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湖南雅禮中學高三語文高考一模考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題。
材料一:
現在最早的毛筆實物,大都出土于戰國時期的墓葬,形制和今天大抵近似。不過,有出土的毛筆作品為證,
在原始社會后期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已經出現了毛筆。比如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馬家窯文化墓中出土彩
陶盆上的舞蹈圖、河南臨汝閻村仰留遺址出土陶缸上的鸛魚石斧圖,一望而知皆為毛筆所繪。毛筆自身運
轉自如,粗細隨意,筆道具有彈性而且富于變化的特點,可以畫,也可以書。漢字一產生就和它結下了不
解之緣。
早期毛筆字是什么樣子?目前發現的相關資料尚不太多,且大抵限于商代。在甲骨文中,有一些字是書而后
契的,比如甲3939、甲3940、甲3941、甲3942,字體肥而柔,表現出毛筆字的部分風格,直接用刀刻是
很難成功的。還有一些字留下了書而沒有契刻完的形態。但是,既然寫是為了刻,就不能不照顧契刻的特
點,書體中保留毛筆字一點風韻的同時,更帶上了死板生硬、簡易草率的風格。而陶文、玉石文又少得可
憐,并且看得出來是受了甲骨上特殊毛筆字的影響。推測起來,商代的毛筆字大概要比甲骨文及其上的特
殊毛筆字要形象得多。一則因為去古未遠,當時的漢字仍處于象物之形的階段,形象性為其第一要求,否
則就難以擔當記錄語言的重任;二則因為毛筆亦畫亦書的功能特點,容易保存原始漢字的圖繪意味。有當
時鑄銘銘文為證。鑄銘是范鑄的,人們可以在陶范上書而后精雕細刻:古代青銅不易得,一些禮器的鑄造
又多有紀念意義,要“子子孫孫永寶用",所以制作隆重,促使人們認真對待;加之人們崇古復古的心理
作用,所以,鑄銘保存毛筆字的主體風格,并不奇怪。特別是商周某些鑄銘銘文末尾的族徽文字,構形奇
古,圖繪性極強,說不定是較商周更早時期文字的孑遺.
從西周到戰國,漢字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毛筆來實現的。從總體上看,這時期毛
筆字的發展較多地吸收了甲骨文等契刻文字簡易粗率的特點,肥筆換成線條,字形趨于方整,曲筆盡量減
少。兩周鑄銘的筆道還不乏莊嚴凝重的色彩,而戰國時代的其他毛筆字開始愈益顯露出便捷急就的風貌。
在由象形性筆道變為圓轉隨意的線條的過程中,毛筆本身的特性時有表現,比如西周早期(武王至昭王)的
鑄銘銘文,筆道的肥瘦屈曲仍大體服從于象形的需要,但某些下行的筆道就常常冒尖。這非為象形所必需,
也算不上書寫的規范,純是毛筆書寫時露鋒所致。即使如圓轉隨意的線條,也并不總是粗細如一,在日常
書寫中大抵呈現出一種頭尖尾細腹部肥的格局,充分顯示了毛筆的彈性。后人所謂的“科斗書”,大抵就
是指的這種書體,或者指的是在此基礎上的美化形式。
戰國秦漢之際,漢字發生了隸變,漢字構形的象形性被徹底地埋葬了。而隸書的筆劃,直接來自于毛筆的
揮灑。所謂隸書的筆劃,只不過是隸書的線條的簡易形式,改曲筆為直筆,變圓轉為方折,橫平豎直,左
撇右捺,比篆書圓轉的線條更便于書寫而已。撇捺的產生大概是由毛筆的性質所促成,右手執筆,左行易
細,右行易粗,寫得美觀些,就成了撇和捺。
從歷史上看,漢字結構的發展隸變之后才漸趨穩定,漢字形體的變化到了楷書才最后定型。在此之后,雖
有草書和行書,但大抵是楷書園地的奇葩異花,它們的存在并不足以影響楷書的一統天下。漢字形體的定
型化,促使士人講究書法,充分利用漢字數量繁多、結體復雜、毛筆又富于創造力的特點,匠心獨運,爭
勝斗奇。
毛筆的應用對漢字形體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正象釘頭字的形狀是由平頭“筆刀”在泥板上“壓刻”所
促成,緬文字母的圈兒體是由于用針筆在棕桐葉上刻寫的影響,漢字的外部形態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形狀,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毛筆的功能特征。
(節選自李恩江《毛筆對漢字形體的影響》,有刪改)
材料二:
明代《物源》載:“虞舜造筆,以漆書于方簡。”史前繪畫用筆,目前尚無實物可證,但在中國古代漢語
中,“筆”一般即指中國毛筆,因此虞舜所造亦當指毛筆言。由此則可推測,毛筆創始,或者說原始毛筆
形制的初步確立,是在新石器晚期舜虞時代。
實際上,自從舊石器時代晚期有了繪畫,就產生了繪畫用筆。根據陶器紋飾、巖畫筆跡推測,史前繪畫用
筆,可能有硬筆和軟筆兩種。以彩陶紋飾為例,陶器表面為較粗糙畫地,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前,陶器紋飾
一般筆跡光潔整齊,無毛筆劃過的結狀痕跡,推測可能為較柔軟的植物秸稈所制畫筆或手指所畫,此可歸
