉機沿著試驗車道的中線行駛至高于規定的初速度后,置變速器于空擋,當滑行到規定的初速度時,在制動踏板最大操縱力應不大于600N,制動手柄最大操縱力應不大于400N,急踩制動,使拖拉機停住。這種方法不僅損機損車,也不安全,因此,僅作為其他檢驗方法有疑問是不得已而用。二、制動力增長過程中的左右輪制動力差異的最大制動力差異按GB16151.1規定:拖拉機臺式制動力和制動力平衡要求:制動力總和與整機重量的百分比≥60%,軸制動力與軸荷的百分比在空載和滿載狀態下測試均應滿足要求;如前軸有制動功能,軸制動力與軸荷的比應≥60%。在制動力增長全過程中同時測得的左右輪制動力差的最大值,與全過程中測得的該軸左右輪最大制動力中大者之比,對于前軸應不大于20%;對于后軸(及其他軸)應不大于24%。然而拖拉機出廠檢驗(型式檢驗)制動性能是按GB/T3876.1進行的,其制動性能主要通過對輸入力,測量的減速度,對應的制動距離和平均減速度來判定制動性能,不同拖拉機按GB/T3876.1測試后,能否再按GB16151.1規定軸制動力與軸荷的比應≥60%,兩種判定能否同時達到等效制動效果,還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因此新車出廠上牌就不能達到GB16151.1規定的制動性能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是否每種拖拉機都要軸制動力與軸荷的比應≥60%,本文暫且不論這個問題。三、一般試驗操作的性能1.機動車制動按GB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確立的用滾筒反力式檢驗臺檢驗制動性能的檢驗方法,滾筒式制動檢驗臺滾筒表面應干燥、沒有松散物質及油污,滾筒表面當量附著系數不應小于0.75。駕駛員將機動車駛上滾筒,位置擺正,置變速器于空擋。啟動滾筒,在2s后測取車輪阻滯力;使用制動,測取制動力增長全過程中的左右輪制動力差和各輪制動力的最大值,并記錄左右車輪是否抱死。在測量制動時,為了獲得足夠的附著力,允許在機動車上增加足夠的附加質量或施加相當于附加質量的作用力(附加質量或作用力不計入軸荷)。在測量制動時,可以采取防止機動車移動的措施(如加三角墊塊或采取牽引等方法)。當采取上述方法之后,仍出現車輪抱死并在滾筒上打滑或整車隨滾筒向后移出的現象,而制動力仍未達到合格要求時,應改用本標準中規定的其他方法進行檢驗。該方法與GB16151.1基本一致。2.數不符合2.5%的情況制動檢驗臺平板表面應干燥,沒有松散物質及油污,平板表面附著系數不應小于0.75。駕駛員將機動車對正平板制動檢驗臺,以5km/h~10km/h的速度(或制動檢驗臺制造廠家推薦的速度)行駛,置變速器于空擋,急踩制動,使機動車停止,測取所要求的參數值。3.可檢測工況左、右制動力把被測拖拉機開上“軸重儀檢測平臺”,使前輪停留在軸重儀檢測平臺上,即可測出前軸重量。同理,分別測出后軸重量。整機重量為前后軸重量和。把被測拖拉機開上“搓板式制動儀檢測平臺”,使前輪停留在制動檢測平臺上。把腳剎踏板踏到底,啟動搓板式制動儀,使制動平臺的搓板向著車子前進相反方向推動(在推動過程中車輪不能轉動),即可測出前輪的左、右制動力。同理分別測出后輪的左、右制動力。總制動力為前后輪制動力總和。四、制動性能檢驗在搓板式制動檢驗臺檢驗方法發明前,按GB7258規定,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時機動車制動性能的檢驗宜采用滾筒反力式制動檢驗臺或平板制動檢驗臺檢驗制動性能,其中前軸驅動的乘用車更適合采用平板制動檢驗臺檢驗制動性能。不宜采用制動檢驗臺檢驗制動性能的機動車及對臺試制動性能檢驗結果有質疑的機動車應路試檢驗制動性能。對滿載/空載兩種狀態時后軸軸荷之比大于2.0的貨車和半掛牽引車,宜加載(或滿載)檢驗制動性能,此時所加載荷應計人軸荷和整車重量。