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講義高三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講義高三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講義高三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講義高三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一輪復習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一)課程標準解讀一、課標要求:了解中古時期歐亞地區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狀況,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二、學習目標1、在對不同地區的文明進行探究時,能將其置于具體時空框架下并作出合理的論述;能夠整理、辨析不同類型史料并用于探究歷史問題,在分析歷史問題時能夠恰當運用多方面史料作為證據。2、能夠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整體分析不同地區國家歷史發展進程。3、能夠實事求是地論述歷史與現實問題,感悟不同文明的交流與碰撞,學會尊重不同文明的特性,認識人類文明的多元面貌。4、能夠把握古代非洲和美洲歷史發展的進步性,認識兩大文明最終停滯不前的歷史原因,從中吸取歷史教訓,增強獨立自主、開放發展的意識。(二)階段特征1、時空坐標2、階段特征概括(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從中古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三個角度概括)(1)政治:中古時期:歐亞地區不同文明的發展呈現出多元面貌。

歐洲:西歐王權、教權和城市自治并行,拜占庭和俄羅斯兩大帝國得以發展。

亞洲: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后成為大帝國;南亞的笈多帝國和德里蘇丹國先后興起;東亞的日本和朝鮮學習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

非洲:以加納、馬里和桑海為代表的古國先后興起。

美洲: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則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2)經濟:西歐封建莊園盛行,城市工商業經濟繁榮,天主教會是最大的封建主;亞歐帝國的工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繁榮,商貿往來頻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農作物,但經濟總體落后。(3)思想文化:西歐城市大學得以發展,但天主教會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亞非歐帝國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為文化交流中心;東亞的日本和朝鮮逐漸成為“中華文化圈”的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成就。(三)考點聚焦:重難點問題解讀主題一: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解讀一:中古世紀歐洲的黑暗與光明材料一材料二14世紀初,法王腓力四世與教皇對抗,召開了由教士、貴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三級會議支持國王,反對教皇?!湟逗喢魇澜鐨v史讀本》歐洲中世紀的主要大學名稱時間地點波倫亞大學1158年意大利波倫亞市巴黎大學1160年法國巴黎市牛津大學1167年英國牛津郡薩拉曼加大學1218年西班牙海德堡大學1386年德國海德堡(城市)——摘編自史哲宇《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自治研究》材料三隨著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工商業逐漸復蘇和繁榮。10—11世紀,城市興起于封建主的土地上。為擺脫封建主的壓迫,城市掀起爭取自治的斗爭。而國王出于戰勝飛揚跋扈的貴族的考慮,也需要市民們的財政支持,因而國王與城市結盟,市民開始參與政治?!幾詤怯阝?、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問題:(1)材料一對我們研究中古西歐社會是必須的嗎?說明你的理由。(2)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還是光明的”,并說明你的理由。(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歷史現象。兩則材料從哪一角度拓寬了我們對歐洲中世紀的認識。(4)結合材料二、三,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中古西歐工商業、城市、大學、王權之間的內在關聯。提示:

(1)是必須的。因為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是我們研究一個歷史時期的常規角度。

(2)示例一:農奴制下,農奴處境悲慘;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權軟弱,社會割據動蕩;基督教控制人們的精神世界,束縛人性;這組史料從經濟、政治、思想方面直接印證了中世紀西歐社會是黑暗的。

