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壓井技術_第1頁
非常規壓井技術_第2頁
非常規壓井技術_第3頁
非常規壓井技術_第4頁
非常規壓井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節非常規壓井技術一、頂部壓井技術當井內起出鉆具、噴空、鉆具刺漏或鉆頭水眼被堵塞,鉆具無法正常循環時,最為安全有效的井控方法就是使用頂部壓井技術。其處理方法可分為兩個過程:容積法排溢流和反循環壓井。1、容積法排溢流其原理是依據井底壓力、環空靜液壓力和井口套壓之間的變化關系,控制井底壓力略大于地層壓力允許天然氣在沿井眼滑脫上升過程中適度膨脹,直至井口,再進行頂部壓井操作。在關井期間,井底壓力等于環空靜液壓力與井口套壓之和,即。為了確保整個排溢流和壓井期間的井底壓力略大于地層壓力并將其保持在一定的壓差范圍內,當氣體滑脫上升、井內液柱壓力減少時,需將井內液柱壓力的減少值加在井口套壓上,以補償井底壓力,平衡地層壓力。環空靜液壓力的減小值為:Pm=0.0098pm(AV/Va) (1-10-1)式中△Pm 環空靜液壓力的減小值,MPa;pm 環空鉆井液密度,g/cm3;V――環空鉆井液體積減小值(為了讓井內氣體膨脹而放出的鉆井液量,用計量罐計量),m3;Va環空容積系數(即每米環空容積或環空截面積),m3/m。環空靜液壓力的減小值應等于井口套壓的增加值,即:△Pm=△Pa (1-10-2)式中△Pa——井口套壓增加值,MPa。操作程序:先確定一個大于初始關井套壓的允許套壓值△Pai,再給定一個允許套壓變化值△P」,例如初始關井套壓Pa=5Mpa,允許套壓值△Pai=6Mpa,允許套壓變化值△P「=0.5Mpa。節流閥放出鉆井液當關井套壓由Pa上升至(Pai+△Pai')=(6+0.5)Mpa時,從節流閥放出鉆井液,使套壓下降至Pal,即6Mpa,關井,并將放出的鉆井液體積△V1換算成環空靜液壓力的減小值,即得套壓增加值:△Pa1=△Pm1=0.0098pm(△V1/Va)(1-10-3)當關井套壓由上升至時,從節流閥放出鉆井液,使套壓下降至,關井;放了鉆井液體積,則套壓增加值為:△Pa2=APm2=0.0098pm(AV2/Va)(1-10-4)當關井套壓由上升至時,從節流閥放出鉆井液,使套壓下降至,關井;放出鉆井液體積,則套壓增加值為:△Pa3=APm3=0.0098pm(AV3/Va)(1-10-5)按上述方法使氣體上升膨脹,排放鉆井液,使套壓增加一定值以維持井底壓力與地層壓力的平衡,直至氣柱到達井口。此時不能放氣泄壓,以免井底失去平衡再次溢流。維持套壓值是平衡地層壓力的關鍵。2、置換壓井法當井眼天然氣上升至井口時,常采取反循環頂啊壓井法來置換井口氣體,進行壓井。其原理是從井口間斷泵入大密度壓井液置換出井口天然氣全部排除干凈。Pak=△Pk=0。0098pkX(AVk/Va) (1-10-6)式中△Pak-一環空套壓減小值,MPa;Pk-—環空壓井液靜液壓力的增加值,MPa;pk環空壓井液密度,g/cm3;Vk——環空壓井液體積增加值,m3;Va 環空容積系數(即每米環空容積或環空截面積),m3/m。操作程序:通過地面反循環壓井管線向井口泵入一定量的大密度的壓井液,使套壓上升一允許值(方法同前或以最大套壓值為準)。當壓井液因重力的作用下沉后,通過節流閥緩慢放氣,使套壓下降至一定值(即泵入的壓井液靜液壓力的增加值)后關閉節流閥。重復上述步驟直至井內全部充滿鉆井液。