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題訓練:感知家鄉風物 喚醒文化記憶_第1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感知家鄉風物 喚醒文化記憶_第2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感知家鄉風物 喚醒文化記憶_第3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感知家鄉風物 喚醒文化記憶_第4頁
高考作文主題訓練:感知家鄉風物 喚醒文化記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作文主題訓練感知家鄉風物·喚醒文化記憶1.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寫作。家鄉文化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們個體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用適當的方式關注和參與家鄉的文化生活,學習剖析文化現象,有助于我們增強認識社會和闡釋自己見解的能力,這也是學好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參與家鄉的文化生活,我們可以:①記錄家鄉的人和物。我們居住的家鄉有著各類人物、多樣景致和獨特習俗,承載著我們豐富的記憶與情感。也許某個人物留下了動人的故事,也許某幢建筑有著不朽的價值,也許某個物件有著待殊的來歷,這些都值得我們尋訪、探究、記錄。②為家鄉文化建設提建議。基于對當代文化發展和區域文化生活的理解,以促進家鄉文化的健康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新文化、新風尚,有利于和諧社會建設為出發點,在文化環境、文化活動、文化傳承、生活方式、鄉風民俗、人際關系等方面,對家鄉的文化建設提出建議。從以上兩項任務中選擇一項,寫一篇文章。要求:(1)題目自擬;(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襲;(4)不得泄露寫作者個人信息。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家鄉文化包括家鄉人物、自然和人文景觀、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等。展現家鄉文化風貌,有助于增強我們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剖析家鄉文化現象,有助于我們辯證思考文化發展與個人、社會的關系;參與家鄉文化建設,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家鄉文化……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家鄉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場所。7000多年的歷史積淀,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福州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古樸典雅的坊巷古厝、宛轉悠揚的閩劇伬藝、幽艷潤澤的脫胎漆器、滋味萬千的傳統美食……今天,每一條街道的社區之家,蜿蜒穿梭于茂林繁花的福道,智能便捷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休閑廣場的彈性空間……千年古城延續文脈展露新顏。這里有歷史,有傳承,有創新……你對家鄉文化建設有怎樣的觀察與思考,請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符合文體特征;不套作,不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樂山大佛,劍門古道;三蘇祠、小平故居,朱德故里;五糧液酒,東坡肘子;抬工號子,嗩吶鬧春……這些地方特有的風物,承載了當地豐富的歷史記憶。在你生命出發的地方,也有特色鮮明的風物,豐富著燦爛的文化生活,凝聚著深刻的文化記憶,沉淀著濃郁的文化情感。學校組織同學們考察家鄉文化生活,校刊“話家鄉”欄目以“感知家鄉風物·喚醒文化記憶”為主題,舉行“家鄉風物博覽”征文活動,請你參加,選擇自己最熟悉、最能彰顯家鄉特色的或風景名勝、或建筑特產、或傳統習俗……寫一篇“家鄉風物志”。