為硬筆類。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各地彩陶中,大量紋飾則存在毛筆劃過后的分叉和緡狀痕跡,這種
筆跡應當是早期毛狀筆頭所畫,此可歸為軟筆類,可確認為我國毛筆的創始。
至于史前毛筆形制,從出土的其后戰國及漢代毛筆推測,可能為將動物毛發捆扎于木棒、竹竿外端的簡單
制品。但它的發明,卻體現了中國早期人類在較為精細的勞動過程中的智慧創造,并使之成為中國毛筆發
明的濫觴。
(節選自趙權利《筆史述略之筆的初創》,有刪改)
材料三:
2021年高考(259)湖南雅禮中學2021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
2021年高考(259)湖南雅禮中學2021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
(圖片說明:兩個圖片中箭頭標識的字為甲骨文“貞”字;左圖貞字為甲骨文原字,右圖貞字是編者依甲
骨文原形摹寫的,其中字的外框中間黑線為契痕)
1.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甲骨上直接契刻字難度大,因此先人偶爾會借助于毛筆,先書寫然后再進行契刻。
B.早期部分毛筆字呈現生硬草率的特征,利于契刻。因此,它被用于甲骨文字的刻寫.
C.我們要了解早期毛筆字的風貌而所依憑的史料,甲骨文中筆書的留痕不如鑄銘銘文。
D.材料的珍貴、意義的重要性及人們的崇古心理是鑄銘能保存毛筆字風格的主要因素。
2.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的論證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以時間為序來闡述毛筆對漢字的影響,材料二先后依據文字和實物史料對毛筆溯源。
B.材料一以科斗書、釘頭字、圈兒體等為例子,來佐證毛筆對漢字形態的演變具有重要影響。
C.材料提及陶文等很少且受甲骨毛筆字影響,意在引出對早期毛筆字本來風格的進一步探究。
D.材料中“大抵”“說不定”“一般”“應當”等語言的使用,可見論述語言準確性的重要。
3.依據資料等進行推斷,是考據性文章研究性結論得出的重要途徑。下列對材料中的推斷分析正確的一項
是()(3分)
A.商代毛筆字要比甲骨文更形象,是依據其時間特征“去古未遠”與毛筆功能特點做的推斷。
B.依據古人用筆”以漆書于方簡”的記載以及漢語“筆”的詞義推斷毛筆始創在新石器晚期。
C.陶器表面粗糙,如其紋飾光潔齊整,且沒有結狀痕跡,那么可以推測它們的畫筆應為硬筆。
D.材料二中對于史前毛筆的形制特征所做出的推測,是基于出土的當時的毛筆實物而進行的。
4.請依據材料一中的相應信息,判斷材料三哪一個圖形中所標示文字的形態最能說明甲骨文部分文字的契
2
刻與毛筆的關系,并請陳述理由。(4分)
5.材料一與材料二在論證的邏輯謹嚴性上有高下之分,請表明你的觀點,并以材料一第五段與材料二第二
段為例,從內容與中心的關系這一角度進行闡述。(6分)
(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萊茵河(節選)
【法】維克多?雨果
(1840年8月28日至11月2日,雨果暢游了萊茵河地區。在旅途中,雨果一般都在當天把自己的印象、
見聞與觀感寫下,作為信件報道寄給在巴黎的妻子阿黛爾)
您知道,我常對您說,我喜愛江河。江河既可載運貨物,也能傳播思想。在天地萬物中,任何東西都自有
其神奇妙用。江河,就像是巨大的喇叭,向著海洋唱頌著大地的美景,田野的耕耘,城市的壯麗以及人類
的光榮。
我也曾對您說過,在所有的江河中,我最喜歡萊茵河。我第一次見到這條河,是在一年前,在凱爾經過浮
橋的時候。夜幕降臨,車子緩緩地移動。當我通過這條古老河流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某種敬仰之情。每當
我與這些大自然中的偉物相接觸一一我幾乎要說是與其心心相印時,我都被深深地感動。這些大自然中的
偉物在歷史上也起著重大作用。我的朋友,您還記得瓦爾斯里納城的羅訥河嗎?1825年,在那次愉快的瑞
士旅行中,我們曾共同觀賞過它。那次瑞士之行是我一生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那時,我們都還只有二
十歲!當時,羅訥河是以怎樣的狂嘯,怎樣的怒號翻卷著沖入旋渦的啊!而那柔弱的木橋卻在我們的腳下
戰栗發抖,搖搖欲墜。這一切您還記得嗎?從那時起,羅訥河在我的腦海中便是一只老虎,而萊茵河卻是
一只獅子。
那天晚上,當我第一次看到萊茵河時,我覺得它確實是一只獅子。我長久地注視著這驕傲而高貴的河流:
兇猛而不瘋狂,原始中卻顯出威嚴。當我過河時,正值它水漲河滿,極為壯觀。它那淺黃褐色的浪花如同
雄獅的濃發一一布瓦洛稱之為“黃泥色的胡須”一一拍打著橋面。它的兩岸隱沒在黃昏中。它的聲音是一
