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4年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題(文科附答案)_第1頁
天水一中2014年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題(文科附答案)_第2頁
天水一中2014年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題(文科附答案)_第3頁
天水一中2014年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題(文科附答案)_第4頁
天水一中2014年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題(文科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用精品文獻資料分享實用精品文獻資料分享天水一中201年4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題(文科附答案)天水一中年高二歷史第一學期期中試題(文科附答案)第I卷選擇題(本卷共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是這樣描述他認為的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興起于黃河流域北部。那時,中國人已經學會織造絲帛,發明了他們獨特的文字系統,掌握了制造美觀的陶器和青銅器的技術……依材料推斷,作者認為的中國“第一個王朝”應是().夏朝.商朝.周朝.秦朝2佛教在經疆傳入中原的過程中,沿途修建了許多石窟,形成了藝術史上獨具特色的石窟藝術。疆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飛天和菩薩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陽龍門石窟中就全穿上寬袍大袖的衣服了。這種服飾上的變化反映了()A沿途氣候逐漸變得寒冷B洛陽地區社會風氣最為保守.中原地區的經濟較之邊疆地區更為發達.越接近漢文化中4,本土化特點越顯著3.李約瑟指出:“中國的計算人員和星官為印度人發展只需要九個符號的計算方法開辟了道路”。該項數學成就是()A九九乘法表B勾股定理.十進位記數法.計算圓周率的方法4.蘇軾在《又跋漢杰畫山二首》中說:“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倦……”在蘇軾看來,文人畫和工匠畫的最大區別在于()A畫風是否工筆重彩.出是否寄托畫家情感C畫面是否氣勢磅礴.實景描寫是否突5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市民們無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濃郁迷離的詩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地并情調熱烈地滿足感官享受的藝術樣式,在這種情況下產生Y().漢賦B唐詩.理學D元雜劇6明清時期,商人在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現,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談商賈”的現象,而且商人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觀,不再只是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形象。這反映出().社會主流價值觀念改變.社會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社會生活決定文學內容D社會階層地位變動頻繁 恩格斯稱贊一位近代科學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他指的應是()A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宗教神學崇信的“地心說”B.伽利略創立的實驗科學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發展C.牛頓創立經典力學完成了科學史上的劃時代飛躍.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顛覆了關于人類起源的傳統觀念8.“這一發現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起幾乎完全決定了物理學的發展。要是沒有這一發現,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關于“這一發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它打開了認識微觀世界的大門,改變Y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它揭示了時空的屬性,彌補了經典力學的不足C.它解決了熱輻射理論的疑點,有助于成功解釋光電效應D它推動Y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發展,開闊Y人們的視野科學史家丹皮爾說過:“地位僅次于天使的人類本來是從宇宙的中心地球上來俯覽萬物的,而今卻變成了圍繞著千萬顆恒星之一旋轉的一個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機發展鎖鏈中的一環。”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基于()a經典力學將天地運動統一起來,因而人類不該俯視萬物B.日心說改變了對宇宙的看法,從而否定了人是“萬物之靈”C.進化論認為生物是不斷進化和密切相關的,人類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貴”D相對論彌補了對宏觀世界認識的不足,改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10.18年84,美國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棟“摩天大樓”。此后,高聳林立的大樓逐漸改變現代城市的面貌,成為二十世紀都會城市的重要景觀。“摩天大樓”大量出現,主要由于()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B.化學工業的進步C.煉鋼技術的改進計算機技術的應用11現.在有網友認為,“你的粉絲超過了100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00你0就,是個布告欄;超過1萬,你就是一本雜志;超過10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10萬0,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100萬,你就是電視臺。”這從側面反映了互聯網() 信息容量大、時效性強B.保存信息的力量強C.受眾面廣,滲透性強受眾選擇的主動性大 學者蕭功秦指出:“洋務運動的現代化意義……我們可以稱之為‘防衛現代化的彌散效應’,那就是,只要洋務派在軍事自強運動的現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一步,他們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們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盡棄,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現代化就是這樣一個從―個點向―個面的不斷彌散過程。”