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1頁
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2頁
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3頁
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4頁
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課外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育星教育網http://www.ht88.com豐富的資源最快的更新優質的服務誠信的運作⑶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句式,“孰”“甚”,需翻譯到位。)(2分)13.桑悅是聰明(記憶力強)、恃才傲物的人。(共三點,聰明、有才、高傲(自負),每點1分。)(3分)【參考譯文】常熟有個叫桑悅的人,字民懌。書看過后,就焚燒掉,說:“已經在我腹中了。”當生員時,去拜見監司,自稱“江南才子”。監司很吃驚,請他校刊書籍,預先刪掉一些來測試桑悅。對文意不連貫的地方,桑悅取筆補上。學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囑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問:“桑悅不來迎接,難道是有病了嗎?”長吏都恨他,說:“沒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氣名聲不肯拜見罷了。”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來,加派兩人催促他。桑悅大怒說:“起初我說天下沒有無耳朵的人,現在就有。與你約定時間,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使者很生氣,想逮捕桑悅,因丘濬的緣故,沒有實施。三天后,(桑悅)去見使者,對使者作長揖。使者很憤怒,桑悅脫帽后就走了。使者下臺階向他道歉,才作罷。所著的書,在世上頗為流行。【江西省】二(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題。(10分)游大林寺[唐]白居易余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①,歷東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③。山高地深,時節絕晚,于時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宏簡、李補闕渤三人姓名文句,因與集虛輩嘆且曰: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樂天序。【注】①遺愛草堂:白居易貶江州后,在廬山遺愛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東西二林:指東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東人:新羅國人,新羅國地處朝鮮半島。④聚落:村莊。⑤迨(dài):等到。9.對下面句子朗讀節奏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2分)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A.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B.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C.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D.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10.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⑴華()⑵造()11.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12.用自己和話說說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蹤。(2分)13.大林寺景色優美卻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答案】9.B(2分)10.⑴開花(1分)⑵到(或“往”)(1分)11.寺院周圍多是清澈的溪流蒼色的巖石,矮小的松樹,清瘦的竹子。(2分)12.白居易一行從遺愛草堂出發,經過了東林、西林二寺,到達化城寺,在峰頂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爐峰,住在大林寺。(2分)13.⑴大林窮遠;⑵名利之誘人也如此!(2分)【參考譯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虛等19位好友一道,從遺愛草堂出發,經過廬山西北麓的東林寺和西林寺,來到上化城寺,在講經臺峰頂休息后,登上香爐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跡罕至。寺的周圍溪水清澈,巖石蒼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長。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東人。這里山勢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節變換非常緩慢。在這里,初夏時節卻如山外的正月二月的天氣。山中桃樹剛剛開花,山澗綠草還很短淺,人事景致,風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點不同。剛到這里,就如同來到了另一個神奇世界。于是隨口吟出絕句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不久,我們環顧大林寺的屋壁,只見屋壁上有蕭存、魏弘簡、李渤三人題寫的詩句。為此,我和元集虛等人無不感嘆,并說:“此處實為廬山第一勝境,從交通大道走到僻遠的大林寺,還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蕭、魏、李這三人游覽人林寺后,到現在將近二十年了,冷落蕭條,再沒有知名人士承襲他們游覽題詩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祿對人們的誘惑竟然到了這種地步啊!”這是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樂天作序。【遼寧省大連市】二、(二)古之君民①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審②也。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而驟勝。”武侯曰:“驟戰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則民罷③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歿④于干隧⑤也。”(節選自《呂氏春秋》,有改動)【注釋】①君民:統治百姓。②審:弄明白。③罷:通“疲”,疲乏。④歿:死。⑤干隧:地名。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A.古之君民者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B.忠信以導之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D.恣則極物然徒步則汗出浹背(《滿井游記》)10.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驟戰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2分)12.選文通過魏武侯與李克的對話,闡述了怎樣的治國之道?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2分)【答案】(二)9.D(2分)10.驟戰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2分)11.吳國卻偏偏因此滅亡,這是什么原因呢?(2分)12.仁愛治國,造福百姓。(2分)【參考譯文】古代當君主的人,用仁和義治理百蛀,用愛和利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引導百姓,致力于為民除害,想著為民造福。