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學復習提要_第1頁
作物栽培學復習提要_第2頁
作物栽培學復習提要_第3頁
作物栽培學復習提要_第4頁
作物栽培學復習提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物栽培學復習提要第一章緒論概念:農業生產構造:農業內部組成及比例關系農業生產:作物生產、動物生產和微生物生產農作物:廣義作物12〔糧油棉麻糖果蔬雜桑藥茶煙莊稼。不含蔬、果、)〔〔大、小〕麥、菽〔大、小豆、稻〕作物生產:作物利用光合作用產生干物質的過程作物栽培: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一系列農事活動生長分析法消長和干物質積存的差異,可以再確定程度上鑒別品種的好壞,區分栽培技術措施的優劣。生長發育爭論法:此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間,每隔確定的天數測量植株的生長狀況。作物栽培學:是爭論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的生產理論和技術措施的科學2、簡述農業、農業生產、作物生產和作物栽培的相互關系3、簡述作物生產在農業中的重要性1、人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 2、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 3、出口創匯的重要物質4、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容 5、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局部6、代表人類的農耕文化;4、試述農業〔作物〕生產的特點地域性、季節性、周期性、簡潔性;5、作物栽培學的性質和任務是什么?施的科學。種良法相配套,充分發揮作物品種的生產潛力。6、爭論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義?意義:基因庫、環境把握、農耕文化712大豆、油菜、馬鈴薯、甘薯、棉花、煙草等主要糧棉油農作物的起源地分別在什么地方?亞中心。前亞中心、地中海中心、非洲中心、歐洲-西伯利亞中心、中美中心、南美中心、北美中心各作物起源中心:水稻:中國小麥:西亞油菜:中國玉米、馬鈴薯、甘薯:美洲棉花:印度河流域8、簡述作物傳播的動力和途徑。1、傳播的動力●動物的活動:動物遷徙●人類的活動:人類引進2、傳播的途徑:播途徑在各論中詳述。如玉米的傳播途徑大致如下:美洲傳到西班牙→再擴展到歐洲、非洲→1630南亞各國。9、按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對其進展怎樣分類?1、按作物感溫特性分類2、按作物對光周期反響特性分類3CO2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酸代謝〕作物10、按用途和植物學系統相結合對作物進展怎樣分類?1、糧食作物(拉丁文和英文表達)禾谷類作物豆類作物或稱菽谷類作物:薯類作物或稱為根莖類作物2、經濟作物或稱工業原料作物(拉丁文和英文表達)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主要有甘蔗、甜菜等。嗜好類作物其他作物3、飼料及綠肥作物4、藥用作物〔夏播〕大春作物和秋播〔冬播〕小春作物。分為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分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等。11、簡述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馬鈴薯、甘薯、棉花、煙草等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國的分布狀況。