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近代廣州船企的興起
近代廣州的船舶工業已經開始,并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而開始發展。這是列強入侵的產物。近代廣州船舶工業經歷了探索、外資船舶工業的出現、民族船舶工業的興起三個階段。近代廣州船舶工業的興起過程既是西學逐步東漸的過程,也是中國工業企業艱難起步的過程,反映了一個身處逆境中的民族師夷長技、發憤圖強的心路歷程。一、效國國之船—近代廣州船舶工業的探索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廣州作為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經常有大量外國商船云集廣州外海(即黃埔),據記載,當時停泊在這里的外國商船有百于艘,綿延達三里。為給這些外國商船做定期的檢修及保養,黃埔出現泥船塢及帶有壟斷性的傳統家庭作坊式的修船業,但這種簡單的修船業仍屬傳統手工業的一部分,尚不足以成為近代船舶工業的構成部分。其實,早在1822年,西方商人就已著手向中國引進輪船裝配工業,這一年,東印度公司的職員羅巴茨(Robarts)曾把一艘小輪的零備件運抵廣州,準備組裝輪船,后因病未果。1844年,兩個美國人企圖在廣州筑設船廠,被廣州當局發覺后,將廠址移到了香港。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廣州近代化的船舶工業進入到仿造階段。先是兩廣總督林則徐在1840年看到英軍的“車輪船”時,特別的重視,認為這種船“以火焰激動車軸,駕駛便捷”。于是購買了一艘夾板船,下令仿造這種優于中國帆船的“夾板船”。據當時任英國海軍軍官的賓哈姆(J.E.Binham)記載,1840年4月15日林則徐檢閱的新海軍,就有“劍橋”號軍艦(夾板船)、兩艘縱式帆船、一艘明輪小輪船以及沙船等,他以為憑此裝備就可掃蕩英艦,但英軍進攻廣州時,這些船卻輕而易舉地為英軍所擄獲。即便是在林則徐被罷黜后,他還向朝廷進言:“以船炮而言,本為海防必須之物,雖一時難以猝辦,而為長久之計,亦不得不事先籌帷”。1841年3月,林則徐受貶以四品官銜赴浙江軍營效力,從廣州啟程時,就攜帶有戰船圖式八種,其中一種即“車輪船”圖,可見他對制造新式艦船仍舊依依不舍,冀望將來能有機會一試身手,報效國家。此時思想家魏源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建議朝廷在珠江口虎門外之沙角、大角二處,建廠仿造西方的新式艦船。在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主力轉攻江浙沿海之后,因鑒于英軍的堅船利炮,廣東官紳已有仿制輪船以求自強之舉。主要人物是戶部員外郎許祥光、廣州知府易長華、兵部郎中潘仕成、候選通判潘世榮、批驗所大使長慶等。長慶制造的輪船,因魏源的《海國圖志》有記載而能得其詳:“船身長6丈7尺,艙面至船底深4尺3寸,頭尖連陽橋寬5尺3寸,中連陽橋寬2丈,兩頭安舵,兩旁分設槳36把。中腰安水輪兩個,制如車輪。內有機關,用十人腳踏旋轉。輪之周圍,安長木板12片,如車輪之輻,用以劈水。……此可容百余人,共享工料銀七千余兩。”從此描述可見試制出來的輪船結構與設置已像模像樣,不足的是用的是人力,而不是像英國艦艇以蒸氣為動力。1842年春,潘仕成仿造輪船一只,船底全用銅片包裹,以防蟲蛀,此船曾在廣州珠江的白鵝潭水面操練。約與此同時,潘世榮也續造新船一只。地方當局奏報:此船“放入內河,不甚靈便”,打算“將來或雇覓夷匠仿式制造,或購買夷人造成之船”。但道光聞奏,下旨曰:“火輪船式,該省所造既不適用,著即無庸雇覓夷匠制造,亦無庸購買”。既然皇上不急太監也無須急,況且戰事又以英軍進迫南京逼迫朝廷簽訂城下之盟而結束,自當恢復常態,一切照舊,歌舞升平了。二、外國商人在廣州的船際工藝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中國被迫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而告終。英國等西方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下的特權,利用其快速、安全、準時、省費的輪船為武器,以及利用被英國侵奪的香港作為他們航運業的基地,迅速向中國傾銷商品,大肆掠奪原材料。為了就近在中國解決輪船的給養和維修問題,一些外國商人在本國政府的支持下,在廣州建立起了船塢。因此,廣州近代化的船舶工業,是作為西方列強在炮艦開道下商業擴張的先行行業而被移植過來的。從1845年開始,到1876年結束。