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于天下的原因。他們自己雖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們的教化如同神靈一般,這是因為他們對人世間的各種事情實行的準則經過認真審察。魏武侯當中山君的時候,向李克問道:“吳國之所以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說:“是因為屢戰屢勝。”武侯說:“屢戰屢勝,這是國家的福分,它卻偏偏因此滅亡,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說,“多次作戰百姓就疲憊,多次勝利君主就驕傲。用驕傲的君主役使疲憊的百姓,選樣國家卻不滅亡的,天下太少了。驕傲就會放縱,放縱就會用盡所欲之物,疲憊就會怨恨,怨恨就會用盡巧詐之心。君主和百姓都達到極點,吳國被滅亡還算晚了呢。這就是夫差之所以在干隧自刎的原因。”【遼寧省營口市】(二)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回答13~16題。(8分)博愛之謂仁,行而宜①之之謂義,由是而之②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為仁孑孑④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節選自韓愈《原道》)【注釋】①宜:合宜,恰切。《禮記·中庸》:“義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藹可親的樣子。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謹小慎微的樣子。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⑴博愛之謂仁⑵老子之小仁義14.用“∕”為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2分)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15.將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16.在韓愈看來,老子所說的“道德”與自己所說的“道德”含義是否一致,結合選文內容簡要分析。(2分)【答案】13.⑴謂:叫作,稱作。⑵小:認為……小,輕視。(每詞1分,計2分)14.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每斷對一處得1分,計2分)15.(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說天很小,其實天并不小。(大意正確即可,計2分)16.不一致。理由是:在韓愈看來老子所說的“道德”是拋開了仁義而言,只是他一個人的說法(1分),而自己所說的“道德”是包括仁義,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認的道德(1分)。(大意正確即可,計2分)【參考譯文】博愛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為叫做義,從仁義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叫做德。仁和義是意義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確定的名詞,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兇德。老子輕視仁義,并不是詆毀仁義,而是由于他的觀念狹小。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說天很小,其實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認為仁,把謹小慎微認為義,他輕視仁義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說的道,是把他觀念里的道當作道,不是我所說的道。他所說的德,是把他觀念里的德當作德,不是我所說的德。凡是我所說的道德,都是結合仁和義說的,是天下的公論。老子所說的道德,是拋開了仁和義說的,只是他一個人的說法。【內蒙古包頭市】二、閱讀(47分)(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題。(10分)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選自《說苑·敬慎》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⑴冠白冠,后來吊吊()⑵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惡()9.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⑴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⑵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10.讀完此文,你認為孫叔敖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11.文本老父所講三點,從現實角度看,有哪兩方面的借鑒意義。(2分)【答案】8.⑴對不幸表示安慰⑵厭惡(厭棄)(2分)9.⑴只有你來得晚并且是來慰問,難道是有什么說法嗎?(“說”1分,句意1分)⑵俸祿已經優厚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要和他相伴了。(“患”,“處”各0.5分,句意1分)10.①在眾人恭賀的情況下,仍能保持頭腦清醒。②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勸誡(或忠告)。(每點1分)11.①位高權重者施政應謹慎小心,杜絕官氣。②待遇優厚的為官者更應知足,戒貪。(每點1分)【參考譯文】孫叔敖擔任楚國的宰相,全國的官吏百姓都采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粗麻布制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農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知道我沒有賢德,讓我當了宰相。人們都來祝賀,只有你來得晚并且是來慰問,難道是有什么說法嗎?”老人說:“是有話說,身份已經很高貴但是待人驕傲的人;人民會離開他;地位已經很高但是擅弄職權的人,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已經優厚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要和他相伴了。”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聆聽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聽您余下的教誨。”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越要謙恭;官職越大.處事越要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足夠把楚國治理好了。”【山東省聊城市】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題。(共12分)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①氣節,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②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飛。飛引弓一發,破其筈③;再發,又中。同大驚,以所愛良弓贈之。飛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注釋】①負,具有。②強:擅長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7.選文的觀點對你的成長有何啟示?(2分)8.下列加點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2分)A.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好讀書,不求甚解B.再發,又中一鼓作氣,再而衰C.