種有力而沉著的咆哮。在它身上,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
是的,我的朋友,這是一條高貴的河流。它目睹了封建社會、共和體制和皇家帝國。它當之無愧,既是法
國的驕傲,也是德國的自豪。這條河流既是戰爭者,也是思想家的見證,因為它概括了整個歐洲歷史的這
兩大面貌。在那使法國前進的壯麗波濤中,在那使德國思索的深沉的潺潺水流中,我們都能找到歷史的痕
跡。
萊茵河集河流的萬般面貌于一身。它像羅訥河一樣迅速敏捷,像盧瓦爾河一樣雄渾寬闊,像繆斯河一樣峭
壁夾岸,像塞納河一樣迂回曲折,像索姆河一樣綠水漂潦,像臺伯河一樣歷史悠久,像多瑙河一樣莊嚴高
貴,像尼羅河一樣神秘莫測,像美洲的河流一樣波光閃爍,像亞洲的河流一樣蘊涵著寓言與幽靈。
在史前,也許在人類存在之前,在今日萊茵河的地域上,曾有兩條火山脈在冒煙,在燃燒;火山熄滅了,
在大地上留下了兩大堆熔巖和玄武巖,像兩座長城一樣平行排列。同時,巨大的結晶凝聚了,形成了今日
的原始山脈,大量的沖擊層干涸了,成了今日的從屬山脈。那慢慢冷卻下來的巨大熔巖堆,就是我們今日
所稱的阿爾卑斯山。
據歷史記載,最早出現在萊茵河岸邊的人類是被稱作凱爾特人的半開化民族。羅馬稱他們為高盧人。愷撒
曾說過:“在他們的語言中,稱作凱爾特人,而在我們的語言中,叫作高盧人。”隨后,時機來臨,羅馬
出現了。愷撒征戰了萊茵河。古羅馬的第二十二軍團曾扎營在耶穌受難時的橄欖樹下。當這個軍團從耶路
撒冷駐地撤回時,蒂杜斯便把它派到了萊茵河畔。
后來,北方種族向南方地區的可怕涌入,在民族生活的某些災難時期不可避免地往復重演,人們將它稱作
蠻族入侵。它吞沒了整個羅馬,正值羅馬帝國應改革的時期,萊茵河上城堡的花崗巖軍事屏障被這股浪潮
所摧毀。而在六世紀左右,曾出現過這樣的時刻:萊茵河的浪峰沖擊著羅馬廢墟,就像今天沖擊著封建遺
址一樣。
3
查理大帝修復了這些瓦礫,重建了堡壘,用來對抗以其他名字再生的古老的日耳曼游牧部落。但是,盡管
查理大帝才華橫溢,毅力超群,他的所作所為也僅僅是刺激了一下殘骸枯骨。古老的羅馬帝國早已壽終正
寢。萊茵河的面貌己今非昔比了。
這個時期出現了深刻的崩潰,文明似乎瓦解了,牢固的傳統之鏈斷開了,歷史好像變得沒有痕跡了。這一
灰暗時期的人類與事件像幽靈一樣通過了萊茵河,給河流留下的僅僅是一種幻象,剛一閃現馬上就無影無
蹤了。
由此,萊茵河在經過了一個歷史時期之后,進入了一個神奇的階段。人的想象力同大自然一樣,不接受空
白的存在。在沒有人煙的地方,大自然便使鳥兒們叫啾不休,使樹葉沙沙作響,使成千上萬的聲音竊竊私
語。而在歷史朦朧的地方,想象力便使幽靈出現,使幻想和表象共存。寓言在消失的歷史空白區生存,成
長,結合,開花,就像英國山楂樹和龍膽樹生長在倒塌的宮殿裂縫中一樣。
文明猶如太陽,有黑夜,有白晝,有圓滿,有環食;時而落下,時而升起。
(劉華譯,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內容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面對大自然的“偉物”,作者說自己“幾乎要說是與其心心相印”,這種“心心相印”可以看做一種
對天地自然的共鳴與感悟。
B.在萊茵河一條河身上,作者卻說“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主要是因為萊茵河的驚濤駭浪的兇暴程度
能跟大海中的巨浪相比。
C.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后,作者認為“這個時期出現了深刻的崩潰”,這里也隱含著作者對像古羅馬這樣
輝煌的古典文明隕落的嘆息。
D.“就像英國山楂樹和龍膽樹生長在倒塌的宮殿裂縫中一樣”,這里的“宮殿縫隙”與前文中的“歷史
空白區”含義相近。
7.下列對本文藝術手法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在文中經常使用第二人稱,這既是書信體散文特征的體現,也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引發相同
的回憶或共鳴。
B.作者在描寫萊茵河時,使用了鋪墊、對比、比喻、擬人、鋪排等手法,描繪出萊茵河千變萬化的浪漫
雄渾。
C.在本節選中,作者用大量筆墨展現了萊茵河雄奇壯麗的自然風光,佐以人文歷史追憶的點綴,描繪了
一幅自然偉物與歷史記憶交相輝映的宏偉畫卷。
D.本節選的節奏處理也正如一條河流:從激烈的爆發中孕育,激蕩著奔流過跌宕起伏的高山深谷,最終
流入廣漠的遠方,歸于平靜與虛無。
8.你怎樣理解“羅訥河在我的腦海中便是一只老虎,而萊茵河卻是一只獅子”這句話?(4分)
9.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也為了我們描繪了他眼中的長江風光。請結合文本,比較《念奴嬌?赤