二、關井起下鉆發生溢流關井時,井內有壓力(即關井后井口壓力)的情況下,將個具下入井內或下到井底,或為了井內鉆具、測量工具及儀器的安全,將管具或鉆具從井內起出的操作技術統稱關井起下鉆。根據是否需要額外的輔助加壓設備,可將其分為非加壓關井起下鉆技術和加壓強行關井起下鉆技術。非加壓關井起下鉆就是在溢流或井噴關井后,當井口回壓較小而井內剩有較長的鉆具時,無需外力支持,只靠鉆具自身重量就能實現關井起下鉆具的操作技術。它通常被簡稱為關井起下鉆。該方法較為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其它的輔助設備;而加壓強行關井起下鉆則在在溢流或井噴關井后,由于井內憋壓過大(即關井后井口回壓過大),作用于鉆具底部或鉆具接箍截面上的頂力大,當其大于或等于鉆具的有效重力時,無法實現上述常規關井起下鉆操作,只能在外力的幫助下實現將鉆具強行下入井內或從井內強行起出的操作技術。它通常被簡稱為強行起下鉆技術。1、關井下鉆原理實現關井起下鉆作業既可以通過環形防噴器,也可以通過兩個閘板防噴器進行。是采用環形防噴器,還是采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進行關井起下鉆作業,在此之前必須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鉆柱的有效重量是否允許不加壓關井起下鉆作業,二是如果允許關井起下鉆,是通過環形防噴器還是通過兩個閘板防噴器。這就要先進行受力分析和相關計算。只有有效的鉆具重量大于井內的上頂力時,才能靠其自重進行關井下鉆作業,將鉆具下入井內,直至井底。為了成功與安全地實現關井下鉆作業,既要考慮關井條件下鉆具重力的平衡因素,又要考慮壓井作業時間、安全、人力和設備等諸多因素。其優選順序方案見圖1—10—1。計算鉆具有效重量為:W=1X10-3ug£GiLi (1-10-7)式中W 鉆具有效重量,kN;u 浮力系數;G――鉆具的每米質量(鉆具線密度),kg/m;L——鉆具的長度,m。各種關井下鉆時的鉆具受力分析如圖1—10—2和圖1—10—3所示。通過建模分析得知:井內壓力作用在鉆具橫截面上,從而產生使鉆具上竄的上頂力,即:F=AXPa=n/4X10-3PaD2(1-10-8)式中F——鉆具上頂力,kN;A――井內鉆具接頭或本體截面積,m2;Pa――井眼內壓力,Mpa;D 鉆具鉆徑,mm。注:①當選用一個環形防噴器封井下鉆時,為鉆具接頭或接箍的鉆徑;當選用兩個閘板防噴器封井下鉆時,為鉆具本體外徑。從上式中得知:在同樣的井眼和鉆具條件下,由于鉆具受力部位不同,的大小就不一樣。所以,選用環形防噴器進行封井下鉆進生產的上頂力(下鉆時必須克服的阻力)比選用兩個閘弧防噴器封井下鉆的上頂力大。因此,在相同的井口壓力和有效鉆具生理的情況下,選用兩個閘板防噴器封井下鉆比選用環形防噴器下鉆更有可能或更容易實現關井下鉆。在關井下鉆期間,鉆具與防噴器膠芯或閘板芯子之間的磨擦阻力可能是相當大的。其大小取決于鉆具的外徑、粗糙度、密封元件的條件、液控油壓、井內壓力及鉆具下行,因此,必須將重量大于鉆具上頂力時,磨擦阻力將阻止鉆具下行,因此,必須將磨擦阻力加到鉆具上頂力上。只有鉆具有效重量足夠大時,才能實現關井下鉆。即:W沱F+f (1-10-9)式中W――鉆具的有效重量,;f――封井起下鉆時鉆具與防噴器膠芯或芯子之間的磨擦阻力,KN。關井下鉆時選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還是采用一個環形防噴器,除了力的問題,還有時間、效率、和井下安全的因素。