以所愛良弓贈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飛由是益自練習益慕圣賢之道9.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10.結合選文說說岳飛為什么能成為一代名將。(2分)【答案】7.只有經受住艱苦磨煉,才能有所作為,否則將一事無成(2分)8.C(2分。)9.家里貧窮,撿拾柴禾當作燈燭來照明,背誦學習到天亮,不睡覺。(2分)10.少有大志,而勤學苦練不止。(2分)【參考譯文】岳飛,字鵬舉,是相州(河南)湯陰人。(岳飛)年少時就具有氣節(負,具有),沉穩忠厚,很少說話。天資聰慧悟性好,擅長記誦書與傳〔書傳:指經書及解釋經書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孫武、吳起的兵法。家里比較清貧,撿拾柴禾作為照明工具。背誦復習通宵達旦。(岳飛)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氣,不到二十歲(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之禮),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斤,在這里表示弓的強度單位)。(岳飛)向周同學習射箭,周同發射三支箭都射中靶子,以此示范給岳飛看;岳飛拉開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筈kuò,箭的尾部),再發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驚,把自己所喜愛的好弓箭送給岳飛。岳飛于是就練習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術。【山東省青島市】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滿分12分)故事兩則向有友人饋朱鯽①于孫公子禹年②,家無慧仆,以老傭往。走送之,及門,傾水出魚,索盤而進之。及達主所,魚已枯斃。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傭,即烹魚以饗③。既歸,主人問:“公子得魚,頗歡慰否?”答曰:“歡甚。”問:“何以知之?”曰:“公子見魚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賜酒,且烹數尾以犒小人。”主人駭甚,自念所贈頗不粗劣,何至烹賜下人。因責之曰:“必汝蠢頑無禮,故公子遷怒耳。”傭揚手力辯曰:“我固陋拙,遂以為非人④也!登公子門,小心如許,猶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盤出,一一勻排而后進之,有何不周詳也?”主人罵而遣之。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數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并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取材于蒲松齡《聊齋志異》)【注釋】①朱鯽:紅鯽魚,一種名貴的觀賞魚。②孫公子禹年:孫禹年,淄川人,清代順治年間兵部尚書之子。③饗: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著魚,不夠體面。筲斗,小水桶。⑥鐺臼(chēngjiù):煮茶用具。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走送之走:跑B.自念所贈頗不粗劣念:思念,懷念C.手自烹進手自:親自用手D.貴官執盞一拱曰執:拿著,握著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與命名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A.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記》)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D.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8.下列句子中,與“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項是()(2分)A.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B.山巒為晴雪所洗出(《滿井游記》)C.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D.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9.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老傭人把魚擺在盤中獻給孫公子,公子很高興,但沒說話,讓人拿酒烹魚款待老傭人。B.老傭人認為自己做得很有禮節,對主人的責備很不滿意,極力辯解,主人非常生氣。C.靈隱寺有位以茶聞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級的茶葉,用來招待不同的客人。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獻給貴官,希望得到稱贊,哪知這位貴官卻不懂得茶葉的優劣。10.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⑴向有友人饋朱鯽于孫公子禹年。(2分)⑵既歸,主人問:“公子得魚,頗歡慰否?”【答案】6.B(2分)7.C(2分)8.D(2分)9.A(2分)10.答案示例:⑴從前有位朋友贈送紅鯽魚給孫禹年公子。⑵老傭人回來后,主人問他:“公子收到魚,很高興嗎?”(4分)【參考譯文】從前有一個朋友給孫禹年公子送紅鯽魚,他家中沒有聰明的仆人,就找一個老仆人去了。到了孫家門前,老仆人潑掉了水,拿出魚來,向孫家要了一個盤子裝上去送。等到了孫公子住處,焦已經干死了。公子笑笑沒說話,讓拿酒犒勞那老仆,就把那焦做熟了讓他吃。回去之后,主人問他:“孫公子得到那焦,高興嗎?”老仆回答說:“高興得很。”主人又問:“你怎么知道?”老仆說:“公子見到魚便高興得臉上帶著笑容,立刻賞我酒喝,并且烹了幾條用來犒賞我。”主人聽了很吃驚,自己想想所贈的東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賞賜給下人呢!就責備那老仆說:“一定是你愚蠢無禮,所以公子轉而把氣出在我身上。”那老仆揮舞著手極力辯解說:“我本來沒見識,拙笨,因以您不把我當人。到了公子門前,我小心翼翼,還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們要了一個盤子出來,一條一條均勻地擺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罵了他一頓,把他解雇了。靈隱寺某和尚,因為茶出了名。他煎茶搗茶用的鐺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葉有好幾等,總是看客人身分貴賤來烹煮獻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貴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沒拿出來過。有一天,有一位貴官來了,那和尚行禮拜見,態度十分恭謹,拿出上好茶葉親自沏好奉獻上去,希望得到稱贊。貴官沉默不語,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用最上等的茶葉沏好了進奉給貴官。快喝光了,那貴官卻沒有一句稱贊的話。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貴官鞠了一躬說:“茶怎么樣?”那貴官端起茶碗來拱手說:“很熱。”【山東省泰安市】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題。(14分)承拙齋家傳張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號拙齋先生。父兌,以孝聞,事在郡志。拙齋先生學于宜興杭生,通五經四子書,泛覽百家,為詩、古時文,然以躬行為務。補學生員。九試于鄉,不得舉。以所學授生徒,終其身。作《愛吾廬記》以自述,其辭曰:“愛吾廬者,拙齋先生讀書處也。破屋數椽,不蔽風日;方庭偈武①,無佳葩奇卉,可以娛目。有書數千卷,先生晝夜講習其中。有四子一孫,各授一經,日與辨析疑義。使為歌詩文辭,點筆②以為樂。役使無童仆,客有至者,則延入,蔬食相對,與之論古圣賢,若晤之幾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址,以身體力行為堂奧,以懲忿窒欲為墻垣,以推己及人為門戶,以書策吟詠為園圃。