要求:確定立意,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例文:天下無橋長此橋說起家鄉的文化見證,我首推家鄉的“五里橋”。我的家鄉安海有一座宋代修建的石橋,安海人都稱它“安平橋”或“五里西橋”。五里橋在小鎮最南端,對岸是南安市水頭鎮,兩鎮相隔的水道未淤積前只有船只來往。安海曾為全國對外通商重要口岸,晉江和南安兩邊的貨物和百姓要來往兩地,從水路走費時易發生事故,風浪險惡,因此才有修橋之議。安平五里橋據說是南宋紹興八年安海財主黃護和僧人智淵帶頭捐資,由僧人祖派主持修建的。中間修修停停,至紹興二十一年才完工,以當時的物質條件和工程技術來看,稱得上空前絕后。有一種說法:安平五里橋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橋。安平五里橋與泉州洛陽由宋代蔡襄主持修建的洛陽橋互相輝映,現在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里橋橋長二千多米,寬三至三點八米,共有疏水道三百六十二孔,現存橋墩三百三十一個。橋墩用石板交疊搭成,部分橋墩面水兩側修成船頭形狀,以減少水流壓力。橋面石板長五至十一米,寬與厚均約零點五至一米,橫切面大致為正方形。每塊石板約重三噸,據說修橋的石板當年都沿水路遠從金門采運而來。每塊石板約重三噸,在當時的工程和運輸條件下,開采與搬運都極其艱難。在金門碼頭裝載上船,然后一路風浪顛簸運到安海,然后運到工地,然后架上橋墩。五里長的橋,要費多少工夫才能一塊塊搭起來?之前要根據水文和地質條件先做工程設計;再之前要四處募捐,籌措建橋費用;再之前是動念起議,要有那種放狂的膽識,也要有那種準備遭遇千難萬險的毅力……我讀小學的時候,五里橋已經部分傾圮,橋兩邊早就淤積成陸地,只有橋中水心亭一帶見到一點水道。橋上所有的護欄都消失了,有些橋面石板斷裂,斜架在橋墩上,過橋時可見到橋底的泥地。這些斷裂的石板隔幾個橋墩就有一處,就像五里橋經歷歲月風霜留下來的傷疤。橋頭有兩座石翁仲,約與成年人齊高。人們經過時,都會習慣性地在他們旁邊站一站、摸一摸,遙想千年前的匠人,如何一錘一鑿,雕成這兩個不辭風雨看守長橋的石將軍?偶爾有人在橋上垂釣,有人在橋下淤泥中捉螃蟹。我們經過時在那里歇腳,橋上風來,暑氣略消,放眼周遭的曠地,茅草在風里搖曳,更遠處的水頭和安海,民居灰蒙蒙一片。人間滄桑變遷,天地運轉不停,其中有某種神秘感,我們永遠都無法破解。那時不免又想起南宋年間的先祖們,一樣從橋上過,一樣在這里歇腳,一樣贊嘆修橋人不朽的功德,一代又一代安海人,呼吸同一片空氣,在這里繁衍生息。近年五里橋經過幾番整修,已經面貌一新,坍塌的橋板補齊了,橋面兩側加建了圍欄,更重要的是橋下引了水來,使橋因水而更名正言順。橋頭的白塔、水心亭也都翻修整治,長橋虹影,白塔斜陽,與五里橋互相輝映。五里橋現在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五里橋”,是我心中典型的家鄉風物,承載著家鄉悠久的文化,沉淀著濃郁的家鄉情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所供材料首先指出家鄉文化的意義:從大方面講,是重要的文化形態和載體,從小方面講,是每個人情感精神的寄托。然后,材料進一步說明關注參與家鄉文化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出寫作任務。試題緊扣時代主題、引導學生關注家鄉文化生活,將個人思考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鼓勵青年參與家鄉建設。其中,第一個任務的重點在于“記錄家鄉的人和物”。也就是要展現出那些最能體現家鄉特色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家鄉特產、城市寫真等,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沿革、現存狀態、文化底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風土人情,風物產生的歷史價值、社會影響,給人們留下的現實啟示或引發的思考等等。對于這一任務,要注意到不能僅僅羅列家鄉風物,還應該展示風物的歷史沉淀,揭示出風物的文化魅力,反映出家鄉的巨大變化,將對家鄉的愛與深情寫進去。同時,要突出家鄉地域特色。記述人物,要寫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跡,突出他對家鄉的貢獻或影響;記述風物,要寫清楚其來源、特點、文化價值等。記述中要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對家鄉的思考與情感,增進對家鄉的文化認同。