在30余年的時間里,外國商人先后在廣州開辦了科拜船塢(英商、1845年)、丹麥島船塢公司(美商、1846年)、長洲船塢公司(美商、1847年)、旗記船廠(美商、1850年)、賴德船塢公司(美商、1850年)、于仁船塢公司(英商、1853年)、錄順船塢(英美商人、1861年)、香港黃埔船塢公司(英商、1863年)、高阿船廠(英商、1863年)、福格森船廠(英商、1867年)等船廠,這些船廠的共同特點是先從事修船業,后來也兼具發展造船業;英資船舶公司的實力普遍強于美資船舶公司。在這些船塢公司中,開辦最早的是科拜船塢,早期頗具實力的有于仁船塢公司,后來發展規模最大的是香港黃埔船塢公司。1.柯拜產權的由來英國人柯拜(J.Couper)于1845年所建。該船塢全長300英尺,塢口寬75英尺,能進入吃水17英尺的船舶。在船塢后面的小斜坡上設有一滑道,供新船下水時放繩索滑入塢內。全塢用花崗巖石筑成,造價大約7萬元。主要用來修理大英輪船公司、英國皇家海軍和當時第一流國際船塢業的大型船只,并兼造一些小船艇,技術比較先進。工廠的工人來自原有的當地人擁有的泥塢修船作坊。柯拜船塢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第一家外資企業、第一家工業企業、第一家船廠的誕生,也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的誕生。到了50年代,船塢由原來主要從事修理變成制造船舶。1856年春天,該公司建造了當時在中國最大的外國輪船“百合花”號(總長179英尺,龍骨長162英尺,中間寬22英尺);接著,小蒸汽船“幻想”號也建成下水;兩個月后,又造出兩艘蒸汽船。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柯拜船塢毀于戰爭,柯拜下落不明。1861年,柯拜的兒子約翰·卡林·柯拜利用清政府賠償的12萬元所謂“恤金”,將原來柯拜船塢重建,增添了設備,擴大了規模,正式成立了柯拜船塢公司。新建的船塢有4座,其中,石塢、木塢各1座,泥塢2座。石塢長550英尺,寬70英尺,深17英尺;木塢長220英尺,深13英尺;一號泥塢長180英尺,寬45英尺,深13.5英尺;二號泥塢長150英尺,寬35英尺,深10英尺。石塢的塢口和塢中間分別設有兩道浮門,可一塢兩用,供兩艘船舶同時入塢使用。該石塢在19世紀60年代,被稱之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船塢”。1863年,柯拜船塢公司為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收購。2.香港麻黃港這是英商于1853年所建。地點分別在黃埔和香港九龍。其實力相當雄厚,在黃埔的船塢有4座,其中兩座碎石洋灰塢:一號塢長240英尺,寬45英尺;二號塢長185英尺,寬36.5英尺。兩座碎石石塢:一號塢長163英尺,寬36.5英尺;二號塢長190英尺,寬35.5英尺。該公司的船塢裝有鉗機、浮門、蒸汽抽水機,并配備車床、刨床、螺鉆機、截斬機、壓穿機;還有鍋爐廠、煉鐵廠等。有修理帆船、輪船和蒸汽機的全套設備。從50年代發展到60年代,其技術和設備均可與香港黃埔船塢公司相抗衡,成為廣州黃埔兩大船廠之一。但進入60年代后,它把重心由黃埔轉移到香港,1870年,于仁船塢被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收購。3.國際機關的重要性的加強該公司于1863年由英國怡和洋行、大英輪船公司、德忌利士輪船公司聯合建立,并于當年收購柯拜船塢公司。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在廣州黃埔地區擁有5座船塢,其中,石塢3座,碎石泥塢2座。它是當時設備最完善、規模最大的船塢公司。它的各個船塢已采用浮箱塢門和蒸汽抽水機;加工設備有車床、刨末、剪板床、沖孔機床等;機械廠的裝備有旋床、刨床、螺鉆機、截斷機、壓穿機等,機械皆用蒸汽機推動,能進行大規模修理。造船廠與鐵工廠設備也很齊全,都由有經驗的歐洲技師監工。1865年,它收購了香港的欖文船塢和何伯船塢。1866年,它又收購了美商旗記船廠。這時,它擴大了業務范圍,不僅修造船只,而且兼營機械、鍋爐和鐵路器材的制造。1870年,公司資本進一步壯大,收購了實力雄厚的于仁船塢公司。到這個時候,它不僅資金更加雄厚,設備更為完備,而且壟斷性更強。它幾乎把廣州黃埔、香港、九龍的所有大型船塢都吞并了,形成了獨霸華南船舶修造業的局面。19世紀七十年代以后,由于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從廣州逐漸轉移到上海,外國船舶工業廠商注意力東移,在很短的時間內在上海開辦了十幾家船廠;同時由于香港業已發展成為國際港口,船塢設施日益完備,因此至港的商船已不必專至黃埔維修和補充淡水,所以華南的修造船業的重心逐漸由黃埔向香港轉移。面臨新形勢的黃埔船塢公司及時調整了自己的發展戰略,于1873年9月放棄了黃埔的業務,全力發展其在香港九龍的船塢。1876年秋,該公司把黃埔的全部塢廠、樓房和設備以8萬元價格賣給廣東官府,此舉標志著外商在清末全面退出廣州的船舶工業市場。