保吾天,全吾真,處而安焉,入而自得焉,蓋不足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語學者曰:“文詞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讀圣賢書,如此爾耶?”子志,試禮部。瀕行,命之曰:“行己有恥,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際,慎之!”志兄弟皆恂謹力學,父教之也。著《四書質疑錄》《拙齋集》若干卷,時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慶三年三月十五日卒。【注】①偈武:空間逼仄、狹小。②點筆:圖畫改訂詩文。2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⑴九試于鄉,不得舉⑵客有至者,則延入⑶常語學者曰⑷于身心何所益27.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⑴愛吾廬者,拙齋先生讀書處也。⑵使為歌詩文辭,點筆以為樂。⑶處而安焉,入而自得焉,蓋不足為外人道也。28.承拙齋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內容分條說明。(4分)【答案】26.⑴任用,選拔⑵領,邀請⑶告訴,對……說(4)好處【評分】每空1分,共4分。27.⑴愛吾廬是拙齋先生讀書的地方。⑵讓兒孫寫作詩歌文章,以圈點批改為樂趣。(3)處在這個地方就心思安寧,進入(房屋)就怡然自得,這些都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28.⑴博覽群書,身體力行。⑵安貧樂道,不慕榮華。⑶教誨子孫,樂此不疲。⑷憑借讀書授課,意在修養身心。⑸勤奮著書。(6)熱情好客。【評分】每條1分,共4分,答出其中4條得滿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承君,名為任,字為是常,自號拙齋先生。他的父親承兌,因為孝順而聞名,事跡記錄在當地的郡縣志中。承拙齋在宜興杭先生那里學習,精通五經四書,廣泛地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寫作詩歌、古時文,然而把親自做事當做要務。被增補為縣學生員,九次參加鄉試,都沒有考中。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授給學生,終其一生(做的就是這件事)。他寫了《愛吾廬記》來自述心志,其中說:“愛吾廬是拙齋先生讀書的地方。只有幾間破舊的房屋,不能遮蔽風雨和陽光;庭院狹小,沒有奇葩異卉可以娛樂眼目。有幾千卷書,先生日夜都在那里講習。有四個兒子一個孫子,向每人傳授一本經書,每天和他們研討有疑義的地方。讓兒孫寫作詩歌文章,以圈點批改為樂趣。沒有童仆可以使喚,有到愛吾廬的人,就請他們進來,用粗陋的飯食來招待他們,跟他們談論古代圣賢,就好像在幾案邊(與古圣賢)會面一樣。先生把推究事物的原理、獲取知識當作確立基址,把身體力行當作進入廳堂內室,把克制憤怒、遏制欲望當作建立圍墻,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當作樹立門戶,把研讀書策、吟詩當作耕耘園地。保全自己的天性、本真,處在這個地方就心思安寧,進入房屋就怡然自得,這些都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他的樂趣就是這樣。他常常對學生說:“寫文章、寫詩歌都是小技藝,對身心有什么好處呢?讀圣賢書,難道就只是這樣嗎?”他的兒子名叫承志,進禮部參加考試,臨行時,承拙齋告誡他說:“立身行事要有羞恥之心,這是安身立命的最大方面。得失之間,應當謹慎啊!”承志的兄弟都恭順謹慎,努力學習,這都是他們父親教的。承拙齋先生的著作有《四書質疑錄》《拙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年紀六十六歲,嘉慶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山東省威海市】二、(二)閱讀下面語段,完成12-13題。(4分)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盍各言爾志?13.請從文中任選一人,談談你對其“志”的理解。(2分)【答案】12.何不(為什么不)各人說說你們的志向是什么?(爾譯為你不得分)(2分)13.示例1:子路:愿意把自己的車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壞了也沒有什么不滿。可看出他希望朋友之間重義氣,輕財務。(立足朋友層面,限于“個人”的狹義)示例2:顏回:不夸耀優點,不把辛苦的事兒推給別人。可看出他希望每人加強自我修養。(立足于自我修養,上升到任我互動的層面)示例3:孔子:老者得以安養,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顧。可看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得到關照。(兼濟天下,最高境界)(2分)【參考譯文】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我)愿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夸耀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輩的人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山東省濰坊市】(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12分)吳留村【清】錢泳吳留村,中順治五年進士。其明年,即選江西萍鄉縣知縣,升山東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補無錫縣知縣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①立取庫金三千兩。吳疑之,詰以數語,其人伏罪。乃告之曰:“爾等是極聰明人,故能作此伎倆。若落他人手,立斬矣。雖然,看汝狀貌,尚有出息。”乃畀②以百金,縱之去。后數年,閩寇日熾,吳解餉由海道至廈門,忽逢盜劫,已而盡還之。盜過船叩頭謝罪曰:“公,大恩人也。”詢之,即向所持札取庫金者。由是其人獻密計,為內應,將以報吳。時閩浙總督為姚公啟圣,與吳同鄉,商所以滅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閩既復,姚上聞,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兩廣總督。留村在無錫既膺殊遇,夙駕將行,錫之父老士庶被澤蒙庥③者,自縣治以至河干,直達于省城之金閶門,八九十里,號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數萬人。其縉紳及受知之士,則操舟祖道,肆筵設席,鼓吹喧闐;或有執卮酒以獻于道路者。連檣數十里依依不舍使君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選自《履園叢話》,有刪節)【注】①札:文書。②畀:bì,給予。③庥:xiū,保護。14.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⑴后數年,閩寇日熾日:⑵錫之父老士庶被澤蒙庥者被:1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因事左補無錫縣知縣者十三年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鄒忌諷齊王納諫》)B.乃畀以百金,縱之去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C.忽逢盜劫,已而盡還之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D.其縉紳乃受知之士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⑴吳疑之,詰以數語,其人伏罪。(2分)⑵詢之,即向所持札取庫金者。(2分)17.文中面波浪線的句子沒有斷句,請根據文意用“/”斷開(限三處)。(3分)連檣數十里依依不舍使君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答案】14.⑴日:—天比一天地;⑵被:蒙受。(2分,每題1分)15.C(3分。C項:補足音節,無義。A項:表提示與停頓/代詞,……的人。B項:表承接,就/表肯定,是。D項:表指代,那些/表祈使,加重語氣)16.⑴吳留村認為他可疑(值得懷疑),(僅)盤問了幾句話,那人就認了罪。(2分,“詰”⑵(吳留村)詢問他.(他)就是以前拿著文件冒領庫金的那個人。(2分。