壁懷古》與《萊茵河(節選)》在內容上的異同。(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元名敦實,避英宗舊諱改焉。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
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辨,不聽,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
4
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寧獄者,
吾屬得所訴矣。”富家大姓、黠吏惡少,惴惴焉不獨以得罪于令為憂,而又以污穢善政為恥。歷合州判官,
事不經手,吏不敢決,雖下之,民不肯從。部使者趙撲惑于港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通判虔州,
守虔,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用撲及呂公著薦,為廣
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洗冤澤物為己任。行部不憚勞苦,雖瘴瘍險遠,亦緩視徐按。以疾求知南康軍,
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營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撲再鎮蜀,將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
七。博學力行,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又著《通書》四十篇,發明太極之蘊。序
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掾南安時,程晌通判軍事,視其氣貌非常人,
與語,知其為學知道,因與為友,使二子穎、頤往受業焉。敦頤每令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二程之學源
流乎此矣。故潁日,自再見周茂叔后,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侯師圣學于程頤,未悟。訪敦頤,
留對榻夜談。越三日乃還。頤驚異之,曰:“非從周茂叔來耶?”其善開發人類此。嘉定十三年,賜謚曰
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從祀孔子廟庭。
(節選自《宋史?周敦頤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
B.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
C.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
D.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手版,古時官吏上朝或謁見上司時所拿的笏,是用以記事備忘的手持之物。
B.提點,文中指官名,寓提舉、檢點之意,掌司法、刑獄等事;現代指提醒、指點。
C.二程,即程穎和程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后來朱熹繼承和發展了他們的學說。
D.開發,文中指對人進行開導、啟發,現代指對某一資源進行發掘開拓并加以利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敦頤明察秋毫,深得百姓認可。久未決斷的案件經他審查,是非立判,分寧和南昌的人們都對他交
口稱贊。
B.周敦頤不畏悍吏,公正執法。面對殘酷兇悍的官吏王逵,他毫不畏懼,堅決反對將未犯死罪者處以極
刑。
C.周敦頤為人友善,謹慎交友。他當虔州通判的時候,仔細觀察趙井的所作所為,最后十分珍視他這樣
一個人才。
D.周敦頤博學力行,學說影響深遠。軍事通判程瑜知道他研究學問,通曉道學,就讓兩個兒子程潁、程
頤前去向他學習。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得所訴矣。
(2)行部不憚勞苦,雖瘴瘍險遠,亦緩視徐按。
14.趙井對待周敦頤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簡要說明。(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5
溫湯客舍
劉長卿
冬狩溫泉歲欲闌,宮城佳氣晚宜看。
湯熏仗里干旗暖,雪照山邊萬井寒。
君門獻賦誰相達,客舍無錢輒自安。
且喜禮闈秦鏡在,還將妍丑付春官。
【注】劉長卿:唐代詩人,此詩寫于玄宗天寶年間詩人赴京趕考途中。冬狩: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圍