三、廣東軍火船舶企業現有軍在外資船舶工業的沖擊和影響下,同時也由于洋務運動的興起,從1869年開始,廣州民族船舶工業開始起步,先是出現了官辦的軍事船舶工業,陸續開辦的軍工船舶企業有廣東軍裝機器局、廣東軍火局、黃埔船局、黃埔水雷局等,具有代表性的是廣東軍裝機器局和黃埔船局;后來隨著木帆船向輪船地逐步過渡,民營船舶企業迅速發展起來,開辦的船廠有“朱林記”、“梁合”、“梁悅利”、“泗和”、“永德祥”等,開辦的機器廠有“陳聯泰”、“均和安”、“利昌”等,開辦的鍋爐廠有“恒昌泰”、“藝新”、“義和祥”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陳聯泰機器廠和均和安機器廠。1.內河小輪生產系廣州將軍瑞麟、廣東巡撫張兆棟創辦。1869年,為仿制西方先進的軍械,廣東軍裝機器局成立于廣州文明門外的聚賢坊。1874年開工興建新廠房,從香港購進車床、刨床和機具等先進設備,從而使該局實力得到大幅提升。機器局仿效西方制造槍彈、火藥,也維修輪船,并能制造內河小輪。1876年秋,兩廣總督劉坤一購進香港黃埔船塢公司設在黃埔的船塢,其中原柯拜、錄順兩船塢即作為廣東軍裝機器局修船造船基地。從1874年至1882年,廣東軍裝機器局共制造“海長青”、“執中”、“鎮東”、“緝西”、“海東雄”、“靖安”、“橫海”、“宣威”、“揚武”、“翔云”、“南圖”等內河小輪27艘,其中300—500噸級炮艇4艘,其余均為100—200噸級內河巡緝船和小炮艇。1884年底,廣東軍裝機械局與軍火局合并,改制為廣東制造局,不再從事修造船業,其船舶工業部分后來發展成為黃埔船局。2.近洋淡水兵輪1885年初,兩廣總督張之洞鑒于“粵省現無水師兵輪,六門海口內外扼守無具”的現狀,從“闈姓捐款”(即博彩稅)內提取20萬兩白銀在黃埔原有船塢的基礎上設船局試造淺水兵輪,試造了“廣元”、“廣亨”、“廣貞”、“廣利”4艘木殼鐵肋淺水炮艇,“以之防護海口,援應炮臺”;1886年,建造“廣戊”、“廣己”2艘近洋淺水炮艇;1883年從德國進口一批設備材料,組裝魚雷艇9艘;1889年,建造“廣玉”、“廣金”大洋鋼甲炮艇2艘,“分派欽州、瓊州防海之用”。從1885年至1891年,黃埔船局處于鼎盛時期,生產能力和技藝水平在廣東無人能出其右。3.陳聯泰機器廠陳聯泰機器廠是廣東第一家由家庭手工作坊發展成為近代工廠的企業。1876年,陳澹浦、陳濂川父子從香港購回機器車床,從而使自己的手工作坊升級為近代化的船舶企業,1882年,他們將工廠正式命名為陳聯泰機器廠。陳聯泰機器廠在廣州南關設一東棧,工人有近百人;在廣州河南尾設一南棧,有泥塢2座,工人數十人。19世紀90年代初,陳聯泰機器廠建造出了第一艘內河蒸汽小輪,定名“江波”號,其后陸續建成“江飛”、“江電”、“江明”、“江元”、“江蘇”、“江漢”、“江利”、江永”等船,其中以“江蘇”號排水量最大,這9艘船是廣東民辦船舶企業最早建造成功的蒸汽小輪。4.創辦均和安機廠,創辦均和室系陳澹浦次子陳桃川所辦。陳桃川早年師從廣東機器局總辦溫子紹,學習輪機制造技術,是溫氏得意門徒。1886年,他與其兄陳濂川分門立戶,遂從溫子紹處借得一筆資金在十三行附近創辦均和安機器廠,該廠創立之初以生產繅絲機、修理蒸汽機為主業,1888年在洲頭咀新建造船分廠,工人學徒有百余人,聘請原陳聯泰機器廠工程技術主管陳子卿主持生產。陳子卿以英商“西南”號尾明輪船為樣式,模仿設計了一種能夠在淺水航行的小型平底的尾明輪船,出廠后深受航商歡迎,后續造“均利”、“均興”、“樵西”等輪船。比對近代廣州外資船舶企業與民族船舶企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從設備、技術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擴大勞務合同
- 半成品材料采購合同
- 半自動帳篷采購合同書
- 核酸檢測委托合同協議書
- 合同承擔協議
- 定量銷售合同協議
- 居間協議合同銷售
- 房產贈與協議合同
- 養魚合作協議書合同
- 舊車買賣協議合同
- 一級建造師《港口與航道工程管理與實務》課件專業工程技術
- 重癥患者的容量管理課件
- 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課件-9 小水滴的訴說 部編版 (共16張PPT)
- 生產設備點檢記錄表
- 轉化膜與著色技術
- DL∕T 1286-2021 火電廠煙氣脫硝催化劑檢測技術規范
- DBJT15-82-2021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自承重墻體技術規程
- 2022年《跟徐老師學漢語》新HSK六級詞匯詞
- 臨時圍擋施工方案(標準版)
- (完整word版)康復科康復臨床路徑
- 鉆井防卡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