“向”“所……者”各1分)17.連檣數十里/依依不舍/使君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3分每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參考譯文】吳留村,順治五年考中了進士。第二年就被任命為江西萍鄉縣知縣,后又升任為山東沂州府知府。后因事被降職任命為無錫知縣,執政十三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官員百姓都感恩戴德。一日,忽然有一個奸人拿著制府的文件要求立即提取庫金三千兩,吳留村認為他可疑,僅盤問了幾句話,那人就認了罪。吳留村就警告他說:“你們這些人都是極聰明的人,因此能用這樣不正當的手段。如果落在他人手上,立即就會被斬首。雖然這樣,但是,我看你的身形外貌,將來還是會有所作為的。”于是就給了他一百金,放他離開了。幾年以后,福建一帶的盜匪一日比一日猖蹶。吳留村押解糧餉經由海路到廈門,突然遭遇盜賊搶劫,但是不久就全部還給了他。盜賊到船上(拜見),叩頭謝罪說:“您是我的大恩人啊。”詢問他,就是以前拿著文件冒領庫金的那個人。于是,這個人向吳留村獻密計,想作內應,來報答吳留村。當時的閩浙總督是姚啟圣,和吳是同鄉,二人商計能夠消滅盜賊的辦法。康熙十五年的冬天,福建平定以后,姚啟圣向皇帝報告了吳留村的功績,皇帝特別提拔他做了福建按察使,很快又升任為兩廣總督。吳留村在無錫就已經獲得了特殊的禮遇。早年車馬將要出發(離開無錫)的時候,蒙受他的恩惠和保護的無錫的父老鄉親、士人百姓,從縣衙到河岸,一直到了省城的金閭門,綿延八九十里,都哭著挽留他,送行的人摩肩接踵,不下幾萬人。那些達官顯貴和被他賞識知遇的人,就駕著船祭祀路神,設宴餞行,吹奏鼓樂,熱鬧非凡;有的人端著酒在道路上向他敬獻。送行的船只綿延幾十里,人們依依不舍,吳知縣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老百姓就是這樣感激他的恩德。【山東省煙臺市】三、(一)文言文閱讀(11分)晉文公將與楚戰城濮,問于咎犯①曰:“為奈何?”咎犯曰:“仁義之事,君子不厭②忠信;戰陳之事,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辭咎犯,問雍季③。雍季對曰:“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以詐偽遇④人,雖愈利,后無復。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聽雍季之計,而用咎犯之謀。與楚人戰,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戰,咎犯之謀也,君行賞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⑤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而后萬世之利哉?”注:①咎犯:春秋時晉國的卿。②厭:滿足。③雍季:春秋時期晉國大臣。④遇:對待。權:權宜,變通。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晉文公將與楚戰城濮上使外將兵B.戰陳之事,不厭詐偽禽獸之變詐幾何哉C.雖愈利,后無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城濮之戰,咎犯之謀也肉食者謀之11.下列選項中的“以”與“以詐偽遇人”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皆以美于徐公C.雖不能察,必以情D.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12.翻譯句子。(2分)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13.晉文公不用雍季之計卻賞賜他,從中可以看出晉文公是位的君主。(3分)【答案】10.B(3分)11.A(3分)12.放火焚燒山林來打錯,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13.深謀遠慮(遠見卓識)【參考譯文】晉文公要在城濮和楚軍交戰,文公征詢咎犯的意見,問咎犯:“這仗該怎樣打?”咎犯說:“如果是做仁義的事,那就不該討厭忠誠守信用;如果是和敵軍開戰,那最好是兵不厭詐。現在既然是和楚軍交戰,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詐就可。”文王辭別咎犯后,又去請教雍季,雍季回答說:“放火來焚燒山林,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用欺詐手段對付人,雖然一時能獲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會無利可圖。所以君王還是正大光明行事為好。”文王沒有聽從雍季的話,而是采納了咎犯的計策,和楚軍開戰時用計大敗楚軍。回國以后,嘉獎有功人員,首先是獎賞雍季,然后才獎賞咎犯。這時晉文公身邊的人就說了:“我們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戰中獲勝,靠的是咎犯的計策。君王論功行賞為何將雍季放在最前面,這是為什么?”文公回答說:“咎犯的詐術,只是權宜之計,適用于一時戰爭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觀點,則是符合長遠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權宜之計而輕視長遠利益呢?”【山西省】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完成第11-12題。(5分)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②則不能勵精,險躁③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注釋:①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②淫漫:放縱,懈怠。③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11.請摘錄一處你喜歡的對偶句,并簡述理由。(3分)對偶句:理由:12.作者認為,做人、治學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用原文詞語填空)(2分)【答案】1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我認為這組對偶句句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音韻感、節奏感。所以我喜歡。(3分,選其他句也可以,理由合理得當即可)12.淫慢險躁【參考譯文】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向隨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于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陜西省】(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12分)知之難乎哉!夫人之所以謂知者,非知其姓與名也,亦非知其聲容之與笑貌也;讀其書,知其言,知其所以為言而已矣。讀其書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讀其書,知其所以為言矣。”此知之難也。人知《離騷》為辭賦之祖矣,司馬遷讀之,而知悲其志,是賢人之知賢人也。夫不具司馬遷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則幾乎罔矣。(選文有改動)〔注〕本文節選自章學誡的《知難》。知難,即知音難,是說古代賢人在后世少有知音。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⑴非知其姓與名也()⑵千不得百焉()⑶夫不具司馬遷之志()⑷則幾乎罔矣()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2分)A.知之難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B.讀其書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C.人知《離騷》為辭賦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D.而欲知屈原之志溫故而知新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文。(4分)。讀其書,知其言,知其所以為言而已矣20.