獵;萬井:千家萬戶;秦鏡:秦始皇宮里的方鏡,傳說它能鑒別人心邪正,后用“秦鏡”代指明鏡;禮闈:
會試;春官:唐代曾改禮部為春官,后“春官”遂為禮部的別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出皇帝歲末“冬狩”的地點是在華清宮溫泉,以“佳氣”展現出宮城氣象之美。
B.頷聯運用對比,“千旗暖”與“萬井寒”等描繪,使宮中與民間的情形構成鮮明對照。
C.“君門獻賦誰相達”一句回憶了自己曾經的輝煌,以“獻賦”來比喻自己的佳作如同司馬相如的《子
虛賦》一樣出色,表現了對自己才華的自信。
D.尾聯“妍丑付春官”是作者以容貌之美丑喻才華之高下,生動貼切有新意,與朱慶馀在《近試上張水
部》中的“畫眉深淺入時無”有異曲同工之妙。(附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
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16.作者借這首詩歌表達怎樣的情感。(6分)
17.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和勤于反思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逍遙游》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兩個句子是:
《阿房宮賦》中秦王朝對人民極盡剝削和掠奪之后揮霍無度的兩個句子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在魯迅所有回憶紹興的文章中,故鄉常成為中國鄉土愚昧落后的負面象征,顯現出陰冷、灰暗的質感,如
一塊均質的巖石,無法穿透,唯有戲臺卻是為數不多的例外一一在風雨如磐的故園,戲臺上的燈光,幾乎
成為最寶貴的他的少年記憶里的光源,照亮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少年記憶,也照亮了他的記憶。
透過魯迅的目光,無數中國人看見了那座戲臺……曲終人散,每個人都轉身走進自己的戲。戲臺上的風流
俊雅、無限纏綿,收束進岸上的樓窗、河中的船影。狹長的石板路,層出不窮的石橋,悠悠蕩蕩的烏篷船,他
們的戲臺無處不在,只不過沒有人把他們的戲文寫下來,我們無從得知而已。戲臺上的忠奸爭斗、征戰殺
伐,(),變成遺傳基因。戲臺上下,不僅構成一種對話關系,更構成一種輪回關系,戲臺與看客,戲
文與生活,翻覆顛倒。觀眾和角色可以互換,戲臺下的觀眾一扭身,就融入了一個更大的戲臺,變成角色,
吶喊或者語絲,都是他們的唱詞。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6
A.觀看者慢慢將之融入自己的血脈
B.觀看者的性格也慢慢受其影響
C.也慢慢變成觀看者的性格
D.也慢慢融入了觀看者的血脈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號和和文中省略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在廣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鐘、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
B.嗒嗒嗒……從一座橋上,突然噴出六條火舌,封鎖了我軍前進的道路。
C.想著想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顆種子在生根、發芽……
D.他輕輕地搖了搖頭,兩眼望著那捆書,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
20.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3分)
(-)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A)據專家介紹,人類第一個對抗傳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國首創。天花
傳入我國的時間大約是漢代,古人稱之為“痘瘡”。在與天花的長期斗爭中,人們發現了一些規律:感染
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會死,一旦活下來,就不會再感染天花。在“以毒攻毒”的觀念引導下,在宋代,
人們就把沾有疤漿的患者衣物給健康兒童穿戴,或將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細粉,讓健康兒童吸入