而時間和效率直接影響壓井作業的成功率及井眼安全,所以,必須進行全面分析考慮,以確定最優的關井起下鉆操作方法。如果采用兩個閘板防噴器,其優點是關井下鉆時產生的上頂力(阻力)較小,只用較小的鉆具重量就可以實現關井下鉆(特別是在空井關井下鉆初期)。但缺點是要使鉆具接頭通過防噴器,必須采用較多較繁的倒換步驟,延長了排除溢流和壓井的時間,增加了井眼的不安全性。如果采用環形防噴器,優點是關井下鉆時,鉆具接通過以噴器的步驟較為簡單,占用時間較少,能及時、迅速地將鉆具下到井底。但缺點是關井下鉆時產生的上頂力(尤其是鉆具接頭過膠芯時)較大。當井內鉆具的有效重量不足以克服上頂力時,必須借助于外力,迫使鉆具通過環形防噴器膠芯下入井內。只有足夠的鉆具重量才能實現關井下鉆。所以,在剛開始關井下鉆時,由于鉆具有效重量較小,一般采用倒換兩個閘板防噴器的方法進行下鉆。當下至一定的深度,鉆具有效重量足夠大時,為了盡快將鉆具下至井底,可采用環形防噴器將鉆具下至井底。這就需要求出在將兩個閘板防噴器換成環形防噴器封井下鉆之前,需要采用兩個閘板防噴器下入多少鉆具。鉆具需要額外增加的重量為:W額=F—W (1-10-10)式中W,——需要多下的鉆具有效重量,KN;額F——鉆具上頂力,KN;W——井內鉆具有效重量,KN。可以將需要多下的鉆具長度,即:L額=W額-4-(1X10-3guG) (1-10-11)式中L――需要多下的鉆具長度,m。額也就是說,在換成環形防噴器之前需要多下長的鉆具。例:某井從3048m起鉆,起出2621m鉆桿后,發現溢流并關井。測得Pa=7Mpa。井內鉆鋌外徑165mm,內徑63.5mm,長度122m,線密度為143kg/m;鉆桿外徑為114mm,線密度24.7kg/m,接頭外徑156mm;鉆井液密度為1.56kg/cm3,磨擦力取90kN。問:①使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還是采用環形防噴器進行封井下鉆?②如果使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進行封下鉆,在換成環形防噴器之前,應下入多少鉆具?例:浮力系數u=(ps—pm)/ps=(7.854—1.56)/7.854=0.801井內現有鉆鋌,鉆桿,鉆具有效重量為:W=Wdp1+Wdp2=1X10-3X9.8X305X24.7X0.801+1X10-3X9.8X122X143X0.801=196.085(kN)封井下鉆時需要克服的阻力(鉆具上頂力與磨擦阻力之和)為:當作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進行封井下鉆時:F+f=0.785X10-3PaD2+f=0.785X10-3X7X1142+90=161.41(kN)當采用環形防噴器進行封下鉆時:F+f=0.785X10-3PaD2接頭+f=0.785X10-3X7X1562+90=223.726(kN)由以上計算可知,196.085kN的鉆柱有效重量大于使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進行關井下鉆時的井內阻力161.41kN,所以,使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進行關井下鉆是可行的。但是,作用在接頭上的井內阻力223.726kN大于鉆柱有效重量196.085kN,所以無法采用環形防噴器進行下鉆。