◆小麥:最大作物,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占世界小麥面積的86.9%;印度、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占世界小麥面積的45.8%。中國南方冬麥區、北方冬麥區和北方春麥區,分布最多的地區為華東,以河南和山東最多?!羲荆簴|南亞國家占全世界的89.5%;印度面積為最大,次為中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和泰國,五個地區面積占全世界的70%左右。中國南方為秈稻,北方為粳稻。其中華東、華74.9%。其中湖南最多?!粲衩讈喼藓捅泵乐拚际澜绲?9.4%;其中以美國面積為最大,次為中國,再次為巴西。三國占全世界的46.5%。中國主產區為華北和東北地區,占全國面積的47.2%。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北等地?!舾适砗婉R鈴薯產國,次為尼日利亞,第三為俄羅斯。中國甘薯主要分布于南方,馬鈴薯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四川占全國薯類面積的12.4%。馬鈴薯以內蒙古為最多?!舸蠖贡泵乐廾娣e最大,次為南美洲,占全世界74.1%。美國面積最大,占世界面積的42%;次為巴西、中國和阿根達,四個國家占全世界的82.5%。中國東北和華東大豆占65.6%。27.0%左右。◆棉花亞洲占世界棉花面積的60.6%;其次為北美洲和非洲,最大的國家為印度,次為美國,再次為中國和菲律賓。四個國家的棉花生產面積占全世界面積的63.6%。中國棉花主要分布于華東、華南和西北地區,占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88.3%。其中以疆和河南分布最多。◆油菜亞洲分布最多,占總面積的55.1%,次為北美洲和歐洲,其中又以中國為最多,次為印度和加拿大。上述三個國家占全世界的70.7%。華東和華南地區占全國的67.1%。以湖北為最多。◆甘蔗和華東地區種植,且以華南地區為最多,占甘蔗總面積的68.1%;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幾乎無甘蔗種植,其中以廣西種植面積為最大,次為云南和廣東,其它省市均較少。12、簡述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特點深耕細鋤2.糞多力勤 3.少種多收 4.巧用天時地利 5.維持土壤肥力 6.施糞如用藥。其次章 作物的生長發育概念作物的生長:是指作物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在體積、重量和數量上的增加,是一個不行逆的過程作物的發育:作物細胞、組織、器官的分化形成過程,即植株內部生理狀態的轉變、過程。是整體的量變與質變過程。示。換句話說是作物生長的一生,指出苗〔或播種栽插〕到成熟〔或收獲適期〕的天數。 生育時期:作物一生中其形態特征發生顯著變化的各個生育階段。作物的根本養分生長性:作物生產上的種子:養分生長: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等養分器官的生長,叫做養分生長。生殖生長:當植物生長到確定時期以后,便開頭分化形成花芽,以后開花、授粉、受精、結果〔實果〔實或伸長,叫做植物器官同伸關系。種子休眠:在適宜萌發的條件下,作物種子和供生殖的養分器官臨時停頓萌發的現象。花、果實、種子的建成與果實、種子的熟化。分蘗:在禾本科植株上,位于地下,接近地上,未伸長節尖上所發的分支。LAI:葉面積指數 為取樣植株的葉片面積與取樣土地面積之比。CGR:作物生長率(CGR):又叫群體生長率,單位時間、單位土地面積上所增加的干物重RGR:相對生長率(RGR):干重增長的有效指數,單位時間內單位干重的干物質增量。