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1頁
第24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2頁
第24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3頁
第24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4頁
第24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4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對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需抓住“一條主線,兩個領域,三個方面,四個關節”。“一條主線”即

;“兩個領域”即

兩個方面;“三個方面”即、、;“四個關節”:即、、、。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衣食住行社會習俗大眾傳媒物質思想一、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1.動蕩中變化的近代社會生活(1)原因:

的逐步滲透,晚清政府與民國政府的推動。(2)表現:西方文化①衣:“洋布”“洋裝”進入中國城市百姓生活,

、旗袍與傳統服飾并行。②食:出現西餐館、面包房和咖啡店。③住:西方建筑樣式開始出現并逐步盛行。④社會習俗:“

”“廢止纏足”成為新風尚;婚喪儀式改為簡約文明。中山裝斷發易服2.新中國社會生活新風尚無私奉獻安居工程注重環保[迷點指津]西式服飾傳入中國,引發服飾變革,但并沒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飾,而是中西服飾并行。允許臣民自由剪發的最早時間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二、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1.交通工具上海青藏鐵路寶成唐山輪船招商局北京2.通訊工具(1)電報:①19世紀70年代,

的電報公司在上海建成一個電報機房。②福建巡撫在

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③20世紀初,上海

裝置無線電臺,設立無線電報局。丹麥臺灣崇明(2)電話:19世紀80年代,外國開始在

設立電話公司。此后,電話的發展非常緩慢。(3)互聯網:發送電子郵件。上海[特別提醒]近代與現代鐵路建設的一個最大不同點就是鐵路主權問題。近代鐵路主權被列強把持,以便于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現代中國的鐵路主權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發展地區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大眾傳媒的變遷1.報刊業萬國公報新華日報光明日報2.電影定軍山革命3.電視(1)1958年,

電視臺開始試播,標志著中國電視業的誕生。(2)改革開放后,電視逐漸普及。(3)電視節目越來越豐富,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北京4.互聯網的興起(1)興起: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2)發展:90年代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

。(3)特點:迅速傳播信息,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雙向傳受。(4)影響:使人們的生活更加

與方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娛樂方式。互聯網高度互動快捷[特別提醒]報刊、影視、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影響,但側重點不同:報刊主要影響人們的政治生活,影視主要滿足大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互聯網全方位、徹底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1.中國近代城市和農村的物質生活和風俗習慣差異較大的原因有哪些?(1)政治上,(2)經濟上,(3)文化上,中國主權雖然遭到破壞,但對中國農村的直接影響并不大。雖然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但開始僅限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區,沒有立即對內陸的廣大農村原有的自然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中國原有的封建文化根基深厚,農民愚昧落后的情況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

2.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社會生活變遷的因素有哪些?(1)在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基礎上延續。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主要發生在城市,現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城鄉普遍發生。(2)政治局勢的變化。新中國的成立和政治體制改革使人們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的政治地位。(3)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是推動社會生活巨變的根本原因,直接推動了物質生活的變化。(4)國家政策的影響。如《婚姻法》、統購統銷政策、“菜籃子工程”、“安居工程”等。(5)科技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使物質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使人們的生活用品更加豐富,而且直接使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1.影響中國近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原因有哪些?(1)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2)中國政府的政策轉變及引導。(3)列強為維護和擴大侵華權利,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控制和操縱中國的交通運輸。(4)中國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各地交通發展的不平衡。2.中國近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特點是什么?(1)從時間上看:(2)從發展水平看:(3)從地域上看:(4)從作用上看:起步晚,落后于同時代的西方國家。受到頑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排擠,加上政治腐敗,近代交通發展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近代交通主要出現在東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發展緩慢,地區差別較大。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1.報刊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1)傳播西方文明,促進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報刊和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報刊都促進了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傳播,有利于解放人們的思想。(2)近代報刊發揮了制造輿論、喚醒民眾的重大作用。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報刊成為宣傳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對奪取近代民主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創辦了一系列的政論性報刊,同國民黨控制的《中央日報》等報刊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為奪取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2.四大媒介對我們生活有何影響?(1)四大媒介:是指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四種信息傳播媒介。(2)影響:①從媒介的本質功能看:可以使民眾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②從其娛樂功能看:可以給民眾帶來美妙的精神享受。③可以擴展人們的視野。④可以深刻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等。(1)從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再推行至內地和市鎮。(2)從過程看:從西方引進,有較強的殖民主義色彩,且中西、新舊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滲透。(3)從水平看:“斷發”運動迅速,且徹底,但反纏足運動進展緩慢,沿海和內地水平不一。(4)從動力看:每一習俗方面的變化都與當時社會運動的推廣有

關;上層人士的倡導起到社會示范作用。近代以來生活和習俗演變的特點時空定位[例1]

(2013·天津高考)某報以“新陳代謝”為題刊文:“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文中所說的這些現象應當發生于 (

)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試解:________解析:新內閣、新教育、實行陽歷、鞠躬握手,這一系列的新現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時間內出現的,故答案為C。答案:C[例2]

(2011·江蘇高考)右圖為民國年間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廣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該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②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③廣告主要宣傳了博士帽的實用功能④帽式的差異體現出男尊女卑的觀念A.②③

B.①②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試解:________解析:“西式帽”的出現,表明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廣告未宣傳博士帽的實用功能;帽式差異體現不出男尊女卑的觀念。答案:B[命題多維解讀]1.(2012·泰安模擬)張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記載了1866年他從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點心,兩次大餐……所食者,無非燒炙,牛羊雞魚,再則糖餅、蘋果……飲則涼水、糖水、熱牛奶、菜肉湯、甜苦洋酒。”材料說明當時 (

)A.西餐館服務周到、營養衛生B.西餐已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館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館已由通商口岸進入內地解析:本題從材料可以了解到C項正確,1866年西餐館主要分布在天津、上海等沿海通商口岸。材料僅反映西餐種類豐富,A項說法錯誤;B項說法與事實不符,完全錯誤;天津、上海都是沿海城市,D項錯誤。答案:C2.(2012·廈門模擬)下列歌謠中,不能反映民國初年社會風尚的是 (

)A.結婚證書當堂讀,請個前輩來證婚B.辮線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說荒唐C.文明洋傘小包裹,長筒洋襪短腳褲D.改良的頭,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腳丫解析:A、C、D三項反映的是文明婚禮、西方服飾、廢止纏足等方面的內容,B項仍是舊習俗的表現,故答案為B。答案:B材料1:西方列強的入侵,激起了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劇變。先進的知識分子痛于外患之憑陵,清廷之腐敗,國亡之無日,認識到非革新不足以圖存,然手無權柄可探,遂致力于辦報,籍報紙傳播其主張,以言論覺天下。材料2:1895年到1898年,全國出版的中文報刊有112種,其中80%左右是中國人自辦的。這些報刊中,影響較大的是鼓吹變法的政治性報刊,有介紹西方科學技術的,有專門報道市場調查的,此外還有專門為稍通文墨的人辦的通俗報刊,有為婦女兒童們創辦的婦孺報,也有為各行各業創辦的行業報。這就是近代新聞史上的第一次辦報高潮。——方曉紅《中國新聞史》材料3:[學會分析][史料應用](1)據材料1,指出近代有識之士倡辦報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提示:原因:列強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敗,政治黑暗(或內憂外患,危機日重)。目的:輿論宣傳,喚醒民眾,革新圖存。(2)據材料2,概括報刊這一傳播媒體在當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