為什么司馬遷能真正“知其所以為言”成為屈原的知音?(2分)【答案】17.⑴知道⑵一千(人)⑶具有,具備⑷迷惑無所得(4分,每個1分)18.C(2分)19.讀他的書,(能)理解他的言論(或:學說),而且能懂得他有這樣言論(或:學說)的原因罷了。(4分)20.司馬遷“知悲其志”。或:司馬遷具有與屈原同樣的心志。(2分)【參考譯文】知曉真是難啊!人們用來叫“知曉”的,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聲音容貌和笑容;而是讀他的書,知道他的見解,知道這樣見解的原因罷了。讀他書的人,天下到處都是。知道他見解的人,千人中還不到百人了。知道他何以這么見解的人,百人中不到一人了。但是天下天人都說:“我能讀他的書,知道他這樣見解的原因。”這就是知曉的難處。人們知道《離騷》是辭賦的始祖,司馬遷讀了卻知道它心境的悲傷,這是因為賢人知曉了解賢人。不具備司馬遷的心境,卻想要知道屈原的心境,那么幾乎不會有所獲了。【上海市】(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0—12題(11分)陸象山少年時,常坐臨安市肆觀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來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卻來,乃買棋局一副,歸而懸之室中。臥而仰視之者兩日,忽悟曰:“此《河圖》數也。”遂往與棋工對,棋工連負二局。乃起謝曰:“某是臨安第一手棋,凡來著者,皆饒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饒得某一先,天下無敵手矣。”象山笑而去。【注】①陸象山,南宋哲學家。②肆:店鋪。③河圖:介紹占卜等內容的書。④某:我。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常坐臨安市肆觀棋。11.對陸象山棋藝進步的原因,理解錯誤的兩項是:()(4分)A.常找高手過招B.觀摩他人下棋C.善于知識遷移D.善于思考領悟E.堅信天下無敵12.結尾“象山笑而去”,請寫出“笑”的含義。(4分)【答案】10.(他)常常坐在臨安的店鋪中看(人家)下棋。11.AE12.棋局勝利的喜悅、得到夸獎的高興、悟出下棋方法的愉悅【參考譯文】陸象山少年的時候,常常坐在臨安的市井中看人家下棋,這樣連續過了好幾天。下棋的棋工對他說:“官人每天來看,一定是高手,愿意向你求教一局。”象山說:“無所謂。”約定三天后來,他買來一副棋局,回到家后懸掛在房間里。躺下來仰視著它2天,忽然醒悟說:“這是《河圖》數(河圖:這個詞比較復雜,就不具體翻譯了)。”于是前往與棋工對弈,棋工連輸二局。于是起身辭謝說:“我是臨安下棋第一高手,凡是來和我下棋的,我都先饒對方一子,今天與官人的棋局,反而是我被饒一子,官人(指象山)天下無敵了。”象山笑著走了。【四川省成都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題。(12分)揚江陵府曲江樓記【宋】朱熹廣漢張侯敬夫守荊州之明年,歲豐人和,幕府無事。常病其學門之外即阻高墉。乃鑿門通道,以臨白河,且為樓觀以表其上。敬夫一日與客往而登焉,則大江重湖,縈紆渺彌;而西陵諸山,空濛晻①靄,又皆隱見出沒于云空煙水之外。敬夫于是顧而嘆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謂江陵郡城南樓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臨賦詠,蓋皆翛然③有出塵之想。至其傷時感事,則其心未嘗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終不行也。悲夫!”乃書其扁曰“曲江之樓”,而以書來屬予記之。予讀敬夫之書,而知茲樓之勝。思得一與敬夫相從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覽觀形制,然后舉酒相屬,以詠張公之詩,而想見其人于千載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張公遠矣,而讀其書者,未嘗不為之掩卷太息也。是則是非邪正之實,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樓者,于此亦可以反諸身,而自得之矣。予于此樓,既未得往寓目焉。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范公之書《岳陽》。獨次第敬夫本語,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覽觀焉。(選自《朱熹詩文選譯》,有刪改)【注釋】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張九齡,唐玄宗開元年間任宰相,后為李林甫所譖,貶為荊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樓詩》。③翛(xiāo)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常病其學門之外即阻高墉病:擔心,憂慮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終不行也行:實行,推行C.而以書來屬予記之屬:通“囑”,囑咐D.于此亦可以反諸身反:反對,違背4.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⑴予讀敬夫之書,而知茲樓之勝。譯文:⑵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范公之書《岳陽》。譯文:5.作者借為曲江樓作記,撫今追昔,抒寫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請概括作答。(4分)答:【答案】3.D,反:類推,反顧(2分)【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言實詞的把握。判斷文言實詞,除了需要日常積累之外,還需要結合文章前后文來判定。本題答案選擇D項。此句翻譯為:在這也可以反顧自身。4.⑴我看了敬夫來信,得知此樓的佳處。(3分)【解析】這道題重點考查的學生翻譯能力,并不是很難的翻譯題。句式比較簡單,學生容易忽略上下文,將“書”錯譯。“書”從上下文可以知道是“書信”的意思。另外,句中還有兩個“之”字的含義是相同的,都是結構助詞“的”。“勝”在此處是“佳處”的含義。“予”是“我”的意思。這些實詞和虛詞都是較為常見的。⑵無法像范公寫《岳陽樓記》那樣,描寫群山眾流、風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變化。(3分)【解析】這道題相較于上一道題有些難度。這句話是倒裝句的一種——定語后置句。因此在翻譯時,需要將后面的內容提前到前面來翻譯。這是這道題重要的得分點。“無以”固定用法,翻譯為“沒有……可以用來”。5.⑴朱熹讀了張敬夫來信,得知登臨曲江樓能夠看到許多佳景,于是渴望與敬夫同游,在樓上縱覽江山,飲酒詠詩。⑵朱熹因為張敬夫提到了張九齡的經歷,想到了讀過他書的人都會對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樓的人,都能夠從登臨眺望中得到感悟、收獲。(兩點,1點2分)【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答案都出現在本文第二段。即使不能快速讀懂全文,也可以根據上下文意來推敲出來。另外,本題共4分,根據文章的內容,可以確定為答案應該是兩點。【參考譯文】廣漢人張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豐登,百姓安樂,衙門清閑。只是常常為學校門外擋著高墻,不能排除滯塞之物、迎納清曠之氣,而感到不快。于是在它的南面,開門筑路,直達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樓臺。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樓臺登覽,只見浩瀚的江水、相連的湖泊,迂回曲折,曠遠深滿,江水奔流。西陵峽的群山,煙嵐迷蒙,云氣昏晦,在蒼茫的水天之外,隱約顯現。于是敬夫環顧四周,慨嘆道:“這不就是曲江公所說的江陵郡城南樓嗎?過去張公離開宰相之位,被貶官到這里,在平時閑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詩,總是飄飄然有超脫塵世的念頭。至于他感傷時事,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張最終不能實現。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題寫“曲江之樓”四字,并來信囑咐我為曲江樓作記。我看了敬夫來信,得知此樓的佳處。