在換成環形防噴器之前應關井下入的鉆具有效重量為:W額=223.726-196.085=27.641(kN)在換成環形防噴器之前,應使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關井下入的鉆桿長度:L額=可額/(1X10-3guG)=27.641/(1X10-3X9.8X0.801X24.7)=142.56(m)若是根據井內壓力決定采用環形防噴器關井下鉆,則要考慮井內壓力越高,所需液控油壓也越大,鉆具與防噴器膠芯或芯子之間的磨擦阻力就越大,環形防噴器膠芯的密封膠磨損就越嚴重。考慮可以使用的液控關閉油壓為。雖然試驗表明和的環形防噴器膠芯足以承受,但為了提高關井下鉆過程中鉆桿接頭過膠芯的次數,避免其過早損壞,通常在鉆桿過膠芯的過程中,液控油壓值的選取應按廠家推薦的最低曲線值來密封井口,如圖1—10—4所示。當使用兩個閘板防噴器進行關井下鉆時,鉆井四通下面的防噴器的重要作用就是使鉆桿接頭方便順利地通過上防噴器時能關住井口,并允許接頭下行足夠距離(兩個防噴器之間應有足夠的距離,以便容納鉆柱接頭)。從轉盤面到每一個防噴器的距離必須清楚,并畫圖表示(如圖1—10—5所示),以便隨時確定鉆桿接頭的準確位置,確保鉆具接頭正好坐入兩個閘板防噴器芯子之間,以免閘板防噴器芯子誤卡在鉆具接頭上,損壞閘板芯子,從而造成井口失控。在關井下鉆期間,每次打開上防噴器之前應將兩防噴器之間的壓力泄掉,每次打開下防噴器之前應給兩防噴器之間充壓至井口壓力。其目的之一是使防噴器閘板上下的壓力達到平衡,保護閘板密封在打開的過程中不被過大的壓力差損壞掉;其二是在整個關井下鉆不使井口壓力和井底壓力減少,能更快建立或維持井眼與地層之間的壓力平衡,減少或杜絕溢流。泄壓操作可從節流管匯處利用打開節流閥的方式實現,充壓操作可通過高壓泵來提供這個壓力。2、關井下鉆的操作程序⑴關井下鉆的準備防噴器組的兩個閘板之間必須有足夠的高度,以便容納鉆柱接頭。鉆井四通要安裝在兩個曾板防噴器之間,歸好不用底部的防噴器閘板就可關井起下鉆。鉆井液補充罐不能離井口太近,以防天然氣釋放出來,造成事故。井口上應安裝有試壓合格的壓井管線、節流管線及齊全的閥件(為了精確控制,最好配有手動節流閥)、以便在兩個防噴器之間泵送壓井液。鉆臺上應配備足夠數量和種類齊全的、試壓合格的鉆具內防噴器工具,如:鉆具安全閥、鉆具止回閥、投入式止回閥等,以便下鉆時控制鉆具內噴。在下鉆之前,應將入井鉆具及接頭的數據預查出,并做好記錄,在便壓井時查用,如:鉆具接頭的長度、外徑、鉆具長度、每米鉆具內容積和排替量、每米環空容積(包括裸眼段、套管段)。應畫出井口防噴器頂面的距離、每個防噴器之間的距離以及其它可能的數據資料。⑵采用環形防噴器進行關井起下鉆作業的程序在進行關井起下鉆作業之前,防噴器控制系統的儲能器內必須按標準儲備有足夠壓力和足夠數量的液控油。在油泵失效的情況下,領靠儲能器儲存的能量就能關閉或打開防噴器。當鉆桿接頭通過已關閉的防噴器密封膠芯時,環形防噴器應能根據預先調整設置的參數自動調整其膠芯密封壓力,從10.5Mpa降至關井下鉆所需的油壓。在下鉆過程中,用很短的時間,引導鉆桿接頭進入防噴器以后,調節減壓調壓閥,將壓力調節最佳的關閉壓力。當鉆桿接頭進入環形防噴器時,驅動防噴器活塞向下運動,以便使密封元件適應較大尺寸的鉆桿接頭。這個動作將增加防噴器關閉系統腔體內的油壓。假如這個增加的壓力,沒有被及時釋放掉,那么密封元件可能很快損壞。一旦將減壓調壓閥的壓力調到所需的壓力后,就應力圖保持這一壓力。下入鉆具要慢,并在鉆桿的表面上涂上潤滑液或潤滑油以減少防噴器密封膠芯的磨損。