第二個任務的重點在于“為家鄉文化建設提建議”。在這里,建議的對象可以是家鄉的相關部門;要注意語言表達的得體,因為寫作者的身份是中學生,所以在表達中不能是說教式,更不能是命令式,應是委婉的建議式。對部門的建議一般以理性分析為主,簡要陳述建議的內容、建議的理由、實施的步驟和可行性等,要有依據,切忌根據個人好惡亂提建議。具體寫作時,一定要注意從小處切入,比如若選任務一寫一篇記敘文,最好選擇家鄉的一個具體地址,這樣可以方便以其為依托來展開敘事,比如選擇的地方是“黃鶴樓”,則可以以時間為線索,寫自己小時候只是把它當作一座巍峨的建筑,后來認識到李白等先賢曾經在此留下筆墨風流,而今再次登臨意識到這既是一個空間坐標,也是一個歷史文化的坐標。通過敘述自己在登臨過程中對其認識的深化,來表達自己對這一家鄉文化價值的思考。立意:1.登臨黃鶴樓,遙想千年事。2.古代與當代相通,傳承與創新并舉。3.讓家鄉文化活起來。4.家鄉文化給我供氧氣,我為家鄉文化添光彩。2.例文:受家鄉文化浸潤,促家鄉文化發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的家鄉物產豐富,背山面海,養我以稻黍魚蝦;我的家鄉文化昌盛,乃海濱鄒魯,育我以詩書禮樂。我的家鄉,讓我們體格健壯,讓我們精神文明。家鄉以文化浸潤我輩,久而彌芳;我輩當思以傳承和發展反哺家鄉文化,長行不怠。家鄉的文化是襁褓,也是行裝。它給我們溫暖,讓我們茁壯成長。徜徉在家鄉的小巷上,領略“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的文雅之風也,不由地舉止為之文雅;立在古老書院的庭院里,感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讀書聲”的文化盛況,不由地開始向往讀書。這份來自家鄉文化的溫暖,溫潤著我們;這份家鄉的文化,還能變成行裝,陪著我們走漫漫長途,去開拓新天地。行走天涯,我們會想起福州僑民遍天下,敢闖敢干是鄉風;路遇坎坷,我們會想起,福建水師英雄氣,不懼強敵氣凜然。然而,再美好的家鄉文化,都需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家鄉文化雖然綿長而溫美,但如果不發展,不加以創新,不把新時代的新鮮血液輸入進去,那么,它就成了一潭死水,就成了一方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化石。何止家鄉文化,哪種文化不需要傳承的同時創新發展?文化的活力,也正是在創新發展中迸現。四大徽班進京,相互碰撞,融合創新,形成了國劇——京劇;白先勇把現代音樂審美融入《牡丹亭》,讓昆曲這一古老劇種,又流出一脈清溪,散發出青春的氣息。我們要讓家鄉的文化傳下去,還要活起來。發展,意味著活力,意味著新生。如何發展家鄉文化?首先,要研究透家鄉的文化精髓,在理解其精髓的基礎上,秉承其精神,按照其特性,用當代的技術、材料、理念去豐富它。其次,要敢于創新。一時代有一時代之生活,在保留傳統家鄉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結合當代生活實際,勇于探索新的文化表現形式,讓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用傳統文化溫潤現代生活,用現代生活賦予傳統文化以活力。再次,要讓文化走進生活。只有文化走進生活,文化才能活起來,才富有生命,不然,只是供人憑吊的化石,毫無生機。當然,發展文化,進行創新,都應以保存文化精髓為前提。不能保護傳統的創新,是偽創新。比如,某街道打著打造歷史街區的名義,拆掉了明清建筑,把整條街建成了嶄新的假古董,這不是創新,這是破壞。我們承受家鄉文化的浸潤,我們感恩;我要傳承和發展家鄉文化,我們謹慎且勇敢地前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的主題詞是“家鄉文化”。材料第一句首先解釋了“家鄉文化”的內涵,由此我們可看出,家鄉文化可以是自然風物,可以是生活器物,可以是風味特產,也可以是人文景觀、生活體驗,甚至生命印痕、舊有記憶等等。所以,對于這一抽象概念,也就不難找到記敘抒情的載體了。此后,材料則分別從“展現家鄉文化風貌”“剖析家鄉文化現象”“參與家鄉文化建設”等角度,指出了我們可以與家鄉文化交流、交融的方式。對家鄉的思念和熱愛是亙古不變的永恒情感,家鄉是我們的精神之根,所以家鄉文化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深刻的印記,是個體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我們可以去保護、去發揚、去建設,不管途徑如何,這都是我們身為“家鄉人”的責任。