示例二:莊園和農奴制、封君封臣制度、基督教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推動了西歐秩序重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日耳曼人入侵帶來的破壞。這組史料從經濟、政治、思想方面印證了中世紀西歐社會在緩慢發展。(3)現象:中古后期西歐王權加強,城市和大學興起,呈現出與前期不同的社會風貌。角度:從社會進步角度拓寬了我們對歐洲中世紀的認識。(4)解讀二:阿拉伯帝國——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材料一中世紀阿拉伯著名的歷史學家伊本·赫勒頓在他的《歷史緒論》中說:“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從所交往的民族中吸取益處?!薄⒗蹏鴷r期,各種不同民族的文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融合。……阿拉伯地區是地中海各國與遠東交通的樞紐,它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東西貿易的變化?!幾詮堉局摇丁鞍倌攴g運動”及其貢獻》等問題: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的具體史實,概括阿拉伯文化將不同文明“深入交流與融合”的表現。并用一句話概括阿拉伯商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提示:表現: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繼承和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如:《一千零一夜》或《天方夜譚》;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科技與軍事的發展;瓷器、絲綢、茶葉、香料等傳入歐洲,豐富了歐洲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作用: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解讀三:中古時期的多元文明材料文明,無論其范圍廣大還是狹小,在地圖上總能找到它們的坐標。每一種文明都立足于一個區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限制。鄰近的文明,由于其地理環境相似,受到類似的自然便利或局限。這種便利或局限最終導致了一個又一個文化帶。——摘編自布羅代爾《文明史綱》問題:(1)根據材料中的“文化帶”概念,將中古時期的世界分為若干個文化帶,并將教材中提及的中古時期的國家、地區或文明歸入所屬文化帶。(2)據所學,闡釋你對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的理解。提示:(1)西歐文化帶:英格蘭、法蘭西、西班牙。東歐文化帶:拜占庭、俄羅斯。西亞文化帶: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南亞文化帶:印度。東亞文化帶:中國、日本、朝鮮。非洲文化帶:阿克蘇姆王國、加納、馬里、桑海、津巴布韋。美洲文化帶: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2)中古時期的文明仍以農業經濟為基礎,它自給自足的特性決定了文明仍然呈現的是各個地區基本獨立發展、多元并存的狀態。即使在文明歷史悠久、聯系相對密切的亞歐大陸上,各個地區的文明仍保持著鮮明的地區特色。例如,西歐的封建制度明顯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羅斯的中央集權;阿拉伯帝國明顯有別于印度的笈多帝國以及德里蘇丹國;非洲雖受到與阿拉伯人貿易的影響,但其國家組織和宗教信仰仍主要源自當地;東非產生了城市國家,西非興起了馬里等帝國;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木石工具的基礎上創造了文明,培育出新大陸特有的多種農作物,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通過擴張建立了疆域相對廣大的帝國,并在15—16世紀進入鼎盛時期。主題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在早期人類社會,各地勞動人民創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文化在傳播與交流中不斷發展。某學校準備舉辦主題為“世界文明的傳播與交流”的展覽活動。(1)根據展品信息,將下列展品匹配相應的展館。(2)造紙術的出現與傳播,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根據以下材料的提示,畫出“中國造紙術的傳播演變示意圖”。材料從考古可知,在西漢已有植物纖維(麻類)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中國造紙術在2世紀便已傳到越南,7世紀,通過朝鮮傳入日本。絲綢之路是造紙術西傳的橋梁,3世紀紙已傳到西域地區,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中亞地區,后通過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人類交往的過程也是不同文化匯聚、升華的過程。西部亞洲、中部亞洲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交流事業中一直扮演著“橋梁”的角色。這些“橋梁”不僅傳送東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傳送西方文明到東方;同時,“橋梁”自身獨特的文化對東西方文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是屬于“橋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間也是互動的,從而產生了獨特而燦爛的各種文化?!惡恪段拿鞯膮R聚與傳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3)概括上述《文明的匯聚與傳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闡述的文化交流特征。提示:(1)亞洲館:BEF。非洲館:G。美洲館:DH。歐洲館:AC。(2)(3)人類的不同文化在交往中得到匯聚和升華;中亞、西亞在文化交流中發揮著“橋梁”的作用;亞洲中西部地區的自身文明之間也互動互生出多元的文化特色;其地區的自身文化也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深度學習再升華1、“與您一樣優秀的我們,向并不比我們更優秀的您起誓,承認您為我們的國王和最高領主,只要您遵從我們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無效。”大量類似的誓言出現于中世紀西歐貴族的宣誓儀式中。據此可知當時西歐(D)A.已經確立依法治國的原則B.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C.王權受到教權的嚴格約束D.有限王權的理念被廣泛接受2、11~13世紀,伴隨著十字軍東征,許多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譯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等,歐洲由此重新發現了大量希臘學術著作,掀起一個研究古典文化的熱潮。由此可見,古代阿拉伯文化(C)A.民族特色十分明顯B.是希臘文明的源頭C.影響歐洲思想解放D.貫通了東西方文明3、下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歐洲(A)A.文化趨于活躍B.政治變革加速C.市民階級出現D.新教傳播廣泛4、公元8—9世紀,阿拉伯人大規模地將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獻翻譯成阿拉伯語。到了14世紀,其中的一些文獻已陸續傳到歐洲。這為(A)A.新航路開辟創造了條件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C.啟蒙運動提供了依據D.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5、1657年,德川幕府成員德川光圀設史館,以朱熹《通鑒綱目》為圭臬,開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大日本史》。該書反映了(D)A.中華文化的開放包容B.東西方交流的成果C.德川幕府的保守封閉D.儒家文化圈的影響6、公元7—10世紀,許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遷移到非洲東海岸,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隨之傳入,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業城市逐漸興起。這表明(C)A.非洲中古文明發展程度高B.外來移民促進東非社會轉型C.東非中古文明具有開放性D.文化交流延續東非古代文明7、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美洲文明大多起源于峽谷盆地和高原地區,交通不便,內部之間也交流很少,因此發展相對緩慢。這反映了美洲文明(C)A.內部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B.內部之間的戰爭頻繁C.發展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D.因地理環境導致衰落8、“他們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發生了變化。橫越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在中斷了一千年之后,歐洲人又能進入亞洲和遠東了?!边@一情形最有可能發生于(C)A.公元1世紀B.公元10世紀C.公元13世紀D.公元15世紀9、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復蘇的標志之一是“修建城墻”。一“墻”之隔區分了墻內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墻內居民因特許權解除了在采邑制和莊園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并可自由選擇其經濟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