加載至滿載時,整車制動力百分比應按滿載檢驗考核;若未加載至滿載,則整車制動力百分比應根據軸荷按滿載檢驗和空載檢驗的加權值考核。GB16151.1規定:當拖拉機經臺試檢驗后對其制動性能有質疑時,可采用路試檢驗進行復檢,并以路試結果為準。五、三種類型的可靠性試驗的比較1.流動檢測線件整車式利用滾動反向轉動測出制動力矩。但由于滾筒式檢驗臺,體積大,重量重,常出現車輪抱死并在滾筒上打滑或整車隨滾筒向后移出的現象,而制動力仍未達到合格要求,并對大輪子的拖拉機無法檢測,按GB7258規定,宜選用其他方法檢驗。同時也不適合車載和作為流動檢測線用。拖拉機的軸荷往往小于汽車,因此在實際測試過程中車輪在滾筒上會出現上拋現象,導致測試穩定性較差,測試結果變動幅度較大、重復性較差。2.檢測重復性誤差即車速規定以5~10km/h上平板式檢測臺,在動態狀況下踩制動測制動力。由于平板結構是由坡板、平板組成,因而在上檢測臺時初始速度不易穩定,停車位置不易掌握,尤其在測關鍵的后輪制動時只能在無速度下進行,因此數據的有效性值得探討。再則,車速不同質量不同測出的數據的也不同,所以重復性差,有待于攻關改進。為此,GB/T11798.9--2001《機動車安全檢測設備檢定技術條件第9部分:平板制動試驗臺檢定技術條件》和JJG1020--2007《平板式制動檢驗臺檢定規程》中對重復性誤差沒有作規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但如果對拖拉機進行年審,機手對判定結果有異議,農機安全監理年審將面對困窘,同時采用動態檢測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這種測試方法企圖模擬車輛在實際道路上的制動情況,從實際試驗的結果來看,很難達到意向的效果。一是實際行使中的制動車速遠遠大于5~10km/h,但由于安全性的問題,很難在平板上來測試較高速度下的制動性能。根據車輛理論可知,車速對車輛的實際制動性能影響非常大,而實際在平板上來測試時,車速控制十分不易,因此這種測試方法的重復性較差;二是車輛以不同出速度進行制動性能測試時,會發生軸荷的轉移,制動時車輛載荷會向前軸轉移,速度是不同轉移程度不同。因此,車輛后軸的制動測試就會很困難。這種測試方法的最大缺點就是試驗條件很難控制,因此導致測試結果的重復性很差。3.調查車制動力時,傳感器檢測一般通過移動設備帶動左輪驅動這是一種靜態檢測法,車輛停于制動平臺后踩下制動踏板,啟動搓板式制動儀,使制動平臺的搓板向著車子前進相反方向推動(在推動過程中車輪不能轉動),即可測出車輪的左、右制動力。缺點是只有檢測結果,沒有反映整個過程,只有直觀的制動力增長過程,沒有記錄這個過程,只是作為拖拉機年審使用也足夠了,但通過技術改進和程序設計,可反映制動力的增長過程及剎車力與制動力之間的對應關系,可呈圖表形式得到反映。它利用液壓推動,使搓板反向推動轉動,通過傳感器測定最大制動力。其優點如下:a重量輕,可以搬抬自如,方便攜帶,也適合裝車。b展開作業快。整個檢測平臺,由八塊板,兩根油管,一個油泵,三根信號電線組成,都是快速連接,幾分鐘即可安裝完成。c檢測速度快、安全可靠。檢測是靜態狀況下進行,車輛不需有行駛速度,不存在不安全因素。一次安裝,流水作業。d結構簡單、易學易懂。該方法檢測時形象直觀,數據取樣科學,數據準確高,重復性好。成功實現制動性能兩大技術指標檢測,即制動力和左右輪制動力偏差。這種測試方法能較客觀地反映車輛制動性能,如果能進行適當的改進,記錄測量制動全過程的制動力變化,則更為理想,其實這方面是很容易實現的。六、力式檢驗臺和平板制動檢驗臺檢驗的優缺點通過這三種臺式制動檢驗方法的試驗比較和分析,我們認為作為拖拉機的年度檢驗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