對群體或植株生長力氣進展比較〔g/g.d〕NAR:凈同化率,單位時間內單位葉面積的干物質增量?!瞘/cm2.d〕作物群體:指在栽培條件下,同一田塊上的作物個體群群體構造:是指群體的大小,分布,層次,性狀等,指組成群體的單株、中葉面積、總根重在空間的分布和排列的動態狀況。LAR:葉面積比率(LAR):葉面積與植株干重之比,即單位干重的葉面積。SLA:比葉面積(SLA):葉面積干重比,即葉面積與葉干重之比。是葉子相對厚度的一種度量:葉干重比:葉的干重與植株干重之比。2、簡述作物養分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及其調控①根底與前提關系〔養分生長是生殖生長的根底;②同等重要性關系;〔境條件及栽培措施的反響不盡一樣,從而影響到養分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協調和統一;④碳、氮代謝變化的規律性。前期氮素代謝占優勢的階段;中期碳、氮代謝并旺;后期碳素代謝占優勢。3、簡述作物種子休眠的緣由及其抑制的方法。休眠緣由:1.種胚未成熟:后熟。 2.種皮障礙:不透水、不透氣、機械約束作用抑制物質的存在 4.不良環境條件抑制方法:12.承受機械磨傷種皮或用乙醇、3.假設由于抑制類物質的存在使其不能發芽,可通過轉變光、溫、水、氣等條件或承受植物激素等化學類物質處理,解除休眠4、簡述作物種子萌發的過程有性生殖材料:吸脹→萌動→發芽〔雙子葉作物分為子葉出土〔棉花、大豆〕與不出土〔蠶豆、豌豆〕與子葉半出土〔花生。與在栽培上確定播種深度有關。無性生殖材料:分不定芽〔甘薯〕和休眠芽〔馬鈴薯、甘蔗、苧麻〕;具多芽特點、頂端優勢特點、含水量大等三大特點。成熟的種子萌發分為吸脹、萌動、發芽三個階段。首先,種子吸取水分膨脹達飽和,貯存物之后胚根連續生長,禾本科作物胚根到達種子長度的一半時,即到達發芽階段。5、簡述作物根、莖、葉的機能。根: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吸取水分及無機鹽類;貯存物質;合成植物激素等物質莖:疏導機能;支持地上部器官的物理機能;光合作用的產物的貯存機能葉:進展光合作用;進展蒸騰作用補充內容:〔一〕單子葉作物根特點及其分布和功能1、根系構成及特點:須根系,初生根系、次生根系、不定根〔2、根的生長和分布:頂端分生組織;先初生后次生根,且根先橫向生長再縱向生長,一20cm多、粗、壯。3、作用和功能:吸取、支持、合成、貯存;生殖作用?!捕畴p子葉作物根特點及其分布和功能1、根系構成及特點:直根系〔主根、側根、支根和細根,可形成塊根。2、根的生長和分布:先主根后支根再發細根,越來越細?,F蕾后生長加快,一般在開花30cm以內。生產上要求根發早、多、粗、壯。3、作用和功能:吸取、支持、合成、貯存;生殖作用。〔三〕影響根系生長的因素1、遺傳因素2、異養性及莖葉生長:與地上部生長有關。3、土壤條件:土壤阻力、水分、溫度、養分、氧氣等●向水性;●趨肥性;●向氧性●溫度的敏感性三、莖的生長〔一〕莖構成及特點1、單子葉禾本科作物●地上莖:節、節間;葉腋芽休眠。稲0〔地上;小麥〔地上;玉米〔地下〕:節間縮短為分蘗節;分蘗和有效分蘗、無效分蘗的概念和意義2、雙子葉作物莖●地上莖:節間很多〔有效分枝、無效分枝。●地下莖:匍匐莖、根莖、塊莖、球莖、鱗莖等?!捕城o的生長:1、單子葉作物:居間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和伸長,拔節后快速生長。2、雙子葉作物:習性?!踩城o、枝〔分蘗〕的機能及其影響因素1、 作用和功能:輸導、支持、光合、貯存、通氣;生殖作用。2、 影響因素1〕遺傳因素〔高稈、中稈、半矮稈和矮稈〔〕〔〕〔〕控或人工把握:矮壯素、打頂等。3、預防倒伏的策略:選用中稈〔太矮常量不高〕和莖稈分生組織興盛者品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四、葉的生長〔一〕葉的形態:各種〔如:禾谷類葉斜長型〕〔二〕葉的大小、數目和功能期1、葉的分化和生長:葉原基的分化和發育。2、葉層分組:上位葉、中位葉和下位葉。3、葉片大?。