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_第1頁
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_第2頁
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_第3頁
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_第4頁
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醫學影像設備學大慶油田總醫院翟偉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第一章醫學影像設備學緒論第一節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簡史第二節醫學影像設備的分類第三節X線機概論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2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印證了100多年來醫學、生物、物理、電子工程、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誕生與沿革數字醫學影像新技術、新設備對醫學影像診斷和數字影像治療帶來許多根本的改變。醫院里有哪些醫學影像設備和是否開展數字影像介入治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這家醫院的現代化檢查治療的條件與診治水平。目前現代醫學技術的提升和現代影像技術的發展相互融合、相互推動、相互依存的趨勢已經成為共識新的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和設備的研制也已經成為21世紀現代醫學技術和生命科學發展的經濟技術增長點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3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1.1醫學影像設備發展歷程從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光并由此拍出世界上第一張倫琴夫人手部的X線透視照片以來,醫學影像技術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功能齊全、分類精細,經歷了一個100多年的發展過程。教學目標:了解X射線、CT、超聲、MRI、DSA、CR、DR、核醫學(ECT、PETSPECT)等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歷程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4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1、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做真空管、高壓、放電實驗時發現了X射線或稱X線,并用于臨床的骨折和體內異物的診斷。1896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X線球管。20世紀10-20年代,出現了常規X線機20世紀60年代中、末期形成了較完整的放射診斷或放射學(radiology)學科體系。第一張X線照片倫琴國產直接數字化X攝影系統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5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2、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用于顱腦的CT掃描機(計算機人體斷層攝影術)由柯馬克(AM.Cormack)和郝恩斯費爾G.N.Hounsfield)首次研制成功。1979年因此項技術的發明,柯馬克、郝恩斯費爾獲得了生理與醫學諾貝爾獎。豪恩斯費爾德世界上第一臺4層cT掃描機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6印回醫科大學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CT機的分代主要以其X線管和探測器的關系、探測器的數目、排列方式以及X線管與探測器的運動方式來劃分。到今天為止CT經歷了5代發展,現在第6代CT正在研發中第1代CT機只有一個探測器,掃描角度為1,掃描時間270s/層。僅用頭部的掃描,圖像質量差,以平移加旋轉的掃描運動方式進行,稱為平移/旋轉型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印回醫科大學算機中心7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第2代CT機探測器的數目增加5~20個左右,X線束呈扇型,掃描角度增加為3609,掃描時間仍較長,一般在20s1min/層,掃描方式為窄扇形束掃描平移旋轉方式。h、hm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8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第3代CT探測器數目一般多超過100個,有的接近1000個,X線扇形束擴大到409~509,足以覆蓋人體的橫徑,這樣掃描就不需要再平移,而只需要旋轉就可以了,故稱為旋轉/旋轉型。掃描時間一般均在幾秒鐘最快速度0.5s,實現了亞秒級掃描。旋轉采樣點攝影區域檢測器軌道扇形線束檢測器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9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第1代到第3代CT機的X線管和探測器都是同步旋轉的,而第4代CT機與之不同,探測器呈360環狀固定排列在機架內(目前有的機型多達4800個探測器),Ⅹ線管則圍繞人體和機架作360旋轉把第4代稱固定旋轉型(螺旋CT屬此型)線管軌協檢測器口線管心ChinaMedicalUniversityComputerCenter201981.11.21.31.41中國醫科大過算機中心10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1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2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3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4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5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6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7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8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19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0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1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2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3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4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5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6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7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8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29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0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1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2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3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4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5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6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7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8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39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40醫學影像實用技術教程課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