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從轉盤面到環形防噴器頂部的距離,這樣才能使鉆具接頭易于進入密封膠芯中。如果井內壓力較高,在鉆桿接頭通過環形防噴器時,允許在鉆具與密封膠芯之間有少量的滲漏。⑶采用雙閘板防噴器進行關井起下鉆作業的程序利用雙閘板防噴器進行關井起下鉆作業時,需要考慮的步驟較多。下鉆使用的兩個閘板防噴器之間必須有足夠的高度,以容納下入的鉆具接頭。通常利用上閘板防噴器和鉆井四通下面的閘板防噴器實現下鉆作業。注意必須清楚從轉盤面到每一個防噴器的距離,以便隨時確定鉆桿接頭的位置高度。在關井下鉆期間,所用的兩個防噴器之間必須間斷地增壓或泄壓。增壓的目的是使下防噴器,這一程序是必要的。假如它不平衡,在打開下防噴器時,井內液體就會在閘板芯子之間高速流過,從而導致閘板前緣的密封被刺壞。泄壓壓力降為零,使上防噴器閘板上下的壓力達到平衡,以便安全順利地打開上防噴器,以防過早損壞,延長其使用壽命。在已關井的情況下利用雙閘板防噴器進行封井起下鉆的具體程序如下:閘板防噴器采用低關閉油壓,即0.7?3.5Mpa,這個壓力取決于井壓,以延長防噴器芯子的壽命。下放鉆具直到接頭上防噴器閘板以上時,應在桿上劃上記號。下放鉆具的同時應定時泄壓。調節減壓閥,增大關閉系統的關閉油壓,直至達到時10.5Mpa,關閉下防噴器。操作節流閥,釋放兩個防噴器之間的壓力為零。打開上防噴器。調節減壓調壓閥,降低關閉壓力直到密封壓力。下放鉆具使鉆具接下至兩防噴器之間。調節減壓調壓閥,提高關閉壓力到。關閉上防噴器,并在兩個防噴器之間增壓,直至井壓。打開下防噴器。調節減壓閥調壓閥,降低上防噴器的關閉壓力直到密封壓力。下放直至下一個接頭到開始的位置。觀察并比較井內壓力值。⑷加壓強行下鉆假如井內壓力作用在鉆具斷面上的力大于鉆具的有效重量,就需要在鉆具上施加外力,使其強行通過防噴器。目前有兩種類型的不壓井加壓強行下鉆裝置,能提供足夠的下鉆力,以滿足需要。它們分別是:機械加壓裝置和液壓加壓裝置。機械加壓裝置所需要的設備較為簡單,其原理是利用現有的鉆機,用一套滑輪系統和纜索與鉆機上的游動滑車和鉆臺相連接。當游車滑車向上提起時,游動卡瓦用于游動卡瓦打開時阻止鉆具向是移動。鋼絲繩通過游動滑車的中心潤滑輪(或大鉤)并固定于游動卡瓦的手柄中。當滑車上提的時候,鋼絲繩用來傳遞一平衡向下的壓力給游動卡瓦,并且通過施加相等的下壓力來消除管子彎曲的趨勢。當游動滑車下放的時候,游動卡瓦打開,平衡重錘自動使游動卡瓦升高到鉆具上新的位置。標準的自動液壓加壓裝置本身設備齊全,不需要井場上的鉆機,其使用方便、簡單、可靠。典型的液壓加壓裝置可產生幾百幾千牛的下鉆力,所下鉆具的直徑范圍為89?127mm。三、硬頂法硬頂法壓井技術是扣裝井口之后常用的。在有些情況下硬頂法是使井得到控制最便捷的方法。由于井下損壞而不能使用常規法進行循環,必須使用硬頂法。但事先應特別小心,以保證硬頂壓井引起的壓力不會進一步損害井眼。在扣裝井口之后,在開始三頂壓井之前,井眼狀況要么處于分流狀態要么處于關井狀態。如果處于關井狀態,井口壓力通常處在最高值。泵送壓力必須高于該值以迫使流體泵入井中。這會給井眼,裸眼井段和井口作用更大的應力。扣裝作業之后的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將正噴的或分流的井轉變為靜壓力控制之下。假定井下條件、井中的鉆具和地面設備能承受關井壓力和硬頂壓井所施加的額外壓力,則可以關井關以適當速度泵入壓井密度的鉆井液將井壓住。圖10-5比較了關井后壓井的作業(曲線A)和關井后采用硬頂法壓井的作業(曲線B)。