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覽,眺望江山,觀看地形,考察它們所以如此的原因,然后相互勸酒,吟詠張公的詩篇,遙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風采,差不多才能滿足平素的心愿。張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讀他書的人,無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書本,深深地嘆息。這是因為辨別是非邪正,天理本應如此,故人們不能無動于衷。登上這樓的人,在這也可以反顧自身,而有所感悟了。對于此樓,我既然未能前往觀賞,無法像范公寫《岳陽樓記》那樣,描寫群山眾流、風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變化,唯有逐一陳述敬夫的原話,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觀看。【四川省樂山市】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題。(9分,每小題3分)魏文侯軼事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將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選自《資治通鑒》)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命駕將適野(前往)B.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知道,明白)C.乃往,身自罷之(罷免)D.文侯怒,任座趨出(快走)7.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韓借師于魏以伐趙魏由是始大于三晉B.克之,以封其子擊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文侯應之亦然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8.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文侯是個誠實守信的人,為了不違狩獵之約,棄宴親自前往。B.魏文侯堅持外交原則,曾惹怒了實力不弱的韓、趙兩國。C.針對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當做法,任座敢于仗義執言,體現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D.魏文侯一會兒“怒”,一會兒“悅”,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說,任座定會小命難保。9.翻譯下列句子。(6分,每小題3分)①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上文《魏文侯軼事》)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答案】6.C(3分);7.C(3分);8.D(3分);9.①剛才(先前)任座的言辭正直(直率),我因此才知道這一點(我因此才知道)。(關鍵詞:向、直、是以,語句不通酌情扣分)②皇宮中和朝廷里,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揚善懲惡),標準不應該不同(標準不應該有差異)。(關鍵詞:俱、臧否、宜,語句不通酌情扣分)(6分,每題3分)【參考譯文】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飲酒,興致正高時,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馬上備車前往近郊。左右侍從勸說:“飲酒正在興頭,天又下雨,國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與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約好打獵,飲酒雖樂,但怎能失約呢?”于是起身前往,親自告訴對方,因下雨,取消打獵的事。韓國向魏國借兵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和趙國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應你。”趙國又向魏國借兵攻擊韓國,魏文侯同樣拒絕。韓、趙兩國使者皆憤然辭去。事后,兩國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開始向魏國朝貢。自此,魏國開始強大,其他諸侯國不能跟它爭鋒。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國,攻克后,封給兒子魏擊。文侯問群臣:“我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國君。”只有任座說:“國君攻克中山,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分給兒子,怎么能稱得上仁德呢?”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辭。文侯再問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國君是仁德的君主啊!”文侯再問:“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聽說只有國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剛才任座言辭正直,我才得以知道。”文侯大悅,派翟璜速召回任座,親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賓。

【四川省眉山市】七、課外文言文閱讀(6分)孔子出行,聞有哭聲甚悲。子曰:“驅①之驅之,前有賢者。”至,則皋魚②也。被褐擁鐮,哭于路旁。孔子辟車③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學,周游天下,以歿④吾親,失之一也。高尚⑤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無成,失之二也。與友厚而中絕之,失之三矣。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⑥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⑦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識之,足以誡矣!”于是門人辭歸養親者十有三人。(選自《韓詩外傳》)【注釋】①驅:快步走。②皋(gāo)魚:人名,春秋時期人。③辟車:下車。④歿:死亡⑤高尚:清高。⑥年:歲月。⑦辭:離世。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22.從“周游天下,以歿吾親”和“門人辭歸養親”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2分)【答案】21.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采分點:兩個“而”:卻,1分;子:兒女,1分;前后文從字順,各1分,共4分。)22.我們要好好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及時行孝,不留人生遺憾。(意近即可)【參考譯文】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得十分悲傷。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你又沒有喪事,為什么哭得如此悲傷?”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學習,周游諸侯國,雙親已死了,這是過失之一。我的志向崇高,不去侍奉庸君,到頭來事業無成。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因為小事斷絕聯系,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允許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逝去的親人)吧。”于是,站著不動,枯槁至死。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辭行回家贍養雙親的門徒有十三人。)【四川省攀枝花市】二、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5-6小題。