材料中的“第二步”應該是()A創辦軍事工業B創辦民用工業C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D籌劃海防,建立海軍1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的“第一次反思”付諸政治實踐開始于ll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法戰爭后甲午中日戰爭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14.“國”字在書法里面有41種寫法,而且是漢字中寫法較多的一個字。下圖中“國”字被廣泛使用最晚的是()15.孫中山將其民權思想用“天下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內容為“民有、民治、民享”,這一思想()A與儒家大同思想并無區別B深受伏爾泰思想影響C與盧梭政治思想相類似D與人民民主專政內容一致16.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說到“像今天我們常說的‘國家’‘社會’等等,原非傳統觀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輸入的觀念。舊用‘國家’兩字,并不代表今天這涵義,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說。自從感受國際侵略,又得新觀念之輸入,中國人頗覺悟國民與國家之關系及其責任。”材料表明()A在傳統觀念中已形成Y民族國家的概念.維護國家利益是國民應盡的責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國民的基本責任.舊用“國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17.從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到康有為“托孔改制”,從三民主義到新文化運動,一些激進派提出全盤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造成近代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中學地位不斷下降,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步加深西方列強的侵入,西學涌入中國知識分子思想逐漸激進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型1美國學者羅斯?特里爾在《毛澤東傳》中說:“他第一次把農民置于馬克思主義革命計劃的中心;他把帝國主義當作他所處時代的世界政治的關鍵,這甚至超過了列寧。這些就是他學說中的孿生支柱。”這表明毛澤東的學說() 堅持了農民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全面超越了列寧主義的價值準.準確把握了中國社會的特殊性質全盤吸收Y馬列主義的思想主張19.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指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該報告發表于()人.國民革命運動時期8.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口抗日戰爭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2.這是一次被稱為“強國序曲”的會議,法國《世界報》對此評論道:“這次代表大會似乎將成為世界共產主義歷史上,特別是中國歷史上有意義的日子。”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則說:“這個黨正在緩慢地,但卻是相當有把握地領導著,把農業的中國推向工業化。”這次會議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會議21.“不管黑貓黃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給這句民間諺語賦予了時代精神而傳遍神州,家喻戶曉。這反映了鄧小平怎樣的思想()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堅持四項基本原則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22.一位學者研究了中國共產黨“十一大”(1977年)至“十八大”(2012年)八個報告中的詞匯變遷,其中四個報告的詞匯使用有如下特點,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①“中國特色”和“市場經濟”成為報告的新詞匯②“改革”“對外開放”第一次出現在報告中③報告中“毛主席”一詞高居所有實詞的第一位,平均每個自然段提及兩次④報告中“美麗中國”成為最受歡迎的政治詞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23.1956年關于中國的軍事發展方向在中國高層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張發展常規武器,所謂“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而張愛萍將軍有一句名言:“再窮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當時中國高層軍事發展路線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B.當時中國因為經濟基礎薄弱發展核武器阻力重重C.經過之后十年奮斗中國即將擁有第一根“打狗棍”D.事實證明張愛萍將軍的“打狗棍”戰略已被否決24.美國著名太空學者迪安說:“美國人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在太空中面對的將不僅僅是白藍紅旗幟(俄羅斯國旗),一條紅色巨龍正在太空軌道中升起!”這條“紅色巨龍”最有可能是指()A.“東方紅一1”號衛星B.中國自行設計導彈C.“神舟”五號載入飛船D.“嫦娥一號”繞月衛星25.劉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農村里面辦半農半讀的學校,在工廠里面辦半工半讀的學校。農忙的時候種地,農閑的時候讀書,或者一個星期做工,一個星期讀書。”1986年,我國制定《義務教育法》,開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這一變化從根本上說明了().我國的教育方針發生了變化.我國的教育體制發生了變化.我國的基本國情發生了變化.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 美學家朱光潛說:“在‘百家爭鳴’的號召出來之前,有五六年的時間我沒有寫一篇學術性的文章,沒有讀一部像樣的美學書籍,或者是就美學里的某個問題認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這樣,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爭鳴’號召出來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氣。不但是我一個人如此,凡是我所認識的有唯心主義烙印的舊知識分子一見面就談到這個‘福音’,沒有一個不喜形于色的。”這說明“百家爭鳴”的提出().推動了文學創作的繁榮B有利于學術研究的開展.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突破了意識形態的禁區 .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現愛情的曾被列為靡靡之音的禁歌《鄉戀》解禁的日子。當時,晚會現場設置了4部觀眾點播電話,越來越多的點播條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鄉戀》的。