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常見農業害鳥及其防治方法的利弊分析_第1頁
我國常見農業害鳥及其防治方法的利弊分析_第2頁
我國常見農業害鳥及其防治方法的利弊分析_第3頁
我國常見農業害鳥及其防治方法的利弊分析_第4頁
我國常見農業害鳥及其防治方法的利弊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常見農業害鳥及其防治方法的利弊分析

農業鳥類是指大量鳥類消耗的谷物種子、果樹果實和花瓣芽,嚴重損害農業生產的經濟損失。一般來說,鳥類的益害是相對的,往往因人的主要需求以及科學認識程度的不同而異。例如,鳥類捕食農林害蟲、小型嚙齒類動物以及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的作用有益于人類,但有時也會給人類經濟活動造成損失。紅翅黑鸝(Agelaiusphoeniceus)能大量捕食災害性很強的毛蟲等害蟲,但也損害玉米等農作物。在林區,灰喜鵲(Dendrocittaformosae)和紅嘴藍鵲(Urocissaerythrorhyncha)可捕食相當數量的害蟲,但在果園卻能造成嚴重的危害。鳥類的益害還隨時間、地點和具體條件不同而異。例如北京農區的麻雀(Passemontanus)主要以草籽為食,繁殖期以昆蟲育雛,其中所食昆蟲大部分為害蟲,7—10月間卻給農作物帶來很大危害。鳥害是近年來給農業生產帶來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德國的某些葡萄園由椋鳥(Sturnusvulgarisvulgaris)造成的損失可達80%,20世紀70年代的數據顯示,德國每年由此而產生的損失可達250萬美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每年因鳥害造成的損失為300萬~400萬美元。在中國,鳥害給農業帶來的損失也很大。基于這類問題,只有在定量確定各方面價值后,才能全面評定鳥類的益害。對于一定時間內給農業帶來經濟損失的鳥類,采取驅趕等辦法使農作物免遭損失即可,而不應該使用對鳥類致死性辦法。雖然近年來農業上的鳥害越來越嚴重,但是,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可供參考的數據也多是20世紀70—80年代的調查結果。所以,農業鳥害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亟待加強。本研究主要針對我國目前一些常見農業害鳥以及相應的防治方法利弊進行初步分析,以期為我國鳥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1中國古代農業鳥類危害農作物的鳥類主要有一些雁類如黑額黑雁(Brantacanadensis)、鳩鴿類、鸚鵡、鴉科、鶇類、椋鳥、擬椋鳥科、文鳥科及雀科的少部分鳥類。其中一些雜食性鳥類會危害果園和農田,一些水鳥如雁類、鶴類還會危害越冬青苗。給農業生產帶來經濟損失較大的鳥類主要有:灰椋鳥(Sturnuscineraceus):雀形目,椋鳥科,椋鳥屬。繁殖于中國北部及東北,冬季遷徙經中國南部。常見于有稀疏樹木的開闊郊野及農田。常結群活動,食物以樹種子、蟲子和葡萄、桑葚、棗等果實為主。尤其喜食葡萄,發現一片成熟的葡萄園,往往瘋狂啄食,一邊啄還一邊用爪子抓,破壞性極大,因此有“貪婪鳥”之稱。喜鵲(Picapica):雀形目,鴉科,鵲屬。此鳥在中國分布廣泛而常見。分布在平地、山丘的高樹或農地,筑巢于大樹中上層,以各種樹枝為巢材,巢大而醒目。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蝗蟲、螻蛄、地老虎、金龜甲、蛾類幼蟲以及蛙類等小型動物,也吃瓜果、谷物等植物種子。主要危害是啄食葡萄、櫻桃等。灰樹鵲(Dendrocittaformosae):雀形目,鴉科,樹鵲屬。常見且廣泛分布于中國華東及東北。性吵嚷,結群棲于開闊松林及闊葉林、公園甚至城鎮。雜食性鳥類,在樹上、地面及樹干上取食,食物為果實、昆蟲及動物尸體,主要啄食葡萄粒和櫻桃等,早晨和黃昏活動。大山雀(Parusmajor):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屬。分布于古北界、印度、中國、日本、東南亞至大巽他群島。常見于開闊林地及林園。食物以昆蟲、植物性材料為主,啄食各種水果。麻雀:雀形目,麻雀科,麻雀屬。