鼻孔,后來稱之為“人痘”。種過“人痘”,天花感染率顯著下降。這也是人類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療
法。
那么疫苗是靠什么開展工作的呢?專家認為,“狼來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統。當細菌或病毒等侵入人體時,
它們會攻擊細胞并試圖無限繁殖。,而感染是導致疾病的原因。當然,人體也不會對敵人的侵擾坐視不
理,我們的免疫系統會調動多種武器來對抗感染。人體第一次接觸到細菌或病毒時,也許需要幾天的時間
來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殺敵工具,也就是我們說的通過抗體來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統會記住如何
保護身體免受這種疾病的侵害,,免疫系統會迅速起作用。
(B)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導致的疾病,無論是病毒還是細菌,都可以設計疫苗來抵
御,o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極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統機制,很難設計疫苗;有些病毒變異速度很快,
廣泛傳播,也沒有必要專門研發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種。
《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終極武器》(有刪改)
2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6分)
22.仿照第二段劃線句子,在括號里為第一段和第三段文字概括主要意思?(5分)
A句:
B句: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7
2021年3月21日,興華中學高三班會課上,班委會計劃收看中央電視臺“主播說聯播”節目,并組織同
學討論。
事件一: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結束。
康輝(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評論:對話要比對抗好。通過這次戰略對話,中國傳遞出了自己的聲音,
更展現了中國和這個世界互動的基本原則:我們已經完全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可以平視西方和美國了。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時代己經不同了,今天,我們無需仰視,也不會接受被俯視。平視,是
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力量,一種自信的力量。
事件二:三星堆遺址最新考古發現。
康輝評論:打開這些文物“盲盒”的時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驚艷,這也再次告訴了世界,中華文
明是燦爛輝煌、源遠流長的。我們常說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可
以平視這個世界的底氣所在。
事件三:3月21日,是一個節氣,(2021年的)春分。(春分是農耕的重要時節,春分節氣后,氣候溫和,
雨水充沛,陽光明媚。)
康輝評論: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只要我們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強的自己,就永遠
沒有人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我們。
“聞天下,定家邦”。作為班會主持人,請聯系生活與實際,結合自己的感受與思考,圍繞“主播說聯播”
的主要內容,寫一篇800字的班會開場詞。
湖南雅禮中學2021屆高三一模試題
語文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1.C(此項是對材料一第二段語意的整體把握。關鍵信息:“早期毛筆字是什么樣子?……在甲骨文中,有
一些字是書而后契的……更帶上死板生硬、簡易草率的風格……推測起來,當時的毛筆字大概要比甲骨文
形象得多……有當時鑄銘銘文為證……鑄銘保存毛筆字的主體風格,并不奇怪。”A項,原文所述“在甲
骨文中,有一些字是書而后契的,比如甲3939、甲3940、甲3941、甲3942,字體肥而柔,表現出毛筆字
的風格,直接用刀刻是很難成功的”,其中“直接用刀刻是很難成功的”指的是字體肥而柔的甲3939等一