材料也啟示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與思考家鄉的文化建設,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以為家鄉的文化繁榮做貢獻。試題緊扣時代主題、引導學生關注家鄉文化生活,將個人思考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鼓勵青年參與家鄉建設。對此,若寫議論文,就“傳承”“創新”“保護”“規劃”“建設”“變化”等話題展開聯想與思考均是適合的立意。若能展開話題的思辨則更佳,比如,可談“家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要齊頭并進”。然后采取層進式結構,先分析家鄉承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以及對我們有著怎樣的正面影響,為后面的論證張本。接下來,辯證分析我們既要傳承它,又要通過創新豐富它,活化它。然后,還可以針對如何做提出具體建議。若寫記敘文/散文,可選擇一個切口(美景、美食、建筑、風俗、藝術等),先適當寫出我們對于家鄉的喜好、經歷、情感、思考,展現(城市精神,精神風貌,文化品味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體現“我”為家鄉文化所做的一切,比如傳承家鄉的某一項傳統藝術,保護家鄉的古建筑等等,體現“我”/他(們)與家鄉文化的緊密聯系,以及主人翁態度。立意:1.傳承與創新并舉,讓家鄉文化璀璨生輝。2.讓家鄉文化活起來。3.家鄉文化給我供氧氣,我為家鄉文化添光彩。3.例文:受家鄉文化浸潤,促家鄉文化發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物產豐富的福州,背山面海,養我以稻黍魚蝦;文化昌盛的福州,乃海濱鄒魯,育我以詩書禮樂。名城福州,我的家鄉,讓我們體格健壯,讓我們精神文明。家鄉以文化浸潤我輩,久而彌芳;我輩當思以傳承和發展反哺家鄉文化,長行不怠。家鄉的文化是襁褓,也是行裝。它給我們溫暖,讓我們茁壯成長。徜徉在福州的小巷上,領略“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的文雅之風也,不由地舉止為之文雅;立在古老書院的庭院里,感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讀書聲”的文化盛況,不由地開始向往讀書。這份來自家鄉文化的溫暖,溫潤著我們;這份家鄉的文化,還能變成行裝,陪著我們走漫漫長途,去開拓新天地。行走天涯,我們會想起福州僑民遍天下,敢闖敢干是鄉風;路遇坎坷,我們會想起,福建水師英雄氣,不懼強敵氣凜然。然而,再美好的家鄉文化,都需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家鄉文化雖然綿長而溫美,但如果不發展,不加以創新,不把新時代的新鮮血液輸入進去,那么,它就成了一潭死水,就成了一方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化石。何止家鄉文化,哪種文化不需要傳承的同時創新發展?文化的活力,也正是在創新發展中迸現。四大徽班進京,相互碰撞,融合創新,形成了國劇——京劇;白先勇把現代音樂審美融入《牡丹亭》,讓昆曲這一古老劇種,又流出一脈清溪,散發出青春的氣息。我們要讓家鄉的文化傳下去,還要活起來。發展,意味著活力,意味著新生。如何發展家鄉文化?首先,要研究透家鄉的文化精髓,在理解其精髓的基礎上,秉承其精神,按照其特性,用當代的技術、材料、理念去豐富它。其次,要敢于創新。一時代有一時代之生活,在保留傳統家鄉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結合當代生活實際,勇于探索新的文化表現形式,讓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用傳統文化溫潤現代生活,用現代生活賦予傳統文化以活力。再次,要讓文化走進生活。只有文化走進生活,文化才能活起來,才富有生命,不然,只是供人憑吊的化石,毫無生機。當然,發展文化,進行創新,都應以保存文化精髓為前提。不能保護傳統的創新,是偽創新。比如,某街道打著打造歷史街區的名義,拆掉了明清建筑,把整條街建成了嶄新的假古董,這不是創新,這是破壞。我們承受家鄉文化的浸潤,我們感恩;我要傳承和發展家鄉文化,我們謹慎且勇敢地前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先指出家鄉對人們的意義:它既是我們生活、成長的地方,同時,它又以所承載著歷史文化,熏陶著我們,哺育著我們,并呼喚我們融入它,豐富它。然后,材料分別介紹了福州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當代文化。