常見于中國各地,高可至中等海拔區。在北方,3—4月開始繁殖,每年至少繁殖2窩,在南方,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雛鳥。雜食性,主要以谷物、葡萄等果實為食,當谷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吃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并以昆蟲育雛。烏鴉:雀形目,鴉科,鴉屬。為中國除西北部外大部地區的常見留鳥。成對生活,喜棲于村莊周圍。雜食性,吃谷物、漿果、昆蟲、腐肉及其他鳥類的蛋。鹀類:雀形目,燕雀科。雪鹀(Plectrophenaxnivalis)在春季對桑葚危害很大,啄食熟果,并在啄食活動時,使大量的熟果落在地上,明顯影響桑葚產量。對水果造成危害的鳥類主要是喜鵲、灰喜鵲、紅嘴藍鵲(Urocissaerythrorhyncha)、白頭鵯(Pycnonotussinensis)等,其次是麻雀、烏鴉、灰椋鳥、大山雀、雉雞(Phasianuscolchicus)、斑鳩、黃胸鹀(Emberizaaureola)等。北方春季受害最嚴重的是櫻桃,危害櫻桃的鳥類主要是灰喜鵲(Cyanopicacyana)和喜鵲,其次是桑葚,危害桑葚的鳥類以雪鹀為主;秋季受危害較重的是葡萄,其次是梨和蘋果,啄食梨和蘋果的鳥類主要是鴉科鳥類如喜鵲、灰喜鵲、紅嘴藍鵲等。南方受鳥害的水果主要是枇杷、獼猴桃、楊梅、楊桃等。據葛根等研究發現,獼猴桃是芽和果2次受鳥害樹種之一,其中白頭鵯是危害獼猴桃芽的主要鳥類。受危害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谷子、水稻、高粱、大麥及油料作物如向日葵、油棕果等。危害農作物種子的鳥類主要有麻雀、山雀、鹀類、野鴨、野鴿、斑鳩、白頭鵯和栗耳短腳白頭鵯等;危害作物苗期的鳥類主要是雁類、鸛類、鶴類等水鳥類,如斑頭雁(Anserindicus)、黑鸛(Ciconianigra)、灰鶴(Grusgrus)等;危害油棕果的主要有八哥、叢林烏鶇、家鴉,偶爾有水產養殖業主要受鷺類和鷗類等食魚鳥類的危害,常見對淡水養殖造成危害的鳥類有蒼鷺(Ardeacinerea)、白鷺(Egrettagarzetta)、黃嘴白鷺(Egrettaeulophotes)、大白鷺(Egrettaalba)、池鷺(Ardeolabacchus)等鷺類,紅嘴鷗(Larusridibundus)、白額燕鷗(Sternaalbifrons)等鷗類,綠頭鴨(Anasplatyrhynchos)、豆雁(Anserfabalis)、小ue862ue861(Trachybaptusruficollis)等雁鴨類,還有白鵜鶘(Pelecanusonocrotalus)、普通翠鳥(Alcedoatthis)、普通鸕鶿(Phalacrocoraxcarbo)等。2鳥類疾病的特點2.1外施穗的病害程度不同作物栽培方式與鳥類危害程度存在一定的關系。比如,對于葡萄來說,采用籬架栽培的鳥害明顯重于棚架栽培,而在棚架上,外露的果穗受害程度又較內膛果穗重;套袋栽培葡萄園的鳥害程度明顯減輕,減輕程度與果袋質量有直接關系,質量一般的果袋有時會被體型較大的鳥如灰喜鵲、烏鴉等啄破,防鳥效果不很理想,質量較好的果袋如尼龍袋等,不僅能起到很好的防鳥作用而且不會對果實著色產生影響。2.2常見的鳥類受到危害一年中,鳥類活動最多的季節是果實上色成熟期和谷物成熟期,其次是發芽初期至開花期。春季受害最嚴重的是櫻桃,受害時期主要是成熟期,例如,2007年5月1日和2007年5月14日2次對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車耳營觀光采摘園進行了鳥類數量調查,記錄到危害櫻桃的鳥類主要是灰喜鵲和喜鵲。其次是桑葚,危害鳥類以雪鹀為主。秋季受危害較重的是葡萄和梨,2008年9—10月,在北京農林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北京波龍堡葡萄酒有限公司的葡萄生產基地、北京新特果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葡萄成熟期調查10次共約30h,統計到麻雀、灰喜鵲、喜鵲、白頭鵯、灰椋鳥、絲光椋鳥(Sturnussericeus)、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等7種鳥在果園覓食達241只次;其次受害較重的是梨和蘋果,啄食梨和蘋果的鳥類主要是鴉科鳥類如喜鵲、灰喜鵲、紅嘴藍鵲等。