類的甲骨文字,而并非甲骨文的基本特征。B項,原文“既然寫是為了刻,就不能不照顧契刻的特點,書
體中保留毛筆字一點風韻的同時,帶上死板生硬、簡易草率的風格”,選項將原文分句間的語意關系弄錯。
原文是因要照顧契刻的特點,所以甲骨文書體中的毛筆字帶上了生硬草率的風格,“照顧”一詞足見生硬
草率是契刻甲骨而先書時有意進行地主動性改變,而非這些毛筆字固有特征,也并非因其有這個特征而被
動性地用于甲骨契刻。D項,原文“鑄銘是范鑄的……鑄銘保存毛筆字的主體風格,并不奇怪”,其中陳
述了鑄銘保存毛筆字風格的四個因素,根據我們對這四個因素與鑄銘中毛筆字風格的關系理解與分析,其
中最主要因素應是鑄銘是范鑄的這一特點,因為范鑄可以在陶范上先書而后進行精雕細刻。當然此項也可
以理解為重要信息遺漏,而犯以偏概全之錯。)
2.B(釘頭字與圈兒體屬類比論證,而并非例證,因為這兩種字體并非漢字,作者只是借二者的形狀主要
是受其書寫工具的影響而形成的現象來類比論證漢字形態的演變與毛筆的功能特征有很大關系。A項,從
“新石器時代”“商代”“從西周到戰國”“戰國秦漢之際”等短語可以看出材料一是以時間為序進行
8
闡述的。材料二是在對毛筆進行溯源,溯源所用史料先有《物源》相關語言文字,后有新石器中期以前及
晚期的彩陶紋飾。對C項的判斷,需要理清材料一第二段的層次關系:在提出“早期毛筆字是什么樣子”
這一本段總領性問題后,先闡述甲骨上特殊毛筆字受契刻影響而呈現生硬草率的特征,然后補充性地陳述
了陶文玉石文少且受前文所述甲骨特殊毛筆字影響(也呈現生硬草率特征),意在說明甲骨上特殊毛筆字
及陶文玉石文與早期毛筆字本來的風貌風格有距離,從而引出該段下一層所述鑄銘較好地保存了毛早期毛
筆字的主體風格。D項分析略。)
3.C(原文信息“陶器表面為較粗糙畫地……大多陶器紋飾筆跡光潔整齊,無毛筆劃過的絡狀痕跡,推測
可能為較柔軟的植物秸稈所制畫筆或手指所畫,此可歸為硬筆類”,這里根據語意及關系分析,畫地的粗
糙、紋飾的光潔、無結狀痕跡是作者推測其使用的畫筆應是硬筆(前文雖有對所使用工具“較柔軟”的特
性描述,但其后所述的“硬筆”是相對于毛筆這一軟筆而言的)的三個條件,且前兩個之間為轉折關系,
第三個與前面是并列關系或者說補充說明關系。因此選項對原文推測路徑的描述是正確的。A項,原文的
第一個推斷依據“去古未遠,當時的漢字仍處于象物之形的階段,形象性為其第一要求,否則就難以擔當
記錄語言的重任”,這里重點不是時間,而是當時漢字的象物性特征及形象性書寫要求;且商代漢字的象物
性是眾所周知的客觀歷史事實,并不是由商代的時間特征即“去古未遠”推測出來的,“去古未遠”只是
陳述這一客觀事實產生的原因,即從“去古未遠”到商代漢字的象物性并非推測,所以說時間特征“去古
未遠”是推測出商代毛筆字比甲骨上的文字更形象的主要依據之一,有失準確。B項,原文雖引用了《物
源》“虞舜造筆,以漆書于方簡”兩句,但從后文作者有關毛筆始創時間的推斷語“因此虞舜所造亦當指
毛筆言”及結論語“毛筆創始……是在新石器晚期舜虞時代”可以看出作者引用史料論據重點是在前一句,
即“虞舜造筆”,而非后一句。D項,時間弄錯。原文信息“至于史前毛筆形制,從出土的其后戰國及漢
代毛筆推測,可能為將動物毛發捆扎于木棒、竹竿外端的簡單制品”,中間“其后”一詞已明確推測所用
材料并非當時實物。且如果已有當時實物為據,就沒必要進行推測了。)
4.觀點:右圖標示的文字最能說明。(1分)
理由:右圖標示的甲骨文“貞”字外框已契刻,而其內部筆畫肥而柔,應是未契完而留下的毛筆書寫痕跡,
據此可推斷部分甲骨文字是先(用毛筆)書而后契的。(3分)
解析:命題依據與方向為2020版課程標準“學業質量水平”4-2中所述一一“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實、觀點、
程序、策略和方法解決學習和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此題所依據材料一的信息為“在甲骨文中,
有一些字是書而后契的,比如甲3939、甲3940、甲3941、甲3942,字體肥而柔,表現出毛筆字的風格,
直接用刀刻是很難成功的。還有一些字留下了書而沒有契刻完的形態。”
(評分標準觀點1分。理由陳述3分,一點1分,答對三點即為滿分。)
5.觀點:材料一的論證邏輯不如材料二嚴謹。(2分)
闡述:
材料一第五段
材料一論證的中心是毛筆對漢字形體演變起到重要作用,而第五段在談論漢字隸楷演變時并沒有談及毛筆
的作用。雖然其中闡述到了“毛筆富于創造力”,但這只是在說明其在士人研究書法中的作用。據此可見,
材料一在論證邏輯的嚴謹性上存有問題。(評分標準:共2分,每點1分。答對兩點即2分)
材料二第二段:
材料二談論的中心是毛筆的創始情況,第二段是從硬軟兩個方面闡述史前繪畫用筆情況。雖然硬筆并非毛
筆,但是對它的闡述是為了后文比較性地闡述毛筆的創始情況.據此可見,材料二論證邏輯是比較嚴謹的。
(評分標準:共2分,每點1分。答對兩點即2分)
解析:命題依據與方向是2020版課程標準“學業質量水平”4-2中所述一一“在理解語言時,能準確、清