這是用具體的實例,向考生展示了作為家鄉的城市,所承載的文化的悠久與豐富,引導考生打開思路。在題干中,提示到“這里有歷史,有傳承,有創新”。這是在啟發考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與思考家鄉的文化建設,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以為家鄉的文化繁榮做貢獻。試題緊扣時代主題、引導學生關注家鄉文化生活,將個人思考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鼓勵青年參與家鄉建設。枚舉福州歷史和現在的典型文化符號,直觀呈現了福州城市文化的變遷,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行動,讓理想信念在奮斗進取中升華。圍繞傳統和當下的關鍵詞來寫作,層次清晰,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物質到精神,過去到現在,傳統到傳承,市井到藝術等皆可。議論文:就“傳承”“創新”“保護”“規劃”“建設”“變化”等話題展開聯想與思考均是適合的立意。若能展開話題的思辨則更佳,比如,可談“家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要齊頭并進”。然后采取層進式結構,先分析家鄉承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以及對我們有著怎樣的正面影響,為后面的論證張本。接下來,辯證分析我們既要傳承它,又要通過創新豐富它,活化它。然后,還可以針對如何做提出具體建議。記敘文/散文:選擇一個切口(美景、美食、建筑、風俗、藝術等),寫出各人的喜好、經歷、情感、思考,寫出福州味(城市精神,精神風貌,文化品味等)。立意:1.古代與當代相通,傳承與創新并舉。2.讓家鄉文化活起來。3.家鄉文化給我供氧氣,我為家鄉文化添光彩。4.例文:天下無橋長此橋

——家鄉風物志說起家鄉的風物,我首推家鄉的“五里橋”。我的家鄉安海有一座宋代修建的石橋,安海人都稱它“安平橋”或“五里西橋”。五里橋在小鎮最南端,對岸是南安市水頭鎮,兩鎮相隔的水道未淤積前只有船只來往。安海曾為全國對外通商重要口岸,晉江和南安兩邊的貨物和百姓要來往兩地,從水路走費時易發生事故,風浪險惡,因此才有修橋之議。安平五里橋據說是南宋紹興八年安海財主黃護和僧人智淵帶頭捐資,由僧人祖派主持修建的。中間修修停停,至紹興二十一年才完工,以當時的物質條件和工程技術來看,稱得上空前絕后。有一種說法:安平五里橋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橋。安平五里橋與泉州洛陽由宋代蔡襄主持修建的洛陽橋互相輝映,現在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里橋橋長二千多米,寬三至三點八米,共有疏水道三百六十二孔,現存橋墩三百三十一個。橋墩用石板交疊搭成,部分橋墩面水兩側修成船頭形狀,以減少水流壓力。橋面石板長五至十一米,寬與厚均約零點五至一米,橫切面大致為正方形。每塊石板約重三噸,據說修橋的石板當年都沿水路遠從金門采運而來。每塊石板約重三噸,在當時的工程和運輸條件下,開采與搬運都極其艱難。在金門碼頭裝載上船,然后一路風浪顛簸運到安海,然后運到工地,然后架上橋墩。五里長的橋,要費多少工夫才能一塊塊搭起來?之前要根據水文和地質條件先做工程設計;再之前要四處募捐,籌措建橋費用;再之前是動念起議,要有那種放狂的膽識,也要有那種準備遭遇千難萬險的毅力……我讀小學的時候,五里橋已經部分傾圮,橋兩邊早就淤積成陸地,只有橋中水心亭一帶見到一點水道。橋上所有的護欄都消失了,有些橋面石板斷裂,斜架在橋墩上,過橋時可見到橋底的泥地。這些斷裂的石板隔幾個橋墩就有一處,就像五里橋經歷歲月風霜留下來的傷疤。橋頭有兩座石翁仲,約與成年人齊高。人們經過時,都會習慣性地在他們旁邊站一站、摸一摸,遙想千年前的匠人,如何一錘一鑿,雕成這兩個不辭風雨看守長橋的石將軍?偶爾有人在橋上垂釣,有人在橋下淤泥中捉螃蟹。我們經過時在那里歇腳,橋上風來,暑氣略消,放眼周遭的曠地,茅草在風里搖曳,更遠處的水頭和安海,民居灰蒙蒙一片。人間滄桑變遷,天地運轉不停,其中有某種神秘感,我們永遠都無法破解。那時不免又想起南宋年間的先祖們,一樣從橋上過,一樣在這里歇腳,一樣贊嘆修橋人不朽的功德,一代又一代安海人,呼吸同一片空氣,在這里繁衍生息。近年五里橋經過幾番整修,已經面貌一新,坍塌的橋板補齊了,橋面兩側加建了圍欄,更重要的是橋下引了水來,使橋因水而更名正言順。橋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