獼猴桃是芽和果2次受鳥害樹種之一,其中白頭鵯是危害獼猴桃芽的主要鳥類,其對芽危害的嚴重性超過對果實的危害,其中萌芽早的品種受害重,萌芽遲的受害輕,例如中華獼猴桃的萌芽期一般早于美味獼猴挑,故受害重。一天中,黎明后和傍晚前后是2個明顯的鳥類活動高峰期。2.3不同地區的害鳥種類和危害程度存在差異據晁無疾等報道,常年在我國南北方葡萄園中活動的鳥類有20余種,除上述提到的鳥類外,還有山麻雀(Passerrutilans)、畫眉(Garrulaxcanorus)、灰樹鵲、云雀(Alaudaarvensis)、啄木鳥、戴勝(Upupidae)、斑鳩、野鴿、八哥、紅嘴相思鳥(Leiothrixlutea)、小太平鳥(Bombycillajaponica)、黑枕黃鸝(Orioluschinensis)、灰椋鳥、紫嘯鶇(Myophonuscaeruleus)、烏鶇(Turdusmerula)等。西安地區危害葡萄的鳥類則主要是灰椋鳥、烏鴉、麻雀和雉雞。不同地區由于種植的糧油作物種類和地理生態環境不同,害鳥種類和危害程度相差較大。平原農耕區危害小麥最大的是麻雀,由于麻雀在各地均屬于伴人性留鳥,不僅在小麥生長成熟過程中可以啄食,即使收獲后干燥、貯存過程中也同樣受到其危害。而山區則以山雀和鹀類為主。有些地方鳥又有較嚴格的區域性,如在海南島崖城良種場,危害谷類作物全是麻雀,但距此不足1km的南濱農場11連害鳥全是小山雀,1只麻雀也沒有。3鳥類疾病的控制方法近年來,人們從生態學和環境保護觀點出發,利用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來防治農業鳥害。控制鳥害的方法很多,目前應用最廣的有以下幾種:3.1穗的影響果穗套袋是最簡單的防鳥害方法,同時也可減少病蟲、農藥、塵埃等對果穗的影響。但有些體型較大的鳥如灰喜鵲、烏鴉等,常能啄破紙袋啄食葡萄、蘋果等果實,從而使套袋起不到很好的防鳥作用,同時這種方法實施起來比較麻煩,對于果實個體小的水果種類如草莓、櫻桃等往往不適用。3.2垂下地面用土壓實在農作物上方架設鐵絲網架,網架上鋪設尼龍絲專用防鳥網,網架的周邊垂下地面并用土壓實,以防鳥類從旁邊飛入。由于大部分鳥類對暗色分辨不清,因此應盡量采用白色尼龍網,不宜用黑色或綠色的尼龍網。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費用太高,操作麻煩,而且對于種植面積特別大的作物不適用。3.3添加隔離網絡大棚、日光溫室進出口、通風口、換氣孔應設置適當規格的鐵絲網或尼龍網,以防止鳥類進入。這種方法只適合在大棚、溫室等處使用。3.4農田周圍衛生狀況在鳥害常發區,對于一些作物或果樹應多留葉片,遮蓋果穗,并注意農田周圍衛生狀況,也能明顯減輕鳥害發生。但這種方法起到的作用有限,不能達到完全消除鳥害的效果。3.5利用鳥類來追蹤主要是聲音驅趕及形象驅趕。經典的方法是田間豎立稻草人或塑料布制的小旗,或用獵槍、氣體炮或爆竹發出的聲音恐嚇和驅趕鳥類。但這些都起不到持續的效果。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德國的凱爾博士發明了一種聲音驅鳥器,在葡萄園播放雌性椋鳥的報警聲來驅趕椋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歐美國家近些年來也生產了一些具有專利的發聲裝置,但單純的發聲裝置對鳥類空間利用和取食行為也沒有持久影響。富有生物學意義的聲音,如猛禽的叫聲、鳥類遇難或報警的叫聲最能成為控制手段,但這些手段常具有種的特異性,如果經常播放或持續時間長,鳥類也會逐漸習慣。還有一種將聲音和形象結合起來的辦法,最早在日本田間使用,這是一種閃光的塑料條帶,在田間將其展開并拉緊,在日光下發光并能隨風發出嗡嗡聲,在一段時間內能起到較好的驅趕效果。使用驅避劑也是一種常用方法。驅避劑低濃度時可安全有效地防止鳥類取食新播的稻種,但在高濃度下可致鳥類死亡。3.6調查研究計劃的目標培育抗鳥農作物品種是另一種新的防治方向,抗鳥向日葵品種已經培育成功,抗鳥品種有助于環境安全并成為解決鳥害的長期辦法,但培育抗鳥品種作物種類有很大局限,不同作物需要針對性研究。鳥類對農作物的危害因時、因地、因作物種類不同而不同,因此,防治方法也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本研究計劃針對特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