每一種情形都須根據具體情況仔細地判斷。在考慮硬頂法的多數情況下,如果在壓力恢復升高前進行硬頂壓井的話,所產生的地面壓力都較小,這決定于以下因素:⑴井眼的幾何形狀(鉆具的外徑、內徑,井徑,井斜等);⑵壓力恢復的速度(井的噴量);⑶噴流的性質(壓縮發,濕度,密度等);⑷向井內泵送的速度;⑸泵送鉆井液的密度和流變性。這些因素本質上很復雜,本身不能一般化,經驗化,因此,推薦使用計算機輔助技術來指導硬頂作業。這對每一口井進行仔細而徹底的分析。如果所選定的方法是關井后馬上泵入壓井液,則必須確定一最優排量。在大多數噴后情況下,井下狀況一般不清楚或不能確定套管或井口是否損壞。在將井壓住之前說不清因噴流或發熱而損壞的問題。這會使井隊難以對壓井作業作出決策,因為一定要避免進一步的損壞。在某些稀有的情況下,蓋帽之后的壓井作業可能全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因此,當正噴井或分流井壓井時須格外地小心和仔細研究。然而,許多井都要用硬頂法進行了成功的壓井。壓井作業時注意小地面泵送壓力。這樣也減小了井下壓力,因為地面壓力是井下壓力的一面鏡子。試想井眼正分流而選用硬頂法壓井,必須對壓井方法、壓井速度、鉆井液密度和流變性進行仔細計算和正對比研究,建議使用計算機輔助技術。WILD井控制公司開發了一軟件用來輔助硬頂法壓井的設計。該軟件名為BULLHEAD。該程序只限于用在氣井或高產油比的油井上。要用此軟件計算,需輸入下列數據:⑴井眼幾何形狀(圖示10—6)⑵初始井口壓力(在開始作業之前的噴流井口壓力和壓力的增加);⑶油氣層參數(壓縮性,Z,溫度,壓力恢復速度,油氣層壓力等);⑷試漏壓力;⑸要泵入的前置重鉆井液(體積,密度和粘度);⑹壓井鉆井液(密度和粘度);⑺管子效率百分數(用范氏磨擦公式,新而干凈的管子0.90?0.95,帶銹和污垢的舊管子,0.80?0.85;⑻計算中要用的最大和最小壓井排量。計算中考慮了氣體的壓縮性,壓井液密度增量和泵送液體的磨擦損耗。這些參數表示在圖10—7中。其關系式如下:Pc=(P2+Pfl)+△Pm+APpil—Pm—Ppil式中Pc——井口套壓;P2――液柱壓縮造成的氣柱壓力;Pfl――地層液體涌向井眼而造成氣柱壓力的增加;APm 流體運動所造成的磨擦損失;APpil――通常泵在前面的重漿的磨擦損失;Pm――泵入液體長度所產生的壓頭;Ppil通常泵在前面的重漿的壓力增量;以很低的速度泵送壓井所取得的效果幾乎與使井壓力增到最大值再以低排量壓井的效果一樣。這會引起最大的井口壓力。因此有理由府為高排量壓井控制正噴的井有更好的機會。但是如果所用排量很高,磨擦力就會起作用并在地面上反映出來。因此,考慮到上述的所有因素后,存在一個產生最小地面泵壓的最佳排量。例3表示怎樣使用計算機確定最佳壓井排量。例3硬頂法壓井實例。已知下列數據,試確定最優排量和硬頂法壓井步驟(如圖10—8)。輸入數據:上部管柱深度2286m下部管柱深度2499.36mm初始壓力1.034Mpa 壓力增加速度3.792Mpa/min靜態井底壓力22.754Mpa壓縮系數100%前置重漿密度2.16g/cm3 重漿粘度0.014Pa?s重漿體積7.949m3壓井鹽水密度1.08g/cm3壓井鹽水粘度0.001Pa?s 管子系數95%最小排量3.18m3/min 最大排量19.08m3/min計算的數據:上部管柱當量內徑219.2mm下部管柱當量內徑215.9mm前置重漿靜壓頭21.174kPa/m鹽水壓頭10.587kPa/m上部管柱容積0.0377m3/m 上部管柱容積0.0366m3/m上部管柱體積86270m3 上部管柱體積7811m3總體積 94.081m3圖10—8表示不同泵排量的壓井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泵入排量為15.140m3/min,能將井口壓力保持在3.448Mpa以下。