《鄉戀》的解禁表明().流行音樂已成為音樂發展的主流.中國人對個性解放的追求.文學藝術仍受左傾思想的束縛D大眾傳媒對政府決策起決定作用在《午后之死》《老人與海》等作品中,作者把文學創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從中可見作者認為文學應該()揭露社會黑暗并對之進行深入剖析和批判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從側面徹底檢視社會以嘲諷的態度展示對社會的批判和不滿 在表現社會實現中寓含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9.某種繪畫流派的特征是“選擇嚴肅的題材,注重塑造性與完整性,強調理性而忽略感性,強調素描而忽視色彩。”下列作品屬于這一流派的是()A《拿破侖加冕》B《自由引導人民》C《拾穗者》d《畢加索自畫像》30.“在這部作品中,貫穿全曲的是貝多芬理想化了的英雄形象,音樂在充滿矛盾沖突的發展中體現了這些英雄人物在為自己的革命目標斗爭中的豪邁、自信、英勇,他們的犧牲在人們心中所引起的沉痛哀悼,以及他們勝利凱旋時的壯麗情景:”材料所體現出的“這部作品”的藝術特點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第H卷(本卷共小題,分。)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路德的宗教改革學說不同于中世紀天主教神學的關鍵在于,路德認為靈魂獲救完全是信徒個人的事,而中世紀的理論則認為靈魂獲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禱者。一一李平曄《人的發現》材料二梁啟超在引進、介紹近代資本主義價值、道德觀念時,總是與國家緊緊連在一起,“欲使吾國之國權與他國之國權平等,必先使吾國中人人固有之權皆平等,必先使吾國民在我國所享有之權利相平等”。一一梁啟超《新民說》材料三五四運動前,國民性改造的思想家普遍擺脫了民族主義情緒的糾葛,把國民性改造運動推向全新的“立人”階段,如胡適說:“爭你們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一一胡適《介紹我自己的思想》(1概)括材料二中梁啟超的主要觀點,并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重大史實,分析該觀點產生的背景。(6分)(結2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梁啟超和胡適對人的關注分別擺脫了什么因素的束縛?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人文主義的追求有什么共同點?(分6)32(.1分)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了夢想的民族,“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著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夢想不滅,希望永在。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禍惡疾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一一《禮記?禮運》注:約成書于漢代)材料二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愿。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國家能夠行動自由,中國便是強盛的國家,要把我們國家的自由恢復起來,就要集合自由成一個很堅固的團體,中國國家自由了,中國民族才真能自由。我們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時候,須同時想法子改良社會經濟組織。一一《孫中山文集》材料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在考慮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問題時,認識到,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方針,制定發展戰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來華訪問,在一次談話中,鄧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戰略一一“小康戰略”。小康戰略是不斷充實和發展的19年中共十三大確認“溫飽至也990)一小康到2000)—基本現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戰略。一一何愛國《重探新中國現代化戰略的演變》(1)依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夢”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產生“中國夢”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的主要思想觀點。(3分)(根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小康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3分)33(.16分)不同時期的歷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時代特征與歷史觀念。閱讀下表中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中國近代以來中學歷史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材料序號名稱頒行時間基本內容(摘要整理)材料一《奏定中學堂章程》 1903年國史“當專舉歷代帝王之大事、陳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澤、暨中國百年以內之大事,次則講古今忠良賢哲之事跡”。外國史當“示以今日西方東侵危局”“注意發明實事之關系,辨文化之由來,使得省悟強弱興亡之故,以振發國民之志氣”。材料二《中學校課程標準》 1913年側重“民族之進化、社會之變遷、邦國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體之沿革與民國建立之本”“本國歷史授以歷代政治文化遞演之現象與重要事跡”。材料三《高級中學世界近現代史教學大綱(草案)》 1956年“學生認識資本主義必然死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規律”“向共產主義邁進的蘇聯是人類解放道路上的燈塔”“美國是戰后世界上新的反動的侵略的中心”。材料四《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 2003年“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 (1根)據材料一,概括當時國史教學的核心宗旨。歸納當時外國史教學中注重培養什么意識?結合背景說明當時強調培養這種意識的主要原因。(8分)(材2)料二特別注重對“政體之沿革”與“民國建立之本”的學習,其教育意義何在?結合民國初年史實對哪些思想政治運動產生了影響。(4分)(3材)料三與材料四在世界史教學的目標上有何差異?結合中國當時的外部環境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4分)歷史答案(文科)1――5BDCBD6――10BABCC11――15CBCCC16――20BDCCC21――25DCBCC26――30BBDAB31.(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