(共6分)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原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座如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注釋】刑:通“形”。指形成或事實。嘿:同“默”。禽:同“擒”,拘捕,捕捉。5.選出與本文“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3分)A.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B.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記》)D.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6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3分)A.鞅少好刑名之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陋室銘》)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C.年雖少,有奇才,原王舉國而聽之——雖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D.汝可疾去矣,且見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7.解譯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⑴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都耳。(《記承天寺夜游》)⑵非獨賢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魚我所欲也》)⑶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答案】5.A(3分);6.B(3分);7.⑴哪一夜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人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⑵不僅僅賢能的人有這樣的思想情感,每個人都有,只是賢能的人能夠不丟掉罷了。⑶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山峰阻隔了。(每題3分)【參考譯文】商君,是衛國國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孫,他的祖先本來姓姬。公孫鞅年輕時就喜歡刑名法術之學,侍奉魏國國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賢能,還沒來得及向魏王推薦。正趕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親自去看望他,說:“你的病倘有不測,國家將怎么辦呢?”公叔座回答說:“我的中庶子公孫鞅,雖然年輕,卻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國政全部交給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聽后默默無言。當魏惠王將要離開時,公叔座屏退左右隨侍人員,說:“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走出國境。”魏王答應了他的要求就離去了。公叔座召來公孫鞅,道歉說:“剛才大王詢問能夠出任國相的人,我推薦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會同意我的建議。我當先忠于君后考慮臣的立場,因而勸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孫鞅,就該殺掉他。大王答應了我的請求。你趕快離開吧,不快走馬上就要被擒。”公孫鞅說:“大王既然不能聽您的話任用我,又怎么能聽您的話來殺我呢?”終于沒有離開魏國。惠王離開后,對隨侍人員說:“公叔座的病很嚴重,真叫人傷心啊,他想要我把國政全部交給公孫鞅掌管,難道不是糊涂了嗎?”【四川省資陽市】(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23題。(10分)推敲《劉公嘉話》云:(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尹,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2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①韓立馬良久() ②島初赴舉京師()③遂于驢上吟哦() ④遂并轡而歸()22.將下列句子譯為現代漢語。(5分)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23.這則故事給我們平時的寫作帶來了怎樣的啟示?(3分)【答案】21.①很②參加科舉考試③在④連詞,表修飾(每個0.5分)(2分)22.開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錘煉這兩個字,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煉”“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5分)23.示例:①對待寫作必須具有嚴謹的精神②文章不厭百回改③需要向他人學習借鑒(每點1分,意對即可)(3分)【參考譯文】《劉公嘉話》記載: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與賈島并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浙江省杭州市】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15分)(一)王念孫,字懷祖,高郵州人。……既罷官,日以著述自娛,著《讀書雜志》。于古義之晦,于抄寫之誤,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證,博及萬卷,其精於校讎①如此。又以邵晉涵先為《爾雅正義》,乃撰《廣雅疏證》,日三字為程,閱十年而書成,凡三十二卷。其書就古音以求古義,引伸觸類,擴充于《爾雅》、《說文》,無所不達。然聲音文字部分之嚴,一絲不亂。蓋藉②張揖之書以納諸說,而實多揖所未知,及同時惠棟、戴震所未及。(二)劉羽沖,滄州人也,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③,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禽。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說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于一村。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院,搖首嘆息:“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注】①校讎:校對。②藉:借助。③經年:一年以后。17.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A.閱十年而書成(經歷)B.其書就古音以求古義(探求)C.自謂可將十萬(帶領)D.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會合)1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A.乃撰《廣雅疏證》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B.蓋藉張揖之書以納諸說先帝不以臣卑鄙C.全隊潰覆,幾為所禽僅有“敵船”為火所焚D.州官亦好事,使試于一村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1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既罷官,日以著述自娛,著《讀書雜志》。②恒獨步庭院,搖首嘆息:“古人豈欺我哉!”20.結合王念孫、劉羽沖不同的治學態度,談談你獲得的啟示。(4分)【答案】17.D(3分,“會”是“恰逢”的意思)18.CD(4分,各2分)19.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