這看起來可能太過,但泵入通過的只有地面管線,要克服的壓力很小,因此對功率的要求不高。如果井口壓力限選為6.895Mpa,泵速要求可降到13.5114m3/min。這會在大大地增加要求的功率。四、鉆具離開井底壓井盡管起鉆前要求井隊檢查井眼是否處于靜態并處于控制之下,但正常起下鉆過程中仍可能有大量的井涌發生。當鉆到壓力增加的地層(不是大超壓)時會發生問題。此時的孔隙壓力處在靜態鉆井液密度之間。停止循環時,當量循環密度的影響將消失。然后上提方鉆桿井眼會有抽吸壓力,其作用可能會達到在鉆頭下方抽吸某些地層流體。在現有的近平衡狀態下,地層涌入物會跟著鉆頭上行。當鉆桿起出井眼一半時,氣體開始巨大的膨脹并繼續上升膨脹,迫使更多的鉆井液排出井眼,這更進一步降低了靜液壓頭。如果不快速采取措施,便會發生井噴。在井眼到達這一階段并關井之前,必須把握這過程。考慮這樣一種情形,即鉆井液密度接近套管鞋處地層的破裂梯度(或其他弱裸眼地層),當下鉆時司鉆瞬間分散了注意力使鉆柱快速下沖,鉆柱的快速下落造成很大的激動壓力,結果招致超過弱地層的破裂梯度,而造成鉆井液嚴重漏失。鉆井液液面下落而不能測出,從而造成液柱壓力損失。壓力下降直到等于油藏壓力。油藏可能在漏層上方,但多在漏層下方,漏失繼續到漏層,那么油氣層的流體就會進入井眼環空、膨脹,很快環空鉆井液面就會到達地面,形成溢流。向井內注鉆井液,因量大而無法實現。此后很快便失去了控制。另一個非常規情況是在井涌之前或控制井涌時已卸開了鉆具。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起下鉆時。根據井控情況的一份油田現場調查,大部分井涌發生在正常壓力范圍內早班起鉆的過程中。每一個公司都有詳細的控制起下鉆井涌的步驟,應按這些步驟進行。然而,下列準則應予以遵守:⑴千萬不要試圖超越井涌;⑵如果已察覺井正在噴涌,要毫不遲疑地關井。井控的經驗表明應迅速采取措施,而不是象某些作業者建議的那樣對井涌先進行評估。盡快地發現井涌是控制井涌的關鍵。沒有任何情況允許井眼繼續噴涌,除非可采取措施分流。要準確地確定起下鉆時井眼應排出和灌入的鉆井液量(鉆桿鋼的體積,如果堵了水眼則加上鉆桿容積)。如果起鉆時從不噴鉆井液到噴鉆井液,應確定出原因。如果起鉆仍噴,那么可能是井涌。如果觀察到任何這種情況,應引起格外注意,停止起鉆。坐上卡瓦,使鉆桿接頭高于鉆盤面。然后接上并上緊對扣閥將它關上,保證井內充滿鉆井液,盡快地關井。這里不提倡軟關井。如果要關井的話,應盡快地關上,毫無疑問,這是唯一明智的方法。關井后,可通過節流閥將井涌分流回灌漿罐。檢測并記錄噴流量得到初始流量。分流一段時間以后,最大480-800L,應把井關上。如果井已強烈噴涌,不應再考慮回流。如果井況要求,不允許井涌鉆井,建議的關井方法是打開手控節流閥將溢流相引入鉆井液氣體分離器;關掉成萬能防噴器或閘板防噴器,然后關節流閥而關井。觀察壓力增加,保證不超過最大允許壓力,直到壓力穩定為止。每幾分鐘讀出并記錄一次壓力。此時決定是在此點壓井,還是強行下鉆到井底然后壓井。注意:如果嘗試軟關井或低節流壓力法,一定確定隊伍能勝任這項工作。這需要進行仔細的計劃和專門的培訓。常規的井控培訓不培訓鉆井人員低節流壓力法和體積控制法作業。