楚地分析和闡明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能就文本的內容或形式提出質疑,展開聯想,并能找出相關證據
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
6.B(主要是因為萊茵河的“博大、威嚴與沉穩”和大海相似,而非“兇暴”。)
9
7.C(“用大量筆墨展現了萊茵河雄奇壯麗的自然風光”不對,本節選是以追憶萊茵河兩岸的人文歷史為
主,對自然風光的展現在其次。)
8.答案:“老虎”強調的是羅訥河的“狂嘯”和“怒號”仿佛老虎般兇猛(1分);
而“獅子”不僅兇猛,更多了幾分“驕傲”、“高貴”和“威嚴”(1分);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表現出作者對偉岸博大、驕傲威嚴的萊茵河的無限敬仰(1分)。
9.答案:1、相同點:
所描繪的大江大河的風光均以雄奇壯麗為特色:在《念奴嬌》中,蘇軾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
堆雪”來極寫長江波濤洶涌(1分):在本節選中,雨果也寫到萊茵河“淺黃褐色的浪花如同雄獅的濃發”、
“它的聲音是一種有力而沉著的咆哮”,表現了其“極為壯觀”的風景(1分);
都闡發了思古之幽情:在《念奴嬌》中,蘇軾追憶了赤壁戰事,表達了對使得“橘櫓灰飛煙滅”的“羽扇
綸巾”英豪的贊賞(1分);在本文中,作者用大量篇幅追敘了萊茵河地區從古羅馬時代一直到中世紀的
歷史蹤跡,賦予了萊茵河驚心動魄的史詩般的性格(1分);
2、不同點:
感情的收束點不同:在《念奴嬌》中,“早生華發”是蘇軾對歲月蹉花的自嘲,“人生如夢”是東坡對個
人命運變幻的感嘆(1分);在本文中,“文明猶如太陽,有黑夜,有白晝,有圓滿,有環食;時而落下,
時而升起”,雨果主要表達了對歷史盛衰變遷的思考(1分)。
(說明:沒有結合本文分析或分析不到位、只有空話,最高不超過3分;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酌情
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10.D(正確斷句是: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
11.C(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鼻祖,二程是宋明理學的創始人。)
12.C(周敦頤謹慎交友概述錯誤,文中沒有這樣的表述。也不是周敦頤仔細觀察趙撲的所作所為,最后
十分珍視他這樣一個人才,而是趙井仔細觀察了周敦頤的所作所為,才徹底醒悟明白。)
13.這就是能明察分寧案件的那個人,我們這下可有說理的地方了。
巡視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纖維板行業的國內外標準對比研究考核試卷
- 畜牧良種繁殖保險制度與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時間的初一語文作文
- 玉米加工與糧食產后減損技術考核試卷
- 空中交通管制員視覺識別能力考核試卷
- 突發事件預防與應對策略考核試卷
- 站內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與人性化設計實踐成果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創新考核試卷
- 小學100以內退位減法練習題(500條)
-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可視化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員工質量意識培訓
-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大學筆記
- 醫療機構安全管理制度與實施細則
- 針刺傷預防與處理-2024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制造業生產流程手冊
- 2023年安徽公務員鄉鎮崗位面試真題及解析
- GB/T 12939-2024工業車輛輪輞規格系列
- 攜程在線能力測評真題
- 7.1文化的內涵和功能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 2024-2025學年上海中學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02幾何壓軸小題-【黃金沖刺】考前10天中考數學極限滿分沖刺(浙江專用)原卷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