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校企“雙向奔赴”“四鏈”深度融合_第1頁
山東理工大學:校企“雙向奔赴”“四鏈”深度融合_第2頁
山東理工大學:校企“雙向奔赴”“四鏈”深度融合_第3頁
山東理工大學:校企“雙向奔赴”“四鏈”深度融合_第4頁
山東理工大學:校企“雙向奔赴”“四鏈”深度融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理工大學:校企“雙向奔赴”“四鏈”深度融合今年5月,山東理工大學與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共建“醫工交叉融合創新研究院”;7月,學校與山東齊氟新材料有限公司簽約共建“齊氟氟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從年初到現在,山東理工大學和企業共建創新研究院已達9家,近5年簽約總數達到31家,駛入共建“快車道”。“學校堅持‘四個面向’,發揮學科特色和辦學優勢,積極探索產教深度融合銜接的體制機制,使教師主動融入經濟社會主戰場,不斷提升教師服務地方和行業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校長李玉霞說,“我們以校企共建平臺為突破口,圍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共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與地方企業的‘雙向奔赴’已成為校企融合發展‘新常態’”。基礎:平臺融建企業將研究院建在學校,實現“四鏈”融合,既能解決企業人才、技術需求,也能夠讓學校科研工作更加精準、更有組織、更貼近市場。校企共建研究院的特點是“融”,在雙方簽訂的共建協議中,“聯合”一詞頻繁出現——聯合開展關鍵研發,聯合開展人才培養,聯合申報高端平臺和科研項目……充分體現了雙方融合發展的熱切愿望。圍繞協議落實,校地雙方各盡所能。企業出錢、出題、出人,全程參與和監督項目執行,發揮主導作用;學校負責組織研究團隊,及時與企業溝通,發揮支撐作用。對研究院而言,研發項目是工作的基礎和核心,由院長統籌負責。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校企雙方采取了不同的路徑。在學校最早和企業共建的研究院“智能電網研究院”,院長擁有大學教師和企業家兩個身份,把握科研和生產的前進方向;淄博魯華泓錦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選派實業部總經理、泰山學者產業領軍人才擔任魯華泓錦研究院院長,協調研究相關工作;與山東山博電機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特種電機研究院”由學校教授擔任院長,公司派出研發人員到研究院工作。為確保研究院的運行更加科學有效,有的研究院還設立理事會,明確發展目標、戰略規劃等重大問題,聘請政府、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擔任理事;成立技術委員會,負責對技術發展方向、課題立項、成果鑒定等提出咨詢意見。核心:人才融匯人才是第一資源,學校一直在探索如何發揮人才在服務企業和串聯“四鏈”中的作用。2019年底,學校提出“一人雙崗”計劃,選派校內博士、教授到企業掛職“科技副總”。目前,已有700余名“科技副總”活躍在近600家企業。建在學校的企業研究院在人才融匯方面發揮了更大的深度融合效應。來自魯華泓錦公司的李輝陽自2021年起擔任研究院副院長,重點參與了高品質聚環烯烴、酸酐固化劑等項目的研發,現在已經成長為遼寧魯華泓錦公司負責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張新慧博士表示:“在實際項目中看到了與書本完全不同的世界,從中練就了有效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研究院作為聯系校企的平臺,是會聚人才的洼地,更是人才共引共用的橋梁。由學校引進高層次人才,再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服務,共引共用讓雙方各取所需、共同受益。雙贏:成果融通創新研究一小步,企業前進一大步。PDCPD材料項目是魯華泓錦研究院著力攻克并進行產業化的一項重要課題,可為飛機、高鐵等高端裝備輕量化差異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正式投產后,公司將成為規模領先、覆蓋面廣闊的PDCPD生產企業。校企聯合研發,真正實現了從實驗室到企業生產的無縫對接,實實在在提升了企業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智能電網研究院成立以來,雙方已取得53項核心技術,在國內獲得大規模應用并推廣到30余個國家,產生經濟效益20億元,合作企業山東科匯電力在2021年實現科創板上市。按照研究院共建協議,學校還為企業提供訂單式技術、管理培訓、實施員工學歷提升計劃等服務。通過集體培訓等方式,研究院為企業培養了研發所需要的一批骨干人才,成為推動企業良性發展的寶貴財富。學校從校企合作中收獲的不僅有資金支持,更有教師科研團隊專業能力的提升,以及通過實踐開展課題研究的機會,切實有效帶動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智能電網研究團隊的邊敦新博士2002年參與開關磁阻電機研究,2023年,他參與完成的大容量開關磁阻電機成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多年來,智能電網研究團隊先后承擔國家863課題1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科學自然基金項目4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以及10余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等,有效助推了學校電氣工程學科發展。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為確保雙方合作的順利開展,維護好雙方權益,學校正積極探索對校企共建的評價考核制度,讓研究院發展行穩致遠。對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實踐,學校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今年5月,在與有關部門的調研座談會上,學校提出,對應駐地急需發展的20個產業集群,學校將組建20支服務團隊,實現從服務一個企業到服務一個產業的提升。校黨委書記胡興禹說:“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我們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創新之路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將繼續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強化融合發展路徑,不斷優化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