在該點壓井:如果決定在該點壓井,所需的鉆井液密度比鉆頭下到井底時所需密度大,也比鉆開地層所用的鉆井液密度大。其優點是當此高度壓井鉆井液循環到鉆柱周圍時可把井打開。缺點是井眼盡管此時處于平衡狀態,而井涌仍會向上遷移(盡管其上部有超壓井密度鉆井液)。井隊必須準備將氣體循環出井或實施體積法壓井。井是穩定的,則可以下鉆(不必是強下)。但不要下得過深,否則,增加的鉆井液密度會增加套管鞋處的靜液壓頭而引起地層破裂,增加地下井噴的可能性。一般的方法是在首先注意到噴流時先用超壓井密度鉆井液將井壓住。然后使用正常的通過鉆桿泵送鉆井液的方法壓井。把井打開,下入一短而經過計算知道套管鞋處地層不會破裂的距離。根據過壓井密度和下入的距離以及所需的最終鉆井液密度時井眼開始噴涌,再增加一點密度看井眼是否穩定下來。如果返出有氣侵,應關上防噴器,并使返出物通過鉆井液氣體分離器。再下入一段并降低鉆井液密度。繼續這一過程,直到鉆柱下到井底,鉆井液密度降到原原鉆井液密度為止。循環鉆井液,至井眼穩定;然后起鉆到套管鞋處。在此處循環看鉆井液密度是否足以克服抽吸壓力,然后恢復到正常的鉆井作業。強行下到井底然后壓井:如果看到氣體上升(壓力增加),方法有二:一是強行下鉆,二是用體積法控制。體積法需用幾天時間,大大增加了卡鉆的可能性。如果要進行強行下鉆的話,要強下到鉆頭位于氣泡下方或到底為止。如果鉆桿已強下到井底,可以使用以前鉆該地層的鉆井液密度或稍重點的鉆井液進行循環。是否要強行下鉆決定于井隊和鉆機的準備情況。通常氣體以的速度上升,這具體取決于井隊和鉆井液的情況。對于稀薄的鉆井液,氣體上移的速度可達。路晚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實驗井上天然氣從井底遷移到地面時間不到兩小時。五、 低節流壓力法低節流壓力是標準的或常規的循環井控法的改型。經典的井控法假設在整個壓井過程中井底壓力保持不變或稍高于初始穩定的關井壓力。低節流壓力法與經典法不同的是它允許井底壓力降低甚至低于初始關井壓力,并可允許更多的地層流體進入井內,然后將之循環出去。在正常情況下不需使用低節流壓力法,但特殊情況要求使用這種方法。從概念上講,低節流壓力法與欠平衡鉆井相似。鉆致密的高壓氣層,用低密度鉆井液,使用旋轉頭,進行的是欠平衡鉆井。有時,油藏壓力約高達,而所用鉆井液密度僅為使用這種方法大大地降低了鉆井時間和成本。在電測、起下鉆和下套管前將井壓住。在井控情況下,當表套下得較淺而有長裸眼井段時這種方法可用得恰到好處。若套管下得較深而裸眼井段較短,則可不用低節流壓力法,但這種情形并不總是可能的。計算井涌容許系數以適應預期的井涌的大小及其密度,在井涌容許系數低于該地區可接受的風險系數時下套管,這都會使低節流壓力法無用武之地。低節流壓力法用于下列情況:⑴為了保護井隊人員;⑵為了保護鉆機和地面設備;⑶為了保護套管鞋處地層,減小地下井涌、地下井噴和氣體從套管外(套管下得深)竄出的可能性。低節流壓力法的使用與最大許可地面壓力有關。最大許可地面壓力為下列三個數值中較小的值:⑴防噴器及有關設備測試的額定工作壓力;⑵最近一層套管的設計抗崩壓力(70%的屈服值);⑶最近一層套管鞋處地層漏失壓力。第1,2條保護人員和鉆機;第3條保護套管鞋處地層。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防噴器設計得安全系數足夠,第1,2項就永遠不會接近。但在鉆大直徑淺井時地層破裂可能會成為擔心的問題,這通常要求分流技術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