褐髑o葉大、由下向上變長、大。生產上要求葉片大、短、厚、直、夾角小。受環境的影響。4、葉片數目:相對穩定。晚熟多于中熟多于早熟。受環境的影響。稲;小麥〔春;玉5、葉片功能期〔2變黃部葉片功能期最長。〔三〕葉面積指數(系數)1、概念及其物理意義:單位土地面積上的綠色葉面積總數;表示田間綠色葉片掩蓋層數。2、葉面積動態變化曲線及最高〔適〕葉面積系數:二次曲線變化3、葉面積測定方法〔見試驗指導書〕〔四〕光合勢:1、 概念:葉面積持續期或葉日積定義為確定生育期內LAI均葉面積再相加〔m2·d〕6、單子葉和雙子葉作物根、莖、葉、花器有何不同?其生長或分化特點怎樣?上題補充局部已對根莖葉做了說明,亦可見教材p.46-50.〔一〕花器的分化與發育1、花和花序的概念及分類概念:花是被子植物適應有性生殖的變態枝?;ㄐ蚴侵富ㄔ诨ㄝS上的排列方式。分類:簡潔花序或總狀花序:如單生花棉花;油菜、豆類、花生、甜菜、煙草、馬鈴薯等。復合花序〔圓錐花序類:如水稻、高粱、糜子、粟和玉米雄穗。穗狀花序類:如麥類、玉米雌穗為肉穗花序〕2、雙子葉作物花器的分化與發育過程〔表2-2〕花器分散、花芽分化較早,但開頭和完畢時間各不一樣。由下向上由外向內進展分化。油菜〔5葉開頭:主頂→上部枝→下部枝→同枝中〔下→上;3、禾谷類作物花器的分化與發育過程〔表2-1〕穗分化較早,稻麥一般在主莖拔節前后或同時〔3葉,麥6葉下;〔二〕開花和傳粉1、開花習性:開花是指花朵張開,雄蕊和雌蕊〔或之一暴露出來的現象〔禾谷類作物漿片吸水膨脹,內外稃張開、花絲伸長,花藥上升,散出花粉〕〔1〕開花挨次——根本與花器分化挨次全都〔整株分化是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畫圖〕●主莖先于分枝分蘗;同一花序開花〔與籽粒數和大小有關〕: 由下向上〔油菜、花生;: 先中后上和下〔小麥、大麥、玉米;: 由上到下〔稻、高粱,即最上枝梗先開花?!?〕花開連續時間:●禾谷類作物10天左右;抓緊雜交●豆類15~70天; ●油菜25~50天;●花生50~120天; ●棉花50~60天?!窀适?0-60天; ●馬鈴薯:20-30天2、傳粉方式:●自花〔水稻、大豆、麥類、花生〕●異花〔玉米、白菜型油菜、甘薯、馬鈴薯〕●常異花〔甘藍型油菜、棉花、高粱、蠶豆;異交率~?!踩秤绊懟ㄆ鞣只?、開花受精的外界條件1、養分條件: 氮肥不能過多,否則延遲或不開少開。2、溫度:查資料如水稻開花不能超過40℃。水稻開花最適宜溫度為25—30℃。溫度低于23℃,就影響秈稻花藥的開裂。3、水分:查資料幼穗分化不能缺水;開花時雨水過多不利于傳粉和受精。7、簡述作物器官生長的相關關系一、養分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①根底與前提關系;②同等重要性關系;③階段性、重疊性與交替性關系;④碳、氮代謝變化的規律性。前期氮素代謝占優勢的階段;中期碳、氮代謝并旺;后期碳素代謝占優勢。二、地上下部生長相關:根比值〔R比值,恒量地上下部養分狀況及發育狀況的指標。如水稻冠/根比芽期1左右,分蘗期2.3~2.5,幼穗分化期上升,灌漿時到達5~6。三、作物器官的同伸關系1、禾谷類作物養分器官間的同伸關系●器官相關概念;●如禾谷類為節分化→葉原基分化→葉鞘→葉腋分化→分蘗節分化→分蘗發生→節間→……?!窀?、莖〔分枝、分蘗〕和葉均有同伸關系。〔1〕母莖與分蘗葉蘗同伸關系為n-3關系。如不能到達則為分蘗缺位。葉片、葉鞘和節間的關系●異名器官間:同伸器官為N葉葉片、N-1葉葉鞘、(N-2)~(N-3)葉節間?!裢鞴匍g:同伸器官為N葉開放、N+1葉快速伸長、N+2葉開頭伸長、N+3葉等待伸長。地上部器官與根的關系:節根與葉存(n-3)關系;禾谷類作物分蘗與主莖葉片的同伸關系示意圖2、禾谷類作物養分器官與生殖器官之間的同伸關系幼穗〔花芽〕分化與開放葉齡〔或〕有關。1〔2〕葉,幼穗分化推動1期?!袢缢居姿敕只?、2期的分別為3.5~3.1,3.0~2.6;●再如玉米穗分化與符合y=-k(x-100)2+12,k=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